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洋节’,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发布时间:2020-11-09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教师引导语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对于‘洋节’,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昨天去幼儿园接儿子,看到他们那里张贴圣诞节的图片,好像还准备了一些圣诞节礼物,儿子对这些很感兴趣,回家还让我们准备圣诞树呢。这些很正常,让孩子了解一些这样节日的知识也是好事。但昨天回来时,儿子却说:“妈妈,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买一些圣诞礼物拿到幼儿园呀?小朋友们都带了呢?”我一怔,刚才接儿子时隐约听到有的家长好像往幼儿园送圣诞树之类的东西,好像有几个家长还问老师需不需要带什么圣诞礼物呢。我刚想回答,小爸边开车边对儿子说:“圣诞节,那都是商家的炒作,咱不过那‘洋节’!”儿子接口说:“圣诞节是用什么草做的呀?”我们大笑,得,小家伙把‘炒作’理解成了‘草做’。笑过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好好跟儿子说一下,让儿子对这些‘洋节’及节日礼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儿子,圣诞节是圣诞老人送礼物的节日,凡是心怀一个美好愿望、心地善良、好好吃饭睡觉,快乐生活的每个小朋友都会收到一个,但这需要靠我们自已平时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才能换来。而且这个节日是从国外传来的‘洋节’,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有时我们不要太在意。至于要带到幼儿园的圣诞礼物那可不是靠钱买回来的,而是靠我们自已的双手造创出来的呀,圣诞节时我们可以一起做个圣诞节小卡片送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好不好?”我话音刚落,儿子就痛快地答应:“好啊,好啊!”。“那我们休息时就动手做几个,你可以在卡片上画上你所喜欢的各种图形,那是靠我们自已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手工作品,非常有纪念意义,而且这样的礼物也特别有诚意!”我又补充了几句。儿子‘噢噢’了几声,表示了赞同了。
我所说的‘洋节’就是从国外流行过来的,不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像感恩节、圣诞节之类的。小孩子对这些花花绿绿的节日感兴趣本无可厚非,而且商家的大力炒作,也不可能让小孩子不知道,问题是如何引导孩子,让他正确地看待这些节日及节日礼物才是我们家长最应该关注的事情,让他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并告诉他礼物是靠自已的努力劳动换来的才最有诚意。同时加强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也势在必行,中国传统节日加强孩子的亲情沟通及节日文化的宣传,在儿子这一代保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呀!!【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知识: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
如今的年轻父母对子女不再有长辈那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靠体罚孩子而达到家教目的的做法,已被大多数父母放弃。但是,一些年轻父母因望子成龙心切,或有意、或无意,采取讽刺、挖苦、揭短等手段,使孩子在精神上造成了程度不同的伤害,我们姑且称之为"精神虐待"。
虐待的具体表现
一、是对孩子实施精神控制
一些家长为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考到高分,在家中除了学校布置的大量的家庭作业外,不是请家庭教师,就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复习题让孩子做。孩子的精神世界,被家长用习题填得满满的,没有一点时间用来想自己的事,孩子对此是苦不堪言。"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是玩,最烦恼的事情是学习压力"。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中,多数接受调查的孩子对问卷上仅有的两道自由回答题作出以上回答。
二、是警告、恐吓。
家长对孩子讲得最多的话不外乎是:"这次考不好,就不给你买玩具";"你不好好学习,就休想到公园去玩"。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有的孩子的学习动力变成了只是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有的孩子提到学习就感到焦虑不安。"考试不及格"、"考砸了"等词汇象黑压压的乌鸦整天盘旋在孩子的脑海。
三、是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
一些家长为刺激孩子加油学习,故意用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长处相比,甚至在大众场合,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缺点冷嘲热讽,认为这样孩子就会因害羞而把学习抓上去。
四、是不让孩子与别的小伙伴结伴。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最重要的交流对象是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儿童只有在同伴交往中,才能学会抑制内心的侵犯活动,控制适当的行为,以及学会在必要时如何适当地坚持自己的权利和愿望,可一些家长却无视这一点,认为孩子与别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浪费时间不说,还会玩散了心,影响学习。在节假日,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许外出,使孩子没有机会与伙伴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家长为什么在精神上虐待孩子
