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成为懦弱孩子的伤心地

发布时间:2020-11-16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成为懦弱孩子的伤心地”,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如果孩子的性格过分软弱的话,那么他只要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孩子,不管在什么方面都会无条件地做出让步。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性格软弱、不能提出或坚持自己主张的状况都会感到非常担心。如果是在过去,这样的孩子通常都会被表扬为听话、文静的好孩子。可如今,随着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孩子这种软弱的性格就成了问题。特别是在今天,孩子们上幼儿园的年龄越来越小,性格软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就特别容易受到伤害。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形成这种软弱的性格呢?如果进行一下大致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首先,那些在体质上比较敏感、心理上非常容易产生不安感的孩子,在性格上会较为软弱。这样的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经常容易受到惊吓、哭泣不已,还非常害怕见到陌生人,一到陌生的地方就显得畏缩不前。许多早期儿童发育过程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各不相同,因此,父母在抚养自己孩子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根据这一研究成果,有些孩子在新的环境中会显得特别萎靡不振,容易害羞,同时还会感到巨大的心理上的不安。这些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只要受到一个小小的惊吓,脉搏就会比普通的孩子快上很多,其“自律神经系统”的运转也变得极为活跃。即使长大之后,这种情况还可能会持续下去。成年之后,他们患上“心理不安障碍”、“忧郁症”以及“对人恐惧症”的比例要比普通人高出很多。这一类型的孩子的父母很多也具有同样的倾向。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种性格上的倾向具有遗传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做父母的首先应该实事求是地承认这一事实。同时,设法为孩子创造一个他们比较容易适应的环境。也

就是说,当你的孩子经常哭泣,或者受到惊吓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动不动就皱起眉头,或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而是应该首先去保护他们,设法使他们的情绪平稳下来。父母们应该经常关心和照料自己的孩子,使他们逐渐熟悉一个新的场所。如果你的孩子非常讨厌去一个地方的话,你就不必硬要带他去。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是孩子讨厌的东西,你就要无条件地回避。只是说,你要耐心地等待,等到孩子们对某些事情熟悉起来以后,再做也不迟。父母要尽可能地为孩子们提供他们所喜欢的东西,使他们逐渐忘记恐惧。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适应某个新的事物和某个新的环境。不过,如果你过于贪心、急于冒进,试图通过强制手段使孩子适应某一新的环境,你的孩子就很可能有所反复,以后再也不愿意去那个地方了。越是这种“害羞”的孩子,他们在对待朋友的关系上就越是显得消极被动,所以,父母们经常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为由,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去过团体生活了。这种事情在我们周围真是数不胜数。然而,这种做法常常会使孩子们感到更加地吃力,从而丧失其正常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这样的事例:父母强制性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或补习班,结果却导致孩子患上了“心理不安障碍”这样的心理疾病,最后只好找到医院来接受治疗。父母们这么做,就好像是拉一根猴皮筋,如果你用力过猛的话,它就会丧失弹性。其次,如果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没有培养孩子积极的自我意识,那么这些孩子的性格常常也会非常软弱。以下这些成长环境上的问题是使孩子们感到不安、变的懦弱畏缩的常见原因:父母非常偏爱兄弟中的其他孩子,或者父母在孩子的面前经常吵架或打架,或者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长时间和父母分开生活,或者孩子经常看到父亲殴打母亲的场面等……。如果孩子反复地经历这样一些事情的话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成为孩子的好父母


在平常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许多父母都希望有一个友好的相处过程,也希望自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妈妈,也希望自己能做称职的父母,但却往往忽略了许多基本的要件,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a.了解孩子是十分敏感的

孩子的敏锐程度,可以知道你是否是出自于真心亦或是虚应了事,一个表情、赞美、或眼神,都可让孩子察觉出父母对他的看法,所以父母亲要注意,用真诚的爱来面对孩子。

b.孩子也有自尊

孩子也是一个有灵魂、有思考的个体,当别人羞辱他、拿他取乐时,他是知道的,所以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不要在人前数落孩子的不是,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秘密时,父母也要作一位称职的倾听者及保护者,不要将孩子的秘密公开与人讨论,否则将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c.不要欺骗孩子

