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发布时间:2020-09-24

美术教育笔记。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如何动笔写一篇教育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死气沉沉,孩子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利于孩子尝试精神的培养。因而我在美术教学上立足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尝试,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是作品创作的主人,在教学中让幼儿处于积极的主动活动之中。

一、让幼儿尝试添画

在美术活动中我常采用在原来图形基础上鼓励幼儿添画创造出新的物体形象,如:在圆形基础上,启发幼儿添画出太阳、表、盘子、皮球、苹果、车轮、人物头像等。

二、让幼儿尝试组织画面

尝试组合画可分为两个步骤:(1)尝试刚开始或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提供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形象组合,帮助幼儿取得感性经验,形象地得出哪些物体组合在一起是美观、合乎常理、有趣的,对幼儿的一些超出常规的想像我也给予肯定,要求幼儿大胆想像;(2)运用彩笔、泥塑等形象地作画,指出物体形象组合。

小班学画小蝌蚪时,我先形象地比喻再加以组合。“点”像雨点有大有小,“线”像妈妈缝衣服的针,有粗有细,有直有弯,把“点”和“线”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蝌蚪,弯弯的线则成了

三、启发幼儿尝试找规律

如画小猴,我先将不同动态的小猴展示在幼儿面前,让幼儿分析小猴由几部分组成。头、身体、四肢,其特点是四肢细长、下巴尖、两颊小。然后找出不同姿态的小猴头、身体、四肢有什么变化,找出规律。身体、四肢和头部位置的移动形成了不同动态的小猴,因而幼儿据此画出了千姿百态的群猴图。以此类推出了不同姿态的鸡、鸟及人物等图。

四、利用儿歌及简短的语言,启发幼儿尝试作画

如:儿歌“热带鱼”。

“小大两块三角糕,小糕头顶大糕腰,大糕前面放把刀,刀前有颗黑葡萄”。

1.通过这首有趣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热带鱼的特点:由大小两个三角形组成,小三角正顶大三角形的一半的地方,眼睛和鱼在头部(即大三角形前)。

2.帮助幼儿掌握热带鱼的生活环境与动态。

3.让幼儿创作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

4.让幼儿用热带鱼装饰盘子,设计花布,点缀花边等。

五、以游戏的方式鼓励幼儿尝试作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在美术活动中为了鼓励幼儿尝试,我有意识地运用了绘画游戏。

1.接力绘画。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以猜拳等随机的一种方式来确定所要画的内容(人物、风景、动物等),规定幼儿每人画1~2笔,连接前一个人画的方向向下发展,可有夸张、想像,比赛哪组先完成画面为胜。

2.设计问题让幼儿绘画。

如将幼儿分成四组,为每组幼儿提供一个假设性问题。例如,假如太阳消失了,地球上会发生什么问题?假如地球上没有一滴水,将会怎样?假如这个世界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假如决定取消汽车,会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启发幼儿尽其所能想出可能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根据所提的问题,将自己想像的结果用图厕表现出来。

教师在指导幼儿完成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幼儿、各年龄段幼儿的能力水平问题。对能力强的幼儿着重求异思维,线条的流畅及色彩的和谐,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因人而异,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这样美术尝试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由于近几年我更新了教育观念,进行了尝试教学,我所带的班幼儿绘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多名幼儿美术作品分别获县、市、国际绘画比赛大奖。(杭金仙)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在益智区中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坚强的意志与良好品质的体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良好的坚持性可以让他们为日后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他们有能力来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更好的品质。但是,目前我班幼儿的坚持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逐渐变凉的天气使得部分幼儿上学有迟到现象;区域活动玩游戏时不能善始善终,经常玩会这个换下一个,最后可能一无所获;户外活动时因天气凉而不愿意伸手去锻炼……,针对这些问题,我深刻意识到,必须得一件一件的来培养他们的坚持性,让他们能够不断挑战自己!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幼儿在活动中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区域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和知识技能,但是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让他们不想再继续下去,那么这个时候,老师怎么样做才能让幼儿继续坚持下去呢?

