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须知:如何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11-26

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须知:如何培养有主见的孩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培养有主见的孩子?怎样成为“一个让孩子有主见的父母”?那么,有没有更好的理解或者方法来帮助我们呢?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到底要做怎样的父母?

1.言出必践

不轻易许诺(如礼物或出游),许诺了就放在心里一定兑现,万一因特殊情况兑现不了,要真诚的道歉,就像对我们的朋友一样怀有歉意。规则明确,允许就是允许,不许就是不许,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场只能买一个玩具,但是孩子决定买什么。那么,孩子买完一个还要再买,就要鲜明而坚定的拒绝(不必生气,只拒绝就好了)。同时,无论孩子想买的那个玩具性价比多么低、多么不适合孩子,我们都不能否决,要让他来决定(其实,孩子一定能从错误的选择中学习)。

2.确切地让感到我们为他着想

这个要点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数。很多父母用心良苦为孩子不惜代价,可是孩子却跟父母不亲,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是“父母想给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愿去了解。

3.让孩子信服

我们自己说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我们的建议是必要的而且是有价值又可行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我们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教给他、帮到他,他就信服我们。

如何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1.允许孩子做他自己

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有很大的区别,大人常理解不了孩子为什么“边吃边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大人为什么那么忙,为什么陪自己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大人会不同意,他们经常会想:是自己不重要吗?是自己不够好吗?是自己不值得吗?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而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见解很可能和我们不同。我们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呢?如果孩子不同的见解不被允许,孩子的“主见性”从何而来呢?

2.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欢自由自主的,而依赖是后天完全能够“培养”出来的。怎样能成功的“培养”依赖的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诀窍。而其中最大的要领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这个要领把握得好,培养“依赖的孩子”,指日可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培养既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这样的问题通常从“教养的平衡”、“收放适度”或者“规则和自由”方面去探讨,后来我发现从些角度去探讨,很容易陷入“说起来很对,做起来很难”的窘境,因为那个所谓的“适度”、“平衡”很难确定。那么,有没有更好的理解或者方法来帮助我们呢?我的答案是:有。请看下面两句话:

我们到底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到底要成为孩子什么样的父母?

这是两个相连相似但有本质不同的两个角度。按照前者的逻辑,“我们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仿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能“要”出来的,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孩子有他先天的气质,有他自己的选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我们无法把握的,而“做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能够把握的,这就是两者的最大区别。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我们将体会到“能够把握”的美妙感觉。

比如想让孩子“听话”,我们的着力点就是做一个“我的话孩子愿意听”的父母。那么,接下来就是怎样才能达成“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孩子自然就愿意听我们的话:

1)言出必践

不轻易许诺(如礼物或出游),许诺了就放在心里一定兑现,万一因特殊情况兑现不了,要真诚的道歉,就像对我们的朋友一样怀有歉意;

规则明确,允许就是允许,不许就是不许,比如和孩子商定逛商场只能买一个玩具,但是孩子决定买什么。那么,孩子买完一个还要再买,就要鲜明而坚定的拒绝(不必生气,只拒绝就好了)。同时,无论孩子想买的那个玩具性价比多么低、多么不适合孩子,我们都不能否决,要让他来决定(其实,孩子一定能从错误的选择中学习)。

2)确切地让感到我们为他着想

这个要点是孩子“感受到”才算数。很多父母用心良苦为孩子不惜代价,可是孩子却跟父母不亲,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是“父母想给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而且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愿去了解。孩子就想跟妈妈一起玩,妈妈认为花高价报班或者请家教是“爱”,却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认为这个不重要,这种情况孩子就是感受不到,感受不到“爱”又被强给,孩子内心压抑,就会反叛或者疏离。

教导孩子做或不做一些事,也可以让孩子感到是“为他着想”。比如不能玩电器插座,要让他感到是为他的安全,怎样感到呢,就是把危险展现给他看;比如“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路”,这种话孩子就是不能感受到的,因为他太小对“将来”没有概念,所以能做的就是,让他感受到“成绩的成就感”和“学习本身的快乐”。

3)让孩子信服

我们自己说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我们的建议是必要的而且是有价值又可行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我们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教给他、帮到他,他就信服我们。反之,孩子就不信不服我们。比如我们教导孩子“要诚实”,其实“诚实≠实话实说”,别人请我们吃饭,我们不愿意去,会客气地说“今天没空,以后再约”,这就不是“实话实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诚实。我们或许以为孩子太小不需要这么多,可是孩子很敏感很认真,这些都看在眼里,内心就冲突就怀疑。再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如果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我们这句话就没有力量,因孩子相信他看到的远远多于相信他听到的。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感到我们说的话算数、有用,又为他着想,又不强加,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听我们的话呢?孩子其实很依赖、很看重父母的,他不听话,往往是我们的话不那么让人家爱听。如果父母的话人家孩子不爱听,父母又非要人家听,会是什么结果呢?看看身边那些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就知道了。

