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扇窗不一样的风景
发布时间:2020-12-21 幼儿园我的一家说课稿 我的一家说课稿幼儿园 幼儿园开学一天的活动方案一大早真开朦胧的眼睛透过窗外仿佛有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床前,哇!今天的天气真好。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在今天呈现在我眼前,我带着我的女儿双双和我们班的小朋友胡艺腾全家,冯老师和轩轩一起乘上小车他进了“仙庾岭农家乐”一日游。
坐上小车微微的清风吹乱了我一缕丝发,真的感受到春风吹来的飘逸的一瞬间。路程其实也不算远,可是车里的孩子们却迫不及待的想马上达到。“到了到了”孩子们欢呼起来的那股劲让车里的大人们也急着下车,看看这么美丽的风景。一眼呈现在面前的是那些大型玩具和荡秋千吸引了孩子们,脚不停使唤地向前跑,孩子们开心的玩耍着,时刻传来开心童真般的笑声。坐在厅里的奶奶和胡艺腾的爸爸看着可爱孩子们玩得这么开心也露出了春天般的微笑,我和冯老师忙于给孩子们拍照因为那一幕是最珍贵的纪念与童话。
很快到了中餐时间到了我们三家人幸福的品尝着美味佳肴,看到孩子们你比我,我比你竞赛式的吃饭,不到一会儿三个小家伙把满满的香喷喷的饭菜吃完了,很快孩子们又回到了他们的幸福乐园。我们大人并聊起了家常、孩子、生活。胡艺腾是位很聪明又很有想法的孩子,一般人很难接近他的心灵,这个孩子对自己的保护意识很强,即便有想法也不会轻易告诉他们,不太喜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除非特别熟悉。他其实很喜欢跟小朋友玩,但是就是表达的方式不同。他总把“打架”当成一种表达的方式和快乐的事,对于这样倾向暴力攻击强的孩子来说,一般缺乏爱和被爱,心理专家认为:攻击欲望是生命体的自然反应,孩子很小的的时候会流露出攻击欲望,但是很多家长确忽视了总认为在外面打赢了就是对的,就是好的。攻击欲望和安全感缺乏是息息相关的,对自控能力缺乏。聊到这里,胡妈妈告诉我们,平时陪孩子的时间也很多,也非常注意孩子教育方面的引导,也让我跟深刻的了解到胡艺腾在家里表现及从未知道的独特想法,在家长陪同孩子在一起时,一定要有“高效率的陪同”。什么是高效率的陪同呢?就是指带着目的、计划、教育性的引导孩子陪同。让孩子在欢乐开心中领悟到。因为孩子是不懂事的,但是他一定记事。如果家长用好的态度、好的引导技巧,孩子一定会听从于父母并培养出好的习惯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是“引导”而不是“领导”或“命令”。胡妈妈这回终于明白到原来陪同孩子不是简简单单的陪同孩子玩就可以的,而是陪同孩子成长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讲究“效率陪同”。走进孩子的童心去沟通吧!从这次聊天交谈中,也让我又一次的真正了解胡艺腾小朋友另一个天赋,胡妈妈说:孩子特别喜欢围棋,之前没有想过上这个围棋课,上课的时间较长,有点累,胡妈妈跟孩子说:“累就别学了,时间太长了。”但是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怕辛苦,再累也想学。”从这一句对话听得出另一面不一样的胡艺腾,这就是他的闪光点——“学会坚持和持之以恒”这一点是我在幼儿园没有发现到的一点。从学围棋的案例中我们不是要求孩子学会围棋中的技巧和分数的高低,而是从孩子的兴起中学会不放弃和持之以恒的心态。和胡妈妈聊天交流谈心是开心的,包无保留的,自由自在的谈到孩子了解孩子。这才是真正有爱的母爱和难能可贵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分享和探讨,春风吹动着窗外的绿叶,似乎在告诉我们时间以晚,孩子们依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他们的乐园,第一次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进行家访,很特别吧!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一样的心情来做家访工作。看上去是我在为家长提供帮助教育理念,其实是家长教会我如何成为好母亲。和胡妈妈聊天也是种可贵的学习过程,这也许才是“透过另一扇窗,不一样的风景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打开一扇窗,看到一个新希望
一直都想对周二的年轻教师实践研讨课活动做个小结,叙述一下自己的感想,现在才起笔,连自己都感觉有点晚了,呵呵。
回想那天的活动,心里总充满了感动与欣慰。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要的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一个求实的教学过程和一个活动后的进步。
那天本来说好的是早上9点开始的,可由于早操的关系,所以我们的活动延迟到9:15,其实分园的部分老师早已到了。9:15活动准时开始,第一个教学是由分园大班的hqy老师执教,她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使室内的教学氛围非常轻松和愉悦。教学虽然也有再需改进的地方,但在这个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老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她能深入地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蕴涵的深层涵义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也是教材本身所体现的教育价值。我想一个年轻教师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意识,这应该就是一个青年教师取得的最大进步。中班的XLL老师也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自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想这样的锻炼,一定能使她们更快地成长起来。至少这次她们能勇敢地接受执教任务,她们的精神是可嘉的,态度是积极的,其实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积极认真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成败嘛!
