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为母的要有耐心
发布时间:2020-11-30 幼儿园母亲子活动方案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为母的耐心听说“为母则强”。其实我并不清楚,为母后强在哪些地方。
该要自己承担的,早已承担。不能承担的,也已经承担了。
生娃后,除了因为缺乏睡眠导致容颜老得快以外,心也因为操心之事多了而老得特别快。
唯一不同的是,对许多人、许多事情都没有丁点耐心的我,如今对娃算得上特别有耐心。
应该算是有耐心的吧,所以可以看着他钻桌子底下捡玩具,而不去帮他捡。
第一次,他的头被桌子磕了一下,他嗯了一声,而后不停重复丢东西捡东西的节奏,再也没有被桌子磕到。
我不知道,是因为老人的育儿观念不同,才会导致差异这么大。还是因为大人太懒,懒得去等待一个孩子慢慢学习的过程,所以什么都尽快替他做完。
我想,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大人等待的过程。
慢慢地不再给他喂饭,等他拿着勺子从没吃上饭,到后来可以自主吃饭。
慢慢地不再给他穿鞋,等他自己一个人把鞋子穿上。一开始可能左右不分,某天他会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子穿错了。
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建议成为父母。
你嫌弃他成长得慢,这也不懂那也不会,然后什么都替他做完,那他还要长大做什么呢?不如你一直让他这样,替他做完一辈子算了。(教师范文大全 www.JK251.cOM)
所以有许多人提倡,懒父母养成更独立的小孩,我大体上是赞同的。父母不是真正的懒,但必须懂得,等待一个孩子成长,就是让他独立做自己的事情。
他会走路以后,每次走在路上都要独自走路,强烈拒绝你牵着他的手。他看见垃圾就去捡,捡了“好”东西就塞嘴巴。看见感兴趣的就飞快地跑。
许多老人看不过眼,我对他的放手,一棍子打死,所有年轻人都不会带小孩。总是不小心让小孩跌倒。
其实,我一直认为,跌倒不算什么。如同成长过程里的磕磕碰碰,只要没有受伤就没什么大碍。但跌倒了爷爷奶奶大呼小叫地跑去把娃扶起来,还要大大咧咧替娃骂土地公土地婆长得不平而导致他的儿孙摔跤,我认为这才是问题。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他要跑,自然有跌倒的可能。跌倒了,当然不能怪路不平,只能怪自己没有看仔细,不小心。摔痛了当然可以哭,可以流眼泪,但是,这些都不能够成为大人对他付出更多爱的理由。
二十年前,照顾幼年的小弟小妹,他们都是被我摔着长大的。那个时候才十来岁,力气实在太小了,以至于经常不够力气抱温他们。但我认为那些小摔,虽然当时他们痛哭,但根本不会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商的发展。
如今虽然有足够力气不让孩子摔倒,但放手是必须的。一开始就要知道,孩子一出生,逐步成长,就是逐渐离开父母的过程。所以,他越早独立越好。从最开始的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大小便,到后来的独立思考,我认为是越早越好。越早独立,他越能完整地形成独立人格,而不会人到了中年依然要依赖父母。
我们这一代,许多人就独立得特别晚。
虽然我不清楚,该如何去教育他。但我认为,耐心是必备的特性。只有耐心地等待他的成长,才是为人父母的基本条件之一。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班级二三事之家教心得: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教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成长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教育女儿的方面,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社会。如果家庭不和谐,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的孩子容易越来越内向,孤僻,越来越不爱与人交往等等,所以为了孩子,还是相互忍让,给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我们一家是三世同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多是相互尊重,当我和女儿爸爸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我们也会避开女儿,尽量的不去影响到女儿。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培养孩子的过程是一个艰辛劳累的过程,小孩子一般好奇心多很强,喜欢对某一问题追根问底,家长到最后总喜欢敷衍了事或打断话题,这实际上是打断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女儿蔡文君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自小就爱问这问那,刨根问底,有时问道我实在也回答不出的问题,那我就说我们一起去上网查查,妈妈和你一起来学习,为了孩子快乐与健康,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孩子最好的交流对象。
三: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女儿十一岁了,已经三年级了,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偶然对她说:“你看看你自己房间的书桌,堆得乱七八糟的,作业本多快放不下了。”女儿竟然回答我:“你的电脑房里也是堆了好多东西,爸爸还在里面抽烟呢。”那一刻我震惊了,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了,我和女儿爸爸商量好,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给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逐步的去影响女儿,慢慢的女儿学会了独立整理自己的书桌啊,玩具啊之类的.现在女儿每天多能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紧紧有条了。
