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童年的那份“自由”
发布时间:2020-11-28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笔记 幼儿园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中班我的幼儿园的教案自从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与乐,使我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但也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与现在是不能比的,现在的孩子吃、穿、用、玩,什么东西都不缺,同时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还在不断的为他们创造者更美好的一切、、、、、、。
尽管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了,可我却越来越发现在他们身上还缺少点什么。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自由”。儿提时,一根细绳会玩出很多的花样,一些小石子也会使你疲而不倦,毽子、沙包更是叫人爱不释手,就连一些大人也会过来参加,那份别致就不用提了。可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大人制约着,在幼儿园有老师紧盯着,就是玩游戏,户外活动,大人总在旁边陪护着,孩子们玩的时间不少,可他们没有一点自由的余地,在被动中玩与学。
我想如果给他们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自主的去活动、探究、创造,那该有多好。
我比较赞同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自己支配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压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展示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体现自己的真正的个性,找到孩子的闪光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和培养.我们该替孩子们想想,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喜欢怎样的生活?其实孩子的思想有时候是让我们这些大人都感到吃惊的,孩子的智慧潜能很大,我们不要在善意的举动中扼杀了这些发展潜能。
真正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的生活少一些约束和羁绊,多一份理解和信任,让他们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让他们活得快乐些,也许有一天你会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由喂饭想到的
今年我带小班,说起班里这些宝贝的故事,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金林对奶奶的依恋特别强,入园都两个多星期了,他还是一到吃饭时间就哭闹不止,一口饭都不吃,任凭我们几位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他都置之不理,这可难坏了我们。幸好,金林奶奶坚持送他,每天给他带牛奶和食物。金林只吃带来的食物,这些食物多以速食食品为主,时间久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很不好的,这可如何是好?
没想到一天中午事情有了令人惊喜的转变:我正在督促孩子吃饭,只见三民吃完了自己的饭,端起金林的碗,学着老师的样子:“金林不要哭了,哭就漂亮了,来,大口吃饭,吃完饭就漂亮了,奶奶就来接了。”金林真的张开了口,吃了三民喂来的饭,而且吃了一大碗!
我想这个方法真的不错:让小伙伴之间喂饭。这样可以使我们老师不用一边照看吃饭的小朋友,一边喂还不怎么会吃饭的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了;还可以让小朋友觉得新鲜、有趣;增进了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让朋友有成功感,也激励吃饭慢的小朋友的进餐速度。实践证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做。
由系鞋带想到的
沈建新最近穿了一双新鞋子,可鞋带总是容易松开。
今天中午,鞋带又系不上了,他便坐在那儿等老师来帮忙。
一旁的邱紫瑞看见了,蹲下身主动帮沈建新系鞋带。
沈建新立刻伸出一只脚去,很享受的样子,还和身边的小朋友说笑起来。
一只鞋带系完了,沈建新又伸出了另一只脚。
等两只鞋带都系好了,沈建新立即跑开了,这时,邱紫瑞还没站起身来呢。
邱紫瑞是个热心肠的孩子,动手能力也很强。
平时总是积极地帮助身边的小伙伴。
自从沈建新穿上这双新鞋之后,邱紫瑞已经帮他系过几次了。
可是沈建新一次都没有说过“谢谢”,反而觉得心安理得,觉得别人给予他帮助是应该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平时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小朋友们之间要互相帮助,一味地表扬乐于助人的孩子,对接受帮助的孩子的心态却关注得不够,使得这些孩子乐于享受而无动于衷,他们没有无助时的烦恼也没有在接受他人帮助之后产生感激之情,更体会不到主动助人的快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抱有这样的想法,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教会孩子感恩和爱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我们是该调整一下思路了。
由“药儿园”想到的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由“药儿园”想到的”!
近日,惊闻西安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吉林市高新区芳林幼儿园也被曝出存在类似情况,以此类推,全国不知还有多少幼儿园存在此类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药儿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不知她们给孩子服药时手会不会颤抖、心跳是不是暂停,否则她们怎能对祖国的花朵下得去手?将心比心,她们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吗?
