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那些人到中年的父母们,活的好像一条狗啊

发布时间:2020-09-29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那些人到中年的父母们,活的好像一条狗啊”,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些人到中年的父母们,活的好像一条狗啊

“对那些90后的员工,不能打也不能骂,因为你骂得狠一点,这些90后就辞职不干了。而那些70后80后的员工则不一样,他们身上有着各种生活的压力,他们需要还房贷,需要给孩子交各种费用,所以多骂一骂也没关系,反正他们需要工作,需要稳定性。”

上面这些话,是很多大公司hr内部口耳相传的不传之秘,这道出了很多中年人的无奈心酸:人到中年,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活得十分艰难。

“你看那些人到中年的父母们,活的好像一条狗啊!”

姚晨:生二胎后,我就不火了

前几天姚晨上了一次腾讯的《星空演讲》,演讲的内容却是“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这位曾经的微博女王,被人们口耳相传的《武林外传》“郭芙蓉”,被众多网友喜欢的《潜伏》“王翠平”,已经很久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如果你对她的近况有一些关注的话,你会发现,姚晨的微博已经很久没有更新。在谢娜微博粉丝过了一亿的时候,姚晨只是零星地被人提及,打开姚晨的微博少有的几条更新也只和新剧和电影宣传有关。姚晨学“乖”了,她越来越少的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这几年,姚晨去做了什么呢?她到底“消失”到哪里去了?

在《星空演讲》中姚晨说了自己的故事,说自从生了宝宝后,就一直在考虑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姚晨讲了自己的人生经历:“2012年,我终于遇到了几个好剧本,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我怀孕了。没多久,我的经纪人告诉我,她也怀孕了。于是,整个团队偃旗息鼓,跟着我们一起休了产假。”

就在姚晨再一次准备东山再起的时候,她竟然又一次怀了二胎,“于是我决定化被动为主动,离开了大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小工作室。就在我雄心勃勃摩拳擦掌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我又怀孕了。更神奇的是,我的经纪人,她也又怀孕了。于是我们怀二胎时的整个孕期,只工作了12个工作日。当年被我们拉出来的那支团队,也基本走光了。”

在姚晨看来,团队走了还能重建,但是生孩子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一份责任,也带来了一份“脂肪”,她也犯了孕傻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忘记自己的银行卡密码。

姚晨真诚地说出自己工作的困境,明明到了一个演员最成熟的状态,但适合她的戏也越来越少,事业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在生完孩子的这些年,姚晨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她失去很多很好的剧本和工作机会,但是她得到了家庭的温情。

作为明星,作为女性,姚晨也会遇到了“生育和工作”的两难选择,而现实职场中的各位职场女性,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生孩子就会影响工作,而不生孩子人生又无法完整。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考虑女性的生育情况和二胎意向,女性生育后重回职场后,往往很难再得到重用的机会,

选择职场还是选择家庭,是很多职场女性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工作生育难两全,选吧,你是要当妈,还是想做女强人?”

工作了24年,月薪只有1200元

不仅女性要面临“生育选择”,很多男性也有自己的“中年烦恼”。

尤先生是厦门一家美资物流公司的高管,已经工作了24年,长期以来他在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十分努力,他希望可以为公司服务到“功成身退”,尤先生的工资也随着他的工作年限而不断提高,最终,他的工资达到了每月25000元,这是一个让人眼红不已的高薪收入。

可自从发现自己肝癌之后,尤先生的生活就开始遭遇滑铁卢。

2万多的工资被蒸发的无影无踪,从之前的25000元,缩水到现在的1200元,不仅如此,尤先生每月还欠公司3000多元,因为尤先生之前的工资高,按4000元来缴医保,现在工资虽然跌了,但是医保水准不能跌,尤先生还是要缴4000元医保,扣除1200工资,尤先生每个月还要倒贴3000多元给公司缴医保。

而公司对此回应为:“这是遵照厦门市地方规定处理的,是完全符合法律要求的。”公司进一步解释说:“尤先生是公司的老员工,他们一起共事多年,不过,医疗期间对其工资的调整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的,并非只针对一个人进行的调整,公司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

尤先生的经历让人唏嘘,而其中更加隐藏着男性的中年焦虑:

人到中年后身体大不如前,大病小病都找上门来,中年人的身体健康要如何保证?

中年人承担着上有小下有老的经济压力,他们是一家的经济支柱,如果这一家之柱垮掉了,这个家庭又应该何去何从?会不会不小心得了一场病,家里的生活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

像尤先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男性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平时有泪不轻弹,但在人后却有满肚子的苦水。

“我第一次感觉自己老了,是35岁那年,之前年轻的时候熬夜通宵也没事,现在一熬夜就腰酸背痛,听说前同事加班得了癌症,我也只能多吃吃各种保养品。安慰自己这么倒霉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至于每年一次的体检,更是每次都去,身体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紧张得要命。”

“有时候生活压力实在太大,特别想离职,有时候开车到楼下,就想静静的待会,真的不敢回家面对老婆和孩子。”

“从事技术岗位八年,原本以为跳槽易如反掌。结果发现,很多大企业以及行业顶尖企业,都只招刚毕业的或者30岁以下的。哪怕你经验再如何丰富,技能如何熟练,对学习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只要你年龄超过30,对不起,不需要你。只要超过35岁,各种职位就关上了大门。”

这些分享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

不仅女性存在中年焦虑,中年危机在男性身上也普遍存在。他们溺于生活的重压之中,不可自拔,无法逃离。

这些在别人眼中的“中产阶级”“成功人士”,也需要面对来自职场和生活的压力,外表很丰满,实际很骨感:竞争机会少之又少,薪资要求总是处处不如意,今天又不小心和老婆吵架了……他们也会在深夜时想要逃避,他们也会被家庭折磨的惨不忍睹,他们也会想要发泄,他们也会有忍不住失控的时候。

这是一个沙丁鱼的时代,人们被生活挤压成为沙丁鱼,四周包裹着厚重的压力,如同工业化时代精密包装即将出场的沙丁鱼罐头,千篇一律而且无比麻木。

你活的像条狗,但不能让孩子受到影响

我知道你过得很辛苦,要面对高昂的房价,要面对职场的尔虞我诈和晋升难题,要面对自己身体和年龄的的不断老去,面对父母的日益衰老。

你还要面对,孩子:

补习班不断上涨的学费,琳琅满目的才艺兴趣班,同学之间的教育焦虑“全班只有我的孩子没出过国”,以及“到底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这个世纪性难题。

…….

各种扑面而来,容不得你丝毫喘息。

我知道你活得很辛苦,我知道生活让你很焦虑,

但亲爱的父母,我需要提醒你,不要把这种焦虑蔓延到孩子身上,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焦虑的受害者。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每次都能考第一!”

“父母为了你这么努力,你就不能再努力一点吗?”

“你知道为了让你上这个学校/补习班,爸爸妈妈背后做了多少努力吗!”

焦虑只会带来焦虑,焦虑只会渲染焦虑,你因为自身焦虑而去责备孩子,孩子无端承担了你的焦虑,无法内化焦虑的孩子想要得到你的满意和夸赞,只能拼命去努力,但焦虑蒙蔽了你的双眼让你无法看清其他,孩子的努力成了无用功,他们的努力始终得不到你的夸赞,于是孩子们也开始焦虑起来…..

这就形成了“莫比乌斯环”,循环往复,身在其中,无法逃脱。

身为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状态,学会放下自己的焦虑;学会分清工作和家庭,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学会好好地关心自己,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疗愈。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的家长,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们要首先自我反省“我是个焦虑的家长吗?”“我有没有迁怒于我的孩子?”“我是不是因为焦虑,在向孩子发脾气?”

