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一次老师
发布时间:2020-10-15 做一名幸福的幼儿园教师 两学一做幼儿园工作计划 教育孩子笔记半天的活动带下来,老师的身心都感觉疲惫了,特别是嗓子口干干的、痒痒的,声音哑哑的。每次餐前活动的15分钟,是最不愿开口说话的时候,我一般会组织孩子欣赏故事、名曲、动画片等活动,但是在欣赏的时候总会把故事、名曲、动画片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提出来教育孩子,而且总有孩子在欣赏的时候会开小会、做小动作,需要不断的提醒。所以在这个时候是比较难熬的,既希望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觉得不能放过教育的契机,所以还是忍不住用又干又哑的声音进行教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大个子”在问旁边的小朋友“什么东西越洗越脏?”“什么东西坐着睡,站着也是睡?”……一连串的问题,让我突然有了灵感,为什么不让孩子来当一回老师,让孩子来管孩子呢?
今天餐前活动时,我问孩子:“今天谁愿意来当一回老师,给大家来猜谜语或者脑筋急转弯?”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的举起了手。第一次尝试我请了知识渊博的“大个子”,我坐到了旁边。小朋友都很期待的看着“大个子”,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不仅出谜语给大家猜,还学着我的样子说话:“我请举手的小朋友”、“好,请你”“你的答案不对”……整个就像个小老师,把课堂纪律控制的非常好。小朋友也很喜欢这个小老师,积极动脑猜答案,实在猜不出来的我就让“大个子”揭晓答案。几轮下来,幼儿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同时学到了不少知识,我也只是稍作提醒,不会觉得嗓子痛。
有了第一次的尝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于是我就安排每周2~3次这样的活动,很多孩子回去请家长教了很多的谜语和脑筋急转弯,带来给小朋友猜。几周下来,很多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也得到了成就感和满足感,还学到了许多知识,我的嗓子也没有那么哑了。
有时候,要学会做一个“懒老师”,又不能冷落了孩子,何不尝试这种方法,让孩子管孩子,岂不两全其美?(梁丰幼儿园钱晶莹)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让孩子们都做文文的小老师
我们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错,虽然不会自己翻衣服和裤子,但是穿还是会的,特殊的地方在于他讲话不是讲的很清楚,也不会讲普通话,甚至我们组织活动的时候一直游离在外,好像在自己的时间里,无论教多少遍,过一会再问,他都是回答不出的。这样的情况让人很是苦恼,比较我们班里不是只有他,而是有近四十个孩子。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孩子们去小便的时候,我听到鑫鑫对文文说“这是谁呀?”,文文都回答出来了,我突然想到,我们老师做不到的,孩子是可以做到的,毕竟孩子们一直和文文在一起。于是下午的时候,我就和孩子们说了让孩子们都做文文的小老师,教教他画画,多和他说说话,教他说普通话。孩子们都很积极的答应了,现在的效果还未出来,但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文文总归是会有些进步的。
身为教师的我们,并非是万能的,但是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充分了解孩子,让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一起成长。
“让老师欢喜让老师忧”的孩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过半,孩子们的大班生活过的很快乐。
洋洋是个聪明的小姑娘,语言能力非常好,是个典型的小话唠,只要她在班里你就能听到像小黄鹂一样的美妙的说话声。
真是个“让老师欢喜让老师忧”的孩子。
“欢喜”的是小家伙喜欢围在老师的周围讲发生在他身边的各种事情,说话时手里还要拿着玩具、贴纸……样子可爱极了。
小朋友和老师都很喜欢这个“能说会道”的小姑娘。
“忧“的是,有一件事情很让老师头疼,小朋友们对于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掌握的都还不错,只有洋洋却掌握的不是很好。
可是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对洋洋的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洋洋来说并不难掌握。
洋洋也不是个接受能力差的孩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找洋洋将一节新授的内容讲给她一个人听,再检查她的掌握情况还不错。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带着疑问我进行了集体教学的观察,王老师在和小朋友上音乐课,首先王老师根据歌词内容给小朋友讲了个故事,洋洋听故事时两个眼睛瞪得大大的,显然是被故事吸引了,样子很专注,可是故事刚讲完,小家伙儿就坐不住了。
就看着两个小手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纸,边叠别说着什么,过一会儿又转过头去跟旁边的秀慧说话。
之后的上课时间洋洋就没专心的听过,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很多内容她掌握的不好。
专注力不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常规不好,造成今天洋洋对知识掌握的不好。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课堂上多注意洋洋,及时提醒她纠正不当行为,生活中培养好她的常规……通过观察洋洋的案例,我觉得老师应当仔细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去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课不能够完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和洋洋上好每节课,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这也是我们对每个孩子的希望。
