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经验:拣豆豆(缺乏耐心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1-12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平时就是个很没有耐心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连坐都坐不稳!每次的区域活动他都选择去建筑区搭枪,然后就见他“疯狂”的影子。今天,我有意的让他一个人留在角落的一桌,笑着对他说:“##,谢老师想请你帮个忙,老师不小心把大黄豆与绿豆混在了一起,你能帮我分开吗?”说着把另一只碗和勺子递了过去,他爽快地答应“好!”见他认真地低头挑选,我转身离去,心想着“他这样的认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果真,还没有5分钟,他就跑来嚷嚷:“老师,我这个弄不好!”然后就嘟着嘴巴,皱着眉头,眼睛看着娃娃家,暗示我:他想去娃娃家玩了。我看了他的“作品”,不错啊,颗粒分得很清楚,已经完成大半了
,可不能就这样放弃了,我想要是让他这样折回去,继续操作,他的兴趣可能已经不能维持到最后了,得想个能激发他兴趣的新点子。我又蹲下来,抚摸着他的头说:“##,谢你,已经帮老师完成一大半了,可是,现在还剩一点了,我们一起来完成好吗?看你的勺子运得快,还是老师的小手运得快!”话刚讲完,他就拿起勺子跟我比赛,当然我有意夸奖他,让着他,满足他的成就感。yjs21.COM
没过多久,满满一碗豆豆分得清清楚,半碗绿豆,半碗黄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老师的肯定,##也会心的笑了,这个笑中有太多的意义!
班级里总少不了那么几个调皮又缺乏耐心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安静地进行活动?一来可以使他本人的注意力时间有所延长,变得更为耐心;二来也可以使得班级的氛围更为安静和有序!这就要求老师有心,刻意地、计划性地针对他个人的特点组织他个人活动,或者以具有同一特征的幼儿为小组开展针对性的活动。
我想这样的活动必须持之以恒,并不是一次活动就能有外显的成果,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意图渗透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因为教育是无处不在的,隐性的、长期的教育一定会有收获!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孩子为什么缺乏自信心
孩子缺乏自信心,必有其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病根从哪里找呢?还得请家长反思自己。
一般说来,孩子缺乏自信心,是源于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和保护,或是对孩子斥责和批评过多。家长的这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不同,其教育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过度保护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独苗苗”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也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聚焦中心,六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小宝贝的动静,惟恐有点闪失。加上小孩子的能力本来不足,做任何事情,笨手笨脚,动作又慢,很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大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发急,往往自己动起手来,越俎代庖。
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也不会干,于是家里的六双手更“有理由”抢着包办代替,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一切权利。孩子无从学习动手做事,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没有了。家长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手段。比如,不让孩子出家门“闯祸”,偏说什么“外面有大灰狼”,“有坏人要把你带走”的谎言,使孩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这样孩子是变得听话了,可是,他的自信心也吓得没有了。
过多批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攀比,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一人身上。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当然实现不了,于是,孩子常常挨骂:“你真笨”,“你怎么样样不如别人”,甚至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都能从家长的嘴里喷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孩子来呢?