亲爱的,要想做一个好的家长,你首先要爱自己,首先要学会放下焦虑,拥抱自己,只有先健全了你自己,你才能当好一个家长,你才能学会去教育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的路不止一条


育儿的路不止一条看了笑妈的《别让“母爱”变成悲哀的伟大》一文,真的是增长了不少育儿知识。昨天回到家就端正了姿态运用到了宝贝身上,没想到效果如此的好。昨天宝奶奶生病了要去诊所挂吊瓶,家里就只有我和宝贝了,我既要照顾他又要做饭,根据以往经验只要有这个捣蛋鬼在家,你是甭想“身兼数职”的,不知这次是否能用新学的到的那点“教育”知识改善现状呢?于是我从厨房拿出菜放在桌上,刚打开捆绑菜的绳子,就被宝贝雪亮的眼睛看见了,慢慢的凑过来,边口里说着菜、吃菜,边伸手要过来“帮忙”,要是放在以前我一定会一把推开他,“不要靠过来,你小不会干,妈妈干”,而任凭你怎么阻拦怎么说那都是无济于事的,你越阻拦他越有兴趣,最后总要冲破冲冲阻碍,再一次靠到最前面,直到最终得逞为止。这次我没有像往常那样,而是给他一棵,让他学着妈妈择菜的样子去做,宝贝很听话看着妈妈的示范动作有模有样的做起来,虽然做的不是非常的到位,很多的叶子都被揪走了,该拽掉的根还留有残余(免不了我要来个二次),但是却显的比往常要耐心、认真许多,然后又把择好的菜放到我指定的位置,最后等我择完后说宝贝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吧,宝贝又听话的把刚摘下的烂叶子废根一股脑扔的垃圾筒里,又屁颠屁颠跑到我跟前,仿佛听从任务般的等待着什么,我向宝贝竖了大拇指,并且说“宝贝你做的很棒哟,妈妈现在要去洗菜了,你可以去玩去喽“,宝贝方才兴奋高呼着可以玩去喽!可以玩去喽!!跑到沙发上找自己的玩具玩,我则去厨房洗菜。今天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呀,曾经认为很难的事情没曾想只转变了一下方式却效果如此的好,宝贝为自己能帮妈妈干活而高兴,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妈妈为孩子的乖巧懂事而高兴,自己也觉得很欣慰!

充分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他自己去玩,想玩什么玩什么,不要用大人的思想去左右孩子,让他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利于自己的独立性的发展。我也是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宝贝也很喜欢这样的时间专心的玩了一会,可能是中午喝水太多了,玩着玩着就蹲在客厅尿了起来,然后喊妈妈尿尿了,我对宝贝说你去把拖把拿过来,拖把在哪哪哪,小宝贝又很听话的从卫生间拽来拖把,我帮宝贝把尿拖了,然后对宝贝说你可以接着玩去了,等一会妈妈做完饭陪你一起看书,宝贝又高兴的喊起来,看书,看书……。

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学问,原本很困惑的事情,换一种方式可能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父母啊,难!


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啊,苦!

中国二十一世纪孩子的父母啊,难!

教育的改革,啥时候才可以真正的解放孩子?埋怨没用,整个大环境都是这样,社会加码,老师加码,家长加码,孩子的身体不好,承压能力不好,该如何是好啊?看新闻说,教育部长发言:减少孩子作业和考试的次数。可,这是关键吗?关键的是家长焦虑,不自信的心,和老师们量化的成绩任务。学校的名气大小,全看老师送出去多少高分人才。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导致家长的焦虑与不自信。孩子成绩好坏直接影响对老师的评定。人人都在焦虑与不自信中,加大了对孩子的法码。

一个五岁多的孩子,到底需要掌握多少基础知识?有没有人去研究、量化过?

小区的傍晚,渐渐的,已经找不到祺祺同龄孩子的身影。祺妞儿经常一个人跑出去玩了半天,很是若有所盼的到处张望,最终只找到几个比她小很多,玩起来很不对路的小小孩儿。

我偷偷地感叹,学校给祺祺留的作业太多了,祺爸说:“你看看,现在外面还有几个孩子在玩?”

无言的尊重了这个事实。

这就是咱的国情,这就是咱的现状。不是几句话,几段感言可以改变的现状。

可恐怖的是:家家明白这个道理,家家都在不断的把孩子受教育的程度提前,有的孩子没上小学,已经达到了直接读二年级课程的水平了。

为什么?这些本是小学一年级老师的工作啊?为什么要提前做完?----

很多家长是本着,为了在考小学的时候,让自己的孩子更不一般一些,让自己的孩子能力更强,水平更高一些,学校与老师会更优先选择一些的心理。

可是,爱孩子的家长啊,想没有想过孩子付出的是什么?社会大课堂里也有很多很多知识、能力是在孩子上学之前就应该让孩子的掌握的,而这些是各种兴趣班,各种量化式的作业,无法教给孩子的。

自欺欺人的说:孩子不知道苦,孩子不觉得,那是让自己心安理得的说法。我们只是不把苦挂在嘴边,潜移默化的把这种“苦”变成一种力量。

祺妞儿曾经对上小学很憧憬,现在已经开始明白做一个“小学生”会有很多很多的作业。甚至在和比她大的,已经上了小学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聊自己“狂多的作业”。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体会。漠视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的对话很可爱,让在一边“偷听”的我感到有些心酸。已是小学生的小朋友认为:那有什么?!我天天这样,作业比你多多了。祺小朋友认为:我的神,上了小学后,简直要累死人,哪还有玩的时间?!!

我不想回避这个问题。明确的告诉她,她的发现很对。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生活重点。而学生,就是要好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业之后,才可以开心的享受自己赢来的人生!

懵懂的孩子,半知半解的知道了: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自己写得又好又快,自己就可以为自己争到更多的玩耍时间。

本领是练出来的,针是磨出来的,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基础学业要抓,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天天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也要天天培养,良好、积极的成长心态更要天天培养!!

小时候的作文,都是有开头,有叙述,有总结。此篇文章的结尾套用一下老路子。

孩子的心态,决写他/她以后有什么样的人生。

孩子的习惯,决定他/她以后会怎么的生活、学习。

孩子与人的交往能力,决定他/她以后拥有什么的朋友。

孩子观察、互动、参与社会活动的状态,决定他/她以后如何去体验,改变,享受自己的人生、、、、

这些,我认为,真的,也很重要!!

基础知识是孩子步入社会的基石与敲门砖,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送给那些依然做着“名校梦”的家长们


一、这个“优生”打了谁的耳光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隐去了学校和当事人的真名。两年前,某知名老牌重点中学在高考中“再创辉煌”,标志之一便是有一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辉煌的背后有着残酷的生源大战——所有“名校”的高升学率背后都必然有着“高度密集”甚至“高度垄断”的优秀生源。这所学校也不例外。当初高中招生时,学校便通过种种手段“重金收购”中考尖子生,承诺“如果报考我们学校,高中阶段的所有费用全免,还给生活补贴”云云。果然,三年后学校精心选拔的“好苗”结出了“硕果”。好久没出现考上清华的学生了,学校以他为无比的骄傲和无上的荣光,通过媒体大肆炒作“素质教育硕果累累”,自然是一番热闹景象。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学校给了这个考上清华的学生以七万元的奖励——这也是当初招生时的承诺。许多人和我一样感到不解:为什么要给这孩子七万元奖金呢?校长的回答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学生冲刺清华北大!”我笑了,考清华考北大是需要智商的,有的孩子你就是给他七十万也没用。希望通过金钱让更多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这真是一个喜剧!

但其实这事到了后来是个悲剧。八月份,这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提前到校上课了。学校打算请那考上清华的“优生”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讲讲学习方法之类,便通过班主任给他打电话。那位“优生”听了班主任的话,第一句话是只有三个字的疑问句:“多少钱?”班主任一下子就懵了,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学生会这样说这样问。于是便在电话里给她的这位“优生”讲“学校培养你不容易”“要懂得感恩”之类的话。该“优生”又反问了一句:“我考上清华关学校什么事?”

班主任顿时像挨了一耳光。可以想象,这个“优生”在三年高中生活中,受到过班主任怎样全方位的“倾斜”?清华的苗子将是学校的荣誉,或者说叫“面子”啊!为了“确保”他能够考上清华,学习上的细心辅导,生活上的精心照料,无微不至,不一而足。现在,现在这“优生”突然翻脸了,班主任老师怎么能够不锥心地痛呢?

这一耳光更是打在了学校的脸上。这学生说:“我考上清华关学校什么事?”某种意义上看,他说的是对的。作为中考尖子生,学习基础那么好,更重要的是天赋那么高,到哪里不是一样的考清华?当初本来就是学校花钱买来的“优生”,学校的行为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一切都是可以用钱搞定的!现在他同样用钱给学校说事儿,这不是很“正常”的一笔交易吗?这就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浮躁而功利的学校教育结下的恶果。学校挨这一记耳光,一点都不冤枉。

二、越来越畸形的中国基础教育。

其实,这一记耳光打的是日益浮躁功利,因而越来越畸形的中国基础教育。现在,中国教育叫得最响亮的口号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在有些地方这不过是口号而已,是写在墙上美化校园的,或烘托校园“文化氛围”的;而实际上,是“以分为本”,不是一切为了学生,而是一切为了“升学”!是“一切为了升学率,为了一切升学率,为了升学率的一切”!为了这个升学率,生源大战血肉横飞;为了这个升学率,逼着成绩差的学生“自愿转学”;为了这个升学率,不惜重金挖外校的优生……学校不择手段,教师尊严扫地,教育丧失良知!

