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忙活了好几个月的家长们,终于把孩子送进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许多家长松了一口气,总算万事大吉了!以后孩子咋样就看幼儿园老师的了。殊不知这时的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家长的关注、扶持。年幼儿童习惯形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可能因此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形成双重人格。所以,在孩子入园后您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1.开始送孩子入园的技巧

孩子只始入园时,不适应心理或多或少总是有的。所以父母不必过于担心。每天送、接孩子的时候,要采用一些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如早晨起床时,给孩子讲个故事,让孩子带着好心情去幼儿园,而不要强调“快点起床,去幼儿园时间到了”。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你昨天做了什么梦呀?”以缓解孩子的紧张心情。对刚刚入园的孩子,开始时家长可以早晨送得稍稍晚一些,下午接得稍稍早一些,然后逐渐延长孩子在园的时间。此外,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最好不要在幼儿园过多逗留。

2.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家长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家长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3.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希望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仅显然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等待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分页标题

4.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家长和教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家长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教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家长应该帮助他们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家长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呢,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家长不应该说:“你们那个老师偏心。”明智的家长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5.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家长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价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教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家长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教出勇敢独立的孩子


“独立”可以分为“独立的性格”与“独立的行为能力”,勇敢是独立的性格的一部分。

但如果孩子具备了独立的行为能力,但是缺少独立的性格,也是无法展现出独立的行为。教出具备独立性格的宝宝,比重视孩子表现独立的行为能力来得更重要。

独立的性格包含几个部分:有良好的安全感、具有责任心、勇于尝试新事物、乐于分享、具备自我管理的态度。独立的性格,可能是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包括孩子天生的气质、表现能力的不完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是父母可以努力的范围,天生气质因素是父母无法改变的,但是可以因应孩子的不同气质,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

怕黑、怕鬼的宝宝

案例现象: 不知道从何时起,每天晚上睡觉时一定要帮小立点上小夜灯,房间绝不能漆黑一片,否则小立总说房间里好像有人看着他,不肯一个人睡觉。即使是点上小夜灯,有时小立也会做噩梦惊醒大哭,一定要大人陪着他才肯继续入睡。不仅是在睡觉时胆小怕黑,连上下楼梯间时若光线昏暗,也会造成小立的恐惧,紧紧抓住大人的手不放。

原因分析: 有些孩子会从大人的谈话中听到大人所恐惧的事物,而联想到自己应该也要恐惧这个东西。或者是电视里的人物害怕什么事,孩子也跟着怕。或是动漫节目中提到某些怪兽、鬼、坏人之类的,让孩子害怕自己也会遇上这些虚构的人物,而没有节目中的正义使者可以保护他。有些孩子其实不是真正怕黑,而是怕跟大人分开的焦虑感,怕被大人遗忘、失去爱的感觉。

解决方法: 父母不要光用口头上说没有什么好怕的,可事先跟孩子商量,可采取紧紧抱着孩子在孩子的房间中经历短时间的黑暗,让孩子感觉房间里根本没有其它的东西存在。会极端恐惧的孩子就保持灯光明亮,不要勉强孩子去面对他不能处理的事情。或是给孩子一个守护娃娃代替父母保护他,陪他一起睡觉。不要在孩子面前说:“怎么这么胆小?”或是“怎么这么黏人?”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护,会更恐惧与父母分离。

挑嘴的宝宝

案例现象: 只要是过去乐乐没有吃过的食物,不管大人好说歹说的,乐乐就是一口也不肯尝试。妈妈说:“乐乐,这是很有营养的,对你的身体好,你看妈妈很喜欢吃耶,这很好吃喔!吃一口看看!”但是乐乐依然不肯把嘴打开来。奶奶说:“乐乐,奶奶也很爱吃,你吃一口就好,等一下奶奶就带你去公园玩。”乐乐依然无动于衷。最后妈妈跟奶奶都只好放弃,让乐乐自己挑选想吃的食物。

分析原因: 乐乐有可能是因为曾吃过某种由大人给的东西,但是一点也不好吃,所以就不愿意再尝试新的食物。每个孩子反应强度与坚持度不同,有的孩子在父母软硬兼施的要求下还愿意吃一口,有的孩子怎样也不愿意。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曾看过大人吃到不好吃的或是不喜欢的东西时的样子,不愿意自己也一样。

