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中班教案《为什么我不能》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31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暑假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寒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的细微之处,大胆猜测、想象、理解画面内容。

2、通过提问、交流、感受绘本循环往复的故事结构。

3、体验绘本阅读和想象提问带来的快乐。

4、领会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优点。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6、理解绘本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画面,想象理解画面内容。

教学难点:大胆发问,学说句式“为什么我不能像**那样?”

活动准备

PPT,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关注,请幼儿观看绘本的封面.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本书,这是封面.

1.看看这上面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小鱼吐了一个大泡泡,看看泡泡里有什么?这是什么符号?你在哪儿看见过?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总结:当我们心中有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问号表示.

2.现在谁有问题啊?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尖尖角指向谁,就表示谁有问题.

二、观察小鸟看到小鸭玩水的画面,初步了解句式“为什么我不能……,像……那样?”

三、.带领幼儿一起观察画面,大胆想象,猜测,熟悉句式.

1.小鸭的疑问(PPT)

①下面谁有问题了?

②小鸭看到了谁?小猫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③那小鸭会问什么呢?(请2-3个幼儿回答0

2.小猫的疑问(PPT)

①现在又是谁有问题?

②猜猜小猫会问什么呢?(引导幼儿把问题表述完整)

3.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小兔、小狗、小鱼、小牛的疑问。

在幼儿理解“泡泡”的作用后,在阅读中出现与语句结构相同的部分时,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和已有经验来猜测泡泡中的内容。

4.初步感受连环发问的循环圈。

刚才这个故事小鸟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鸭那样,小鸭的问题是:为什么…哎呀!它变成了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了,真有趣.

5.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页,妈妈们的泡泡里有东西吗?

师:哎呀呀,妈妈们都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为什么?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小鸟、小狗、小兔、小猫、小鸭、小牛这些动物,它们一样吗?

师:因为每种动物都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那样。

四、让孩子知道,有问题就要大胆问。

1.师:小动物有问题会问妈妈,那小朋友有问题会问谁呢?

2.学说句式“为什么我不能?”(师提前了解某个别孩子、家长的独特之处)

A:师:“冯老师也有问题要问小朋友,为什么我不能像你那样干什么?

B:问家长:“为什么我不能像*爸爸那样开车?”“为什么我不能像*妈妈那样做好吃的菜?”……

五、亲子阅读小书,让孩子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醒孩子看书时要注意从左到右,一页一页翻看,一边看一边阅读。

六、活动结束

师总结:这些小动物真爱动脑筋,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平时有不明白的事吗?以后,我们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仔细观察,大胆提问,有问题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向有知识的人请教,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书里或上网查找答案.

七、延伸活动:在家活动----家长记录孩子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亲子阅读活动,我着重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地应用课件,将观察图片、引发想象、大胆提问与讲述各个环节结合起来,使幼儿在一种积极的阅读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最后以有趣的环形出现,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提问,并努力想办法解决,起到了一个有效的推动和启迪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为了更高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我认为形式多变的方法很重要。如提问的方式、图片展示的方式、图片展示与提问先后顺序的方式等等都是需要好好思考的。图片在前,提问在后,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在细节的观察中读懂故事。问题在前,图片在后,可以训练孩子的联想力、想象力。

幼儿百科:不能意思是不可能,不能够,没有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中班教案《说说为什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陈述理由、说明原因的能力。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图片。

活动过程

1.物品分类

请幼儿将混放在一起的各种玩具分类放好,并说明理由。提醒幼儿可以使用“因为……,所以……”句式。一个幼儿说完后,其他幼儿评议,看他分得、说得对不对。

例如:

①小碗、筷子、小勺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吃饭用的。

②因为汽车、轮船、飞机、宇宙飞船都是交通工具,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

2.找相关图

请幼儿找出有关系的两张图放在一起,并说明理由,其他幼儿进行评议。

例如:

①因为她是女孩子,所以穿花裙子。

②因为小羊、小白兔都爱吃青草,所以我们把它们摆在一起。

③因为米老鼠、唐老鸭都是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里的“人物”,所以把它们摆在一起。

3.说一件生活中的事(情景)

请幼儿用“因为……,所以……”,或“……所以……”,说一说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一件事,或一种情景。

例如:

①因为秋天到了,所以有的树叶变黄了。

②因为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所以我要送给妈妈一朵小红花。

③因为抢玩具谁都玩不成了,所以应该轮流玩。

活动建议

如果幼儿不会用“因为……,所以……”这类词说出完整句,老师要示范,并讲解“因为”是说明事情的原因,“所以”是说明事情的结果。

教师和幼儿可以互相出题,练习此句式。

《说说为什么》反思:

《说说为什么》是一节语言训练课。这节课的训练内容是根据刘某某班主任制定的个别教育训练计划而制订的,选材于《宝宝学语言》。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刘某某同学能够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为什么……”;同时希望在训练过程中使他在注意力、观察能力、语言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并且慢慢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我采用了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场景,来增加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刘某某还是很配合,有时目光会转移,但是经过提醒后能够继续训练,对知识的接受也很好。刘某某是我们学校孤独症孩子中各方面能力较好的一名学生,他在语言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鹦鹉式”的语言较多,总是重复别人的说话内容。注意力不集中,每次问他问题都得提醒他注意看、听。

但是模仿能力较强,学习新知识很快。所以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建立的固定模式,可以强化。让他知道听到“为什么……”的句式就一定得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虽然现在在克服重复性语言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但通过多节课训练以后我发现这样一种方法对他很有效:我提出问题,然后我在刘某某出现重复性语言之前或者同时和他说出答案。这时刘某某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我所说的答案上了。

经过多次问答以后,他就能够不重复问题而直接说出答案了,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回答了。也许每一次点点滴滴的积累并不一定有明显的进步,但是我相信所有的成功都是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取得的。

幼儿百科:为什么意思是为了什么。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做。

幼儿园大班教案《谁为我们做什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教案《谁为我们做什么》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知道不同职业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劳动,懂得尊重劳动者及珍惜劳动成果,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谁为我们做什么》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知道不同职业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劳动,懂得尊重劳动者及珍惜劳动成果。

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阳阳的一天》,引出活动话题。

1.教师讲述故事《阳阳的一天》。

2.提问:星期天阳阳去了哪些地方?遇到了什么人?

3.提问:阳阳的星期天为什么过得很愉快?引导幼儿理解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二、讨论:

日常生活中经常为大家服务的人,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

1.讨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为小朋友服务的人。

2.讨论:日常生活中经常为大家服务的人。

(1)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职业,如:工人、农民等等。

(2)引导幼儿了解各种职业的人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离开这些职业的人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三、结束:

进一步激发幼儿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师幼同唱“感恩的心”。

活动延伸:组织幼儿扮演不同职业的角色进行游戏,初步理解人们互相服务的意义。

教学反思:

1.活动从故事《阳阳的一天》引入,通过让幼儿欣赏故事了解阳阳遇到的不同劳动者的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和快乐,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劳动者的尊敬,爱戴。接着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劳动者,引导幼儿了解各种职业的人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离开这些职业的人们,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我重点和孩子们讨论了农民、工人。因为孩子们都喜欢警察、医生、教师等,但是对农民、工人却不喜欢,认为他们干的活儿很重、很脏。所以我从孩子们的穿、吃方面,给孩子们展示了农民、工人的重要性,没有农民我们将要饿死等等,从而让孩子们尊重各种劳动者。最后师幼同唱“感恩的心”。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2.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教育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生活模拟法、实践法、调查法、表演法、讲解法、情景表演法等。

3.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

实践体验、观察讨论、表演激趣、详细讲解等等。

幼儿百科:职业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分工现象,它体现的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结合关系,其实也体现出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劳动产品的交换体现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这种劳动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无疑是社会性的,他们之间的劳动交换反映的是不同职业之间的等价关系,这反映了职业活动职业劳动成果的社会属性。

幼儿园小班教案《什么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什么不见了》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把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感知溶解现象,通过活动发展思维,激发求知欲,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什么不见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知溶解现象。

2.把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活动发展思维,激发求知欲。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对溶解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出示一杯清水,白糖,观察白糖放进水里的变化?

2.又拿出一杯清水,小石子,小石子放进水里的变化?

什么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

二、任选一种材料幼儿实验

1.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选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

3.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三、教师提问

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强,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进而发展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激发求知欲。在整个活动进行中,幼儿自己发现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足之处:

每位幼儿一个杯子,只能做一次实验,减少了幼儿的操作次数,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百科: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火箭为什么能上天》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探索中了解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感受科学的神奇。

2、引导幼儿在简单的操作中,初步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体会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神七升天实录、气球若干、放烟花图片、穿天猴(鞭炮的一种)两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升天扣人心弦

1、师生一起观看“神州七号”升天的动人场面,认真观察神七的外形特点和发射方法。

2、自由讨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上天?”

(分析:导入开门见山,通过观看神七升天,让幼儿又自主性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更加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二、探索原理动手操作

1、在生活中找现象

教师展示放烟花图片,让幼儿观察,提出问题:

过新年时,小朋友知道烟花是怎样飞上天的吗?

