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发布时间:2020-10-03

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有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人生经验很丰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东西,所以只要把这些东西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并且通过一些很好的教育,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也能够带来对人生的思考。要做到这些,今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似乎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但是当父母在不断的把自己的一些东西教给孩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未必会接受,甚至有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抵触的心理,为何会出现这些方面的问题?具体的原因都是有哪些?

孩子是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的,也许他们的思考的东西不对,或者方向不是那么的准确,但是孩子的脑海当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疑问,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们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的时候,想要让他接受我们的这种想法,根本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先把孩子当做一个人

,而并非是一个宠物。在教宠物一些事情的时候,只要你能够把它的粮食作为诱饵,那么很多的宠物就会非常的听话,他们可以学会握手,也可以学会一些其他的技能。

但是你也要知道,任何一个比较聪明的宠物,他们都不会在没有任何命令之下就去做事情,这还是因为他们对很多的事情没有思考,不知道如何来做。但是每个小孩子即便他们很小,依旧会对人生进行思考,也依旧会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很多的东西,所以当父母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最为基础的东西是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个会独立的思考生活,考虑各种事情的人。否则不管你的理论多么的高深和强大,最终都无法让这些孩子去接受。

不仅如此,我们能够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然后还应该学会和孩子进行交流。既然你能够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那么我们彼此之间就可以存在一些非常独立的交流,而不是永远以上对下的这种命令的语气,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在不断的探索世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留有更多的空间,然后让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一些事情,我们作为父母只是在旁边给他们一些适当的引导和纠正,或许这样的过程你会发现一个孩子能够更好的进行成长,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很多的弯路。

很多的家长总是感觉自己在孩子这里没有任何的权威,我们所说的话即便是对的,即便是经过了无数人的验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依旧不愿意接受,这其中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要做的工作不是进行抱怨,而是真正的去调整自己的一个位置,调整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真正的去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宠物,这样你才会发现你所说的话会更有分量。父母建立自己的权威并不是严肃,也不是发脾气,而是有正确科学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自从家中有两个孩子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倒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吵在一起,闹在一起。而我随着日子匆匆而过,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小摩擦的时候,作为成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作为,相信孩子的智慧,也相信孩子与生俱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想办法处理、解决就好。

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发生争执的几率特别大。当初姑娘刚到家里来的时候,两个孩子一起玩着玩着就会忽然听到一个孩子高声吼,另一个孩子不甘示弱的声音。过一会儿,十有八九就会过来一个孩子眼含热泪开始“告状”。

在最开始我想象中的处理方法很简单:一来姑娘刚来是客人,二来姑娘是女生,所以作为东道主和男生的儿子来讲,适当的让着姑娘也就是了。

但是事情却非我想象中的那般简单。前几次儿子在我的游说中勉强的点头认同或隐忍不语或直接去做别的事情避开“战场”。可是一来二往几次之后,当再我笑眯眯的告诉儿子我的如上理由时,却激起儿子更大的情绪反弹,他脸红脖子粗的对着我和姑娘嗷嗷大叫:“为什么我要让着她?凭什么我要让着她?明明是她做的不对,你为什么我要让着她?”我有些差异儿子的反馈,在我们两个相处的时候,儿子真的很少如此这般激动且咄咄逼人的模样。

我伸手抱着儿子,企图让他平息一下心中的怒气。没有想到儿子在我怀里眼泪夺眶而出,这样啜泣的他也是我很少见到的。母子连心,我知道他一定是委屈到了极点。

这时的我也彻底冷静下来,想起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放学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了小的摩擦,我基本上都是采取“不参与”的模式,儿子自己到能够进退自如,伸缩有度。我是一直不赞成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战争”当中的,孩子有自己的是非对错观,他们自会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若家长一旦“正式”介入,成人处理孩子之间的事情只会更加复杂不会简单。而往往孩子之间的小摩擦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而已。

再仔细想来,从儿子最近的表现来看,他一贯的安全感似乎消失了不少。原来的我是全心全力去陪伴他的,而如今忽然在他的世界里多出一个姑娘,所以他自然认为自己就会少一份妈妈的爱。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而我却忽视了!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实在孩子之间,家长越是不作为,孩子才能够有所作为。如若家长对孩子发生的事情,事事都要管,事事都想管,一来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二来本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战争”中,却要为孩子的是非做出个公断,这样对孩子真正情感的处理本就无济于事。

