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发布时间:2020-09-23

幼儿园四个太阳说课稿。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育儿观念: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育儿观念: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

一般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行为指导和批评教育都是随心所欲的:孩子放学不专心做作业,而是直奔电视机或电脑,家长就开始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借鉴:古人批评孩子也讲时机】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第一,“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第二,“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第三,“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第四,“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第五,“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第六,“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第七,“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这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后果真的很严重


这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后果真的很严重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

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

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早上出门时

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一起吃饭时

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父母脾气变坏时

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发生直接冲突时

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

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古人批评孩子也讲时机

古人对批评教育孩子的时机也很讲究,他们认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过错的时候,不应该责备。

清人陈继儒认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他认为以下七种情形不宜批评孩子:

“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愧悔不责”,即惭愧后悔不责备孩子。

“暮夜不责”,即夜晚不责备孩子。

“正饮食不责”,即吃饭时不责备孩子。

“正欢庆不责”,即正在欢庆时不责备孩子。

“正悲忧不责”,即正在忧伤时不责备孩子。

“疾病不责”,即正在患病时不责备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育儿观念: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育儿观念: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我的侄子乐乐非常喜欢画画,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哥哥和嫂子高兴地一连给他买了好几大盒最棒的水彩笔和油画棒,但却从来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样的作品来。在哥哥嫂子的眼里,几乎每张图画都是各种颜料的堆积,色彩缤纷却不知所云。尽管如此,哥哥嫂子一点也不着急,心想:孩子还小,让他慢慢练,早晚会有出息的。没想到,乐乐的一幅“妈妈肖像”把哥哥嫂子的美好愿望击得粉碎。

这天,我们全家都在家看电视,乐乐说要给妈妈画肖像,还煞有介事的学着画家作画的样子,让嫂子打扮一下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不要动,自己在一旁拉开了写生的架势。嫂子忍着得意,老老实实的为儿子当了一回模特。好不容易等乐乐画完,哥哥抢先拿过去欣赏起来,只见他连连点头、大声叫“好”,乐的快岔了气。

可是嫂子呢?不看这张画还好,一看火气随之而起,忍不住质问乐乐:“我就长这样啊?我的嘴有那么大吗?”她啪的一下把画拍在桌子上,接着,嫂子又愤怒的转向幸灾乐祸的哥哥,说:“你笑什么笑!”

我把那张画拿了过来,仔细的一看,原来,乐乐画中的妈妈长着一张大圆脸,眼睛画在脑门上,一头秀发只剩几根毛毛,脸上的色彩又蓝又绿,一张红红的大嘴巴格外突出,嫂子一向引以为荣的细长的弯眉毛却没有了,耳朵也不见了,总之,样子怪里怪气,别提多难看了。

乐乐本来觉得自己把妈妈画的特别漂亮,正等着大人夸奖自己呢,没想到妈妈会这么生气,吓得赶紧溜到自己的小屋里搭积木去了,半天不敢出来。

在我看来呀,嫂子真的是错怪乐乐了。

幼儿的小肌肉活动能力还比较差,手腕和手的动作不灵活,把画的形象画的歪歪扭扭、怪模怪样是很自然的。

在色彩运用上,幼儿喜欢选择对比强烈的高浓度颜色,把自己觉得好看的鲜艳的色彩,随心所欲的涂抹在画纸上,至于这些大红大绿和真实的颜色是不是一致,他们才不管呢。而这,恰恰是幼儿真实心灵的流露。

当然,最最引起妈妈不满意的是她的眉毛和耳朵没有了,嘴巴却大得出奇,简直像个怪物。这就要说到幼儿想象的特点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乐乐是在写生,实际上,他是把平日对妈妈的印象加上自己的想象表达在画纸上,这里的写生对乐乐来说只是一种好玩的形式,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在孩子看来,最生动的是人的嘴巴和眼睛,因为它们经常在活动,所以孩子肯定不会把他们漏掉,而眉毛和耳朵(特别是后者),几乎看不到他们有什么作用,把他们省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乐乐把妈妈的嘴巴画的又大又突出,应该算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家长朋友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事呢?我们不妨为有这样的宝贝而感到骄傲吧!

