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怎么应对不爱去幼儿园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09-28 送孩子去公立幼儿园 送孩子去私立幼儿园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入园焦虑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的状态,只不过是有的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好,就能够很快的适应,如果孩子的调剂能力比较差就会有很长的一段过渡期,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
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从小由奶奶带大,现在已经3岁了,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爸爸妈妈决定送兰兰去幼儿园,可兰兰却怎么劝说也不肯去。东东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不知什么原因,近几天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兰兰和东东的妈妈都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怎么应对不爱去幼儿园的孩子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知识:孩子不爱午睡怎么办
第一次与馨馨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一直睡不着的孩子。针对馨馨这种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寻着声音找过去,原来馨馨还没睡着。
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泓印的告状声:“老师,馨馨老是拽我被子!”原来又是馨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馨馨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秩序敏感期,让孩子在统一的时间睡午觉,其实是培养孩子集体意识与集体责任感的一种形式。尽管许多幼儿园每天都安排了午睡时间,但有些孩子却怎么也不愿睡,怎么办?
调皮好动的孩子往往精力充沛,所以,不愿意在作息时间睡午觉。除了生病不舒服以外,还有的这种习惯就是在家里养成的,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睡前不要剧烈运动。
睡前大量运动会造成孩子的神经系统高度兴奋、难以平定,此时应注意让孩子在睡觉之前处于一种安静、平和的精神状态之中;
2、创造良好的睡眠气氛。
一个好的睡眠气氛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应注意关掉强灯,放些轻柔音乐,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宝宝快速的入睡;
3、老师耐心和孩子沟通
当孩子对幼儿园的环境感到陌生,没有安全感从而无法入睡时,此时,老师可以耐心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放松警惕性,慢慢入睡;
4、睡前不要训斥孩子
睡前训斥孩子容易造成孩子情绪压抑。从而影响入睡的质量,此时忌讳睡前不大声训斥孩子,也不要不要给孩子讲可怕的故事和看恐怖的影视片、图书等。
5、睡前适当夸奖孩子的优点
在孩子睡觉之前释放的夸奖下孩子的优点与进步,不仅有益于孩子自信与自尊的建立,而且会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进入梦乡。
7、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
及时跟家长进行沟通,在家也要一样遵循幼儿园的作息习惯,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育儿知识:孩子爱哭怎么办?
在中国有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爱哭的林黛玉和开朗的薛宝钗,最后的下场严格说起来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爱哭总让人觉得很诲气、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莫明其妙的跟着情绪不稳,这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无论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义。想想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如果不哭,接生人员都要想办法让我们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从那一刻以后,我们却要想尽办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点违反常理。爱哭的孩子怎么办?
当然,我们并不赞成孩子没事乱哭,一点小事就用哭来表达,这是情绪表达不适当,不纯粹是哭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教导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哭,而且不该哭的时候不要哭。
孩子爱哭的原因
那么,我们也要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哭得不是时候?才能够适当协助他们管理情绪。一般来说,孩子爱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气质来说,就是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2、哭只是获取的手段
现在的家长孩子生的少,太过宝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他、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由于家长或带孩子的人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动作来表达。
爱哭的孩子怎么办?
4、父母的态度过严厉
大人太凶,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疾言厉色,吓坏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妇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不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表现出来的是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找出问题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义,但哭得不是时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绪本质负向、惯用哭来达成目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大人对孩子太凶、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较容易表现出爱哭的倾向,你的孩子爱哭是属于哪种原因呢?找出来才有办法协助他。以下的亲子生活现场实例,跟你分享解决方法。
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后,除了哭,其他什么都不会,你说怎么能不让人揪心?
改善亲子教育方式
从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凡事鼓励孩子说出来,只有他用说的不用哭的,才给予正面响应;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凶、太严厉?或者太保护?当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协。最后,还要给孩子时间,协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够了,情况自然会逐渐好转。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觉轻松、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的人甚至比不爱哭的人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为了清静,过于抑制孩子的哭。
爱哭的孩子怎么办?
恰当的做法是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阈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对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孩子的哭
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哭而免予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一定的安慰,不能给太多同情,否则会哭得更凶。妈妈抱一抱,就会使他雨转晴而高兴起来。
爱哭的孩子怎么办?
