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发布时间:2021-01-25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教育孩子笔记

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德国小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然而,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宪法禁止学前教育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a、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b、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c、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其实,欧洲有关国家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

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残酷教育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

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某学者为了深入了解现在德国流行的“残酷教育”,走进了幼稚园。

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

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我发现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

看着我大惊小怪的模样,陪同我的雅娜老师解释说:“幼儿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活泛性。”

●从不强迫孩子雅娜老师说:“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格碧妮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

苏珊娜博士说:“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要强迫他们做什么,也不包揽,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帮他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缺乏创造性。”

大人向孩子认错苏珊娜博士认为,家长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以孩子尽量多的爱而不是宠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长要常把“对不起”、“请原谅”和“谢谢”之类的词挂在嘴边。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小孩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比如购买什么样的家用电器、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父母一起商讨,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法律严禁父母唠叨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行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此外,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

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德国人抱孩子方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只胳膊上,红扑扑的小脸朝外,后背贴着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着,样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

在瑟瑟的寒风中,“狠心”的家长不给小孩过多的遮盖,还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儿园。苏珊娜博士说:“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可过于控制,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比如,抱孩子时孩子的脸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视野基本一样,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动,全身能充分地与阳光和空气接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环境,茁壮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教——不输在起跑线上


家教——不输在起跑线上

寿光市上口镇南邵小学刘晓燕

人们常说只有不懂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觉得这句话应该用在家庭教育上,有不会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成长发展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但更多的是后天的环境教育。

前几天,我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子在公路边推一辆机动三轮车,推着推着不知怎么就到了公路边的沟里,看样子孩子吓坏了,费劲地往公路上推车,无奈车重孩子小,车是一动不动。一会儿妈妈来了,数落了孩子一通,母子二人也无法把车推上来。然后又叫来了孩子的爸爸,孩子爸爸来以后,二话没说,照孩子的后背就两巴掌,孩子则吓得一动不敢动。由此可以看出孩子绝对不是第一次挨打,爸爸也不是第一次动手打孩子。这个孩子在幼儿园时,我带过他,非常暴力,经常和小伙伴打闹,其他孩子经常告他的状,当老师问他为什么打小朋友时,他会说:那让他打下来吧。悲哉!这孩子根本不怕打,孩子暴力的原因也找到了,天天生活在暴力的环境中,怎么会有不暴力的道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了孩子。这位家长为什么不问问孩子有没有受伤?有没有被吓到?这是最基本的两句话吧!这是一次多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教孩子怎样去推三轮车,既教会孩子一项技能又让孩子记住不要乱动自己掌握不了的东西,同时又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浓浓的爱意。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在和家长沟通时,有的家长对我说孩子不听话时是如何如何打他。我为孩子感到难过,“打”不是教育,更不是目的。

在一个幼儿园里,一个班的孩子围着一个大蛋糕开心地唱着生日歌。原来是园园小朋友过生日,妈妈送来了蛋糕让全班的小朋友一块儿给园园过生日呢。这位家长让孩子既得到了快乐,又学会了分享。这是多好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来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幸福的宝宝需要聪明的家长来造就。

现在多的是家长溺爱孩子,犯了多大的错也舍不得说,这种做法当然不可取,但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更会害了孩子。前面的家长肯定也是爱孩子的,可能是怒火难以控制,但是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请节制怒火,教育孩子一定要把握好“度”。让我们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关注孩子的成长,考虑孩子的发育年龄与实际年龄是否匹配和健康的心理等问题,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成长。让孩子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不输在起跑线上。

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大家经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大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却不仅仅只有一种,而其中,有的行为是对的,有的行为可能是错的,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实现不了这个目标,甚至于让一些家长对这个目标是否有必要实现产生怀疑。那么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呢?