如何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让孩子有主见也不难,只要我们的期望在成为“一个让孩子有主见的父母”。怎样成为“一个让孩子有主见的父母”呢?下面几点值得注意一下:

1)允许孩子做他自己

小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有很大的区别,大人常理解不了孩子为什么“边吃边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小孩子也理解不了大人为什么那么忙,为什么陪自己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大人会不同意,他们经常会想:是自己不重要吗?是自己不够好吗?是自己不值得吗?(“重要”、“值得”这两个词小孩子可能不懂,但早早就有感受它的能力)

孩子很难理解大人的成人世界,但是大人可以通过学习、观察来理解孩子,如果看到这些客观上的不同,那么我们能不能就让孩子做那个两岁的需要大人操心和陪伴的孩子?

此外,尽管孩子是我们生下的,有遗传在孩子身上,但孩子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同于我们的地方,包括他的性格、喜好、习惯等,我们允许孩子按照他的需要和兴趣来做他自己吗?如果孩子的兴趣和我们大相径庭,我们能够放下我们对孩子的期待而去为他的兴趣买单吗?如果孩子的性格不是我们欣赏的,我们能够尊重这就是他的性格么?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见解,而因为亲子之间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见解很可能和我们不同。我们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呢?如果孩子不同的见解不被允许,孩子的“主见性”从何而来呢?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和孩子就能互相接纳;如果我们能够欣赏孩子的不同,我们和孩子就能互相滋养。互相接纳,亲子关系就是融洽的,互相滋养,亲子关系就更亲近而另人感激。

2)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欢自由自主的,而依赖是后天完全能够“培养”出来的。怎样能成功的“培养”依赖的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有自己的诀窍。而其中最大的要领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只要这个要领把握得好,培养“依赖的孩子”,指日可待。

怎么叫“不放心”呢?请看:

a“孩子,多吃点,不然等下会饿的”

b“今天冷,多穿点,不然要感冒的”

c“你还不会呢,我来吧”

d“这样不行,你得……”

e“学习不管不行,不管他就知道玩”

难道孩子连吃饱穿暖也不懂么?饿一次就知道吃了,冻一次就知道穿了,问题就在于父母而不是孩子经不起那一次饿或者一次冻;

孩子不会正需要学呀,有谁天生会呢?“这样不行”,他要做过才知道呀,如果什么错误都不犯,从何学习和成长呢?通过尝试来知道行或者不行,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呀!

对于学习来讲,最主要两个动力就是自主性——“他在学”、成就感——“他能学”,父母每多督促一次,孩子就少督促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坏一次。我的建议是父母一开始就这样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决定和负责,你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帮助你,但由你来决定要不要我帮。父母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孩子对自己有要求”,唯一帮助就是“孩子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知道怎样能做到以及怎样获得帮助”。

我们能不能相信:

a孩子能够胜任那个年龄要求他做的事

b孩子不会,可以学会。学习常常通过犯错或者失败来进行,学习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c孩子天生就有自主的愿望和能力

d孩子天生就是向上的、向善的

如果父母能真的相信这些,根据孩子的自主要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建议和帮助,而不是把支持、建议、帮助根据父母的理解强加给孩子,我不相信世界上真有“依赖”的孩子。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着力点在“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听话”和“有主见”就不是不能兼得的鱼和熊掌,而会是硬币的正反面,两者本是一体,并不冲突。

让孩子既听话又有主见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并且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把孩子听话作为评判好和坏的标准。听话的孩子固然是好孩子,但是,一味的听话而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这同样会成为孩子的“短板”,从而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只听话,而没有主见,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奴仆型”的性格,事事都是随风倒,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永远都是以一名追随者的角色出现。有主见,而不听话,很容让孩子形成“偏执型”的性格,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合理化建议,自我为中心,不会变通。

太听话的孩子肯定不会有主见,但是有主见的孩子未必不是一位不听话的孩子,这需要父母给予正确的引导。所以,不要事事都要求孩子听话,而是,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让孩子主动听话,主动的征求父母的意见。

当孩子主动听父母说话的时候,这就证明父母所说的话对孩子起到了帮助的作用,孩子按照父母说的话去做事,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成功,那么,孩子也会在被认可的基础上,认可自己的能力,认可父母的建议,在成功带来的喜悦和鼓励之下,孩子就会敢于面对问题,勤于思考,从而心甘情愿的听父母的话。

