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何时才能真正走近孩子

发布时间:2021-02-01

教育孩子笔记。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而教育笔记可以丰富老师授课经验,提高主观能动性。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如何去写教育笔记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何时才能真正走近孩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昨天早上在门口值班,看着天天和妈妈一起来园,在妈妈的带动下,天天和保安问好后走到我面前:“天天,这是L老师吧?快跟老师问好。”我知道天天其实已经认识我了,他拉拉我的衣服,笑嘻嘻地说:“我不跟你做好朋友。”看这他一脸的天真,我禁不住有些怀疑:“我不跟你做好朋友”从他的嘴里传来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否因为家长、老师一再的强调“跟某某做好朋友应该怎样”有关呢?这是否也是他不想跟人交流的一种表达方式呢?

下午去带班,马递给我一颗糖,让我一会儿给天天,拿着这颗糖征得了同意后放进了他的口袋里,表扬了他并让他起来自己穿衣服,而我便去帮其他的孩子了,正当一个个给孩子检查衣服的时候,天天走来,问那颗糖放哪儿了,从另一个口袋里找出给他,他又开心的笑了。趁机给他塞好衣服

,他还是依旧喜欢拉我的衣服并拍打着:我就打你,不打她(指实习生)。我问:你不喜欢我这件衣服吗?答:我这儿有拉链,没有纽扣的。说话间,把衣服上的拉链拉上拉下了一番,又小手伸过来转了转我衣服上的纽扣,“你的拉链呢?”原来他也在关注我,找出拉链头给他看了看,他满意地离开了。这是几天来跟他相处最融洽的一次。

给女孩子梳好辫子后,发现天天已经喝完了果珍,看到旁边的面包,让他快吃,他告诉我这是小欣的,我信以为真,抬头搜寻小欣的身影,旁边的孩子说,小欣今天没来,这是天天的面包。蹲下来督促他吃面包,又给他倒了些果珍,不知怎的,他又说:“我就打你,不打她。”问他为什么,他依旧露着天真的笑脸不作答,又问,你跟我做好朋友吗?他主动伸出了小手拉着我的手,“我跟你做好朋友的。”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又冒出了这样的问题,或许是自己太渴望能成为他的朋友了,但他能真正理解吗?我不禁又反问自己。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走近他?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走近”不爱说话的孩子


在我们的班上,一定有过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当然,绝大多数孩子不是出于生理上(发音器官)的原因。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是否认为他们是问题儿童?我们是否曾忽视了他们?或者我们认定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并试图加以改变?当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我们是否感到着急和烦恼?假如是这样,让我们“走近”这些孩子!性情使然——不必太过强求在我们熟悉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虽不善言谈,却很有智慧。他们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却爱多用眼去看、多用心去想。有些人思维缜密,还兼有做事专心、意志坚韧的品质。如果了解到孩子是这种性格,我们最好不去强迫他们非要如何如何。他们可能更愿意在特定时候、用特定方式、向特定对象表达自己的意志。难道,我们不觉得这样的孩子很令人欣赏吗?胆小害羞——从一小步开始这样的孩子在初入园时多一些。虽然幼儿园是一个很好的集体教养环境,具有非常强的教育功能,对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直接面对大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压力,有可能刺激孩子由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能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讲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所以,我们应关注这些孩子最初介入集体活动的过程,这时是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刻。他们往往不只是不好意思当众讲话,有时连在游戏中拉拉别人的手都不敢。但是,当他们最初入园,母亲把他的手放入老师的手中时,母亲已把她对老师的信任传递给了孩子。因此,孩子会关注老师的举动,看老师是否一直对他很关心,看他是否很安全。所以,玩“找朋友”时,老师多去找他几次,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用亲切的歌声与他交流,用温暖的手握住他,他就会多一份胆量;当他在“娃娃家”时,我们不妨多给他打几个电话;当他有得意之作时,不妨让他给老师或者给大家讲一讲。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多说话,而是为了让他变得勇敢、自信。不善表达——给他最好的听众有的孩子其实特别想说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可是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免不了被人打断或取笑,时间久了就会回避谈话类活动和人多的场合。这样的孩子有时会在不被人注意时自言自语,对他们而言,周围人的态度很重要。老师应努力帮助孩子们培养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好习惯。当这样的孩子能够在大家专心倾听下,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得到肯定和鼓励时,他该多么高兴啊!最起码,老师应该是他最耐心的听众,这对孩子很重要。懒得说明——成人担起责任懒得说话的孩子不多见,但是的确有。**都四岁多了,却连几句完整的话都不会说,也不愿说。原来妈妈是幼儿教师,在孩子小时,孩子只要一哭,她就立刻明白是为什么,赶紧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呀呀学语时,刚发出一个简单的音,妈妈就立刻懂得孩子要干什么。有时一个简单的手势,妈妈也能明白。妈妈一直为自己了解孩子一举一动的需要而自豪,而没曾想忽视了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语言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交流工具,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喜欢学习和运用。成人的包办代替会令孩子和成人都遗憾终生,这个责任主要在我们成人身上。在幼儿园里,有趣的语言游戏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交往,都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成人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时要多加留意。当然,当孩子能说而不说时(或不完整表达),成人可适当不予理睬。这不是弃之不管,而是为了刺激孩子想说好话的愿望。器官缺陷——更需关怀爱护这种情况不多见,但它却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原因。家长本身就会积极地考虑治疗方案,而老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这样的孩子在班里和其他孩子自然相处。共同生活;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都和别人是不同的,这非常重要。假如这个孩子懂得,我说话不清楚和他个子矮没什么区别,这件事就会变得很正常。但是老师别忘了,要让这样的孩子拥有使自己自豪的东西,比如一张美丽的图画、投包很准、喜欢助人、快乐等,适当让孩子尝试练习说一些节奏感强的儿歌和歌曲,会有一定效果。另外,有时孩子突然不爱说话了,很可能是身体生病的信号。当然,孩子不爱说话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总之,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重要的是老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孩子不爱说话的确切原因,在尊重孩子和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做出适当的反应。

