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促进托班孩子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0-11-09

托班教育笔记。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如何促进托班孩子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如何促进托班孩子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本以为社会性品质形成这样一个大话题对于一个幼儿园托班的孩子来说可能还是离我们遥之甚远问题,但本期学习了此话题以后才颇感问题对幼儿的实质性、重要性。其中幼儿社会性品质教育让我妈全家认识到了: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社交能力都是需要在2-3岁这一阶段形成的。

我的孩子今年2岁7个月,正是一个比较自我,有点小叛逆的时期。他凡是都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不肯与人分享和合作。经常我们家长去幼儿园接孩子时都会接到老师或其他家长的投诉:昨天你们家Peter跟谁谁谁小朋友抢玩具把谁给弄哭了,今天又跟谁谁谁小伙伴为争一本书跟同学打架了……开学头几天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本月,幼儿园组织了家长们共同就这类问题集体学习,我们也在家马上做了反思与调整。首先活学活用、以家长带头的以身作则给孩子营造一个宽容接纳的气氛;其次在物质欲精神上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最后借鉴了6S管理中的行迹管理办法,在放东西的地方画标、贴标签,督促孩子按标识那方物品。渐渐,孩子越来越规矩,越来越懂得分享与合作了。当然,以后的放学,我们接到的投诉也就几乎没有了,只有老师们肯定的赞许。

在遵守规则者方面,我们家Peter还是做得非常值得肯定的。每次逛街,经过十字路口时,他都会主动拉着大人的手,嘴里变念叨着着:“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左右看,行人要走斑马线。”然后非等到绿灯亮起才会从斑马线上走过。每次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小家伙也会主动的依次序排队等候,付完钱还会不忘给阿姨一句甜甜的“谢谢!”我是文明小公民,文明礼貌当然要从我做起了!况且,这才是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最基础。

说到“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情感”,我不得不又夸夸咱家那鬼马精灵的小人儿了。它自小富有正义感、超有同情心,每每看到天桥下面乞讨的乞丐都会问我要几块零钱去施舍对方;有时候看着动画片里的光头强欺负熊大熊二的时候,他也恨不得马上冲进电视与二熊一起对抗强哥,说是要保护森林。我相信一个社会的良知会从这批娃娃身上反射出希望的明天。

经过这次的学习,收获甚多,无法言语一一表达,惟愿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感谢幼儿园给予的极好好的学习平台,谢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


宝宝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社会性技能的发展随之开始了。社会性技能主要包括:交往技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的情绪。这时宝宝的生活空间从家庭拓展出来,开始与更多的人交往,与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互动交流。为了帮助宝宝跨出家庭的生活圈,在家中妈妈爸爸可以陪伴宝宝一起做些游戏,能磨练宝宝的社会性技能。

猜猜他是谁

1.妈妈爸爸与宝宝坐在一起,先请宝宝猜猜看,例如:每天家里起得最早的人是谁?幼儿园里最喜欢小熊泰迪的小朋友是谁?

2.宝宝也可以给妈妈爸爸出题目来猜,一家人一起猜测家里的亲戚、朋友以及宝宝的小伙伴、幼儿园老师等,还可以扩展到家里的物品以及社区的设施,如医院、派出所等。

【专家提示】妈妈爸爸可以经常与3岁以上的宝宝一起玩这个小游戏,这是有意识地帮助宝宝巩固对家庭成员以及居住环境的认识,逐步扩充游戏内容,引发宝宝对周围玩伴、他人以及环境的关注,产生与周围人、物交流的兴趣。

三只脚儿一块走

1.妈妈与爸爸一起先向宝宝示范,并排站成一行,把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然后一起协调行走去取家中的物品。例如:妈妈爸爸一起与宝宝玩扔球游戏,让宝宝有足够时间观察妈妈爸爸怎样进行合作。

2.妈妈或者爸爸可以鼓励宝宝和自己一起试试三脚行走,通过两人一起移动、行走来体会与人合作的感受。

3.可以邀请宝宝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参与游戏,并进行行走比赛,让宝宝尝尝与人合作的快乐。

