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
发布时间:2020-12-12 使幼儿注意的活动方案 说课稿相信自己幼儿园 幼儿园美术树叶作画说课稿古人云:“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一个家长不讲诚信,影响的只是自己的孩子,而一个老师不讲诚信,影响的却是一大群孩子。教育工作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关心学生,用爱呵护学生的心是每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自然情感举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而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提高孩子的素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工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中,我深刻感受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孩子们最会模仿人,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孩子记在心中,模仿力惊人,更让我感受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什么样的长官带什么样的兵,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影响力非常大,这提醒着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一次有个小家伙淘气,在跟小朋友打闹,我加重语气叫他的名字“宋腾飞!”字之间拖长声音,沉着脸瞪他,事后没多想,但过了一段时间,我隐约听到了跟我语调一样的声音,奶声奶气,我猛一下惊醒,这是孩子们学我呢,让我更加感到我言行的重要性,孩子们都围着我转,有样学样,我是孩子们的引导者,更加重一份责任,“三岁定八十!”这是老人的警句,非常的贴近生活,也给我敲响了警钟!
孩子拥有最纯洁、最质朴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洁白的雪花都自惭形秽,上天给孩子如星星般闪亮的眼睛,他们的眼睛是最亮的,看着孩子的眼睛,给我的心灵很大的触动,那么的亮,无法用语言表达,作为这群小精灵的引路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升华!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元旦放假前的一天上午,我和孩子们在活动室上课,雨晴小朋友推门进来了,抱着一本崭新的挂历。
高兴的对我说:“老师,送给你。
”我顺手接过挂历,说:“谢谢你。
”并送给雨晴一颗小红花。
到了下午孩子们陆续来到幼儿园,我正忙着进行午检,晓飞也带来了一本挂历。
晓飞妈妈对我说:“晓飞上午放学回家说,送给老师挂历,就能得到小红花。
”晓飞妈妈的话让我很尴尬,看着孩子期待的眼神,我又不好意思解释什么,只好先收下了那本挂历。
我思前想后怎么处理两本挂历呢?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了,我打开挂历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并告诉孩子们,挂历是雨晴和晓飞送给我们班的。
我们该挂在那里合适呢?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挂在娃娃家吧,挂在小超市吧。
”我领着孩子们边鼓掌边说:“谢谢雨晴和晓飞。
”并又送给晓飞一朵小红花。
他们相互对望着,甜甜地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可它却时时提醒我,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则,将会玷污孩子们那纯洁的心灵。
以身作则的魅力
我班有为数众多的孩子饭前饭后不愿洗手,衣服脏了也不肯换。于是,今天我组织了一次个人卫生检查。
“小朋友们,现在老师检查卫生,看哪个小朋友最讲卫生,把手洗得最干净,最听老师的话。”小朋友们听我一说,都争先恐后伸出小手接受老师的检查。我边检查边听到我身后有几个小朋友低声说着什么。“你们几个在说什么?大声告诉我,好吗?”孩子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终于燕浩翔小朋友站起来说:“齐老师,你也要讲卫生,你的衣服后面很脏。”我大吃一惊,这是我今早刚换上的衣服,怎么可能脏呢?我赶紧对着镜子一照,果然,衣服后面真有斑斑点点的污迹,可能是今天下雨骑车不小心溅上的。
“小朋友们说的对,老师应该把衣服洗干净再穿上。”小朋友们都赞同的鼓起掌来。
很多时候,老师无须用过多的言语来要求孩子,只要自身能做到,就不必担忧孩子做不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因此,老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以自身行为引导孩子的行为。从这以后,我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老师要注意言行举止
升入小班快一年的时间了,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我们班的宝贝们就对我产生了很深的依赖之情,连我平时做的一个小小动作,孩子们都会铭记在心。我觉得我就是他们的一面镜子,时刻都会有很多的目光凝聚。放学的时间到了,家长们陆续的来接了,只听见教室里一片片的问号声,:“奶奶好,”“阿姨好”“叔叔好”“爷爷好”顿时教室里一片礼貌的声音久久不能平静,家长们高兴的说:“好好,老师教育的真好。”呵呵这些小家伙们,看见有一个人问好都会跟着模仿起来,这就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好模仿,嗯,你天天和他们一起就会感觉自己总是很年轻,很快乐!因为他们给了我无限的活力,让我忍不住年轻起来。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一面镜子,他们天真活泼,我就很快乐,看着他们年轻无暇的心~我的心也跟真年轻起来。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举止言行等。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
