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千万别让人这样“逗”孩子

发布时间:2021-02-05

幼儿人物故事。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万别让人这样“逗”孩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经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种“逗”实际是一种戏弄。他们把孩子逗得出错,或者惊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们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并没有恶意,甚至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但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因为孩子不懂大人们的玩笑,他们会当真,成人的“逗”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愤怒、惊恐、不安、被欺骗、不被尊重,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一次在餐馆吃饭,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难受极了。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着他的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

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

孩子爸爸继续逗孩子:叫哥哥!

在这一声声“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爸爸的朋友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

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叫眼前这个男人“伯伯”还是“哥哥”,犹疑着不吭声,也不伸手接红包。

爸爸的朋友作势要把红包收起来:不叫伯伯啊,那这个红包不给你了。

孩子不吭声。

旁边一位阿姨笑着说:这孩子胆子可真小,一直不说话,哈哈。

我在旁边看着,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由于大人们之间的玩笑,他不确定到底该叫那位男士“伯伯”还是“哥哥”,由于怕叫错,索性他不开口叫人,却被贴上了“胆小”的标签!孩子此刻一定觉得自己不够好,胆子不够大,这是多么糟糕的事!

男士们喝酒去了。过了一会,一位女士接过了接力棒。

她走到男孩身边,蹲下来问道:xx,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

本来情绪缓和了一点的孩子不高兴了,沉默。孩子明明是男孩,这位女士却故意说他是女孩,孩子感受到了女士提问的虚假,所以他不回答。

女士继续逗,你不说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孩子有点着急,趴到妈妈腿上,仍然不说话。显然他心里既着急又愤怒,愤怒的是明明自己不是女孩,那个阿姨却乱说自己是女孩;着急的是,他不知道如何辩解。对于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个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气,尤其对于那些内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没有勇气去反抗、拒绝和辩解,他们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对他们的捉弄,内心却感到无比害怕和愤怒。这时,孩子的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他一会儿会哭的。孩子的妈妈只是笑着,并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为。

女士并没放过孩子,对孩子说,来,阿姨抱抱你,行不行?

孩子缩到妈妈怀里,不说话。前面的捉弄让孩子对女士毫无好感,怎么可能让她抱呢?

女士笑着说,你不说话啊,那我就强行抱你啦!边说边伸手假装要抱孩子。

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吓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我难受的不是别人怎样逗孩子,周周从小到大遇到过多次这样的经历,我难受的是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变化,未能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础上。孩子得到了什么呢?他被大人们欺骗、引诱、愚弄和吓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这让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

逗孩子的实质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同方式的“逗”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吓唬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欺骗孩子让孩子不敢信任别人,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譬如吐口水、踢人会让孩子是非不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逗”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

因为亲戚不当的“逗”,我的小侄女晓晓曾经产生了心理阴影。

一次晓晓来我们家做客,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她突然问道:姑姑,你说我妈妈还爱不爱我?

我说:你妈妈当然爱你啊。

晓晓满脸担忧的说:可是姨妈说妈妈以后不爱我了,只爱弟弟。

我问晓晓,姨妈是什么时候说这话的。晓晓说,是家里来了“100个人”的那一天。

我马上打电话找晓晓的妈妈和奶奶了解清楚情况,原来是在她弟弟的满月酒上,一位姨妈对她说,晓晓,你妈妈有了你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妈妈的爱了。一句“你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此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这个疑问让晓晓纠结了几个月,这几个月里她该是多么的恐惧和不安啊。难怪这几个月里,晓晓经常打弟弟,她是恨这个小小的婴儿夺走了妈妈的爱呢。成人以为逗一下孩子取取乐无关紧要,却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痛苦。

看着晓晓充满担忧的样子,我心痛极了,我捧着她的小脸,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晓晓,姑姑郑重的告诉你,姨妈是逗你的,这种逗是一种欺骗,是不对的。我敢保证:你妈妈和以前一样爱你。

晓晓半信半疑的说:姑姑,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妈妈真的和以前一样爱我吗?

我说:你可以打电话问妈妈,让妈妈亲口告诉你。

后来,我们做了一些努力,晓晓才重新相信妈妈还是爱她的。

经常有家长写信问我,当别人逗得孩子哭、害怕或者打人的时候不知该怎么办,他们明知愚弄孩子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但常常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不阻止、不拒绝,甚至会帮对方解释或者劝说自己的孩子。

下面这位妈妈就为这个问题而困惑:

我家宝宝现在2岁10个月,最近两个月,特别喜欢打人。我观察了一下,大概是这样:

去亲戚家,他把自己带来的玩具打开放在椅子上玩。亲戚们围过来看,还有带小孩的。别人扶住他放玩具的椅子,他不愿意,让别人别扶他的椅子。然后,亲戚们逗他,让他拿玩具和站在旁边的弟弟一起玩,他不肯,说:不行!我说,弟弟喜欢你,所以想和你一起玩。他说,我不喜欢和弟弟一起玩。我说你看弟弟站在一旁,没有拿你的玩具,要你同意弟弟才会拿。他就说:同意我也不拿给他玩!