我曾经写过一篇《我鄙视这样的名校》,剖析过一些所谓“名校”诞生的“规律”——

其实,名校诞生的“潜规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有的新建学校之所以一夜成名,大致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建校之初,不择手段四处挖优秀生源——包括重金“收购”优质生源,然后以“泪水加汗水”的野蛮方式大搞“应试教育”;到了毕业年级,学校又以各种方式“分流”,强迫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自愿转学”——用比较“学术”的说法,叫“去分母”;升学考试的时候,又巧妙地作弊……于是,第一届毕业生“一炮走红”,学校名声大振;然后学校通过媒体大肆炒作,宣称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如何“以人为本”,如何“素质教育”,还归纳出一些“数字化”的经验,比如“突出”一个什么什么呀,狠抓“两个”什么什么呀,“落实”三个什么什么呀……第二年招生的时候,学校大门前自然人头攒动,家长们带着孩子打破脑袋往里面挤,学校便百里挑一地择优录取(高额学费当然一分不少),这样,学校便步入“良性循环”,于是,“名校”诞生了!

如果你给这样的校长谈什么陶行知的“真教育”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他会笑你“太天真”和“过于理想化”,在这些校长看来,只有狠抓死揪,才是教育;升学率就是学校的一切!学校就是靠这成名的。为了这,可以不择手段地收购优生,撵走差生。当然,这些话,他绝不可能对着记者的摄像机说的。

我这里说的是新建学校“迅速蹿红”的绝招,其实老牌名校“再创辉煌”也大多是这个套路。

无论新校老校,在如此“打造品牌”时忽略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想过教育的首要功能:教会学生做人!

我多次说过,天才到哪里都是天才,无论是中国的钱学森、莫言,还是外国的爱因斯坦、霍金,他们超常的天赋,与学校教育关系实在不大。同样,对那些智商高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学习上出类拔萃,与学校教育关系也实在不大,而与其父母的遗传基因倒是有着必然的关系。那么,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吗?当然不是,教师对于天才孩子的意义,在于人生导航,教会做人——善良,正直,勤奋。而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目前许多学校出现了问题。

三、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曾经在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室里,看到这样的励志口号:“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真是令人恐怖。对于一个高三的学生来说,这被“干掉”的“千人”是谁呢?不就是自己的同学和同龄人吗?什么时候,教育成了手足之间的互相屠杀?以这样一种杀气腾腾的“斗志”冲刺高考,就算是考上了大学,他还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吗?药家鑫不是考上了大学吗?还是搞艺术的,后来却成了杀人犯;林森浩不是考上了大学吗?还是复旦的高材生,后来也成了杀人犯。他们在“干掉千人”之后,把自己也“干掉”了。

当然,成为杀人犯的大学生毕竟是极个别,但自私、冷漠、缺乏公德心,没有责任感的年轻人却绝非个别。几年前,钱理群教授在为已故马小平老师的《人文素养读本》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我曾经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的教育,反观为北大输送人才的重点中学教育,有一个让我出一身冷汗的发现:我们正在培养“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的利益成为他们一切言行的唯一驱动力,为他人、社会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教养,所做的一切在表面上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同时,他们又惊人的‘世故老成’,经常作出‘忠诚’的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最善于利用体制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因此,他们要成为接班人,也是顺理成章的”。

特别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他们讲起“人文精神”也是头头是道,但这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炫耀的知识,而正如本书里的一篇文章所说,“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质”,必须让知识“渗透到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

此刻,读着钱理群先生这两段文字,我心里想着的便是芮成钢。而我们目前不少中学的教育,正源源不断地培养着一个又一个“芮成钢”。本文开头说的那个与母校讨价还价问“多少钱”的尖子生,本质上也是“芮成钢”,只不过他把话说得太之辈直白,还不够“精致”而已。

可以想象,这样的学生将来的人生会是怎样的?他们对社会的危害又将是怎样的?他或许会越来越“成熟”“圆润”,他会越来越有“渊博的学识”与“优雅的谈吐”,越来越有“过人的智慧”与“非凡的能力”,并因此春风得意于一时,但因为从受教育之初,自己的“人”字就从来没写正过,自私与冷酷已经深入骨髓融入血液,其最后的人生结局,很可能是马加爵,或芮成钢,或周永康。

中小学教育究竟是以培养“杰出人才”为首要任务,还是以培养“真正的人”为根本目标?且让我们听听苏霍姆林斯基五十年前的忠告——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

当那位“优生”问母校“多少钱”时,中国功利主义的教育便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但这一耳光所产生的痛苦却要整个社会来承受。要改变这种积重难返的局面,当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最起码,让我们从改变人才观开始吧——这当然是一个说了很多年因而已经显得苍白的话题了。但即使是苍白,我们还是要说,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来越畸形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中华民族的世界竞争力,这再次让“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0条父母一定要打破的规矩


1、不得弄乱

这似乎是一条金科玉律:孩子等同于混乱。孩子天生就是主妇的梦魇,看着空空如也的碗橱,闻着孩子浑身散发的气味,或者当你看到他正用你最昂贵的口红在镜子上作画时;再或者,让我们想象一下在孩子眼中一张整洁的白色沙发能用来做什么呢?哈,这不就是一张平整的画布等着自己涂鸦嘛!那么又用什么来“作画” 呢,面包屑混果酱看上去不错!——此时,你一定要开始崩溃了吧?

等到小家伙把一切都弄得一团糟之后再想办法收拾,不但占用大量时间,还会让你抓狂,这不是聪明的主妇应当选择的方式。

好方法是你可以去扯上一大块廉价的布,需要的时候预先把它铺在沙发上就好了,哪怕一次画不完下次继续都行!你也可以适当地限制小家伙的活动空间,比如一间屋子,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他限制在自家花园里。但是绝对不要一点自由不给,泥土、水、颜料虽然会弄脏家具,但它们同样会赋予孩子创造力和快乐的感觉。

2、不可吃“垃圾”食品

如果你不是那种每天忙得四脚朝天的父母,通过电视或者报纸你一定注意到最近几年来有关儿童体重超标的报道越来越多,这引发整个社会对于儿童食品和儿童营养学的讨论和关注。在这场讨论中有一点是没有异议的,那就是富含糖类、盐、脂肪的“垃圾”食品对于儿童健康有直接影响。

理想情况下,儿童每天应吃三顿家人做的饭菜,其食谱至少要包括新鲜谷物和蔬菜。然而现实情况多半达不到这种要求,饼干有时也会成为儿童餐桌上的主食。年轻的妈妈们常为她们无法提供更好的饮食而感到内疚。但是请注意了:如果你的小孩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主食,并能保证正常的活动时间,那么偶尔吃上一顿比萨饼或是巧克力大餐也没有关系,并不会因为摄入过多的热量而引起肥胖。

3、不要旷课

“在我童年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妈妈突然决定带我出去踏青。那种感觉实在美妙,远比呆在托儿所有趣得多”,家住北京的李女士对我们回忆说。李女士今年刚满30岁,有个4岁的女儿。“那时,妈妈会带着我到海边转上一圈,听听海浪的声音,呼吸新鲜空气,有时还会给我买上只雪糕,那就太高兴了。我也想成为那样的母亲。”

当然,你不能想带儿子出去玩儿就带他去。学校或者托儿所也不希望你频繁地这样做。不过在某些对你或者孩子来说很特别的日子里,如果刚好赶上一个好天气,为什么不试着放上一天假呢?要知道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对孩子来说也是重要一课,一点也不比ABC、123来得次要。除此之外,如果硬要给自己“教唆”小家伙旷课找个理由的话,或许在户外感受自然能保持孩子身体健康也勉强算上一条吧。

4、不要拿食物玩儿

这条规则,是很多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把胡萝卜拿在手里当枪,把西红柿酱涂满全手画画,把鸡蛋扔到地上当玩具??所有这些事情,会让每个妈妈生气、着急。妈妈们最希望看见孩子乖乖地吃完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饭。