要想让孩子有主见,父母就要多训练,孩子就要多“锻炼”。这里的锻炼并不是让孩子去跑步锻炼身体,而是,让孩子多做一些事情。有主见,就要多做事,孩子不经历一些事情,就不会思考,也就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又怎么可能会有自己的主见。

所以,在家庭环境里,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过程中就会激发其自身的能力。比如带孩子去超市购物,让孩子自己去买一些日常所需用品,这都是锻炼孩子的最好契机。

家庭中的一些事情都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给他说了也不管用,有的时候还添麻烦。如果不让孩子参与,他就永远不懂事,把问题抛给孩子,听听他们的想法,即便是不采纳,也能够通过让孩子参与的方式,知道孩子是如何想的,怎么看问题的,然后,再进一步去引导,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思辨能力。

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既听话又有主见,既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能善于倾听,采纳别人的建议呢?

就事论事,不要延伸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协助孩子一块去解决,千万不要因为一件事情没有处理好,又牵引出其它的问题。比如:当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会把之前的陈年旧帐翻出来,认为这样才会起到“警示”的作用。

父母这样做不仅帮不到孩子,而且还会因为问题的延伸,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让孩子不听话,有时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说的话不中听。

多听少说,不要打断

当孩子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父母要耐心的听完孩子所说的话,而不要从中打断,或者过早的判断,下定义。因为,很多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孩子的倾诉才会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倾听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接纳,父母的接纳会让孩子乐于表达,当孩子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后,父母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孩子就会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父母的“断章取义”,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孩子也会因此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切事情都等着父母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有自己的主见?

探讨征求,不要唠叨

在家庭环境里,不管孩子年龄多大,如果能够遇事就和孩子说一说,特别是关于孩子的事情,提前征求一下孩子的建议,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这种形式会激发孩子的思考,从而锻炼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父母能够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听话。

父母的唠叨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因为,唠叨会扰乱孩子的思考,不但不能够起到让孩子听话的作用,还会因为唠叨让孩子产生反感。

孩子最初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大多来源于家庭,来源于和父母日常的互动。所以,让孩子听话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讲究策略,因为也只有孩子听话,才能够引导孩子有自己的主见。

不要单纯的让孩子听话,因为听话未必就是优秀的孩子,也不要只让孩子有主见,如果坚持自己没有见解的主意,只能是固执己见。听话,就是能够分析利弊,善于借鉴;主见,就是有主意,更有自己的见解,听话又有主见才是一种智慧。

如何养育出快乐与自信、有主见又坚强的孩子?


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育儿错误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常常会叮嘱:别和人家抢。因为他们都想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希望孩子不去抢;另外,万一对方个头大,可能自己的孩子吃亏,退一步海阔天空,家长们早已深谙此道。

实际上,孩子之间的争抢是否真的这么可怕呢?也未必。懂得争抢是人性的一种本能,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可以尝试告诉孩子,属于自己的不妨争回来,自己喜欢的不妨去争取,但不能不择手段。如果孩子连争抢的本能都不具备,连争抢的勇气都没有,长大以后,面对竞争,谁又会去帮他争取呢?

育儿错误2:对孩子的行为过分担心

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如果你连爬上一张矮凳子这样的主动权都不交给她,那么以后她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

育儿错误3:自以为是善意的“谎言”

大人经常会无意中说谎,比如和同事通电话的时候,明明正在家里和孩子玩,却告诉对方正在写东西,为的是不让对方打搅……

大人的谎言有时是善意的,却没有想到在孩子心里留下了烙印,到他也说谎的时候,大人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副“你不能”的姿态。

育儿错误4: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在每次孩子们有比赛时,最激动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会参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

事实上,父母对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把成功看的过重,从而让心理变得脆弱。

育儿错误5:害怕孩子向你提出要求

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主动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种方法来获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很怕孩子提要求,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或者怎样做才能两全其美。

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因此当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制定一个规划,如条件符合,就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孩子在愿望满足时会格外珍惜。

育儿错误6:做家务给报酬

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主动帮你干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你应对他的这种表现给予表扬,但切勿说:“你天天这样做,妈妈每星期多给你10元零用钱。”或者用物质引诱的方法:“乖乖,将自己的碗筷端到厨房,我就给你吃一杯冰淇淋!”