建立威信的关键需要以身作则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要让父母对孩子产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比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想想,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来听你的?身教胜于言教,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作出榜样。
教育一致是树立威信的重要条件
我觉得教育一致,统一要求也是建立威信的重要条件,不仅父母两人之间的要求要尽可能统一,而且父母的前后教育都要一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一会儿高兴起来随便地逗笑孩子,一会儿心情不好又任意地打骂孩子。
树立威信,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父母常常只会强调‘威’,而忽略了‘信用’的重要性,以为哄哄小孩很正常,许多调查都显示,很多父母之所以在孩子面前不太有威信,往往就是因为不守信用。威信就是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是打骂的方式能建立的,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我儿子虽然只有3岁多,但我还是恪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从而能够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指令,接受对他的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首先要以身做则;答应孩子的事,一定不要落空。
注意我们不经意的行为
午睡后,孩子们吃完点心,水果是每人2个小桔子,孩子们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品尝着自己的那一份,正当孩子们快吃完的时候,我发现盆子里还剩下一个桔子,就随手给了身旁小臣。可没想到这引起了一场风波:小臣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举着桔子,在同伴面前炫耀起来:“看,这是老师多给我吃的!”其他孩子都向他看过去,有的是羡慕的眼光,有的却不屑一顾。“老师喜欢他,所以给他吃。”、“我妈妈也买的,家里也有。”、“这有什么了不起”……孩子们都发表着自己看法。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的举动欠考虑了,给了孩子们不必要的猜疑空间。于是我说:“今天多了一个桔子给了小臣,以后多下来的水果,大家轮流分享,好吗?”孩子们都同意了这个建议。这场风波给了我很大震动,孩子是敏感的,教师处理不慎那些渴望公平的孩子就会感到失落,我们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可能在不经意间给幼儿带来伤害或鼓励。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我们做教师的应该谨言慎行,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大人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言行
周四上午第一个活动结束以后,小朋友们都在盥洗室小便、洗手,要准备吃餐点了。忽然间,小男孩彬彬突然从那里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老师,不好了,陆礼敖偷看女人小便!”我听了以后,忍不住大笑起来:“女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女人呢?”我反问他。他边挠脑袋边冲我笑:“我妈常说男人家女人家的,她们就是女人啊。”于是我就纠正道:“彬彬,你妈妈是女人,因为她已经长大了,但在我们班里的是‘女孩子’,还没长大呢,不能叫她们女人。”
他不好意思的朝我笑笑。
从孩子的嘴巴里吐出‘女人’两个字,总觉得他有点老成,但仔细想想,这也不能怪他呀,他毕竟还是个孩子,童言无忌啊。放学后,我和他妈妈说了这事,她妈妈大笑道:“那可能是从我这里学来的,我平时在家常说男人家女人家的。他肯定是听多了,就很自然的说出“女人”两个字了。”我说:“是啊,小孩子听多了,耳濡目染,自然就学会了,所以我们大人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学前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但判断能力又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常常会讲“小孩子好的没学会,坏的一学就会”,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在学东西的时候,还没有学会筛选,良莠并蓄。有时候,我们也能发现,在孩子的身上,常常能找到我们老师的影子,难怪人家会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在孩子眼中,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认为是对的,是无可厚非的。所以说,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应该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这样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关注孩子的自身价值
案例:
涛涛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信,说话、做事情都比别人慢一点儿,孩子们都不喜欢和他做朋友。为此,他很不高兴,常常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故意去做一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情。比如,无缘无故就跑出来大声说话,不愿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和他进行了交流,并鼓励孩子们和他做朋友,但效果并不见好转。
一次音乐活动中,老师要孩子们和音块做朋友。老师灵巧的双手简简单单地就将一曲“我的身体真有趣”敲得悠扬动听,但小棒拿到孩子们手中要敲出连贯的歌曲却显得很难。“老师,太难了。”一个被邀请上前试一试的孩子说道。老师接二连三的请了好几个孩子,但几乎每一个都遇到了困难。此时,涛涛已经忍不住走了出来,一边举手,一边大声喊着:“我要来玩。”老师轻轻地说了一句:“走出来说‘我要来玩’的孩子我才不邀请他呢,我喜欢坐在小椅子上,举手等待的孩子。”涛涛听完老师的话,马上坐回小椅子上,乖乖闭上了嘴巴,高高举起小手,依然一幅迫不及待的样子。看到涛涛愿意听从老师提出的要求,老师便对全体孩子说道:“这一回涛涛坐好了,还会举起小手,我们一起请他来试一试好吗?”孩子们欣然同意了。涛涛高兴的从小椅子上蹦起来,然后仿佛意识到自己跳起来的动作不太礼貌,于是又坐了下来,重新站了起来,这一回,他可是迈着端正的步子走到老师的身边呢。拿起小棒,涛涛看了一眼老师,发现了老师期待的目光,再看一眼其他小朋友,同样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期望。“叮——咚——叮叮咚——叮叮咚咚叮叮咚”,美丽的乐句诞生了!老师高兴得搂住他,称赞道:“涛涛真厉害,抱抱你。”其他小朋友也雀跃起来,毕竟,涛涛是第一个尝试敲音块成功的孩子。“涛涛,请你把‘我的身体真有趣’完整的敲一遍,行吗?”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没问题!看我的!”涛涛带劲儿的回答着,满脸笑容。“老师再帮你请几个小帮手,和你一起来演奏。”于是,之前几个能够敲出节奏的孩子被再一次邀请上前。等大家都准备就绪时,老师承诺道:“要是你们合作成功的话,老师用钢琴给你们伴奏。”在之后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但敲出了完整的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还能够边敲奏边演唱,这使得这次的活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涛涛不但能够敲准节奏,还能够敲准每一个音。所有在场的老师们都为他的表现感到不可思议,而所有的孩子对于涛涛惊人的表演露出了羡慕的神情,涛涛一下子成了这次活动的主角。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他显得格外高兴,一个劲儿的向我们挥手说再见,从他上扬的嘴角和满脸的笑容,我们看到了自信。
分析:
涛涛原本是个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没有成功的体验,没有同伴的信任,对此他选择用一些极端的行为表示自己的不满,但越是如此,同伴越是不喜欢他。然而,在这个音乐活动结束的时候,涛涛满脸的笑容闪闪发光,我们从他身上找到了自信,这正是一个孩子自身价值的体现。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自身价值所在,有的因为善于表现很容易被挖掘,很容易被同伴接受并认可,也有的由于不善于与身边人们沟通交流,往往会被忽视,就像涛涛一样。这样的孩子如果长期被置之于一边,那么他的自身价值很可能就此被埋没,不再发光。然而,假如有一把铲子能够适时地刨开掩盖在他们身上的泥土,将那闪闪发光的宝藏挖掘出来,那么,他们很可能由此而改变。老师,就是这把铲子。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展现每个个体不同的状态,从而挖掘孩子身上独有的价值。不但如此,老师更要设法让孩子自己也意识到自身价值的可贵,建立自信,建立与同伴间的信任和友谊,不断将自身价值辐射开来,不断壮大。
在这样的一次音乐活动中,涛涛的自身价值初露锋芒,在得到同伴认可的同时,他找回了自信。由此,涛涛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变得更浓了,相信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他会变得越来越出色。
教师要警惕自己的言行
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十余年的幼教生涯让我觉得:幼儿教师,关心热爱保护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发展,更重要。孩子的年龄小,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
记得去年排六一的节目时,阳阳小朋友是站在第一排拿着铃鼓跳的。但由于他的年龄小,临近表演了,他有两个动作还是做得不好。休息时,我对余老师说:“把阳阳换下去,重新请一个孩子来代替他。”余老师也同意我的意见。于是我们就把阳阳换了下去。吃中午饭的时候,我们发现阳阳不见了。经仔细寻找,我们在四楼楼梯间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正在哭泣的阳阳。我走过去问道:“阳阳,你为什么躲在这里哭呀?”阳阳只哭就是不回答。这时,嘉雨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不让他跳舞他就哭了,如果是我,我也会很伤心会哭的。”是呀,我只想着争名次拿奖,没想到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我对这件事情也做了补救,但一连几个星期,阳阳的情绪还是很低落,对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
这件事也过去了整整一年,但它无时不在提醒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警惕自己的言行。你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正如人们所说的“说着无意,听者有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