之后我和孩子们之间经过商讨后达成共识的约定:如果他们之间再发生任何争执,我都任由他们自己解决。如果是前来“告状”,那么“告状”的人需要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被告状”的人“事件阐述”或“自我救赎”,把自己被告状的问题解释清楚。在这个时间段对方发言自己都不能够插话,只有等他们彼此都听过对方的“委屈”后,再问他们两个应该如何解决。

通常事情到这一地步,两个孩子都差不多可以握手言和了。如果“战事”继续升级,由文斗变成了武斗,那么先动手的那个人直接没有理由接受惩罚就好。孩子们之间,要么靠智慧,要么靠能力,动手是最无效的表现。当然,针对孩子世界随时出现的武斗,哪些身体部位不能碰,哪些部位需要重点自我保护,也都要提前给孩子讲讲清楚。

经过几次的磨合之后,两个孩子已经学会了自我解决发生的矛盾和争执,而我偶尔侧眼旁观,发现两个孩子最终是有商有量、有模有样的在企图解决问题,这样就好。

怎样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事情的经过是?"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现在的感受是?"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待孩子冷静之后问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待孩子想不出其他点子后问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

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

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接着问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怎样让孩子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如果是社会能力强、情商高的孩子,他能够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会做出冲动的情绪反应,或者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就放弃。

例如:这样的孩子会想到,如果自己要结交新朋友,他会想该用什么方式可以做到:

1.提出分享自己的东西

2.举办一个聚会

3.在学校认识新同学

家长需要鼓励你的孩子想出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就要把这当成一个头脑风暴活动。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方式不要做评价,就是让孩子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法,而不论这些方法有多么牵强,其目的是对一个具体事情或问题,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

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本就是极其重要。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和锻炼这项技能,使他们能在日益复杂的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当这类孩子和别人出现冲突矛盾时,就算和别人争吵,不能控制情绪,家长不要着急吵孩子,因为这类孩子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应该让孩子知道这几点:

1.出现冲突是正常的。

通过解决冲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协调。要把冲突看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迅速处理并忘却的烦恼。

2.思考解决办法的后果。

有一点是家长应该知道,不论孩子想到的是什么办法,你都要认可,重要的是,要保持孩子思考的连贯性,使其不妥阻碍。孩子只要能想到办法后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好自然会想有更好的办法。

3.想出不止一个办法的思考过程,才有助于解决问题,此时,思考本身要比想到了什么更重要。

4.告诉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之后,考虑每一种解决办法可能会使别人有什么感受。

童商第一课

219文章

22万总阅读

查看TA的文章>

0

分享到

怎样让孩子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2017-08-29 13:45

如果是社会能力强、情商高的孩子,他能够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会做出冲动的情绪反应,或者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就放弃。

例如:这样的孩子会想到,如果自己要结交新朋友,他会想该用什么方式可以做到:

1.提出分享自己的东西

2.举办一个聚会

3.在学校认识新同学

家长需要鼓励你的孩子想出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就要把这当成一个头脑风暴活动。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方式不要做评价,就是让孩子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法,而不论这些方法有多么牵强,其目的是对一个具体事情或问题,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

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本就是极其重要。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和锻炼这项技能,使他们能在日益复杂的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当这类孩子和别人出现冲突矛盾时,就算和别人争吵,不能控制情绪,家长不要着急吵孩子,因为这类孩子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应该让孩子知道这几点:

1.出现冲突是正常的。

通过解决冲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协调。要把冲突看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迅速处理并忘却的烦恼。

2.思考解决办法的后果。

有一点是家长应该知道,不论孩子想到的是什么办法,你都要认可,重要的是,要保持孩子思考的连贯性,使其不妥阻碍。孩子只要能想到办法后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好自然会想有更好的办法。

3.想出不止一个办法的思考过程,才有助于解决问题,此时,思考本身要比想到了什么更重要。

4.告诉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之后,考虑每一种解决办法可能会使别人有什么感受。

如果孩子不知该如何做才能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知怎样去想解决方法后的结果,家长用这几种方式:

1.在家里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社交技巧。

2.给孩子做一段录音或者录像,然后一起来回放,让孩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不观察自己。

3.寻找合适的方法,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联系。如果可能的话,邀请兄弟姐妹一起参加,因为这样的家庭关系可以创造一种更安全的场合。

4.为了有更好的效果,可以让老师进行协助,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责任心下,孩子的进步会更明显。