一、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创造有利于坚持性培养的氛围

首先,区域环境必须保证幼儿能够有足够充分的操作场地,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幼儿心情愉悦的游戏,从而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思考操作能力!与此同时,也要准备充足的材料,避免幼儿因材料不足而发生争论,浪费区域活动时间!区域活动是以幼儿个别活动为主的活动形式,它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区域中他们能自由的选择活动,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来活动,有了兴趣,就能促进幼儿向着自己的目的前进,就能坚持到底做一件事情。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对幼儿进行坚持性的培养。

二、制定规则,以兴趣激发幼儿的坚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域活动更离不开规则的制定,因此活动前应先宣布区域规则,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制区域活动的规则,使规则更加合理化,同时促进幼儿的遵守意愿,由此可以鼓励幼儿坚持天天执行,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规则意识的调控下,自然而然养成持之以恒的坚持性意志品质。

大班幼儿有较强的好胜欲,喜欢挑战,更享受胜利的喜悦。因此,在材料投放上需要我们多动脑筋下功夫,利用玩具的新颖,玩法的创新来吸引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操作,他们的好奇心会最大限度被激发,例如,我投入了新材料《沙漠寻宝》,外形美观,规则明确,还有挑战性:骆驼在沙漠中行走,不断获得金钱,最终到达藏宝藏地点,这个游戏中,首先最重要的便是规则,规则讲清楚后,让他们自己操作,看看谁是那只先到达藏宝地的骆驼,活动开始后,幼儿的反应能看出来对这个玩具充分的兴趣!

三、改良玩具,创新玩法

对幼儿已经失去兴趣,玩腻了的玩具,老师可以重新换规则,创新玩法,让幼儿重拾对玩具的热爱,例如,益智区里有玩具《饼干排排对》是按照规律排列饼干的,一些幼儿在玩了两三次后已经完全掌握它的玩法,因此便没有了兴趣,进入区域后开始和别人讲话,严重影响了区域常规,这时我找来卡片,让这些已经掌握了的幼儿自己出题,让另一个人来找相应“饼干”,并且采用打分制,做对则加一分,否则不加分,这个玩法出来后,很多掌握了的幼儿有跃跃欲试,这个玩具的活力充分被调动起来了!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因此,要让幼儿更好的坚持就必须让他们保持对玩具的兴趣,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玩法,永保对玩具的热衷!当然,相信在区域游戏中坚持的力量会延伸到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变成更好的大班幼儿,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随笔:信息技术和幼儿美术教育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融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活动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及动手能力等。

一、信息技术手段为幼儿的绘画活动丰富了资源,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幼儿的美术信息资源,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画作品首重创意,创造力对于绘画来说特别重要,所以就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多媒体能够储存和呈现大量的材料,可以让孩子多看多想。如大班绘画活动《夸张的脸》,脸蛋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夸张的脸蛋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在绘画时会摸不到头绪,无从下手。因此,在绘画前,老师与幼儿一起上网搜集各种夸张的脸蛋图片,幼儿在搜寻的过程中知道了部位夸张,也为幼儿创设了想象空间。

大班绘画活动《海底世界》,第一次活动中,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孩子们的画面基本上都是鱼、螃蟹、海草。颜色单一。第二次活动中,教师先为幼儿播放了许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画面,观看课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动物的不同外部特征和海底动物的活动等,这时孩子们有了灵感,画面内容也丰富了,颜色更鲜艳了。还有的小朋友画出了潜水员和潜水艇,在海底和动物们在一起。

中班绘画活动《水晶球里的世界》,通过多媒体手段,幼儿大胆展开想象。有的幼儿把水晶球里画出漂亮的城堡里住着美丽的公主,有的幼儿把水晶球设计的丰富美观。大大的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班绘画活动《鸡蛋宝宝跳起来》,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鸡蛋宝宝跳舞的各种姿态,引导幼儿想象,引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幼儿的回答也如同画面展示那样斑斓多姿,很快在孩子的笔下展现出一幅幅多彩的鸡蛋宝宝跳舞的画面。

2、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绘画示范

在以往的传统教授绘画活动中,教师往往是一张示范画、单一又示范性极强,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许多幼儿就模仿着老师的示范画,没有想象的空间。