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快感。女儿从小就喜欢剪剪弄弄的,记得有一次看到少儿频道里手工制作,就要自己动手来做一个收纳柜,在我的鼓励下,女儿照着电视里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完成了,又按照自己的想法添加了自己的创意,一个美观小巧的收纳柜就完成了,女儿现在还一直在用着。现在女儿没事就喜欢自己弄些小物件,在女儿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感到很欣慰。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女儿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可能还没有适应过来,有时作业不肯做啊,有时闹情绪啊,那时我就和她说我们小朋友的主要任务是好好读书,但读书不是就一直写作业,我们也要看电视,也要出去和小伙伴玩,而且我们还可以从游戏当中获得知识。逐渐的女儿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玩。
以上是我们教育女儿的心得和一些方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相信每个家庭也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哭泣
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会心烦。在我们看来,孩子的哭声意味着我们做父母的无能。我们以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声麻烦就会过去。
在孩子开始哭的时候,也许我们换一种做法可以起到直接调整孩子情绪的作用。只要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由于你给孩子机会自己排除受到伤害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通过它把孩子的烦恼转化为他们获得自信的机会。倾听,要求你与孩子合作。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坏情绪的时候,你要留在他身边,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个过程结束时,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在孩子开始哭泣时,我们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这样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
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孩子只在烦恼得不能正常思考时才会哭闹。你的倾听可以逐渐减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
倾听一个哭闹的孩子本身并不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育儿心得:育儿需耐心
育儿心得:育儿需耐心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随着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不必生气,也不必担心,这是孩子在长大的表现。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怎样和孩子相处好,怎样诱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我就这方面谈一点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自己要有良好的习惯,常言道:“己不正,无法证人”。比如说检查作业,连家长都无法坚持天天检查,怎能督促孩子养成天天完成作业的习惯呢?还有,家长平时都不注意看书学习,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氛围,怎么能把责任都推给孩子哪,孩子的好多习惯和思维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的,我们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给我们子一起的时间最多,说以我们能否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直接会影响到孩子。
其次,和孩子相处。和孩子相处并不难,和孩子相处好却很难。因为大人和孩子的爱好,观点,等都不一样,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大人容易犯官僚主义,霸权主义错误。孩子是很不愿和这样的家长交朋友的。所以我们家长要注意方法和措施。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欣赏动画片,学会和孩子一起玩拼图等等,和孩子培养一下共同语言和交流机会。让他们刚到我们和他们是朋友,不是家长,这样就好沟通了。
再次,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法,和小孩子讲道理他们不容易接受,但给他们讲故事他们爱听,我们可以把道理融入故事。把深刻的道理打成有趣的比喻,这样教育了孩子又让孩子拓宽了知识面,岂不美哉!
育儿需耐心,坚持主义真,多学多交流,我们为子孙。
育儿心得:你有足够的耐心带孩子吗?
育儿心得:你有足够的耐心带孩子吗?摸爬滚打地哄xx也有一年多了,虽说xx不能用语言和我交流,但她的每个表情,每个动作,我都很清楚地知道她要干什么,她想干什么。可有的时候确因为自己主观上的原因而心烦意乱,再加上xx一磨人更是磨得我歇斯底里……
当xx吃饱喝足了之后,会自娱自乐好一阵子,除了喜欢捅咕些“危险地带”,如电源插座、电视开关、打印机开关、电脑键盘和马桶、地漏等,我俩都会放手让她随便玩儿……现如今,xx的本领也加强了,踩着电脑桌的桌腿能够爬到沙发上、顺着床头踩着床头柜能够开灯、上下窗台极其自如,我俩总觉得,如果给xx准备一个梯子,她肯定能爬遍所有她想去的地方!