在教学和研讨中,听课的老师也非常认真,她们认真地做着笔记,及时地反思,研讨时也能积极参与,讲述自己的看法。就是在这样的智慧碰撞中将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其实这也是我们研讨所追求的目的与效果。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积极的执教态度,一个求实的教学过程,我们得到是一个进步,一个新的希望!
在活动后,也让我想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年轻教师还是需要学会勤思考,多实践,会创新,争取更好地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让自己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更有效。
首先要学会在教学活动前确定正确和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切记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实际,来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精心裁减。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思路和流程清晰。能有效使用教育机智,切忌被孩子牵着走。
第三,要学会根据课程的性质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体现不同教学方式、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效统一。
第四,一节有效的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师生有效互动,这就是一堂有效教学的最佳体现。所以,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在“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上下工夫。这也是我的努力方向!
最后,祝愿我们的青年教师培训班办得越来越好!让我们看到更多新的希望!
幼师教学随笔:打开另一扇窗
曾读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心爱的小狗死了,她非常伤心地趴在一扇窗边,看着别人慢慢地掩埋曾经朝夕相处的小狗,不由地流下了悲伤的眼泪。这时,她的爷爷走过来,轻轻地对她说:“宝贝,你为何不打开另一扇窗呢?”小女孩听了,便一边流泪一边慢慢打开另一扇窗。突然,她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窗外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美丽的蝴蝶、辛勤的蜜蜂,还有很多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正在热闹地穿行其中。看着看着小女孩不禁破涕为笑,心情好了许多。
由此想起了我们教师,面对形形色色的幼儿,应用多种教育手段来教育幼儿,尤其是面对智力低下、或调皮捣蛋的幼儿,更应为他们打开另一扇窗。人无完人,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的一面,不要只看到他们的不足,在日常生活中,有的老师会数落智力低下的幼儿,如做数学练习时,老师当着别的幼儿面会说:“她不会的,搞不清的,我不教她了。”“笨猴子,这种练习我讲过几次了,还不会做。”试想,你是那个幼儿,你的心理会有什么感觉?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开发这种潜能,就会有无穷的能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蹲下来和幼儿说话,学会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幼儿的言行,打开另外一扇窗去看待幼儿,或许他们在数学上是弱项而在艺术上是强项呢?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爱迪生、牛顿他们也不是全能,只是挖掘了自己的强项才有他后来的杰出的贡献。
作为教师,在日常的生活管理中,应多了解幼儿的性格、品质等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去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多用赏识教育的手段去激励、唤醒、鼓舞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找到发挥幼儿学习潜能的最佳点。为他们打开另外一扇窗,让幼儿自己看到从未看见的美景,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
不一样的小猪
今天我教小朋友们动手制作了一只可爱的小猪,制作完成后还要给小猪画上眼睛。我给小朋友讲了画眼睛的方法,宝宝们都按照我说的拿起彩笔认真的画起来。我在他们中间来回看他们的作品,突然发现把小猪的一只眼睛画在了靠近嘴巴的位置,当时我有点生气,觉得他是在故意捣乱,不认真画,我问陈浩:“刚才老师讲的时候你干什么了?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会画,只有你把猪的眼睛画在嘴上。”他有点委屈的说:“老师,我的小猪撞到树上撞晕了,所以眼睛应该是在这个位置的,我看电视上就是这么演的。”我听了后,当时感触就特别特别深。觉得真的是没有多一份理解给孩子。
对于一个活动,什么样的才是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以前想象的是完美,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对于一个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子真正学会思考才是成功的活动,也许最终孩子做的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和成功,但是至少他去尝试了,他学会了如何去思考。我们应为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想象能力再努力一些。
不一样的“批评”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不一样的“批评””!
