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心得:惩罚也可以温柔

发布时间:2020-09-02

幼师读书心得。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育儿心得:惩罚也可以温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育儿心得:惩罚也可以温柔

教育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孩子把窗玻璃打碎了,家长既没打他也没骂他,而是让他住进那个房间,让他品尝晚间受冻的滋味。有了这样的体会后,孩子知道了后果,就再也没打碎过窗玻璃。家长并没有批评孩子,也没有惩罚,更没有大打出手,而是顺其自然地让孩子觉悟到自己错了。

当孩子做错事时,很多家长都喜欢使用暴力,觉得只有拳脚相加,孩子才会听话。然而,这种做法并不尽如人意。其实,惩罚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家长完全可以“温柔一刀”,让孩子感到羞愧与悔恨。

1、自然后果惩罚法

这种惩罚法是针对孩子即成事实的错误,听之任之,顺其自然,让孩子去体会后果的严重性,并从中吸取教训。这种方法更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小孩子最容易犯错误,大都是较为低级的错误。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如何在以后中避免再次发生,这种由自然后果而引出的惩罚,会给孩子留下极深的印象。比如,孩子把衣服撕破了,暂时不给他穿新衣服;孩子把玩具弄丢了或弄坏了,暂时不给他买新玩具。有时候,弄坏东西并不是孩子的本意,可能是出于疏忽,所以家长不必过于责骂。这时,家长也不要轻易就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马上修理或借用别人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犯错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家长最好不要说出来,而让孩予漫慢去体会。

2、暴露惩罚法wWw.YJS21.Com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有意在适当范围内暴露孩子的错误与缺点,以帮助他及时改正过来。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一般不愿意让家长知道;在家里犯了错误,也不愿意让老师和同学知道。所以,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自尊心,在适当范围内开展一次自我批评,就很容易对二他进行惩罚了。比如,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家长知道后找他谈心,再让他写一份检讨书。吃完晚饭后,在家里开个座谈会,让孩子陈述经过,家长心平气和地指出他的错误,还要提出希望,以及如何改正。孩子在读检讨书时,可以让他对着复读机录音,作为“档案”保存。如果孩子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就不用再批评他了,只要让他听一听以前的录音,他就会感到惭愧。

而对于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恰到好处地批评,这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也是深远的。有的家长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却很听老师的话,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老师在孩子心中占有特殊位置。让孩子公开在同学面前承认错误,方法很多,比如口头检讨,将检讨书贴在教室里等。在公开批评之前,老师最好先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否则爱面子,脸皮薄的学生很容易受伤。

3、不满足惩罚法

这种惩罚法是运用一种“饥饿疗法”的原理,当孩子犯错误后,家长故意不满足他的正当要求,以此刺激他尽快改正错误。比如,家长答应给孩子买新书包,可就在这时孩子犯错误了。一般情况下,家长会说,“你别想买新书包了!”如果旧书包还可以用,这样的惩罚对他来说,效果并不明显;如果孩子强烈要求换书包,这也许会对他日后的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

不满足惩罚法通常是这样,照样给孩子买新书包,满足他的需要(别忘了这是家长的承诺)。当新书包买回来以后,暂时不要给孩子,要让他可望而不可即。同时,家长要明确告诉他:“因为你犯了错误,所以暂时不给你的。”这样在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改正错误的欲望。再比如,孩子平时表现非常好,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家长也会给他一定的物质奖励。当孩子改正错误了,家长不要满足于现状,而要给孩子提出更高的目标,并增加刺激的祛码。此时,让孩子多与品学兼优的学生交往,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这样会对他起到激励的作用。

4、冷谈惩罚法

每个人都有取悦于别人的想法,而这种惩罚法就是利用人的这个弱点,有意对他冷淡。尤其是孩子,都普遍取悦于家长,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关爱。所以这种惩罚法对孩子来说特别有效,但前提条件是,家庭中充满温馨,充满关爱,让孩子体会到和谐的气氛。如果平时家长经常吵架,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这种方法就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使孩子从此远离父母,产生陌生感。

孩子犯错后,只要这种错误不是非常严重,不是非立刻改正的,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父母有意识地制造紧张气氛,对孩子表现出漠不关心。比如,家长减少对孩子的叮呼,让他自由放任,去碰钉子;或者说“你已经一长大了,这件事你自己做主吧,爸妈说也是白说,反正你也听不进去。”“从此以后,你的事自己来处理,我和你妈工作都很忙,别来打扰我们。”……这一切都是为了表明家长对孩子犯错的无奈与无助。由于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强,如果再遇到困难,他们会感到后悔,甚至主动来找家长承认错误。这样,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是,家长不能一味地冷淡,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会觉得父母不爱他了,而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家长要把握好度,适可而止,当孩子真的需要帮助时,应立刻和他沟通,并做具体的指导与安排。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也和孩子谈谈穷


育儿心得:也和孩子谈谈穷

端午节,大包小包,肩扛手拎,牵着年幼的儿子满心欢喜去老公所在地探亲。一路奔波疲惫,踏进老公在他们医院里面租的两室一厅的旧房子,我将沉重的身子放进沙发里,只顾着喘气儿了。没想到6岁多的儿子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煞有介事的东瞅瞅、西望望,仔细审视着眼前的房子,最后他给他爸的这所临时租房下了结论:“俺爸爸租的房子又破又小!”