*对每个孩子都要一分为二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孩子特点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比如,每个孩子的先天遗传基因不同,后天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环境、生活给养、生存空间、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千差万别,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到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可是,许许多多家长忽视了这个事实,总以为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也能行。千万不可以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去为难孩子,给他施加压力。这样做,必然是自讨苦吃,也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尤其是许多家长往往只盯住自己孩子的短处和缺点,所谓“恨铁不成钢”,而对于他的长处和优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说什么“成绩不说跑不了”。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孩子的强烈抗议声:“我什么优点都没有吗?”“为什么老批评我?”应该承认,孩子也有优点,只是家长没有说,或是不去注意发现而已。对孩子的批评,也有冤枉或不恰当的地方,只是很少有家长认账,更少敢于放下架子认错的。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妙招
多点鼓励孩子做事之前,家长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成功以后,说:“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从孩子学步时起,就注意肯定和鼓励,但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夸奖。
换个说法孩子拣起了一块石头,高兴地拿给爸爸看,说:“爸爸,你看我拣的石头多么美丽。”爸爸如果说:“看你弄得满身是泥。”孩子会不高兴地扔掉石头,垂头丧气地走开了。爸爸要是说:“这石头是漂亮,你去把它好好洗洗,那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发展。
改变思路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成功上,而不是先考虑失败了怎么办。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他扬己之长,勇敢地去尝试,逐渐习惯于考虑各种达到成功的途径与可能性。
倾听梦想即使你认为孩子说的是梦想,也耐心倾听,并尽可能帮助他去变为现实。
看到进步不和别人比,多和孩子过去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爱掉“豆豆”的小女孩
都知道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总免不了哭哭闹闹的。我们班倪子晗小朋友上幼儿园都快一年的时间了,每天来到幼儿园跟妈妈再见的那一刹那,还是哭着大声的喊妈妈,不但是早晨上幼儿园这会儿哭,在平日里假如有个小朋友不小心碰她一下,就会开始大声的哭起来,而且哭的声音特别尖锐。今天下午起床后,我们班有个小男孩穿鞋子时,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又大声的哭起来。其实,这个时候床上还有好几个孩子没起床呢。“别哭啦,人家又不是故意碰你的。”乐乐说,“老师我从小就不爱哭,妈妈说爱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老师爱哭的孩子会把眼睛哭瞎的。”等等,正在小朋友们的议论纷纷中,我们班一小朋友走过去,用自己的小手帮这位正在哭的很伤心的边擦脸上的泪水,边安慰她:“别哭啦,是谁碰到你的?你看你的眼睛都哭红啦,再哭的话你就不漂亮啦。”我也走过去对倪子晗说:“听见小朋友们说的话了吗?快把你的‘豆豆’收回去吧!不然的话都掉完啦。”不知她是被乐乐的那番话打动啦,还是被我们正在讨论爱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而停止的。这个时候整个屋子终于安静下来啦,也该论到我这个当老师的发言了:“孩子们,我们都要上中班了,不能再像在小班时那样爱哭。”这个时候我的话音刚落,班里又有好多小朋友抢着发言:“老师我就不爱哭。”“老师我从小就不哭。”