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幼儿园的第一天
发布时间:2020-11-20 开学第一天幼儿园工作总结 幼儿园果果教案 幼儿园开学一天的活动方案果果幼儿园的第一天
5.3号,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我把两岁三个月的儿子送到了小区的阳光幼儿园,选择这个幼儿园是考察了N个以后作出的决定。一是离家近接送方便,二是这家幼儿园规模和老师给人不错的印象。
早上听从老师的建议在家里吃过饭送过去(第一天送担心孩子哭闹吃不上早餐),我牵着果果的小手,果果爸爸拿着被褥枕头。走到幼儿园,交到老师手里直到这时果果还是蛮高兴的因为之前已经带他来过幼儿园好多次,这里有家里没有的滑梯,蹦蹦床。老师抱过去说跟爸爸妈妈说再见,看到我们转身走儿子便哭了起来说:妈妈别走,爸爸别走。“妈妈下午来接你”说完这话我便拉着老公扭头走了,心里舍不得,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工作这是必须的。
到了店里,老公说给郝老师打个电话问问还哭不,老师说我们走了一会就不哭了现在正在和小朋友玩。这样我就放心了,到了中午的时候老公又说打个电话问问睡了没有,我没有打。我和老公说我知道你担心孩子我也一样但是我们既然把他送到幼儿园交到老师手中就应该给予充分的信任!
下午3.30分我和老公就到幼儿园接他了,老师说第一天可以早接一会儿,门卫去通知了,正好看到园长开车出去打了个招呼,园长说孩子表现不错。一会儿看到老师牵着儿子的手慢慢走过来,带着小帽子,还背个大书包看到我们笑嘻嘻的,老师说新入园发个书包。老师告诉我孩子第一天不错中午也睡觉了不过醒了哭了一会儿。儿子高兴地和老师再见并且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果果“闯祸”了
昨天,是果果刚从乡下回来的第二天,到了自己早已熟知的地方,明显调皮了。轻车熟路的在爬行毯上转了一圈,便爬了起来,站在了茶几旁边,摸摸这,看看那,好不快活!过一会儿又往沙发上前进,来到沙发旁边后,她点起脚跟想爬到沙发上去,结果试了几次,失败了。她开始不开心了,朝着我没有眼泪的哭了起来,于是,我帮助她爬到了沙发上。这下又开心了,为了表示自己心情愉快,还特地朝我叫了两声。不过很快她就待不住了,从沙发一路爬到了茶几上,在茶几上顺手拿了一个放水果的玻璃碗就敲了起来,我马上把碗从她那里拿走,以免她碰伤手,结果在我放碗的时候,她又拿起了烟灰缸往地上一砸,烟灰缸破了......
“果果你闯祸了,看烟灰缸都被你打破了!”我生气的对她吼道。可是,刚吼完我就后悔了,这么大的孩子懂什么呢?她只不过是在探索,是再尝试每一个她觉得鲜新的事物,是在认识这个世界,我为什么要批评她呢?
我更应该做的是辅助她、保护她不受伤害的去认识、了解她感兴趣的事物!
