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内心深处的爱从不掩饰

发布时间:2020-11-10

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孩子内心深处的爱从不掩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孩子内心深处的爱从不掩饰周五晚上,妈妈打过来电话说他们想xx了,再加上xx最近身体一直不好,要来看看xx,正好xx也周末。

虽然回了老家,离妈妈近了,但是去的次数还真是屈指可数。

要来就来吧,我们去不成,她们也是真心的想孩子了。

晚上接的电话,我都没敢给xx说,我又怕她闹着要找姥姥姥爷,一时半会的我又应付不了啦。

第二天吃过早饭,带着xx去上了趟街,买了点日用品。

走到卖菜的地方,给丫头说,妈妈买点菜,一会姥姥姥爷就来了,来看你的。

这丫头一听,兴奋的在车子上大喊:我姥姥姥爷要来了?

我肯定的回答说:嗯,专门来看你的

刚买了菜出了门,就碰到要出门去买东西的婆婆。

还没等我开口,丫头就大喊:奶奶,我姥姥姥爷一会就来,来看我的!

丫头奶奶听了问我:xx说的是真的呗?你爸妈说了今天来了?

我答道:是真的,昨晚上打的电话,一会就该到了,这不我买了点菜。

婆婆去买她的东西,我则带着丫头回家了。

回到家一看表快十一点了,估摸着爸妈这会的也快到了。

因为要倒很多次的车,爸妈嫌麻烦,所以就开三轮车来。于是我就给丫头说:一会你听到“砰砰砰”的声音,你姥姥姥爷就来了!

丫头坐过姥爷的三轮车,对这个声音还是很熟悉的,所以像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

话音刚落下,就听到远处有车的声音,丫头呼的跑出去,我也跟着出去,但是声音渐渐远了,根本不是。

我牵着丫头的手回到院子里继续等。

过了也就五分钟,又听见有车的声音,而且明显的能听到声音越来越近。

没等我反应过来,丫头一阵风的跑出去我也跟着出去了,确实是爸妈,已经拐过来弯了。

丫头兴奋的跑着去迎接,可是越来越近了,又来了个急转弯,还是钻到了我的怀里。

等爸妈停稳车,爸爸迫不及待的抱起了xx。

虽然对姥姥姥爷的到来是那么的兴奋,那么的期待。

但是明显的能看得出来,在xx的内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些生疏和不好意思,毕竟快俩月没去了。

忙忙活活的吃过中午饭,xx就给姥爷表演节目,幼儿园里学的唱歌和跳舞都一一展示着。

眨眼都两点多了,爸妈下午还有事,得早点走,看xx这状态要是亲眼看见走肯定会闹。

所以,还是打算还是先把丫头哄睡,等睡着了,爸妈再走。

给丫头说:时间不早了,咱得睡午觉了!

丫头不高兴的说:姥姥姥爷不走!

我继续说:姥姥姥爷不走,他们在那边看电视,咱们睡觉!

这样一哄,丫头才算接受。

可是刚躺下一会,就听到外面有三轮车的声音,这丫头哇哇大哭的喊着:姥爷,姥爷!

爸爸听到动静,赶紧答应着跑到我们这间说:姥爷没走,没走!

看见姥爷真的没走,那才安心的睡了。

原来,她以为那车是姥爷的车,可爱的孩子。

等丫头睡着,我去外面陪着爸妈说了会话,爸妈就说要走。

有事也不能住下,再说我都和公婆在一起住,即使住下也没地方休息,走就走吧!

打发爸妈走了,我就来到屋里把xx尿尿。

刚尿完,这丫头问我:妈妈,姥姥姥爷呢?

赶紧敷衍的说:在外面看电视呢,赶紧睡吧!

听到姥姥姥爷还没走,又继续睡了。

睡了两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第一句话还是问:姥姥姥爷呢?

这次不能再骗孩子了,于是说了真话。

听到姥姥姥爷走了,那个伤心呢,边哭边说:姥姥姥爷没等我就走了(没等她睡醒就走了)。

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哭的那个可怜呢。

无论我怎么哄都不管用,最后只能给她说:那你给姥姥姥爷打个电话,让他们过两天再来,要不咱们过两天再去,行不行?

边哭边点头。

拨通电话,听到姥姥姥爷的声音,更是委屈呢!

在电话里哭着委屈的说:姥姥姥爷没等xx就走了!

爸妈电话那边可是好一会劝哦,伤心的情绪这才平息了下来。

过了后,丫头一本正经的对我说:妈妈,过几天,我用车子带着你去姥姥家,你站前面!WWW.yJs21.cOm

我问:你用哪个车子带着我去啊,你的小自行车吗?

摇摇头,指着外面的电车说:那个,你站前面!