这时,旁边有人逗他假装拿他的玩具。他生气的打人家。我说,你不喜欢别人拿你的玩具,你就说:请不要拿我的玩具。他说,我说了的,人家还是要拿。拿了我就要打。

这时有亲戚说,你这么小气,我们不和你玩了!他说:我自己玩!

其实如果过几分钟他还是愿意跟别人玩,我觉得他可能是排斥一群人围着他逗呢。换成是我,我也很烦。但是打人还是不对的。我告诉他不要打人,有话好好说,他说,我说了他们还是要拿。

他还跟我说:“我又不是奶娃子,我都是哥哥了,他们还要逗我,讨厌的很!

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原因妈妈已经说到了,孩子也说出来了----不喜欢别人逗他。孩子感受到别人逗他的时候是不真诚、不尊重他的,这让他反感。譬如故意拿走他的玩具给弟弟或者妹妹玩,这是成人在试探这个孩子,孩子感受得到这是成人在试探他。孩子直接的抗议就是“打”。可能是碍于面子,妈妈接下来的处理在孩子看来是替别人解释,他觉得妈妈不理解他,于是更加愤怒,和妈妈杠上了。很多时候,我们也和这位妈妈一样,可能照顾了亲友的情绪、照顾了站在孩子旁边的弟弟的情绪,唯独没有照顾自己孩子的情绪。妈妈的态度比亲友的“逗”更让孩子感到愤怒和伤心。

那么,家长在孩子被“逗”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被愚弄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愚弄。不要因为碍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更不要劝自己的孩子,或者去替那些逗孩子的人解释,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孤立,连父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他。

以这个案例为例,家长可以先平和的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xx,你是不喜欢大家这样逗你是吗?孩子听到这句话,便知道爸爸(妈妈)理解他,愤怒、不安的情绪可以得到安抚。接着,家长可以平静的对孩子说:大家其实是喜欢你,不过这种方式让你不舒服了是不是?如果他们换一种方式表达对你的喜欢,你能接受的对吗?这句话一方面说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大家对他并没有恶意;一方面也说给亲友听,让亲友明白孩子不喜欢大家用这种方式对他,换一种尊重孩子的方式孩子能够接受。说这话的时候不能带情绪,不能有指责的口气,开明的亲友听到家长和孩子这样的对话一般能理解孩子为何会愤怒,至少能意识到家长不喜欢别人这么逗他的孩子,大多数人会识趣的打住。如果亲友们还是不知趣,继续逗孩子,那么家长要果断地对亲友们说“不”:各位,我知道大家是喜欢我的孩子才逗他,不过这种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请大家换种方式和孩子交流,谢谢。

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孩子暂时离开一会,先照顾孩子的情绪,事后再跟亲友沟通。只要家长得体的处理,可以做到既保护了孩子又不会得罪亲友,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得罪亲友,也不能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于大一点可以表达的孩子,可以教会孩子怎么面对别人的“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周周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亲友们的“逗”,小的时候我替她说出她被逗时的不舒服、不安等感受,会表达后我便鼓励她自己说出感受,鼓励她勇敢地拒绝别人逗她。为了让她敢于大胆拒绝别人的逗,我还和她进行演练。我扮演逗她的大人,她扮演被逗的小孩,我记得一些有趣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叫我阿姨,我给你吃糖。

周周:我不吃你的糖。

我:真的不吃吗?你不吃我就给晓晓吃了哦!

周周:给她吧,我不稀罕。

我:踢你爸爸一脚,我带你去游乐场玩。

周周:踢人是不好的行为,我不会踢的。

我:可是你不想去游乐场玩吗?

周周:我不喜欢你这样逗我。

晓晓那个案例,我也用演练的方式帮她消除阴影。起初,晓晓对姨妈说的“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深信不疑,我和家人演示了一遍当时的场景,我扮演晓晓,家人扮演姨妈:

家人:晓晓,你妈妈有了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

我:你骗人,我妈妈一直都很爱我。

家人:是真的,你妈妈有了弟弟后就只去照顾你弟弟,没时间照顾你了。这不是说明她不爱你了吗?(大多数老大就是因为这一点而担心妈妈不爱她了,在此我设计了这句话,打消孩子的疑虑)

我:那是因为弟弟太小,不会照顾自己。

家人:你妈妈亲口跟我说,她不爱你了。

我(大声):请不要逗我,我不喜欢你这样逗我。

我们演示的时候,晓晓看得非常认真,眼里有泪光闪烁。接下来,我邀请晓晓一起演练,我扮演姨妈,她扮演她自己。在演练过程中,她居然咯咯的笑了,反复要玩“这个游戏”,我知道她已经相信姨妈是骗她的,并觉得这种“逗”很可笑,她对这个事释怀了。

孩子始终不是活在真空中,总是要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所以遇到别人逗孩子并非完全是坏事,家长处理得当,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这个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绝别人“逗”他,孩子的内心力量便会慢慢增强,这就是好事。如果家长能够理性而得体的处理“逗”孩子的问题,孩子会潜移默化的效仿家长,学习如何应对自己不喜欢的场景,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这不是生动的一课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冬天千万别让孩子干这十件事!


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危险潜伏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爸妈们的无知和不小心,让孩子受到伤害。您看看家里,热水袋、空调、过厚的衣物都可能成为“危险源头”。

你知道在冬天应该怎么保护、照顾孩子吗?