春节前后,我的肠胃闹了脾气,上吐下泻,腰和肚子酸痛得不行,走路都踉踉跄跄,更别说抱xx,根本就抱不起来,可xx偏要找我抱,强忍着难受的劲儿抱着她喂奶,好不容易她睡着了,我是辗转反侧,肚子里翻江倒海,一晚上不知吐了多少次,拉了多少次。我在想xx吃了我的奶,也不会舒服哪去,可是这一晚,她睡得很香,免去了我心中的顾虑。第二天,我不吐只泻,但xx依旧很好,我也就更安心些~
第三天,我强了一点,但半夜xx开始磨人,抱也不行、逗也不行、悠也不行,就是咋弄都咧咧,我开始不耐烦地抓狂,脑袋瓜子疼得都要裂了一样,内心里一遍遍地警告自己:还要什么二胎要二胎,一个都要折磨死了!好不容易把xx弄睡着,我也稀里糊涂地睡下。等第二天早上打开纸尿裤一看,我这个悔啊~xx晚上拉臭臭把下面尿尿的部位给腾红了……晚上磨人那会肯定就是拉了不舒服~但我确硬生生地忽略了这一点,之前xx从来没有过晚上拉臭臭的时候,所以我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
现在说这些有啥用啊,已经腾红了,心里这个自责:xx1岁内都没有过红PP、腾红的现象,1岁后倒出现这样的状况了,不怨我又会去怪谁呢!xx不敢爬,一爬就磨得疼,疼得直哭,我的心也跟着流泪,妈妈真是不该,和你抓什么狂呢?给她用温水轻轻沾了沾,也不让碰,一碰就哭,然后涂了点护臀膏,第二天结伽,第三天、第四天开始蜕皮,慢慢地好了……我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不舒服就会直接地表现出来,不会和爸妈装假,而我们,就要做到耐心且细心地观察,了解孩子的需求,以免等问题出现时追悔莫及,自责愧疚……
每当看着xx冲我憨憨一笑,伸手想让我抱抱时,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她~越来越加享受和xx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会坐在我的肚子上,和我一起“豆豆飞”;也会用手拽起我衣服的一角挡住她的一只眼睛和我藏猫猫;还会笑嘻嘻地扒开衣服领子往里瞅;直勾勾地伸出食指捅你的鼻孔、嘴里和腋窝……
总结着自己曾经的一次次地抓狂、一次次地自责、一次次地改变、一次次地磨炼,我希望自己努力争做一个耐心、细心的好妈妈~姐妹们,给我鼓气加油吧!
孩子身上很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父母没有耐心
教育孩子,你为什么没耐心
当和朋友谈到孩子时,我总会告诉他们一些儿童教育的方法。然而却听到不少家长说,我可没有象你这么有耐心教育孩子啊。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都渴望的,他们内心确实也想把孩子教好,然而实际实施教育时却没耐心了。为什么这么多家长没耐心去教育好自己唯一的孩子呢? 我认为除了人的惰性心理在作崇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家庭教育观念不强,不懂得教育的极端重要性,看不到家庭教育带来的长远利益;家庭教育责任感不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耐心与否会影响着孩子的身心。这里我仅从讲故事和倾听两方面分析一下。
给尚不识字的幼儿讲故事,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关。幼儿要求母亲每晚讲故事给他听,有的甚至要求一个故事反复讲。
然而不少母亲要么嫌麻烦不想多讲,要么因忙于家务事又推脱掉一晚,或者不能坚持给孩子天天讲。不就是一个故事吗?等他自己会看书识字了自己看也不晚。
放弃讲故事就是放弃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机会,放弃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果她能把讲故事和积累词汇、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培养将来的阅读习惯联系起来,恐怕就不会没有耐心了。
记得去年暑期中央电视台采访高考作文满分的考生时,一无例外地谈到父母小时候经常给他们讲故事。大凡有成就的作家,小时候也都经书香薰染。
国外的家长素质普遍高,很重视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母亲一直给孩子朗读故事直到他上中学为止。我孩子3周岁的时候也常常缠着我睡前讲故事,有时一个故事要我反复地讲,还不准漏一字。
当然天天给孩子讲故事,也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而我一直坚持下来,是什么激励我坚持不懈地当孩子的“故事书”呢?是早期教育理念。每当想停下来不讲的时候,一想到孩子前几天又从书中学会了一个新词汇,或者想到我的每一次讲故事,就是在为他的前进搭梯子时,我的精神又为之一振,耐着性子讲得口干舌燥也毫无怨言。经过我长期的亲子共读,他的词汇量大增,语言表达能力超过同龄人,也较早地走上独立阅读之路。