因为说到底,物质奖励不能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助人为乐、 热爱劳动的品德。

育儿错误7: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更有很多父母通过对孩子察言观色来了解其愿望,并立即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殊不知,这会使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就失去渴望和追求感,更不会明白真正的幸福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争取到。

所以,如果对孩子的愿望一流露,甚至还没有流露之前,就千方百计地予以满足,就会使你孩子的童年失去魔力和魅力。

育儿错误8:“主动”帮他分辨是非

主动帮孩子分辨是非,听起来是件好事。仔细想想,你这么主动地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跨过一些挫折的门槛,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了,这样做只会束缚他自己的思维。

育儿错误9:随意泄露孩子的个人隐私

如果你与邻居私下谈论你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也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

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育儿错误10:饭桌上的妥协者

这个菜不吃,那个菜也不合口味,孩子总对饭菜百般挑剔,可你却百依百顺:嫌鱼肉腥,就改吃红烧肉;青菜不吃,就改吃水果;要吃汉堡包、炸薯条,就去快餐店。

久而久之,孩子就摸透你的心理,一不称心如意,就饭碗一推,耍起赖来,餐桌上的闹剧愈演愈烈。孩子正确饮食的基本法则是:给孩子吃什么,何时吃和怎样吃,由父母决定;而孩子是否爱吃和吃多少由孩子自己决定。

家长须知: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能力


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呢?孩子的创造力是在我们教育中的哪个环节不见了呢?

创造能力就是把想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记得在卢安克的教学笔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为了改善我们村里的一些环境,我打算与孩子们一起来建造一座桥。我让孩子们自己来设计,孩子们嬉笑着,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索就开始胡乱绘起图来,孩子们画几笔就要把原先画出来的擦掉,再画几笔又擦掉。孩子们的头脑中缺少想法和认识,也就是缺少把想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卢安克的这一段纪录对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前我给孩子们教画画的时候,也发现孩子经常使用橡皮,不断地修改。遇到像国画那样没有办法修改的,就不停地问我要新纸。孩子们不敢把自己的想像付诸于实际。

孩子很早开始就有创造力的萌芽,当孩子身边有了不断重复的模仿对象,如人的劳动、生活习惯、故事中人的行为,然后孩子就会获得感受,从而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模仿,当模仿的水平不断深入,创造的萌芽就开始了。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通常表现在游戏中、绘画作品中、立体造型中、数字和汉字的造型中、歌曲中、语言中、身体动作中。当用心的观察孩子时,就不难发现孩子在各个领域中的创造表现。这时就需要成人尊重孩子的创造,不一味地拿自己的想法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就是保护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孩子的创造能力就得以继续发展下去......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长须知:如何培养有主见的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培养既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 如何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这样的问题通常从“教养的平衡”、“收放适度”或者“规则和自由”方面去探讨,后来我发现从些角度去探讨,很容易陷入“说起来很对,做起来很难”的窘境,因为那个所谓的“适度”、“平...
    2021-01-29 阅读全文
  • 让孩子既听话又有主见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并且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把孩子听话作为评判好和坏的标准。听话的孩子固然是好孩子,但是,一味的听话而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这同样会成为孩子的“短板”,从而会对孩子的成长...
    2021-08-16 阅读全文
  • 如何养育出快乐与自信、有主见又坚强的孩子? 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育儿错误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常常会叮嘱:别和人家抢。...
    2020-12-19 阅读全文
  • 你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你一直是个可爱容易害羞的孩子,平时请你为大家唱首歌都会脸红,却在今天很积极的选择了表演区,你和我说:“贺老师我在家里看巧虎学回了跳舞,你帮我放巧虎的音乐好不好?”我当然是同意了,于是你来到教室后,脱下...
    2021-03-31 阅读全文
  • 家长须知: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能力 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呢?孩子的创造力是在我们教育中的哪个环节不见了呢? 创造能力就是把想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记得在卢安克的...
    2020-11-10 阅读全文

如何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这样的问题通常从“教养的平衡”、“收放适度”或者“规则和自由”方面去探讨,后来我发现从些角度去探讨,很容易陷入“说起来很对,做起来很难”的窘境,因为那个所谓的“适度”、“平...

2021-01-29 阅读全文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并且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把孩子听话作为评判好和坏的标准。听话的孩子固然是好孩子,但是,一味的听话而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这同样会成为孩子的“短板”,从而会对孩子的成长...

2021-08-16 阅读全文

中国式的教育是家长处处呵护、担心孩子受一点伤,结果使孩子弱不禁风,遇到困难时总是一脸的沮丧,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育儿错误1:害怕孩子之间争抢 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常常会叮嘱:别和人家抢。...

2020-12-19 阅读全文

你一直是个可爱容易害羞的孩子,平时请你为大家唱首歌都会脸红,却在今天很积极的选择了表演区,你和我说:“贺老师我在家里看巧虎学回了跳舞,你帮我放巧虎的音乐好不好?”我当然是同意了,于是你来到教室后,脱下...

2021-03-31 阅读全文

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很多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呢?孩子的创造力是在我们教育中的哪个环节不见了呢? 创造能力就是把想像转化为现实的能力。记得在卢安克的...

2020-11-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