小霞和其他幼儿相比,属于比较另类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的许多行为令人不解,让人接受不了。
上课时,她时而站起来跳几下.时而揪别人的衣服、头发,还经常趴在地上不起来。
你要想和她说几句话,叫她十遍也不答应;要想问她点什么,她就把手往嘴里一塞.任你用什么办法也问不出一个字:如果小朋友拿点吃的放在哪,一转眼准不见了,不用问肯定被她吃了。
最不能容忍的是,她一会儿打这个孩子一下,一会儿咬那个孩子一口.还经常把唾沫吐得小朋友头上、脸上、桌上到处都是,真是一个十足的“淘气包”,弄得我的耳根每天都是孩子们告状的声音。
一天.我正在教大家唱歌,她又开始捣乱。
我刚想批评她,忽然心生一计,干脆来个“坏话反说”,变批评为表扬。
这时,我表情一变,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呀,小霞你唱得真好听,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歌。
来,大家掌声送给她。
”小霞一脸愕然,转而又一脸灿烂,大概她想到什么,接下来的课她居然听得十分认真,竟然半节课没有捣乱。
奇迹!课后,我把她叫到一个僻静处,很严肃地对她说:“老师不想每天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批评你,那样小朋友都会不喜欢你的.老师知道你也想做个好孩子,对吗?”她用力点了点头,“那以后你再犯错误时,我就故意表扬你,提醒你又做得不对了,你就赶紧改正.好吗?”她又用力点了点头。
“这是我们俩之间的秘密,不要告诉任何人,行吗?”她第三次点了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好像长大许多,错误明显犯得少了,有时不用我暗示,她也能做得很好。
其实幼儿也有很强的自尊心。
只要我们怀着对孩子真诚的爱,耐心地去理解他、教育他、引导他,幼儿园里是没有“丑小鸭”的。
不知道本文“不一样的“批评””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不一样的答案
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
当我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
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子说不好听,只有黄曌大声地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瞪着他说:“这么吵闹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我正想批评他,可看他一脸的委屈,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会觉得这声音好听呢?”没想到他轻声地说:“你不是说过聪明的孩子和别人想的答案不一样吗?”我一时无言以对。
许久,我才说:“黄曌,你真的觉得这个声音好听吗?”结果他摇了摇头。
原来黄曌的另类回答只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夸奖,并非是他的真正想法。
平时,我们总是要求孩子想出不一样的答案,对有不一样答案的孩子大加赞扬,如“某某的玩法与别人的不一样,真能干”“某某的玩法真好”,等等,以为这样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
其实对孩子来说,要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要求每个孩子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而是要帮助孩子理解“不一样答案”的意义,并提供一定的线索,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创造,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发展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教育随笔:不一样变一样
教育随笔:不一样变一样
在开展小音乐剧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艺术细胞,坚持所有幼儿参与的原则,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舞台上大胆表现。但是,米奇由于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从小就带着人工耳蜗,别说参与表演,就是跟着老师一起活动,和同伴一起玩,刚开始都很困难。
一次,我来到米奇身边问:“你喜欢这个游戏吗?”米奇看看我,没说话。我拉起他的小手又问:“米奇,我们一起游戏吧?”快到游戏场地时,他忽然甩开我的手,又走回座位上,撅起小嘴。我问:“米奇,你怎么了?为什么不想玩了?来吧,老师喜欢你。”米奇还是生气地说:“我不想玩,我不喜欢。”
紧接着,我们开始排练小音乐剧,米奇仍然说不想玩、不想演,但是我能够感受到他心里的渴望,因为他的眼神不停地追着我们,只是『以乎有所顾忌。