多么天真无邪的孩子,内心的世界是那么的单纯。

心底深处的那份爱,干净透亮,没有一点的瑕疵,也没有任何的掩饰,让人一眼就能望到心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周末xx说吃想吃我包的三鲜饺子,她最近一直生病感冒,胃口不好,每顿饭都吃的不太多,难得有想吃的,又有时间,我马上去买菜给她做饺子。xx爸带着xx出去玩,我自己在家包饺子。

其实自己一个人包饺子我还是有些怵头的,自从xx出生我的腰打了麻药之后就很不好,经常疼,再她几个月的时候又查出来腰椎间盘突出,平时站着太久就会钻心的疼,但孩子难得胃口好,想吃我做的三鲜饺子,我没有理由拒绝。

买了半斤虾、半斤肥瘦肉馅、三两韭菜,然后就开始和面、和馅,开始准备包饺子,xx很喜欢吃我包的三鲜饺子,一是自己家里做的用料足,二是在肉馅中我加入自己熬的高汤,煮出来的饺子鲜美多汁,一咬的话满嘴流油的感觉,但又不是油,没有那么油腻,所以全家都爱吃。

我自己一个人折腾,准备的时候还好,因为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还活动着,腰并没有特别难受,可包起来因为站在那一动不动,腰一会就酸疼的要命,快包完的时候我的额头一个劲儿的冒冷汗,最后终于都弄完了,就三个人的饺子我就折腾了近2个小时。

包完后xx爸煮饺子,让我坐着歇了一会。我还特意问了一下有破的没有,因为充满汁水的饺子破了就不好吃了,好在xx爸说都没有破。第一锅盛出来之后因为太烫,我给xx夹了碗里2个,然后就把碗碟都摆好去收拾厨房了。xx这么大了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吃饭,而且有分寸不会被烫到,也就没进去看她。等过了几分钟我进去一样,她的饺子一口没吃,可一盘子饺子都被她用筷子捅破了,汤汤水水的。我当时就气坏了,怒吼她,你干嘛呢?不是给你夹碗里了吗?干嘛把好好的饺子都捅破?当时我腰疼的要命,特别生气,觉得把我一上午的劳动成果都破坏了。xx爸也急急忙忙跑出来,批评她,妈妈辛苦包的饺子,你看都弄破了。

xx看我俩都说她,一低头,眼泪就流出来了,没有出声,但眼泪不断。我一看孩子病刚好,才有点胃口,就没继续批评她,就说,吃饭吧,下次别淘气了,你看把饺子都弄破了,怎么吃啊?xx一边流泪一边低声说,我想给爸爸妈妈夹。我一听特别震惊,我错怪孩子了,她本来筷子就用的不是特别好,饺子还特别烫,再加上里面是汤汁,特别软,她根本夹不上来,所以都捅破了,我再一看,我和xx爸的碗里果真都躺着饺子。我马上和xx道歉,谢谢她为我们夹饺子,谢谢她看到喜欢的饺子都顾不上吃还想着我们,但同时也告诉她这样做很危险,而且也把饺子弄坏了。xx听我这么说,渐渐的止住了眼泪,歪头问我,妈妈不生气了?我说不生气,妈妈很开心你想着爸爸妈妈,但是以后一定等饺子凉了再弄,要不太危险了。xx听后开心的吃起了饺子。

看着孩子吃的那么开心,我再一次心酸了,我又批评错孩子了,新手妈妈,在育儿路上一再受挫,给了孩子太多的委屈,究其原因就是不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每次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责备与发难,而且蹲下来,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倾听孩子心的声音,我想父母收获的是更多孩子纯真无邪的感动,而我相信听了孩子的解释,回馈给孩子的肯定是拥抱和亲吻,而不是怒吼与愤怒。

孩子,最纯真的名词,让我们放下家长的身段,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心声,一定会被他们纯真而又真诚的心声所感动。

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内心


儿子已经4岁了,在幼儿园表现出非常胆小的个性,我们想改变,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教育,怕教育不好耽误了孩子。因为这个,我和老婆都非常焦虑。

去年8月,我和老婆偶然之间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关于绘画心理教育的文章,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全方面的发展能力,调节情绪状态。于是,我们带着孩子去参加了一次绘画心理体验课,从此就开始了儿子开心的心灵之旅。

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儿子每周上一次课。之前也不是没给儿子报过普通的创意绘画班,但从来没有一次,儿子像如今这样喜欢去上课,每次总是很早就问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去上画画班呀?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在逐渐浓厚起来,感受到了孩子愉悦的心情。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内心

以前由于工作很忙,照顾和陪伴儿子的事情,总是他妈妈做的比较多一些。虽然每天工作之余,我也会抽出时间陪他玩,和老婆讨论儿子的事情,但说真的,心里从来没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已经需要去认真教育了。当发现儿子有些行为上的问题,如比较胆小,有点任性,在外人面前比较依赖父母等,也觉得是因为孩子太小,和人接触比较少的缘故,慢慢长大就会好的。

在绘画心理乐园和绘画心理老师了解儿子的表现情况后,才得知到这些表现是因为获得父母的关注比较少,内心安全感弱,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寻求帮助。我尝试转变自己的视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内心,才发现他是一个内心多么丰满的人,他一直那么渴望父母的陪伴。当他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内心既好奇又害怕的,当我不耐烦地把他推给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照顾时,他内心是多么的失落和惶恐,甚至还有一点点愤怒。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某天老师拿着儿子的一幅画来告诉我,这是孩子画的一幅题为《一家三口》的作品。里面画了三个小人,他和妈妈都是有着鲜艳的颜色,生动的表情,并且手拉着手,只有爸爸一个人站在旁边,且没有涂色的,脸部画着僵硬的微笑。我已经不记得老师分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了,但是那个没有色彩,表情僵硬的爸爸形象到现在还刻印在我的脑海里。原来一直以来儿子对我的印象是这样的。

儿子的改变,带给我的感悟和悸动

在和老师沟通过后,我开始注意平时和孩子的互动,尽量让孩子感觉到我对他的感情,让孩子感受到我每天的喜怒哀乐。让他清楚地感觉到,当他开心的时候我更加开心,当他委屈悲伤的时候,我也很难过,当他犯了错误后,我在严格要求他的同时仍然十分爱他。渐渐地,孩子经常会主动过来找我玩,开心的时候会手舞足蹈,还会逗我乐。儿子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和我一起出门,居然可以主动地和叔叔阿姨打招呼;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声音也变得很大。