但是,对于一个2岁的孩子来说,食物绝不仅仅只是用来“吃”的,它们显然还可以用来“玩”和“学习”。将手指伸进碗里搅拌食物,可以让孩子理解质地、形状、颜色、温度以及味道的含义;他们愿意自己拿着勺子吃饭,虽然会舞动一会儿,再吃一口,但这同样可以促进孩子手眼配合能力。

所以,不要太过介意饭桌变成了乱七八糟的战场,把手上的抹布放起来,踏踏实实地看着孩子自己折腾他的食物,等他玩累了、玩饿了的时候,再将正式的美餐递到孩子的嘴边吧。

5、盯住他就行

每位父母都知道孩子需要并且希望大人时时刻刻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要时刻注意到他们就可以了。比如在他们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在旁边看着;或者你一边工作,一边随时抬起头来看看他在做什么。

更多的时候,得到你的关注只满足了小家伙的部分需要,你还应当鼓励他与你做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对于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尤为重要,在锻炼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孩子觉得家是一个非常温馨的地方,在这里他能畅所欲言,完全敞开心扉。如果你没能做到这点,那么在抚养子女过程中的最宝贵温馨的回忆将离你而去。

6、不可乱穿衣服

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穿上一身合身得体的衣服的确是一幅足以引人注目的画面。然而并非每个小家伙的审美都与街上的成年人一般无二,活动场中穿着怪异且玩儿起来不亦乐乎的“野孩子”往往更为常见。这是因为儿童对于自主穿着方面的觉醒要比审美方面的觉醒早得多。

做父母的当然不愿意带一个穿鳄鱼服的小家伙上超市购物,然而如果孩子坚持,我们就应该让他自己做主;同时,在小饰物方面,你也大可以给他些自主选择的余地,这不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同样会激发他的审美感。

7、别学我的样子,要按我说的做

父母难免会有一些坏习惯,尽管这些坏习惯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多大的麻烦,但我们总是希望这些坏习惯不要在孩子身上继续。比如随便发誓,吃饭时下手抓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吃饭前不洗手,却同时要求孩子吃饭前必须洗手的话,就未免太不公平了。我们常说:“做的比说的重要”就是这个意思。孩子会更倾向于学习周围的“榜样”,无论是好坏。如果你实在管不住自己,就是想在睡前来点儿甜食,那么就千万不要让小家伙看到或是听到。否则,如果小家伙也要求来一块巧克力作为睡前甜点的时候,你就不能拒绝他。

8、睡觉时间一到就得上床

每位母亲都会动手制定一张合理的睡眠时间表,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但能避免让孩子过于劳累,还能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同时,它还能保证每天有一点母子交流时间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不过有时候这种硬性规定会有些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周末或者节日的时候。有时额外的半小时玩耍时间就能避免小家伙的小心灵受伤。

如果让你选择:要么带小家伙出去吃饭但是需要晚睡半个小时,要么把他扔在家里,这样就能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你会如何选择呢?

或许有些妈妈已经选择过后者了,当她吃完晚餐心满意足地回家时,发现小家伙正肿着双眼躺在床上睡觉,眼角的泪痕还没有隐去呢。说到这里妈妈们恐怕心都要碎了。为什么不能让小家伙一起感受一下欢乐的气氛呢?而且你可以第2天让他多睡一会儿,把昨天晚睡的时间补回来,以防疲劳过度。

9、不可和陌生人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市面上充斥着“危险的陌生人”之类的故事,似乎任何一个从你孩子身边经过的陌生人都是潜在的阴谋分子。尽管不能否认其背后的真实素材,然而多数故事被人为夸大了。

当然,你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相识的人给予的礼物以及食物,并且不要跟随自己不认识的人走。但如果你的孩子从小拒绝与任何不认识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则不利于孩子今后在这个社会中生活。

其实,养育子女的一大乐趣就是你会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对你和孩子更加开放了!过去互不相识的两位母亲会因为都带着小孩子,而停在路边交流彼此的育儿经验;平时不会注意的老奶奶会突然跑过来和善地告诉你需要注意些什么。你可能会发现与陌生人交谈起来既轻松又快乐,那么为什么不让孩子分享你的乐趣呢?

追问养鸭子的老先生他的饲养心得,或是与停车场见到的同龄人唧唧咕咕一番,这都是属于孩子的乐趣。只要能保证处于父母的监控之下,不妨多给他们一点自由交往的空间。对孩子们来说,这个世界大着呢!(对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0、不要在家具上乱蹦

为什么不呢?双人沙发或是你的大床是非常不错的“弹跳训练场”,尤其是外面下雨,你无法带他去运动场释放过盛的精力时。

对有些父母来说,保持床面的清洁事关重大,绝对马虎不得。即使那些能够能放任自己的枕头被“小祖宗”踩在脚下的父母,也很少能够容忍孩子把卧室搞得天翻地覆。父母们会担心孩子损坏家具,更会担心他们弄伤自己。可是当你别无选择(比如天气原因)只能呆在家里时,在成人的监护下,放任孩子在卧室中自由活动也不失为一种释放精力和帮助他们睡眠的好办法。

双职父母带孩子的那些无奈


双职父母带孩子的那些无奈今早在托儿所等了很久,也不见以往最早来的那位可爱女孩。女孩跟爸爸常住在一起,妈妈在另一个城镇上班,离这有点距离,只有周未才回来一次,女孩还有个哥哥在老家与爷爷奶奶生活。一家四口人,就这样各分东西。小女孩在托儿所里和同年孩子比,显得更懂事些,很有礼貌,她身上有着女孩的文静,但很有主见,并且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强。这也许就是因为妈妈不在身边的缘故,受爸爸的影响多些吧!

女孩每天七点就来到托儿所,因为她爸爸七点半得上班,所以她每天是托儿所来得最早的一位。晚上等她爸爸下班后再来接她。小女孩一到周六就特别高兴,用她的话说,又可以见到妈妈了。

记得有一次陪她在等校车时,小女孩告诉我,她期盼署假最开心的事就是,可以见到哥哥,并且再也不用来托儿所了。我问她,是托儿所不好吗?小女孩却说:“好,但我更想和哥哥还有爸爸妈妈们一起,就是相处一个小时都行。”听了女孩说这话时,当时心里还真有点难受,一个六岁不到的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和能和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生活。

在小女孩还没来时,到了另两位孩子上学的时间了,我特意多等了五分钟,但还是不见人,我只好先带该上学的两孩子出门。可刚没走多远,听到女孩的妈妈叫声(星期一都是妈妈送,因为妈妈要回公司,就顺道送她来托儿所。)等我回头开门时,眼看时间不够了,我就说了句,一会小女孩的校车,可能难赶上了。

等我送走前面两位到校返回时,女孩的校车也来了。正准备带女孩去上车去时,小女孩突然站住回头望,原来是她妈妈在叫她,只是想告诉她校车来了。(可能是我说了小女孩的校车难赶上,所以妈妈就特意多留了几分钟。)可平时很坚强的小女孩,看到妈妈说完话转身离去的背影,却放声大哭了起来。这也是我来到托儿所这些天里,见到女孩第一次哭。女孩边哭边说道:“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可是妈妈走远了。估计妈妈这会心里也非常难过吧!但为了生活,她也有太多的无柰。

现许多父母关注了留守儿童,有部份都努力自己把孩子带在身边,但工作和孩子之间难以决择,为了生活,也为了孩子,只能坚持度过每一天。其实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看到小女孩哭的那刻,让我想起之前与xx分别的情境,真的让人心里难受。结婚前说自己有个无处安放的青春,那是年青的口号。现有了孩子后,就有了个无处安放的孩子,这更多的是生活无奈。

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们都是怎么听课的?