用正确的方式培育孩子成长


我来扬州比回自己家乡江阴的次数还多,扬州是人文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完美结合,而对扬州的喜爱是缘于这里流淌着中国文化的情怀。再次登临“扬州讲坛”心里十分忐忑,我是做教育的,研究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新东方也有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孩子这事情太重要了,所以我选了来讲正确培育孩子的教育方式。

父母读书的习惯很重要

扬州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很多咖啡馆,很多茶室,可以放一些扬州人文历史的书,当时推动第一批书,50万图书是我捐献的。

家长喜欢读书的习惯很重要。现在大家通过微信微博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但是很多人止步于了解信息,稍微有点深度的信息都读不下去。父母喜欢读书对孩子很重要。但是,如果母亲不喜欢读书,光是父亲喜欢读书,基本没用。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母亲不管多忙,都是主要照顾孩子的,母亲影响孩子更多,母亲的言行情绪志向胸怀,都很重要。在新东方教师中,母亲喜欢读书的孩子成长也比较顺利。

一个人最好每年要读20本以上的书,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和是否读书有关。犹太人每年每人读书65本,日本人每年每人读书接近50本。在海边,老外在晒太阳时,80%的人会在一旁放本书。中国每年每人平均4.5到5本,这个数据是根据出版书数量统计的,但包括了各种教科书。

名牌学校的学生,有相当比例有心理问题。这些孩子很聪明,但是家长给他们灌输的理念很狭隘,从小就是一定要考进名牌大学。一旦进入名牌大学,人生目标没有了。孩子本身智商高,在中学拿第一很容易,但到好的大学就不容易拿了,这时就可能迷茫,或者情感受挫折,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培养孩子要离开父母展翅去飞

作家龙应台《目送》中有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培养孩子是让孩子离开我们。有一个北京男孩,单亲家庭,母亲对孩子过分依恋,有恋子情结,看到他身边有女孩就很妒忌。孩子原本可以进北大清华,但为了离开母亲而填了复旦。没想到才过一周,母亲就对儿子说,我已经在复旦旁边买了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为了自己心里觉得安全,但不明白,不放飞孩子,孩子会有多大的麻烦。

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中国在努力,教育方针具体是什么?德智体全面发展,德具体是什么?智和体又是指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具体定义的。有了定义,就有了方向感。

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孩子来说,什么最重要?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终身依赖的技能。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学里所学的内容,在大学毕业时有的已经过时了,应该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论。我和马云很接近,他和我一样学英语,创业也相似,一边当老师一边自己创业。我也好,马云也好,都没有依赖于我们学到的技能,和具体业务本身是没有关系的。马云的成功,主要是前面的八条。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多是那样的人。

美国人研究,成功有七大要素:坚毅、自控、合群、热情、感恩、乐观、好奇。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坚毅。

意志力具体体现在对于自身的控制力上,研究表明,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来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尽管我们在孩子身上发现天赋,但是把天赋变成才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意志力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

我为了锻炼孩子的身体,在家里买了健身器材。我发现他一个人锻炼,练五六下,肌肉微酸就放弃了。但我一看着他,他就能做20个,这就是他发挥了自身的意志力。所以家长和孩子配合,意志力就上升了。

有的孩子控制力天生很好。美国有个实验,把一群4岁的孩子集中在教室里,并把棉花糖放在桌上。老师说要出去办事,不会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老师回来后就会奖励第二个棉花糖。老师走了,通过玻璃窗观察,有的孩子很快就吃了糖,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吃也忍不住吃了起来,最后有1/5的孩子没吃。追踪到这些孩子40岁时,凡是当时没吃棉花糖的孩子,几乎都获得了成功。验证了当你遇到人生的诱惑,克服之后未来会有更好的收获。

一个完善的人要兼具智情商,情商和逆商

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肯定缺少控制力。任何要求背后要有条件,孩子要什么,家长要提出要求。我儿子11岁时,要买iPad,说同学都有。我说既然同学有,我也可以帮你买,但得先把20本书读完。儿子说,那我不要了。过了几天,说还想要iPad,我依然说条件不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我在美国时,邻居是犹太人,13岁的孩子要去非洲旅游,向家里要钱。父亲说这个世界到处是钱,你在家扫地,整理屋子,洗碗就会有报酬,孩子就在家里干活。但钱还不够,父亲说你可以去帮邻居家打理草坪,这就是他们的教育方式。