幼儿园第三天
幼儿园第三天
先说说昨天下午3点接的时候,文文有点意外,因为之前并没告诉他会提前接,妈妈刚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发现文文自己站在教室里面,有的小朋友午睡起来还没有穿好衣服,文文衣服倒是已经整齐了,以前在家午觉都在3个小时以上,现在缩短到2个小时居然不是最后起床的,所以妈妈有点怀疑文文到底有没有好好睡午觉。裤子已经被换了,应该是尿过裤子了。第一天妈妈就告诉老师,文文回国以后不太适应国内的厕所,经常宁可尿裤子也不要去厕所尿,有时也会因为玩的太高兴忘记尿了,但第一天文文表现的非常好,所以可能老师也就忽略了。想想孩子去幼儿园尿裤子也正常,加上自己带了备用的就无所谓了,老师给洗干净,妈妈到的时候还没晾干叠好交给妈妈,妈妈一阵感激老师。
老师除了尿裤子这件事仍然没有说其他太多关于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只是询问妈妈是否给孩子买了意外伤害险之类的事情。妈妈第一眼看到文文的时候,没有看到他特别开心的样子,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文文看见了妈妈,显然有点惊喜,但居然在3岁孩子脸上却没有马上表现出来,只是加快步伐走向妈妈。“文文,你想回家玩,还是在幼儿园玩”,文文回答“我要回家,我要等小朋友一起回家”,妈妈说“那你在幼儿园里玩吧,和小朋友一起走好不好”,文文立马抱着妈妈说“我现在就回家”。和老师同学告别只是挥手并不开口。看到奶奶在幼儿园门口,问“爷爷怎么没有来?”妈妈询问过老师中午吃的面,于是妈妈带着文文去菜市场买鱼,出了幼儿园,文文立马变了一个人,又说又笑起来。爷爷只带文文去过一次菜市场,居然文文能从另外一个口进菜市场,并走在前面指挥,准确的领着妈妈和奶奶到了卖鱼的摊点。此刻才感觉到真正的文文又回来了,呵呵!晚上8点多就睡了。睡觉前告诉妈妈“我不想上这个幼儿园,我喜欢日本的老师”。
连着三天都是早上7点半起床,一天比一天痛苦,还好是夏天,没有那种披星戴月的感觉,妈妈直感叹怎么上个幼儿园比上班还辛苦。一路上文文直呼累,蹲在地上休息,终于蹭到幼儿园门口,文文开始放声大哭,并不是说不上幼儿园,而是说“妈妈抱抱”,哭声没有停,换了鞋坐在鞋柜上还是说妈妈抱抱。班上3,4个老师,一个在教室里带着小朋友学英文,一个在准备分发早餐,还有一个在鞋柜旁边浇花打扫卫生。过了好一会儿文文也不进教室,说“妈妈,我怕”,浇花的老师看不下去了,脱了手套强行带进教室洗手去。妈妈犹豫着走了,忘记拿卡,返回,仍然听见哭声。下楼时,一楼的孩子可能大一年,正在学习“Ihave。。。。”,哦,mygod!4岁的孩子一大早起床就学这么难的东西了?园长不是说以玩为主吗?
妈妈回到家也困的不行了,补了个觉,越觉得孩子可怜了,看看时间差不多可以去接了,不知道今天怎么样,适应了没有。
小班家园桥梁(果果宝贝)
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我们没有受过任何"职业训练",完全"无证上岗",我们理所当然认为凭着满腔的爱和热,就可以当好父母,但是错了,过度的“爱和热”反而教育不好孩子。我上班较忙,从来没有节假日和周末,顾不上家庭,郭小果上学后就和她妈住在姥姥家,老人就特别“爱和热”孩子,容不得我们批评教训孩子,再加上心疼他上幼儿园后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哭闹、生病,我们也更加惯着他、宠着他,答应了他几乎所有不合理的要求,导致后来孩子在家更加无理取闹、无法无天,几乎没法管。可能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好在小果的适应期还算较快,上学时稍微不怎么哭闹后我们就积极主动的引导教育他,加上在三位老师的培育指导下,他以前的坏习惯都有了一定的改进。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在这里也向老师们说声谢谢,他的进步与三位老师是息息相关的。
我总结了一下老人们的教育理念:不磕不碰、不哭不闹、不冷不热、吃饱睡觉!我申明一下绝对没有对长辈不敬不孝的意思,较片面了。言回正传,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主要注意了我和她妈的教育方式协调一致,教育孩子以妈妈为主,爸爸为辅,这里不是说爸爸的教不重要,相反,爸爸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孩子心目中,爸爸说话做事无不成为孩子的楷模,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爸爸更应该起好带头作用,爸爸把握好大的方向的同时,妈妈注意细节上的教育,协调一致,不出现矛盾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在我家也有过父母同时指责孩子的缺点,我意识到这样会吓坏孩子,让他失去自信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作为父母应该在包容他的缺点的同时,引导他改正错误,不可采取过激的行为,不然父母做再多的好事也顶不过做一件坏事。
再就是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每天放学后,睡觉前,倾听孩子讲述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询问孩子今天学习了什么,让孩子明白去幼儿园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同时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师,凡是老师要求家长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把老师当榜样,积极效仿!