教育随笔:真正了解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照看、爱护、关心每一个幼儿,陪他们长大,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做一名幼儿工作者,责任重大,既要对他们生活上照料,还要对他们心理上给予帮助,所以作为老师,真的很不容易。

霖霖小朋友是个活泼好动,懂礼貌的好孩子,每天都会蹦蹦跳跳来到我的面前和我打招呼问好,长得很帅气。可是,这样调皮的霖霖,经常给老师惹麻烦,出乱子,让老师都头痛不已。因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小朋友“打小报告”的事情比较多。

比如,他在搭建区玩玩具好好的,突然又跑到美工区捣乱,美工区的工具弄乱了,有的小朋友就会告诉老师,别人正在玩的东西,他趁人家不注意,偷偷拿走,小朋友发现告诉老师。当老师及时赶过去时,就见他的手、牙齿早就在别个小朋友的手上留下踪迹,他还喜欢打小朋友,遇上特别爱打架的小朋友,他们俩早就打的不亦乐乎,眼看自己要吃亏了,霖霖就放声大哭等着老师“救援”他。

在老师眼里他有点不合群,任性,什么东西只要经过他的手里别人都夺不走,喜欢霸占玩具,遇到别人拿他的玩具,他就打小朋友,老师批评他以后,他不是把鞋子踢飞,就是把玩具全都摔到地上,再不是就在那打旁边小朋友,有时候他还因为受批评,尿过几回裤子呢。和他的妈妈交流过,说是从小被老人宠坏了,希望老师帮忙改掉坏习惯。有几次还以为是受批评吓得尿裤子了,经过观察,才知道那是他在“抗议”,故意尿湿裤子,有点小叛逆......

通过霖霖身上发生的事情,我也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小细节。霖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得到老师的注意,他想成为人们心中的焦点,只是用的方式不对。我想只要多用心去引导,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他心里得到满足就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且表现的越来越好。有的时候还要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他,让他觉得自豪,那样他的“小叛逆”现象就会少许多....

教育随笔: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教育随笔: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要求我们注重幼儿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互动、充分发展。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要允许幼儿“插嘴”,尤其是幼儿园的小、托班小朋友,自控性差,稍微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教师要打破陈规,营造一种“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从而敢于站起来“插嘴”。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课堂偶发事件,尤其是我们托班的孩子们,在“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饭。运用地好,运用地恰当,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幼儿“插嘴”时,并不能排除一些牛头不对马嘴,或异想天开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引导,也许正是在幼儿那种近乎于风马牛不相干的或异想天开的“插嘴”中,埋藏着一颗颗创新的种子,教师要用肯定的语言、亲切的目光,善待这些“插嘴”的幼儿,并因势利导,使这颗创新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从而促进孩子们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孩子个性才能。

如何发展孩子的天赋才能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拥有一个神秘的宝藏,这就是天赋的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就等于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但这并不容易。

