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培养哈佛天才》-卡尔 威特的教育 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名著

发布时间:2020-08-21

家庭教育。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哈佛天才》-卡尔 威特的教育 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名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一章必须有培养孩子的信心和正确认识

引言: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注定会成为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注定会一生庸碌无为。一切都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直接和关键的因素。老卡尔·威特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即使是普通孩子也会成为不凡之才。

摘录:

父母的信心和正确得当的教育观念正是填平孩子之间天赋差异的关键所在。

一、父母的信心

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具备不同领域的潜能或特质,而扼杀或开发潜质的关键时期正是他的童年时代。

信心一方面鼓励父母们冷静应对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另一方面也影响和暗示着孩子对自身能力的估计。

1.要坚信后天教育能塑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们并不忽视遗传或者说天赋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于父母来说,了解这一点是为了掌握孩子的特点,据此制定出科学的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计划,而绝不是盲目地失望,芭蕉芋所遇到的阻碍不负责任地归咎与孩子愚笨,也不致因此为孩子表现出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

2.准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孩子;

由于种种原因的驱使,让一个父母不带感情色彩地评价自己的孩子的确是很困难的。但是充分客观的分析认识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对孩子客观的分析,才可以确定应采取的方式方法。父母应不断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弱点,对孩子在个性和智能上的现实状况有一较客观的评估,然后随之不断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调整得更切合实际;同时,父母还必须通过观察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好恶与心理变化。

在此,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名美国教育家总结出的有效方法:

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你最常用来描述孩子的词汇,比如:聪明的、漂亮的、可爱的、反应慢、不听话等等之类。

然后将这张纸撕碎丢掉,确信自己能够重新认识和判断孩子。

第三,划定一至两个星期的时间作为你对孩子的调研期,让孩子在这段时间里不受干扰地自由生活。

第四,认真观察并详细纪录孩子每日的活动。

比如孩子在当天笑了几次,哭了几次,原因是什么;

孩子提出了多少次要求,是什么?

孩子最经常做的事是什么,做了多少次?多长时间?

孩子是否做了什么让他自己感到很满意的事。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提问,并从孩子那里找到答案。

比如:他善于结交新朋友吗?

他比较热衷与介入陌生环境还是喜欢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

在做计划时,孩子是否坚持己见?

他是否条理分明?

他对音乐或绘画有热情吗?

他愿意自己解决遭遇到的问题还是习惯于向别人求教?

他是否常常帮助别人?

他是否特别喜欢体育活动?

他在众人面前讲话显得自如吗?

同伴易于随从他吗?

他是否对搭建东西有特别的兴趣?

他在户外显得特别高兴吗?

他对数字感兴趣吗?

他是否喜欢用形象生动的词藻来描述他的所见所闻?

观察和纪录中,要特别注意那些容易引起孩子兴奋的事情和使孩子显得积极独特的行为。另外,为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观察地点及观察时间应多样性。

第五,将调研期的所有纪录放在一起,研究并重新归纳孩子的个性和行为特点。

如果你发现孩子喜欢到户外,表现出对所有生物的敏锐关怀,对家庭宠物呵护备至,并经常阅读有关动物的书报杂志等。就可以断定孩子在动物研究方面拥有热情和特长。

如果你发现孩子喜欢猜谜,十分善于解答数学课中的应用题.

第二章早期教育

引言:教育开始得越晚,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从最上面的一根开始,一根一根的取出来,要求取的时候,不可以碰到其他火柴。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可以很好的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并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

NO.4勇气使孩子崇高;

勇气是人类心灵当中最为珍贵的性格素质之一。它使我们敢于去面对未知世界、敢于打破不合理的拘束,敢于抗拒命运的折磨,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在这方面作者的做法是:让孩子的心目中形成这样的概念:勇敢和坚忍是受人尊重的,懦弱和胆小是被人瞧不起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具备勇气呢?关键在于: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不要过分担心和保护孩子。如果一味地担心孩子的安危,而过分的强调危险性,孩子得不到锻炼,勇气也就无从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以外伤害是随时随地存在的,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对孩子来说,有些时候应该不逃避各种危险,学会去面对、去忍受,因为长大之后的生活环境需要忍受的东西更多。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和勇敢的精神是为了他日后更好的工作、生活。一个碰伤的膝盖是容易治愈的,但是受了伤的自信心和没被开发出来的勇气是终身难以实现其真正的作用的。

一旦孩子心中产生胆怯感,造成勇气的丧失,父母该怎样对待呢?