老师、家长对孩子说话是有心理暗示的。如果孩子考得不好,评价的方式不对,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笨。如果孩子认定自己笨,那就完了。有一段时间,我孩子的数学不好。我说数学差没事,我也数学差,但我灌输了错的意念,他会认为这是天生的。后来我改变请了老师,哪十道题是孩子不会的,教会后让他继续做,第二天再重做之前做的题目,两个礼拜之后,数学成绩提高了,他也觉得自己勤练是可以把数学学好的。

一个完善的人,要具备智商、情商、逆商。逆商就是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情商是被人信任,善于分享,乐于助人。我们有时候教孩子八面玲珑,教孩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不是真正的情商。真正的情商是在一群人中,给予别人信任感。

我不喜欢心灵鸡汤。我们应注重人的内心,人格、性格的建设,培养勇于面对挫折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做到心平气和地生活。

父母怎么样做才能培养孩子这些能力

真爱,不是溺爱;尊敬,不是害怕;规矩,不是打骂;鼓励,不是讽刺。

真爱不是无条件服从,孩子必须对父母尊敬。有的孩子长大后,会对父母产生冲突,那是父母让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尊重。规矩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一辈子也用不尽,一个人学会善良,这是很了不起的事。

母亲从小教我,早上起来扫完地才能上学,所以家里就成为村庄里最干净的人家。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原则的孩子,并且会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使他们丧失安全感,从而失去进取心。而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会和大众形成对抗,就会被排斥。在原则和规矩后必须给孩子留下放飞的空间,如同训鸟,规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飞行的方向。

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梦想和高分数、名牌大学没有关系。不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逼他们去学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这是家长非常不明智的行为。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学他真的热爱的东西,孩子会为自己找到出路。

请站到孩子的立场上解决问题


请站到孩子的立场上解决问题这几天在尝试着让宝宝自己便便,晚上不用纸尿裤,得醒好几次给她把小便,天亮了还是睡眼朦胧啊,早饭也没有精神做,今天起来的有些晚,给**宝贝穿好衣服直奔幼儿园旁边的小卖部,买了牛奶和面包去幼儿园里吃,在**宝贝挑牛奶的时候,门口站了一个小女孩在哭,她的妈妈则抱着一个小男孩在一旁训斥。

**宝贝挑完牛奶我就拉着她往幼儿园里赶,不过要进园的时候我听到那个小女孩的哭声异常大了起来,当妈妈的对孩子都是异常的关心,我扭过头看到她的妈妈正在打她,本想着这是人家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作为外人也不太方便过去劝呢。可是紧接着听到了妈妈的哭声。想想自己也是当妈的,也有被孩子惹恼的时候,也有被孩子气哭的时候,我遇到时最希望有人来劝一下,哪怕是转移一下孩子对我的抵制情绪也好。所以我让**宝贝站在大门口等我,我走到了她们母女跟前。

我拉着小女孩的手轻声问她早上吃饭了么?想吃点什么?她就是不吭声,呵呵,对陌生人还是很有抵防心的,我告诉她幼儿园马上就要关门啦,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准备做游戏呢?就少一个哟。你看对面的小妹妹都急着去幼儿园呢?小女孩才回答一句:那不是我的小妹妹。还好小妞开始和我交流了。后来我拉着她说如果早上不吃东西就没有力气做游戏呢。你想吃什么阿姨给你买好不好?

慢慢的小女孩同意让我拉着小手又重新来到了小卖部,听小店主说小女孩平时要什么妈妈都给买,今天早上她非要吃冰淇淋,妈妈感觉早上吃有些凉,怕吃坏肚子才拒绝了。是啊,孩子平时被父母捧在手心,变成了小公主或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今天突然被拒绝了,肯定有些接受不了,会哭闹着坚持下去的。我问小女孩早上吃冰淇淋可能会拉肚子然后要去看医生哟,你还要吃么?她点点头,五岁的孩子应该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了。

在蹲下来和她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口腔有些红肿,问妈妈才知道这几天她上火了牙有些疼?我问为什么不去找医生开些下火的药,她说孩子不愿意喝。看来家长是什么都听孩子的。我劝了劝这位母亲,其实你家孩子要吃冰淇淋有自己的道理,咱们大人上火牙疼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想吃,只想吃点冰冰凉凉的,牙齿会舒服一些,孩子也一样哟。晚点放学你可以带孩子去找医生治疗一下牙疼,孩子好了自然就会吃食物的。