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近年来,美国一些新生派的育儿专家对传统育儿观念与做法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挑战。这些新的育儿理论,主要根据一些脑部发展研究的新成果而得出,新生儿的脑部、感官与行为发展的新发现,在逐渐改变父母的育儿方法。美国出版的《PsychologyTody》一书,整理了这群新育儿专家的理论,提出了养育婴儿的4个新观念。

婴儿初生的头一年,脑部就从400克惊人地长到将近1000克。如果父母无法在婴儿初生的头两年内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导致婴儿终生的情感能力问题。如果把婴儿的脑袋比作硬件,父母则应为孩子负责提供软件。当你了解硬件(婴儿的脑)时,你可以设计出更合适的软件(你的行为),以促进婴儿的发育。

新观念一:感觉胜于思考

旧想法:

在过去,有许多专家把教养婴儿的重点放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因而产生了一些促进婴儿脑部发育的课程。许多父母认为,既然一点点刺激就可以对婴儿脑部发展有帮助,干脆愈多刺激愈好。逼得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要为他们准备好所有的竞争武器,希望培养天赋禀异的小天才。于是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还要处心积虑地使用教学资料或智商玩具。

新想法:

让孩子聒噪辨认文字、数字、颜色、形状,会迫使孩子使用较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发展学习能力。这就好象在马戏团里训练小马玩把戏一样:当小马滚在地上数到3,它并不是真的会算术,只是在表演一项特技。这些特技不但无助于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新一代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将焦点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所以,现在的问题变成,不是“要选择哪些玩具或书籍让我的孩子变得聪明一点?”而是“我该如何和孩子互动,以激发他对所处世界的热情与好奇?”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你在阅读各类育儿专家的育儿指南时,心中记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这就好象要训练一个优秀的棒球队,而教练就是“感情”。因为感情能力会告诉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动他的手臂、发出声音、微笑或皱眉,看看整个心智团队如何一起运作。

新观念二:婴儿不只是会哭闹的动物

旧想法:

直到现在,许多幼儿发展专家还认为,婴儿从初生到两个月还不具备社交、认知的能力,也没有这些需求,他们认为初生儿只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循环,例如:睡与醒、白天与黑夜、吃饱了或饿了、哭闹等等。这些专家甚至称这段时期为正常的孤独期。当然,婴儿会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认为婴儿只是针对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觉、触觉而做出反应。

新想法:

心理学家史登博士对传统的幼儿发展理论提出挑战,他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是社交动物。在他的研究实验中,新生儿持续展现出主动寻找刺激的行为,而且有所偏好。从一出生开始,婴儿似乎就会对所处的世界有一些假想。他们的偏好显示出他们的感情取向。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反应的协助,例如:摇摇他、拍拍他、安抚他或是对他说话、唱歌。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不可能形成感情互动,感情互动可以刺激婴儿脑部神经的连结,协助他接收外来的资讯。

父母可以怎么做?

你可以记录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环时钟与互动方式。从宝宝一出生开始,你就要将他当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然后你可以有技巧地带领他认识这个世界,启发他的想象力,减少他的挫折。这也是学习如何协助你的孩子规范他感情的时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抚的声音或抚拍,帮助过度亢奋的婴儿安静下来。

新观念三:爱的环路从两个月大开始建立

大约在婴儿8周大的时候,一件奇迹似的事情发生了。

小宝宝的视力开始进步了,第一次,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并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触。

旧想法:

母亲将资讯与感情灌注给孩子,而婴儿像个空的容器,被动地接受。

新想法:

我们现在知道,宝宝的参与对于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婴儿的深情凝望,将受到孩子回报以爱的眼神,如此完成了一个爱的循环,有如一个爱的环路。

在这个母亲与婴儿爱的感情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母亲与和孩子所发展出来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能力。

专家认为这种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并且做出回应的能力,是母亲的天性本能。例如,当你的宝宝安静地躺在地板上,快乐地享受周遭环境的光线与声音。当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寻求外来的刺激,于是你回应你的宝宝,发出好玩的声音,逗他开心。当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时,孩子也同时回应你喜悦的笑容,你的脸部表情将战线更为灿烂的笑容,不久,你也会发现,孩子以同样的愉悦神情回应你。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形发生时,你和孩子都会体验到正面的感受。反之,则会体验到负面的感受。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动所产生的大多是负面的感觉,你就应该检讨一下你的互动模式。