一、别让孩子常舔嘴唇,以防小红嘴

冬季干燥,孩子嘴唇干裂,这时候孩子总是认为用舌头去舔会让嘴唇湿润一些,但是由于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水分蒸发完会使嘴唇更干燥。久而久之就会是孩子变成小红嘴。

小贴士:

1.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发现孩子嘴唇干燥,要及时制止孩子舔嘴唇的坏习惯。

2.在给孩子准备润唇膏的时候。最好准备无香精,无色素的天然润唇膏。

二、避免穿衣过多,“有一种冷,叫你觉得孩子冷”

一大波冷空气袭来,这时候做为家长经常会盲目地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的套上棉衣棉裤,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冬季保暖固然没错,但是适量适度最关键,穿衣 过多过厚,热量过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反而使孩子降低了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小贴士:

1.要先合理确定孩子是否需要增添衣物,可以先摸摸孩子的手脚,如果孩子的手脚温暖而不出汗,说明孩子的体表温度适宜;如果孩子的小脸通红或脊背出汗,则说明衣物过厚或过多,这时就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但如果孩子的手脚冰凉,则说明孩子感到寒冷,需要及时增加衣物。

2.棉质衣物还是最好的选择。毛料虽然保暖,却会刺激孩子的肌肤、造成孩子不适;假如真要选毛料,也只能作为外衣,孩子的贴身衣物,纯棉材质还是不二之选。

三、不要让孩子在开暖气的车内睡觉

冬季严寒,车内温度较低,我们经常要在车内开暖气来让孩子取暖,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切记不要让孩子在开着暖气的车内睡觉,因为在车子里开暖气, 车内空气内循环,导致不能及时补充新鲜空气,就很容易堆积发动机排除的一氧化碳,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人一氧化碳中毒,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小贴士:

1.长时间开启暖气需适当换气,以保证新鲜空气流通,这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方法。

2.暖气温度不宜过高,不要直吹孩子面部;对于家长来说,冬季开车时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困倦从而引发事故。

四、御寒被子不要一味追求“厚重”

作为家长,要合理为孩子选择御寒被褥,不要一味追求“厚重”,冬天棉被盖太沉,会使孩子有压迫感,无法睡得香甜。

冬天开窗少,室内氧气含量相对少,厚棉被压在胸口会造成轻微的缺氧,并且厚棉被灰尘多,透气性差,孩子的抵抗力差,肺部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引起其它呼吸道及肺部疾病的产生。并且,太厚重的被子也会容易使孩子在第二天早上起床受到风寒。

小贴士:

1.在选择被褥时最好选择具有高保暖性和良好的弹性的羊毛被或羽绒被。

2.及时在阳光好的天气下晒被子,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被子中的螨虫和细菌,给孩子温暖安心的保障。

五、不要选择“电极式”热水袋

充电式热水袋逐渐取代灌水式热水袋,充电式热水袋根据发热原理不同分为“电极式”热水袋和“电热丝式”热水袋,做为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取暖热水袋的时候,也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电极式”热水袋因为电极和液体接触,容易发生短路或者爆炸,“电热丝式热水袋”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作为家有一宝的爸爸妈妈,应该尽量为孩子选取安全系数较高的“电热丝式”热水袋,从根源上保障孩子的安全。

小贴士:

1.在购买是可以用手轻捏一下来分辩,如果里面有明显的弧形圈装置,就是“电热式”热水袋,如果捏到两截硬邦邦的圆柱体,就是“电极式”热水袋。

2.电保暖产品属于低压电器产品,国家早就规定产品进入市场时必须有3C认证标志,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最好去正规商场购买,不能一味贪图便宜。

3.注意热水袋是否有损坏,一旦出现破损、漏液现象,就都不能再充电使用喽。

六、避免给孩子吃过于烫口的食物,热汤虽好,也要当心哦

冬季为了给孩子取暖,家长们往往把热汤作为为孩子驱寒的必备神器,殊不知过于烫口的饭菜,在取暖之余还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人的食道壁由黏膜组成,孩子的食道黏膜更是娇嫩,过于烫口食物会对孩子的食道黏膜造成伤害。

小贴士:

1.尽量不要给孩子食用过于烫口的食物,食物八分热就好。

2.辛辣刺激要避免,为了保护孩子娇嫩的食道黏膜,辛辣刺激也要尽量减少哦。

3.并非越烫越好,如果想让孩子从体质方面取暖驱寒,可以多是用温性食物,如白萝卜等。

七、不要让御寒衣物“超期服役”

很多家长,都为会给孩子准备棉鞋棉帽,但是在孩子穿戴使用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及时为孩子更换新的棉鞋棉帽,不要让御寒衣物“超期服役”,因为人的 皮肤上有大量的油脂,加上汗液,沾染灰尘,棉帽棉鞋上会自生大量细菌,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勤清洗,勤更换,使御寒衣物在保暖的同时,不成为孩子生病的导火 索。

小贴士:

1.家长在收纳冬季衣物的时候,要将棉,毛拖鞋清洗后再收纳。

2.清洗的时候还要注意衣物上的清洗说明,用温水,机洗或者手洗。

3.勤晒衣物,让阳光紫外线帮你杀死讨厌的病菌。

八、不要使用长期未清理过的空调取暖

在暖气还没来,热水袋不够热的青黄不接时刻,我们往往会想到用空调来取暖,但是要注意清洁空调滤网哦。

若空调不定期清洁,孩子的体质弱,抵抗力弱,长期处在空调房中,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小贴士:

1.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从根源预防孩子的呼吸道疾病。

2.清洗空调滤网要使用专业的除菌清洗液,杀灭病菌,让孩子安心取暖。

3.对于使用时间过长的空调,要及时更换滤网。

九、不要到了冬天就“趴窝”

首先做为家长要明白,孩子总是生病和体质差是有直接的关联的,所以在冬季,适度的加强体育锻炼是增加孩子体质最直接的方法,切勿让孩子裹着棉被宅在床上“冬眠”,走出家门,适当锻炼,让坚实的身体抵抗力帮孩子抵御寒冬。

小贴士:

1.在让孩子锻炼时要做好准备活动,预防运动创伤,冬季气温低,身体发僵,人从室内到室外,温度骤然降低,关节和韧带僵硬,体内的代谢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做到浑身发热,这样开始活动,便会觉得四肢有力,精神饱满,寒冷也不足惧啦。

2.掌握适宜的运动量。冬季锻炼应根据天气情况和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来合理安排运动量。锻炼中,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孩子的运动心率应控制在150次/分以下,合理安排锻炼才能让孩子在严冬中健康成长。

十、不要偏食,合理膳食很关键

冬天气候寒冷,为了适应外界的寒冷环境,人体需要更多的热能。而小宝贝们由于皮下脂肪少,皮肤毛细血管丰富,相对体重来说,体表面积又较大,所以身体 热能更容易散失,这时就需要更多的热量来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冬季,宝贝们的户外活动减少了,直接晒太阳的时间相对短了,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并且相 比其他季节,宝贝在冬季吃的蔬菜和水果品种相对也比较单一,这都容易导致宝贝冬季缺乏维生素。不合理的膳食会导致宝贝摄入能量不均衡,造成孩子脾胃和一些 不必要的疾病。

小贴士:

1.冬天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瘦肉、大米、面粉、玉米、各种新鲜蔬菜、柑橘类水果、杏仁、绿豆、红豆、牛奶等。

2.提供增强御寒能力的食物,多吃富含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的食物,通过甲基转移作用,可以提供一系列耐寒所必需的甲基,所以这类食物可以帮助人体增强耐寒能力。如蛋白质、海藻类食品、芝麻、葵花子、乳制品、叶类蔬菜等。饮食均衡宝贝们才不易生病哦。

不要这样逗着伤害孩子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不懂礼貌、孤僻、爱发脾气、爱打人?

粑粑麻麻们认真的看完这一篇,边看边想一想对比下,自己和自家宝宝有没有类似经历,相信看完后,你们就会找到需要的答案了。

不经意间“逗”出的伤害

亲友逗孩子是家长们常常遇到的事情,亲友们往往是出于喜爱孩子才逗孩子,但“逗”过之后产生的结果,却可能是亲友甚至孩子家长都想不到的?

经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那种“逗”实际是一种戏弄。他们把孩子逗得出错,或者惊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们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并没有恶意,甚至还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但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因为孩子不懂大人们的玩笑,他们会当真,成人的“逗”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愤怒、惊恐、不安、被欺骗、不被尊重,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案例一

一次在餐馆吃饭,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难受极了。

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着他的朋友(大约30多岁)笑着对孩子说:儿子,叫哥哥!

爸爸的朋友则笑着对孩子说:不能叫哥哥,叫伯伯!

孩子爸爸继续逗孩子:叫哥哥!

在这一声声“叫哥哥”、“叫伯伯”中,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爸爸的朋友掏出一个红包在孩子眼前晃了晃说:叫声伯伯,这个红包便给你。

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叫眼前这个男人“伯伯”还是“哥哥”,犹疑着不吭声,也不伸手接红包。

爸爸的朋友作势要把红包收起来:不叫伯伯啊,那这个红包不给你了。

孩子不吭声。

旁边一位阿姨笑着说:这孩子胆子可真小,一直不说话,哈哈。

我在旁边看着,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由于大人们之间的玩笑,他不确定到底该叫那位男士“伯伯”还是“哥哥”,由于怕叫错,索性他不开口叫人,却被贴上了“胆小”的标签!孩子此刻一定觉得自己不够好,胆子不够大,这是多么糟糕的事!

男士们喝酒去了。过了一会,一位女士接过了接力棒。

她走到男孩身边,蹲下来问道:xx,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猜你是女孩。

本来情绪缓和了一点的孩子不高兴了,沉默。孩子明明是男孩,这位女士却故意说他是女孩,孩子感受到了女士提问的虚假,所以他不回答。

女士继续逗,你不说啊,那你就是女孩啦!