在大班绘画活动《叮当猫和好朋友》中,教师将叮当猫的形象用幻灯片的形式逐步放映,不需要教师的示范讲解,幼儿可以在欣赏中掌握绘画叮当猫的步骤。叮当猫的好朋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大胆作画。

3、电脑绘画增加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一些画图软件也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资源。幼儿对其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绘画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如中班绘画活动《会变的半圆》,有的幼儿通过摆放图形的位置,画面就会发生变化。如半圆往下摆,用画图软件添画成一辆小汽车,半圆往上摆,添画成一辆小汽车,两个半圆堆放添画成一只小猴子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欣赏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以前要上好美术欣赏活动,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素材特别有限,幼儿对这样的欣赏活动兴趣也不浓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大量的素材供幼儿欣赏。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波洛克的画》,波洛克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不认识波洛克,更不熟悉波洛克的作品。孩子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去欣赏波洛克作品,感受作品的色彩美和线条美,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在大班绘画活动《向日葵》中,首先需要孩子去欣赏名师的作品,有了信息技术这一平台,幼儿可以通过网络寻找这些信息资源,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孩子们赞叹不已,从而激发起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制作活动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以往幼儿的手工制作活动都是教师先出示范例,再示范制作步骤,由于范例都非常单一,幼儿的作品与老师的范例非常雷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范例,可以将图片任意组合,也可将图片任意变形,给幼儿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在中班制作活动《长发娃娃》中,教师将自己的范例扫描到电脑中,做成动画,配好音乐,布置成了“长发娃娃舞会”,这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老师还操作电脑,将里面显示的长发和娃娃表情任意组合,孩子的兴趣更浓厚了,纷纷说出自己要设计的长发娃娃的样子,没有一个雷同的作品。

在餐厅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特创意


这次中班语言活动内容是欣赏散文诗《捉迷藏》,教参中的教学方案是:一、初步欣赏散文诗,了解散文诗的名字、主要角色;二、再次欣赏散文诗,帮助幼儿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三、学念散文诗。但我总觉得这个方案并不完善,对中班幼儿来说,散文诗中的“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公公的眼睛蒙住,趁它还在数‘1、2、3、4……’的时候,颜色们赶紧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活动一开始便欣赏散文诗,孩子们很容易因为不理解而失去兴趣。

当我将这一困惑与邻班的徐老师交流时,她的一句话拨开了迷雾:“何不从玩‘捉迷藏’游戏导入呢?”于是,我用散文诗中的语言交待“捉迷藏”游戏的规则:“老师用长长的手帕(我手持一条由三块手帕连接而成的长手帕),把想想(一幼儿)的眼睛蒙住,趁他还在数‘1、2、3、4……’的时候,小朋友们赶紧找个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玩第二遍游戏时,我要求孩子们用语言描述游戏过程,没想到他们竟能比较流畅地使用散文诗中的语句了。此时,我意识到:在兴趣浓厚、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孩子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

第三遍游戏后,我用神秘的口吻对孩子们说:“‘捉迷藏’游戏这么好玩,太阳也想和它的伙伴们玩!你们猜,太阳的伙伴们是谁啊?”“月亮、星星、小鸟……”孩子们充分发挥着想象力。“对,它们都是太阳的伙伴。今天,来的是黑夜、颜色们和各种颜色的花朵(我边说边出示相应图卡)。”接着,我让孩子们回答:谁做蒙手帕的人?谁来躲,躲哪里?为什么?此时,孩子们的理解力令人惊叹:“黑夜来蒙太阳公公,手帕黑黑的,太阳就看不见了。”“某某颜色躲到某某颜色的花朵里,太阳才不会发现。”……这些不就是散文诗中需要孩子们理解的内容吗?当我请他们欣赏散文诗时,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会朗诵这首散文诗了!接下来的创编过程也很顺畅,孩子们想出了“窗帘把窗子的眼睛蒙住,衣服、袜子躲到房间的各个角落”“纸盒把水彩笔的眼睛蒙住,颜色们躲到水彩笔里”,等等。