有些孩子是吃惯了零食甜食,知道吃了正餐后就没有胃口可以吃零食,宁愿少吃正餐。有些孩子是因为食物外观看起来好像是某种令他感到害怕的样子或颜色,所以不肯吃,就像小鸟看到鲜艳色彩的毛毛虫,就不会吃下去一样。少数有可能是因为牙齿发育的关系,有些食物吃起来并不舒服。

解决方法: 记录孩子的饮食模式,跟孩子聊聊试着找出原因。有些孩子有了玩乐的乐趣,就愿意试吃看看。上述的乐乐,最后因为爸爸跟他玩飞机运送食物到嘴巴的游戏,就愿意尝试一口看看。

上述例子,都是孩子不能展现出勇敢独立的行为表现,看起来是同样的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样。有时孩子因为年龄过小,能力还不够所以不能表现出独立的行为;有时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有时是因为天生气质的关系。

天生气质方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活动量、生活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阀、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

活动量: 活动量大的孩子,总是动来动去可能让人感觉比较莽撞,不要常常责备他,避免造成孩子日后不敢尝试的心理,应该在孩子表现出合适的行为时大力称赞他的行为。活动量小的孩子,多带领着他从事动态的活动,让孩子习惯不同形态的活动方式。

生活规律性: 作息不规律的孩子常让父母伤脑筋,试着一点一滴改变孩子,不要太急,要让孩子知道服从团体规定的重要。可以鼓励很规律的孩子,偶而作息做一点变化也没有关系。

趋避性: 趋避性高的孩子面对新的人或事物时,容易表现出退缩的态度,容易让人误会胆小、不主动、没兴趣。父母要有耐心事先告诉孩子可能会接触到的事情,让孩子心理有个准备。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出现负面的话语,会让孩子更不愿意尝试。

适应度: 面对新的人或事物时,整个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与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属于适应度。适应度低的孩子,面对新环境与团体生活需要时间比较长,父母要降低期待,多让孩子接触几次,多事先跟孩子沟通,或者事先多练习。

反应阀: 是指引起孩子反应所需要的刺激量。反应阀高表示需要外界比较高的刺激量才会有反应,容易被误解为迟钝或漫不经心,父母要多直接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多引导孩子分辨别人的身体语言与意图。但是反应阀低的孩子,易被外在发生的事情影响,而静不下来,父母可让孩子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帮他定完成的顺序。

反应强度: 孩子对外在刺激反应的激烈程度。有些孩子不小心被踩到脚了,只会“唉呦”一声,有的孩子就大叫大哭吵闹。反应强度小的孩子,看起来很乖,但容易被人忽略,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孩子有响应时,父母要认真的聆听。反应强度大的孩子,父母要尽量冷静,不要怕孩子吵闹,让孩子先冷静下来再跟孩子讲道理。

情绪本质: 有些孩子天生笑瞇瞇,有些则不是。没有笑容的孩子容易使人误解他在生气,人际关系较不好,父母可以多培养孩子正面思考,培养幽默感。天生乐观的孩子,父母则要提醒孩子小心谨慎,不要对危险过于疏忽。

注意力分散度: 容易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扰,影响学习效果,尽量减少孩子书桌上的杂物,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空间,不要在旁边走来走去。专注力高的孩子,别在专心的时候打断他,跟孩子说话时确认孩子真的有听见。

坚持度: 面对外在干扰或是阻碍,孩子倾向解决问题的程度。坚持度低的孩子容易放弃,父母尽量把事情分割成小单元,让孩子分次完成,比较有成就感。坚持度高的孩子容易固执,父母要坚持自己的管教,要孩子换另一件事情前要提早提醒,以免孩子措手不及。

气质没有好坏,是天生的差异,注意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多用欣赏的角度去看孩子。父母理性对待之,孩子才会有被接纳的安全感与自信。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尽量蹲下来与孩子视线平视,试着用孩子的眼光来处理,也让孩子感觉到他可以跟你一样强壮。

