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你长大了!——张老师
发布时间:2021-01-27 幼儿园说课稿我长大了 幼儿园小熊你长大了吗说课稿 幼儿老师故事前几日早上男男和往常一样积极来到幼儿园,交上家庭作业,参加晨间活动,认真地做早操。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到吃早点的时候,每个幼儿要去盥洗室用正确的洗手方式去洗小手。小朋友都在耐心的排队等待,这时候到了男男,我被男男吓了一跳。只见男男手揉眼睛泪流满面的。
边哭边哽咽说:“张老师———呜呜,我想妈妈。”
我蹲下来摸着男男的头说:“怎么了,慢慢地跟老师说,妈妈去哪了?”
“妈妈去北京了,爸爸说还有49天才能回来。”
“哦,妈妈是去工作了么?”
“是去学习去了。”
“你看妈妈这么大了还要好好学习,男男你要不要好好学习呀,不哭了,你是个勇敢的男孩子,我们跟妈妈玩个游戏,就是比比看谁最勇敢,谁最棒!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和妈妈比赛,等妈妈回来了,我就跟妈妈说,男男好棒呀,妈妈去了北京后,男男从来不哭,而且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好耶——哈哈哈。”yjs21.COm
看到男男的脸上又露出笑脸真好,就这样男男每天早上跑到我跟前说:“我妈还有48天,47天,46天——就回来了."
就在男男高兴的对我说:“张老师,我妈回来了。可是,她明天又要去北京了,我长大了,不哭了,我是男孩子,呵呵。"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老师,你犯规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游戏活动,游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玩的快乐,也可以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到很多知识。可是在每次活动中,总有一些孩子有意或者无意的去违犯一些集体制定的游戏规则。确实是一件让我们头痛的事。
豪豪小朋友即聪明又调皮,调皮到他可以变着花样的违犯游戏规则。
这不,今天的体育游戏是《猫捉老鼠》。大多数幼儿手拉手作“篱笆墙”站在圆圈上,两名幼儿扮猫在圆圈里面,八名幼儿扮老鼠在圆圈外面。老鼠要设法钻进“篱笆”偷“粮”(皮球),偷到的“粮食”可以让它滚出“篱笆”。游戏开始,扮猫的方灏和健楠非常灵敏,只见他们两人东窜西蹦,游戏好不热闹。
这时一只球正好滚到作“篱笆墙”的豪豪的脚边,豪豪顺势把球踢出了圈外。。。。。我看在眼了里。
又一轮游戏开始了,我建议让豪豪和另一名小朋友扮猫。我和小朋友一起拉手作篱笆。在游戏中,我扮演了一下豪豪的角色,但我没有偷偷的,而是幅度作大了一些,尽量让多数小朋友看见,几个坚持正义的小家伙喊道:“老师犯规了,老师犯规了”。
我故意做出检讨的样子:“我错了,我错了”。豪豪显然也看见了我的举动,站在那里,小脸儿有点红。“豪豪,快点捉老鼠,我们不再犯规了。”我大声喊道。。。。。。游戏继续,接下去的游戏豪豪非常守规。
虽然得到孩子们的“批评”,我却为自己加了这一段小小的插曲而感到欣慰。这小小的插曲显然胜过了生硬的说教。
老师,你哭了吗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老师,你哭了吗”,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这一学期,我带的是大班,这些小家伙果然比在中班的时候更有活力了,心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细心了。
星期二的午睡时间,我们班的昊昊心情特别兴奋,就是翻来覆去的不睡觉,我平常对孩子中午难以入睡这件事情最头疼了,我就忍着困意陪他玩游戏,我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昊昊看见了,就问:“老师,你哭了,为什么要哭呢?”“我没哭。
”我急忙跟他说。
“没哭,你的眼睛里怎么都是泪水呢?”我笑了笑说:“那你猜一猜,老师的眼睛里为什么有泪水好吗?”昊昊挠了挠头,对我说:“老师,你不会是因为我没有睡觉,你就流泪了吧,老师,你生气了吗,对了,老师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眼睛里流泪了,我猜对了吗?”我笑着对他说:“还是昊昊最聪明了,一猜就知道老师为什么会流泪了。
”我接着问他:“昊昊,那你知道打哈欠会流眼泪,还有什么时候会流眼泪呢?”这下他可来劲了,兴高采烈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吃辣椒吃多了就会流眼泪,还有小朋友抢了我最喜欢的玩具我会流眼泪;我做错事老师批评我我会流眼泪;妈妈看电视的时候也会流眼泪;我生病打针的时候也会流眼泪,因为我怕疼。
在我的启发下,昊昊说出了很多流眼泪的情况,而且这些情况大部分都是发生在他自己周围甚至自己身上的事情。
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流的泪,不喜欢什么时候流的泪?为什么?这下昊昊更有精神了。