不受教参的束缚,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孩子体验到的是轻松和愉快,教师享受到的是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纲要》中幼儿语言教育精神的解读


-->

[摘要]根据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领悟,笔者阐述了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同时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另外,对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关键词]纲要解析;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理解和执行《纲要》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做法不免失之偏颇,或背道而驰,却美其名曰“《纲要》精神”,令人担忧。在此,笔者根据学习《纲要》的体会,发表一些拙见,供大家讨论。

一、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

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是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重要的活动类型。《纲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

首先,要考虑选材问题。所选择的古今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必须是符合现代儿童社会生活和儿童发展特点的,是儿童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教师要进行筛选,并充分提供让儿童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以前过于看重文学作品对儿童社会性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而《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

其次,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这就要求不仅要有正式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还要有非正式和随机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教师在“茶余饭后”时间随口的吟诵和讲述,幼儿的睡前倾听,自由活动时间给幼儿播放文学作品录音、录像,上网观看卡通片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和教育形式。

再次,文学作品自身的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启蒙性等功能的发挥,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感知、欣赏、理解、想象和体验等活动来帮助幼儿深入思考、评价和创造。因此,正式的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不可能是单一的形式,多媒体手段可以成为教师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体验和理解的一种辅助技术,但并不是必然手段。儿童的直接经验较为贫乏,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些直观手段来帮助儿童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画面和意境,从而充分理解。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应该包括对文学语言、意境、作品的思想脉络以及文学结构和特殊表现手法的理解。至于“体验”的含义,幼儿完全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表达和表现。但现在,我们在幼儿园看到的多数是形式主义的“体验”,幼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场面已非常鲜见了。语言教育活动不是重在“表达”,而是变成了重在“表现”,这不能不说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退化和悲哀。

二、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解

《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下面分别就幼儿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能力及其发展规律等三个方面,讨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前阅读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图书阅读能力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是幼儿阅读发展的重要媒介。有关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幼儿,一般生活在语言丰富的环境中,幼儿的早期图书阅读能够带领他们超越其原有的语言形态。苏日比(1985)研究幼儿萌发的图书阅读行为发现,两三岁幼儿的口语阅读图书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注意图画,但未形成故事。幼儿指着图画,述说所画的物品名称,将每一页当做是独立的,常跳着翻页,不能按顺序翻书,因而不能联结成一个故事。2.注意图画并形成口语故事。幼儿边翻书边看图画,跟随画面内容,用讲述故事的语音语调说话,串连起一个完整的故事。3.注意图画,阅读和讲故事。幼儿看着图画念读,有时以讲述的语音语调念读,有时以朗诵的语音语调念读。4.注意图画,并开始形成书面的故事内容。幼儿看着图画念读,念读的字句和语调好像是在读书。5.注意文字。这个阶段会依次出现四种情况:先是只关注文字而忽略故事;接着是部分阅读,重点关注自己认识的字;继而以不平衡的策略读书,在读书时过度省略不认识的字,或者凭猜测取代某个不认识的字;最后过渡到独立阅读文字书。在苏日比的研究基础上,台湾学者杨怡婷(1995)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行为发展,进行了同种研究,她将汉语儿童图书阅读行为发展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看图画,未形成故事。幼儿从跳动翻页、说出物品名称,到手指图画、述说画面中人物行动,逐步发展到用口语说图画内容的能力,但是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2.看图画,形成故事。在这个阶段,幼儿能够从图画中看出故事的连贯性,开始用口语说出与书中部分情节内容相似的故事。3.试着看文字。幼儿这时开始注意到书上的文字,他们从部分地读,到以不平衡策略地读,再进一步到独立地读,最后学习独立而且完全阅读。