看到儿子的这些变化,我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常常在想,如果我没有意识到爸爸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那么孩子之前的那种状态还会持续多久?后果会怎样?我不能确定。年幼的孩子内心有那么多积压的负面情绪,内心有一个苍白的爸爸,他成长的力量从哪里获得?他还会不会发现他自己有一个可以让他引以为傲的爸爸?那种状态下,希望是渺茫的,因为在这之前,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孩子的状态是因为爸爸的忽视造成的。

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绘画心理教育对家长也有课程安排:心理育儿、心理咨询和协调夫妻关系的课程,我和孩子妈妈受益是最大的。我在家长课堂中思考孩子的变化时,不由得会想起自己童年时的情景。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严肃而不善言辞的人,我从小就比较怕他,常常犯了错误就不敢回家,一个人藏在自认为安全的地方独自忍受饥饿的煎熬,直到被父亲找到并迎来一顿胖揍为止。但越是如此,我反而越是调皮捣蛋到处惹祸,按照绘画心理老师的说法,正是因为孩子受到了忽视,才会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寻求关注,哪怕为此付出代价。

如今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我对待自己孩子的方法在本质上和小时候父亲对待我的方法并无区别。从童年活泼的我到而今喜怒不表的我,其中的变化,虽可说是成熟的表现,但是,在和自己的亲人相处时,这样的我却是一个不合格的状态。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决心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此,要感谢李凌云老师的凌云绘画心理教育,改变了我们一家人,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通过绘画心理教育受益。其实,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最爱的宝贝儿子,是他的变化给了我进步的契机!看着他在阳光下灿烂的笑脸,我相信,我一定还可以和他一起继续成长,成为一个让儿子喜欢的爸爸。

将你内心的孩子活出来


很多人会做坠入悬崖的噩梦,绝望就是无尽的深渊,没有东西在下面托着你,你不知自己会坠到何处,这比死还可怕。但假若心中有了爱,坠落的梦就可以很美。据对婴儿的研究,婴儿一开始都是处于很深的绝望中,而足够的母爱可以托住他。所以,在婴儿期能获得一份高质量的母爱,是极为重要的。只是,假若你的母亲自己缺爱,那很难给你高质量的爱。假若你没有运气一开始获得足够的母爱,那么,你能否在你的生命中发现爱的存在,将爱活出来。这才是你生命的意义所在,否则,就只是轮回。特别是在恋爱关系中,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一次呈现。婚姻恋爱,都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恋爱时,或是两个孩子的恋爱,或是一个扮父母一个扮孩子。若是妻子扮孩子,孩子出生后,她很难好好照顾孩子,她会被吓着,一方面将孩子推给丈夫照顾,另一方面她还和孩子在丈夫这个“妈妈”那争夺爱。若是丈夫扮孩子,孩子出生后,丈夫会发现,妻子的注意力太多倾注到孩子身上,他难以接受这一点,更不用说给妻子提供好的支持环境了。于是,丈夫会寻求另一个“妈妈”,或者请自己的妈妈来,或者找一个小三,或者嫖妓。据说,妻子怀孕和刚生孩子那段时间,是丈夫最容易出轨的时候。若两个人或一人是僵硬的大人(内核是恐惧的小孩),那他们会无法忍受孩子所带来的不确定感,孩子不能讲话,不能说理,虐待和暴打都没用,你通常围绕着控制感所建立的那一套都不行,于是会导致僵硬那一方的崩溃感。对于女人,就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对于男人,则很容易逃到工作或其他女人那里去。要养育好孩子,必须发展出一个能力来——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孩子心灵呼应,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你内心的那个孩子活出来。所以,很多父母都发现,孩子出生后,他们必须去学习,必须去成长,一开始很无奈,有被迫感,后来对孩子充满感激,因为孩子帮助了他们成长,让他们真的变得更好

关注撒谎的孩子的内心活动


你不知道,那个撒谎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很多家长注意到孩子撒谎的苗头后,一定会尝试很多方法帮助孩子改正,好言相劝,晓之以理,甚至是一顿训斥责罚,但孩子似乎总是“屡教不改”。

言出必有因,孩子说谎不仅仅是“坏习惯”这么简单,一定有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不同的谎言也表现了孩子不同的心态和需求,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孩子说谎背后的缘由后,也许会多一分理解和反思:其实,说谎的孩子心里都很苦。

“不是我干的!”:撒谎是为了逃避惩罚

孩子在家里弄坏了什么东西,一直否认:“不是我干的!”