倾听是保持良好沟通及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渠道,是呵护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本手段。然而不少家长总爱不耐烦地打断孩子的话,或者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为什么不能专心听、认真听呢?有的认为孩子的话毕竟是孩子的话,没多大意义,懒得听;有的刚好遇上自己情绪不佳,没心思听;有的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想听。比如,有的孩子好奇心极强,爱对某一问题刨根问底,家长问得不耐烦的时候便将话题打断,这实际上是打断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感,泯灭了孩子的探索心和进取心。又比如孩子在津津乐道于他的足球赛,而家长却这一没爱好,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渐渐地,两代人的距离便拉开了,代沟产生了。家长一方面在埋怨孩子大了,和自己的关系不再如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了,一方面又不愿耐着性子走进孩子生活的世界,不愿“迁就”于孩子的爱好。每当孩子找我说话时,我总是微笑着认真倾听他诉说,听他讲天文地理、科学常识等等,遇上听不懂的也装做听得懂的样子,表现出兴趣盎然,并随声附和;耐心地听他陈述芝麻绿豆之事,并及时引发相关话题和他一起辨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孩子的说的事也许我们看来是小事,然而对他来说却是大事,值得一说的事。如果我们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每一个声音,都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提问,还愁父(母)子关系不能改善吗?
往往,孩子身上很多问题的产生,是父母在教育上没有耐心引起的。
以下就用几句话来作为献给家长的自勉:
一、当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时,没耐心的你厌烦的表情,烦掉了他的好奇心;
二、当孩子慢腾腾穿衣系鞋时,没耐心的你上前帮代劳,帮掉了他的独立性;
三、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时,没耐心的你忙着自己事,忙出了他的孤独感;
四、当孩子正向你诉说苦恼时,没耐心的你打断了话语,打跑了他的亲和力;
五、当孩子汇报不合格成绩时,没耐心的你来一顿责骂,骂掉了他的自信心;
六、当孩子因怕挨打而说谎时,没耐心的你真给一顿打,打掉了他的诚实观;
七、当孩子要你再讲个故事时,没耐心的你找借口推脱,推掉了他的求知欲。
育儿心得:蝴蝶如此耐心
育儿心得:蝴蝶如此耐心
很多人问我女儿为什么认识你们多字。我想说我没有刻意地教女儿认字,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抓住机会随时随情随景地和女儿一起分享一些事情。我想把我和女儿走过的这段路程和大班家长们一起分享:
一、变讲故事为读故事,让孩子不光听,也要和家长一起看,家长可以用手指着一字一字地读给孩子听,以吸引孩子对文字的注意力;同时有时遇到较难理解的词语时,可能很多家长都会绕开这个词,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语来替换掉,其实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从一开始,就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任何词汇都是全新的。比如“悠闲地散步”和“慢慢地走路”,大人认为通俗或不通俗的,对于孩子来说都一样.一本书我们要看好几遍,刚开始时,通常是我给孩子读,第二次时我会让孩子读她认识的字,再读时我们俩一人一句,一人一页,最后再读,孩子就已经自己读下来了。
二、读书时,尽量少读图,多读字。选书时,尽量选字体大的书来读。记得刚开始给欣格买书时,我们一起选了一套喜羊羊的丛书叫《宝宝自己读》,里面的文字简明易懂,最让我感觉好的是,它的字体足够大,孩子读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大字更像是一个图形,对幼儿来说更形象,更易识认,回想起来,那是欣格能自己一点一点读下来的第一套书。