(二)幼儿前识字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识字,主要是对字形的再认,一般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形象视觉的发展特点有密切联系。心理学家认为,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已经具有模式识别的能力,即他们能够通过反复观察,把整个图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进大脑,以后再遇见同样的印象,就能够认识。新近的有关研究也证明,幼儿掌握字形与实体的联系比掌握语音与实体的联系更为容易,他们往往把一个字甚至由两个字组成的词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因此,与其说幼儿在识字不如说他们在辨认图谱。作为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口头语言发展密切联系。前识字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萌发、初期、流畅三个阶段:1.幼儿能够有兴趣地捧着书看,注意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文字,会给书中的图画命名,能改编书中熟悉的故事内容,能辨认自己的名字,开始辨认某些字,喜欢重复儿歌和童谣。2.幼儿开始了解文字是有意义的,改编故事时注意原作品的文字,愿意念书给别人听,能够在各种情况下辨认熟悉的文字。3.幼儿能够自动处理文字的细节,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字的形式(如诗歌、散文或菜单等),会以适合文字形式风格的语速和语音语调阅读。研究发现,幼儿的阅读行为发展主要处于萌发阶段和初期阶段,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探索文字,逐步扩展他们处理多种文字材料的能力。

(三)幼儿前书写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学习书写的方式与学习阅读和识字的方式相似,都要有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他们先觉得好玩而在纸上涂涂画画,慢慢地了解写字的各种形式,进而开始试着写出了类似“字”的东西。只有知道了写字的用途之后,幼儿才能够真正学习并逐步写出一些文字。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了解书面语言是有意义的;然后认识写字时一再重复使用少数几个笔画;进而发现这些笔画有许多变化的形式;经过探索,幼儿再进一步认识形成字的笔画只能有限度地变化;最后发现写字次序和方位的规则。

目前,由于缺乏对早期阅读内涵、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看书、早期识字、早期写字或早期诵读等。我们知道,教育绝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但目前却有人打着《纲要》的旗号,对早期识字、早期诵读等曲解盲从,令人担忧。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探讨和研究。

三、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理解

《纲要》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纲要》在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学前儿童倾听行为的培养,这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个可喜的进步。

一般来说,幼儿的听音和辨音能力早于发音能力。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现有的倾听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逐步帮助幼儿建立三种倾听技能。

一是有意识的倾听技能,即集中注意倾听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幼儿与成人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时,会产生交际倾向,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成人与幼儿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将语言与动作建立同步反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集中注意倾听的习惯。幼儿教师要了解并依据幼儿这种倾听的特点,在与幼儿交谈时,尽量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和个别交流的状态,使幼儿获得最佳的倾听效果。

二是辨析性的倾听技能,即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的能力。出生以后四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提高嗓音跟幼儿说话,仿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听得见,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也是大喊大叫。甚至在以前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中,还有“能声音响亮地或大声地回答问题”等字样的出现。其实,正是因为在幼儿周围环境中长期有“噪音”刺激,幼儿的听力才会有所减弱,从而造成一种“喉咙不响,儿童就不听”的假象。殊不知,幼儿的听力比成人更为敏锐,因为他们内耳基膜纤维的感受能力比成人强,能接收到成人所不能接收到的频率刺激。因此,教师对幼儿讲话时应该是“低声调”,而不是“高八度”。国外的一些幼儿园就十分强调教师的“低声调”教学,当然也更强调教师与幼儿的“面对面对话”。这既是幼儿辨析性倾听技能培养的要求,也是对幼儿尊重的一种表现。

三是理解性倾听技能,即掌握倾听到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这就需要让幼儿在大量的日常交际活动和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通过与人交谈、文学欣赏和讲述活动,学习正确地理解语言,增强对不同语境中语言运用、语词排列等的敏感性。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语境”的。正是因为幼儿具有这样的“语境依赖度”,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游戏、认知活动中,对倾听到的不同的语言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重组。而语义、语法、语用和幼儿主体认知水平之间又常常发生矛盾和不平衡,教师要利用幼儿希望并尝试直接与成人对话的需要,为幼儿提供调整语言交际策略的机会。从而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倾听、理解加工和表达语言信息,达到相互作用中新的平衡;从而促使幼儿在交往语言建构中,更多地迎接语料倾听的挑战。幼儿的听力是有差异性的,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

幼儿园美术教育心得体会


幼儿园美术教育心得体会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

1、兴趣激发法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创造性的基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激发幼儿的兴趣呢?教师要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并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也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在自然、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候要大胆创新,选择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喜欢的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绘画是幼儿的游戏,但也有的孩子对画画没有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材料是否吸引幼儿、选材合不合适?是否是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的?那怕是同伴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也会影响幼儿的绘画兴趣。