让孩子当“小老师”
作为老师好想听到家长们谈论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歌曲。
可是,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什么,孩子从来不说,一问三不知?只有等到开放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学会了那么多的东西。
为了让家长们能够对孩子在园学到的内容有所了解,我们利用家园栏跟家长们做了公开,可孩子回家后主动告诉家长的还是不多。
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何不尝试新的方法,让孩子回家当“小老师”。
于是,我经常让孩子在课堂上、活动中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读儿歌、背古诗,做各种表演等。
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能主动参与的总是一小部分。
于是,我又利用每天下午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帮幼儿简单的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当“小老师”,把每天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本领教给自己的家人,并对他们说,老师要向家长们做调查,比一比谁当的“小老师”最好。
唉!这个办法还真灵。
第二天早上果然有好多家长美滋滋的告诉我,昨天晚上,孩子在家给我们当小老师,教我们学唱歌、背古诗了等等。
我听了家长们的反映,心里很高兴,这可谓是立杆见影了吧!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在自己的家中,他面对的是自己的亲人,心里没有任何负担,会表现的更好,甚至“发挥超常”。
这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因此,让孩子当一下“小老师”这也是我们老师工作中的一种可行的策略。
让孩子当小老师
让孩子当小老师,其实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这件事难在一个度,和孩子之间要把握好度,不要让你孩子之间没有了距离,他就会就此放纵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放下架子,要把自己当成是他的朋友,甚至把自己当作小孩子。对于成熟的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人世沧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模式的老师来说。把自己当小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甚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是很幼稚的事情。所以,让小孩当老师最难的就是教师的心态。
今天下午活动课,练习鼓号队开始了。我觉得不能像往常一样做局外人了,因为我不会,所以要学习。这时,我没有找同事教我,而是让我们班的小君教我。她是老队员了,学习得很扎实了,从她的演奏和眼神中可以看出那份难得的自信。小君教我的时候非常的认真细致,也很有耐心。可是,我的心却一直游离在千里之外。练了一次又一次,她从不放弃,用心以及耐心仿佛看到了在讲台上的我,是我不得不认真学习了。
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小孩,一个学习者。没有转换角色使我很难学会。最后,我做到了。同时,我也领悟到了让孩子当老师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可以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老师教育的辛苦,当学生不用心学时,老师要花费很多力气。贵在积极。所以,他们就能学会珍惜课堂,珍惜学习的机会。
二、老师放下姿态和学生相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相反还可以增加师生之情。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
三、让学生当小老师,能更有效的锻炼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加深知识点的印象,让他更有信心的去了解更深层的内容。
从这以后我会经常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甚至连课外阅读也让那些做得满分或者是接近满分额同学来讲解。发现他们讲解非常清晰、到位,只是语速快了一些。在下面倾听的同学也异常认真(jy135幼儿教育)起来了,补充质疑也增加了很多。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那些学习不积极的人。很多时候,我只需补充一下他们讲解不清楚的地方,也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一堂课下来很轻松,一天下来精神满满。
让孩子做主人
书架上的书很多,每天孩子们看完书后都是随手一放,结果书架总是乱糟糟的。后来璐璐老师就安排了一个值日生管理书架。没想到,小值日生特别认真负责,每次只要书架乱了,他都会及时整理,摆放整齐。老师给予了肯定鼓励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要做值日生。我们老师一商量,那就让孩子们自己管理,监督自己,我们退居“二线”。有管理玩具的值日生、有管理毛巾的、管理喝水的、还有下午吃过饭后监督小朋友们看书预防撕书的。这样一来,做了值日生的孩子会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没有做值日生的,也会好好表现,争取下次能做值日生。老师也不用天天跟在后边提醒了,只需在旁边看着就好了。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会自己做好,只要我们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做主人,说不定也别有一番成就!