晚上将近11点了,孩子还没入睡,缠着我和他爸不停地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呢?”“爸爸,我觉得这里没什么好啊。你看这房子这么旧。”“还这么小。妈妈,我们干脆搬回老家的房子里去住,好不好?”“妈妈,爸爸为什么要租房子呢?”疲惫的儿子一边念叨着一边深深入睡了。听得出来,孩子小小的心里充满了疑问与担忧。

第二天,吃早餐时家里就剩下咱娘儿俩,我笑着对儿子说:“儿子,我们现在是特殊时期,刚来一个新地方,我们要买新房子要花很多钱,我们没有足够的钱,所以我们要节约每一分钱。”儿子撅着小嘴巴,还是不明白,嘴里嘟嘟嚷嚷“我们又不是穷人,干嘛这样?”“那么你认为穷人是怎么样的呢?”我微笑着问儿子,儿子大声说道:“穷人就是一分钱也没有的人。”不管儿子是否听得懂,我努力向儿子解释道:“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很有钱,比如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我们和他们相比,我们就是很穷的人。而衡量一个人是否贫穷,也不是用钱作为唯一尺寸来衡量的,还有很多东西让一个人感觉到很富有,比如亲人的爱,父母的爱呀,孩子的爱呀。还有朋友的友情呀,还有他的学识呀,学问呀......等等很多很多东西,包括他自己所认为珍贵的财富。所以,这样来看,我们又不穷了,因为我们拥有很多亲人的爱,拥有很多朋友的爱,还有你书包里满满的书本,你心爱的毛毯毯,都是你的财富,不是吗?”儿子似懂非懂点了点头,脸上还是布满了淡淡忧伤,我轻轻问儿子:“宝贝,你听见穷字有什么想法呀?”“妈妈,我就是觉得穷字让我不舒服,让我不高兴。”孩子小声回答。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穷”会让一个6岁多的小孩子害怕,让他产生担心的想法,甚至蒙羞的担忧。看来是这个复杂功利的社会、这个人际生存的大染缸对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日益渗透、慢慢浸染而产生的无意识的思维定势。捧着孩子小小的脸,我故作轻松大笑了起来:“你看你这个小孩子一看就没吃过苦,爸爸妈妈小时候家里都很穷,爸爸天天吃玉米饭,我们穿的衣服还有补丁呢。那时候爸爸和妈妈努力读书,我们可没觉得不好意思啊。你看你现在还天天吃鸡腿呢,多幸福啊。”

我给儿子打气:“记住,穷并不可怕,我们要懂得洁身自爱,懂得立志向上,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有知识,有能力,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幸福。你也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哦,那才是属于你的财富。”“在学校里面,也不要瞧不起农村里条件差的同学呀,要和他们交朋友,一起学习。”“好啦,好啦,我明白了。”儿子貌似已经彻然大悟,小孩子的脾性显现不耐烦起来了,“妈妈,我知道了,在学校里面,小朋友们要比谁学习好,收获多,成绩好,那就是富有的人。”意想不到儿子领悟力蛮强的,一阵窃喜。

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长大了,具有了很多社会性,慢慢开始融入到这个社会里,作为父母,对孩子思想的微妙变化要及时察觉,要适时予以正确引导,引导孩子塑造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道德观;循循善诱孩子自己去体味人生的多彩多姿;激发孩子内在的价值观系统与外在的社会道德准则相协调,从而树立富有积极意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想把这段话送给还在成长中的儿子,“人的尊卑贵贱,不在于他是否居高官、享厚禄、坐拥万贯家财,而在于他的举措行为,是否能绽放人性的光辉,是否能怀有悲愍众生的人格节操。有的人官位很高,有的人浑身珠宝气,但他的行为卑贱,他的思想自私自利,有时连乞丐都不如;有的人虽然地位卑微,清贫,但他的道德风骨,能够为人表率,这才是真正高贵的人。一个人的“贫穷富贵”,并不是看他的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在于他的为人如何。贫穷的人懂得洁身自爱,懂得立志向上,则人穷志不穷,在道德上来看,他仍是富有的人。一个位高权重、富甲一方的人,懂得利用自己的财富地位去服务大众,造福人群,他才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育儿心得:请温柔的给宝贝说“不”


育儿心得:请温柔的给宝贝说“不”

大多数家长都会抱怨孩子不听话,不认真吃饭,不爱学习,不喜欢收拾玩具,爱看电视等。其实这些都是五六岁同龄孩子的一个天性,这个时期的孩子都爱玩,爱调皮捣蛋,不听话,我们家加航也不例外。不过在教育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虽不算很成功,但我很愿意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育儿心得。