父母常为要得到孩子的合作,许下一些不太可能实现的诺言,这会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不要一方面教孩子不要作放羊的孩子,一方面又大喊:‘狼来了!’

d.不要作比较

许多父母由于求好心切,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好让孩子懂得发奋图强,其实这只会造成反效果,使孩子承受极大的压力与打击。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在神的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世俗的标准却使许多孩子个别的特质遭到抹煞,就连亲生的父母亲也无法给予正面的影响与保护,这不是很可悲吗?相信您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现在的不如人并不代表他日后的成就也不如人。

陪伴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现代社会我们都在说做自己,追随我心。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听到这个声音。你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期待的路人甲。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你的孩子长大以后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会为了生存而被迫选择一份工作。那么我想他已经成为了他自己;当你的孩子与相爱的人过着幸福的婚姻生活。不再因为周围的人都结婚了,自己倍感压力。然后奔赴各种相亲会。无奈之下选择与一位自己并不愿意共度终生的人结婚。之后他们的生活可能充满矛盾,争吵成为了家常便饭。怎么努力都还是够不到幸福的边缘;当你的孩子能够与父母真正的分离,从而在经济上,心理上独立时。那么孩子在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等着你为他买房子,再看着他结婚,并且还要为他带孩子。此时父母不能安享晚年,孩子要忙于工作,还要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

爸爸妈妈了解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心理特点。听懂了孩子的语言。那么一路温馨的陪伴也就开始了。这将是一次奇妙的旅行。

也许有父母说,正因为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真正的需要什么。那么爸妈就需要仔细观察了,从孩子喜欢什么东西,愿意做什么事情慢慢的去了解孩子。孩子也就会告诉你他的需要。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爸妈能全身心的陪她吃顿饭。带她出去有一次难忘的旅行。或者是陪她参加一次有意义的家长会。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然而却是需要父母用心的去做。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世界很纯净,如果父母没有过多的进入他的生活,并且对孩子有恰当的引导,那孩子自然会朝着他本该成为的样子前进。生活原本很简单,陪伴孩子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愿你的孩子能够成为他自己!

家长最让孩子伤心的四种行为


家,就像冬夜里守候游子的一盏窗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更让人温暖。但是,爱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艺术,殊不知一些不经意的疏漏,可能让家成为孩子的伤“心”之地。

问题一

意见矛盾,孩子逃避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育孩子时,父母经常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杨甫德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对这种教养方式埋下的隐患十分担忧。

“今天上午,我刚刚接诊了一个小姑娘,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杨甫德告诉记者,这个女孩正在上初中,妈妈对她的学习要求严格,而父亲则习惯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总是替她说好话。可最近,孩子表示不愿上学了。

“父母对待孩子的立场分歧,容易让他们变得遇事就依赖别人,喜欢逃避,甚至养成回避性人格。”杨甫德说。人从小就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中一方责罚他们时,孩子会本能地寻找庇护。此时如果另一方站出来跟爱人“唱对台戏”,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成人后,很容易见了困难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杨甫德说。

此外,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还指出,父母的分歧还可能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从幼儿时期开始萌芽,比如孩子剩饭时,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诉他“剩饭不对”,孩子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就会尽量把饭吃光。这种不断调整不当行为、发扬正确行为的过程就发展了自我控制能力。反之,父母意见常常相左,这种能力自然无法发展。

虽然弥合父母教养方式上的鸿沟不是件简单的事,但一点点的变化却能让家长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为是”的障碍,不妨放心地让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有道理的。其二,如果短时间无法统一意见,那么也别当着孩子公然对抗。在对方教训孩子时,你可以出去转转,等到夫妻独处时,再跟爱人争论也不迟。其三,如果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共同学习教育子女的知识,借“权威”调整两个人的认知,进而改变不当的行为。

问题二

相互埋怨,孩子自卑

“你怎么当妈的?孩子老跟着一群小混混胡闹,你看不见啊?”赵明(化名)的父亲大声嚷嚷。“就知道说我,难道你当爸的不用负责任吗?你什么都不管,现在倒埋怨起我来了!”母亲也不甘示弱地反驳道。