早日培养孩子独立饮食


我们都个人都要吃饭,饮食是生活所必须的,培养孩子的独立饮食能力相当有必要。让孩子学会吃饭,不仅是宝宝健康的基本保证,而且是发展孩子手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培养他独立生活和责任感的重要课堂,也是培养自信心第一课。许多孩子从小不好好吃饭,每餐靠大人喂,或者边玩边吃,跑来跑去大人追着喂,有的家庭为此伤透脑筋。怎么哄骗、威逼、利诱、打骂的手段都用上了,孩子还是不好好吃饭,或者挑食、厌食。

专家告诉我们,让孩子独立的吃饭,也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培养。

来幼儿园之前,在家里吃饭都是父母喂着她吃,上了幼儿园后,回到家里都是提出要自己吃。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孩子在一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自己吃不饱,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长此以往,孩子往往形成依赖性人格。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

小班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饭桌上多少都有一些饭菜洒落,汤汁溅在周围,可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是鼓励孩子自己吃,夸奖孩子吃的真好!

一两岁的孩子由于动作协调性较差,刚开始学着吃饭时,常会搞得汤汁四溅,饭粒满身。这时家长和老师都要鼓励孩子,这是孩子会由此产生成就感,鼓励孩子做好这件力所能及的事。

贴士:

第一,家长要告诉孩子,吃饭就是吃饭,要规规矩矩地坐在饭桌前,定时定量,不要让孩子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玩玩具的习惯。

第二,正确认识孩子吃饭的问题,既不要批评打骂,也不必过于心急。

第三,就餐气氛要轻松愉悦,吃饭时家长可以和孩子谈论哪些食物好吃,哪些有营养,唤起孩子对吃饭的兴趣。

第四,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如果孩子一时不想吃,过了吃饭时间可以先把饭菜撤下去,等孩子饿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欲望时,再热热给他吃。这样几次过后,孩子就建立了一种新认识:不好好吃饭就意味着挨饿,自然就会按时吃饭了。这个方法听着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家长首先要硬下心来,不能总担心孩子饿,给他零食吃,那就适得其反了。

尝试给孩子独立选择的权利


摘要:服务员手拿笔纸过来记菜名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告诉服务员他们要吃什么,只有女友没让孩子说话,她替孩子点了……

有一次,“妈妈俱乐部”的几个妈妈约好一起带孩子到餐馆去吃午饭。小孩的菜单和大人的不同,每个小孩都领到了两支蜡笔和一大张游戏纸,上面有各种涂涂画画的游戏,背面印着菜单,列着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有汉堡薯条、比萨沙拉、意大利面条等等,还有几样是这家餐馆的特色食品。

我家三猪爱吃比萨,我把菜单上的食物名给他念了一遍之后,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吃比萨。 ”

同去的另一个中国妈妈坐在我旁边,悄悄跟我耳语:“想吃比萨到快餐店吃就好了,到这里来当然要点没有吃过的,你给他点个新奇的东西,他肯定高兴。 ”

我看看菜单,向三猪游说另外两种这家餐馆的特色菜,三猪不为所动,大声坚持:“我就想吃比萨。 ”

那个女友的孩子听三猪说要吃比萨,也跟着嚷嚷:“妈妈,我也要吃比萨,我也要吃比萨。 ”

坐在三猪旁边的老外小女孩本来都跟妈妈说好了要吃的东西,听到两个男孩点比萨,就扭头问她妈:“妈妈,我可不可以改主意? ”她妈回答:“在服务员过来记下你点的东西之前,你都可以改主意,一旦他记下来,去告诉厨房准备了,你就不可以变了。 ”

女孩点点头说:“那我换一样,我也点比萨。 ”她妈妈点点头说好。

而女友和她儿子一直在拉锯,孩子要点比萨,妈妈坚持让他点其他的:“比萨可以到比萨店去吃,妈妈在家里也可以给你烤,到餐馆来吃饭就是要尝尝不同的食物。 ”孩子撅着嘴都要哭了:“我不想尝新东西,我就要吃比萨。 ”妈妈小声哄他:“听妈妈话,妈妈为你点的东西你肯定喜欢吃,比比萨好吃一百倍。 ”