我园不是就餐幼儿园,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到底是原因驱使幼儿园采取这种令人发指的做法呢?据家长分析,主要是担心孩子感冒发烧缺勤,这样幼儿园能多挣些钱。
归根结底还是钱惹得祸。
这一点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深有感触。
向钱看齐的社会风气无孔不入,幼儿园自然不能免疫。
更何况民营资本办幼儿园,资本的逐利性是永恒的,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孩子身上挣钱,哪还管什么师德、医德、公德!再者,幼儿园老师的待遇是极低的,一直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除去有正式编制的少数教师,她们维持正常的生活都非常困难,民办园的老师待遇就更得不到保证了。
我想这应是“病毒灵”事件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呢?我想应该回归教育的公益性,如果以办园为生财之道,那此类事情应是冰山之一角。
生财有道,请不要再打孩子的主意,但愿“药儿园”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
不知道本文“由“药儿园”想到的”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由孩子发烧想到的
午餐后,我像往常一样收拾餐具,打扫卫生,另一位老师照看孩子喝水,这时只见周欣伟趴在桌子上,我喊了他一声:“欣伟,喝水啦!”他没有动,我顺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有点热,于是又摸了一下旁边的一个孩子,体温比欣伟低一些,我赶紧给他量体温,是38度,我马上打电话给他妈妈,让他快点来接孩子,周欣伟妈妈赶来了。
当我问他妈妈孩子在家发烧了没有时,她吞吞吐吐的说:“昨天晚上我给他吃过退烧药。”“那你为什么还让儿子来?并且也不给我们说一声?”她说:“早上来时不烧了,我以为没事!”
看到欣伟妈妈不紧不慢的样子,我非常难过,虽然我们平时一再告诉家长孩子发烧或吃过退烧的药,打过退烧的针不能让孩子入园,每天入园时要将孩子的身体状况告诉老师,安全课上也一再强调教育孩子发烧要在家休息,但这样并未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孩子发烧只要吃点药打个针,把烧退下去就行,不知道高烧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现在想想当时的状况,我仍心有余悸,如果当时我没发现孩子的异常,如果孩子已躺下午休,如果……太多太多的如果我不敢再往下想。
所以,我们说要关注孩子,时刻关注孩子,在此,我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件事记下来,是想提醒自己也提醒与我有同样经历的老师们:要保证孩子健康,安全,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与我们配合,保证孩子安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幼儿,不舒服要及时告诉老师。另外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多次并及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异常,要掌握一些自救知识和方法等等。
由欺生到想念
小四班的林老师因为工作调动,离开了我们环山路幼儿园,在新老师还没有到位的那一个周里,我也成为了小四班的一位成员。
记得第一次看孩子们睡觉时,大约12点半左右才好不容易将每一个宝贝都哄睡了,于是,拿来了剪刀和即时贴,打算给孩子们剪一些小棒点。可剪了不到20多分钟,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声喊到:“老师,我尿尿。”于是,赶忙放下剪刀,帮小宝贝穿鞋子。这时,又有小朋友也说要尿尿,(小孩子就是这样,一个要去小便,肯定后面会跟着很多也要小便的,一个要去喝水,肯定也会有更多的也喊着要喝水的,这就是土话说的“赛伴”)。这样一来,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睡觉氛围一下子没有了,很多小朋友也跟着醒来了,
“老师,我要找奶奶”
“我要找妈妈”
“我不哭你给我妈妈电话话”
“老师,我睡够了。”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整个寝室开始吵闹起来,我哄了这个哄那个,最后拿着我剪的小蝴蝶说:“谁安静地睡觉我就给谁贴大大的蝴蝶。”
“老师,我听话。”
“老师,我睡觉你给我贴大蝴蝶。”
“老师,他都说话了。”
……
看来蝴蝶的吸引了也没有了,孩子们还是你说我说他也说。这时小三班的周老师来了,跟我一起哄着这些小可爱们,这样秩序才算稳定了许多。等下午上班时,荣老师回来了,我将孩子们今天中午的表现告诉了她,荣老师说:“没有啊,我看的时候,孩子们睡得很安静啊!”哎!原来,这些小可爱们是欺负生人啊,才不管是你不是园长呢!