而赵明则直勾勾地盯着电视节目。于他,这样的情景早已见怪不怪。母亲见到赵明这幅模样就来气,冲他吼道:“不争气的东西!就是因为你!”赵明关掉电视,在一声高过一声“你不负责任”、“都是你的错”的相互谩骂声中摔门而出……

杨甫德说,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是最为普遍的心理特点,最坏的情况则是让他们走上歪路。人生在世,孰能无错,更何况年龄尚小的孩子,他们在由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用犯错误来获得成长。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赵明的家长一样,在孩子犯错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的身上,“有些家长必然也会连同孩子一起进行炮轰。”杨甫德指出,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自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羞耻感和无助感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反正自己会给人惹麻烦,那就干脆把它变成现实。”杨甫德说,自卑催生自暴自弃的情绪,从而“破罐子破摔”,让有些孩子真成了不良少年。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可以说是最不负责任的,杨甫德建议,家长应该彻底反省一番。“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是比较有效的方式。”杨甫德说,父母不要急着从对方身上找原因,应该把焦点对准孩子,就是要仔细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为,分析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跟孩子好好谈谈,旁敲侧击地问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如赵明的父母就可从“最近都常和哪些朋友在一起”、“他们是不是比以前的朋友更谈得来”等等,以此来判断孩子是不是真像自己所想的那样,结交了不良朋友。最后,才是要自我反省,并且和爱人交换一下想法,但千万不要过分埋怨对方或自己。

问题三

父母溺爱,孩子放纵

古代有个人从小恣意妄为,他的父母从不加约束,结果他成人后因杀人被判极刑。临刑前,他提出想再吮吸一次母亲的乳头。出人意料地是,母亲揭开衣襟后,他竟然狠狠地咬下了母亲的乳头,嚎啕大哭道:“当初你们要是早些管教我,何至于有今日之死!”

这个故事看似极端,但却让人们看透了溺爱之祸。杨甫德接受采访时说,一味地溺爱轻则让孩子缺乏主见、不善与人沟通、没有能力应对危机,重则导致孩子放纵无度。

一方面,有些父母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竟然到学校帮孩子做卫生,这样的事情还挺多。”杨甫德说,这些事情虽不大,但却容易让孩子觉得一切事情都可以询问父母,甚至推给家长,以至于养成凡事不动脑筋、没有主见的习惯。而一旦这些孩子走进社会后,他们就会认为周围的人照顾自己理所应当,这会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被呵护惯了,他们遇到困难就会异常脆弱。

另一方面,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心里想什么就会做什么,他们往往只顾满足自我欲望,而不懂得遵守规则。比如父母对孩子上幼儿园独占玩具的行为不加以约束,就会让孩子在一次次得逞后,体会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今后就极可能变得横行霸道、肆无忌惮。

要想让溺爱型父母有所改变,其实没那么容易,杨甫德表示,能提醒父母的就是“不要感情用事”。家长要试着“狠”下心,拒绝几次孩子的过分要求,并对其不当行为进行责罚,让孩子和家长都形成“奖惩分明”的习惯。

问题四

一紧一松,孩子极端

家长心情好,就对孩子溺爱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见孩子就觉得不顺眼,少不了训斥打骂。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看来,一紧一松的家庭教养方式实在有些糟糕。

“很多人都认为严厉教养不好,其实,父母时紧时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郑毅分析说,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是会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够帮助他们学会遵守既定规则,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一紧一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人格缺陷。

对此,北京安定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梁月竹解释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孩子效仿的对象。父母情绪的起伏变化直接作用于孩子,这会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成人之后,情绪也会起伏不定,忽冷忽热。轻则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重则可能会演变成边缘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极端。

梁月竹指出,问题的关键是父母,“我建议,这样的父母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外面受了刺激,可以在回家前找个合适的途径进行排解,如找人倾诉、运动、转移注意力等,而找心理咨询师学习一下情绪控制则比较有效。退一步说,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孩子还惹是生非,那么教育时要对事不对人,别伤孩子自尊,而是教他们为错误承担责任。

针对孩子的努力,发自内心地赞赏孩子


针对孩子的努力,发自内心地赞赏孩子3月19日中午去接孩子放学,看到孩子脸红扑扑的,满头大汗,我跟他打趣着说,你的头发像被雨淋了一样,怎么这么湿啊?