1.充分热身:这个是很有作用的,这个因素对于孩子来说,好比在孩子上学以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培养好孩子的专注力、勤奋、自学能力等。充分热身绝对不是提前教育,因为不需要提前学很多课本上的东西,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课本无关的知识,包括通过玩玩具、玩泥巴,来培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2.好装备:这个也可以说很重要,就好像跑步的,有双好跑鞋,在塑胶跑道上跑,成绩肯定比穿双胶鞋在水泥跑道上跑要好多了,甚至判若两人。这个因素对于孩子来说,相当于尽量让孩子去一所教学质量好一些的小学,给孩子准备好相应的物质条件,自己原来百米13秒的水平,可以提高到12秒。当然也许有不穿任何装备光脚跑的,天生就是11秒的水平,咱有装备的比不过也没啥丢人的,重点是自己和自己比,装备好了,自己的成绩绝大多数还是有提高的。

3.抢跑或提前发力,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提前教育,这个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基本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大家不是短跑而是长跑,抢跑个一圈半圈的,很快就被追平了,而当你被追上的时候,你的气也就泄了。你见过长跑有抢跑的么?更何况对孩子教育来说,提前教育还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当然,也有例外,就是你抢跑后能够脱离大众跑道,例如进个少年班啥的,10岁初中,12岁高中,14岁大学,这算是抢跑抢出结果了,如果抢不到这个境界,就没必要抢了。

育儿观念:有感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育儿观念:有感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只生一个孩子”已达成国人共识,现在的家庭

结构基本上都是“四、二、一”模式的。于是,孩子越来越成为家庭的“核心”,所有的家庭

、每个家长都对自己这唯一的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共同心愿

。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众多的家长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

跑线上”,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做法。可是,怎样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

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有一对智商较高的大学教师,结婚几年才生下一个儿子,夫妇二人和双方四位老人都视若

珍宝,决心要把孩子培养成卓越的人才。于是给宝宝吃最贵的进口奶粉,四岁了还在吃配方奶

,任由孩子用垃圾食品代替主食;从小就穿名牌服装,买高档玩具;除每天给孩子洗澡外,还

要每周两次打的到婴儿游泳馆游泳锻炼、按摩……。家长本想给儿子的身体打下一个好基础,

殊不知,这样无冬历夏的折腾,反而使孩子不断感冒、咳嗽、发烧……。于是,看病、吃药、

打针、输液就成了一家人的常规功课。由于体质差,儿子三岁半才入托,眼看就要四岁了,依

旧是大病小病不断。每个月交千余元托儿费,出勤率却从未达到50%。上了半年幼儿园,孩子还

不知道“上课”是怎么回事,根本不在状态。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真不知道孩子上学以后怎

么办。家长怎么就不知道对孩子溺爱是害而不是爱的道理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壮的

身体,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吗?

有一位年轻的同事喜欢玩。夫妻二人常去朋友家打麻将,让孩子在沙发上看电视,大人就

与朋友筑围城。孩子困了,就给盖件衣服在沙发上睡,直玩到后半夜才回家。孩子经常生病,

而且性格非常内向。上小学了,成绩不理想,家长每门功课给请个家教老师,好像把孩子交给

学校、交给老师,自己就完成任务,没有责任了。夫妻二人仍旧沉迷在围城游戏里不能自拔。

每次学校考试,孩子的成绩都是“倒数”。他们在家里就打骂孩子“没出息”,在外面就说:

“条条大路能罗马,上大学又不是唯一的出路,比尔?盖茨没读大学不也是微软的领军人物吗?

”殊不知盖茨未读完大学也能成为世界精英是因为他有着不为人知的专长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而不是每个不读大学的人都能成为盖茨,都能成为精英。这对夫妇就连玩跳棋这样简单的游戏

活动都是交了钱送孩子去培训班上学习。他们怎么就不想想,教孩子做游戏也是一种亲子互动

,既可以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又增加了大人与孩子的感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像这样

不负责任的家长,不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下功夫,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才怪呢!