教师户外燃放穿天猴,请幼儿观察穿天猴升天现象。

一起说一说:“此现象和火箭升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2、在操作中找答案

给幼儿每人一个气球,引导幼儿吹上气,把口捏紧朝下,然后快速松手,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气球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天空飞去。)

师:“气球吹的大和气球吹的小,快速松手后,它们飞的一样高吗?”

“当气球喷完气后会怎样呢?”

(分析:选择幼儿生活感兴趣、常见的类似火箭升天的现象让幼儿观察,拉进了幼儿与科学的距离,让幼儿觉得科学并不遥远,非常亲切。操作气球飞天,简单易行,让幼儿看小现象,懂大道理。)

三、渗透科学小小牛顿

1、总结现象,找出原理。

师生共同总结现象,找出原理。让孩子感受到有一种相反的力量使气球飞上了天,即反作用力。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解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把气球充满气,当你手一松,它就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前飞去,这和火箭飞行的道理一样,火箭飞行就是因为火箭里有燃料,当燃料燃烧时,猛地向后喷出大量的气体,同是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高速飞行。

2、自制火箭,简单演示。

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演示的气球没了气就落下来了,而火箭却能飞到月球上去呢?

播放火箭升天现象,师生仔细观看火箭在升天过程中的脱节现象,为了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演示自制小火箭脱节飞行。

总结原理:要想火箭飞的高,就需要多级火箭.当第一级火箭燃料烧完后,自动掉下来,同时点燃第二级火箭,这时,火箭的重量轻了,火箭的速度也加快了.如果火箭前面装的是人造卫星,用多级火箭就能把人造卫星送到天上去。

(分析:探索环节过后,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总结过程,使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一步观看火箭升天录像和演示自制小火箭,使幼儿对升天原理有了更确切的了解。)

四、自制火箭体验成功

请幼儿边说儿歌边操作把圆形彩纸制作椎体,用透明胶粘贴在已吹好的气球上,玩游戏《我的火箭上蓝天》。

火箭

头顶尖尖本领大,

点火发射顶呱呱。

我做小小宇航员,

坐着火箭冲蓝天。

五、活动延伸情感升华

请幼儿穿上自制的宇航服,拿着小火箭,一起进行歌表演《我和星星打点话》,激发幼儿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分析:在科学活动中加入了艺术成分,使科学教育和美术、音乐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合理的结合,幼儿在优美的情景表演中,尽情的进行科学探索,促进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结合国家大事“神七升天”,带着幼儿提出的问题,我选择了这节具有时代气息的综合活动。整节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游戏的愉悦性,真正体现了“玩中学”。

幼儿通过简单的气球吹气操作,使幼儿简单了解了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再通过观察录像和自制小火箭操作,使幼儿得到了进一步认识。探究是无止境的,在短短的一次活动中,或许不能让幼儿的探究能力有很大提高,也不能获取有关航天的所有知识,但如果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且想继续探究下去,就达到了科学教育的目的!

幼儿百科:火箭靠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工作介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它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外飞行。火箭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

相关推荐

  • 幼儿园中班教案《说说为什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陈述理由、说明原因的能力。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图片。 活动过程 1.物品分类 请幼儿将混放在一起的各种玩具分类...
    2020-12-1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谁为我们做什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教案《谁为我们做什么》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知道不同职业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劳动,懂得尊重劳动者及珍惜劳动成果,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什么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什么不见了》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把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感知溶解现象,通过活动发展思维,激发求知欲,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什么不见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
    2021-04-20 阅读全文
  •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火箭为什么能上天》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探索中了解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感受科学的神奇。 2、引导幼儿在简单的操作中,初步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体会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2020-09-0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什么声音》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对设有悬念的故事感兴趣,愿意发现线索,寻找答案。 2、能理解故事情节,根据故事主题找到重要细节。 3、理解故事线索,了解故事前后呼应的特点。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理解...
    2020-12-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陈述理由、说明原因的能力。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图片。 活动过程 1.物品分类 请幼儿将混放在一起的各种玩具分类...

2020-12-10 阅读全文

大班教案《谁为我们做什么》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知道不同职业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劳动,懂得尊重劳动者及珍惜劳动成果,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

2021-04-05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什么不见了》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把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感知溶解现象,通过活动发展思维,激发求知欲,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什么不见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

2021-04-2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探索中了解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感受科学的神奇。 2、引导幼儿在简单的操作中,初步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体会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2020-09-05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对设有悬念的故事感兴趣,愿意发现线索,寻找答案。 2、能理解故事情节,根据故事主题找到重要细节。 3、理解故事线索,了解故事前后呼应的特点。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理解...

2020-12-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