儿子说,刚刚上完体育课,出了很多汗。

我说,看来这节体育课你们玩得很开心喽!

儿子笑嘻嘻地点点头,然后告诉我说,今天上午的数学试卷我做得很认真,写得很工整。

我说,做得真棒,看得出来你很用心。写完试卷还有没有多余的时间检查一遍啊。

儿子说,还有时间,但是我只看了一遍,没有很认真地检查。

我说,你为什么不再检查一遍呢?

儿子说,我有点懒(这都是我以前骂他的话)。

我说,这次没有认真检查,下次记得并做到就行了,别这么随便地评价自己,你不懒,你很认真地写试卷了。你一定是对自己很有自信才不检查的吧?

儿子顺着我的话说,是啊,是啊。我相信我能拿满分。

我说,满不满分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给掌握好了,对吗?

儿子快乐地点了点头,然后撒娇地凑到我耳边吞吞吐吐地说,妈妈,我好想买一个瓷纳米的武器哦。

我一听,就知道儿子想来领赏了。

我说,喜欢玩具很正常,但是这种玩具的娱乐性不强,没太多玩法,最多玩上一周你就会放置一边不理了(儿子类似的玩具有过几样,都玩几天就不再玩了,看到同学买了什么新玩具,他自己也想有)。

儿子说,这个武器会发出声音,还能收起来,很好玩的。

我看儿子说得眉飞色舞,就说,实在想要,我给你提供一个能买玩具的机会吧,你想不想知道?

儿子说,什么么机会啊?

我说,我想给你一个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挣钱买玩具的机会。如果你每天能做到饭后帮忙洗碗、擦桌子,每周我给你三元零花钱,只要能坚持下去,你很快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了。

儿子一听,泄气地说:这样太辛苦了啊。要不我天天自己煮早餐吃,行不?

我说,给自己煮早餐是应该的,这不算劳动。

儿子说,那给你们也煮早餐呢?

我说,给我们煮早餐,一定是你对我们爱的表现,不应该把这个当作劳动来看待。

儿子妥协地说,好吧,就从今天开始。(因为没能和我父母沟通好,在他们的干涉之下今天孩子没有洗碗)

3月20日中午放学,我看儿子一直盯着学校对面的玩具店,眼都不眨,就再次跟他提起通过劳动赚取零花钱的事。

儿子埋怨地说,公公婆婆都不同意。

我说,你再试着和他们说一次,也许他们会同意呢?

儿子说,再说一次他们也是不同意的!

我说,你都没有去尝试,怎么知道他们一定不同意了?想想看婆婆为什么不同意,是不是担心你把碗打碎啊?

儿子说,他们说我洗不干净碗。

我说,等会回家后,告诉公公婆婆,请他们给你一次机会,你一定会把碗洗干净,并且注意不打碎。如果你没做到,那我们就取消这个约定。

儿子同意了。回家后,因为他先上楼的,等我进家门,他已经说服公公婆婆同意了。

午饭后,孩子很自觉地拿碗去洗,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站一旁指导。儿子拿着洗碗布很认真地一个个擦洗,水龙头开得很小,没有浪费水。

洗完后,我看着干净的碗问他:洗碗累不累啊?

他说,一点也不累。

我表扬他说:这些碗洗得真干净,你还知道节约用水,没有像平时那样把水龙头开得大大的,第一次洗碗就做得这么好,我很放心把洗碗任务交给你。

儿子很开心地说,我今晚也会把碗洗得干干净净的。

晚饭后,儿子像中午一样,又积极又主动地去把洗碗的任务完成了。

“夸奖孩子,让他发挥出所有的能量吧”,我喜欢这句话。

“针对孩子的努力,发自内心地赞赏孩子”是我学习《如何赞赏孩子》这节课最深刻的体会。感谢韩老师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熊孩子”?