我外孙子在美术学校学画的班上有个二年级的小女孩,家长给她报了各类补习班,每天一

放学就去参加培训,周末更是每天赶两场。她上课都是连玩带上,从不做作业。她说:“我现

在最盼望的就是能让我好好睡一觉,和同学玩一会儿。”还有个当大学教授的母亲,带着她孩

子从小就到处去学“专长”。什么书法、绘画、唱歌、围棋、英语、乐器、计算机,别人说什

么好就学什么。可是孩子一样都没学会,长大以后什么特长都没有,参加高考的分数仅够录取

分数线的一半。这些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早早地把弹簧拉到了极限,使孩子疲于

应付,失去了童真,产生厌学情绪,能快乐起跑吗?结果是费时费力,花了一大堆冤枉钱,孩

子什么也没学到。

在幼儿园的跆拳道培训课上,教练让小朋友们每人做50个下蹲运动,两两比赛,输者再做

30个。有位家长马上跑过去对她的孩子说:“你做的时候从10开始数,而且只数双数不数单数

,做一个算两个,那不就赢了?”果然她的孩子“赢了”,另一个孩子多做了30个下蹲。我们

送孩子参加体育训练不就是为了增强体质,学习武术技巧吗?你教孩子投机取巧,得了便宜吗

?经常这样教些蝇营狗苟的小动作,孩子怎么能培养成一个纯粹的人、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

?我认识一对60年代的大学生夫妇,家里来了客人,他们的孩子去翻人家的包,看见好东西就

说:“送给我吧”,弄得客人非常尴尬;到别人家去做客,孩子就打开人家柜子找吃的。而家

长对此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有甚者,做母亲的还教给孩子:“在幼儿园和别的小朋友打

架时,你用左手揪住他的头发,右手打耳光。”家长是这种德性,教育出来的孩子能有好人格

吗?结果孩子长大以后学业不成、工作不顺、婚姻不幸。这些家长自以为得计,却害了孩子一

生。这样的教育算赢算输呢?这些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吗?比萨塔斜了,可以成为世界级的景

观,但如果人生的金字塔斜了,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教育孩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本质任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人的一言一行,都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位伟人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丽的文

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孩子是童真无邪的,他们的未来就掌握在大人手里。将来孩子能

否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看家长在这张白纸上写什么样的文字,画什么样的图画了。

年轻的家长们,要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从现在开始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

出表率吧!

在这里,我向家长朋友推荐一本家庭教育不可多得的好书,那就是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写

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一本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最实用的工具书。它告诉

我们怎样提高孩子的智商和学习成绩,怎样教育孩子做人,教给我们怎样培养一个自觉、自强

、自立的孩子。尹建莉老师自己就培养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她女儿在读小学时两次跳级

;16岁参加高考,就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22分的好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

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她女儿也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

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这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典范呢。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民族发展负责,更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愿天

下的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在养儿育女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

为了健康,我愿意让女儿先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健康,我愿意让女儿先输在起跑线上偶然听到了几个家长之间的聊天,让我觉得很惭愧,自感好像已经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那天,去接女儿回家,在教室外等的时候,听到了一个父亲对自家孩子自豪的夸赞。我忽然有点儿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忽视了女儿学前的教育,心中甚感惭愧呀!

听听那位父亲的话吧(他家是双胞胎女儿):

我们家夫妇俩个每天晚上都没有一点儿闲工夫,要看着两个孩子学习。她们两个都在学钢琴,每天从7:30到9:30是她们两个的固定学习时间,每个孩子轮流弹一个小时琴,不弹琴的孩子在另外一个屋学习。我们夫妇两个每人负责看一个孩子。我的这两个孩子钢琴都弹得相当不错呢。

他的两个孩子在幼儿园的兴趣班也不少,上完幼儿园的兴趣班就已经是晚上6:30了,我不知道她家离学校有多远,但是7:30又开始了学习,好像有点残酷。我家女儿如果上完兴趣班的话,肯定要在幼儿园玩尽兴了才回家(按女儿乐乐步行的速度,我家距离幼儿园也就10分钟到15分钟的路程),当然更不要说没有兴趣班的时候了,基本到家的时候已经是7:30多了。可是我几乎没在疯跑的孩子中看到过这两个小女孩的身影。看来,他家孩子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看着那个父亲自豪的样子,我忽然心生惭愧,我家女儿从幼儿园回到家,基本就是“瞎玩儿”,或者自己捣鼓她的那堆玩具,或者是和我们一起玩儿些游戏。她鼓捣玩具的时候,我们了乐得清闲,根本不管她。她鼓捣完了,会让我们欣赏她的“战利品”,有时候是一座搭好的宫殿,有时候是一幅即兴的画作。