第一多听少说;

为了了解孩子内心的秘密,父母应试图与孩子交谈并扮演一个耐心听众的角色。在交谈中,孩子们都有自己接触事情核心的方法。父母只有掌握倾听的技巧才能明白孩子胆怯心理的真正成因,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做出错误判断。那么,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呢?

A.倾听方法Ⅰ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所说的一切,而不是去想自己该做何反应,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既要注意他说的话,任何不公正的待遇都将严重威胁到他的心理健康。

原因分析:1.孩子感觉到焦虑。他可能感觉学校课程压力太大,也可能不习惯与父母分开,对陌生的环境心怀恐惧等等;

2.孩子感觉到孤独。有些孩子厌恶上学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没有朋友;

3.孩子害怕校园恶霸。部分孩子憎恶上学是因为他们害怕被人欺负;

4.孩子对功课毫无兴趣。孩子对功课没有兴趣的原因多种多样,也许老师的授课方式太枯燥,也许孩子已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全丧失了自信。

5.孩子与老师关系不好。有的老师态度粗暴,也有的老师教法不当,对学生有偏见,受到老师不公正待遇的孩子往往会痛恨上学。

解决方案:1.第一种原因往往和孩子的心理素质有关。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安慰孩子,也不是斥责和喝骂他,而应该分析清楚孩子感到焦虑的具体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开导孩子,帮助他越过心理障碍,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与孩子的老师谈谈,并请他协助家长一起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2.第二种情况和孩子的性格有关。主要因为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孤僻,或者不懂得如何与伙伴相处,这类孩子往往有共同的表现:喜欢独处,为避免和同学一起参加活动而谎称有病,甚至为了博得班上同学的喜欢不惜把自己的东西送人。通常来讲,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来解决他所存在的孤独问题。

3.如果你的孩子从学校回家后显得心神不宁,惶恐不安,或者突然之间神情沮丧,没有了往日的自尊感的话,那么他很可能遇到了第三种情况。如果是小学生,并且事态不是很严重,可以让孩子及时报告自己的老师。如果事态比较严重,父母就应当介入了,可以直接去找学校的校长,而不是欺负孩子的恶霸的家长。

4.当孩子是因为第四种情况而厌学时,父母不妨尝试以下方法:与老师共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教法、甚至认为家庭教育是随意的。

这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理解家庭教育显然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家庭教育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活动,尽管它没有学校教育中那样的教材,但它的内容是固定的;尽管它不一定像学校那样坐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家庭处处是教室;尽管它的教学方法看上去“不专业”,但活泼的形式恰恰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无形的方式实施有形的教育。然而,对特殊儿童而言,其家庭教育的某些内容则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例如,聋儿的听力语言训练需要和学校教育相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此,特殊儿童的家长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即把儿童培养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贡献力量,自己生活幸福的守法的公民。

当然,不同的家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可能是不同的,但守法、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目的不变。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教育目的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具体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措施上相应增加一些而已。

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然后才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令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潜能充分发展和遵纪守法。这四个方面又可以概括为三种具体任务,即健康身心、塑造人格和辅导功课。大体上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分成下列几个方面。

1.塑造社会需要的内容。社会需要的内容的含义或范围非常广泛,大到法律法规的遵守,小到买东西排除都属于这个范围。

2.矫正缺陷和不良行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祛邪扶正。那么,那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行为和不良行为,如撒谎、偷盗等都是需要矫正和消除的。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儿童上学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4.文化知识的辅导。在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各个年级,文化知识的辅导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5.成家立业的内容。成家立业的内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之一,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恋爱、婚姻的内容,理财的内容,生儿育女的内容,处理家庭矛盾与关系的内容等。

对特殊儿童而言,家庭教育还要加上一些针对不同儿童特点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兴趣