服务员手拿笔纸过来记菜名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告诉服务员他们要吃什么,只有女友没让孩子说话,她替孩子点了。

等到大家的饭都上来了,三猪和女孩一边大嚼比萨,一边吃配的胡萝卜条蘸酱,好不快活,其他的孩子也都兴高采烈地吃着自己点的食物,只有女友的男孩闷闷不乐,看着眼前的食物,不动弹。其实在大人眼里他妈妈替他点的食物看着真是比比萨要好很多,可他就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孩子从这件事中得到的信息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妈妈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果这样的意识一再地被强化,孩子的独立性就慢慢被抹杀了。

北美父母怎么培养独立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孩子成为独立和自食其力的人。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依靠父母喂养他们,清洗他们,带他们走动,所以他们离不开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尽管他们的生活变得非常越来越独立,但他们仍需要父母的爱,父母的保护,指导和支持。当孩子到了青春期,走向成年,他们在生活各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独立性,不再依赖父母。孩子幼年这种走向独立,和父母分离的过程,为孩子走向成年期做好了准备。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时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么孩子往往会过多与依赖父母,成为依赖型的孩子。依赖型孩子和独立型孩子有些什么特征?

依赖型孩子

依赖型孩子的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些父母喜欢控制孩子,常常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心理。他们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欲求,使用控制和胁迫的方法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以确保自己成为孩子生活的主导者。依赖型的孩子有以下一些特征:

需要有外部动因才能完成任务。

孩子的幸福感来自于外在的肯定。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情感,行动没有很强的责任心。

没有良好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

无法成为良好的决策者。因为孩子的想法经常受到父母的左右,而他们的父母通常不愿征求孩子的意见,自以为只有自己才能为孩子作出最好的选择。

独立型的孩子

独立型孩子和依赖型孩子有一些本质的不同。独立型孩子,他们有自己能够照顾自己的信念和富有意义的人生价值,父母常常赋予孩子自由,只为孩子的生活目标提供指导性的建议,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学习和积累重要的生活经验和技能。独立型的孩子有以下一些特征:

具有内在动力,因为他们有自信,能够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满足感。

具有自由选择探索事物的机会和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

父母对孩子采用适当而有节制的外在奖励手段。

父母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合作而不是父母控制型的关系。

良好的决策者。因为他们在父母的支持和引导下自由选择有为自己的做决定的能力。

那么北美父母怎么培养独立的孩子?

让孩子从小做自己的事

通常从宝宝出生开始,北美父母就训练孩子独立睡觉,渐渐地让孩子独自玩耍。

我校生物系的秘书Mandy(曼荻)有一个六个月大的婴儿Alec(艾里克)。Mandy还在休产假,但时不时,会带着孩子一起散步到学校。前两天,我们又看到坐在儿童手推车中,自己抱着学饮杯,津津有味地喝水的Alec,在妈妈的带领下,到附近的小池塘散步。在北美父母从小让孩子自己吃,从让3-4个月大地宝宝自己捧着奶瓶喝奶,到6-7个月的宝宝自己抓着塑料小调羹吃辅食。尽管有时候,孩子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绝不喂。

在为幼小的孩子做事时,北美父母常常放慢速度,让孩子仔细观察自己是怎么做的,以便让孩子学会做事的方法。比如:父母在给孩子穿衣服时不要一下就帮孩子穿上衣服,而要边说明,边一步一步地演示给孩子看。先教孩子识别衣服的正反面,让孩子先把右手伸进一个衣袖,再把左手伸进左边的衣袖,然后调整衣服的位置。衣服穿在身上之后,父母可以教给孩子如何系钮扣。通过父母明确仔细地说明,孩子学会自己做事。

让2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要比父母帮孩子穿衣服可能会多花两倍的时间,或者让2岁的孩子自己爬进车子,坐进安全椅会减慢父母的出发时间。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可能觉得孩子做事太慢,与其让孩子慢慢地完成一件事情,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快。