她要求和我们一起玩儿的时候,我们就比较“惨”了。她经常会“训练”我们一些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比如她会训练我们乒乓球的托球,她会先表演一边怎么托球,然后让我们每个人都来一遍。她的托球一会儿跑步,一会单腿蹦,一会儿蹲起,一会儿转圈,绝不是随便就能应付过去的,经常会给我们累得够呛,她在一边看着我们的狼狈相哈哈大笑。她也会“训练”我们压腿之类的,我还好,柔韧性还凑合,勉强能应付,乐爸就惨了,经常给压得哇哇大叫。

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地教她什么东西,所以迄今为止,女儿认识的汉字有限,乐器不会,背诗之类的就更甭提了。和那位勤勤恳恳的父亲相比,我们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可是,回来以后想想,我觉得我的“放养”没什么不好。因为,我清清楚楚地听到,这两个孩子的父亲说,他们的孩子经常生病,一吃药就要吃很多钱的。那两个孩子我认识,很瘦弱,绝不是那种结实的孩子。我想,我还是阿Q一点儿吧,我认为孩子的健康是最最重要的,如果让我在健康和在学前就学会很多知识这两者之间选,我一定会选健康。

所以,虽然我的女儿没有他们孩子那么多的“才能”,但是我的女儿有一个特别健康的身体,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吃药的时候。有了健康的身体,将来学什么能学不会呢?所以,如果真的是有所谓的起跑线的话,输了就输了吧,我相信,女儿一定会是个“后起之秀”,哈哈哈,真是一个不谦虚的妈!

相关推荐

  • 家教——不输在起跑线上 家教——不输在起跑线上 寿光市上口镇南邵小学刘晓燕 人们常说只有不懂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觉得这句话应该用在家庭教育上,有不会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成长发展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
    2020-11-26 阅读全文
  • 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大家经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大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却不仅仅只有一种,而其中,有的行为是对的,有的行为可能是错的,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实现不了这个目标,甚至于让一些家长对这个目标...
    2021-03-01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有感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育儿观念:有感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只生一个孩子”已达成国人共识,现在的家庭 结构基本上都是“四、二、一”模式的。于是,孩子越来越成为家庭的“核心”,所有的家庭...
    2020-10-09 阅读全文
  • 为了健康,我愿意让女儿先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健康,我愿意让女儿先输在起跑线上偶然听到了几个家长之间的聊天,让我觉得很惭愧,自感好像已经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那天,去接女儿回家,在教室外等的时候,听到了一个父亲对自家孩子自豪的夸赞。我忽然有...
    2020-11-06 阅读全文
  • 什么是不输在“起跑线”上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已不可考,影响力最大的,当数世纪之初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院士所提的“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作为生物电子学专家,韦钰有感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基于脑科学...
    2021-01-27 阅读全文

家教——不输在起跑线上 寿光市上口镇南邵小学刘晓燕 人们常说只有不懂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觉得这句话应该用在家庭教育上,有不会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成长发展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

2020-11-26 阅读全文

大家经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大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行为,却不仅仅只有一种,而其中,有的行为是对的,有的行为可能是错的,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实现不了这个目标,甚至于让一些家长对这个目标...

2021-03-01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有感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只生一个孩子”已达成国人共识,现在的家庭 结构基本上都是“四、二、一”模式的。于是,孩子越来越成为家庭的“核心”,所有的家庭...

2020-10-09 阅读全文

为了健康,我愿意让女儿先输在起跑线上偶然听到了几个家长之间的聊天,让我觉得很惭愧,自感好像已经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那天,去接女儿回家,在教室外等的时候,听到了一个父亲对自家孩子自豪的夸赞。我忽然有...

2020-11-06 阅读全文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已不可考,影响力最大的,当数世纪之初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院士所提的“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作为生物电子学专家,韦钰有感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基于脑科学...

2021-01-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