培养孩子兴趣

养育孩子的过程,与其说我尽心教养,不如说孩子引领催促我前进。那时我并没有胎教,也没提前学习育儿知识,只是每时每刻与儿子呆在一起,与他玩乐,给他唱歌,揣测他的喜怒哀乐并照料他。每天抱出去大街和公园,经常边走边唱,唱过了歌词,有时就再唱一次歌谱。每晚必定是唱几首歌哄睡的,大概三岁吧,有一次我唱了大海啊故乡的开头一句,我说儿子你能唱成谱吗?没想到他居然正确的唱出来了,我当时也没在意。后来上了幼儿园,有一天回家,居然在姐姐的钢琴上弹了二首儿歌,(姐姐早已不弹了)说一首是男仔屙尿歌,另一首是女仔屙尿歌。第二天去问老师,老师非常诧异,原来老师是让男生女生分两批上厕所的,可能刚好又弹了两首曲子,儿子居然记住了,老师根本就没让孩子们摸琴。三岁半就送他学钢琴,第一节课老师指着钢琴谱教他弹,回家后居然识谱了,老师只布置三首作业,他却一直往下弹,兴趣满满。只二节课就学完了小汤一。虽然因为不听老师话,上课向着老师吹口水泡,只上了四节课就暂停了,四五岁才又上课。他不是刻苦练琴的娃,随意的每天只练半个钟,所以到六年级,也就不上课也不考级了,凭着些老底,自己搜罗些喜欢的曲子弹,有时自己也作些小曲子,算是作业之余放松的方式吧。因为耳朵的辨音力不错,手机放着音乐,他学着能弹出来,所以虽然没上琴课,家里也经常响起琴声。因初中有琴房,午睡后晚修后,与好朋友去合几首,其乐融融。(那个时段琴房没人争)

儿子今年中考了,也如了他的愿。我儿子偏科,偏理,特别喜欢数学,学校有数竞队也就顺理成章进去了。儿子是文科渣,这是我当初没想到的。记得他八个月时,第一次学会说“妈妈”这个词,他看着我的嘴巴,学着发音,说出这两个让人惊喜的字的同时,吹出一个大泡泡。之后,很快学会了说话,同时学会认字。他认字不用图,直接给他看文字,第一个学会的字是“爬”字,因为那会他还不会走,然后是“坐”字。只让他认他能理解的字,并没有注意笔画的多少。二岁时大街上一般不算生僻的字都会念了。也经常去图书馆借儿童读物回家,后来发现,他只爱看科普类和数学有关的书,对故事书不感兴趣!

后来上了一年级,字写得很丑,幼儿园就是玩,没怎么写过字,一年级布置作业的黑板写了一大板,会写字的抄了,不会写的有的是家长抄的,有的直接拍照回家慢慢抄,我儿子也不会写,自己画回来了,基本没什么问题,就是笔顺不对而且很丑,我是个放任的妈妈,没有强制他练字,所以现在还是丑,我现在是很后悔的。小学期间,除了语文背书,其它我是不理的,我只负责送他去少年宫学手工和计算机编程程,凹数还有钢琴。当然啦,这样的结果是,小学成绩不拔尖,字还丑!

有朋友说,语文不好为什么不?,数学很好了,没必要?啊!我回答他:我们不是?课,我只是遵从儿子的兴趣,我儿子学的都是兴趣班。儿子的兴趣很多,数学天文编程音乐还有手工。儿子一两岁,去公园玩,必定要捡枯树枝,折断,摆弄成数字。到了文具店,眼都要发光,所有的东西都那么有吸引力。那种木头做的积木,搭好了一不小心就倒了,常惹他生气,两岁生日前,我买了套拼插的塑料积木给他。他兴奋极了,从下午一直玩到第二天6点左右,才肯去睡,其间我有两三次受不了上床睡了,这个小小的人啊!很多不说了,反正后来的凹数课,他都说去玩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兴趣很重要。我写得不好,作文渣一个,只是想在群里与友友探讨。家长们育儿都有一套,各显神通。我在这献丑了,献丑也是为了接受批评,欢迎找碴,让我有机会学习,谢谢。还没写完,如果大家不喜欢,到此为止了。

家庭教育的核心:培养健康人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将伴随孩子一生!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常常成为孩子一生的行动指南和迷途灯塔。那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不是优秀学习成绩,不是丰富的物质条件。健全的家庭教育,核心应该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如果说,有很多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教育,相信他们都会感觉很委屈。但事实上,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健全的、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譬如,面对孩子对家事或者父母的关心,张口就是:“这些不用你管,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这是学习至上型的;整天忙于奔波应酬的父母周末见到孩子:“我辛辛苦苦挣钱还不是为了你,你在学校要好好听老师的话!钱够花吗?”这是物质至上型的;忙碌了一天的父母晚上回到家,开口就问孩子:“吃饭了吗?作业做完了吗?赶快去睡觉!”这是简单指令型的。凡此种种,都不是一种健全的教育,必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甚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成为“畸形人”。实际上,相比于学习成绩、生活条件,心理抚养、人性教育更加重要,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物质条件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家长重视物质抚养更要重视心理抚养。很多现代人,忙于生意场上的交际应酬,牺牲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要知道,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用来自己陪伴孩子;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辛苦带孩子。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理念,即情感与教育息息相关。相比来说,在父母膝下自由嬉戏,比宽敞的房屋和豪华的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与健康的心理。