影响学习成绩好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听课效率是否够高,合理利用课程45分钟的时间胜过上课不好好听讲下课恶补两天,那么如何听课呢?其实成绩好的同学都是这样听课的:

1、听视并用法

虽然说是“听课听课“,要用听的,但是其实上课时不只是要用耳朵”听“,还有要眼睛”看“的。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是只带耳朵,就是只带眼睛,根本没有用到视听合一。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2、听思并用法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也就是所谓的要用心去听,上课不用心,就算你做到了视听合一,也只是做到了表面,也许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所以要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思考,这样听课才会有效,知识才会记得牢。听一般是被动地吸收,思则是主动地思考。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五到听课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耳到:即认真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同学们的发言,不漏听、不错听。

眼到:要随时看教材、看老师的板书、看教案ppt等。

口到:即要发言,有疑问要提出来,要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

手到:做好笔记,记下重要的知识和不懂的地方。

脑到:动脑筋、思考为什么。不分心,专注听课。

4、符号助记法

记忆力再强的人,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和板书全部记住,所以,听课必须要做好笔记。但是,就算你书写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和老师做到同步,所以记笔记一定要掌握方法,没必要把所有的字都写出来,时间紧迫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符号还帮助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这样既能要节约时间,也能保证不错记和不漏记。

5、要点记取法

听课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听重点、要点。而不是45分钟的内容全部都在听,比如为了活跃气氛讲的那些玩笑话,就没有必要去听。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

6、主动参与法

现在的学生听课,几乎都缺乏主动性,不和老师进行互动,不提问,不擅长发表自己的观点,只知道望着头听,听完了埋着头做。有的学生甚至害怕被老师提问,即使是会回答的问题,也组织不好语言,表达不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7、目标听课法

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预习!预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预习时弄懂了的,听一遍等于复习了一遍,加深了印象。预习时不懂的就应特别认真地听、仔细地听,如果有不懂得,还能及时发现,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也可以先记下不懂的部分,课后再请教老师或他人。有一定目标的听课,往往比漫无目的听课效果好,能帮助你解决疑难大问题。因为有了目标才有方向,知道一节课自己改弄懂什么,要掌握什么,这样才会在下意识中去牢记那些知识。

8、质疑存疑听课法

“质疑”即提出疑问。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听课时,有疑问或是有不懂得地方都可以举手提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保证听课者始终集中注意力。会提出问题的学生往往也是会学习的学生。

9、存疑听课法

这种方法很明显和第八种是类似的,不同的就是它更加注重对老师的尊重。为了不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不打断老师的授课思路,在听课时,遇到疑难问题,最好不要立刻就打打断老师,而是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老师。这样才不会因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时间,也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总之,只要你想并且愿意去把一堂课听好,它就一定会听好的。想听才去努力学会听,会听才会说,会说才会交流。听课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只要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的方法,就是最佳方法。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自己。

那些不求回报的父母,孩子越大越痛苦


前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佛系”的小游戏刷了屏,这款名叫青蛙旅行的小游戏,让无数人着了迷,放眼望去,圈里满满的全都是对一只小青蛙的牵肠挂肚。

很多人把它当做亲儿子一样晒:坐在床上埋头看书、趴在被窝里呼呼大睡、背起行囊出门旅行……而你,只需要埋头割草,为他挣钱买吃的和用品,给他收拾行囊,然后眼巴巴在家等着,盼着,思念着。

在家的时候,他不会听从你的支配,而一旦出了门,就更加不受你控制。你不知道他会去哪里,会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要做的,就是任劳任怨的锄草挣钱,在家帮他招待朋友。他偶尔会甩几张照片回来,带回一些小礼物,但是全程和你没有只言片语,没有任何交流。

单位一个男同事说:“我老婆的蛙儿子在那里吃饭,她就不吃不喝的盯着人家吃饭,竟然看了半个小时,简直是母爱爆棚!”

说实话,母爱爆棚其实没什么,只是不知道,如果真是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以后。孩子始终对母亲视而不见,爱搭不理,对母亲的一切付出欣然接受、毫无感恩,当母亲的心里会不会伤心失落?

01

这想起一个读者的留言,大概是:

“昨天带儿子去游乐场玩,玩累了,他看到旁边有卖凉皮的,就让我去买一碗,买来之后我出去接了一个电话,回来一看,他竟然把整整一碗都吃完了!一点儿都没有给我留!说实话,我吃不吃倒没什么关系,可是,人家连问都没想过要问我一声……”

确实,一碗凉皮并没什么,可是,哪怕是留一口,也说明孩子心里想着妈妈。

其实,她的儿子在朋友和同事眼中很优秀,每门功课的成绩都很好,一直都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

可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显性的光环,让父母忽略对孩子隐性品质的培养,以为孩子已经足够好了,不需要对他再提什么要求。

所以,才会不经意中失落的发现,孩子更关注的是自身的需求,想不到妈妈陪伴一天,也会累,也会饿,也需要他的关心与体贴。

02

前一阵出差,在火车上遇到一对母女,母亲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女儿也有二十三四岁,衣着朴素,装扮普通,透着一股乡土气息。

我坐在最外面,她们每次进出座位,都会非常客气的向我致谢。

看到我把手机插在座位下面充电,母亲轻声对女儿说:“难怪高铁票贵,原来座位下面还能充电呢!可惜临走收拾行李的时候,把充电器放在行李最下面了……”

我看了看她的手机接口,扭头对她说:“你需要充电器?先用我这个吧!”

母女俩频频道谢,之后我们便慢慢熟悉并聊起天来。

两人来自山西农村,女儿大专毕业后,来这个城市找工作,现在一家外企做技术工,虽然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因为吃苦认干,每个月也能有三四千的收入。

最近,母亲身体查出一点问题,女儿说大城市医疗条件好,非要把母亲接到这边来做检查,刚开始母亲不同意,后来拗不过女儿,只好跟着来了。

看起来,这位母亲明显比城市里的同龄人看着苍老,皮肤粗糙,皱纹横生,脸上、手上都有掩饰不住的沧桑,但是,她的眼中却又闪着熠熠的光彩:“闺女孝顺呢,说我没坐过高铁,非要带我坐一次,每年过年回家,都给我一万多块钱!我都说不要,可她非要给呢!”

旁边,女孩略带腼腆而骄傲的微笑着。我想,说不定她自己都是第一次坐高铁。

在这样的城市里,一万元并不算什么,可对于一个没有高学历、高收入的外乡女孩子来说,这却是她向父母表达爱意的最直接、最实在的方式。

03

想起前几天,邻居王姐无意中半揶揄的说自己的儿子:“呵,每次回来的时候,眼睛都像狼一样绿呢~”

王姐和老公都供职于不错的单位,待遇优厚,不愁吃喝。独生儿子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国企,买房买车,娶妻生子,按说也是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可能儿子也觉得,父母什么都不缺,每次回父母家都像小孩一样空着手,从来不操心父母有什么需要。而父母的心却不同,永远都怕孩子缺了什么,总是买东买西、给这给那,于是,儿子每次回家,都半推半就的带走不少东西。

王姐是个要强的人,从来都是夸自家夫贤子孝、美满幸福,可是,这下意识的一句话,却透露了内心的无奈。

对父母的爱,从来都不以经济条件为前提,你若有心,千山万水都不是问题,你若无意,小小水渠都是鸿沟。

没有哪对父母攀着儿女的经济支持,但是,当孩子自己也认为没有这种责任的时候,有几个人又能真的做到不以为意、若无其事?

中国人羞于表达爱,尤其是父母对待孩子,永远大爱无言,永远一往情深,而且,习惯性将赠予视做自然,将索取视为无能,嘴上喊着“我不欠你的”,却用各种行动表达着“你是我上辈子的债”,任劳任怨又认命。

有太多的人,好意思当着孩子的面骂人,却不好意思告诉孩子:我需要你爱我,不管我贫富、贵贱、美丑。我需要你的爱,不仅仅是情感上,在必要的时候,我还需要你的经济和物质支持,这是你的义务,也是你的责任。

04

连前一阵最火的“史上最牛婆婆”,给媳妇的信中,能把其他一切都说的直白、说在前面,却依然没有讲出这些话。

她明确告诉媳妇:她不会照顾月子、不会让媳妇占有自己目前的任何资产、不会对小两口的生活提供经济支持、不会对亲家提供任何经济上的帮助。

但其实,她为小两口提供了可居住的房子,而且是四环以内,130平米以上;为小两口的装修及家电额外打出20万的预算,实报实销;若是小两口自己买房的话,她会提供一定额度的祝贺;若是媳妇怀孕,她负责出钱雇月嫂和保姆,人选由媳妇定;若是是亲家妈妈亲自照顾,她还负担相应费用……

而很多婆婆,可能连其中的一项,都无力负担。她说:我和他爸养了他20多年,不求回报,也不用你们给生活费,我儿子今后后挣的全是你们二人的,我们绝不会惦记。而强硬如她,也不过是在做了许多许多之后,才说出了一些道理上本应如此、却有太多人说不出口的话而已。

可是,当一个养育了二十多年的孩子,真的对你没有任何回报的时候,又有几人真的能够淡定自如?毕竟,谁都难免有心口不一的时候,你的表态发言是一回事,而他的所作所为,可完全是另一回事。

事实上,相对于别人来说,自己亲生孩子的言行,会让你更容易往心里去。别人笑话你穷没关系,亲生孩子说出这话,准保让你寝食难安,别人说你丑没关系,亲生孩子要是敢这么说,必定让你昼夜难眠。

没有哪个主动吃鱼头的妈妈,愿意看到孩子成年之后,自然而然的把鱼头递给自己。我们都相信,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时候,她把鱼肉给孩子,绝对是掏心掏肺、毫无怨言的,可是,当已经长大的的孩子若无其事的把鱼头夹给自己的时候,那种委屈和伤心,也是真实存在、无法掩饰的。

并不是说为人子女就一定得卧冰求鲤、鹿乳奉亲,但是,一段亲子关系中,父母甘愿付出,孩子懂得回报,才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延续的。

所以,我可以把鱼肉给孩子,自己啃鱼头,可以把我能得到的所有美好都留给她,但是,不会忘记说一句:“等你长大了,要想着把鱼肉给妈妈哦!”