很多时候父母总会以我们的眼光和立场去要求孩子,怕孩子吃凉的容易生病,如果转换一下立场你就会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吃凉的只想缓和疼痛。对孩子宽容一些,不要单纯的训斥责骂,孩子虽然小,但也是个小大人,有自己的想法,妈妈们一定要和孩子及时交流沟通,孩子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无理取闹和不可理喻。

育儿观念: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育儿观念: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中午,我和好好一边向食堂走去,好好告诉我一件事:“妈妈,这一块橡皮傲子说是他的,我不给他,他就跟我抢,我又抢过来了。”我看了看那块橡皮,好像确实是昨天从家里拿的,怎么可能是傲子的呢?

饭后,我告诉他我的决定,他很不乐意,问:“他非说是他的,怎么办?”

“可以找老师的!”我告诉好好。

“可是我告诉过老师,老师并没有理我们。”好好继教说。

“那我不知道,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跟傲子说”

呜!好好极不情愿,可是我也没有动容,随后好好又说:“我把橡皮放在你这里,放学后给我。”

“不行!”我否定了这一想法。好好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教室。

放学后,我与好好聊起此事,好好告诉我:“进班之后,傲子跟我要橡皮,我告诉他是我的,他还是跟我要,我就给了张晰,并要他给马雨,傲子就抢不到了,放学后,我就跟马星雨拿回了。”说着,把那块橡皮给我看了一下。

“好样的,处理的挺好了!”我首先肯定了好好。可是回家后发现,这确实不是好好的橡皮,呜!后来我动员好好明天主动给傲子,好好极不情愿,怎么办?我再次劝说,并保证到:“如果傲子不把另一块橡皮给他,我一定要好好买同样的橡皮!”

明天会给吗?我拭目以待。

育儿心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育儿心得: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忙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悲哀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

二、每一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一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我们总认为爱是就应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就应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十分久的时光,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光,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之后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但是到此刻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必须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一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我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个性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十分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就应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透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我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比较,让她明白自我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

想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先这样问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引导孩子解决他们身边发生的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不用赘述。

Professor通过观察发现,美国父母的教育方式独特在于,他们会尽量避免先入为主,也从不会代替孩子做决定。家长们想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先要学会做一个提问者和倾听者,看孩子对遇到的难题如何描述。听过孩子的表达后,父母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那些难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帮孩子们解决好他们身边遇到的难题。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教育技巧,Eight questions affect the whole life of children!

提问一:

“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提问二:

“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提问三:

“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提问四:

“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Brain-storming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提问五:

“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

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提问六:

“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家长们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家长们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提问七:

“你希望我做什么?”

提问时,表示出可靠、支持的态度。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八:

“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也可以这么问,“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这个问题会提示孩子去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一段时间就要过年了,亲戚朋友之间少不了走动,孩子之间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对此,Professor建议瑞爸瑞妈们,不要急着插手,先问孩子这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们不妨可以一试,相信大多数的难题都会事半功倍,得以解决。这样的好方法,你学会了吗?一般人,Professor不告诉他~

10种方式帮助孩子正确表达发泄情绪


01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2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前面讲积极情绪时说,我们应该刻意地多去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样给自己增加积极的元素。具体该怎样做呢?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随时给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种细节。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

每天放学时,我们常常看夕阳的颜色。有时是粉红的,她就说是草莓味的;有时是金黄色的,她就说是橙子味的。这两天刚下过雪,我和女儿回来时,路上都是冰,很滑,一路走得很艰辛。她倒是很乐观,说灌木丛上都是棉花糖。我们又一起感受脚下的碎冰。我们想象一个冰雪王国,想象自己住在里面。她发现薄冰下面有气泡,就去踩踩,气泡就动一动。我又抱她摸树上的冰挂……我希望她忽略路不好走的事,把这些点滴的美好存到心里。

品味美好的另一个方法是,存储记忆,延长美好。就是说,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质量,就要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的习惯。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学会做事情时合并几件事,这样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实际上养成了分心的习惯。专心地吃饭、打电话、走路,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们都知道,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小孩之所以有时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对所有权还缺乏安全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限,对环境感到不可控、难以预期。这些大人都要理解。

其实很小的孩子也可以有主动分享的行为。我女儿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经常互相分享吃的。在家里,吃水果她都能先给大人分一圈,有什么好东西她也主动拿给大家看看,虽然有时很有保留的样子——只给你看一秒就收回去了,或是只许看不许摸。