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由于孩子的弱小,需要引导,也就造成了一些家长的认识误区,他们认为自己有权替孩子作决定,有权决定孩子的全部生活,甚至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头上,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心中,这一切,都打着爱的旗号进行。

可是,试想,一个从未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的孩子怎么会自尊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一个从小被压抑自己的想法、没有感受真正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孩子虽然弱小,他们仍需要被尊重,需要平等地商量、理解和沟通。

父母必须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学会尊重,一切跟孩子有关的事情,都要跟孩子商量,根据孩子的成熟程度适当的听取孩子的意见。

要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近几年有很多这样的新闻:很优秀的孩子,到大学后或者出国后,自杀了。为什么?因为他发现在新环境里他不是最优秀的了,他受不了。这是典型的教育失败。家长们必须明白,总有一天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委屈、受到冤枉、受到打击、挫折,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完全幸免。因此,我们要早早地给他们打“预防针”,对他们进行抗挫折的训练和教育。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培养“弹性的儿童”,什么叫弹性?就是心理健康,像弹簧一样,受到压力给压下去,过一会他自己回来了,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健康的人格体现。只能听表扬的话,不能听批评的话,要不得。这样的孩子,将来要吃大亏的。有了挫折意识的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当。

基于家庭教育模式的几种家庭教育方法


基于家庭教育模式的几种家庭教育方法

一、家庭教育模式分析

对家庭教育进行模式分析,因为分析视角的差异,家庭教育模式的类型也存在差异。以教育意识为核心,家庭教育过程表现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为家长、孩子都有明显的教育意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具有明显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孩子也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具有被教育的意识。这种家教模式具有教育意识性强的特点。家长的教育意识非常明显,具有很强的外露性,孩子能够通过聆听家长的话语、观察家长的表情、活动、动作等迅速、准确地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由于这种模式的教育意识性强,家庭教育的目的性、方向性明确,家长能够迅速地向子女传情达意、实施教育,这种模式深受家长欢迎。不过,由于有的家长素质低、教育方法不当、子女逆反心理及亲子关系对立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模式的家庭教育容易引起子女的反感,教育效果有时反而不好。

第二种模式为家长有明显的教育意识,而子女没有意识到家长的教育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种模式的家庭教育表现为,为了培养孩子的某种品质使之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家长特意组织、安排了某种活动或交往,使孩子置身于其中,通过子女的主体性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子女而言,这种活动或交往是作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存在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家长特意安排、组织的,在活动或交往中,使孩子置身于其中,通过子女的主体性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在活动或交往中,孩子发挥了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呈现既可以是家长刻意追求的结果,也可能是虽然家长有明显的教育意识,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子女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自然而然出现了这种结果。在这种模式中,家长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根据教育意图组织活动、创设情景,家长不能暗示或指导子女的行动,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活动主体性。

第三种模式为家长没有教育意识,而子女却有明显的受教育意识,能主动接受教育。这种模式中的家长活动只是他的生活本身,尽管家长有时意识到自己的活动、言行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在活动中却没有以自己的活动、言行主动接受教育。从孩子的感受的视角观之,这种模式与第一种模式有些相似,不同点在于:在第一种模式中,孩子尽管领会到家长的教育意图,却未必买家长的帐,主动配合家长接受教育;而在第二种家教模式中,孩子能够主动受教育。如果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这种模式的教育效果,可谓“无意插柳柳成荫。”问题是孩子为何对家长无教育意图的活动产生错觉并主动接受教育?显然,在这种模式中孩子的活动具有自我教育的性质,他们出于求知、成长的愿望而把家长的生活赋予了教育的意图,当然家长自身素质、形象具有教育意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第四种模式为家长没有教育意识,但是孩子往往在意外中受到教育。这种家教模式的特点在家长与子女的共同活动和交往中,家长没有教育孩子的意图,孩子也不认为家长在有意地教育他,但是孩子却受到了教育。显然,家长与子女的共同活动和交往,对家长而言只是家庭生活本身,但是对孩子而言却产生了家庭生活中的自我教育。

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角度分析,第三、第四种家庭教育模式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因为家长作为“教育者”没有教育子女的目的性。尽管如此,这种家庭生活本身因为孩子的自我教育的存在使其具有教育意义,我们仍然把它归为家庭教育,目的在于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感。

二、几种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很多家长习惯于对孩子进行说教,甚至以说教为唯一教育方法,其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对家庭教育模式的分析,以下几种家庭教育方法可供家长使用:

——身教法。这种家庭教育方法要求家长意识到自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的做人做事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认识观点、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第一种、第二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组织、设计的活动本身受到教育,例如,父母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鼓动孩子去登山。而在第三、第四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的言行获得教益。因为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的身教更容易使行为规范具体形象化,体现出行为规范的可信性、可行性,家长在亲子关系中具有权威性,青少年以观察模仿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应该以身教为首要的教育方法。

许多家长常常进行言教,而忽视身教。家长不仅应该从身教的作用理解它的重要性,而且应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增强身教的自觉性。在第一、二种模式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具有教育子女的意图,此时,家长比较容易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形象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注意进行身教;而在其它两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没有教育意识,这时家长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不容易做到注意自身形象进行身教。所以,家庭教育模式给家长以启示:家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家长无小节,节节皆楷模。从家庭教育模式的角度看问题,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时时处处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意识到身教的重要性,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

——鼓励法。从家庭教育模式的角度分析,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自我教育与发展都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家长应该重视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就第一、第三种家庭教育模式而言,由于孩子意识到或者错觉性地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所以孩子特别关注家长对他的态度。就第二、第四种家庭教育模式而言,虽然孩子没有意识到家长在教育他,或者并不认为家长在有意地教育他,但是孩子还是能够感受到家长对他的态度。与孩子留意、注重家长对他的有意的态度相比,虽然孩子不太在意家长的无意的态度,但是家长的态度毕竟是他对孩子看法的真实流露,终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笔者提出:“没有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态度,只有不重视自己的态度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家长。”

当孩子遇到挫折、遭到失败、犯错误之时,家长应该容许孩子的不足、失败,从孩子令人不满的状态中发现积极的因素,向孩子表达自己对此的看法、宽容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期望,以使孩子从中获得鼓舞,不断奋进。有一个学生考了全班倒数第一,家长看到儿子的考卷后,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没有心理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你不是有病了吧?”他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担心再有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肯定会有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高兴起来。第二次,儿子考到第二十九名。第三次,儿子考到全班第十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只差九名了。”无论孩子成绩如何,这位家长都给予孩子以正面的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遭到失败、犯错误之时,他们特别需要家长的理解、宽容、尊重、鼓励,此时家长对孩子令人不满的现状的认识、态度,严重地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发展。或进或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认识与态度,宽容、欣赏、鼓励使孩子获得信心、力量与进步,而苛刻、不满、打击使孩子自卑、泄气、退步。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习惯于对孩子苛求、不满、批评,而较少宽容、鼓励、支持,即使是孩子取得了进步,内心满意孩子的成绩,表面上也是不欣赏,担心孩子因此在此,笔者提出:“没不需要欣赏、鼓励的孩子,只有不去欣赏,鼓励孩子的家长。”

——经历法。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而言,他人的言教毕竟是一种间接经验,其教育作用终究不如孩子在亲身经历,实际锻炼中获的认识、体验那么深刻、有效。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却习惯于说教,而不重视孩子的亲身经历教育,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有一位小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早起磨磨蹭蹭,不急着起床、洗刷,提醒她上学要迟到了,也不管用。虽然多次给她讲早晨上学要抓紧时间的道理,也不见效果。如何才能让她早起有紧迫感,笔者给他提议,不要再提醒她、对她进行说教,顺其自然,有意地让她迟到一次,让她经历一次上学迟到、挨教师的批评,使她从亲身体验中认识到要遵守学校纪律、早晨要抓紧时间的道理。亲身经历法对于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及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有好处,不过有些家长却不愿意采用此法教育孩子。例如,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挫折教育,主要原因在于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护犊之情可以理解,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素质,需要让孩子去经历风雨,在亲身经历中成长。

让孩子接受亲身经历教育需要家长有意地组织孩子进行活动和交往,让孩子置身于活动和交往中,使其从中受到教育。在第一种家庭教育模式下的亲身经历教育中,家长、孩子都具有教育意识,家长要组织、甚至要参与活动、交往。这种模式下的亲身经历教育需要孩子认同家长的教育意图,配合家长的教育安排,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家长以这种模式进行家庭教育,并不能保证孩子积极主动地参加所组织的活动与交往。例如,孩子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家长采用第一种模式教育孩子以培养孩子合群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孩子可能因为原有个性,不认同、配合家长的教育;孩子胆小,为了使孩子克服胆怯,家长采用第一种模式教育孩子,孩子可能因为胆怯会拒绝参加父母设计组织的活动。此路不通,另觅它途,家长可采用第二种模式来弥补第一种模式的不足。笔者的女儿有些不愿与人交往,平时告诉她多与人交往,结果事与愿违。一次,孩子在楼下让我把钥匙从窗户丢到楼下以便打开储藏室的门,结果我把钥匙丢到三楼窗外的空调上,女儿要我到三楼邻居家把钥匙取回来。我灵机一动,这不正是教育孩子与人打交道的好机会吗?我告诉女儿我正在炒菜不方便帮助她。要她自己去做这件事,女儿只好自己去了三楼。女儿回来后兴奋地告诉我她如何有礼貌地敲门、请求阿姨帮忙取下钥匙。第二种家庭教育模式下的亲身经历教育要求家长创设一种看似无意的教育情境,让孩子置身其中,使其在独自的亲身经历中受到教育。