一、是高期望值,使父母对孩子要求越来越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高期待已成为困扰我国年轻父母的主要心理情绪。上海市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是100%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最恼火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8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脑力劳动者。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如此之高,是造成对孩子精神虐待的心理动因。当他们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他们要求的那样高时,当他们看到孩子没有按照他们设计的模式发展时,他们着急了,于是不择手段对孩子实施精神钳制。
二、是心理知识贫乏,家长并不了解孩子。
一些家长视孩子为没有感情、没有个人意识、没有独立思维的"小孩儿",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的言行,孩子必须按照父母设定的程序去言、去行,稍越雷池半步,就会大声对孩子说"不"。孩子的一点点空余时间都被家长剥夺,他们与父母交谈,也是高高地抬着头"汇报思想"式的;他们要接受父母对考分的一次次质问,对坏成绩的一次次"声讨"。
"精神虐待"下的孩子难成才
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伤害,可能比肉体上受虐待的儿童更大。这一切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将是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其实,孩子心理问题已成为我们难以回避的话题:上海市一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约有20%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各种心理障碍中,神经症状的比例最大,占42%。辽宁1.7万中学生心理素质检测表明:心理异常的比率达35%,心理疾病的比率达5.3%。反映在学生行为上表现为"厌学、出走、自杀、早恋、打架、骂人等。孩子的心理问题,无不可以上溯到家长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压力上。
孩子的精神负担重,自行活动时间少,不与小伙伴交往,缺乏天真活泼的环境,就会导致不爱说话、不合群、孤僻、冷漠、缺乏适应能力、腼腆怯生。孩子的精神受钳制,没有自己的思想空间,没时间自由地想象,自由地创造,就会使孩子创造的花蕾过早地凋谢。
同时,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及时鼓励,经常受到讽刺、挖苦,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用其他变异的手段满足自己的自尊心的需要,既有害社会,也有害于个人。
试想,缺乏自尊、自信,缺乏创造性,不合群、性格孤僻、胆小的孩子能健康成才吗?
家长要以正确的心态教育子女
管教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是一门学问,它还应该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最关键的是必须先具备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一、是学习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切莫要怒不择言。
二、是学习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言语与他们交流,切莫高高在上,随意训斥。
三、是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身体语言以促进亲子关系;用以身作则去强调和坚持某些基本的人生准则,比用语言向孩子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切莫禁止孩子不做的,自己在我行我素地做,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却不做。
四、是学习如何在孩子学习上出现偏差时,为孩子指出一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切莫一味指责。
五、是学习接纳孩子,尽管犯了错误,仍严守"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让孩子知道家门永远为他而开,切莫说:"你真笨"、"朽木不可雕"、"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如何正确辅导孩子作业
“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要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思想的引领者,二是学习的帮助者 ,三是习惯的培养者。但其中一个主导思想就是:要与孩子一起完成作业。”。
家长李女士表示:看到自己孩子每天都很辛苦,自己想帮忙辅导孩子做作业,虽然自己很辛苦但往往适 得其反,现在却又不知该如何去辅导孩子。
就此我们咨询了专家,专家认为,家长给孩子辅导作 业首先要明白两条:
一、辅导不是监督,不要一直坐在旁边盯着孩子做;
二、辅导不是代替,不要一看 见孩子不会,马上就想讲。
家长辅导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从抄作业题到规划作业再到完成作业等, 都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要若隐若现,但须始终关注着。
具体来说,家长的辅导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观察,就是在孩子基本能独立完成的情况下,家长只观察孩子在习惯和知识两方面的弱点就可以了;
二是分析,辅导作业过程中的一个内容就是检查,但避讳家长检查、孩子若无其事,应该是家长 和孩子一起检查,是共同进行时。
检查作业就是要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家长要弄清楚孩子出现的问题 到底是习惯上的还是知识上的,因为做作业有两个目的,一是查遗补漏,二是复习巩固。如果是知识上 的,就要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如果是习惯上的,则需制定计划,确定日程表,一点一滴改进。