首先是时间观念的培养,不管做什么事一定不能让他养成拖拉的习惯,要让他懂得时间的宝贵,要学会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比如吃饭我们规定他吃饭时间一定要到饭桌前认真吃饭,不可以边看电视边吃饭。如果大家都在吃而你不来,那我们最多叫三次,就不叫了,等我们吃完后了就收碗不管他了,这样几次之后他就会明白了。此后只要你叫到第三次,他就会马上乖乖的过来吃了。如果吃饭时拖拉,我们就告诉他谁吃最后谁就收桌子洗碗,这一招有时也挺有效。

看电视方面每天规定时间,一般情况下如果第二天要上学的话,晚上是不可以看电视的,如果一定要看可以,但必须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我们给他买了很多益智方面的DVD,比如动画版的中国四大名著,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动画片,还有双语不用教等。并且看电视时间有规定,一般是在放学后到吃晚饭以前,一到吃饭时间就必须马上关掉电视,也许刚开始他会有点反感,哭闹,这时一定不能心软,哭几次之后他就习惯了。而到了周末我们会陪他看一些他喜欢的动画片,或者一些大人看的电视,比如军旅类的,抗日战争类的,还有一些历史剧等,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荧屏人物可以让他了解一些历史人物和一些重要的纪年纪事,对他以后学历史有一定的帮助。而军旅类和抗战类的电视可以培养他一些坚强,勇敢,正义的男子汉气概,和爱国情操。

学习方面如果学校没有作业,我们就要求他学一些东西,一般每天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他可以选择学习什么或者什么时候学,但是一定要说话算话,不可以找借口或者延误。对于学校的作业他一般特别主动,不用我们说他放学就会做,有时甚至在学校里就做完了。只不过家里布置的作业他就没那主动了,经常会跟我讨价还价。我特意买了一些专门针对入小学前小朋友学习的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让他自己选择每天学习两种,交换学习,而他只喜欢做数学和画画。记得有一次我要他做语文和英语,他鬼主意多得很,跟我说:“妈妈,我刚才找语文和英语聊了一下天,他们同意今天同数学和画画交换,所以我今天做数学和画画。”其实他爱学数学和画画我很开心,可是其余的功课也应该学一下,这时候我只能强烈要求他按我说的,或者也可以选择多学一门,反正就是半个小时。目的只是为了让他养成坐下来安静学习的习惯。我尽量不强迫他学习,都是在旁边鼓励和陪他一起学,如果他这一天真的一点都不想学,那我也没办法,只能答应放他一天假,以免他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家长也会给他做个榜样,每天睡觉前我们都会拿一本书坐在床头看,这时他就会很自觉的拿一个本子和一支笔,或者拿一本书静静坐下来学习。睡前讲故事也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晚上至少讲两个以上的故事,这样可以增加他的词汇量和知识面,并且可以提高他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有时我们还会在吃饭时找一个他比较喜欢的话题出来一起讨论,这样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就是生活习惯和个人纪律方面了。这方面小家伙做得不是太好,早晚起床有点赖床,不想刷牙,特别冬天。而在纪律方面他也是喜欢调皮捣蛋。记得他在先锋从小小班上到现在大班快四年了,每个学期老师对他的评语都差不多,“加航很聪明,学习很好,是班上的小榜样,但是就是太调皮。”在家也一样,经常和小朋友打打闹闹,我要不停的跟在他后面不断的提醒他才听,有时声音说小了他也不听,这样我就不得不生气。我也看了很多关于育儿方面的书,家长要有耐心,甚至要零吼叫,想想觉得真的不可能,于是我和他爸爸叫上儿子一起制定了一个“宝宝成长评估表”,一共10项,每项10分,包括在家,在园和在外表现,以及早晚起床,刷牙,还有讲礼貌,爱劳动等。如果在90分以上为优异,连续二个星期优异的话奖励周末出外游玩一次或看电影。连续一个月优异就奖励¥50以内的玩具一个。当然有奖就有罚了,如果低于70分的话就要被罚一次,可以自己选择罚的内容,包括背弟子规,三字经,抄写等。自从有了这些条例约束后,小家伙确实乖多了,在家会主动看书,写字,做作业,每天至少会帮我做一件简单的家务,对家人也多了一份耐心和关心。并且老师还特意告诉我他在学校表现比以前进步了。终于到了月底,基于儿子的表现,我们答应奖励他一个玩具。在买玩具时,小家伙特别懂事,即使他看中了别的更好的玩具,但看到价格高于¥50时,他就会自动放弃,只是依依不舍的站在玩具旁边看了又看。我们看在眼里虽有几分不忍,但还是坚持原则只给他买¥50以内的玩具。只是为了让他明白定了规矩就一定要遵守,不是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并且也让他明白想要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争取,而他的这份礼物就是靠他自己的努力得到的。

总之,五六岁的小孩成绩好不好,有没有专业特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才是他以后发展的基础。所以教育小孩也要有长远的眼光,而不要比一时长短,不要急于求成,要先打好基础。最后祝先锋幼儿园越办越好,祝园里所有小朋友在他们的父母悉心教育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育儿心得:书也以稀为贵