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眼泪,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每做错一件事,都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说到这里,小家伙累了:“老师,你是打哈欠流泪的,打哈欠说明你困了,咱们睡觉吧!”“嗯!”在心底为昊昊懂事儿高兴的同时,我决定午睡后赶紧找资料查阅一下泪水的成因,以准备回答昊昊可能要提到的问题。
关于“老师,你哭了吗”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老师你忘记了
星期一早上,欣欣的爸爸对我说:“张老师今天欣欣报户口(领养的孩子以前没有报户口)带到民政局,他们要看看孩子,我10点钟把孩子接走,中饭你们帮欣欣的饭菜留着,晚一点过来,孩子还是这里吃中饭。”我高兴的答应着,马上转告李老师(因为上午是她带的班)。
中午,到了交接班,我一走进教室,和李老师一起把孩子中餐用的饭桶准备搬出去时,班上能干的思思小朋友说:“张老师你忘记了,欣欣的饭菜没有留。”我和李老师这是才光然大悟,我急忙弄饭,这时,菜已没有了,李老师连忙到食堂里去弄点菜。说来也巧,刚把饭菜“留好”,欣欣小朋友和她爸爸一起回来了,真是“有惊无险”没有看出破绽。我诚恳的说:“思思,谢谢你的提醒。”她会意的、开心的点点头了一会儿,但就是那“一会”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事情然已过去几天,为我们的疏忽而表示歉意。但孩子的提醒,使我由衷的高兴,我们的孩子多能干,他们学着去理解和关心他人。我还从她提醒的眼神中看到了,她对我的信任,看到了她的喜悦,看到了我在她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老师,你说错了”
小班正在开展“有趣的乌龟”主题活动。孩子们对乌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着自然角中的乌龟观察着、议论着。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讨论,孩子们对乌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已有所了解。有一次,教师讲述故事《帮助乌龟爷爷》:……乌龟爷爷不小心从山上滚下来,四脚朝天翻不了身。小动物们看见了急忙来帮乌龟爷爷翻身,可是小动物们力气不够大,这时小白兔说:“我们把乌龟爷爷推到水里,他就会翻身了。”这时,扬扬大声地提出异议:“老师,你说错了,乌龟会自己翻身的,不用别人帮助。”显然,扬扬的话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也让教师处于两难境地。如果说故事编得不对,会使孩子对故事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产生怀疑;如果说扬扬说错了,那更是对孩子的伤害,因为乌龟确有自己翻身的本领。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研讨:如果你是那位教师,你会对扬扬的话作出怎样的反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托、小班的教师认为,首先要肯定扬扬的说法,然后利用故事情节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告诉孩子因为乌龟爷爷年纪大了摔了一跤,所以它需要大家的帮助,就像小朋友摔倒了需要大家扶一把。中班的教师认为,可先肯定扬扬的说法,再婉转地告诉孩子有时童话故事和现实生活是不完全一样的。大班的教师认为,可先肯定扬扬的表现,再把“球”抛给孩子:你们说为什么乌龟爷爷会翻不了身?很多教师说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处于这种两难境地,以往常常是要么装作没听到孩子的话,不作任何回应,要么随便应付一下。这次研讨让他们明白,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该肯定孩子,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及具体的教学情境,采取相应的引导策略。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也意识到现在的孩子信息接受面非常广,接受知识的渠道也相当多,所以自身要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观察、探索、思考。
孩子你长大了
清早我走进办公室,只看见我们这里的一位老师手里拿了一个塑料袋,嘴里说着:“这个放哪里啊,怎么办?”我凑近一看,原来我们办公室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甲鱼”,它躲在袋子里一动不不动,好像被我们吓到了,脑袋也缩在里面什么伊特不敢看,其她老师就提议说养脸盆里,桶里,找了半天我们都觉不好,最后找来了放在一边的痰盂里,小家伙你就住这里吧,安全也挺宽敞。
陆续孩子们都来,不少孩子听说老师的办公室今天来了“客人”都好奇的想凑近看看,看到孩子们对这个小家伙特别的好奇,我们就问:“这是谁呀?”小朋友笑着说:“乌龟,是乌龟!”老师就说:“是甲鱼,它和乌龟不一样。”“哦,孩子们点点头。”接着我们问:“它就这样呆着不舒服,谁愿意帮它找一些小石子过来啊?”孩子们都踊跃的说:“我、我、、、、、、。”“好。”我们点了一个你们去吧,“剩下的小朋友可以想着怎么照顾小甲鱼啊?”孩子们找来了石头轻轻地放进去,生怕打到小甲鱼。这下孩子有事做了一下课就看着小甲鱼,想着它喜欢吃什么?它睡觉吗?、、、、、、