三、在引导孩子读书的开始阶段,家长可以适当地引诱孩子,想办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比如为了让欣格对一本书名为《蝴蝶如此耐心》的书感兴趣,吃过晚饭后,我拿起这本书,一边翻看一边对欣格说:“哦,我刚刚知道一只蝴蝶从毛毛虫变身为美丽的蝴蝶需要38天的时间!”“呀,最大的蝴蝶34厘米,展开翅膀就和这本打开的书一样大!最小的才只有小孩儿的小手指甲那么大!”就这样,她不知不觉得跟着我进入了书中的文字。当然这前提也是我们家长得从自己做起,做出一点牺牲,远离电视,在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氛围.其实细想想,我们当父母的,为了孩子连生命都舍得,为了这事花费一点精力和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每天即使再忙再累,我也会拿两到三本书陪女儿倚坐在床上,一起读读书,享受这分外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不知有没有家长听过这样一个事情:一位中学老师在升学压力下,每学期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带着学生学完了语文课本,剩下的三个半月的时间,他领着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结果把全校最差的班教成了考试成绩超过学校实验班的“最牛班”,他就是著名的教育学家魏书生老师。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孩子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因为语言能力发展得越好,智力背景就会更丰富,孩子学习新知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更强.提及此,可能有些家长会感觉这事离我们五六岁的宝贝们还很遥远,也有人可能会想:孩子还小,上学认字以后再让他去读书吧!作为老师,我耳濡目染了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费尽心力,找学校,找老师,报辅导,最终结果仍是收效甚微。其实很多教育问题的形成以及解决并不在学校,不在老师,而是在孩子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长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的时机,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很多方面.所以,此事一定是宜早不宜迟的.
前些天看到网络流行的一则辣语“十八得了超级妈”: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了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笑过之后更深切地理解了,世界上的数万种工作中,养儿育女是最重要,最具有挑战性的。这就更需要做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行.
忙碌之中,一些零星的回顾,碎片似的话语,真让我感觉有些难以示众,但这其中难掩的一份真挚而焦灼的心情又让我心境安然:我。.最后,真切地希望女儿的小伙伴们都能和父母一起,在和谐自然中享受从识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能够为此受益一生!
育儿观念:用爱心和耐心教育孩子
育儿观念:用爱心和耐心教育孩子
宝贝上大班后,开始学习数字10以内的加减法。由于是初次接触,所以大部分幼儿都还不能很快地去完全接受它,比如3的加法:1+2=3,当你问幼儿1+2=口时?幼儿会知道答案是3。但是当你又问到1+口=3时,有的宝贝便回答不出来了,这时候有的家长便会很着急,这是什么情况?是不是我的宝宝太笨了,不如别人,是不是其它孩子都知道,只有我的宝贝最笨?
希望当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不要心急,让孩子大胆的去说,说错了也没关系,之后再想方设法去引导他。教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找到解决这道题的方法。而不要当孩子回答错了时,便毫不吝啬地预以训斥,家长殊不知,正是这种不轻易的做法,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你越是这样,孩子便越会心急,之后当你再去问他答案时,我想孩子是不敢再说话了,因为他原本就是不是很懂这道题,本来就不会做这道题,当你问他答案时他说了,但答错了,你便打他。如果不说话吧,你还是会打他、骂他,这样他宁可不说话,只有去哭。而我们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这样只会哭,便更加生气,认为孩子没用,这时便只会去责怪孩子。
教育孩子是需要很大耐心的,在幼儿园老师会教孩子一些集中教育活动,同时也希望当宝贝回到家后,比如在作业这一方面,尤其是数学,希望家长对孩子投入更多耐心,去辅导孩子。如果幼儿不会做数学题,家长可以让宝贝来画图形宝宝,来摆一摆,数一数,再来算一算。同时家长也可寓数学教育于日常生活中,比如让孩子在观察蔬菜:竹笋和大白菜的形状大小的同时,又在不经意中比较大小,高低,长短。这样,也可以提高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希望今后家长一旦发现问题,或者对我们的工作有疑惑,可以与我们几位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真正实现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