教育提醒:潜能的发现并不意味着要花巨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带孩子奔走于各种各样的比赛,去收获奖杯和奖状。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譬如有的孩子能弹一些简单的曲子,而这全是他凭耳朵听来的,而不是刻意教会的。这说明孩子的听觉特别敏感;又如有的孩子很会讲故事,词汇很丰富,有时还能自己编一些小故事,很有创造性。

对于孩子身上这些无意中被发现的才能,父母可借助专业人士的评估,了解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以正确地找到他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从而创造条件加以鼓励,并保持这些特长的发展。方法1:给孩子提供机会

在家中的一个房间,或是一个角落,放上各种乐器、画板、彩笔、纸张等,先不去昂贵地配置,而用空的牛奶瓶做一套敲击乐器,或是用废报纸来涂各种颜色,让孩子尝试,孩子的兴趣模式和其特长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提示:只需让孩子安全地自由活动,锻炼技巧和才能。在有天分的“小艺术家”手下,废纸、瓶盖、包装纸,甚至旧的电话黄页都会成为不错的原料。方法2:让孩子享受学习

在家中把孩子的作品展现在最显眼的地方。从具体的艺术品到积分卡上的评分,都意味着对孩子学习成果的重视。此外,在让孩子参与或学习某项活动同时,父母要注意与孩子进行沟通,问问孩子,还想不想学?喜欢不喜欢学?为什么讨厌?讨厌什么?不要低估一个学龄前孩子的感受,因为只有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其潜能才能显现出来,并要尽可能多地找机会表扬孩子的特长。

提示:父母只有在孩子的行为的确值得肯定时才予以赞赏,否则反而会降低孩子对自己的期待。方法3:让孩子学着欣赏

经常带孩子观看电影、舞台剧,欣赏音乐会,或是参观画展、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孩子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提示:如果孩子的潜能一直处于休眠状态,那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有关人类关系学家认为,如果6岁前,孩子的潜能被发现并得到培养,那么他未来更容易突破平庸,得到更多的自我满足。而善于欣赏、评论别人独特才能的过程也是展现潜能的方法之一。

家长们快来对一对,你们宝宝是哪种天赋吧!

注意力:比其他同龄孩子更专注,不容易分神。

记忆力:教孩子儿歌、识字、算术等都学得很快。

语言能力:比同龄孩子说话早、词汇丰富,并能准确地表达意思。

空间感:能分门别类地收玩具,识别平面和立体的形状,擅长拼图。

时间排序:比同龄孩子更早地能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个故事。

运动能力:动作协调性好,平衡能力强,喜欢剪纸。

抽象思维:擅长归类、总结、推理,逻辑性强,学数学觉得很容易。

社交能力:能自然大方地与人交谈,很合群。能提议和组织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碰到问题,能很快想出解决的办法

孩子才是活动真正的主人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我们都会采用一些方法让因为游戏活动而兴奋不已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如拍手、念儿歌、听音乐、手指游戏等。我用得最多的是用音乐提示孩子,作为活动的集合令。为了区别各种活动,我精心挑选了不同的曲子,例如,晨间活动结束整理玩具,播放优美的钢琴曲;整队到户外活动做操,选择节奏感强烈的律动;午餐前让一些轻柔优美的萨克斯曲子帮助孩子调整情绪……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孩子们似乎对这些我精心挑选的曲子不感兴趣,甚至有点无动于衷。

一次,一曲钢琴曲放完,有好几个孩子讲话还没停,我就忍不住说:“你们有没有听到音乐?怎么音乐完了还在讲话?”讲话的孩子暂时安静了。突然,骁骁嘣出来一句:“老师,你放的音乐不好听,我们不会唱。”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他的话让我心里一震,也给我提了个醒,真是我选择的音乐有问题吗?

“这音乐你们真的不喜欢吗?”我问。有几个孩子在点头。大部分孩子还是说好听。“为什么不喜欢?”我又问。有的回答听不懂。有的说不能唱。从成人的角度来看,我选择的音乐作为活动前和活动中的提示音乐非常适合。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说不好?是不是我只是从个人的理解和意愿出发了?孩子们不理解这些音乐,不懂得欣赏,所以没有兴趣倾听?要让孩子理解这些乐曲,似乎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事,那我何不把权力交给孩子,尝试让他们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

我问:“你们喜欢什么曲子呢?”孩子们抢着报了很多歌名、乐曲的名字,都是平时学过的歌曲、欣赏过的曲子。骁骁说:“我喜欢小学里放的音乐,但是我不知道名字。”我们的幼儿园和小学一墙之隔。他们的上下课放的是钢琴曲《献给爱丽丝》,放学是萨克斯曲《回家》,还有做眼保健操和广播操的音乐,这些音乐孩子们是听得非常熟悉了。我随即在钢琴上弹起了《献给爱丽丝》,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对了,小学里就是放这个音乐。”我心里暗自得意,还好,这首曲子是我得心应手的,可以在孩子们面前露一手。