此外,告诫家长,不管孩子实际情况如何,都一定不能包办代替。要发现孩子遇到问题的“拦路虎”、障碍的实质所在,是概念上的、计算上的,还是审题能力上的?先给孩子适当点拨,然后让孩 子自己完成。另外,她建议家长给孩子安排一项家庭作业:课前预习。“家庭中课前预习,课堂上当堂 消化,作业中复习巩固,再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这个孩子的知识和能力上就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
如何正确地辅导孩子作业
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是很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事,面对下面现象,家长常常手足无措。
1、作业不主动
2、东张西望,作业不专心,磨磨蹭蹭耗时间,做事没效率。
3、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马上求救。
4、凑合应付,学习不积极,作业完成万事大吉,不检查,老师布置以外的作业,一点都不想做。
基于以上现象,建议您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按照下面的方法试一试。
1、帮孩子端正态度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必须尽心尽职地上班,完成本职工作,这叫责任;你做学生的,每天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这也叫责任,这是你必须要做到的,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
有的家长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理解,不是埋怨题出得不好了,就是指责作业布置得太多,当着孩子的面贬低教师,这是极其危险的。
如果孩子不听您的,您说了白说,没有意义;
如果孩子听您的,就意味着可以不听老师的,如果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的权威形象被破坏,学校教育便很难让孩子入口入心。必然会影响师生关系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但是,确实有时候,教师的作业布置得不好,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家长要私下里和教师真诚的沟通,
可建议莫指责。
2、努力提高孩子兴趣
让孩子喜欢做作业,这需要引导。引导不妨策略
(1)就是拿放大镜找孩子的优点,尽可能地肯定孩子的作业积极性。也许孩子本不打算马上做作业,你真诚地夸孩子有责任感,长大了,懂事了,让你省心,你很满意,在称赞面前,孩子一般会改变自己,克制自己。
(2)就是肯定孩子作业的优点。要从心里赞美孩子“字进步多了,比我小时候的写的都好!”“这么难的题都自己独立完成了,了不起!”“做这么快,字又写这么好,按这速度,每天的作业不就和玩一样!”要把您的满意签到作业上。
(3)就是孩子作业完成了,要让孩子玩一会儿,不要鞭打快牛。
3、一心一意做作业
有的孩子写作业时没有专心投入,“附加动作”太多,一会儿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摸摸这玩玩那,还有的孩子喜欢几个人凑在一起边聊天边写作业,或者喜欢边听音乐、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如此三心二意当然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
(1)告诉孩子高效学习的好处。开展一分钟抄写,一分钟记忆,一分钟速算等学习竞赛,你能这么快就完成那么多作业,质量又那么高,天天不是可以有很多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2)营造学习的氛围。
干净整洁的书桌、书房很重要,孩子的书桌上不要摆放令孩子分心的东西;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不要去打扰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受老师表扬”,“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心”,“做几道了?还有几道?”。同时,孩子做作业,家长把电视开得大大的,在家里打牌喝酒,孩子也难以集中精神做作业。
(3)和孩子一起预定作业的时间,培养孩子的效率观念
4、合理安排作业
能在学校里完成的就不要都带回家里;放学后不要先去玩个够,等到精力耗的差不多时才去做作业;
做作业前要事先准备好学习用具(胶带、水彩笔、白纸、书本等),不要等到用的时候再临时去找;
在做作业时要看清题目、审清题意后再动笔,不要做了之后才发现题目搞错了或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去做;
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先绕过去,先做其它会做的题,不要就停在那里无谓地消耗时间;
某一时间内,只能集中精力考虑一样作业。
5、注意劳逸结合
孩子做作业是要动脑筋的,如果孩子连续思考问题的时间较长而得不到休息,大脑就会疲劳,就会出现大脑运转速度缓慢的现象,这时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错误率也会增高,这时如果让孩子适当的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后其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一般来说,小学生连续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1小时。很多时候,自由玩耍也是为了学习。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持之以恒,不要平时不管不问,偶尔有时间,为了显示自己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持久战考察孩子学业。
6、加强能力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到了三年级还不能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边思考,恐怕他很难顺利完成学业。”