家庭教育随记:贝贝和我一起做绘本


上周又接到贝贝幼儿园“绘出成长,绘出亲情”亲子绘本制作的比赛通知,贝贝也回家传达了老师的要求。

为了激发孩子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爱护图书,也为增进亲子情感,每一年幼儿园都会要求和孩子一起制作一本书。去年,贝贝是小班,我们一起做了一本《我喜欢》的绘本,主要是用照片和文字记录贝贝的日常生活琐事,文字虽然我写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出自平常贝贝的话语。制作整理好打印出来装订成书,图文并茂的小书,充满了脉脉温情,走进孩子的世界,眼前是一片明媚。那本书我们做了两本

,一本交给幼儿园了,一本留在家里,贝贝很喜欢,时不时会拿出来翻翻看看,有时也让我给她读一读。

今年贝贝是中班了,接到这个通知,我就开始构思怎样完成这样一本书。想到贝贝这段时间特别爱画画,每次画完都把它送给我,说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希望妈妈能够喜欢。还有前几天我过生日,贝贝把她的画找出来送给我,还给我用粘土做了手工,一并作为礼物送给我,我觉得这个孩子的信手涂鸦充满了童真童趣,就用照片记录下来了。这样想来,就以贝贝画画做为礼物送给妈妈为主题,我们用了两天的零碎时间一同完成了这本书。晶晶姐姐设计了封面,一下子让简单的小书有了感觉。

这本书贝贝参与不少,让她很有成就感。今天小书已经完成,明天上交幼儿园。我拍成照片放在这里,谨以此记录贝贝的成长。祝福小贝贝快快乐乐地成长,幸幸福福地长大。

家庭教育中的独立性培养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

孩子的独立性是指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内容,使宝宝从小能适当地自我估计,具有自信心,有为实现某种愿望而具备的坚韧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首创精神。“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然而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少父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独立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往往把孩子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其结果助长了幼儿的依赖性、束缚了幼儿的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家庭因素至关重要。那么在家庭生活中该从哪几方面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呢?

一、创造锻炼机会,增加自信心,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宝宝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宝宝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无形中锻炼了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

不过,父母千万别疏忽了,当宝宝完成一项工作后,父母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遵循成长规律,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宝宝的劳动能力。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在幼儿期对宝宝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劳动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宝宝肌肉的发育和完善,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宝宝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尊重好奇心,激发探索欲,培养宝宝独立思考的能力。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即懒惰。再加上很多父母过分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宝宝就懒于动手动脑,不愿独立思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教育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独立思考。只有这样,宝宝在独立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

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四、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宝宝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想问题不够周全,应该听大人的话。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多给他们机会自己拿主意。

我们的传统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却总是忽略去倾听孩子的需要,生活琐事总是由父母一手包办,这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遇到任何小事都会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大人,从而阻碍了独立性的培养。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避免的有成功,有失败。身为父母,要多给孩子机会,培养宝宝自己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碰钉子,感受失败,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持之以恒的过程。父母的使命是为孩子塑造一个安全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仅有浓浓的亲情,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持和鼓励,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爱的真谛。

父母手则

1.父母要给孩子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中学习行为的规则。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父母可以让孩子去体会错误的自然后果,而后让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之后,就能够学到行为的规则。

2.父母对孩子要给予示范和鼓励,帮助孩子克服畏惧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当孩子第一次面对陌生的环境或新的挑战时,总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这是很正常的。这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适当的示范,鼓励孩子克服困难。

3.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做出决定的方法。独立的行为其实只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就独立性而言,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才是独立能力的根本。在家庭生活中,不少父母都喜欢替代孩子做决定,例如,今天宝宝要穿什么样的衣服,父母已经准备好了,孩子基本上不用动脑想问题。其实,我们只要稍微转变一下教育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的“度”