2、观察与认知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幼儿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但也有的孩子画不出形来,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3、构思、绘画法鼓励幼儿先想后画来学习构思,使绘画活动不仅是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

更是动脑思考的活动。

4、在评价中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于自己的作品,幼儿很在意老师与同伴的评价。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能力与品质


-->

临泽县平川学区黄家堡小学 田淑香

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大多数幼儿对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认知道理。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在故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二、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中犹如身临其镜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倾听故事中,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故事《小羊和狼》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尾,它留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挥。许多幼儿在听完故事后,能展开想象,给故事编一个完整的结尾。有的说:当狼要吃掉小羊时,猎人出现了,打死了大灰狼,救了小羊;有的说:小羊的朋友们来了,用石头打跑了大灰狼;还有的说:小羊从地上抓起沙子扬向大灰狼的眼睛,趁机逃跑了……。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只要教师和家长把握好时机,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与情操。幼儿在故事中认知道理,反思自我,教师与家长应教育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让幼儿说说怎样做才对。在故事《懂礼貌的好孩子》中,幼儿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正确区分小猫懂礼貌,小狗不懂礼貌,我们要向小猫学习,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故事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在故事中,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为故事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例如:在故事《迷路的小鸭》中,当幼儿听到小鸭迷路回不了家时,都为它担心着急,听到小鸭哭着找妈妈时,都皱起眉头,对它充满怜爱与同情,听到小朋友把小鸭送回家时,都松了口气,为小鸭高兴。这个故事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并教育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好品质。

故事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好教育时机,让故事陪伴着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成长。

在玩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们拿到球时总是想着踢、滚、拍着玩。

由于年龄小的原有的幼儿甚至都不会单手拍球。

那么关于球的许多种玩法在小班幼儿当中是无法开展的!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活动中却使我感触很深!为何不然幼儿自己为自己创编一些游戏的玩法呢?自由活动开始了,洋洋和涵涵两人拿了一个球和一个圈,她们并没有象平时一样拿球的拍球,拿圈的玩“开汽车”,而是洋洋拿着圈,涵涵拿着球,涵涵把球往圈里扔,在扔的同时洋洋连忙丢开圈去捡球,而涵涵则连忙去拿圈,有时两人都能接住有时都掉在地上了,不管接得住还是接不住两人都会在接、换的一刹那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两个人又一人拿一个圈放在地上站在圈里面轮流拍球,两人玩的开心极了!在日常活动中,有时我们强调让幼儿玩某某玩具而且还介绍该怎么怎么玩,不许怎么怎么样。

有时甚至幼儿在想用其他玩法玩玩具时都会加以制止,生怕会把玩具弄坏,或者觉得那样是不听话,不遵守游戏规则。

其实这样抑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幼儿创编玩具的玩法,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自信心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信心就象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正是这种自信心的催化作用,使人们不断努力,百折不挠,并在失败中看到希望,最终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但鼓励孩子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不成功誓不罢休的信心,却十分重要。那么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如何给幼儿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树立他们坚强的自信心呢?

一、创设被人接受的氛围,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幼儿中最有威信的老师和父母的一言一行、批评或表扬,往往是幼儿评价自己的标尺,小班幼儿更明显。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该在语言和行动上处处照顾每一个幼儿,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与幼儿交往,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积极评价,使幼儿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起幼儿喜爱体育,乐于上进的愿望,而应避免消极的评价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让幼儿生活在强调优点而不是缺点的氛围中,并逐渐学会保持自信。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小班幼儿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式,以引起全体幼儿兴趣,减轻幼儿恐惧心理,从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如在引导幼儿玩攀登架时,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找妈妈”的游戏,把“小动物妈妈的家”设置在攀登架上,鼓励孩子们去帮助“小动物找妈妈”,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活跃,连平时最怕玩攀登架的几名幼儿也不知不觉地爬上了攀登架的最高点,对他们的成功,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就是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我们帮助幼儿逐步树立了参与活动的勇气和信心。