为孩子购买图书、和孩子一起读书、为孩子创设读书的环境我们家长自认为从孩子出生至今没有间断过。隔三叉五地陪孩子逛逛书店,出差时我们都会带回一些适合孩子的各种读物;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件事情,从大人怀抱孩子边翻边读延续到现在孩子读给大人听;家里除了孩子的书,大人的业务书、杂志、世界名著、流行小说已堆满书柜,闲暇时我们全家往往各读各的,互不干涉。

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读书的氛围,孩子从小喜欢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常常睡觉前、起床后就粘在了书上,无论你有多急,声音有多高,他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的头脑里也常常迸发出许多成人难以理解的神思妙想,作为家长我们曾一度很有成就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孩子一直沉浸在自己构想的“童话世界”中,难以自拔,说话、做事都很幼稚。我们开始反省:是不是我们从小给孩子提供的读物有问题,像那些异想天开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漫画书过多?孩子读后只知其表,不解其意……为此我们试图扭转这种局面,要求他转移一下兴趣,多读一些贴近现实的书籍,可是实施过程中我们家长往往是大腿也拧不过小胳膊,将这些书放在那儿,他经常视而不见,继续他感兴趣的“事业”,我们诊断他得了“挑食症”,这让我们很苦恼!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受到了启发:那是去年冬天我们搬家,因为书太多,只好将一部分放在地下室,我只是主观臆断给他选择了几本书放在他的卧室,开始他很有意见,表示出不感兴趣。慢慢的,我发现他也退而求其次,逐渐也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看来小孩子也知道物以稀为贵,不轻易给他太多的书,稍微剥夺一下他的选择权利,这样会有目的地引导他,循序渐进地来陪养他更广范地阅读兴趣。这也许可以命名为“饥饿疗法”。

育儿心得:爸爸的陪伴也很重要


育儿心得:爸爸的陪伴也很重要

儿子今年已经4岁半了。活泼、爱运动,最主要的是他有爱心、讲道理,这些都让我们全家人都为之骄傲。可是他还是有很多小缺点,比如:胆子小、爱粘着妈妈,而且容易哭。

总结他的性格特点,我回顾一下我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教育、相处方式,才发现他太多的时间是和妈妈、奶奶在一起的。因为爸爸的工作更忙,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孩子,或者说有时候陪孩子玩的时候,也是儿子玩自己的,爸爸在一边忙自己的事儿。其实,真正的陪伴应该是参与儿子的游戏,或者两个人共同努力完成什么。男孩子的天性中有一些是相似的。比如说喜欢车,喜欢枪,喜欢打打闹闹,喜欢拼装玩具,喜欢修理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在和爸爸共同游戏中获得快乐并且健康成长的。和爸爸的相处游戏中男孩子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男子汉的坚强,不怕苦并且能够像爸爸那样豁达。同时学者承担责任,保护弱小,而这些品质正是在我儿子身上所缺少的。

母亲对孩子的爱太细心,太温柔,会让孩子不懂得独立,不愿意承担责任。看着从小带到大的儿子,他就是我的心头肉,每天看着他就觉得内心一片柔软。也许这样也会让我对他形成溺爱吧。

怎样教育孩子是现在都还存在着争论的话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只有在过程中摸索,再总结回顾,最后学习、改正。也许,我们只是一对很平凡的父母,给不了孩子最好的生活,但是我们会努力,让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育儿心得:小蜘蛛也能成为教材


傍晚带着3岁半的女儿在楼下玩耍,她和两个好朋友尽情的奔跑玩闹,任凭你吼破喉咙也闲不下来,无奈之下只好随着她去,我也落个清闲开始与旁边的邻居聊天。聊着聊着突然发现看不见孩子奔跑的身影也听不见她们打闹的声音了,我感到很纳闷,边喊边找。结果在花坛旁边找到了,只见三个小家伙蹲在地上,邻居的小男孩手里似乎拿着什么。“妈妈,康康手里有个小跑跑”女儿见我走来马上报告。“你在干什么,怎么什么也拿。”还没等我说什么,身边传来邻居的怒斥声,紧接着“啪!!”邻居用手又打掉了手上的东西,我顺势一看,原来是只小蜘蛛。邻居突如其来的举动把所有的孩子都吓住了。

“哇……”一向胆小的女儿哭着扑向了我的怀里,其他的两个小家伙也跟着哭了起来。任凭家长们怎样哄还是止不住孩子们的哭泣。“快看,小虫子跑走了!”我故作惊讶的说。这招果然见效,小家伙们不哭了边抹眼泪边张望,于是我用旁边的一个塑料盒盛住了蜘蛛,自言自语假装和小蜘蛛对话来吸引他们。果然这三个小家伙围了上来蹲在我的面前观察,我觉得正好趁此机会来让他们了解眼前的这个小虫子。“你们看这个小虫子长得胖嘟嘟的多可爱呀,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蜘蛛。”“蜘蛛?”小家伙们小声的嘀咕了一句。“对,你们看小蜘蛛有几条腿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1、2、3、4、5、6、7、8”小家伙在我的带领下一个个认真仔细的用手点数着。“再看看小蜘蛛的头和身体像什么呢?”我有意识的引导。“像两个圆形,一个大一个小”女儿抢着回答。“它怎么跑这里了?”旁边的轩轩又发问了。“它呀,是看到你们在玩所以也想来跟你们一起玩呀,不过小蜘蛛长大而了它不喜欢小朋友用手拿着它,它想自己跑。”“嗯,知道了。我们和他比赛看看谁跑的快”康康高兴地说着。我把小蜘蛛放了出来在地上到处跑,孩子们兴奋地拍着手。