孩子在学校里考了不是很好的成绩,一直藏着掖着说:“卷子还没有发下来。”

孩子弄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总是说:“不是我拿的,我也不知道。”

这些场景是否也发生在你家孩子的身上呢?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的这类行为,经常把孩子和“逃避责任”的标签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孩子因为学习成绩而隐瞒欺骗时,更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成绩退步、不好好学习上,没有意识到孩子说这些谎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逃避惩罚。

诚实地告诉父母考试成绩不佳,可能会被父母没收玩具;承认自己弄丢弄坏了东西,可能会被父母打骂。

这些孩子在弄砸了事情后,内心诚惶诚恐,只能用说谎来掩饰。

所以对待这些谎言,家长们更应该思考,是不是平时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让孩子有一种一犯错就意味着大祸临头的感觉。

当恐惧占据了孩子的内心,他们自然失去了正确解决问题的理智,撒谎掩饰就成了一种本能的选择。

对待这一类的孩子,家长们千万不能一直纠着孩子的过失不放,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和孩子一起用冷静、客观、平和的情绪去直面问题,一起分析过失,吸取经验,做出改进。

所以,当发现孩子隐瞒了成绩,不妨告诉他:“爸爸妈妈知道你努力过了,我们不会怪你,我们想帮助你分析问题,一起来看看下次怎么考好。”

当发现孩子弄丢弄坏了东西不肯承认,可以告诉他:“爸爸妈妈知道你也不是故意的,我们不会怪你,但是希望你下次能更小心一些,好吗?”

这样能让放松孩子的内心,让他们知道有些错误不需要用说谎掩饰,真正用信任去化解孩子的“谎报军情”。

当孩子对父母更加信任,自然而然能改掉因为害怕而撒谎的习惯。

“老师说我考得很好了!”:撒谎是想得到表扬

有一些孩子则不同,他们撒谎不是为了避免父母的惩罚,而是想要得到父母的嘉奖和表扬。

比如:明明考了很普通的成绩,却说这次没有人考得好,这个成绩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不是自己完成的作品,却硬说是自己做的。

这些通过说谎来获得父母关注、表扬甚至是物质奖励的孩子,往往有极其强烈的自尊心,而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很少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他们害怕被嘲笑、被批评,所以很多时候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而说谎。

应对这种类型的谎言,父母们应该反思的是平时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

在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点进步时,父母是否有及时地反馈和表扬?

在孩子没有做好一件事情时,父母是否给予孩子安慰和正面的指导?

所谓足够的情感支持,指的就是及时和准确的反馈。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任何成长都能让父母感到欣喜和骄傲,自己的失误能够被理解和原谅,他们自然会更加自信,内心更加强大,不再需要谎言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因为他们会明白,真实的进步才会带来脚踏实地的成长。

那些偷拿东西的孩子是怎么想的?

孩子说谎,最让人头疼的,可能就是偷钱偷东西了。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有说谎伴有偷窃的行为,总是忧心忡忡,担心孩子长大后会走上弯路。

向父母索要不成,于是偷钱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为了和同学攀比,偷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在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想要通过一些“大动作”来博取父母的关注;

……

细细想来,“偷拿”的行为虽然令人深恶痛绝,但背后的原因也反应了孩子很多的无奈,归根到底就是——孩子没有得到满足感。

也许很多父母会想问:难道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吗?这样岂不是太纵容了?

著名的教育学家张文质老师说过:“教育的正确次序,是先满足,再引导。”

当孩子内心的好奇、渴求、期待通过健康的方式得到满足后,就不会想到寻求极端的途径。

比如孩子真心喜欢一个物品,在不超出经济能力、不伤害孩子健康的情况下,不妨爽快地买给孩子。

若是觉得家里同类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孩子总是索求无度,不妨摆事实讲道理地告诉孩子:“家里已经有很多了,再买就是浪费了。”

或是给孩子设置一些小目标,比如说通过分担家务、阅读多少课外书,来通过付出来换取心爱的东西。

这个过程,如果孩子自己放弃了,那么他自己也会意识到,其实自己没有那么喜欢;如果孩子顺利完成了目标,也一定要及时兑现给孩子的承诺,并且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

除了在物质上健康地满足孩子,也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空洞。

有些孩子为了攀比和虚荣去偷钱,有可能是结交了不太好的朋友,或者内心自卑,需要靠攀比来取得成就感。

有些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就通过偷拿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让父母关注到自己,这也是因为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孩子走出自卑、被忽视的阴霾,和积极、优秀的人做朋友,让孩子先摆脱负面的环境影响,再告诉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诚信的行为规范,孩子才能听得进,改得了,做得到。

撒谎这件事,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就像成年人的世界,也难免有谎言的出现。

孩子撒谎其实是孩子认知方式发展不完善的一种表现,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首先,要重视和孩子之间信任感的建立。

平时给孩子的承诺、答应孩子的事情,尽量说到做到,这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自己犯了错也不要找借口掩饰,大方地承认并改正,让孩子知道知错就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这样也会减轻孩子在犯错时的心理负担。

其次,在发现孩子撒谎后,一定不要过分打骂孩子。

打骂会让孩子屈服,但不会让孩子理解,打骂会让孩子恐惧,但不会让孩子成长。

比起纠着错误不放,要关注孩子犯错背后的心理原因。

父母的耐心、宽容和讲道理,才是孩子心安的来源。

最后,别小看了那个撒谎的孩子。

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撒谎也是孩子语言组织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一种表现。这一切都是成长路上必经的坎。

孩子撒谎,一半是习惯使然,一半是迫不得已,所以下次遇见孩子的谎言,别急着拆穿,也别急着指责,试着多给孩子一点解释的机会,引导孩子自己承认错误,坦然面对事情的真相和自己的内心,这才是成长的正确方式。

帮助孩子排解内心恐怖?


让妈妈感到烦恼的是,宝宝经常会胆小害怕。他们可能会怕黑、怕小动物、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就是和一堆人在一起也会害怕。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宝宝排解内心的恐惧呢?