“老师上了中班就是大哥哥大姐姐啦,不能在那么爱哭了,那样的话,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会笑话我们的。”这时,坐在中间的倪子晗害羞的说:“老师以后我不哭啦,早晨妈妈送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也不哭啦。”听到孩子们这一番番感人的话语,作为一名孩子们的老师心里感到很高兴,觉得自己在平时教导他们的那些话都没有白说,今天孩子们的表现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教育成果。通过这次讨论后,我们班倪子晗再也没哭过。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在平日里我都会经常的表扬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经常鼓励那些不爱说话的和爱哭的孩子,说的最多的话语就是:“你们是最棒的。”给他们力量,让这样的孩子要勇敢的站起来,给每一个孩子是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永远都是最棒的。
可爱的豆豆
豆豆是一个小男孩,他还不到两周岁半,在宝宝园里属于最小的孩子,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一笑一对小酒窝,很可爱的样子,老师们都很喜欢他,经常逗着他玩,中午在幼儿园就餐,午休时喜欢脱光了衣服睡觉,还不太知道害羞,光着小屁股,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这是我听班主任孙老师说的一件豆豆的趣事,很想写出来一起共享。一天,孙老师带孩子们到东院颐养园去玩,颐养园里面大概为给老人们解闷,饲养了几只全身白毛的小兔子,孩子们长这么大,大概也从未见过小兔子,今天看到,孩子们就围在小兔子旁边,再也不愿离开了,有的伸出小手抚摸小兔的脊背,有的戳戳小兔子的长耳朵,有的歪着头看小兔子的眼睛,“哎呀,小白兔的眼睛怎么红了,是谁打得它?”有孩子很奇怪地惊叫起来,不等孙老师搭话,小豆豆就解释了:“不是打的,小白兔的眼睛原来就是红色的,我书上就有。”孙老师见孩子们用手动小兔子,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怕出事,连忙制止孩子们:“不要动小兔子,小兔子会咬人的”一边说,一边弯腰抱起小兔子,放到离孩子们远一点的地方去。没想到小豆豆边对孙老师摆手,边开了腔:“老师老师别打他。”原来,他以为老师要打小兔子,赶紧劝孙老师,孙老师笑了,嗐,这个小可爱,这么小的孩子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人小鬼大
爱偷懒的小豆豆
连续几天的课间操活动,发现我们班的豆豆同学总是不积极,做课间操也是懒洋洋的,在队伍里很不协调,一开始我还以为他身体不舒服,放学的时候还专门问了他家长一下,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家长说,没有啊,在家可调皮了!第二天,我就继续观察豆豆的课间操情况,还是在队伍里偷懒,我就走到他身边,他立马就恢复到最佳状态,还冲我笑了一会儿。看他认真的样,我就没说什么,走开了。我想豆豆一定是以为我没注意到他,就在队伍里偷懒。又连续观察了他几天,发现他一看见我就立马跟换了个人似的,动作做的很标准,一发现我不看他就又开始懒洋洋的。于是,我就叫他谈话,问他为什么偷懒,他不说,我就耐心的告诉他:“豆豆是个好孩子,好孩子是不会偷懒的,你觉得自己是好孩子吗?”“是,我是好孩子!”“那你还偷懒吗?每次做课间操都做的不好,能答应老师以后不会再偷懒了吗?”“老师,我以后不偷懒了,好好做课间操!”于是我就跟他拉勾勾,说答应老师就得做到,豆豆笑着点了点头。自从我找他谈了话之后,发现他不仅课间操很积极认真,在课堂上也积极回答问题了,于是我也会时不时的给他一点小小的奖励,不断的鼓励他。
豆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我们要时刻观察孩子们的异常举动,早发现,早改正,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可爱的豆豆(小班)
豆豆是一个小男孩,他还不到两周岁半,在宝宝园里属于最小的孩子,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一笑一对小酒窝,很可爱的样子,老师们都很喜欢他,经常逗着他玩,中午在幼儿园就餐,午休时喜欢脱光了衣服睡觉,还不太知道害羞,光着小屁股,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这是我听班主任孙老师说的一件豆豆的趣事,很想写出来一起共享。