分享好东西,把美好加倍,我觉得这是存在于人的天性中的。孟子教育齐宣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都承认,跟人共同欣赏音乐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

3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前面列出了24中积极的性格和品格,其实还有更多没有列出来的,比如信任、平等、尊重等等。我们平时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现在的家长们对能力上关注过多。我们可以这样想,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4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我发明了这个词:成长感。我们成年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就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5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我觉得,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另外,它或许还能给人提供一个新的身份,让你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比如,你是一位教师,但走出教室,你或许告诉别人你是一个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兴趣爱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据说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当你做你爱好的事情时,你全神贯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庄子几次描述过这样的情形。按照他的说法,这时你与“道”相连通,所以会有鬼斧神工的发挥。

而达到这种酣畅感的秘诀是,你的技术和挑战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就是说,你做的事情的难度刚好跟你的水平相当。当然这个事最好是你喜欢做的。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时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写作业,如果能力和难度程度相当,我们都会享受这个过程。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应该选择哪些事情给孩子去做。我们出于爱心,总想给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让他被动地享受,比如看电视、吃东西,他的乐趣也有,只是这些乐趣肤浅、短暂。而稍有点挑战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难度如果过大,他就又没了兴趣。

其实小孩在玩游戏时,常常就能体验到这种酣畅感。我女儿玩时,如果我问她吃不吃苹果之类的话,通常她完全听不进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这非常有价值,我们要多鼓励,少打扰。

孩子大一些之后,做事往往就参杂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压力,难以全心投入。现在很多的兴趣班更是把兴趣变得没趣了。我们家长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6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玩具,这也是我随口发明的词。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

我们自己也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我们可以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我们也可以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大家可以试试。其实这就是在训练我们转念的能力。

我们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想好事。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本,专门记录他的好事。或者给他准备一个小白板、做个展示墙,随时记录。或者给孩子准备一个好事宝盒,把能引起美好回忆的东西或照片,都存在里面,有空就倒出来看看……

这个心理玩具除了好事,还可以是让自己看到全局、看到宏观的一面,看到thebigpicture。比如,当你为孩子的一点小事生气时,你可以跳出来想:总的来说,他是个好孩子,我是个好妈妈,我工作还不错,生活各方面都基本满意……然后再看刚才的事,就能比较冷静地看待了。

培养感恩、同理心、宽容等品格以及乐观的思维习惯

我们家长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真是很大的。有时我感觉女儿会有点抱怨,我趁她还没说呢,就自己开始感慨好的一面,表示很知足,她的想法也被带过来了。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时候,小孩倒是比大人更乐观,更少消极的评判。有时大人会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本来还没有任何不满情绪呢,听大人这么一说,马上就消极了。所以家长言行要慎重,别急于评价下结论,多等等,多观察。

我们自己评论的话里多一些感恩、同理心、宽容和乐观思维,这就是好的教育了。

我经常会在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顾这一天的事情,其中除了总结她的进步,再就是想想有哪些好事,哪些我们要感到知足、感恩的事,然后展望美梦,再开开玩笑。

对于大一些、上学的孩子,我们可以让他偶尔写感恩日记、写好事日记(让自己开心、自豪骄傲的事)。不必天天写,那样他会反感,不好坚持,可以一周写一两篇。或者让他自己每天睡前回顾这一天值得感谢的事、让自己自豪骄傲的事。我想,做这些远比批评他的缺点更重要。

7不做情绪绑架

我看到有的专家告诉家长,跟孩子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那样做,妈妈不喜欢”。我想家长应该尽量少这样去说。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我们可以生气。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有时候女儿哭闹之后,等她情绪好了,我也偶尔跟她说,你知不知道,你哭闹的时候,我真的很烦。不过关键的是,你这一哭,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你早点过来吃饭,吃饱了就高兴了,就可以多玩一会了,是不是……

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我们家长也是,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

8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前面谈的多是关于积极心理的建设,下面谈最让我们头疼的消极情绪的处理。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

教给孩子管理消极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能从容去对待。我们会发现,做到这一点真是有难度啊。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当孩子发脾气或有其他消极情绪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又有来麻烦了!你敢跟我对抗!我的教育怎么这么失败!你得长到多大才能会……!我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能这么对待我……于是我们浑身冒汗血脉喷张……