今天的客人孩子们对它充满了喜欢,孩子们也想着照顾比她小的朋友或者小动物了,孩子们你长大了。
你可知幼儿园男幼师的心声
大学幼师专业毕业后,我成了幼儿园里唯一的男老师。和孩子们玩自然是很开心,但烦恼也接踵而来。最大的苦恼是周围人的不理解,每当有人问到我的职业,我都有些底气不足的回答说:“幼师。”,很多人都会用很奇怪的眼光看着我,嘴上说“不错,不错”,可是实际上他们的疑惑和不屑很分明地摆在脸上。还有一次,无意中听到邻居教训孩子说:“长大了可不能像隔壁家的**没出息。亲友给介绍了几个女孩,可人家一听说我是男幼师,就没了下文。
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男幼师近几年才在幼儿园出现的,比较少见。在传统观念中,幼儿园还是清一色的女性的天下,一个男的干幼师,整天领着一群小孩子当“孩子王”,似乎是没出息的表现。虽然我个人在观念上能够接受这份工作,可是周围人的偏见让我自卑。
干幼师,工资不高是另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每个月六七百块钱,勉强够自己生活。可怜农村的老爸老妈一天天变老,都没法在经济上孝敬以下他们。还有,今后要是结婚有了家庭,可能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真的很悲哀。
我想过改行,换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可是,想到要离开那些可爱的孩子,心里有些舍不得。我也不希望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付诸东流。
心里很矛盾,不知该如何抉择。
胡老师你犯错了
以往我总是要求幼儿在搬凳子的时候由两只手一起把凳子搬起来,坐凳子的时候要脚并齐,手放好。当幼儿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要是再犯同样的错误时我会批评他们。
昨天我在搬凳子的时候一急就一个手把凳子搬起来,班里的幼儿红红看见了就小声说:“胡老师,今天你犯错误了”。由于着急上课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反而把红红批评了一顿,上课了还说话。红红很委屈的坐在那里,没有再说话。上课时红红也没有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下课时,我把红红叫到我旁边问红红今天为什么会在快上课时候说话。红红接着就哭了起来,我意识到我的语气比较严厉,于是改了说话的语气。这才从红红的口中知道,我今天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用一个手搬凳子,没有按照我之前的要求去做。听后我觉得很是惭愧,对啊!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有什么资格要求幼儿做到呢?
我接着当着全班幼儿的面先是向红红说对不起,没有问清楚原因就训她,然后又向幼儿承认我今天所犯的错误,没有正确的去搬凳子。幼儿们也原谅了我。我也借此机会又对幼儿进行了教育。
我决定以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幼儿做好榜样。
老师,你可别忘了
那是十月的一个早上,我进教室换上了工作服,忘了把换下的衣服收起来,孙松小朋友看见后,主动帮我把裤子叠好放在床上,还用小手仔细地拍打,当时我表扬了他。
下午户外跳绳回来,孩子们个个汗流浃背,他们把绳一放,便跑去排队喝水,接到水的孩子几口便把水喝光了,终于轮到孙松接了一杯水,不难想象,他当时是多么想喝这杯水呀,可是他却没有喝,而是把水杯端到了我的面前说:“老师,你先喝吧。”此情此景,我感动地抱起了孙松,在他额头上使劲地亲了一下。
过了一周后的一天下午,孩子们正在静悄悄地画着画,孙松悄悄地跑到我身边,小声说:“老师,你可别忘了。”我有点纳闷,便问到:“别忘了什么?”孙松头一歪、眼一眨神秘地说:“你忘了?”我真的想不起来他要我别忘了什么。我瞪大了眼睛,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孙松提醒到:“你忘了那天我都帮你叠裤子了,还给你端水喝了?”我恍然大悟,他言外之意是提醒我奖励他糖果呀。
平时,孩子们帮老师做事,摆椅子、擦桌子、收餐盘……老师都会奖励一颗糖果,(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久而久之,这成了老师们奖励孩子们的手段,让孩子们觉得为班级、为伙伴、为老师服务,就应该得到这种奖励。我当时忙别的事就忘了给孙松糖果了,事情都过了一周这孩子还惦记着这事呢。
看来,我们惯用的这种奖励手段要不得,孩子们已习惯了只要做一点好事就能得到一颗糖果,也有的孩子是为了得到糖果才去服务别人的,时间久了会产生为他人服务就要索求回报的心理。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对孩子服务他人的行为应给予更多的精神鼓励和表扬,在幼儿期这个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孩子们以服务他人为乐、为荣,培养为他人服务的习惯和意识,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榜样,让为他人服务成为一种风气,而不是一味的物质奖励,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