孩子有点着急,趴到妈妈腿上,仍然不说话。显然他心里既着急又愤怒,愤怒的是明明自己不是女孩,那个阿姨却乱说自己是女孩;着急的是,他不知道如何辩解。

对于孩子而言,每一位大人都是一个巨人,孩子要反抗陌生的“巨人”需要一定的勇气,尤其对于那些内心力量弱小的孩子而言,他们往往没有勇气去反抗、拒绝和辩解,他们只能默默忍受“巨人”对他们的捉弄,内心却感到无比害怕和愤怒。

这时,孩子的爸爸笑着说,再这样下去他一会儿会哭的。孩子的妈妈只是笑着,并不阻止那位女士逗孩子的行为。

女士并没放过孩子,对孩子说,来,阿姨抱抱你,行不行?

孩子缩到妈妈怀里,不说话。前面的捉弄让孩子对女士毫无好感,怎么可能让她抱呢?

女士笑着说,你不说话啊,那我就强行抱你啦!边说边伸手假装要抱孩子。

孩子终于“哇”的一声,吓哭了,一桌子大人全笑了……

孩子的父母全然未能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变化,未能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支持。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的基础上。

孩子得到了什么呢?他被大人们欺骗、引诱、愚弄和吓唬,他小小的心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这让他感到不安,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不敢相信别人,对他今后的人际交往可能造成障碍。

逗孩子的实质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同方式的“逗”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吓唬孩子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欺骗孩子让孩子不敢信任别人,逗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譬如吐口水、踢人会让孩子是非不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逗”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长远甚至终身的。

案例二

因为亲戚不当的“逗”,我的小侄女晓晓曾经产生了心理阴影。

一次晓晓来我们家做客,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她突然问道:姑姑,你说我妈妈还爱不爱我?

我说:你妈妈当然爱你啊。

晓晓满脸担忧的说:可是姨妈说妈妈以后不爱我了,只爱弟弟。

我问晓晓,姨妈是什么时候说这话的。晓晓说,是家里来了“100个人”的那一天。

我马上打电话找晓晓的妈妈和奶奶了解清楚情况,原来是在她弟弟的满月酒上,一位姨妈对她说,晓晓,你妈妈有了你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失去妈妈的爱了。一句“你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此时事情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这个疑问让晓晓纠结了几个月,这几个月里她该是多么的恐惧和不安啊。难怪这几个月里,晓晓经常打弟弟,她是恨这个小小的婴儿夺走了妈妈的爱呢。

成人以为逗一下孩子取取乐无关紧要,却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痛苦。

看着晓晓充满担忧的样子,我心痛极了,我捧着她的小脸,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晓晓,姑姑郑重的告诉你,姨妈是逗你的,这种逗是一种欺骗,是不对的。我敢保证:你妈妈和以前一样爱你。

晓晓半信半疑的说:姑姑,你说的是真的吗?我妈妈真的和以前一样爱我吗?

我说:你可以打电话问妈妈,让妈妈亲口告诉你。

后来,我们做了一些努力,晓晓才重新相信妈妈还是爱她的。

经常有家长咨询我,当别人逗得孩子哭、害怕或者打人的时候不知该怎么办,他们明知愚弄孩子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但常常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得罪熟人或者朋友,不阻止、不拒绝,甚至会帮对方解释或者劝说自己的孩子。

案例三

我家宝宝现在2岁10个月,最近两个月,特别喜欢打人。我观察了一下,大概是这样:

去亲戚家,他把自己带来的玩具打开放在椅子上玩。亲戚们围过来看,还有带小孩的。别人扶住他放玩具的椅子,他不愿意,让别人别扶他的椅子。

然后,亲戚们逗他,让他拿玩具和站在旁边的弟弟一起玩,

他不肯,说:不行!

我说:弟弟喜欢你,所以想和你一起玩。

他说:我不喜欢和弟弟一起玩。

我说:你看弟弟站在一旁,没有拿你的玩具,要你同意弟弟才会拿。

他就说:同意我也不拿给他玩!

这时,旁边有人逗他假装拿他的玩具。他生气的打人家。

我说:你不喜欢别人拿你的玩具?你就说:请不要拿我的玩具。

他说:我说了的,人家还是要拿。拿了我就要打。

这时有亲戚说:你这么小气,我们不和你玩了!

他说:我自己玩!

其实如果过几分钟他还是愿意跟别人玩,我觉得他可能是排斥一群人围着他逗呢。换成是我,我也很烦。但是打人还是不对的。

我告诉他:不要打人,有话好好说,

他说:我说了他们还是要拿。

他还跟我说:“我又不是奶娃子,我都是哥哥了,他们还要逗我,讨厌的很!

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打人,原因妈妈已经说到了,孩子也说出来了——不喜欢别人逗他。孩子感受到别人逗他的时候是不真诚、不尊重他的,这让他反感。

譬如故意拿走他的玩具给弟弟或者妹妹玩,这是成人在试探这个孩子,孩子感受得到这是成人在试探他。孩子直接的抗议就是“打”。

可能是碍于面子,妈妈接下来的处理在孩子看来是替别人解释,他觉得妈妈不理解他,于是更加愤怒,和妈妈杠上了。很多时候,我们也和这位妈妈一样,可能照顾了亲友的情绪、照顾了站在孩子旁边的弟弟的情绪,唯独没有照顾自己孩子的情绪。

妈妈的态度比亲友的“逗”更让孩子感到愤怒和伤心。

家长应该如何做

当孩子被愚弄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被愚弄。不要因为碍于面子保持沉默或者陪笑,更不要劝自己的孩子,或者去替那些逗孩子的人解释,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到孤立,连父母都不能理解和支持他。

还以这个案例为例,家长可以先平和的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

xx,你是不喜欢大家这样逗你是吗?