最近微博上有两个闹得很凶的关于熊孩子的事儿。一个是在埃及留下到此一游的熊孩子丁锦昊。另一个是乱翻网友电脑被放A片看的倒霉孩子。

仿佛一时间惹人怜爱的小正太小萝莉全变成了网友眼中的熊孩子,其实大多数成为熊孩子的宝宝无疑就是家长陪伴的时间太少。小盆友们都是一群好奇宝宝,模仿力又强,没有家长在身边陪护指导教育很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一些陋习。

如何避免自家孩子变成熊孩子呢?

首先,你得陪孩子看电视。很多家长自己很忙就把孩子放在电视机旁边,孩子模仿电视机里做一些不正确的事就把错误归给电视剧、电视节目。基本不会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但你想想,你陪在你家宝宝身边一起看,每当看到宝宝可能模仿的危险动作就即可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相信宝宝也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其次,就是腾出时间陪孩子玩。大多数家长都老是抱怨自己没时间没时间,其实时间都是可以挤出来的。像洗衣服,很多妈妈都觉得洗衣机洗得不干净喜欢手洗,但是手洗很费时间,你就可以买那些去渍能力强的洗衣液快速把衣服洗干净,腾出更多时间和宝宝玩。像做饭的时候,实在挤不出时间,你就可以让宝宝何以一起洗洗菜、捏捏肉丸什么的相信宝宝们也很喜欢和你呆在一起做事,同时也能培养宝宝的家务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防止他无所事事到处乱翻。

最后,尽可能地带宝宝出去玩,最好是郊外、公园。但是一定要带好宝宝,像丁锦昊那样明显是父母监管不利,教育也有问题。去到一个地方,不是一屁股坐地上让宝宝自己去玩,而是带着孩子一起打打闹闹、放放风筝什么的,让孩子玩出美好未来。

在沙雕大师的巧手之下,一堆平淡无奇的沙子竟变作一幅幅令人称奇的3D立体大作。令每一个看到的孩子都“玩”性大发,一起和沙雕大师们玩得不亦乐乎。你说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无论是创造力还是联想力会有怎样地提高呢?

与此同时,和宝宝一起玩时,也要时不时为其树立良好形象,因为孩子总会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悄悄地开始模仿你,所以,时不时地给孩子一些小忠告,小叮嘱,小建议孩子就会变得更优秀,更讨人喜欢。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玩出美好的未来,需要父母亲用心的呵护。

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


如何成为孩子心中称职的父母?

1.耐心地听他说完

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想要表达之前,脑袋里先有的是画面。所以,当他说话的时候,给他时间转换编码,不要打断他,努力理解他的意思,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要表达什么。是情绪,是需求,还是观点?

2.

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多带孩子出去玩,让他自由地看看花、摸摸草、追追猫狗和小鸟,和自然、动物接触,和不同的人接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和人。

3.让孩子独自做决定

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把决定权交给他,家长可以解释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分析利弊,让他自己做决定。比如要不要报舞蹈班,可以告诉他大概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可以给他看有关视频,也要告知需要坚持才有结果。

4.回答孩子的提问要客观

每个孩子都喜欢问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正在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当他提问时,你知道的就客观合理地解释,不知道的就坦白承认:“这个问题爸爸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查一查吧!”

5.鼓励他勇敢,但不强迫

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要允许他偶尔退缩。比如孩子害怕骑马,开启自我保护机制远离大块头是本能反应。如果他坚持不骑,不要强求,以免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6.父母要守信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的言行是他学习的主要内容。约定要慎重,答应的事就不要找理由推脱。如果真的有特殊情况只得爽约,一定跟孩子解释清楚,并最好事后弥补,做到下不为例。

7.有奖励,也有惩罚,但没有嘲讽

奖罚分明让孩子能明辨是非,懂得道理。但不要嘲讽孩子,尤其是针对他的不足。父母讨论孩子的错误应该就事论事,切忌打击、讽刺,攻击自尊心。“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都多大了,还犯这样的错误”……这样的话最好不说。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教练