早早告诉孩子,并不是真的等着要吃,只不过是要提前给她正确的教育,免得到时候,人家连姿态都懒得做给你看。

毕竟,总有一天,我会日益衰老、能力渐失,到了那个时候,我依然会用尽全力为自己负责,不给你添麻烦。但是,亲爱的孩子,这并不代表我忘记了,你有照顾我的义务,更不代表你可以装作不知道,这是你的责任。

那些玻璃心的孩子,背后都有怎样的父母?


那些玻璃心的孩子,背后都有怎样的父母?

作为一名老师,我发现近年来父母经常用“校园欺凌”这个词来定义孩子们之间发生的矛盾。校园欺凌对孩子来说是一场噩梦,但“校园欺凌”有其具体的含义。

“Stopbullying.gov”网站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一种恶意攻击行为,包括威胁、传播谣言、故意排挤他人等。

该网站称,校园欺凌有一个前提: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在力量强弱、受欢迎程度、信息获取等各面,实力都不均等。而且校园欺凌存在“反复性”,这种行为会经常发生,欺凌者“常常”欺负弱者。

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时,父母、校方、执法部门需要相互配合,立即制止,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开始意识到:并非所有不友善的行为都是校园欺凌行为。

前几天,有位学生遭到了同学的讽刺和挖苦,他非常难受、自卑,觉得自己好像被孤立了,当他将这件事告诉我时,我非常愤怒,气急之下做了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类似的经历,当孩子告诉我们他在学校受欺负时,我们很容易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下,将这些行为直接定义为校园欺凌,然而我们忽略了一点——“校园欺凌”这个词很重,千万不能轻易使用。当我冷静下来后,我仔细想了想“校园欺凌”这个词的含义,意识到这件事并没有上升到欺凌的程度。

有些人性格本来就是咄咄逼人、强势的,他们通常不怎么考虑别人的感受,但是他们并没有恶意。让孩子们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孩子的余生中,他们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都与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矛盾和人际关系有关。

如果我们每次都把孩子在学校的不愉快遭遇都定义为校园欺凌,我们就错过了一次教育孩子如何处理矛盾的机会,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

临床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摩尔在《今日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无法区分校园欺凌和普通矛盾,就会忽视一些严重的校园欺凌案件。”

但是,如果把普通矛盾随便上升到欺凌行为,就会使孩子产生这样一个思维定式:我很脆弱,当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没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

近年来,社会开始重视“校园欺凌”现象,但这也导致了父母对“校园欺凌”这个词的误用。当孩子在学校遭遇不顺时,很多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凌。殊不知,这无形中也会使孩子变得脆弱不堪。

我认识一个学生,平时父母很宠爱她,她也有自己的社交圈,但她想融入一个新的圈子。刚开始这个圈子里的小伙伴不太懂这个女孩,但还是对她很友好,如果这个女孩请看电影、吃饭聊天,大家都会欣然接受。但是当这个新圈子里的小伙伴出去玩,没有邀请这个小女孩时,女孩的父母就会觉得孩子在学校被孤立了,遭到了校园欺凌。

我还碰到过类似的一件事,我的一个学生对一门课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讨论中就表现得特别活跃,一位同学因此嘲笑了这名学生,回到家后,我学生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在学校受到了欺凌。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伤害孩子,但这绝没有到“校园欺凌”这个地步。如果父母夸大其他孩子的“不友善”行为,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减自己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孩子们开始将自己视为受害者,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

家长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错误判断对孩子长远发展也很不利,当孩子长大后,会很难适应这个社会。孩子们会变得敏感脆弱,一旦有人对他们不友好,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受欺负了,从而感到非常焦虑、自卑,长此以往,同伴也会慢慢疏远他。

肯尼迪·摩尔在她的文章中还指出,误用“校园欺凌”行为还有一个不利影响。如果有学生向学校报告自己受到校园欺凌,但结果证明不是欺凌行为时,那么这个学生在学校的威望和人缘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同龄人都不喜欢爱告状的孩子。

此外,随便指责一个孩子是校园欺凌者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一旦给这个孩子贴上了“校园欺凌者”这个标签,就很难撕掉,被贴上这个标签通常意味着被排斥和隔离,而且日后很难再回归正常生活,这对这个孩子来说很不公平。因此,随便指责孩子是校园欺凌者,这本来也是一种“欺凌”行为。

那么,当孩子遇到不友善的对待时,家长该如何做呢?我们不妨多给孩子一些自己处理问题的权利,让他们学着自己去面对。

当孩子在学校和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回家想谈论对方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倾听并表现出同情心,接着问孩子:“你的选择是什么?做出这些选择后,会导致什么结果?”

总之,让孩子自己学着去处理这些人际关系和矛盾,而不是“护犊子”,轻易地将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不友善”行为直接上升到“校园欺凌”,甚至直接替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周弘: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了——小时候,正是这种目光把孩子包围,使他们心里充满温暖;

我们好久好久没有夸我们孩子聪明,夸我们孩子漂亮了——这正是每个孩子心灵深处强烈的需求。我们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常在干什么呢?

一个男孩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告诉妈妈,好消息,好消息,老师今天终于表扬我了。妈妈却说,受表扬就会翘尾巴的东西!小男孩的欢乐顿时烟消云散。

一个女孩一蹦一跳地跑回家,告诉爸爸,好消息,我得了一百分。爸爸说,隔壁的明明得了双百,你才一门一百就骄傲成这样。孩子顿时眼泪汪汪。

资料显示,我国有6000万对父母坦言:自己是失败的家长。问题出在哪里?出在父母身上,出在一种陈旧的家教观念上。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一个父亲,一个老三届毕业曾是工厂普通工人的父亲。一个女儿,一个刚生下不久就双耳全聋的女儿。二十年来两个普通的生命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

女儿小学学习跳了两级;八岁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倒背如流;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二十岁至今在美国最著名的聋人大学——盖劳德特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

父亲把培养女儿成才的方法进行总结,创立了“赏识教育法”。十几年来,他在全国各地致力于赏识教育的讲学推广和实验,使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孩子从此走向和谐、舒展和快乐成长的道路。

他使一大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从此改变教育观念,学校的校风迅速好转,教育质量直线上升,一批批早慧儿童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运而生。

如今,这位父亲创立的赏识教育法被公认为世界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

《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英语BBC、日本NHK等近千家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教育成果。由这位父亲主编的关于赏识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著作风靡全国,并已在台湾和日本出版,一场赏识教育的旋风正在全球兴起。成功网

创造这个奇迹的父亲就是周弘,女儿就是周婷婷。

周弘的理想是:竭尽毕生精力,游学神洲大地,让赏识教育走进中国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所幼儿园和每一个社区。让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掌握赏识教育的方法,争做最杰出的父母和老师,培养最优秀的孩子和学生。

周婷婷的理想是:刻苦学习,在美国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聋人事业做出贡献,做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周弘:《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赏识教育是周弘老师发现、总结并倡导的一种影响广泛的家庭教育理念。

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蕴含了世界上最快乐、最有效的教育奥秘,那就是所有父母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问播种、不问收获,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正是这种爱让每个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在一种快乐、幸福的天才状态。赏识教育就是要将这种爱延续到孩子成长的一生,普及到成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赏识教育是最神奇又最普通、最新鲜又最古老,是每个父母本来就拥有、却没有发现,本来就使用过、却无意中遗忘的教育宝藏,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法宝。

忠告一

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

当父母什么都有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没有教育好而走上了斜路,马上有种全军覆没的感觉。

有记者调查,在贪污犯罪的一此中老年干部中,他们犯罪的动机竟然是为了孩子。原来,他们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末了,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试图通过物质形式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失败。这种做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也许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能管理好上百万人的城市;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能每年创造成百万上千万;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教师,你已桃李满天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教育不成功,就不算真正的成功。

孩子是你的,更是国家的!孩子的好坏决定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一个孩子,输不起!教育好一个,造福三代!