而在孩子做事时,北美父母常常耐心在一旁目睹,并尽量克服自己把孩子在做的事情抢过来,帮忙完成的心态。如果孩子做错了,他们问孩子是不是愿意重新试一次。如果孩子愿意,父母再给孩子演示一遍,如果孩子不愿再试,那也没有关系,明天再来。

北美父母通常认为在孩子向父母寻求帮助之前,要避免抢先帮孩子完成。否则孩子会养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只要通过对孩子不断的训练和鼓励,孩子慢慢地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这时北美父母只在孩子身边看管,让孩子自己操作就行。随着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增多,他们对的独立做完事情的自信心也越强,这样就达到了北美父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的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北美父母不常事事围在孩子身边给他们做的原因。

在北美,父母坚信,与其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事,还不如把如何做事的方法教给他们。父母抚养孩子的方法是“对的”还是“错误的”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父母如何信息传递给孩子。

给孩子选择

北美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通常先认识到孩子有独立的需要,他们常常帮助孩子认识到可以在一个安全的框架内为自己作出选择,要做到这一点的最佳方式是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北美的父母认为给孩子选择可以教孩子如何做出决策,并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通过选择孩子学会如何做决定,并因此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成功走过这个过程,那么他们就能感到更强大,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

在给孩子选择时,北美父母避免让孩子“强迫性地选择”。有些选择,表面看来,父母是给孩子选择地权利,但父母们使用的方法其实并不是给予孩子真正的选择的方法。比如:

孩子的朋友要来,父母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和你朋友好好玩的话,我就让她回家。

你穿这件衣服出去玩,否则你就不能出去了。

如果你不睡午觉,我们就不能吃冰淇淋。

这些话从表面看来,父母是给孩子选择了:你一定要好好和朋友玩;或者,你必须穿这件衣服出去玩。所以这样的选择其实并没有真正给孩子选择,而是强迫孩子服从的选择。这种选择从根本上满足不了孩子独立的需要,也不能起到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作用。

要帮助孩子树立自己做主的观念,增加孩子的独立性,北美父母常常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给孩子正面,积极的选择。

例如:

“你穿着运动鞋还是凉鞋出去玩呢?

“你想穿蓝色的裙子还是绿色的裤子呢?”

“你想和你的朋友一起玩你的娃娃呢,还是玩拼图?

具体可参见博文:北美父母让孩子选择的技巧

积极的选择既让孩子实施他们的决策能力,也让孩子在父母设置的框架下,安全地训练孩子独立地能力。

在北美父母看来,让孩子选择,而不是给他们命令有很多好处。给孩子选择,就是从幼年起,教给他们决策的能力。从幼年起经历过选择的孩子成长成人之后会发现更容易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给孩子选择,父母为成长中的孩子提供了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技巧的机会,并为孩子将来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北美父母让孩子独立的第三个方法就是要教育孩子有责任感。要确保让孩子承担责任的最好方法是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应负有的责任。而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做家务或养宠物。通常如果孩子清楚地了解父母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就越能成功完成父母交给自己的任务。有关如何让孩子做家务,可参见博文:加国父母9招让孩子愉快做家务,加拿大孩子的家务事清单,孩子做家务该不该付钱?聪明父母10招把家务变游戏,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Demand accountability)

北美父母不怕孩子犯错,他们认为孩子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就是上面提到明确自己责任,第二就是,在孩子明确自己责任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承担责任。

物理系秘书Emma有个9岁的儿子Ron(荣)。Ron在学吹小号,去年开始参加学校乐队。每周四下午,学校乐队举行排练,学生都得把自己的小号带到学校。今年开学不久的一个周四中午,Ron从学校打电话给妈妈,原来那天上午,Ron忘了把小号带到学校了。他请妈妈回家取了小号之后,送到学校。Ron的学校离我们大学驾车只有4分钟的路程,如果Emma回家取了小号送过去,来回也花不了15分钟。但Emma一口拒绝了儿子的请求:每周四,把小号带去学校是你的事,我早就提醒过你,妈妈没有责任这么做。Ron求妈妈:老师一定会生气的,求求你了。可是Emma非常坚决:不行。那天Ron得到了乐队老师的批评。事后,Emma告诉我:从那次以后,Ron周四再也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小号带去学校了。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孩子犯错。这样他们就会学会了。在北美父母看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同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孩子既有为自己采取正确的行为得到奖励的时候,也有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而受到惩罚的时候。比如,由于每天认真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因此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表扬。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对父母不敬,因此父母惩罚孩子,禁止孩子周末玩电子游戏。所以如果孩子不愿为自己的失败和错误承担责任,那么他们也不应该享受自己取得的成功和成绩。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哪些行为可以带来正面效果,是正确的行为,哪些行为带来负面效果,是错误的行为。明白这些道理,为孩子走向独立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