既好又快地完成作业也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能力的,比如小手肌肉的灵活、手和眼的协调一致等,有的孩子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协调能力不足,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从而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和准确率。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首先应当加强其视知觉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孩子玩记电话号码游戏:大人小孩一起,看一眼看谁记得多,培养孩子的瞬时记忆能力;
可以让孩子剪纸、走迷宫、弹琴等。
学习效率低不仅因为习惯差,因为态度问题,还因为能力差,需要家长教师共同提高孩子能力。
7、先复习后作业
作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孩子完成作业的好坏是建立在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课堂知识没掌握、所学的内容没有消化和理解,作业自然就做不好,因此为了顺利地完成作业,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业前先看书和参考资料,复习完了之后再动笔写作业,而不要图省事,回到家抓起笔就写。
8、经常检查孩子作业
对于孩子的家庭作业,家长应当经常检查,即使自己的时间再紧张,每周也要至少检查孩子的作业一次。
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习认真不认真,知识掌握的牢不牢,有没有学习困难等等,都可以从孩子的作业中有所反映;
第二,可以有效地督促孩子的学习。孩子就是孩子,有些时候他是无法管好自己的,即使是成绩好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家长能够不时地翻看一下孩子的作业,就会使孩子在无形中有个压力感,他可能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检查孩子的作业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孩子的作业有没有丢三落四的现象,孩子的作业能否及时完成,孩子的作业是否工整,孩子作业的错误率高不高,孩子的作业有没有抄袭的现象等等。
检查前要现让孩子自查,肯定优点,赞美优点,指出不足,实事求实,坚信孩子可以改正。
9、适当帮助孩子作业
有的孩子学习上的欠帐太多,很多作业根本就不会做,做作业时会有大大小小的“拦路虎”挡在前面,他们对写作业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很害怕写作业,作业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产生烦躁感。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当耐心的帮助和辅导他们的家庭作业,孩子在课堂上没有搞懂的东西,只好由家长在家里给及时补上,争取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再出现新的欠帐,另外还要注意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家长自己本身没有这么多时间或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就应当适当请一些家教,将孩子在知识上的漏洞都补上。但是,一定要记住,作业可以督促,不能代替。
1 0、多鼓励少指责
家长应正视孩子的能力,当孩子课后不会做作业时,不要一味责罚,而应当鼓励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训斥和打骂是无济于事的,只能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样一来不仅孩子的作业无法完成好,而且其学习成绩也会下降。有一个母亲经常盯着孩子做作业,孩子做慢了就吼:“快做,没见过像你这么慢的!”孩子加快了速度,可她又说:“字怎么写得这么差,又出了差错!”孩子于是又放慢了速度,然而这位母亲又沉不住气了:“这么久还没想出来,我怎么养了你这么笨的孩子!”最后只要母亲在旁边,孩子做作业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浑身发抖。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
“我的孩子脾气很大”、“我的孩子很任性”,这恐怕是家长忧虑较多的一个问题。其实,小儿的任性与家长很有关系。小儿到1~2岁时开始有了一些独立和自理的能力,因此就有了自己的要求。
2岁前的小儿虽自我表达能力较差,但已经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一旦达不到目的或遇到他不满意的事情就会发“脾气”,就用跺脚、打滚、哭闹等方式表示抗议。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弄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
对于小儿的一些正当要求,如要求自己吃饭等,家长可设法帮助孩子进行练习。对不正当的要求也不与他(她)讨论“你这样作对吗?”,因为这时小儿还没有发展到认识错误的水平,家长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安定他(她)的情绪,或者采取不理睬的冷处理态度。
如果小儿一哭闹家长就满足他(她)的要求,他(她)就会认为这是达到目的的好方法,所以他(她)会重复这些行为。总之,家长对孩子不正当的要求不制止,经常无原则地依从、迁就,无意中就培养了小儿任性的坏习惯。
对2岁以上较任性的小儿,家长及时的给予教育是可以纠正的。对小儿正确的要求,家长要给予满足;对无理的要求则要明确的回绝。
家长要一贯坚持同一态度,不能以家长自己的情绪为转移,如自己不高兴时,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同意,而高兴时又一切听之任之。家庭成员之间的态度也要一致,否则会使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态度对小儿的是非观念,良好性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家长要以自己的榜样作用及正确的态度使小儿明事理,能控制自己,这样才能使孩子为今后适应社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打好基础。
关于如何正确辅导孩子作业的分享
很多小学的家长都有困惑:孩子做作业不专心,正确率不高,怎么办?
有一个小学4年级的家长是这样做的:“孩子做作业不专心,我就坐在他旁边一直陪着他。看到他没做对,我就立即指正让他修改。反正我每天下班后就一门心思耗在了孩子的作业上。但是一两周下来,孩子仍然做作业不专心,甚至出错的地方越来越多了。现在我真的是不知道应该拿孩子怎么办?”