情景1:宝宝见了生人就会哭

有的宝宝很怕生人,在与生人交往后,他就会变得不安。有时梦里也会无缘无故地抽搐、呜咽或哭泣。在孩子眼里的这些陌生人,显得又高又大,简直都是巨人。

帮助方略:首先,妈妈要考虑宝宝的兴趣,如果宝宝想睡觉,就让他安静地睡一会儿;如果宝宝想吃东西,就喂他些东西。其次,妈妈先不要把客人介绍给孩子,而是把孩子介绍给客人。同时要抱着宝宝,通常宝宝在妈妈的怀里,相识的过程才会愉快和平静。妈妈还可向宝宝解释,来人是妈妈最好的朋友,他的小朋友以后可以跟你一起玩,使宝宝自然地、充满信心地面对陌生人与事,不会发展成不可抑制地恐慌。

情景2:宝宝见水就想逃出来

怕水的情景在幼小宝宝中比较多见。当妈妈把宝宝放到浴缸里,或者游泳,他就会害怕,就会哭泣,就会挣扎着离开。这是因为洗澡的时候,有些感受会让他感到不舒服,譬如水从头上冲下来的时候感到喘不过气来;刚下水时宝宝会觉得水冷等。

帮助方略:首先,不要强迫宝宝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强制他洗澡。如果他怕水,就不妨从小环境开始,譬如宝宝拒绝去浴池,那就换个地方,在卧室里洗。还要尽量让宝宝感兴趣,可以在盆水里放满玩具。开始时可以让宝宝蹲在外面跟它们玩,过一段时间,以游戏的方式把孩子放进水里。关于游泳,要选择舒适的地方,如露天游泳池,那里的水经过一天的阳光照射,就像温水一样,宝宝会感到舒服而不再怕下水。

情景3: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

在妈妈让宝宝上床睡觉的那一刻,宝宝会说:“妈妈,开着灯,我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妈妈会想,是不是有谁吓着宝宝了,或是有谁给宝宝讲了恐怖故事。确实是这样,所有这一切都会使宝宝产生怕黑的感觉。

帮助方略: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训斥宝宝,也不要叫他胆小鬼,这会导致宝宝自我封闭,纠缠在恐惧和不安中。妈妈要告诉宝宝:“爸爸妈妈都在隔壁,没有什么好怕的呀。”通常宝宝能够得到大人的支持,就会平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睡眠上。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安静下来,那就最好给孩子装个方便开关的小灯,嘱咐他在快要睡着前自己关灯。或者给他一个玩具小手电,这样在黑暗中,他也会感到自信。

情景4:遇见小动物惊恐不已

在感觉方面,其实成人和孩子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成人积累了生活中的经验:哪些东西是软的、带刺的、光滑的,或者是坚硬的……但宝宝不行,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可能是第一次,他无法判断会不会伤害自己。

帮助方略:对于一个毛茸茸的小动物,在宝宝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肯定会感到惊恐,会大声呼叫妈妈保护自己。这时妈妈要主动给孩子介绍这个新朋友,不要故意避开,不然类似事件还会发生。不妨对宝宝说:“这是毛毛狗,你看它毛很柔软,样子是不是很可爱,来,摸一下,它很乖,不会咬人的。”

情景5:醒来后哭着要找妈妈

对于一个刚来到世界上的孩子,关注是一种爱和关怀的表达。如果发现孩子害怕独处,妈妈就要做到随时呵护。只有让宝宝了解到,父母的关注和爱是无条件的时候,他们才更有信心地独自面对外面的世界。

帮助方略:在宝宝入睡前,尽量不要让他进行剧烈活动,容易引起宝宝的情绪波动,不利于睡眠和安定宝宝的心神。睡前可以通过讲故事、读书、画画等调节宝宝的情绪,使他稳定下来。或是跟宝宝聊聊天,让宝宝说出他的不安情绪,并得到妈妈的安慰,宝宝就会逐渐不怕独处了。

关于孩子的内心力量来源


一个家庭教育的重要的point是:for yourself

不管吃饭、游戏、学习、安全,等等,所有这些,都要反复和孩子强调,是为你自己。

看书的乐趣在于学到了新知识,学习的乐趣在于掌握了新技能,考试成绩不是为了给父母交代,不是为了让老师去评先进,为的是证明你自己的水平和努力。

首先父母得这么想,别把孩子的得失输赢都揽到自己身上,好象孩子胜利自己就与有荣焉,孩子失利就证明自己的失败。

我们只是引导者,他们的学习、职业、人生,都是他们自己的事。

时刻记住这一点,就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就不会因为孩子的一时错误、失败而气急败坏。当然孩子也相应的有担当、有主见。相应的抗压能力也会提高。

让孩子们深刻理解做一切事情都是为自己,那么重要。

自己认可自己的长处、进步,那么外来压力影响很小;自己认识自己不足,那么自设目标、自定期限、自行追赶。总之都是自主的、可控的。

而反之如果让外物占据主动,做什么是为了讨别人欢心,评判自己的标准由家长、老师、社会来定,那么受到否定就太有可能了,自身完全控制不了外界的反应了。

外界有什么刺激、意外出现,比如变态的老师啦、变态的学校啦、攀比成风的环境啦,等等,我们无法控制和预防,只有强大自身,以不变应万变,最靠谱~

做什么都为了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超过谁、比上谁、取悦谁、补偿谁。。。

人生变故很多,外因各种各样,防不胜防,只有不断修炼自己、加强自身,才能百战不殆~

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都是修炼出来的。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言传身教,当然是修炼的第一步。