玩了一会儿都要回家吃饭了,可孩子们依然没有玩够围着小蜘蛛恋恋不舍,女儿甚至提出来要带小蜘蛛一起回家。于是接着这个机会我又讲了一些关于小蜘蛛的简单生活方式:蜘蛛有个最大的本来就是织网,网织好以后就会把乱飞的苍蝇蚊子黏住。小蜘蛛也要吃饭,不过它和我们吃的不一样,它最喜欢吃苍蝇蚊子。再说了等会它的妈妈也会找它回家吃饭的,我们明天再玩好吗?三个小家伙痛痛快快的答应了。

吃完晚饭我陪女儿一起玩,突然她拿着画板对我说“妈妈你看,我画的小蜘蛛。”我一看,果然画板上有一个不太像模样的画,我很惊奇问:“你是怎样画出来的?”“你在外面不是说一个小圆圈一个大圆圈,旁边8条腿吗”女儿用她的话解释给我听。

虽然画的很不成比例,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真的是一只画的很不错的小蜘蛛。由此让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小事都有教育的价值。当你发现孩子做错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指责大吼大叫,甚至动手解决,而是应当根据他们年龄特点选用适当的方法来教育。有的时候你无意中的引导教育会带动孩子以后思维发展和良好习惯形成和激发起他们探索的欲望。

也可以这样教孩子知识


博友悠悠的风,昨天像我们讲述了一个四岁女孩的故事,故事中说道四岁女孩文文在大人面前给自己的洋娃娃换衣服,在大人的鼓励下,一种接一种的设计不断地创新出来。读完以后,立马回想起了今晨和儿子在床上的游戏:

儿子的小手分别捂着我的左右脸颊晃动,嘴里发出哧哧哧的声音,然后右手做了一个拿东西的动作撒在我脸上,这回嘴里的台词变了:“放点辣椒,放点辣椒”。我总算明白过来,他是在玩烧菜的游戏。这个游戏好像从来没有玩过,小鬼是怎样想出来的,我没有时间细想,既然孩子创造出来了,不妨和他玩玩,满足他的这份热情。做菜放点辣椒是儿子最不喜欢的,他的印象中辣椒比姜要辣,他能品尝姜的辣,却忍受不了辣椒。怕辣椒,可能还与他咬手指头有关联,我曾经说过再吮,给你涂辣椒水!

儿子放上辣椒,我就很夸张地长大嘴巴,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小家伙始料不及,吓得往后抽身,同时咯咯地大笑起来。见我又打了喷嚏,他就来劲儿了,继续玩,这回是做一个煎饼了。儿子放辣椒,我就打喷嚏,儿子放辣椒,我就打喷嚏,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玩了一会儿,我提议:这回妈妈做菜了。儿子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做菜的时候放的是胡椒粉,儿子马上领悟到,原来胡椒粉也可以让人打喷嚏,就要求变化角色。在他放胡椒粉的时候,我告诉他昨天的《猫和老鼠》中,小老鼠给大鳄鱼吃的就是胡椒粉,让他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救了猫。

家长课堂:惩罚也会强化不良行为


惩罚因何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

惩罚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便一时显示出这种效果,那也是很难持久的。

更令人沮丧的是,惩罚很多时候还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带来以下的负面影响:

1.惩罚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虽然越来越多的爸妈意识到“棍棒教育”的弊端,但是当宝宝表现得特别顽劣,而我们又无计可施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举起手中的“大棒”,试图尽快解决问题。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可以凭借这种方式貌似“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立竿见影”往往不会长久,甚至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下面的场景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妈妈想要宝宝关了电视去洗澡,小家伙却跟没听见似的,继续坐在电视机前不动窝。于是,妈妈提高了声线,继续下达指令。直到妈妈的声音都变了调,变成了一种怪异的吼声,小家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慢悠悠站起身走向洗漱间。再过些日子,即便妈妈对着宝宝吼叫,他也会无动于衷,甚至还会跟妈妈顶上一句:“我不洗澡,我要看电视!”非要妈妈巴掌相向,小家伙才会哭哭啼啼听从指令。

如同上例一样,惩罚常常无法持久有效地解决问题,一种惩罚措施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失去效用,相反,我们还需要不断增加惩罚的力度,才能让宝宝对我们施加的惩罚有所反应。所以,从批评到怒吼再到体罚,惩罚常常是不断升级的。一旦走上惩罚的路线,爸妈和宝宝之间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宝宝对爸妈的惩罚无动于衷,爸妈的内心因此积淀了更多的愤怒,于是在这种愤怒情绪支配下,爸妈不得不一再加大惩罚的力度,而宝宝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惧之后,逐渐过度到无动于衷的状态……