盒子里的秘密

1.妈妈、爸爸、宝宝和其他家庭成员或小伙伴围成一圈,人数4-5人。

2.大家依次把一个小盒子传递给下一个人。需要遵守两个规则:第一,在音乐声中传递盒子,音乐声停止时拿着盒子的那个人才可以拆开盒子看礼物;第二,音乐声再起时,拆开的盒子要被盖好继续传递。

3.一轮传递结束后,遵守规则的人都能得到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的礼物能给遵守规则的人以鼓励。

【专家提示】宝宝要很好地与人合作,除了理解合作的意义之外,还需要知道合作的前提必须能与他人共同遵守既定的规则,这正是这个游戏的目的。

关心小宠物

1.妈妈爸爸可以为4-5岁的宝宝养只小兔或者小鸟,或者带宝宝去有小宠物的家庭拜访。

2.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鼓励宝宝关心它们的吃喝拉撒,并和宝宝一起阅读小动物童话故事书,激发宝宝对小动物的喜爱,模仿妈妈对自己的关照去照顾小动物。使宝宝知道,对待小动物要仁慈,不要粗鲁。赞扬宝宝温柔的行为。

【专家提示】3岁左右的宝宝“自我中心”概念很强,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阶段。通过关注小动物来体会“关心”与“同情”是符合宝宝的兴趣,从而达成情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妈妈爸爸引导宝宝解决与同伴冲突的原则

大多数3-4岁的宝宝,自己解决与同伴冲突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退缩回避,要么挥拳相加。妈妈爸爸要帮助宝宝认识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有多种,使他们懂得友好相处,彼此合作。

(1)帮助宝宝理解限制行为的各种规则以及制定规则的原因。

(2)帮助宝宝认清冲突的原因,并设想另外的替代行为及其结果。例如:当宝宝想要玩同伴的玩具时,除了使用暴力抢夺的方法外,还可以和同伴协商交换玩具,或者与同伴商量玩玩具的时间。

(3)引导宝宝理解合作的意义。3-4岁的宝宝需要让他们直接地观察两人或多人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给予他们模仿的机会。

(4)鼓励宝宝帮助别人。例如:帮助邻居的叔叔阿姨拿报纸,上电梯的时候鼓励宝宝为别人按电梯楼层键。

(5)当宝宝和同伴发生冲突时,尽量让宝宝自己来解决。

(6)在日常生活中,妈妈爸爸是宝宝人际交往的榜样。为了能更好地和同伴玩耍,妈妈爸爸可以教给宝宝一些善意、有趣的手势,经常微笑着面对宝宝。一个具有幽默感、满面阳光的宝宝会有良好的人缘。

育儿主题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育儿主题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一、开场语:

首先感谢直播间的爸爸妈妈们能来到直播间视听,在这里我们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收获快乐!望宝贝们能快乐健康的发展!同时感谢直播间的年轻的帅气的未来的爸爸妈妈们能来到本直播间,谢谢你们的视听,谢谢!

二、主题名称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三、参与人员

(斗鱼)主播:奇迹糖糖乐乐可可

互动的朋友:

正琴能能宝宝: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与家长和伙伴们进行适当的互动,会交流,会分享。

糖糖粉36:在生活中引导小可爱会关系身边的人,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轩轩的小歌迷:给孩子准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在不同的角色游戏中进行社会角色的体验,更好的发展孩子的社会性。

朱雀大人的马六娃:多带孩子参与活动,不管是孩子的小伙伴的兴趣活动,还是亲戚之间的活动,家长多与孩子互动,感受家庭的爱的氛围,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向小伙伴的好的习惯学习,坚持性的培养孩子的好的社会性交往行为!