一天,孙老师带孩子们到东院颐养园去玩,颐养园里面大概为给老人们解闷,饲养了几只全身白毛的小兔子,孩子们长这么大,大概也从未见过小兔子,今天看到,孩子们就围在小兔子旁边,再也不愿离开了,有的伸出小手抚摸小兔的脊背,有的戳戳小兔子的长耳朵,有的歪着头看小兔子的眼睛,“哎呀,小白兔的眼睛怎么红了,是谁打得它?”有孩子很奇怪地惊叫起来,不等孙老师搭话,小豆豆就解释了:“不是打的,小白兔的眼睛原来就是红色的,我书上就有。”
孙老师见孩子们用手动小兔子,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怕出事,连忙制止孩子们:“不要动小兔子,小兔子会咬人的”一边说,一边弯腰抱起小兔子,放到离孩子们远一点的地方去。没想到小豆豆边对孙老师摆手,边开了腔:“老师老师别打他。”原来,他以为老师要打小兔子,赶紧劝孙老师,孙老师笑了,嗐,这个小可爱,这么小的孩子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人小鬼大。
幼儿观察记录:话少的豆豆
观察内容:豆豆一日在园语言交流情况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小三班活动室
观察对象:豆豆
观察目标:了解豆豆沉默的现状及原因
观察描述:豆豆是个较内向的女孩,入园两周以来情绪逐步稳定,上幼儿园不哭不闹,但是在园时很少几乎听不到她的话语声。老师主动问她话时也都以点头、摇头或沉默为主,与同伴之间交流就更少了。而据她妈妈而言,该幼儿在家话挺多的,近来还会说关于幼儿园的事情。以下是该幼儿一日在园发生语言交流的片段记录。
观察一:上午9点幼儿从户外回到班级教室内,教师组织每一组幼儿轮流去厕所小便,如厕后喝水。教师走到豆豆他们的葡萄组便说:“先去小便,然后再去喝水吧!”文文对着教师直摇头说:“我不要小便”,我说:“那就去喝水。”豆豆看到后也对我说:“我没有小便”,我也说:“那就去喝水。”她点点头去喝水了。
观察二:上午10点以后,幼儿开始玩橡皮泥游戏。教师在给每个孩子拿抽屉里的橡皮泥,当教师眼睛看到豆豆时,发现她一直看着教师这边,并说:“我有橡皮泥。”教师点点头让她过来拿橡皮泥,她立即跑过来拿着泥又跑回座位玩起来了。大约十分钟后,同组的两个男孩子交流起来,坐在豆豆对面的文文也高兴地与男孩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而豆豆一直用手按压橡皮泥,并不时地看看男孩,看看女孩,对于他们的交流很关注,但没有参与。游戏结束时,教师走到他们组前问:“你们在做什么?”文文说:“小人”,男孩说:“饺子”、“饼干”。教师看着豆豆又说:“你在做什么?”她说:“大象”。
观察三:中午吃饭时,同组的男孩想奶奶不肯吃饭,教师坐在一旁劝他吃饭,男孩说:“我不想吃这个”。一旁的文文接上话:“我喜欢吃,全部都要吃完的。”这时,豆豆也接着说:“我喜欢吃这个,我奶奶也烧的这个。”教师接着说道:“今天还有丝瓜汤哦,你也喜欢喝吧?”她高兴地点头,继续吃饭了。
分析反思:
从豆豆在园一日语言交流情况来看,豆豆与同伴或与教师的交流都是比较被动的,大都是一问一答式,但是对于同伴及教师的问题及交流内容理解并有自己的想法。如:别的幼儿在做饺子、饼干,她说她在做大象。她并没有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在三次观察中豆豆主动交流的语言发生过两次,一次是需要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教师所说不同时,她主动地说出了“我不要小便。”第二次是在听到同伴的交流话题引起她的关注,于是她便参与到交谈中。这两次主动地交流虽然话语并不多,但说明豆豆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参与其中。这些表现相对于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的正常水平,但在与他人打招呼、积极呼应他人问话方面有所欠缺。
解决策略:
指南中提到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针对豆豆情况,教师日常要多创造与其交谈的机会,多鼓励豆豆与教师、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等等。同时,也要尊重豆豆个体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他人的标准要求其的发展,每位幼儿的发展时机是不同的,教师与成人需要学会等待。
蒙豆豆班的一天
“来雨轩我来为你吃饭,啊…..张大嘴巴!”月浩学着老师的口气说。
午饭时间到啦!孩子们今天特别的听话,因为今天有孩子们最爱吃的鸡腿!
“孩子们请吃饭!”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孩子们开始狼吞虎咽,只有雨轩小朋友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发愁,老师走到雨轩面前耐心的一口一口的哄着雨轩吃饭。月浩看到了,连忙把盘子里的菜吃光。
“老师我吃饱了!”月浩说。话刚落音,月浩就拿起了勺子学着老师的样子耐心的说“来雨轩我来为你吃饭,啊……张大嘴巴!”