想要气球升天,就得给气球充气。充的气不够,气球上不了天;充的气过多,气球也许会bump…一声爆炸掉;只有适量的气,气球才会既飞得高又飞得远。这种现象给我们生活中的启示就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家庭教育同样如此。身为家长大人也应认真严格地把握家庭教育的分寸尺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小英雄们的健康、和谐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家庭教育的度呢?建议家长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1.教育目标适度。在家长望子成龙心态的影响下,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对孩子教育的目标定得过高,以至于揠苗助长、强其所难。这样必然会在大人与孩子之间产生逼迫与逆反的矛盾冲突,对孩子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孩子的适度期望是必要的。适度的家庭教育目标,一定是孩子跳一跳可以够得到的,也一定是家长自身的指导、参与条件能胜任的。

2.教育方法适度。在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一是过度娇宠。过度的关怀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确立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二是过度严厉。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材”。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孩子会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孩子,则会产生恐惧心理,学会欺骗撒谎。真正爱孩子,就要成为一个感性和理性并存的父母。

3.教育内容适度。目前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的延伸,把课本的知识性内容当作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孩子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重视智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人格的缺失,给一生带来不良影响。

4.表扬要适度。时下,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中,“赏识教育”似乎成了口头禅。的确,对孩子要多夸多表扬,表扬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可以让人精神振奋,自信倍增。但表扬也要有节制、有原则、有具体目标,否则表扬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助长孩子的虚荣心,降低抗挫折的能力,影响心理健康。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有成绩表扬鼓励,有缺点批评教育,宽严有度,刚柔兼济。

激励教育在家庭中不可忽视

若想孩子不断进步,达到父母期盼的目标,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而其中父母的心理激励则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孩子正常发展、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在激励孩子方面,家长可通过理想、行为、关怀和兴趣等多方面激励入手。

理想、目标激励: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条件和特长为其设计奋斗的大目标,时时鼓励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不断为孩子增加前进动力。当然,理想激励尤其要注重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教育,克服名利思想的影响,确立了理想,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恰当的小目标,循序渐进,促其实现大目标。

行为、榜样激励:“身教胜于言教”,父母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用正面的教诲开导激励孩子;用满腔的爱心去关怀、体贴孩子。父母还要经常提供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教育激励孩子,让孩子从中汲取营养,也可把邻里品学兼优的孩子作为自己孩子学习的榜样,鼓励孩子向他们看齐。

关怀、表扬激励:父母对孩子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尤其要从精神上、心理上关怀,不仅关心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而且要关心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形成激励。特别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严格要求正是出于对他的未来的负责与关怀,是对他真正的爱。在家教中,对孩子每一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给以表扬激励。特别当孩子受到挫折时,要从正面说服,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树立新的起点,奋起直追。

动机、兴趣激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和竞赛,积极为孩子创造条件,特别要注重智力投资。培养兴趣也是学习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要从学习条件、环境、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源头活水天天来,水到渠成步步高,尤其是对特长的培养,更要注意兴趣激励,才会产生较强的动力。

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江泽min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关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其实,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生活面最广。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具体可从这样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校有校风,班有班民,家应该有家风。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家庭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和谐的。不管家庭成员是多少

,也不管地位及年龄差距有多大,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应该是自由自在的,而不应该是压抑的、紧张的,甚至是恐怖的。就目前而言,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恰当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老子说了算,一切都听家长的,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包括孩子对自己的事的决策权;另一种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是太阳,是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办。这两种家风都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宽松愉悦、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经常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很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是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三、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积极鼓励,就是要创造条件,必要时,也可能一道参与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玩法。在对孩子的玩耍方面,要纠正三种不正确的做法:一是为了安全,不让孩子玩,安全当然是重要的,但不能杞人忧天或因噎废食,而且安全也有个程度问题。二是怕孩子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玩,有些家长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全身名牌,生怕因玩耍而弄脏衣服,卫生确实需要讲究,但不能影响必要的玩耍。三是怕损坏物品和玩具,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来了各种玩具,但不让孩子自由地玩,有些家长不准孩子摸或摆弄物品,动辄以“要弄坏的”相威吓,教育孩子爱护东西是对的,但不能要求过严。总之,孩子不能不玩,因为不但可以增加智慧,还可以直接培养动手能力。

四、正确对待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作为家长,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出现以下三种错误态度:一是强行压制提问。如“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没看到,我正忙着?”“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