新观念四:帮孩子化解羞耻感

一位母亲,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女儿正拿着紫色的彩笔在墙上乱涂,“不可以!”她忍不住对女儿大吼。女儿看着母亲,一脸惊恐,刹那间她了解她做错了事。她低下头去,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母亲唠叨了一会儿,告诉女儿色笔只能画在纸上,然后她抱着女儿想到她们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墙壁!”她女儿再度亮起双眼,开心地跑去爬去拿海绵。

这样的互动,帮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耻感。

旧想法:

传统的学者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护孩子安全并帮助他们社会化的副产品。但是传统的研究者并不认为,羞耻感可以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相反地,他们认为应该减少让孩子感到羞愧的处境。

新想法:

最新的育儿理论则认为,避免孩子产生羞耻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

新一代的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

父母可以怎么做

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孩子从兴奋(开心地在墙上涂鸦),忽然间掉落很泄气的情境(母亲“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兴奋的情绪(“好吧!让我们一起刷洗墙壁吧。”)

在这一个快速的过程中,脑部许多部分开始活动,并且产生许多连结,使得这整个脑部系统获得更紧密的锻炼。其结果可以促进认知部位与感情部位的发展,并且促进这两个系统的连结,让孩子在感情与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记得,要赶快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过来。长久的羞耻感会让孩子自我封闭、易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尴尬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你会不会想要逃开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

育儿观念:孩子被老师批评了


育儿观念:孩子被老师批评了

尊师重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个尊字不仅是说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老师意见的尊重。家长对老师不说是言听计从,也基本上应该是全力支持。至少这是我少年时代的校风,学风和家风。那个时候,虽然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也都面临着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的压力,但老师们好像还是以教书育人为主,对待学生的态度基本上是公平公正的。所以说,如果你沦落到被老师批评,写条子,或者请家长的地步,多数都是因为你确实犯了错误。那个时候的家长如果被请到学校里,即便是再难堪,再尴尬,也会相信老师这么做是有道理的,是为了自己孩子好的。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会去质疑或者指责老师的公正性。至于孩子们自己,即便有些委屈,也很难在家长那里找到理解和支持。因为除了极个别的例子,一般被批评的孩子都是确实犯了错误,只是主动还是被动,轻还是重的区别。那么老师如何处理,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彻底的公平还有那么重要吗?

转眼许多年过去了,时代变了,大环境也变了。在美国这个地方养孩子还真是什么都是新鲜的,未知的。我自己成长的过程中的那些心得和经验好像都不太用得上。美国也讲究尊师重教,但这个尊字好像更多的体现在对老师的感谢上。每个学期孩子的班上都有TeacherAppreciationWeek(教师感谢周)。在这一个星期里,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比如,周一每人给老师带去一朵鲜花;周二穿老师喜欢的颜色的衣服;周三给老师写一张感谢卡;周四给老师画一幅画;周五大家一起给老师唱一首歌。至于平时,孩子们都跟老师打成一片,好像朋友一般聊天和相处。所以往往给孩子和家长一种错觉,觉得美国小学的老师不像是老师,更像是孩子头儿。每天高高兴兴的带着小朋友们一边玩儿,一边学,鼓励永远多于批评,让每个孩子都能轻轻松松的快乐成长。在这成长过程中,美国老师灌输的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公平,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被要求一切都应该以公平为准则。你既要尽力公平的去对待别人,也要争取被别人公平的对待,好像这是这个自由国度里的一个基本原则。时间长了,我们这些中国家长也会忘记自己小时候在学校里,多多少少被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过的经历,倾向于相信美国的老师可以做到真正的公平。

我大儿子从上学前班到现在马上要进入高中了,无论在什么样的老师的班上,永远是一个模范学生,从来没被老师批评过。我和先生每次去开家长会,听到的永远都是表扬。先生每次回来偷着乐,说:“我这是哪世修来的福?我小时候可是经常被请家长的学生,现在居然养了个这么争气的儿子。”只可惜他乐的太早了,五年以后轮到给小儿子开家长会的时候,他基本上就乐不出来了。小儿子天生活泼好动,而且属于头脑简单,看不清状况的孩子。当年第一天去幼儿园,中午老师好不容易安排小朋友们都躺下睡午觉了,他没过5分钟就跳上桌子自己玩儿开了,结果被老师严厉的批评了一顿。自从第一次被老师批评了以后,无论是小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小儿子被老师批评那都是经常的事。被批评的原因各种各样:排队的时候讲话,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看别的书,在操场上玩儿的时候和小朋友有争执。。。。不过基本上都属于口头警告,批评完了也就过去了。现在上三年级了,批评的形式由口头升级为书面了,因为老师说8,9岁的孩子要开始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了。