现代文化中的许多部分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有时父母为孩子的错误寻找借口,为孩子惹的祸乱抓替罪羊,或者为孩子的失败指责别人,这么做,北美父母认为孩子学会的只是他们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然而,在生活中,让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为自己的失败而负责的原因可能一是为了保护孩子,二是怕孩子失去自信心。把孩子的失败/犯错归咎于外部因素,比如:其他人,运气不好,或不公平等等,这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错误中学习解决方法的能力,帮助孩子走向独立的历程。

鼓励探索

从幼年起,孩子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和探知世界。而能够独立胜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是孩子寻求独立的主观意愿。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父母或者照看孩子的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和回应所决定。因此北美父母通常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取决于自己对孩子寻求独立的支持。父母在生活中历尽所能地鼓励孩子的探索和好奇心,创造机会,传授各种技能,让孩子用双手实际参与探究活动来发现周围的世界。通过让孩子体验发现的乐趣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为了让孩子尽早独立,北美父母从小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父母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智慧。

喜欢《在孩子独立的起点上》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站在起点上努力奋斗的作文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而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那么,起点的作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站在起点上努力奋斗的作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22-08-26 阅读全文
  • 幼儿教育 未必要“赢在起点” 从幼儿园放学,不是回家,而是赶往各种兴趣班、学习班,这已成为越来越多孩子的生活常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近日发布的一项关于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家长认为幼儿有必要参加兴趣班,五成...
    2021-12-23 阅读全文
  • 赢在起点作文分享六篇 有时候,一条路的终点恰恰是另一条路的起点!而我们需要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不断前进!你有没有想写的关于起点的作文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赢在起点作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22-07-30 阅读全文
  • 帮助孩子学会独立 帮助孩子学会独立 放学了,我们班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向校门口走去。校门口的家长也都急切地向园内张望着,“老师,张怡宁走不动了。”我一回头发现张怡宁此刻正拖拉着鞋向前挪着,我问:“怎么了?”她说:“鞋扣...
    2021-01-25 阅读全文
  • 在走廊上上课 今天上午在大一班带班,在晨间活动时就发现,教室外走廊上阳光明媚,照在人身上暖洋洋,非常舒服。 孩子们来园以后也都不由自主地都散在了走廊上,跳跳绳,玩一玩。 今天第一个活动是语言——七彩虾。 在课前准...
    2020-10-30 阅读全文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而我们的人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那么,起点的作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站在起点上努力奋斗的作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22-08-26 阅读全文

从幼儿园放学,不是回家,而是赶往各种兴趣班、学习班,这已成为越来越多孩子的生活常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近日发布的一项关于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家长认为幼儿有必要参加兴趣班,五成...

2021-12-23 阅读全文

有时候,一条路的终点恰恰是另一条路的起点!而我们需要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不断前进!你有没有想写的关于起点的作文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赢在起点作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22-07-30 阅读全文

帮助孩子学会独立 放学了,我们班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向校门口走去。校门口的家长也都急切地向园内张望着,“老师,张怡宁走不动了。”我一回头发现张怡宁此刻正拖拉着鞋向前挪着,我问:“怎么了?”她说:“鞋扣...

2021-01-25 阅读全文

今天上午在大一班带班,在晨间活动时就发现,教室外走廊上阳光明媚,照在人身上暖洋洋,非常舒服。 孩子们来园以后也都不由自主地都散在了走廊上,跳跳绳,玩一玩。 今天第一个活动是语言——七彩虾。 在课前准...

2020-10-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