“从自身找原因”不但是解决困难的武器,更是强大内心的盾牌。

有些孩子完全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凡事靠别人,也凡事怪别人,那么所谓的“抗压力”也就是子虚乌有。

别人对他好时,一切都好,别人对他不好,他的世界就垮塌了。

我们可以怎么做?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想到的几点是:

第一,孩子遇到困难和失败时,不引导他归咎于别人、外界,而是引导他总结反思自身哪里做的不好,实实在在地让孩子体会: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当我进步了,成长了,本来困难的事就变得简单了。只有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不但解决当前的困难,还能获得长远的好处;

第二,不避讳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失败和软弱,清楚地让孩子看到:谁都会遇到问题,但只要努力去解决,最终也许不一定成功,但肯定有所收获;

第三,分析外界对待孩子的态度,告诉他们未必人人喜欢你,别人对待你的态度首先决定于你所处的地位、你的能力和本领;其次取决于你对待他们的态度;只有最弱小最没本事的人,才指望着别人毫无原由地对自己好。

不怕别人不喜欢的基础是自己喜欢自己;

不怕别人给压力的基础是自己要求自己。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最重要的是时刻审视自己,时刻锤炼自己,加强内心力量。

为了自己打造更好的自己,这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提高的方法。

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让孩子找到内心成长的力量


如果孩子八九岁,你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而他很茫然;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就否定自己,说“我不会”或“我不行”;如果孩子除了会钢琴、奥数,生活上一无所知……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惨的事情。

他对自己、对生活没有想法,他的内心没有力量,他不思进取,极易被打倒。我们常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强调的就是一个人的内心力量。一个人内心的力量是如何积攒起来的?是成年后自然而然就会拥有呢,还是要从小开始沉淀?心理专家表示,内心的力量是成长最根本的推动力,这种力量孩子本来是拥有的,但却被父母无意间摧毁了。

缺乏梦想的孩子

专家介绍,前一阵子她在一个社区活动中,曾问一些三、四年级的孩子:你的理想是什么?那些孩子很茫然,连眼睛都是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或想做什么。孩子连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一点让她非常震惊。也就是说,在最富有想像力的成长阶段,孩子却没有梦想。

我们对孩子物质方面的关注有了,有的远远超出了需求,但却非常少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快乐吗、孩子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林缨认为现在的家长普遍强势,为孩子拿主意做决定,看似照顾得无微不至,实则粗暴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往往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更不要说犯错了。虎父无犬子,但现实是“虎父”养出来的往往是小老鼠,这是因为强势的家长往往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力量。

如何做?

欣赏孩子:具体事件+抽象赞美

专家表示,要让孩子找到内心的力量,首先要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任,相信自己能做到。家长要发现孩子具体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加以欣赏,从而提炼出他的特性。比如孩子开始做家务了,家长要看到,并表示欣赏:你的碗洗得真的干净,你真是细心、爱帮妈妈的人。家长可以用具体的事件加上抽象概括的赞美来表扬孩子。

专家指出,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家长不要只注重结果,因为孩子刚开始去做一件事情时,你不能要求他做得很好,或者没有犯错。如果因为孩子做得不好或做错了而批评或打骂孩子,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孩子第一次洗碗时把碗打碎了,这时家长不要批评,因为孩子的能力还没培养起来,应说:你真棒,主动帮妈妈干活了,碗打碎了没关系,我相信你下回会注意的,你会越做越好的。家长要欣赏他未来的样子,而不是关注现在的结果。再比如,孩子近段时间学习勤奋了,努力了,可考试成绩没有上来,这时不要批评他,而应说:“妈妈知道你这段时间真的很努力,这次没考好没关系,我们继续加油,相信成绩会上来的。”

孩子的内心有力量的话,他会有希望。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希望,让他相信他是行的。不能孩子一做错,就说:完蛋了,这辈子你都这样了。要去欣赏他的能力,告诉他未来会更好。只要努力,就会更好。不要看到眼前的失败就放弃,就把孩子打倒在地。给孩子多次机会,训练他的能力,允许他做错。能力不是一教就会的,要长期学习练习才能获得。要是老否定孩子,孩子会无望,他会觉得自己没有希望了,从而放弃自己,这是最可怕的。

肯定孩子:让他有选择的权利

可以让孩子在一些事情上自己做决定。0到4岁的孩子,可以让他决定穿什么衣服、10元以内的零食自己决定买哪样等。但我们看到的是,家长跟孩子说:想吃什么自己拿,可孩子选了,家长又说:这个不好吃,另外拿一样。当孩子在玩游戏时,跟妈妈说:妈妈,我再玩一次。妈妈却说:这有什么好玩的,玩另外一个。这些事情看似没有什么,但事实上家长已经用自己的意志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时候多了,孩子就会不去做决定了,再说让他做决定拿主意时,他会说:无所谓了,你决定吧。等他长大了,他仍会等你做决定。这时很多家长又会生气:怎么什么事都不管,都让我给他拿主意呀?而不知道这一切全是家长自己造成的。

在孩子小时,要给他适当的自由,如选玩具的自由,布置自己房间的自由……要让孩子觉得我是有价值的,我的意见是有价值的。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告诉孩子,不管未来你是老板、扫大街的,我都认为你是我的宝贝,你是很棒的。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否则孩子会讨好你,你会控制孩子。当我们盲目用物质去交换孩子本来就很愉快在做的事情时,会摧毁掉他内心本就有的力量。比如,学习本来是孩子的事,但如果家长以学习好为条件许诺孩子各种物质奖励后,孩子就会认为学习不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事。一旦没有了外界的物质肯定,他就会没有学习的动力。