运动员在大赛来临之际都会与教练一起集训。集训最重要的目的是,与教练一起生活,让教练掌握选手的日常起居,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调节管理,结果往往会使选手的成绩提高。不仅仅是跑步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教练通过与选手一起度过日常生活来管理他的生活习惯,由此培养出更强的运动选手。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一想马拉松的情景。马拉松要跑完42.195公里的漫长距离,据说如果一开始不跑在先头集团里,最后是很难第一个冲刺的。也许你会认为,即使开始跑在后边也极有可能挽回不利局面,但是,在实际的马拉松比赛中,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所以,要使马拉松选手在开始的10公里内跟紧先头集团,培养他的“基础体力”十分重要。

开始的10公里内处在先头集团的话,他就会被这个集团拉着不断地往前跑,渐渐巩固自己的位置。

同样,培养一个优秀孩子,也跟马拉松选手一样,大概在他10岁之前,父母要像教练那样培养孩子学习的基础体力,然后他就极有可能被同一集团的优秀朋友们带着跑向终点。

那么,如果一开始就拍着孩子的屁股让他跑,又会如何呢?——那样的话,会有可怕的后果。

没有基础体力的孩子如果一开始跑得太快,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就没有力气坚持到最后,有可能中途放弃。所以,对教练来说,不仅要培养孩子进入先头集团的基础体力,还要让他具有跟先头集团一起跑向终点的“持久力”,这是教练的重要使命。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就具备在“优秀儿童”的集团里一直学下去的持久力。这是父母的使命。

如果一开始没有进入先头集团,过后再想迎头赶上,成为学习好的孩子,是非常艰难的。跟落后集团的孩子在一起的话,总是觉得逃一天课也没什么,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养成坏习惯。

另外,人其实还不是那种坚强到可以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努力的动物,如果他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只能靠自己,恐怕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在集团中被拽着往前走,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通过跟紧先头集团的节奏,有可能更加增强自己的“学习持久力”。

培养孩子成为“明智”的人


对孩子严厉不是坏事,但是严厉不是不是绝对权威。孩子问题涌出来,只是海水击石,会撞出无数的浪花,如果父母能因势利导,让浪花回归大海,那一刻,是多么美丽壮观。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为了使一个孩子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孩子的自信心和决断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要想让孩子早具备这种能力,父母应早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多经历一些重要的事情。作为父母,应该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架构,以孩子的眼光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

如果父母站在成人的立场,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告诉他们如何去做,不给孩子任何锻炼的机会,那么父母只是一个“监工”罢了。这样的教育是很难让孩子接受的,也会让孩子受到极大的伤害。

有这样一位父亲,从孩子出生后,就坚持“陪着”孩子。

当孩子与孩子玩的时候,他就看着孩子怎么玩;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他就把电视关掉,坐在孩子旁边监督孩子学习;当孩子需要休息的时候,他就给孩子规定时间,不让孩子过多的休息。在这位父亲的努力下,孩子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成为父亲的骄傲。

但是,当孩子要参加中考之际,这位孩子却失踪了!

被找到的孩子这样回答:“爸爸对我的爱太沉重了,我感觉自己总是被他监视着,一不小心就会做得不好,我很恐惧自己考不了好成绩。”

可见,这位父亲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孩子的监工。他总是监督孩子的各种行为,生怕孩子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行为。而这种监视却让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他所需要的。明智的父母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陪伴孩子,在孩子忙于自己的事情时,则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安排他的时间。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相处起来才会比较融洽。

对孩子严厉不是坏事,但是严厉不是不是绝对权威。孩子问题涌出来,只是海水击石,会撞出无数的浪花,如果父母能因势利导,让浪花回归大海,那一刻,是多么美丽壮观。

如果父母管得太来厉,只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比较严重的对抗行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每个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因此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1)态度要冷静

面对孩子的错误要理智和冷静,切勿简单粗暴。对于处于在逆反期的孩子,面对他的无理要求和蛮横态度,一定要冷静对待,先给孩子做耐心细致地讲解,尽量让他明白是非曲直,然后作出具体处理。