“老师,我们就像小学里一样吧,只要你在钢琴上弹这个曲子,就是要上课了。”孩子们请求我。他们是否要显示自己长大了,可以像小学生一样了?我立即同意,他们能自主选择真是求之不得。我又给孩子们介绍曲子的名字,讲述关于这首曲子的故事,他们听得好认真。

我和孩子们继续讨论和寻找,在我的启发下,他们选择了歌曲《办家家》作为游戏前的准备音乐。歌曲中“我来做爸爸,我来做妈妈……”就是提示孩子要开始游戏了。歌曲《大家来做操》成为整队去户外活动的音乐,歌曲中的哨子声和“排好队伍做早操”正是提醒孩子排好队伍准备出发。律动《加油干》成了收拾整理操作材料的音乐,那强有力的节奏催着孩子快快收拾。可不能慢吞吞。最后,萨克斯曲《回家》,成了孩子离园前做准备的曲子,他们恍然大悟,原来小学放学的曲子就叫《回家》呀!

我把这些歌曲、乐曲都翻录在一盘空白带上,当我再放出其中的任何一段,他们会轻声跟着哼唱,还会提醒旁边的伙伴:“快坐好,要做游戏啦!”“快点排队,要做操了!”

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完全投入。只要我们平时多加引导,不断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孩子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了,感兴趣的曲子会越来越多。如果哪天孩子们听腻了,我想,音乐可以换,方法也可以灵活多样,只要孩子们提出,他们喜欢,我会尊重他们重新选择。“追随孩子与孩子同行,关注孩子促进孩子的发展”,应该体现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这样孩子才是主体。才是活动中真正的主人!

怎样才能让孩子勇敢起来?


我的儿子3岁零两个月了,很聪明,学什么都快,但是有时在公众场合遇到调皮的孩子打他,他却不会还手,只是无助地望着大人。我既不希望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也不愿意看到孩子受人欺负,更怕他养成懦弱的性格。应该怎样教育和引导男孩子勇敢起来呢?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勇敢的品质。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与成年人一样,不过成年人懂得如何去应付恐惧,而孩子们却还不知道。”因此,父母应该细心观察,找出孩子产生畏惧的原因,帮助他们消除畏惧与恐惧感,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品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遇到困难时,先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初步判断一下,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就鼓励他们去努力尝试。当孩子克服了困难的时候,要及时鼓励他,这样孩子从小就会具有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还要注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勇敢的故事,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如爬高、跳跃、蒙眼前进,等等。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有意加入一些碰撞性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既学会保护自己,又能争取胜利。在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同时,要教会他们学会判断是非对错和危险程度,学会避免危险,学会保护自己,不产生恐惧心理。

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美


又到周一,孩子们喜爱的信息课终于又盼来了。好不容易挨到了体育课结束,他们飞快地从书包里拿出信息书,一下子教室里寂然无声了,他们都等着我“发号施令”让他们上楼去机房呢。

安排好座位后,开始上课了,每到信息课孩子们总是异常兴奋,一个星期才一节,好珍贵啊,他们总有讨论不完的事。让他们安静后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讲好基本操作,我又演示了一遍。让学生看着屏幕,我边说边操作。在演示过程中,坐在我两边的孩子们听得是那么的专注,而离我较远的孩子就喜欢自娱自乐,好像什么都懂了,想立马操作了。一切准备停当,让他们自己完成任务了。在我两边的孩子一步一步地做下去,即使有问题,小组三人翻书讨论下也就明白了,能继续操作了。而离我较远的那些孩子总要喊我过去,问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让他们相互帮忙,他们也只会大眼瞪小眼。我追问起先为什么没认真听讲,他们就会沉默。没办法只得为他们演示讲解一遍了。我一直认为这种技能课老师讲解时每个人都要用心听讲,尤其是那些坐在后面的同学,教室空间较大,只有绝对安静才能听清楚。

可事实并非如此。距离未必产生美,那些坐得离我较远的孩子,总不能和我产生共鸣,他们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电脑屏幕,听我讲解。等到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解,非得喊我过去,问这问那,让我围着他们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还真没想通呀。