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忠告2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

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思夜想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父母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也许父母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发生巨变。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忠告3

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我女儿周婷婷自幼双耳全聋。到处求医问药收效甚微,出路只能是上聋哑学校。我研究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终于觉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的身上,教育的奥秘就是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虽然婷婷双耳全聋,但是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已蕴藏在女儿幼小残疾的身体里。

我对女儿的教育,是把我沸腾的父爱,化作一阵阵春风,只管播种,不问收获,永远坚信我的女儿行!奇迹出现了,婷婷上了正常小学,连跳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3岁美国硕士毕业。而我我这位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也破天荒地成了所谓的教育专家。

孩子生命成长的道路就象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高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1000次跌倒,我们都要坚信孩子能1001次站起来!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忠告4

寻回教育宝藏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为什么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都是好孩子,没有一个坏孩子,百分之百成功呢?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教育奥秘呢?

孩子说话含混不清,我们想到孩子未来清晰的口语;孩子走路歪歪倒倒,我们想到孩子未来矫健的步伐。那个时候,父母都坚信自己的孩子行!能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反映了世界上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原来,这种只管付出,不求回报的,只问播种、不问收获,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过程,充满着无私的爱,体现了积极的心态,隐含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就是因为这种爱,心态和信念,让每个孩子在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于一种快乐的,幸福的天才状态。

“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是父母本来就拥有,却没有意识到,本来就使用过,却无意中遗忘的最有效的,最快乐的教育宝藏!

赏识教育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忠告5

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但是往往不太会爱。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懂孩子的秘决是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身上都仿佛隐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另一个是“坏孩子”。“好孩子”是指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潜力,现在的优点、长处和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坏孩子”是指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和父母不希望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美好东西。懂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唤醒“好孩子”,而不懂孩子的家长可能会逼出“坏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有好状态。不懂爱,爱变害。现在一些教育悲剧是父母不懂孩子,违反规律地教孩子,不是“拔苗助长”就是“压苗阻长”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帜,让孩子受不了。太多的父母用无知的“爱心”剥夺孩子快乐成长的机会。

忠告6

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

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仿佛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懂孩子的奥秘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唤醒好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孩子,一片爱心反而变成害,会逼出坏孩子。好孩子的特点是不浪费脑细胞,很安静。人不安,心不静;人一安,心就静,静能生慧。安静状态下的孩子,学习好是水到渠成的。就像农民种庄稼,庄稼长势绿油油的,没有好收成都难。

父母有好思维就能唤醒好孩子,有坏思维就会逼出坏孩子。好思维和坏思维的本质区别是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父母把孩子的优点看成百分之九十九,孩子被赏识,即使批评,孩子也知道你是为他好。百分之一是留给孩子的成长空间,永远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成功教育的结果是噢醒好孩子,失败教育的结果是逼出坏孩子。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

忠告7

先觉醒,后唤醒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发生改变,孩子的命运将产生巨变

婷婷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讲,当时我看了一本名为《幼儿才能开发》的书,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用教孩子说话的方法,1年内培养出700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我想铃木先生能把智力正常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我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神童呢?

婷婷还是原来的婷婷,没有变;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婷婷的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交认为双耳全聋的女儿只要长大有口饭吃,我这个做父亲的临终就能眼闭了。而现在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在我女儿幼小残缺的身体中。

希望天下父母通过我觉醒后教育女儿成长的经历明白:我们不能选择孩子的天赋,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孩子的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改变,孩子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秋。

忠告8

强迫只会换来抵抗

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作报告,把一只老母鸡放到了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鸡吃米,老母鸡头一歪,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他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突然发现前面有米吃,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有此父母让孩子学习,像不像要老母鸡吃米?求知本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乐事,却在父母的逼近下异化了。孩子从天生的爱学习,变成了恨学习,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是典型的强要老母鸡吃米,不想吃的硬给孩子吃,孩子求知的胃口被破坏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只盯着分数。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忠告9

说你行,你就行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

孩子动作慢,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快,是慢中生快;孩子粗心,我们看成是未成的细心,是粗中生细;孩子胆小,我们看成是未来的胆大,是小中生大;孩子成绩差,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好,是差中求好;用这种赏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孩子就不怕犯错了,现在的不行就会变成未来的行。

越是胆小的孩子孩子,越渴望胆大;越是粗心的孩子越是渴望细心;越是动作慢的孩子越渴望动作快;如果还讲他胆小,粗心,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是负面强化。就像头发少的人谈秃子问题,谁受得了?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恰恰反映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规律。父母的教育言行要多一些正强化,少一些负面强化。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孩子在父母的赏识激励下,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忠告10

找感觉,尝甜头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

唤醒好孩子的第一招是找感觉,找什么感觉呢?找好孩子的感觉!要不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状态下快乐成长。

好多父母以为考高分的孩子是天才,其实天才是一种生命状态。状态好就是天才,状态不好,天才也会变成蠢材!

第二招是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现在父母的教育老给孩子吃苦头,过分强调孩子努力了才能成功。怀疑孩子不努力,响鼓还要重槌敲。于是问题出来了,父母整天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和不足--“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唠唠叨叨,非把孩子搞得恢溜溜的,以为尽到责任了。而我教育女儿的特点是让女儿尝成功的甜头,因为对孩子而言,成功了才会去努力。父母对孩子应该“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好孩子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孩子找到了天才的感觉,就能成为天才。忠告11

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

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

贵州有一对双胞胎小姐妹,生活在物质生活非常富裕的家庭里。但是就是这一对漂亮的小姐妹却3次下毒,最终把父母活活毒死在自己面前!为什么?

我到监狱去探望他们,看着她们单纯可爱的样子,黯然泪下,是父母自己不懂孩子,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我要他们为天下父母写一段话,她们流着泪写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像朋友一样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理解孩子,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精神需求。”

她们当年所有时间都被爸爸妈妈控制得很死,没有丝毫自由的她们求爸爸妈妈:“能不能给我们一点自由?”妈妈火了:“你们要自由,就和那些穷孩子一起去过吧!”啥都有,没自由的孩子就像是一颗颗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其实父母该给的没有给,不该给的给得太多。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像翘翘板一样,严重失衡了!忠告12

不要让“好孩子”成为负累

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就的关键。

父母用近乎神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父母自己都不完美,却想让孩子完美!孩子不能被唤醒就是因做好孩子太累太累了。

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往往不允许失败,跌一跤也不行。孩子犯一次错误,一次考砸了,老师,同学,甚至爸爸妈妈都瞧不起自己。

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为什么不累呢?因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花早开有早开的美,迟开有迟开的美,各有各的好,迟开的花也许更美。可父母缺少“花苞心态”,别人的花开了,我们的花还没开?掰开来,结果成了死花!

父母对待孩子不能苛求完美,对待成绩差的孩子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不要让好孩子感到太累,允许孩子犯错,心灵舒展的孩子才真正受学习,学习起来才有后劲!忠告13

大拇指,竖起来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让我们竖起大姆指!

我身上的其他肌肉都不发达,惟有大拇指肌肉特发达。女儿从小到大,只要我在她身边,我的大拇指总在她面前晃来晃去。

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父母习惯用食指对孩子指指戳戳;别的孩子都那么聪明,你怎么那么笨?