小儿子上三年级的第一天回来就神情十分严肃的告诉我:“妈咪,我们这个学期如果犯错误,老师就会给家长写个纸条让签字。如果纸条太多了,暑假之前的去水上乐园的活动就不让参加了。”我说:“那你可得多注意了。”我本以为从小儿子老师那里来的纸条会一张接一张,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两,三个月过去了,居然一张纸条也没见到。问小儿子怎么回事,他说:“老师现在给纸条让签字,我当然不能犯错误了。如果二年级老师也给纸条,我上课早就不说话了。”“嘿,这什么孩子呀!”不过淘气的孩子再善于伪装,也终究会露出马脚。

十二月初的一天下午我去接小儿子放学,老远就看见他沉着一张脸走过来。我问他怎么了,他忍着马上就要掉出来的眼泪说:“老师今天给了我一张纸条。”还没等我张嘴,他马上接着说:“但这一点儿也不公平,因为Jack给我告状,说我在厕所里把擦过手的湿纸巾扔在他的脸上了,可我根本就没有!”听了小儿子的话,我第一反应是老师怎么也不了解一下情况呢?我问:“那你跟老师解释一下没有?”小儿子说:“我跟老师说了,我没扔他脸上。但老师说她不管,因为她认为我昨天也在厕所里扔湿纸巾了。”听到这儿我想,这得去找老师问问清楚,不能这么冤枉孩子吧!但刚走了两步,我就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小时候那些让人不齿的,包癖孩子的不懂事的家长。冷静了一下,我又问他:“既然你没扔到Jack脸上,他为什么给你告状呢?”小儿子说:“因为我把湿纸巾扔到墙上了。”听了这话我已经嗅出一些味道,这熊孩子一定是干错事在先,还差点儿让我犯了只听一面之词的错误。

经过循循善诱,挤牙膏一样的询问,我终于大概其弄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是小儿子和同年级其他几个男孩子这两天一直在跟厕所的墙过不去。他们每次洗手用纸擦过之后,不说好好的把湿纸巾扔进垃圾桶,却比赛往墙上扔,看谁的一团湿乎乎的纸巾可以贴在墙上。之所以那天被Jack告了状,是因为老师在头一天已经严令禁止过了。Jack说小儿子往他脸上扔,确实是言过其实,因为他只是想由此更引起老师的重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但小儿子仍然是不服气,他认为:第一,不是他先开始这个游戏的;第二,还有别的孩子也扔了,但老师没有给纸条;第三,老师不应该相信Jack的话,因为他没有往他的脸上扔。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老师不公平。听了儿子的理论,我觉得是应该跟他讨论一下什么是公平,有没有真正的公平。

我首先明确的告诉他,老师给他纸条做为惩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第一虽说不是他第一个开始的这个游戏,但他确实参与了。而且在老师严令禁止的第二天仍然明知故犯,从这一点上讲他就应该受到惩罚。另外,跟着别人犯错也是犯错,不能说因为有人这么做了,这件事就可以被认为是正确的。很多孩子小的时候总搞不清楚一件事,他们觉得别人先跟我说话了,别人先破坏规矩了,别人先用不好听的字词了。。。。反正不是我先开始的,所以我就没错误了。我告诉小儿子,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错误跟先开始的那个人一样,因为你在跟随,回应他的时候没有用自己的脑子想想这样做到底对不对。第二,至于老师没有给其他也扔湿纸巾的孩子纸条,确实不是完全的公平,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彻底的公平。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寻找,争取公平,但不能因为没有被公平的对待就可以免除自己的错误。这跟被冤枉有本质的区别。第三,至于小朋友夸大事实,老师偏听偏信这件事,虽然听着让人气愤,但并不影响你确实做错了事的这个本质。所以说在这件事上被老师批评惩罚一点儿也不委屈。听了我讲的话,小儿子从气得马上要爆炸的青蛙,变成了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主要是他觉得我讲的有道理。