再次谢谢老师的辛勤看护与培养教育,你们辛苦了!
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大家加油!
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你就晚了一天
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通常会认为“我的感受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只会关注自己,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类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知道别人的需求,但他们依然会采取漠视的态度。这类孩子,也是最需要父母培养他们的同理心。美国小儿科医生史比尔甚至主张,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应该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他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的话,你就晚了一天。”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曾经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爸爸妈妈一定要明白,两岁的小宝宝绝不是故意要让爸爸妈妈生气的,处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独立倾向,容易被大人认为不听话。其实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父母如果横加指责和打骂,孩子可能暂时听话,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受挫,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孩子往往可能从大人的神态和语态中检测大人是否喜欢他,对他是责骂还是鼓励。为人父母,关键在于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用正确的科学引导方法化解孩子的任性、不适当行为。
同理心简单地说,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拥有同理心的孩子,能更敏锐地观察他人的情绪,不但善解人意、乐于助人,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这对孩子日后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冲动、规则秩序感差等不良情绪情感,他们在集体中也就不受欢迎、易被排斥,导致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佳。
对于缺乏同理心的孩子,感受不到别人痛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忽略孩子不适当的行为
所谓“忽略”就是要完全不去注意孩子。不对孩子做任何反应——不要大叫、不要注视、不要和他说话。父母尽管清楚地意识到孩子的举动,但在那段时间要去做别的事情。
1、在孩子做不适当行为的那段时间里,要完全忽略他。这段时间可能是5分钟,也可能长达25分钟,所以父母要有心理准备。
2、要让家里其他大人或成员与你配合,大家都不要理会那个孩子。
3、在孩子停止不适当的行为时,父母要称赞他。例如,你可以说:“我很高兴你停止乱发脾气。我不喜欢乱发脾气的人,因为发脾气时的大叫声很刺耳。你不大叫的时候,我跟你相处起来就愉快得多。”
有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之所以会频频出现,是因为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这个时候,往往“不关注他”有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当孩子停止不适当行为时,要及时称赞他,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当你做正确的事情就值得表扬。
正向回馈—立即给予奖励
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奖励,孩子会更努力表现出适当的行为。而最有效的奖励是在孩子行为后立即给予回馈。
当看到你的孩子做出了一些积极的行动,你不仅应该赞扬他们的行为,还应该进一步赞扬他们的动机。比如:“哇,宁宁,谢谢你帮助你的表妹解决作业上的难题!你真是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当你的孩子听到他们的动机受到赞扬,而不仅仅是行为时,他们对自我认知的良性定位也得到了确立。
做个称职的倾听者
如果孩子年龄够大,能够对自己不适当的行为做某种程度的表达,那么父母就应尽可能不要说,而是仔细地倾听孩子想对你说些什么,试着了解孩子心里的感受。有时候,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这表示你要把事情先放在一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父母可以用以下的倾听方式。首先,保持跟孩子同样的高度,和他坐在一起,保持好的视线接触;其次,在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他,让孩子自由表达他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只有行为才有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孩子是借由行为来反映他的感受。为了做个好的倾听者,你必须具备各种技巧:
1、正视、关切的态度。
2、如果可能,视线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并且保持接触。
3、表现出你正在倾听的态度,例如:可以以一些口语反应,像“嗯”、“我明白了”、“噢”、“请继续”等等,表示你正在倾听。
4、借由传达出关怀和了解的态度,接纳孩子的情绪。
5、使用反映式语句,重复孩子说的话。
举行家庭会议
在家庭中倡导情绪的开放性表达
很多家庭里大家的消极态度很难得到开放的表达,尤其是当孩子情绪沮丧不开心的时候,家长很难帮助他们。当孩子的负面情绪越容易得到表达时,相比那些不易表达负面情绪的家庭,这些孩子越容易理解别人,关心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亲密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表达感情很有帮助,所以父母多一点陪伴和关爱孩子吧。
鼓励孩子参与志愿活动
通过志愿活动也会使孩子的道德感增强,更加自尊、自爱、自我接受,并且会使孩子产生帮助他人的责任心。志愿活动带给孩子不同的视角,它帮助孩子认识到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享受着同样的物质条件,并且让孩子更富有同情心。
同理心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和宝贝长期的配合和培养。这些方法并不是要求孩子去做跟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的事情。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也不要责怪和勉强他,而是父母自身带好头,以关爱和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和物,孩子会从你身上得到启发和力量,因为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
儿子上幼儿园第三天
儿子上幼儿园第三天
今天是儿子第三天去幼儿园,早上没起床儿子就大哭了起来。我虽然特别心疼,可为了能坚持送他,只得把他抱在怀里,哄着。
后来,我说要带他出去吃早饭,他爽快地同意了,而且高兴的刷牙、洗脸,洗脸的时候还在水池时玩了一会儿水。出门前,他特别叮嘱我吃早饭就不用开车了,我说得去挪下车,他就现再没说什么了。坐上车,眼看着朝幼儿园的方向走去,儿子急了,嘴里直说着:“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我虽然心疼,也只能骗他说,我们是去幼儿园里拿回昨天买的吃饭时穿的衣服,儿子却说:“妈妈,咱们不要了,别去拿了。”很快,车到了幼儿园门口,儿子在车上抓狂了,大声的哭着,停好车,我把儿子抱下车,送进了幼儿园。此时,我感觉自己真无情,面对儿子的一再恳求,我都无动于衷,我是怎么当妈妈的?
站在门外,看到儿子伤心的哭着,我也忍不住了,老师出来跟我说,孩子们都会有这个过程,让我放心,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幼儿园,又开始变得漫无目的了。儿子去了三天幼儿园,没有一天我是好过的,有时会感觉是失去了他,痛心的不行,哎,如果生活宽裕些,我真想陪在他身边,虽然会感到烦,可还是很开心的。我要记住这些痛,让自己活得清醒些。
果儿宝宝大战幼儿急疹
果儿宝宝大战幼儿急疹
自从果果过了6个月,我们就加以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应为所有宝宝过了6个月从母体里带来的抗体已用完。终于果果在刚刚满10个月的时候发烧了.......
第一天(2011-5-4):
晚上下班回去,发现果果有点蔫,婆婆说一天玩、吃、睡都很好,只是头有点热,因此也没在意,20点多很快就入睡了,等到了22点多,小脑袋更烫了,LG去药店买了退烧药防止夜里更厉害。那天我也很早就睡了,到了夜里1点半,果果就嗯嗯唧唧醒了,那时额头已经很烫了,小脸蛋红扑扑的。我们一看情况不妙,直接去了医院,医生诊断是“病毒性发烧”,开了点药回家了,果果吃了药睡下了,我们那一晚几乎没睡,每1个多小时就得给他喝点水,帮他降温。
第二天(11-5-5)
又续烧了一天,婆婆心疼的直掉眼泪,下班回去的时候小脸蛋又是红扑扑的,全天吃、睡还好,最高体温39度多,吃了退烧药马上烧就退,但是不吃马上就会烧起来。打蔫总叫人抱,晚上吃完药也是很快能入睡。跟第一天晚上一样,夜里总喝水。
第三天(11-5-6)
不怎么发烧了,全天吃、睡都不好,晚上很难入睡,总是哭闹,夜里哭醒3次,肯定还是难受吧!
这三天我们除了给果果物理降温、测体温、喂药,什么也帮不了果果,看着他那难受的样子,我们全家真是疼在心里,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第四天(11-5-7)
早上果果被哭醒,但是不发烧了,起来发现果果脖子上有很多红点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烧退疹出”吗!只是听LG说过这个,说是烧退了疹子就出来了。果然到了晚上红点点越来越多......大概是昨晚果果没睡好,白天睡了一个大长觉......
第五天(11-5-8)
早上起来婆婆买了香菜和葡萄干一起煮水给果果喝,好把疹子“表”出来。果然有效,到了晚上果果全身都有,疹子出的速度很给力!
第六天(11-5-9)
就是今天早上,起床看了一眼果果,咦!怎么跟一个小癞蛤蟆似的,但果果是个可爱的小癞蛤蟆。果果今天精神不是很好,无精打采的。希望果果快点好起来吧......
到今天,果果跟幼儿急疹的战斗算是结束了,最终我们家的果果胜利了!!!