2.惩罚让宝宝习以为常

我们很容易被惩罚最初 “卓有成效”的假象所迷惑,继而在改变宝宝行为的“斗争”中陷入惩罚的怪圈。而事后我们却会沮丧地发现,惩罚终究还是无济于事。这就跟我们看恐怖片似的,看多了,再多恐怖的电影都吓不住我们了。实际上,惩罚对于被罚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负面的刺激,它最初具有的那种威慑力会随着惩罚次数的增加而减弱。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不管什么样的刺激,即便这种刺激最初带给我们很强烈的震撼,刺激多了,我们就适应了,习以为常了,不会再给它以格外的关注,所以有“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闻其臭”,“熟视无睹”一类的生理反应。

当我们听到爸妈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对着宝宝大声吼叫“跟你说过多少遍,不许……不许……你就是记不住!”的时候,真正需要反省的其实是爸妈,而不是宝宝。经常性的惩罚会让宝宝变得越来越皮,无视惩罚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没怎么被惩罚的宝宝往往更乖巧,而那些经常挨罚的宝宝反而更顽劣的根本原因。

3.惩罚关注的重心是不良行为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宝宝学说话的阶段,他特别喜欢重复我们刚刚说过的话,如果你对他说:“宝宝说,我要吃饭!”他会跟着重复:“吃饭!”你再说:“宝宝不吃饭!”他通常也会重复:“吃饭!”最后这两个字往往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对那个“不”字,他反而会比较淡漠,因为他关注的是“吃饭”这个行为本身。我们成人也是如此,当听人谈论自己并不怎么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常常也会存在类似的现象。

爸妈惩罚宝宝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改变他的不良行为,但是任何类型的惩罚方式都是针对行为而来,突出的重心反而是不良行为本身。所以,当我们一边惩罚宝宝,一边冲着宝宝吼叫“不许打人!不许乱扔东西!再打人,再乱扔东西,我就……”之类威胁的话的时候,他接受到的最多的信息恰恰就是“打人”、“乱扔东西”,除了“打人”和“乱扔东西”,他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于是,爸妈这种处理方式会将宝宝关注的重心转移到那些不被允许的行为本身,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景的时候,他可能就会想不起别的解决方式,相反,因为惩罚带给他的深刻记忆却会更多地诱使他去“打人”和“乱扔东西”。这样一来,我们的惩罚自然就会背离初衷,进一步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

4.惩罚给了宝宝更多负面关注

每个有宝宝的家庭都会看到类似的情景:妈妈对宝宝说过多次不许碰电源插座,当妈妈发现宝宝有这样的企图的时候,立刻大喊:“不许碰电源插座,危险!”宝宝不仅不会停下来,反而会更为顽皮地走上前,将手伸向电源插座。于是,妈妈情急之下不得不“啪”地一声,给他来上一下。虽然被这样惩罚过多次,但是宝宝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因此递减,相反,他甚至会故意去做这样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一边走向电源插座,一边对着妈妈坏笑,当妈妈冲他喊叫或者举起手假装要去打他的时候,他会停下来,过一会儿继续这种行为。

类似上例所描述的,惩罚之所以不生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给予了宝宝一种变相的关注,虽然这种关注不是那么令人心情愉悦,但是对于宝宝来说,成功地吸引爸妈尤其妈妈的注意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即便他受到了惩罚,他也会不惜任何代价地通过他的行为更多地吸引爸妈的注意。在宝宝表现不错的时候,很多爸妈都会因此松了一口气,赶紧抓紧时间干点别的事情,或者略微休息一会儿,但是只要他表现不好,爸妈关注的重心就会回到他的身上,于是,他就会一再利用这种捣乱的方式来扭转局面,让爸妈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

惩罚会给宝宝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爸妈惩罚宝宝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惩罚的结局总是令人伤感的。惩罚会给宝宝带来很多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惩罚会给宝宝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经常挨罚的宝宝自我价值感明显降低,他们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类宝宝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行为,一种是变得很顽劣,通俗点说叫“没脸没皮”,不管别人怎么烦他、罚他,他都不在乎;另一种是变得很胆怯,凡事都不敢自己做决定,每当你鼓励他去做点什么,他总是显得很没自信,动不动就说:“我不会,我做不好!”这类宝宝小时候会迷信爸妈和老师,大了就会迷信其他的权威,或者盲目追星,变得人云亦云。

2. 惩罚会影响宝宝的行为模式

在被惩罚的过程中,宝宝习得的是一种粗暴无效的处理问题的模式,当他遇到自己无法控制环境的情形时,他也会试图以同样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比如,小朋友不愿意跟他玩,或者没有满足他的需求,他就可能给对方施以暴力。宝宝这样的交往模式会严重地影响他融入小伙伴的圈子里,同时别的成人也会不由自主地对他有些偏见,导致他变成一个不那么受人欢迎的宝宝。

3.打消宝宝探索的积极性

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给予宝宝的惩罚都是不必要的,因为,他的行为本质上并非是一种顽劣的不良行为,仅仅是他好奇的一种表现而已。当宝宝因为好奇而做了某些我们不认可的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给他以惩罚,就会约束他的探索行为,打消他探索的积极性。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其实我们都无需去约束他,更不应该去惩罚他。