在自由选择角色时,每一个孩子都兴奋地说着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洛洛说:“我要当洋娃娃,因为洋娃娃很漂亮。”图图说:“我要当小图书。”轮到米奇时,他刚站起来,接着又坐下了。我笑着问:“米奇,你想演什么角色呢?”也许我的放松让他也放松下来,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说:“我想演小插片,可以吗?”看到米奇开口了,我连忙说:“好。虽然咱们没有小插片这个角色,但是你可以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小插片。”他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开始排练时,米奇还是不愿上台。我心里想:明明米奇已经找到了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为什么还是不肯上台呢?或许,妈妈能让他变得更勇敢一些,于是我给米奇妈妈打了电话,米奇妈妈解释:“欧老师,我们还是不上台表演了,因为他带着人工耳蜗,对音乐的分辨不是很好,他听到的音乐要比正常的速度慢半拍,而且他也不敢表演,您看我们就别上台了,别给咱们班抹黑,拖了后腿。”
我似乎明白了米奇不敢上台的原因,他是敏感的,对于自己的“特别”他心里肯定明白,他害怕自己做的动作和别人的不一样,到时候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另外我在交流中明显感受到了米奇妈妈的焦虑,妈妈的焦虑无形中又加重了米奇的心理包袱。
为了让米奇妈妈抛却顾虑,在打完电话之后,我又给她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我们的小音乐剧是全班的事,我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只要孩子上台了,我们就是最棒的,哪怕孩子只做了一个动作,都是进步的。”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米奇妈妈才给我回了一条非常简短的信息:“老师,谢谢你!”虽然只有简短的五个字,但意味着她开始放下包袱。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在接下来的音乐剧排练活动中,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一个漆黑的夜里,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被扔在地上的小玩具会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随后,我请每一个孩子都说一说,做一做。孩子们表演完之后,我说:“虽然有些小朋友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但是你们刚才的表演都不一样,无论是动作还是眼神,都有自己独特之处,你们表演出了每一个玩具的不同,所以我们就要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玩具,你们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只要做自己就好,老师相信你们。”
听了我的话,米奇猛然抬起头来,主动看着我的眼睛,我肯定地点点头。在接下来的音乐剧排练中,我对米奇说:“你是最重要的小插片,我们很需要你。”每当这时其他孩子也会对他说:“米奇,我们很需要你。米奇,你很重要。”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米奇第一次走上了舞台,虽然米奇没有做任何动作,但是我及时鼓励了他,笑着对他说:“米奇,谢谢你能够在我们最需要你的时候来到台上,你知道吗,台上要是没有你这个小插片就不精彩了,加油哦。”米奇开心地看着我说:“欧老师,妈妈说了,我是很勇敢的孩子。”
在演出当天,米奇妈妈拿着一件缀满插片的服装,告诉我这件服装上的插片是米奇自己一针一线缝上去的。我特别惊诧,米奇居然能用自己的小手拿针缝插片。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件衣服是那样美丽,米奇是那样帅气。
演出开始了,看到别的孩子上台了,米奇也从容走上了舞台,虽然他的动作比别的孩子慢,虽然他的鞋子被别人踩掉了,但是他没有停下来,依然那么自信地在舞台上表演。演出结束之后,米奇妈妈非常高兴地对我说:“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上己,战胜自己。这对于米奇的成长是多么有意义啊。老师,谢谢你!”
幼儿教师随笔:过六一节不如这样过
每年的五月,同行们见了面不是喊忙就是喊累,大家都称五月是幼儿教师黑色的五月,说过“六一”节不如说过六一关,教师要过关,幼儿要过关。
五月幼儿教师为什么会喊累喊忙呢?幼儿为什么这个时候有的不爱来园呢?我个人认为:都是老师的思想意识在作怪。教师把六一活动看作是展示自己才能、反映自身素质的大好机会,把幼儿当成道具或工具,在五月,全力以赴的为六一活动做准备,对幼儿进行强化、突击训练。
多少年以来就有人提出六一只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开开心心就行,不必搞什么演出、竞赛等等。我认为这种想法与节日活动的教育目标不一致。如果只让幼儿吃好、玩好,这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区别?立这个节又有什么意义?