四、分享

(一)个人想法

心理学的社会性发展指的是人的社会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与社会性内涵不同,并不能全面概括反映社会性发展的实质内涵。其实,除了生理和认知以外的心理特征,许多被称为社会性的东西并不是心理层面的因素和特征,社会性发展更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场域和情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社会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人的社会化程度,作为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存在和发生于个体与个体。人的社会性发展包括个体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和实践形成相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属性以及积累社会经验和社会资本,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形成交往技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等等。概括地说,社会性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系统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逐步提高。孩子们可以通过上幼儿园,与伙伴之间的快乐交往,还有跟身边的家人们和社交场合的人员的互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渐渐的发展起来,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通过集体教育活动和个别化学习活动,进行相应的社会领域的发展,家长朋友给予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氛围也要有,尽量的多与孩子互动,进行朋友活动之间的参与等!

社会性的概念

心理学者齐格勒强调人的社会性主要包括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通过社会知觉,人们觉察他人的想法,向他人表达行为的动机和目的;通过社会行为的学习,人们掌握约定俗成的举止方式、道德观念,从而能够适应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美国一位影响颇大的心理学家墨森则认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等。

1.社会性是指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所需的特点、品质。它是和平相处,解决矛盾,不伤人的技巧及驾驭或掌握公共资源的能力。

2.社会性是指自我的认同品质:一只眼看他人,一只眼看自己。

3.社会性是指适应社会的能力。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自我意识的发展

表现形式:

自我认识,先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然后知道自己的名字。对“我”字的掌握;

自我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价值感,成功感,自我效能感等等,比如3岁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常要求自己独立干一些事情。

自我控制与调节

自我管理

2.社会认知的发展

表现形式:

对自我的认知,对社会关系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社会环境和现象的认知,对性别角色、行为方式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

3.社会行为的发展

表现形式:

亲社会行为,包括帮助、合作、共享、谦让等行为。(亲社会态度是指人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乃至奉献等利他的社会态度。由亲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与亲社会态度和行为相反,逆社会态度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态度,由逆社会态度派生出来的行为则是逆社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包括言语和身体侵犯。

社会退缩行为,撒谎行为,嬉戏行为,告状行为等等

这些社会行为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4.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表现形式:

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独立克服困难、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

5.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

表现形式:

依恋感,同情心,责任感,羞愧感以及各种情绪的表达和控制。各种情绪包括高兴、生气、伤心等。

6.道德品质的发展

表现形式:

道德认知,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

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的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理论流派]: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他的理论是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理论,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皮亚杰认为社会性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创立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学说,他通过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言行一致、抗拒诱惑、亲社会行为等研究,阐明了人是怎样在亲身的社会实践中通过观察榜样而获得一定行为及发展人格和社会性。人总是通过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的作用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观念、能力、人格和社会性,观察学习主要是依靠替代强化,替代强化不断巩固就能转化为儿童内在的标准,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就是自我强化;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模式去观察榜样的示范来获得社会行为;自我调节要求儿童在认知调控方面能有计划地组织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二)书上分享

同伴关心和社会交往目前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一般认为,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和动因之一。它对于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幼儿的社会化、良好个性、品德、情绪情感的形成、积极自我意识的发展等,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南京师大社会能力课题组对幼儿同伴关系及其培养问题进行了系列的教育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验结果。他们关于亲社会行为与幼儿同伴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相互尊重、分享、帮助和合作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改善和促进同其同伴关系的良性发展。他们进行的为期两年的教育实验研究证实:

1.移情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2.社会观察学习能够使幼儿交往中的不友好行为显著减少,并能够帮助他们学会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

3.蕴含社会认知冲突的社会情景演示法能够显著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

庞丽娟,就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成因及其教育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她综合运用现场提名、问卷评价和行为观察等方法,初步揭示并界定出幼儿同伴社交的四种基本类型: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等;对幼儿各社交类型的生理、心理、交往和行为特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分别提出了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儿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方案,为幼儿同伴社交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她的(1991)研究还表明,学前儿童已具有较分化的接纳,拒绝同伴的标准,道德判断已开始了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进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0-2岁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2-4岁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好习惯、好品质?