小儿子在学校里还是会时不时的犯错误,被批评。有时他自己就知道错了,对老师的批评欣然接受;有时还是会觉得自己没有错,老师不公平,回家气鼓鼓的跟我抱怨申诉。但无论什么时候,我再也没有去找老师理论的冲动。事实证明老师几乎没有过真正冤枉孩子的时候,当然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无法完全了解事情的全部侧面,在批评惩罚孩子的时候让一两个漏网,看起来有失公平,但这个世界上哪里有绝对的公平呢?我认为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只要自己确实犯错误了,就要接受批评。如果不谈犯错的本质,而一味的在其他层面或细枝末节上纠缠,找理由为自己开脱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育儿观念:你的批评,孩子听了吗?


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批评?原因可能是“超限”了。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重复对一件事情作同样的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甚至反感讨厌。如果家长批评孩子时习惯唠叨,那可能又一次削弱了批评的效果。即便家长说的非常有道理,也可能因为唠叨,被孩子过滤掉了。比如孩子起晚了,上学要迟到,家长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一直数落孩子,而孩子却把这唠叨当作是背景噪音,这样的批评肯定不能起到教育作用。

那孩子犯错以后,应该如何批评孩子呢?家长们可以注意这三点:

1态度要坚定,不带有个人情绪的宣泄

如果孩子所做的事情引发了你的一些情绪,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跟孩子谈这件事情。谈论的时候态度要温和而坚定,要告诉孩子什么事情不能做,哪怕一次也不行。在表达意见时,家长口气一定要坚定,不能带有一丝商量的余地。

2放弃无休止的唠叨,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要主题明确,就事论事,避免东拉西扯翻旧账,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对。同样的要求也不要一再重复。应该在孩子错误行为的开始就坚决制止,重复批评的次数越多,越降低了批评的严肃程度。

3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提出了一个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陈述事实,就是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

确认可罚性,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表达感受,是告诉孩子他的行为,让你感到非常生气、难过;

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是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这样他才会使孩子不至于失去自我价值,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表达期望是尽管他犯了错误,你依然有信心他能够好起来。这是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源泉。

比如当孩子把家里的灯具打碎了,你可以说:你一直在屋里玩球,把灯打碎了,碎玻璃有可能会扎到别人,让他流血,我对你不听爸爸的劝告很生气,但我相信你是因为没有想这么多才这么做的,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这样了,我们会依然爱你。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当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必再重复和唠叨了,试一试“批评公式”,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育儿观念:给孩子发泄的时间


育儿观念:给孩子发泄的时间

早上,杰杰开开心心地走进教室,看到我就马上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可是打完招呼

,他往建构区一看,发现已经坐满了6个小朋友,这时,他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脸上开

心的表情消失了。我说:杰杰,怎么啦?妈妈马上解释:他在家就说要来玩积木。我说

:”哦,原来想玩积木,现在玩不到没关系,等会区域游戏的时候再玩。”可是他生气

地对妈妈说:“你叫你,来晚了。”妈妈说:“我在家就催你了,你自己慢吞吞还责怪

我。”我说:“那你等会玩也一样的。”他马上生气地说:“可我就是想现在玩。”我

见他站着不动,就走过去说:现在玩不到了,我们就等换一样,要遵守游戏规则。他看

了我一眼就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趴着一动也不动。我说:“我来和你一起玩。

”边说边把玩具塞到他的手中,可以是他手一甩。这时,妈妈说:“你用理他,让他冷

静一下,等会就会好了。”过了一会儿,他还是没有玩其他的游戏,但是他开始和旁边

的小朋友聊天了。杰杰对建构区很感兴趣,早上一来园就想进入这个区域,为了每次都

能玩到这个区域他每天都要求妈妈送他早一点来园。在这次来园中,他因为没有玩到心

目中的游戏而显示出了不高兴的心情。我想通过老师的安慰,让他能够释怀,可是没有

用,后来接受了妈妈的意见,让孩子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老师进行旁观。不过,在接