4、让孩子用语言表达
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父母学会控制情绪
因这种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温柔多些幽默
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8、别为孩子乱贴标签
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动不动就对人说这个小孩哭得像狼一样。
育儿知识:怎么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育儿知识:怎么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但必须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诉父母他对小伙伴有多生气,但父母不能允许他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他的生气。
2、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
父母的关注鼓励着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达想法和感受。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父母对他的注意。
3、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时地总结、重述或复述孩子所讲的关键内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境原因。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应。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学习倾听孩子的话语
多数人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父母面对孩子,更是滔滔不绝,要他做个“听话”的孩子。不听孩子说,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听孩子说,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妈妈想要有个听话孩子,必须先要“听”孩子说“话”。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很困难,只要告诉自己“少开尊口”,耐心倾听,就可以了。
5、用鼓励、说理代替责骂
长期责骂孩子,孩子就会把“懒得理你”挂在嘴上,当孩子以这种对抗的态度对待父母时,其实他对爸妈的失望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因为,长久以来,他和父母沟通不良,干脆“免谈”。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态,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沟通;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找到不听话的症结所在。
育儿知识:孩子撒谎应该怎么办?
育儿知识:孩子撒谎应该怎么办?
两三岁的宝宝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撒谎,但是他们那时候可能还不能理解说谎话与说真话的概念,这种无伤大雅的谎话虽然不会造成什么很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孩子形成了撒谎的习惯就会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孩子撒谎应该怎么办呢?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
1、因害怕受到惩罚而撒谎
孩子不小心弄坏了什么东西,害怕妈妈会责骂,所以通过说谎来寻求避难所。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了事时,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选择撒谎。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惩罚的经历,就会通过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解决方式: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但是犯了错应该勇敢地承认。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之后,家长应该先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去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2、因表现欲萌动而撒谎
幼儿时期,孩子的表现欲会愈发强烈。当孩子学会了一首新歌,或是学会了一种新的游戏时,就会高兴地向父母展示。表现欲强的孩子希望能够在父母这里得到自我的认同感,在表现欲的驱使下,孩子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大话”,这种“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解决方式:父母首先要在言语上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们的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然后再对孩子给予客观的评价,逐渐培养孩子对于自我客观的认知。
3、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有可能会被孩子模仿。特别是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谎话,孩子以后更容易出现类似的说谎情况。还有可能是家长答应了孩子什么事但是没有做到,这样孩子会觉得大人在说谎,那他以后也会不自觉地说谎。解决方式:家长一定要在宝宝面前树立良好的威信,要知道身教胜于言教。当父母告诉孩子要说实话时,也要注意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同时,许诺孩子的事情就要认真履行,如果不能兑现要向孩婴儿纸尿裤排行榜子说明理由,取得孩子的谅解。
4、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如果表现得好就会非常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对孩子大声训斥。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为了取悦父母而说谎,而父母还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解决方式: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应该尽量合理,只有适当的期望才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否则只会成为孩子的压力,让孩子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育儿知识: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家长怎么做?
育儿知识: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家长怎么做?
1、了解孩子真实想法
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对症下药。
根据孩子的反应,判断孩子究竟是不想交朋友,还是想交朋友但不知道方法。如果是后者,家长可以针对具体情况给孩子出谋划策,逐步帮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2、观察孩子的人际关系
如果从孩子问话中得不到有效信息,也可以从观察孩子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入手。比如家长到幼儿园接孩子时,可以让他和别的小朋友再多待一会儿,看看孩子对哪些小朋友的靠近有好感。这样通过分析孩子的社交取向来引导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互动。
3、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凡事都要包办代替。长久如此,让孩子形成依赖性格。一旦离开家长也会缺乏主见,更不会主动去和别的孩子互动,也就导致了孩子经常独来独往的局面。
家长平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儿。比如自己收拾玩具。锻炼孩子主动做事的意识,这样等孩子慢慢自信心增强,也就愿意找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4、给孩子创造适合的环境条件
孩子刚刚进入陌生环境,往往难以融入集体。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主动邀请幼儿园小朋友到家里做客,或者和别的家长一起组成“友谊互助小组”,引导孩子一起玩耍。平时也要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尽量创造有利条件,给孩子言传身教沟通方法。
5、老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
孩子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多半是所处环境差距太大的原因。这时,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多沟通交流,尽量营造相近的规则和环境,从而孩子才能快速适应集体生活。
6、多给孩子鼓励和重视
孩子不合群可能是由于缺乏重视造成的,家长可以尝试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引导孩子。
例如,孩子主动和别的小朋友讲话,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让他意识到主动社交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尝试。
想要鼓励孩子积极主动的话,下面十句话多和孩子说说,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哦~
1、“不用怕,去尝试吧,我相信你能做到”
2、“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永远爱你”
3、“我发现你......(改变、进步、能力),你做得很好,我很高兴”
4、“可以和我谈谈你的感受吗......我能理解你”
5、“没关系,下次你能做得更好,对吗?”
6、“今天你当家,你来做选择,我们听你的安排”
7、“交朋友是件开心的事,你会和别人相处得很好”
8、“你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如果是有意义的,我们都支持你”
9、“你有能力管好自己,你能独立完成,我们期待你的表现”
10、“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学着认识自己,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