在小四班的这一个周里,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了我。
第二个周的周一,新来的任老师加入了我们的小四班,因为有了新老师来,再加上一上午我都在接待来看园的家长,直到中午才抽出时间,于是我马上去小四班看看这些可爱的小宝贝。刚推门进去,孩子们就围过来,亲切地喊着:“园长阿姨好!”“园长妈妈好!”刘豪杰小朋友拉着我的手说:“园长阿姨,你去哪里了,我都想你了。”还有很多的小朋友拍着自己身上的小棒点,告诉我他表现很棒。
看着孩子们那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美滋滋的。孩子们现在是真正喜欢上我了,而且知道想我了,我用我的爱心换来了孩子们的喜欢与信任。作为幼儿园教师,只要能付出真心去爱孩子,孩子也会很快喜欢上你,喜欢上可爱的幼儿园。
由“小肥肉”想到……
一天午餐时,我正在给小朋友盛饭菜。今天,孩子们吃的是红烧粒肉和番茄蛋汤。盛到饭菜的小朋友开始吃饭了,红烧粒肉孩子们都很喜欢,看他们吃得可香了。这时,只听见恒恒大叫:“老师,你看呀,他把这些肉都扔在我的碗里,我回头一看,只见轩轩把自己碗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恒恒的碗里,见我来了,他低下了头。我问道:“你怎么能把肥肉放到别人的碗里呢?”他摇着头对我说:“老师,我要吃瘦肉,不要吃肥肉。”我忙问:“那肥肉给谁吃呢?”轩轩不情愿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旁边的恒恒说:“在家都是我爸爸吃肥肉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搭积木时为争抢一块积木而面红耳赤、吃水果时总是先挑大的、排队时总想着插队……。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平时家长在家中过于溺爱。有些家长会把对孩子的爱狭义的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用物质上的满足,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爱,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却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可能有的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麻木、无知的状况。所以,作为成人的我们应注意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并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的教育孩子。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谦让等良好的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关心幼儿还不够,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明确一点: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一个能感受关心并学会关心的人,而并不是一味地接受关心,包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从而让幼儿在“关心”与“被关心”中健康成长!
由喝水排队所想到的
小班的幼儿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渐渐的对幼儿园的生活开始适应,这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出现,无论是课间还是户外活动回来以后,孩子们都要去排队喝水,可是那条队总也排不好,孩子们总是你争我强,你推我挤,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总要去插队,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最前面的孩子被挤得摇来晃去,结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队又乱了。这样的情况在别的活动中也屡屡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让我头痛。
晨锻过后回到教室我也口渴了想喝点水,于是我端着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队伍的尾巴上。孩子们看见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小管问:“老师你干什么呀?”我说:“排队喝水呀?”他皱着眉头不解的说:“老师喝水也排队呀?”我回答:“对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队,老师喝水也要排队!这样才是好孩子呀!咱们一起比赛看谁排队排的好,好吗?”小管马上说:“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兴的异口同声赞成,那几个小调皮也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看到这我不觉的笑了。
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孩子们都积极的想办法,有的说,不推不挤;有的说,谁排的好就给五角星;还有的说,老师当小警察,监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纳了小朋友的意见,但不是老师当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轮流当小警察,不但监督小朋友的排队情况,也监督老师的排队。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警察,因为是孩子们自己想的办法,所以大家也都很听小警察的话,我们的排队乱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了维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乐。当然,在日常排队,户外活动中,排队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观。以后,我还要明确的要求,反复的强化,相信会得到更佳的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对幼儿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民主与集中要相结合,不能死守。教师更应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亲身活动和情感体验来接受教育,也使幼儿能相对独立的解决力所能及的小问题,从而最终真正理解行为规范的要求。
自由对战
在老师的口令下,孩子们迅速整齐的站好了一排,教练宣布进行最后对战,一开始,老师就鼓励孩子们自由出战,这时候,首先就是最勇敢的山阳举手示意,山阳站出来后,长得矮矮的哭的男孩也举手出列,要求对战,这时候,小姚老师对小男孩给予鼓励“加油,只要你扳倒对方,今天你就第一个下课。”“好”小男孩信心十足的应着,这时候,对方的山阳也仰起小脸“老师,如果我扳倒他,我能不能下课啊?”“当然能了。”得到教练的答应,两个小男孩做好迎战的姿势,开始了互相扳倒的比赛,经过激烈的对决,最终可爱的小男孩扳倒了山阳,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小姚老师,再见!”——呵呵,可爱的孩子。
看到自己的伙伴因为扳倒了对方,而胜利离开,小侄女贝贝也不甘落后,“教练,我要跟山阳比赛”,就这样,比赛开始了,这场比赛可谓是我今天看到的最激烈的一场,两个不分上下的孩子,接连进行了三场比赛,当我看到贝贝累的气喘吁吁的样子,真有些不忍,我只能在旁为她助阵“贝贝,加油!贝贝最厉害了!”终于,贝贝赢了山阳一场,当教练举起贝贝的手宣布胜利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我为孩子的执着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