二、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使幼儿获得成功,增强自信

体育活动中要注重材料的投放,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使幼儿乐于活动。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使幼儿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材料的多种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活动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让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感,才能激发并维持每个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了解每个孩子在运动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投放量与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难度,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这将使幼儿在活动中有安全感和控制感,保证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各种体育活动中,注意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组织孩子们在户外玩“小松鼠过冬”的游戏,游戏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平衡木、圈等器械摆放在操场的一边,孩子们按照小松鼠上山采松果的故事情节,做着平衡动作,但在过小桥时,出现了麻烦:毛炜文小朋友由于身体比较弱,动作较缓慢,所以过小桥时,他的双脚在小桥上一点一点地挪动,生怕摔下来。而后边的小朋友着急,就催他。一时,场面有点乱。看到这样情形,想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幼儿运动的起点与能力不同,于是从鼓励幼儿自身起点开始,在活动中,争取一次比一次练得更好,玩得更开心,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各自的潜能。就这样我们将平衡木做成不同高度,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走在高度较高的上,且平衡木与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这样在走平衡木时,就会有难度,而另一些幼儿在活动中有了困难,他们表现出胆小,不感伸脚,通过教师的鼓励,并站立在他们旁边充当保护者,消除他们的胆怯心理,当他们获得成功时,其他的孩子也立即欢呼起来。在不断的运动和锻炼中,大多数幼儿的胆子都越来越大了,自信心也增强了。也正是通过不断调整活动内容、活动量和活动难度等,给幼儿创设新的尝试机会,让幼儿不断享受到自己的成功和突破,充分体验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和自信。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求,每位幼儿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迈进一步。在这种物质和精神环境中,孩子们不再害怕失败或不能胜任老师的安排,也没有勉强和为难,大家都能积极主动,按自己的进程开展活动。这样,不仅保持和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使孩子在不断挑战中获得发展,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教育笔记《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游戏力”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游戏力,基于游戏的亲子沟通方式,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即通过游戏,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游戏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儿童表面行为背...
    2019-12-16 阅读全文
  • 放手让孩子在尝试中吸取教训 放手让孩子在尝试中吸取教训每次xx到了棋社楼下,都要去玩一会小区里的健身器材,有几种像他这么大的孩子玩,若手不抓牢很容易把人甩荡出去.所以之前xx每次玩,我都会在旁边提醒并守护着. 今天我们早到了半个...
    2020-11-2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美术兴趣 本学期将游戏活动与美术活动相结合,让美术课更加生动、有趣。 一、充分发挥美术活动中游戏形式,促进幼儿兴趣与能力培养 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游戏是培养幼儿各种活动兴趣的有...
    2021-05-2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在益智区中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坚持性是坚强的意志与良好品质的体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良好的坚持性可以让他们为日后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他们有能力来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更好的品质。但是,目前我班幼儿的坚持性方面...
    2021-05-03 阅读全文
  • 大班美术教育活动美丽的花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提供美术教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美术教育活动美丽的花,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这是大班美术教育活动美丽的花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
    2021-08-06 阅读全文

游戏力,基于游戏的亲子沟通方式,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即通过游戏,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游戏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儿童表面行为背...

2019-12-16 阅读全文

放手让孩子在尝试中吸取教训每次xx到了棋社楼下,都要去玩一会小区里的健身器材,有几种像他这么大的孩子玩,若手不抓牢很容易把人甩荡出去.所以之前xx每次玩,我都会在旁边提醒并守护着. 今天我们早到了半个...

2020-11-20 阅读全文

本学期将游戏活动与美术活动相结合,让美术课更加生动、有趣。 一、充分发挥美术活动中游戏形式,促进幼儿兴趣与能力培养 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游戏是培养幼儿各种活动兴趣的有...

2021-05-28 阅读全文

坚持性是坚强的意志与良好品质的体现,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良好的坚持性可以让他们为日后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他们有能力来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更好的品质。但是,目前我班幼儿的坚持性方面...

2021-05-03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提供美术教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美术教育活动美丽的花,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这是大班美术教育活动美丽的花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美术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

2021-08-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