孩子听到这句话,便知道爸爸(妈妈)理解他,愤怒、不安的情绪可以得到安抚。接着,家长可以平静的对孩子说:

大家其实是喜欢你,不过这种方式让你不舒服了是不是?

如果他们换一种方式表达对你的喜欢,你能接受的对吗?

这句话一方面说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大家对他并没有恶意;一方面也说给亲友听,让亲友明白孩子不喜欢大家用这种方式对他,换一种尊重孩子的方式孩子能够接受。

说这话的时候不能带情绪,不能有指责的口气,开明的亲友听到家长和孩子这样的对话一般能理解孩子为何会愤怒,至少能意识到家长不喜欢别人这么逗他的孩子,大多数人会识趣的打住。

如果亲友们还是不知趣,继续逗孩子,那么家长要果断地对亲友们说“不”:

各位,我知道大家是喜欢我的孩子才逗他,不过这种方式孩子不能接受,请大家换种方式和孩子交流,谢谢。

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孩子暂时离开一会,先照顾孩子的情绪,事后再跟亲友沟通。只要家长得体的处理,可以做到既保护了孩子又不会得罪亲友,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得罪亲友,也不能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

对于大一点可以表达的孩子,可以教会孩子怎么面对别人的“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周周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亲友们的“逗”,小的时候我替她说出她被逗时的不舒服、不安等感受,会表达后我便鼓励她自己说出感受,鼓励她勇敢地拒绝别人逗她。为了让她敢于大胆拒绝别人的逗,我还和她进行演练。

我扮演逗她的大人,她扮演被逗的小孩,我记得一些有趣的对话是这样的:

我:叫我阿姨,我给你吃糖。

周周:我不吃你的糖。

我:真的不吃吗?你不吃我就给晓晓吃了哦!

周周:给她吧,我不稀罕。

我:踢你爸爸一脚,我带你去游乐场玩。

周周:踢人是不好的行为,我不会踢的。

我:可是你不想去游乐场玩吗?

周周:我不喜欢你这样逗我。

晓晓那个案例,我也用演练的方式帮她消除阴影。起初,晓晓对姨妈说的“妈妈只爱弟弟,不爱你了”深信不疑,我和家人演示了一遍当时的场景,我扮演晓晓,家人扮演姨妈:

家人:晓晓,你妈妈有了弟弟,今后只爱你弟弟,不爱你了!

我:你骗人,我妈妈一直都很爱我。

家人:是真的,你妈妈有了弟弟后就只去照顾你弟弟,没时间照顾你了。这不是说明她不爱你了吗?(大多数老大就是因为这一点而担心妈妈不爱她了,在此我设计了这句话,打消孩子的疑虑)

我:那是因为弟弟太小,不会照顾自己。

家人:你妈妈亲口跟我说,她不爱你了。

我(大声):请不要逗我,我不喜欢你这样逗我。

我们演示的时候,晓晓看得非常认真,眼里有泪光闪烁。接下来,我邀请晓晓一起演练,我扮演姨妈,她扮演她自己。在演练过程中,她居然咯咯的笑了,反复要玩“这个游戏”,我知道她已经相信姨妈是骗她的,并觉得这种“逗”很可笑,她对这个事释怀了。

孩子始终不是活在真空中,总是要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的,所以遇到别人逗孩子并非完全是坏事,家长处理得当,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这个过程中,家长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勇敢地拒绝别人“逗”他,孩子的内心力量便会慢慢增强,这就是好事。

如果家长能够理性而得体的处理“逗”孩子的问题,孩子会潜移默化的效仿家长,学习如何应对自己不喜欢的场景,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这不是生动的一课吗?

【奶爸说】

看完几个案例后,粑粑麻麻们有没有想起一些类似的经历?之前不明白孩子的一些行为和举动,是不是找到了些许原因?

还是那句老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有的问题都出自家长。孩子就像一张白纸,这张纸上面最终写出什么内容,涂画出什么色彩,都是源自家长和环境。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一样有纠结和迷茫

其实在育儿路上,我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有惊喜、有纠结、有烦恼。比如我儿子现在四五岁,正是到了该有规矩的年龄,可是一旦立规矩,就意味着有冲突。他开始感觉妈妈在约束他了,妈妈好像没有以前好了。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只能慢慢摸索着来。再比如说他这个年龄段,开始跟我探讨死亡的话题了。怎么跟他沟通这件事,减少他的一些担心和忧虑?我也没把握。

一样用事实验证书本

不过,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我印证了心理学中提到的孩子发展的规律,而且知道必须尊重这些规律。在这点上,我可能比较具有专业的优势。比如儿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一次家里来了亲戚的孩子,爸爸就让他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弟弟玩,希望他能够懂得分享。结果当他看到儿子护着自己的玩具,不愿意给弟弟玩时就非常生气,甚至“上纲上线”到他会不会长大后不懂得关爱、不孝顺父母等等。当他把这些焦虑告诉我,并问我是不是必须纠正儿子的时候,我告诉他,别紧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建立了“我”的概念,当然不愿意分享。等他过了这个阶段,自然就好了。唉,当时我的这番说辞,还被当成是因为太晚要孩子而溺爱他的“罪证”。但事实却帮我洗脱了“罪名”,现在再有小朋友来家里玩,儿子会特别热情地把玩具拿出来一起玩。

这些知识,并非专家才具备,所有的父母都应该主动了解。我们在职业中需要不断地拿各种证书,那么在育儿过程中,是不是也该多学习一些,也具备当父母的资格呢?