怎样才能避免无效的惩罚模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惩罚是最无效的改变宝宝行为的方式。实际上,一些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对改变宝宝的行为往往更有成效,我们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采取灵活变通的处理方式

并非任何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的关系,明白这点,我们就能找到一些非对立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惩罚在我们与宝宝交流的过程中销声匿迹。比如,宝宝非要自己过马路,不许妈妈牵着,这当然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行为,需要立刻制止。我们惯常的做法就是立刻捉住他,跟他讲道理,讲过道理之后,他仍然不听,那就采取强制措施,把他抱起走人,甚至在他小屁股上拍打几下以儆效尤。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或许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宝贝,我们要过马路了哦!看看,我们家宝宝长大了,都知道要保护妈妈了,好了,快牵着妈妈的手,看好汽车,别让汽车碰到妈妈哦!”相信宝宝会非常乐意去承担这样的责任的。

2.在当前环境中找到替代的事物

不管宝宝有多顽劣的行为,我们都可以利用他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比较短的特点,根据当时环境中一些特定的情况,选取某些事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这通常都是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比如,宝宝上了餐桌就是不好好吃饭,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去的,边玩边吃,与其惩罚他,不如改变一下就餐环境,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热烈的就餐的气氛,利用这种气氛感染宝宝,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吃饭这件事情上来。

3.提前预警诱惑宝宝改变行为

实际上,宝宝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获得爸妈的赏识。当我们赏识他时,他就会像喝了心灵鸡汤一样美得不得了。当我们想要宝宝去做某件事情,或者想要他有某种行为之前,不妨利用宝宝这种心理特点,假想一个表现特别好的小朋友,并对这个小朋友大加赞赏:“有个小朋友表现可好了,一听到妈妈喊吃饭,立刻就坐餐椅上好好吃饭,他可不边吃边玩。你知道这个小朋友是谁吗?”小家伙肯定会忙不迭地说出他自己的名字,于是,爸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育儿心得:内向的孩子勿责也勿夸


育儿心得:内向的孩子勿责也勿夸

一些母亲为了纠正孩子的这种性格,就心急地再三责骂“你怎么这样死气沉沉!”、或是“你就不能活泼一点吗?”。不然就是以鼓励的方式对他说“好好加油吧!”。然而,这两种方式皆难奏效。因为愈加斥责,就愈容易使孩子畏缩、消极;反之,给与鼓励又会形成孩子心理上的负担,使他更为畏缩,尤其是以命令式语气,对孩子负面影响有正面之刺激。最不应该的是在他人面前说:“这个孩子太内向、消极……”

也有不少母亲鼓励孩子与积极活泼的朋友一起游玩。内向的孩子与活泼好动的孩子相处,反而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内心在无形中形成了一堵心墙。因此,当对方露出不满意的表情时,则更加深了伤口裂痕,此举不仅不能使孩子“近朱者赤”,甚至加深了他的自卑感。

对于性格畏缩且消极的孩子,首先应制造一个没有压力、宽松的环境,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彼此之间便没有自卑感,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让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相处和谐。总而言之,让消极的孩子拥有自信,时日一久,自然可以改变其原有的态度,因此,与其斥责个性怯懦、消极的孩子,不如让他们拥有自信。

等待府学,幸福也可以如此深沉


从来不知道,幸福还可以这样表述:深沉。

是的,因为我实在找不出其他更准确的词语,来修饰当下的心境。

阴霾了几日之后,北京依然是不肯有一场透雨。现在外面淅淅沥沥犹如江南春暮一般的雨雾,完全没有带来当年第一次踏上苏州青石板路的欣喜,反而是缠绵的不清不楚,地地道道做成了三千烦恼丝。

古人说,境由心生。是,一个消息等了这么久,始终不肯守得云开,那么再诗意的画面也教人混没了兴致。

择校是稀里糊涂才有的经历,没有名校背景没有名校情结,偏偏让我这个从小随遇而安把宝贝儿子放养的膘肥体壮的妈妈,在一个最不合适的时间,看到了一个最不该看到的校园。

那是一个秋天的午后,安静的胡同里有斑驳的树影,清水的院墙内是墁地的青砖,飞檐斜挑,月门伫立,远处一群少年结伴而行,笑颜如花。

仿佛鬼使神差,儿时坐着公交车跑到最要好的小伙伴家里来玩,在她家门前绕着大柳树追逐的情景一一回现,现在,她在海外我在京,远离得不仅仅是距离。

儿子,将来也会远行,但是,他还会有这样一个青堂瓦舍四合院、枣树石榴大鱼缸的记忆吗?他还会有一个传统的北京孩子应该有的胡同童年吗?