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找回快乐


最近学习了徐则民、洪晓琴老师的《走进游戏,走近幼儿》,使我更加深了对于幼儿游戏的理解,正如封面上的那一段小字说阐述的:“游戏不仅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让我们共同关注幼儿游戏,解读幼儿游戏行为,了解幼儿游戏教育的价值取向、思想方式和策略技巧,携手走进游戏天地,走近幼儿的世界。”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幼儿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这句话似乎已经在每一位教师的脑海中留下了记忆

,甚至烂熟于心,但是如何真正让孩子找回游戏的快乐,却是我们老师在埋头为孩子“设计”游戏时,没有好好思考过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在该书中提供了许多的案例,直观地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源于幼儿游戏的故事串出了一个个道理,让我们渐渐读懂了游戏的同时也读懂了幼儿。

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是本书阐明的一个立场,但其中意味深长的是“玩伴”不同于幼儿之间的同伴,而是“年长一点的玩伴”。我想,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玩伴”——表现了幼儿游戏中的师幼平等关系,二是“年长一点”——说明教师更加会玩,会得到幼儿信任可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这一定位,去除了权威而确立了威信。随着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的默契与投机,当教师被幼儿看成是了不起的同伙时,教师便能在幼儿游戏中游刃有余了,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比如: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我们精心设计了烧烤店的材料,制作了精美了烧烤炉,还融入了一些数方面的知识:串肉的分类等,本以为这么精心的准备会给予孩子游戏的快乐,但殊不知,一些复杂的过程,太过于真实化材料,过多的要求、臆断,反而让孩子束缚于游戏中,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相反的,孩子在户外活动中无意中寻找到一个木架、一个轮胎,三五成群,没有老师的要求,他们也会自得其乐,轰轰烈烈地玩起了游戏。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小时候,一堆泥土,也能玩出一片天地:挖坑、倒水……那时我们是何等的开心与快乐。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孩子的游戏,没有大人太多的干预,有的只是最自然的发展。没有结果如何,有的只是过程的享受。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我们就不知道这里面装有什么。静静的等待,耐心的观察孩子的游戏,终有一天孩子会带给我们惊喜。

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找回快乐,也让我们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教育笔记《何时才能真正走近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相爱,孩子才能真正感觉到爱!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年少时,父母争吵,最弱势的那一方,是我们心里最想保护的一方。 比如说,母亲一天到晚尖声大叫,歇斯底里,脏话频出,令人如耳穿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同情父亲,然后站在父亲的位置上,...
    2021-08-06 阅读全文
  • 小升初家长伤不起 何时才能不拼爹 小升初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战?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需要提前三年。这比高考更让人匪夷所思吧。可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在的这个城市,小升初择校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我的孩子...
    2021-03-01 阅读全文
  • 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内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成长 子女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建构自我,而不是用外力将孩子塑造成成人期待的某种形状! 先来看看平平的故事 平平长到十个月还没长牙时,奶奶总是唠叨着说:你看你,隔壁的贝贝四个月就长两颗牙,你怎么就长不出来呢。...
    2021-02-12 阅读全文
  •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观察幼儿,才能走近幼儿 海硕调进我所带的中一班,我的心悬了起来。听别人介绍,海硕好动,个性强,是个比较难带的孩子。 从海硕迈进中一班这个集体,我开始了对他全方位的观察,因为我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幼儿的细致观察,是闯...
    2020-02-14 阅读全文
  • 在游戏中走近孩子 2001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年份,就在那一年,《纲要》颁布了,它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了反思调整的依据,更有了努力完善的方向。直到今天,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的实践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的教...
    2019-12-16 阅读全文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 年少时,父母争吵,最弱势的那一方,是我们心里最想保护的一方。 比如说,母亲一天到晚尖声大叫,歇斯底里,脏话频出,令人如耳穿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同情父亲,然后站在父亲的位置上,...

2021-08-06 阅读全文

小升初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战?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需要提前三年。这比高考更让人匪夷所思吧。可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在的这个城市,小升初择校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我的孩子...

2021-03-01 阅读全文

子女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建构自我,而不是用外力将孩子塑造成成人期待的某种形状! 先来看看平平的故事 平平长到十个月还没长牙时,奶奶总是唠叨着说:你看你,隔壁的贝贝四个月就长两颗牙,你怎么就长不出来呢。...

2021-02-12 阅读全文

海硕调进我所带的中一班,我的心悬了起来。听别人介绍,海硕好动,个性强,是个比较难带的孩子。 从海硕迈进中一班这个集体,我开始了对他全方位的观察,因为我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幼儿的细致观察,是闯...

2020-02-14 阅读全文

2001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年份,就在那一年,《纲要》颁布了,它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了反思调整的依据,更有了努力完善的方向。直到今天,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的实践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的教...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