人向好的力量是天生的,但如果这种自然而然体现出来的天性用物质加以衡量时,孩子会把物质条件看作基准,当没有了外界的这种物质支持时,他就会放弃去做。

发掘孩子天性和内心的需求


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听话、主动,积极的好孩子。所以,父母纠正孩子的不听话,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入手。

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我们的话说,就是“爱学”,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作为父母亲,需要特别重视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的天性和需求为诱发求知欲和上进心提供了可能,即提供了“有”,所以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主要内容是,从天性出发,着重指出“无”的存在,从而让他们感到“该有”并看清“没有”。并且把知识的学习放在知识体系中去理解,让孩子不但知道知识点,而且知道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这样就会使新知识很容易被原有知识兼容,在兼容过程中,培养更高的解决问题能力,形成更多求知意识。

“妈妈,我得了全省特等奖!”电话里,儿子小光迫不及待地向温碧茹报喜。去年11月,小光参加了江苏省第19届金钥匙科技竞赛,当时是抱着体验比赛、锻炼能力的心态去的,没想到竟然得了大奖。温碧茹虽略感意外,却也十分高兴。记得比赛结束时,小光答题顺利,曾不无骄傲地说:“这种比赛不需要复习,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题目的范围太广了。”“积累”,确实,小光的积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记得他两三岁的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他对自己的影子着了迷,走路的时候也不放过,甚至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转上两个圈,边转边盯着影子看。发现了他的兴趣,温碧茹开始有意识地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等不同时间陪他一起看影子。

“光光的影子好长呀!”“咦,影子怎么变短了?”“影子怎么跑到前面来了?”……在温碧茹的提示下,他开始提问了:“妈妈,为什么影子会变?光光没有变呀。”温碧茹们找来了电筒,又拿来了他的各种玩具,开始玩起来。电筒忽远,忽近,从这边换到那边……渐渐地,他开始明白,“影子随着电筒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玩具和电筒之间的距离有关”。“太阳月亮和路灯就像电筒,光光和妈妈就像玩具,道理一样的,明白吗?”小光郑重地点点头。望着他那稚气的小脸,温碧茹笑了。

在小光出生的这11年里,他的点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会得到尽可能的满足:重视他的每一个问题,能回答的,立即回答;暂时回答不了的,和他一起查资料;鼓励他自己动手去探索,想做的实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来做……

因为喜欢,旅游时,博物馆、科技馆总是在温碧茹们的安排之内,人类悠久的历史和现代发达的科技,常常令他赞叹不已,流连忘返。因为喜欢,他在不满5岁时就买了电子积木。不久,他就能看着电路图,熟练地搭出各种电路,而且满嘴都是“电阻”、“电容”、“电动机”……还不停地缠着大人问这问那。因为喜欢,他在上小学以后,又买来了“化学世界”。他着迷了,每天对着他的宝贝,一个实验要做上好几次,直到材料耗尽。因为喜欢,温碧茹们家连续几年养蚕,每每为了桑叶不够而犯愁,而他却因此与昆虫零距离,知道了蚕是怎么进食的,什么是昆虫的变态……

因为有了这些经历,如今他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最常思考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科学道理呢?”。而当他捧起《我们爱科学》、《科学探索者》、《原来如此》等科普书籍时,也总是如鱼得水,读得津津有味。也许,他并不能事事都想明白,书也还不能完全读懂,而温碧茹觉得,这份旺盛的求知欲却是更为可贵的东西,有了它,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他能读懂。

求知欲是人内在的动机和愿望,所以,一定不能阻塞了孩子内心深处向外延伸的线路,内在线路阻塞,就不可能与外在的影响对接,那样你怎样打骂,怎样苦口婆心,怎样恨铁不成钢,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就会把你的话当作耳边风。

链接: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育儿观念: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碰到困难和挑战,有时他们会成功,但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失败。一些孩子会因为受到一点儿挫折,一点儿批评,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失去自信。父母一定要从小加强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挫折忍受力”,教会孩子有强大的内心,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对于那些刚毅、天生不愿服输的孩子,我们应该慢慢地向他们强调:“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不要太在意最后的结果,重要的是自己享受这个过程。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只要自己觉得努力了,对得起自己的心就可以。”

孩子“输不起”的根源:

1.个性所致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因此,面对挫折时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孩子比较外向、做事大大咧咧、豪放、不拘小节,因此在遭遇挫折时,他们更容易面对。而有些敏感、焦虑、对人对己要求非常高、追求完美的孩子则不同,他们一旦出了点儿差错,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变得非常焦虑、愤怒或者不高兴。

2.过多的表扬

现今社会,赞扬、激励孩子渐渐成为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孩子们稍有一点儿成绩,父母就大加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做法确实在一定程度能起到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作用。但也正因为事事以表扬为主,孩子很少听到批评,使得孩子们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稍不如意,就会被击垮,心理失衡,无法承受。

3.溺爱

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而一旦希望和要求落空时,他们就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挫折。让孩子“输”得起!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的六个关键:

关键一:设置恰当的目标

许多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样一个观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能行,一定会有进步,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当然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但很多时候,这样的话语也可解释为:“如果你不会做习题,考试成绩不好,就一定是你不认真、不努力的结果。”孩子一旦考试没有得到理想的成绩,父母就批评孩子不用功。这么做,父母完全忽视了每个孩子在能力上是有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之下,父母就是请名师给孩子补课,再督促孩子、逼迫孩子,孩子也不可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和目标。父母因此很失望,责骂孩子,甚至体罚孩子。孩子一定会感到很委屈,觉得自己再努力也白搭。那么既然如此,还不如破罐子破摔好了。其实,孩子的个性不同,能力也不同。因此,父母在给孩子设定目标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设置合乎孩子个性和特征的目标。

关键二: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因为“聪明”而受到表扬的孩子,他们把考试失败看成是自己不聪明、没有能力的结果。因此他们不愿尝试去做有挑战的事情,而倾向于选择自己擅长或者简单的事情来避免失败。碰到他们不能很快解决的事情,常常以“我不擅长这个”而很快放手,这些孩子表现出缺乏忍受挫折的能力。与此相反,那些因“努力”而受到表扬的孩子更愿意把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因此,他们也愿意更加努力来接受挑战。

关键三:并非所有人都是赢者

胜败乃兵家常事,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事事第一。可惜的是,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许多父母都害怕孩子失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父母都变着法子、竭尽全力地鼓励孩子争第一。每个家长或者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如果孩子考试考砸了,只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考试中的差错,吸取教训,在将来的考试中争取好成绩就行。(玛希娅原创)

关键四: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以成败论英雄。如果孩子得了第一名,父母就非常高兴。但当孩子出现了差错,父母就会毫不顾及孩子的心情,批评孩子。这样不仅会给孩子很多压力,也会使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孩子感到很沮丧,特别是当他们竭尽全力却没有做好的时候。

关键五:借用英雄情结帮孩子走出困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自己仰慕的英雄。有时候,父母苦口婆心说一百句,也比不上偶像随意间的一句感慨。甚至偶像们什么都不用做,小粉丝们会主动为了追随偶像而勇敢迎接生活中的挑战。父母可以借助孩子心目中的榜样,让孩子明确自己的不足,帮他们走出成长过程中的困境。

关键六:接受孩子的失败

在一般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孩子会故意做出让父母生气、失望的事情,也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输。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时,他们的内心也很沮丧、很痛苦。因此,面对孩子失败,父母不要明里暗里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你怎么不像我的孩子,一直出错”或者给孩子提各种“有用的建议”。其实,父母在给孩子建议或者责骂孩子不努力之前,首先要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孩子因为做错事而产生的内心挣扎和痛苦。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尴尬、羞愧、委屈、沮丧、悲伤、愤怒,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因此,父母在告诉孩子自己很生气或者感到很丢脸之前,要静下心仔细想一想:自己要说的话是不是能够帮助他们?怎样帮助他们?更重要的是,自己所要说的话将如何帮助孩子调整情绪,走出困境。

家园共育《孩子内心深处的爱从不掩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小王子触及内心深处柔软的经典句子收藏 生活才不是生命荒唐的编号,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小王子是哲理与思考的“结晶”,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作者一般写童话故事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有哪些值得收藏的小王子童话经典语录?下面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王子触及内心深处柔软的经典句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08-09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内心深处颇为感动的励志句子47条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感动的时刻,能被感动,是一种心态,拾起感动,我们的心便不再枯涩。感动使我们变得清纯率真,变得清洁明亮,变得丰富广博。你们清楚有哪些关于励志感动的句子呢?根据你的需要,编辑精心整理了让孩子内心深处颇为感动的励志句子,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2022-10-30 阅读全文
  • 刻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爱国古诗句集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触?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用心整理的“刻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爱国古诗句”,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2022-07-26 阅读全文
  • 小王子触及内心深处柔软的唯美句子通用(45条) 要想结识蝴蝶,就得先忍受两三只毛毛虫的叮咬。小王子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童话故事里天马行空的剧情等深受大家的喜爱。小王子有哪些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语录?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王子触及内心深处柔软的唯美句子,仅供参考。...
    2022-08-08 阅读全文
  • 情到深处都是爱 三月二十五号上午全镇师德报告会结束后,我挂念着孩子们,迅速回到了幼儿园。在与幼儿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我的同班老师忽然告诉我说:“忘了告诉你了,今天早上于涵林的家长在送于翰林入园的时候给你捎来的烫伤药,我...
    2021-01-18 阅读全文

生活才不是生命荒唐的编号,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小王子是哲理与思考的“结晶”,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作者一般写童话故事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有哪些值得收藏的小王子童话经典语录?下面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王子触及内心深处柔软的经典句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08-09 阅读全文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感动的时刻,能被感动,是一种心态,拾起感动,我们的心便不再枯涩。感动使我们变得清纯率真,变得清洁明亮,变得丰富广博。你们清楚有哪些关于励志感动的句子呢?根据你的需要,编辑精心整理了让孩子内心深处颇为感动的励志句子,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2022-10-30 阅读全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触?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用心整理的“刻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爱国古诗句”,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2022-07-26 阅读全文

要想结识蝴蝶,就得先忍受两三只毛毛虫的叮咬。小王子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童话故事里天马行空的剧情等深受大家的喜爱。小王子有哪些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语录?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王子触及内心深处柔软的唯美句子,仅供参考。...

2022-08-08 阅读全文

三月二十五号上午全镇师德报告会结束后,我挂念着孩子们,迅速回到了幼儿园。在与幼儿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我的同班老师忽然告诉我说:“忘了告诉你了,今天早上于涵林的家长在送于翰林入园的时候给你捎来的烫伤药,我...

2021-01-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