评语: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是大班幼儿的必修课,发现问题,请幼儿共同参与讨论、解决,不断更新激励机制,让幼儿在投资管理中兴趣更浓。
让孩子来当“小老师”
我班有一个小朋友非常聪明,他叫董建昊,他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就是,没等你说完,他就插嘴。有时,我刚讲个开头,他就叽里呱啦的讲个不停,若连其他小朋也一起上。在课堂上,有时根本不听我的话。
这一天,我们喝水的时间到了,我刚说:“小朋友我们喝水的时间到了。”我还没说完,董建昊就大声喊:“男孩别去,女孩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上了保暖桶。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然后,我宣布,今天我让董建昊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董建昊大声喊:“女孩先去喝水”他的话音刚落,根本没有一个人听他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上我班的那么多人的声音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得见吗?只听你说了。董建昊听了以后,红了脸低下了头。从此以后,董建昊改掉了他的坏毛病。
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做一个值得孩子喜欢的老师
总是一厢情愿的说自己是孩子们的朋友和伙伴,可孩子们真的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朋友们?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喜欢老师呢?
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很调皮,经常受到老师的责备;或者因为做了一件错事,受到了老师不公平的待遇,因而对老师产生了敌对情绪;或者因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因而感到了压力,感到不快乐。------种种的原因造成了孩子不爱上幼儿园。
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才离开爸爸妈妈,刚开始过集体生活不久的毛头小孩,他们需要的是和蔼可亲的老师。所以首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微笑面对孩子,亲近幼儿,耐心对待幼儿。“微笑”有一种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魔力,每当我带着微笑来到孩子们中间,孩子们也会以笑容回报我,并不由自主地靠近我,希望和我亲近,和我说话。幼儿园的孩子调皮、好动、想象力丰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顾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要有无限的爱。所以孩子非常需要我们的关爱,比如他们或者会拉着你的手絮絮叨叨地要告诉你些什么悄悄话,或者理所当然地把脚伸到你眼前要你帮忙系鞋带,或者在你表扬他们时一脸的灿烂,他们眼中所流露的,也有很多盲目崇拜的成份吧!他们喜欢老师抱着他们,可能鼻涕、眼泪就都蹭到我们的衣服上了,这是很正常且经常发生的事。这就是孩子,他们就是这样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呵护。
幼儿园的孩子普遍喜欢漂亮、年轻的老师。但只要我们拥有年轻的心态,以一颗童心对待孩子,把自己也当作孩子,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分享他们的快乐,解除他们的烦恼,做孩子知心的朋友。这样孩子还是会喜欢我们。因此,要想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就必须做个孩子喜欢的老师。怎样才能做个孩子喜欢的老师呢?首先应该做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里,他们建构着自己的规则,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创建着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追求着自己的精神。”可是,成人却“过于热心地去干预儿童的世界,通常在缺乏对儿童世界的倾听与对话、交流与发现时,仅仅依靠儿童的只言片语就急急忙忙自以为聪明的试图去解释他们,去‘引导和帮助’他们,武断地一次又一次因着儿童的某一言语而误解他们责罚他们,伤害他们稚嫩却聪慧的心!”因此,作为一个幼儿喜欢的老师首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哦!
另外,爱心也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要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感受孩子,适时地给予帮助和鼓励,这些都是孩子喜欢你的重要的原因。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动手去做
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宝贝,是不懂事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老师和父母总是抢在孩子的前面挡了、做了,孩子无需付出,只需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
然而一次偶然,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发现宝宝长大了,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了。
一天中午起床后,我让佳明小朋友去领点心,我和班里的另一个老师在整理床铺。不一会儿,佳明跑过来说:“老师,刚才我领点心的时候,听到咱们班的电话响了,我接了,电话是王老师打来的,我说你不在,她让你给她回个电话。”听到这儿,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抱起佳明亲了亲,夸奖他能干,是老师的好帮手。佳明自豪的说:“老师,不要小看我,这些事情我都能干,只是妈妈什么也不让我干。”
听了佳明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也在一天天懂事,作为老师和父母,应该让孩子去尝试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擦桌子、扶椅子、叠被子等,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改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平台,为我们在班里开展了值日生活动。每天安排两个小朋友做值日生,负责帮老师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月下来,有些家长反映,自从开展活动以来,有些孩子回家后不再是“伸手族”了,能主动帮父母干点家务活,变得勤快起来,家长很欣慰,都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我们只有让孩子们放手去做,亲自动手装扮自己生活的空间,才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