家庭教育的特点


l.全面性

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一是指学校教育管的,家庭教育要管;学校教育不管的,家庭教育也要管。二是指社会教育要完成的,家庭教育必须完成,社会教育触及不到的,家庭教育责无旁贷。例如生孩子等。总之,家庭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比学校教育要广泛得多。三是指参与人员的全员性。只要有家庭,只要有孩子,就必须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完成家庭教育的义务。

家庭教育的极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一个合格社会成员,必须接受全面教育。无论是德育还是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家庭教育都有责任使其向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这一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2.广泛性

家庭教育的广泛性是指家庭教育十分普遍。家长对学生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随时可见

,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子女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趋向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即使不太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对其子女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家长对子女择业。待人处世、社交、恋爱婚姻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复杂性

家庭教育的复杂性是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的。家庭教育没有规定的教育内容和学制。家庭只有自然的条件,难有人为的选择。特别是家庭关系,是天然造就的,不能更改。

家庭教育复杂性的另一方面是指教育要求不一致,经常陷于“教而无效,放而不忍”的困境。左邻右舍对孩子的影响有好有坏。从目前我国的居住条件来看,很难做到象孟母三迁的事实。这就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复杂性。

4.渗透性

渗透性也可称感染性。家庭教育的渗透性是指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的统一性决定了家庭经济状况。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氛围、生活习俗。家长的爱好等都会耳儒目染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去。特别是父母的思想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

5.灵活性

家庭教育不象学校教育那样有课堂、有教材、有系统。家庭教育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

“遇物则诲”,相机而教,通过生活实践或与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孩子进行教育,方法十分灵活,易为孩子所接受。

6.权威性

这里的权威性主要指血缘伦理的权威性。是一种特殊的权威性。家长有一般教育者无法比拟的优势,这是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存在着经济与生活的信赖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上的权威性,不但有一般的教育力量,而且天然地带有亲情色彩。权威有着强大的人格感化作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7.针对性和及时性

由于父母对子女的特殊关系,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子女有什么想法都愿向父母倾吐。孩子在自然状态下,少有戒心,因而思想作风、行为习惯表现得最真实、最充分。所以,一般来说,父母对孩子的秉性、脾气摸得十分透彻。“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为家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供了条件。

8.长期性

家庭教育的长期性,是相伴人生的,与学校教育相比,更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受家庭教育。虽然不同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大小不一样,但始终伴随着人生。如果家庭是一种民主类型,已成为父母的人,还会经常从孩子的言行中受到教育。

9.继承性

继承性也可称为延续性。人们在家庭里接受了父祖辈对自己的教育,在自己长大成家立业后,也用同样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后代,用从父祖辈那里接受影响和教育所形成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去影响教育自己的后代。“家风”、“家业”就是继承性的一个说明。

家庭教育的继承性对于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造就具有特殊才能的人

相信《《培养哈佛天才》-卡尔 威特的教育 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名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
    2020-07-1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是一本有趣的书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
    2021-05-22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兴趣 培养孩子兴趣 养育孩子的过程,与其说我尽心教养,不如说孩子引领催促我前进。那时我并没有胎教,也没提前学习育儿知识,只是每时每刻与儿子呆在一起,与他玩乐,给他唱歌,揣测他的喜怒哀乐并照料他。每天抱出去大...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的核心:培养健康人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将伴随孩子一生!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常常成为孩子一生的行动指南和迷途灯塔。那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不是优...
    2021-03-15 阅读全文
  • 一本菜谱 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芸芸做“火锅店”的老板,这时班中只来了二、三个幼儿。 她在火锅店中忙着整理锅子,把羊肉卷、蔬菜、粉丝等一盘盘装好,等一切准备就绪,又好像发现缺了些什么,只见她若有所思的走到我面...
    2020-11-23 阅读全文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

2020-07-17 阅读全文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

2021-05-22 阅读全文

培养孩子兴趣 养育孩子的过程,与其说我尽心教养,不如说孩子引领催促我前进。那时我并没有胎教,也没提前学习育儿知识,只是每时每刻与儿子呆在一起,与他玩乐,给他唱歌,揣测他的喜怒哀乐并照料他。每天抱出去大...

2020-09-29 阅读全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将伴随孩子一生!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常常成为孩子一生的行动指南和迷途灯塔。那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不是优...

2021-03-15 阅读全文

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芸芸做“火锅店”的老板,这时班中只来了二、三个幼儿。 她在火锅店中忙着整理锅子,把羊肉卷、蔬菜、粉丝等一盘盘装好,等一切准备就绪,又好像发现缺了些什么,只见她若有所思的走到我面...

2020-11-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