我还想说,学习不是照搬某个专家的观点或方法,而是要融会贯通——在有了某些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了解和思考,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星搭档洗衣凝珠点击收藏

专家妈妈也要反思

也许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先分辨一下,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调整自己,还是孩子有问题。

调整自我

儿子2岁左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已经疲倦到了极限,每天晚上又累又困。小家伙好不容易把妈妈盼了回来,特别想在睡觉前听上几个故事,这也是每个孩子最享受的时光,可是我经常是只讲了一个故事,甚至是一个故事都没讲完就睡着了。开始的一段时间,被孩子摇醒了之后我很恼怒,也因此跟孩子嚷过、生气过。后来,我反思自己,这件事是我的问题,孩子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比如强迫自己每天中午在办公室小睡一会儿,休息一下。要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从来不习惯午休。这样调整了之后,我每天回家后的精神确实好了很多,讲故事的矛盾也就这么解决了

事先说明

有段时间,我儿子特别喜欢买玩具,每次出门只要看见他喜欢的玩具,真的是抱着不松手,怎么劝都不听,非买不可。为这件事我也苦恼过,跟他发过脾气。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这里依然有我自己的问题。我没有向孩子说明出门和买玩具之间的关系,也许他一直把这两者做了必然的联系呢!所以后来,我每次带他出门前,都要跟他说明,我们要去干什么,是大概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买玩具这一项等等。之后,就很少再出现他抱着玩具非买不可的场面了,他能够很清楚地分辨什么时候可以买,什么时候不能买。孩子其实都是非常懂事的,只是我们得真正去尊重他,比如要解释、要事先说明或征求他的意见,那样的话,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说我的专业对我的育儿有所帮助的话,也许就是我在很多事情上的反思要比其他妈妈更早、更敏捷一些吧!如果你也能敏感一些的话,一定也能做得很好。

让内心的我和现实的我统一

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和亲戚们一起外出游玩,那天午饭后,大家都很疲倦了,儿子不知因为什么事让我生气了,我冷不丁地狠狠地拍了他一下。他当时很愕然,当他发现是我下的“狠手”之后,就开始大哭大闹,对我说狠话,甚至推我。说实话,在那种场合下,他的行为真的让我感到难堪,但我还是选择了忍耐。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当他在回家的车上休息够了之后,开始转变态度,一直跟在我后面帮我干这干那,让我吃好吃的,对我嘘寒问暖。看来,他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在补偿自己的错误了。在这件事上,我也向他坦承了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比如不应该在什么都没说明的情况下就拍他。

保护自尊心,才能自然接纳

这种情况,我想我重视的不是孩子必须认错、要马上改正等等,而是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让他接纳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其实,别看孩子小,他也有很多的担忧,也承受着很多的压力,是非常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

我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内心的我和现实生活中的我能够统一,是真实的。其实很多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多是因为只接纳自己符合习俗规范的那部分自我,而不自觉地把其与内心的真实需要分离开来,而外在又把自己理想化,造成了真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之间的落差。那么我希望孩子尽可能地能体验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包括做错的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通常偏向绝对化、全或无,认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而且自己不会做错。那么,遇到事情时,通过冷静和检讨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都有可能做错,妈妈也会有错。但有错误改掉了,我就还是我。这就是在让他学会接纳真实的自我,也许这个自我并不完美。

1.不和孩子较真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在每个年龄段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爱争第一、不爱喊叔叔阿姨等等。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不是专家,都不必和孩子较真。比如叫人或者胆小、慢熟等问题,那是孩子的气质类型决定的,是遗传的,不是随便就可以改变的,在这上较真有意义吗?至于争第一,就更没有必要刻意地打击孩子,他早晚都要在真实的生活中明白人不可能永远第一这个道理。

顺其自然,不较真,孩子会成长得更顺利。

2.孩子什么都能听懂

我认为孩子的吸收能力是很强的,他什么都能听懂。所以,当他提问时,最好给他正确而丰富的讲解。比如我儿子,很关注日本地震、核辐射等等,他跟我们一起看电视,也会提出很多问题。我不会说你是小孩子,你不懂,或者你不用管,而是会尽量给他讲解,没想到他真的能记住很多,还去幼儿园给别的小朋友讲。这更加印证了孩子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就看我们重视的程度和引导方法了。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儿子很专注,他喜欢阅读,可以自己看上半个小时的书,也喜欢安静地玩拼插玩具,一鼓作气地把模型拼好。专注这个问题可能也是让很多妈妈焦虑的话题,但这和家庭的榜样作用有关。比如我家,孩子的爸爸在带他玩拼插玩具时都是很专心的,不拼好不罢休,那么孩子自然会以他为榜样。