0-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孩子饿了,母亲能及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亲能及时更换;孩子想动了,母亲也跟着动。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长时间感到痛苦,他就会信任世界、母亲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总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渐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

2-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原则一样,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就是什么事可以做,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让孩子为所欲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心情愉快、幸福,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当然,父母也要设置界限,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能过度的,如吃东西不能吃太多、看电视不能看太久。于是,孩子们也学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数事情是可以干的,但必须有节制。如果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后注定是个宅男宅女;相反,对孩子的欲望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会尊重法律法规,不尊重长辈、权威,长大会遇到大麻烦。

4-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家长笑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逐渐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标。

不过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管教孩子永远都应该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几乎99%的失败管教都是亲子关系没有建立好。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答案是,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去爱他(她):身体接触、赞美与鼓励、共享的时间、礼物、无偿服务(奉献)。父母可以使用孩子最喜欢的爱语,也可以五种都用。

如何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个性品质时,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为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1.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当孩子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鼓励时,他们会激动、兴奋;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喜欢对所见和所闻进行模仿,家长尊重他人、与人分享的行为都能影响孩子;要使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孩子是怀着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这方面的好奇心,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报以热情,如当孩子画了一张画的时候,可以鼓励说:“你画得很棒!”家长的每一份鼓励都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自豪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家长可在去幼儿园或学校的路上,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

4.创造让孩子重复的机会。孩子在学习滚爬、发音等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事实表明,孩子们并不会厌倦重复,相反,当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能够用以帮助更年幼的孩子时,他们自然会更自信,对学习新东西跃跃欲试。

5.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那些受到家长纪律约束的孩子通常更易与人相处,在学校中比那些家长一味严厉或溺爱的孩子表现好。

要做到这点,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指导孩子的活动,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试图进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最好说出理由,例如,对孩子说“请把玩具车从楼梯上搬走,这样别人才不会被绊倒”,而不要说“照我说的做”。

·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看看他们是否需要特别的帮助。

·家长生气的时候,别忘了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批评应针对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可你在墙上画面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生气”。

·帮助孩子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可以问4岁的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凯文推倒你堆的积木?比如这样……”

·对孩子抱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他们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赞扬。微笑和鼓励永远比粗暴的惩罚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

6.让孩子自己动手。毫无疑问,小孩子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但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7.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学前儿童需要接触社会,开始了解他人的观点。事实证明,小孩子上学前如能常和家庭外的成人和儿童接触,上学后更容易和老师、同学相处。

喜欢《如何促进托班孩子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托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儿童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
    2021-02-24 阅读全文
  • 发展孩子的社会性技能 宝宝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社会性技能的发展随之开始了。社会性技能主要包括:交往技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的情绪。这时宝宝的生活空间从家庭拓展出来,开始与更多的人交往,与更广...
    2020-11-25 阅读全文
  • 在活动区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验研究工作报告 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任务,为探索在新形势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园承担了《在活动区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
    2021-06-21 阅读全文
  • 育儿主题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育儿主题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一、开场语: 首先感谢直播间的爸爸妈妈们能来到直播间视听,在这里我们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收获快乐!望宝贝们能快乐健康的发展!同时感谢...
    2020-08-03 阅读全文
  • 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电子技术、媒体技术已介入幼儿游戏,许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虚拟的世界里。在这种电子游戏的世界里,幼儿获得了广泛的信息。但更多的给孩子带来负面效应:1。幼儿的...
    2019-12-19 阅读全文

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儿童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

2021-02-24 阅读全文

宝宝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社会性技能的发展随之开始了。社会性技能主要包括:交往技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的情绪。这时宝宝的生活空间从家庭拓展出来,开始与更多的人交往,与更广...

2020-11-25 阅读全文

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任务,为探索在新形势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园承担了《在活动区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

2021-06-21 阅读全文

育儿主题探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一、开场语: 首先感谢直播间的爸爸妈妈们能来到直播间视听,在这里我们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这里收获快乐!望宝贝们能快乐健康的发展!同时感谢...

2020-08-03 阅读全文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电子技术、媒体技术已介入幼儿游戏,许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虚拟的世界里。在这种电子游戏的世界里,幼儿获得了广泛的信息。但更多的给孩子带来负面效应:1。幼儿的...

2019-1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