2)不要总把孩子当孩子来对待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有强烈的成人意识,独立性增强,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再当小孩子看,所以父母要改变以往的态度,遇到遇到孩子的意见,不要对孩子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指手画脚,更不要大包大揽,而要与之商量。

3)不要盲目责怪孩子

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就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紧,弹得就越高。面对孩子的不听话,一味地批评、责怪,只能使他们走得离父母更远。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心平气和地交谈。

4)多表扬、多鼓励孩子

这是一个拉近与子女关系的好办法。因为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普遍渴望被认同感,喜欢和那些欣赏自己的人在一起。

5)教孩子学会把握自己

可以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提醒孩子,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凸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6)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

孤僻的孩子更容易冲动,走极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与人多交流,使之在集体环境中感受到快乐,增长经验,学习处世之道。

7)有意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父母应成为孩子的好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乐,舒缓他们内心的压力。另外,对家庭事务把孩子叫来一起商量讨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8)多用事实教育

事实胜于雄辩,让孩子在事实面前认识自己的过错,改正自己的过错。总的来说,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进行家教,原则上是少讲道理,多摆事实,并且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要适度;必要时,给孩子一个面子,让他有一个台阶下,让其有反思的余地,这样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喜欢《幼儿园成为懦弱孩子的伤心地》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教案《伤心的鲤鱼》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伤心的鲤鱼》”。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引导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角色行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和...
    2020-06-03 阅读全文
  • 懦弱的青蛙故事 1、懦弱的青蛙的故事 一只青蛙在井里望着天空,鸟儿飞了过来冲着井下的青蛙说:“青蛙,你为什么不从井里跳出来生活呢?” 青蛙望着鸟儿说:“不,外面太危险了。” 鸟儿说:“如果你怕危险不肯出来,那么你一辈...
    2021-02-15 阅读全文
  • 成为孩子的好父母 在平常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许多父母都希望有一个友好的相处过程,也希望自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妈妈,也希望自己能做称职的父母,但却往往忽略了许多基本的要件,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a.了解孩子是十分...
    2021-12-15 阅读全文
  • 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最近常和一些朋友一起讨论如何教育好孩子这样的话题。有很多朋友的经验很好值得借鉴。我个人一直主张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只有这样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就会完全敞开,把父母当成是他们的朋友来对待。我把我的方法告诉各位...
    2020-12-31 阅读全文
  • 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 今天上午在给孩子们倒牛奶时,我听到宇宇小朋友在说:“我喜欢冯老师!”而后,他旁边的几位女孩子都异口同声地说:“我喜欢刘老师!”听到孩子们说的话,我自然是非常高兴。可高兴之余,我又想到,宇宇为什么会不喜...
    2020-11-28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伤心的鲤鱼》”。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引导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角色行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和...

2020-06-03 阅读全文

1、懦弱的青蛙的故事 一只青蛙在井里望着天空,鸟儿飞了过来冲着井下的青蛙说:“青蛙,你为什么不从井里跳出来生活呢?” 青蛙望着鸟儿说:“不,外面太危险了。” 鸟儿说:“如果你怕危险不肯出来,那么你一辈...

2021-02-15 阅读全文

在平常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许多父母都希望有一个友好的相处过程,也希望自己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好妈妈,也希望自己能做称职的父母,但却往往忽略了许多基本的要件,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a.了解孩子是十分...

2021-12-15 阅读全文

最近常和一些朋友一起讨论如何教育好孩子这样的话题。有很多朋友的经验很好值得借鉴。我个人一直主张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只有这样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就会完全敞开,把父母当成是他们的朋友来对待。我把我的方法告诉各位...

2020-12-31 阅读全文

今天上午在给孩子们倒牛奶时,我听到宇宇小朋友在说:“我喜欢冯老师!”而后,他旁边的几位女孩子都异口同声地说:“我喜欢刘老师!”听到孩子们说的话,我自然是非常高兴。可高兴之余,我又想到,宇宇为什么会不喜...

2020-11-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