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家都一个宝贝儿娇生惯养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班是混龄班,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有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也有年龄稍微小一点的孩子,让孩子们体会到在这个年代所体会不到的东西。像哥哥帮助妹妹,姐姐帮助弟弟的事情是长有的。起床时间到啦!有的孩子在穿衣服,也有的孩在叠被,而老师正在帮自理能力较差的小朋友穿衣服,书涵系不上扣子了,老师正忙得“不亦乐乎”,懂事的琪琪看见啦,连忙跑过去,一边帮书涵系扣子一边说“书涵别着急哥哥来帮你”书涵也懂事的说:“谢谢琪琪哥哥”看到这一幕,真的觉着我们班的孩子长大啦!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琪琪,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向琪琪学习,放学了,老师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琪琪的妈妈,琪琪的妈妈感到很惊讶告诉我琪琪平常在家都是妈妈和爸爸帮他穿衣服的!在这孩子们学会了互相帮助。体会到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滋味!
现在是下午三点,孩子们工作的时间到啦!看他们做的多认真啊!蒙氏工作与孩子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孩子们在做工作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特别的感兴趣,我们会根据孩子的能力的不同让孩子做不同的工作,并且一对一的进行教学。
《点点豆豆》《采蘑菇的小鸭子》
点点豆豆:孩子们在一起时,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孩子之间的争吵也时有发生。对待孩子的争吵,我总耐不住性子要去问一问。这一天,又有两个孩子吵了起来,原来他们在抢一个“黑蛋蛋”玩具。我决定按兵不动,看他们俩会怎么样。
只见王英手持“黑蛋”说:“你一会儿在玩嘛!”文迪边抢边说:“我先拿的,你一会儿再玩!”其实他们俩平时是知道礼让的,只因这是新鲜的玩具,他们太喜欢了,就不免争起来。只听:“嗯—你不能抢我的!”王英双手抓着玩具,边哼边看着我,我故意转过头去。他见我不理睬,又和文迪吵起来了:“我只玩一会儿好吗?”“不行”两人相持不下。就在这时,一个小朋友提议:“你们点点豆豆吧。”“好吧,点点豆豆------”两人指来指去,最终落在文迪身上。王英说:“那你玩一会儿再给我玩好吗?”“好吧。”于是,一场争执到此结束,我不仅点头一笑。
其实,老师的干预,无非是去“献策”:“你俩一起看好吗?”“你俩分配一下好吗?”而孩子们则往往是在老师的建议中选一而行,问题虽然解决了,孩子的思维却被束缚了。让孩子自己处理,他们会想办法出点子,虽然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稀奇古怪,有时又不合情理,但孩子们的思维力、创造力却得到了发展,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当孩子的争执无法得出结论,老师再过问也不迟呀。
采蘑菇的小鸭子
一次我在班里举办故事会,一个小朋友上台这样讲:“从前呀,有一只小鸭子,他跑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刚讲到这里,台下几个小朋友就叫了起来:“不对,是小白兔采蘑菇,小鸭子怎么去采蘑菇呀?”讲故事的小朋友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求援的目光望着我。
我觉得这时是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好机会,便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说:“再好好想想,为什么小鸭子就不能采蘑菇?”小朋友马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小鸭子不爱吃蘑菇,就不会采蘑菇。”“小鸭子没有手,怎么去采蘑菇呀!”“小鸭子应该去游泳,去捉鱼才对。”------我没有立即去否定这些孩子的意见,而是要求孩子们试着变换一下脑筋,从另一个角度去编故事。
过了几分钟,我请小朋友自由发言。有的说:“小鸭子老是吃鱼,吃腻了,想换换口味,就到森林里采蘑菇去了。”有的说:“小鸭子用嘴夹着小篮子到森林里采蘑菇,它用扁扁的嘴一铲,蘑菇就采到了。”有的说:“小白兔和小鸭子是好朋友。小白兔生病了,小鸭子想采些蘑菇送给小白兔吃。”他们的发言不但内容丰富
,而且词语用得也不差,我马上给与肯定和鼓励。接着,我就将他们的发言内容串联起来,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孩子们听了都很感兴趣,还说要将小朋友自己编的故事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这次创编新故事的尝试,使我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不能墨守成规,让老框框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住,要灵活掌握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在创造的兴趣,为培养头脑灵活,思想开阔的现代人才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