我们常常说:“孩子的好成绩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和家长教出来的。”但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家长的辅导而培养出来的。
因此,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做作业也是很重要的。这里从3个方面指导一下家长应该如何辅导孩子写作业
一、如何让孩子专心写作业
一些家长抱怨他们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其实我们可以试试下面2个方法:
1、适时安抚
例如:孩子15分钟过去一道题也没有做。这个时候家长必须及时制止孩子这种消极的状态。
家长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重新把孩子的注意力给拉回到作业上。
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保持平和对孩子说:“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
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停止了孩子拖拉做作业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不要看见孩子做作业拖拉就去责备,如“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你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2、直接要求
孩子小学三、四年级以后,越来越顽皮,使用第一个方法让孩子做作业没有任何效果。这时候家长必须拿出应该有的威严,直接要求孩子去做作业。
具体来说,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可以直接收起孩子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让他继续做了。作业没做完的话就自己承担后果。
当然,如果孩子觉得时间不够,可以提出来,和家长商量好完成时间。在执行这一规定时,家长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
二、如何指导孩子做作业
有一部分家长觉得自己学历不高,没办法指导孩子做题,其实未必这样,指导孩子可以从下面2点指导孩子:
1、让孩子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这时候大人千万不要立即告诉他如何做。你这样做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可以说:“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2、例题进行辅导
对于孩子认真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来的难题,家长可以让孩子回忆有没有类似的例题。再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类似的例题,说不定孩子就能举一反三呢。
或者家长可以多买几本例题讲解的辅导书,让孩子翻看一下,也许就会得到解题思路。
三、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
—、二年级时,家长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自行改正。若孩子找出来了,要对孩子进行称赞。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提醒一点,家长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你在他身边盯着他的精神一直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本来有些会做的可能也不会了。
最后,笔者建议父母亲自辅导孩子作业,这样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有深入的了解,而不建议随意选择社会上的一些作业辅导班,这些辅导班最多只能解决孩子作业做完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深层次的学习问题。
早期教育:妈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完美翻身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妈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完美翻身,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孩子3个月大了,这个时候的孩子早就不满足于每天傻傻的盯着上边的日子了,会开始有一些摆动身体、伸手蹬腿的行为,这就是孩子自己自发的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孩子学会自己翻身,不单单是为了掌握水平,还是为以后学爬做准备。妈妈该怎样引导孩子拥有一个完美翻身呢?
看准孩子翻身"潜行为"
虽然孩子翻身只是一下子的行为,你要知道,90%的孩子在练习翻身时会发出各种想要翻身的"潜行为"。此时妈妈们要看准孩子要翻身的"潜行为",及时帮孩子一把哦!
"潜行为"一:
当孩子卧躺时,孩子可以自觉并自如地抬起头,而且头到胸部都可以够抬起来。
这可以证明孩子的脖子和后背的力量已经十分有强劲了。假设妈妈把幼儿玩具举到比孩子目光更高一些的地方,孩子可以同步的把头抬高;假设妈妈趴下来和孩子一起玩儿,孩子也会慢慢的而喜欢卧躺,这就说明,孩子离翻身不远了。
"潜行为"二:
孩子仰卧的时候腿向上扬,或者一直抬起腿摇晃。
开始时孩子不可以特别好地扭自己的腰,他们只会把腿摇来摇去想要翻动身体。这时,妈妈帮孩子抬一下屁股,给孩子一把力,让孩子可以感受到翻过去的过程和乐趣。
"潜行为"三:
孩子总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侧躺着。
孩子可能已经希望翻身啦,只是他们还没有学会翻身行为的一些要领,或者这个方向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并不轻松翻过去。妈妈可以慢慢牵着孩子的小手,往孩子侧身的方向拉孩子,并教孩子转动腰部和屁股;也可以试着在另一个方向叫孩子,用幼儿玩具逗引孩子,让孩子找到一个孩子最容易转身的方向。
孩子翻身慢镜头
孩子在哪些状态下会自己开始学翻身呢?特别多孩子都是从游戏中慢慢开始学会翻身的。比方说:孩子在游戏中试着抓住自己的腿丫,这时孩子要先抬起双腿,于是身体的重心向上转移,身体便容易往旁边倒,进而让孩子发现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轻松移动下半身,还可以探索自己的身体。
孩子翻身行为分解
1、孩子仰躺时,可以会被旁边的幼儿玩具或有意思的东西吸引,会先转过头去盯着幼儿玩具。
2、孩子的腿倒向一边,此时孩子的腰部会自然抬高扭转向侧边。
3、接着腰部再跟着转过去,孩子的手腕会努力撑住身体,获得平衡感。
4、最后孩子将整个上半身翻转过去变成趴姿,但是一边的胳膊也许会被压在胸下,但是,翻身行动已经基本上成功了。
总结:90%的孩子在练习翻身时会发出各种想要翻身的"潜行为"。此时妈妈们要看准孩子要翻身的"潜行为",及时帮孩子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