再一个反证就是我在某个阶段脾气比较暴躁,爱发火。后来我突然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儿子也爱发脾气了,甚至能在他发起脾气的样子中找到我的影子。我赶紧调整自己,梳理情绪,现在儿子也变得平和多了。

所以,无论在哪个方面,无论在生活的任何细节上,父母的榜样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1.不和孩子较真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在每个年龄段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爱争第一、不爱喊叔叔阿姨等等。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不是专家,都不必和孩子较真。比如叫人或者胆小、慢熟等问题,那是孩子的气质类型决定的,是遗传的,不是随便就可以改变的,在这上较真有意义吗?至于争第一,就更没有必要刻意地打击孩子,他早晚都要在真实的生活中明白人不可能永远第一这个道理。

顺其自然,不较真,孩子会成长得更顺利。

2.孩子什么都能听懂

我认为孩子的吸收能力是很强的,他什么都能听懂。所以,当他提问时,最好给他正确而丰富的讲解。比如我儿子,很关注日本地震、核辐射等等,他跟我们一起看电视,也会提出很多问题。我不会说你是小孩子,你不懂,或者你不用管,而是会尽量给他讲解,没想到他真的能记住很多,还去幼儿园给别的小朋友讲。这更加印证了孩子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就看我们重视的程度和引导方法了。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儿子很专注,他喜欢阅读,可以自己看上半个小时的书,也喜欢安静地玩拼插玩具,一鼓作气地把模型拼好。专注这个问题可能也是让很多妈妈焦虑的话题,但这和家庭的榜样作用有关。比如我家,孩子的爸爸在带他玩拼插玩具时都是很专心的,不拼好不罢休,那么孩子自然会以他为榜样。

再一个反证就是我在某个阶段脾气比较暴躁,爱发火。后来我突然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儿子也爱发脾气了,甚至能在他发起脾气的样子中找到我的影子。我赶紧调整自己,梳理情绪,现在儿子也变得平和多了。

所以,无论在哪个方面,无论在生活的任何细节上,父母的榜样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相信《千万别让人这样“逗”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人物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冬天千万别让孩子干这十件事! 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危险潜伏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爸妈们的无知和不小心,让孩子受到伤害。您看看家里,热水袋、空调、过厚的衣物都可能成为“危险源头”。 你知道在冬天应该怎么保护、照顾孩子吗? 一、...
    2020-12-19 阅读全文
  • 不要这样逗着伤害孩子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不懂礼貌、孤僻、爱发脾气、爱打人? 粑粑麻麻们认真的看完这一篇,边看边想一想对比下,自己和自家宝宝有没有类似经历,相信看完后,你们就会找到需要的答案了。 不经意间“逗”出的伤害...
    2021-01-29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一样有纠结和迷茫 其实在育儿路上,我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有惊喜、有纠结、有烦恼。比如我儿子现在四五岁,正是到了该有规矩的年龄,可是一旦立规矩,就意味着有冲突。他开始感觉妈妈...
    2020-08-25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1.不和孩子较真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在每个年龄段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爱争第一、不爱喊叔叔阿姨等等。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不是专家,都不必和孩子较真。比如叫人或者胆小、慢熟...
    2020-08-10 阅读全文
  • 育儿7大错误千万别犯 没有人怀疑你对宝宝的爱心,但在一些错误认识的指导下,你的一些行为也许正在伤害着你的宝宝。对照下面这些“误会”,看看你犯了哪几条。 错误1:教幼儿背唐诗 你是否热衷于教你的宝宝背唐诗?并以他小小年纪就能...
    2021-02-18 阅读全文

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危险潜伏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爸妈们的无知和不小心,让孩子受到伤害。您看看家里,热水袋、空调、过厚的衣物都可能成为“危险源头”。 你知道在冬天应该怎么保护、照顾孩子吗? 一、...

2020-12-19 阅读全文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不懂礼貌、孤僻、爱发脾气、爱打人? 粑粑麻麻们认真的看完这一篇,边看边想一想对比下,自己和自家宝宝有没有类似经历,相信看完后,你们就会找到需要的答案了。 不经意间“逗”出的伤害...

2021-01-29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一样有纠结和迷茫 其实在育儿路上,我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有惊喜、有纠结、有烦恼。比如我儿子现在四五岁,正是到了该有规矩的年龄,可是一旦立规矩,就意味着有冲突。他开始感觉妈妈...

2020-08-25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1.不和孩子较真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在每个年龄段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爱争第一、不爱喊叔叔阿姨等等。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不是专家,都不必和孩子较真。比如叫人或者胆小、慢熟...

2020-08-10 阅读全文

没有人怀疑你对宝宝的爱心,但在一些错误认识的指导下,你的一些行为也许正在伤害着你的宝宝。对照下面这些“误会”,看看你犯了哪几条。 错误1:教幼儿背唐诗 你是否热衷于教你的宝宝背唐诗?并以他小小年纪就能...

2021-02-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