我们处于这样的状态,当然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平和下来了。

要改变这种反应,首先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它是中性的,不是坏事。把它当作一阵风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发电、放风筝。

其次,要尽量把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跟自己的分开。自己的劳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决。别做不合理的挂钩。

我女儿惹我生气时,我就这样开导自己:一方面是因为她就是个孩子,就这样;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管教上有哪些不足,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她是我教育的结果,跟谁抱怨呢,自己多提高就是了。我想,如果家长少一些受害者的思路,多想该怎样提高,这也会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少生气。

然后再告诉自己,我当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提高就是了。

只有当我们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才能做到不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他的情绪,并且教给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绪。

9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认识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知道,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当然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家长还是应该用转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讲道理。

所以,现在我对孩子哭闹的方法是:在发现她有点情绪,可能会发作时,如果她不需要我的帮助,我常常找个借口躲开。我发现通常我一走开,她自己很快就没事了。当她真的发作起来时,再回来。有时啥也不说,摸摸头给她擦眼泪。如果我自己也生气,或者她拒绝我接近,那就捧本书待在旁边。如果是她特别不讲理的事情,我就义正言辞地说几句。这种慷慨陈词也有用,能帮她看清自己行为的后果,看到引起的反应,当她自觉理亏时,理智就开始恢复,就战胜了情绪。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自己能保持中性态度,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平复情绪。有很多情况,孩子是被家长的坏情绪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10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宣泄法:比如打沙发打枕头(当然对于爱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坏性最小,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发泄情绪);倾诉法:找人聊天、写日记、随意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还有就是前面写过的那些能引起积极情绪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然后,当自己冷静一些之后,教给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刚才的情绪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引起的,以后可以怎样做才能避免那种情况,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但是对于积极情绪,则尽量少分析,多去感受,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感受。好事,有时分析太多,好的感觉反倒没了。

喜欢《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MichelleAnthony博士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与各种教育工作者、儿童和家庭打交道,她曾在学校同时担任教师和教师培训师,并作为育儿讲习班负责人以及发展专家与家长们一同参与工作。同时她也是「Scho...
    2022-01-18 阅读全文
  •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活动区活动刚刚开始,娃娃家就传来了争吵声:“我想当爸!”“我当!是我先来的!”“我先来的!”我随声望去,只见小雨与轩轩正在争夺爸爸的角色。小雨的小脸儿气得通红,一双小手却毫不放松地紧抓着游戏牌。轩轩也...
    2020-10-19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自从家中有两个孩子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倒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吵在一起,闹在一起。而我随着日子匆匆而过,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小摩擦的时候,作为成人最好的解...
    2021-08-19 阅读全文
  • 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爸爸,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爸爸,我从没当过爸爸!”原来是马志宏和张子旋为了当爸爸争得面红耳...
    2020-12-04 阅读全文
  • 不哭,也可以解决问题 爱哭,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同时也成了现代子女的一种习惯,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尤其严重,往往在家庭中三四个大人看一个孩子。对孩子过于的宠爱,孩子一哭她们就会顺着孩子的意愿去满足她们的要求,慢慢地养成了孩子...
    2020-11-27 阅读全文

MichelleAnthony博士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与各种教育工作者、儿童和家庭打交道,她曾在学校同时担任教师和教师培训师,并作为育儿讲习班负责人以及发展专家与家长们一同参与工作。同时她也是「Scho...

2022-01-18 阅读全文

活动区活动刚刚开始,娃娃家就传来了争吵声:“我想当爸!”“我当!是我先来的!”“我先来的!”我随声望去,只见小雨与轩轩正在争夺爸爸的角色。小雨的小脸儿气得通红,一双小手却毫不放松地紧抓着游戏牌。轩轩也...

2020-10-19 阅读全文

自从家中有两个孩子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倒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吵在一起,闹在一起。而我随着日子匆匆而过,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小摩擦的时候,作为成人最好的解...

2021-08-19 阅读全文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当爸爸,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当爸爸,我从没当过爸爸!”原来是马志宏和张子旋为了当爸爸争得面红耳...

2020-12-04 阅读全文

爱哭,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同时也成了现代子女的一种习惯,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尤其严重,往往在家庭中三四个大人看一个孩子。对孩子过于的宠爱,孩子一哭她们就会顺着孩子的意愿去满足她们的要求,慢慢地养成了孩子...

2020-11-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