在我们幼儿园,多年对六一活动提出“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决不丢掉日常教育教学”的活动宗旨和以班级为单位,家园同乐为主的活动形式,受到家长和同行们的极大赞誉,既让幼儿体验到节日欢乐热闹的气氛,又让教师轻轻松松的工作。下面以我这几年带班组织六一活动为例,把我园的六一活动经验向大家做以介绍:
一、把握三大块,年年不重样。
我园六一活动分三部分:全园的展示表演――班级的欢庆汇报――亲子游戏
1、全园的表演体现一个精字。这一部分活动在室外,面向全体的幼儿、家长和上级领导,在当今幼教行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我觉得主要是领导的思路开阔,点子多,例如:我们前年举办的是大型团体操,去年举办了特色大比武,今年将举办歌舞表演。
2、班级的汇报体现一个活字。因为空间有限,只在教室里,参加的人员年年是家长和本班的幼儿,所以教师必须头脑要有创意,举办形式要灵活才能吸引住幼儿,辉煌于家长,例如:在小班我班的活动采取是化妆表演,把幼儿扮成各种小动物来表演;在中班我班组织的形式是我上小舞台,集体的节目有唱歌有舞蹈,两人以上的节目有相声有小品有双簧,个人的节目有弹有拉有吹有唱;在大班我们将举办竞赛大擂台,把艺术、科学、社会、语言、体育等等各方面知识以分组比赛,个人竞争的形式向家长展示,既有知识化又有趣味性。
3、亲子游戏体现一个乐字。六一请家长来不能光让家长坐着看,要让家长和幼儿互动起来。游戏花样多,涉及的内容广,例如:小班有猜脚丫、揪尾巴、击鼓传花……游戏,中班有穿大鞋、夹球跑、袋鼠跳……
二、功夫用在平时里,选材定在课程上。
不管是参加园内大型活动,也不管是组织班内的活动,我们从没有放下和打乱日常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的作息时间。例如:去年我班选编的舞蹈《尝葡萄》、童话剧《三只小猪》就是教材的内容加工而成,增加了动作、乐段、服装、道具,一个成品的舞蹈和童话剧就在教育活动中出现了。班级组织的活动内容无非是教材上的、活动中的,但是让幼儿化了妆,改变了形象,添加了动作,形式翻了新,增加了乐趣,使看似知识的汇报变成了一场联欢会,一台表演会。
三、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百分之百的幼儿参加。
在以前我也遇到过家长找我让孩子参加表演的情况,可是从我园六一实施这个方案以来没有发现一例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幼儿园六一这一天每位幼儿都展示自己,每位家长都看到自己孩子在快乐地过节。孩子的能力是有大小的,孩子的素质是有差别的,但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请家长帮忙,让家长配合,既让幼儿的节目得到指导和巩固,又密切了家园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在五月你感到忙、累,不妨也试试我园的方案。
不一样的平衡木
今天,我班组织幼儿在户外玩“种树”的游戏。
游戏前,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平衡木、山洞(纸箱)等器械摆放在户外活动场地,让孩子们按照游戏的要求,做着钻和平衡的动作。
但是孩子们在过小桥时,他的双脚在小桥上一点一点慢慢地挪动,生怕摔下来。
而后面的小朋友着急就催他。
一时间,队伍都乱了。
看到这种情形,我想: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只用一个高度的平衡木当小桥,是不能适合所有孩子的发展水平的。
何不将平衡木做成高、中、低三种高度呢?这样,每个孩子在每一次活动中不都能获得发展了吗?于是,我用木桌子、小琦子等变成了不同高度的平衡木。
当孩子们看到高度有变化的平衡木时,他们特别高兴,纷纷挤到前面跃跃欲试。
他们自由地选择着高矮、宽窄不同的平衡木。
有的孩子走了一遍矮的,又去走高的。
孩子们练平衡木的次数明显地增多了。
三种难易程度不同的平衡木,不仅适用了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而且在活动中减少了排队、等候的现象,提高了体育活动的密度。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只要在活动中多动脑筋,想些适合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的点子,孩子们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另外,我发现活动中的过渡的环节应该减少,避免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增加幼儿活动的密度,省得让幼儿在队伍中无所事事,因而对活动也就不那么热衷了。
只要肯花时间,肯动脑筋,没有过不去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