下来,要和幼儿进行一次谈话,让幼儿明白参与各种区域游戏的好处。

育儿观念:不要过分惯着孩子


育儿观念:不要过分惯着孩子

一个学期又将结束,孩子们比以前更懂事了,现在班里的孩子们都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主动跟老师、同伴打招呼,开心地玩游戏。看着一年多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成果,不禁舒了一口气。这时小熙来到教室门口,有礼貌地和我打招呼:“老师早!”这个调皮鬼进步特别快,记得小班刚入园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上阵,一个个小心翼翼,可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感觉。记得上学期他每次上幼儿园总是跟爷爷、奶奶讲条件,放学要谁来接,如果不依,就闹情绪,直到答应才很不情愿地走进教室,还闷闷不乐,如果是妈妈送,就更加不听话,妈妈就会把他抱在怀里舍不得走开。平时在开展活动时,一不开心就使性子,把玩具扔在地上,非常任性。看到这些我跟她爸爸进行了交谈,通过谈话了解到,爷爷、奶奶非常宠爱孙子,什么都依他,爸爸教训他,他们就马上护着他,再加上孩子每天跟妈妈在一起,妈妈又很疼爱他,孩子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她妈妈就按她他要求做,所以造成了今天这样任性、以及对母亲的过分依恋。并且入园、离园时,还必须由妈妈接送,否则又会哭闹一场,不理他们。妈妈对此感到很无奈,若要改变孩子这种行为。应该先从大人着手。我就指出了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能过分迁就孩子,孩子的合理要求要满足他,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即使孩子哭闹也不能答应。要正面教育他,才是真正爱孩子,她妈妈接受我的建议,表示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从这以后,每天我热情的接待他,多亲近他,这样拉近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他也愿意和我交流了,我就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讲一些道理,渐渐的开始乐意收拾玩具了,以前做操时,如果手里的小铃鼓没有声音就会生气不做操,现在,做操的小铃鼓没有声音也不生气了,而且听老师话了,不耍脾气了。看到他的这些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

喜欢《育儿观念: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四个太阳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这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后果真的很严重 这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后果真的很严重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 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 在平等交流之后...
    2020-09-3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育儿观念: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我的侄子乐乐非常喜欢画画,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哥哥和嫂子高兴地一连给他买了好几大盒最棒的水彩笔和油画棒,但却从来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样的作品来。在哥哥嫂子的眼里,几...
    2020-11-06 阅读全文
  • 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近年来,美国一些新生派的育儿专家对传统育儿观念与做法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挑战。这些新的育儿理论,主要根据一些脑部发展研究的新成果而得出,新生儿的脑部、感官与行为发展的新发现,在逐渐改...
    2021-04-2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孩子被老师批评了 育儿观念:孩子被老师批评了 尊师重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个尊字不仅是说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老师意见的尊重。家长对老师不说是言听计从,也基本上应该是全力支持。至少这是...
    2020-09-22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你的批评,孩子听了吗? 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批评?原因可能是“超限”了。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重复对一件事情作同样的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甚至反感讨厌。如果家长批评孩子时习惯唠叨,那可能又一次...
    2020-08-24 阅读全文

这四个时间千万不要批评孩子,后果真的很严重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 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 在平等交流之后...

2020-09-3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不要急于批评孩子 我的侄子乐乐非常喜欢画画,一有空就趴在小桌子上涂涂抹抹。哥哥和嫂子高兴地一连给他买了好几大盒最棒的水彩笔和油画棒,但却从来看不到他拿出一幅像样的作品来。在哥哥嫂子的眼里,几...

2020-11-06 阅读全文

美国育儿四个新观念 近年来,美国一些新生派的育儿专家对传统育儿观念与做法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挑战。这些新的育儿理论,主要根据一些脑部发展研究的新成果而得出,新生儿的脑部、感官与行为发展的新发现,在逐渐改...

2021-04-2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孩子被老师批评了 尊师重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个尊字不仅是说要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老师意见的尊重。家长对老师不说是言听计从,也基本上应该是全力支持。至少这是...

2020-09-22 阅读全文

孩子为什么听不进批评?原因可能是“超限”了。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重复对一件事情作同样的批评,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甚至反感讨厌。如果家长批评孩子时习惯唠叨,那可能又一次...

2020-08-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