也许,如果他进入一个胡同里的学校,一个美丽的胡同校园;如果,妈妈把家搬到校园旁边。

在随后的时间里,网络告诉了我们关于这个学校更多的东西。呵呵,在最后作出决定的时候,我大言不惭地说自己眼光端的是不错。

爱上府学,因为她的校舍和历史;选择府学,因为她的理念和风评;等待府学,因为自己尚有等待的可能。

在许多涉及教育的论坛里,父母们往往最关心的是升学率、派位方向等再实际不过的东西,但是,除此之外,一个好学校的品牌价值实在是还有很多不同的侧面。而这些被忽视的侧面,也许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

我是个专一的家伙,既有选择,便很难移情。

于是,这个夏天,注定了纠结、焦虑、忐忑和越来越明显的神经质;于是,这份经历,注定了百味杂陈。

上岸,也许还要有不短的一段时间;等待,已经是渐渐习惯的一种状态。不再是最初时的一个小小的传言就让自己心惊肉跳,也不再是看破红尘般古井无波,只是等吧,反正,朋友说我所做的只需等待而已。

没什么抱怨,没什么不甘,没什么炫耀,没什么妄自菲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做了一个以为正确的选择,然后,启动执行程序,就这样。

现在的社会,有太多不公太多黑暗,同时也有太多机会太多希望,平时多做善事多交朋友,有事情了,尽人事,听天命。

期待九月,能拉着儿子的小手,把他送进一所美丽的校园,让他在钢筋水泥的从林中找到一张蕴含着600年文韵的书桌,让他在越来越稀薄的古都文化中抓住一点点历史的碎片;让他在几年之后,可以跟我一起骑着车穿行在那些古老的街巷;让他可以在更加久远的以后,给自己的孩子讲述老北京胡同的故事。

期待将来,儿子告诉我,他喜欢妈妈为他选择的学校,以及学校带给他的那么丰富的记忆。

那时候,我想我会真的感到幸福,一种深沉的幸福。

喜欢《育儿心得:惩罚也可以温柔》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师读书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也和孩子谈谈穷 育儿心得:也和孩子谈谈穷 端午节,大包小包,肩扛手拎,牵着年幼的儿子满心欢喜去老公所在地探亲。一路奔波疲惫,踏进老公在他们医院里面租的两室一厅的旧房子,我将沉重的身子放进沙发里,只顾着喘气儿了。没想到...
    2020-08-10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请温柔的给宝贝说“不” 育儿心得:请温柔的给宝贝说“不” 大多数家长都会抱怨孩子不听话,不认真吃饭,不爱学习,不喜欢收拾玩具,爱看电视等。其实这些都是五六岁同龄孩子的一个天性,这个时期的孩子都爱玩,爱调皮捣蛋,不听话,我们家...
    2020-11-12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书也以稀为贵 为孩子购买图书、和孩子一起读书、为孩子创设读书的环境我们家长自认为从孩子出生至今没有间断过。隔三叉五地陪孩子逛逛书店,出差时我们都会带回一些适合孩子的各种读物;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件事情,从大人怀抱孩子边...
    2020-09-12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爸爸的陪伴也很重要 育儿心得:爸爸的陪伴也很重要 儿子今年已经4岁半了。活泼、爱运动,最主要的是他有爱心、讲道理,这些都让我们全家人都为之骄傲。可是他还是有很多小缺点,比如:胆子小、爱粘着妈妈,而且容易哭。 总结他的性格...
    2020-11-28 阅读全文
  • 贝贝,你也可以的 我们小班有个小朋友叫贝贝。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这个孩子挺好的,也不调皮,也不招老师讨厌。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经过对他的观察,我又发现他与同龄孩子之间的不同。每次有孩子带去好吃的,为了让调皮的孩子收敛些,有时...
    2021-12-03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也和孩子谈谈穷 端午节,大包小包,肩扛手拎,牵着年幼的儿子满心欢喜去老公所在地探亲。一路奔波疲惫,踏进老公在他们医院里面租的两室一厅的旧房子,我将沉重的身子放进沙发里,只顾着喘气儿了。没想到...

2020-08-10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请温柔的给宝贝说“不” 大多数家长都会抱怨孩子不听话,不认真吃饭,不爱学习,不喜欢收拾玩具,爱看电视等。其实这些都是五六岁同龄孩子的一个天性,这个时期的孩子都爱玩,爱调皮捣蛋,不听话,我们家...

2020-11-12 阅读全文

为孩子购买图书、和孩子一起读书、为孩子创设读书的环境我们家长自认为从孩子出生至今没有间断过。隔三叉五地陪孩子逛逛书店,出差时我们都会带回一些适合孩子的各种读物;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件事情,从大人怀抱孩子边...

2020-09-12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爸爸的陪伴也很重要 儿子今年已经4岁半了。活泼、爱运动,最主要的是他有爱心、讲道理,这些都让我们全家人都为之骄傲。可是他还是有很多小缺点,比如:胆子小、爱粘着妈妈,而且容易哭。 总结他的性格...

2020-11-28 阅读全文

我们小班有个小朋友叫贝贝。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这个孩子挺好的,也不调皮,也不招老师讨厌。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经过对他的观察,我又发现他与同龄孩子之间的不同。每次有孩子带去好吃的,为了让调皮的孩子收敛些,有时...

2021-12-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