在孩子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而许多父母根本不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一次我在一所工读学校作报告,一位满脸泪痕的母亲对我说,“周老师,如果早几年听您的报告,我的儿子就不会进工读学校了,我那时不知道教育孩子要竖起大拇指。”母亲悔不当初:“为了让儿子专心做作业,我们什么哄吓招数都用过了,还是不灵。最后一招,儿子做作业时,我和他爸轮流拿一把刀在他面前逼他。结果学习没上去,倒把孩子逼进了工读学校。。。。”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为我们竖起大拇指!忠告14

优点不说不得了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孩子的无形生命像一棵棵的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也有疯枝(缺点),父母抱怨的目光盯着不长果实的疯枝,疯枝就会疯长,父母赏识的目光盯住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硕果累累。

父母习惯性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希望孩子动作快,老说孩子慢;

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缺点反而得到了强化。往往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而赏识教育的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忠告15

豆腐嘴,铁心肠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态度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脾气犟。其实是父母“刀子嘴,豆腐心”的结果。

父母批评起孩子来,嘴巴象刀子,丝毫不在乎孩子的尊严,孩子一哭二闹,父母又心软得像豆腐,再苛刻的要求也满足。于是孩子从斗争,失败,再斗争中发现:原来爸爸妈妈都是纸老虎!孩子无形生命营养不良,就会转向有形生命索取,这也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对父母的物质要求越多的原因。“刀子嘴,豆腐心”反映了赏识教育的“跷跷板原理”,孩子有形生命的一端高高翘起,而无形生命的一端严重下坠,孩子的心理失衡了。

赏识教育提出:豆腐嘴,铁心肠。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要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原则就像高压电,说不能碰就不能碰。但态度要平静而理智,而不是践踏孩子的自尊,用情绪伤害孩子。

父母嘴巴不节制,用发泄情绪对待孩子,不坚持原则,则他们在孩子面前是毫无威信可言的,他们只能教育出任性,顽劣的孩子。忠告16

把挫折,当存折

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给孩子人生的智慧;把挫折,当存折,化苦难,为宝藏。

一个小姑娘,刚学溜冰,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还是摔得四脚朝天,小女孩伤心地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看着周围的人优美的姿势。这时,一位大哥哥把她扶起来,亲切地说:“小妹妹,溜冰就要不怕摔跤。从现在起,你准备好了,摔50次跤你就学会了。”

于是,小姑娘勇敢地站了起来,1次,2次,3次。。。。。

每多跌一跤,小姑娘知道自己离成功更近了,数到第21次时,小姑娘再也不用往下数了,因为她已经学会了。

不害怕失败比允许失败更进了一步,因为孩子已经看清了失败的本质,现在的失败就是未来的成功。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婷婷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忠告17

把成功,作驿站

一心想成功的孩子;成功了膨胀,失败了压抑;专心成长的孩子,经得起挫折,充满了幸福感,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是从古至今父母都希望孩子做人上人,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如果用成功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成功了,容易自满;失败了,又没有后劲。看成绩,论名次,让大多数孩子都沦为了人下人。人下人的孩子很压抑,他们都感到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有些孩子只是成绩好,就以为一好百好,成了人上人,目空一切,落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有些孩子一会儿人上人,一会儿人下人,这样的孩子更痛苦,就像玻璃杯,一会零上40度,一会零下40度,搞不好就会爆炸,小小年龄变成了人外人。人上人,人下人,人外人的孩子,都是你恨我,我恨你,恨来恨去恨自己,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社会不满,内心发出的声音也是我恨你。

赏识教育提出:把成功,作驿站,每次成功,都是成长路上的一个休息点。

成功容易停止,而成长是一刻不停的。孩子的一生,都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

父母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长上,孩子的生命状态就舒展了。

忠告18

玩是学,学是玩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玩和学习其实是一回事,爱玩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孩子,会玩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玩成师,苦成匠:玩可培养出大师,苦只能生产匠才。古往今来,真正的大师都是玩出来的。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玩泥巴,也是一种学习。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玩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更加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贪玩而给孩子任何的指责,这是一种罪过。孩子博览群书是贪学习,玩电脑也是在贪学习。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呢?因为我们把学习和玩分开了,把学习变成了苦,孩子就害怕了;好些父母还不让孩子玩,结果,孩子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压抑成了强化,禁止反而是一种诱惑。玩,就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学,让孩子安安心心地学。这样才符合教育的规律。

千万不要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应和孩子一起“玩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忠告19

重过程,轻结果

好多父母芝麻捡了不少,西瓜却丢了。

一时的学习成绩和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

父母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往往过分看重分数这个芝麻,而丢了孩子的生命状态,“我是好孩子”这个西瓜。

父母经常把“考了多少分?”挂在嘴边,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带炒肉丝”(惩罚孩子),结果将教育异化了。

我见了女儿,第一句话就是:心情好不好?感觉怎么样?如果女儿心情不好,说明她的无形生命有“心结”,我会千方百计帮他化解。我始终让女儿的心里热乎乎、甜丝丝的。孩子的心情好,就会快乐而轻松地飞,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懂得教育规律的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生命状态是否舒展。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是科学的,孩子学习得开心,生活得快乐,成绩好是必然的。

教育孩子按规律,有好过程不愁没有好结果。忠告20

打就好?拔就高

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肯定高?但农民为什么不拔?

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多少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感到疑惑。

这好像是问:农民能不能拔庄稼?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一定高;那么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肯打,孩子成绩一定好。

但是农民为什么不拔庄稼?因为他们懂得规律,拔高的庄稼是假的高,因为根断了,没有生命力。

同样打出来的好成绩,也是假的好,孩子在恐惧中学习,甚至是恨学习。这样的学习好,是以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没有后劲。

父母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把打孩子,骂孩子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但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我们敌父母的教育孩子真应该像农民种庄稼的态度:要按规律!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那些人到中年的父母们,活的好像一条狗啊》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人到中年疫情下尽是心酸和无奈的短句 一个人到了中年,会为了生存,为了钱财,为了名利,为了地位。年少时可以把爱情生活当做唯一,但是到了中年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打击。一些社会现象道尽了中年人的无奈与心酸。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到中年疫情下尽是心酸和无奈的短句,仅供参考。...
    2022-09-25 阅读全文
  • 大鱼海棠里那些人生感悟的句子五十条 “你会过得很幸福,我会化作人间的风和雨陪在你身边。”《大鱼海棠》是国漫中巅峰的电影,历经十年的制作,它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一上映就得到了观众的热捧。那么,你对大鱼海棠哪些台词印象比较深刻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大鱼海棠里那些人生感悟的句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07-24 阅读全文
  • 房地产销售表达人到中年心累的文案 人到中年阶段,肩上背负的就会更多。在不经意间扮演了各种各样角色,但是也会失去很多东西。所以中年人也很无奈和心酸呀。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房地产销售表达人到中年心累的文案,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9-26 阅读全文
  • 打工人表达人到中年难受心酸的说说五十四条 人们到中年阶段,有生活之累也有家庭之美。他们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要去拼命奋斗,即使再累也要给家人一份踏实的温暖。要承受无法避免的无奈心酸。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打工人表达人到中年难受心酸的说说,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22-09-22 阅读全文
  • 人到中年还需继续学习的名人名言摘录45句 只要把握住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么你的人生一定最精彩;那么一条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能使我们充满学习的斗志。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可以使我们了解名人坚定学习的毅力,生活中有那些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到中年还需继续学习的名人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10-27 阅读全文

一个人到了中年,会为了生存,为了钱财,为了名利,为了地位。年少时可以把爱情生活当做唯一,但是到了中年更多的是现实生活的打击。一些社会现象道尽了中年人的无奈与心酸。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人到中年疫情下尽是心酸和无奈的短句,仅供参考。...

2022-09-25 阅读全文

“你会过得很幸福,我会化作人间的风和雨陪在你身边。”《大鱼海棠》是国漫中巅峰的电影,历经十年的制作,它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一上映就得到了观众的热捧。那么,你对大鱼海棠哪些台词印象比较深刻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大鱼海棠里那些人生感悟的句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07-24 阅读全文

人到中年阶段,肩上背负的就会更多。在不经意间扮演了各种各样角色,但是也会失去很多东西。所以中年人也很无奈和心酸呀。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房地产销售表达人到中年心累的文案,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9-26 阅读全文

人们到中年阶段,有生活之累也有家庭之美。他们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要去拼命奋斗,即使再累也要给家人一份踏实的温暖。要承受无法避免的无奈心酸。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打工人表达人到中年难受心酸的说说,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22-09-22 阅读全文

只要把握住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那么你的人生一定最精彩;那么一条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能使我们充满学习的斗志。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可以使我们了解名人坚定学习的毅力,生活中有那些关于学习的名人名言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到中年还需继续学习的名人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10-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