让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就不哭的方法
9月开学季到来,又一批小朋友将迎来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第一天上幼儿园。
每一年9月份的幼儿入学,都有无数哭崩的孩子,其实宝宝入园可以不哭!看看一个过来人是怎么做的,今天这位晓木妈妈的经验,真的是太赞了:
记得儿子第一天上学,背着小书包站在门口扯着我的衣角不放、眼圈红红一副要哭的样子,我立即对儿子说”下午4点,你要我带着甜甜圈来接你还是不带甜甜圈来接你?“儿子马上说:”带甜甜圈!“眼睛的红圈不见了,心里窃喜,”那我们下午4点见哦!““好的,妈妈,4点见。”带着对甜甜圈的期待,儿子走进了幼儿园。虽然老师说当天中午的时候孩子可能想妈妈了哭了一下,但基本上算是成功的开始了。接下来的一周变着花样带,但都是如法炮制,后来儿子适当了幼儿园生活,就爱上了上学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个妈妈将孩子的注意力从”不想妈妈离开“转移到”带甜甜圈来接“,3岁左右的孩子一旦被转移了话题,瞬间就忘记了刚才哭闹的事儿了,并且孩子知道了妈妈只是暂时离开,还会带着美味的食物来,从而得以顺利脱身,不得不说这个妈妈太聪明了。幼儿教育专家小编提醒,另外,面对刚入园的孩子,大人离开时切忌讲太多话,也不要没完没了的安慰,这样的后果只能是被孩子越粘越紧。建议给孩子简单的选择,然后离开,这种方式是最不会拖泥带水的。
从育儿的角度来说,小编呼之“2选1"应对法,2个中只能选择一个,不能选2个,其实这种方法在育儿生活中很好用,比如:
孩子玩碰碰车不肯走→你是要再玩一分钟or现在回家?
孩子喝了酸奶还要喝→你是要喝果汁or出外玩一会?
孩子买了一个布偶还要买电动车→你是要布偶or电动车?
孩子看电视不肯停→你是要再看一分钟or现在睡觉?
要点:答应孩子的一定要做到、不要食言,不想让孩子选到的答案不要放在选择中。
除此之外,面对第一次入园的孩子,妈妈如果有条件,可以作下面的安排:
1、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期待
爸妈可以描绘幼儿园的各种美好给她听,比如有滑梯、有好玩的积木、还可以跟小朋友游戏、还有和蔼的老师等,甚至还可以提前联系老师(一些幼儿园在暑期也开),带孩子去参观将要上学的幼儿园,让孩子看看其他小朋友游戏、玩玩具、跳舞,一定能让宝宝流连忘返,从而对上学充满期待。
2、将相熟的小朋友安排一起
如果条件允许,爸妈可以商量让小区相熟的几个小朋友上同一所幼儿园,还可以提前给幼儿园老师商量,让孩子和要好的小伙伴安排在同一个班,甚至让老师安排他们上课的座位、睡觉的小床挨在一起,非常有利于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3、准备孩子一两件熟悉的玩具
孩子第一天上学,妈妈可以提前跟老师沟通,得到允许后让孩子带上一两件熟悉的玩具到幼儿园,不要忘记写上名字减少老师的麻烦。
4、给孩子讲故事
其实,有很多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可以让宝宝提前从心理上去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其中一些关于第一天上幼儿园的绘本,更是专门抓住了宝宝可能出现的害怕、紧张、害羞的心理。
在描述幼儿园生活的绘本中,《我爱幼儿园》堪称经典。
绘本通过小莱昂的眼睛,描述了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流程、各个老师和小朋友的情况。就像书名一样,书中有几处反复强调“我爱我的幼儿园”,这是给小朋友一个心理预期,做好“心理热身”。
《汤姆上幼儿园》是用小主人公汤姆作为第一人称自叙,让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在上幼儿园之前到底在担心什么,害怕什么,而小朋友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感觉就像在说自己的心里话一样。
经过充分的心理准备,宝宝们也一定可以像汤姆一样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的。
通过绘本,通过我们的耐心、爱心和精心准备,让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变成一个美丽的期待和美好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