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心得:错而不怒,优而不骄

发布时间:2020-08-14 幼儿园不乱吃东西说课稿 不同房子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不开心的时候

育儿心得:错而不怒,优而不骄

不要无限放大孩子的错误,也不要无限扩大孩子的优点。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家长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做个民主的家长,遇到事情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探讨解决——最基本的态度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只是就是论事,决不牵扯其它。孩子有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如果孩子一做错,家长就批评孩子一顿,要求他做出什么保证,或者由家长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那孩子就失去了主动调整的机会,这种调节能力也会慢慢丧失掉。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习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可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孩子,甚至要故意给他制造一些机会让他尝点不用心的苦头。只要孩子有自尊自爱的心态,有足够多的经历,该学会的他都能学会,该注意的他都会注意到。【977139.com 高分范文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幸福的家庭,从来不是三观相合,而是不争对错


01

马东主持节目时曾提及他的母亲。

他说,76岁的老母亲,

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

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她就第一时间关掉。

马东一开始还告诉母亲,

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

一直亮着也费不了多少电。

但在发现母亲每次说“好”,

紧接着又关上之后,

马东再也不和母亲计较这样的小事。

马东说,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势,

就算你告诉她不用随时关灯的道理,

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行为。

想想我们的父母亲不也正和马东母亲一样吗?

你可能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们,

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

可他们应声之后,接着把剩菜放入冰箱;

你可能一遍一遍和她们强调,

不要再给孩子买零食,

可她们答应之后,转身会带孙子去超市……

但很多人没有像马东那样,

做到不和父母争对错,

而是冠以“三观不合”,

嫌弃他们墨守成规,

甚至为了自认为“正确”的小事和父母争到面红耳赤。

伤害了父母的同时,

更是让彼此有了隔阂。

夏天的时候,同事小刘和我抱怨过他的父亲。

他说,母亲去世得早,

农村夏天热,好不容易让父亲来城里避暑,

结果闲不住的父亲,第二天天不亮就去广场捡矿泉水瓶。

他告诉父亲,他的做法会让别人说“儿子不孝顺”。

父亲说自己习惯了劳动,

也过不来城市老年人的那些娱乐活动。

儿子说父亲不懂得享福,

父亲说儿子看不起自己,

最后的结果是:老人摔门而出,回了老家。

这样的小事,谁对谁错,根本不需要争辩。

子女应该明白,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即使他们的一些行为在你眼里,

是不合时宜的,是有失体面的,

但想想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想想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

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

《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

首先是“乐其心”,就是让父母心情快乐。

只要父母开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就顺着他们好了,

包容和理解父母,不和父母争对错,就是最好的孝顺。

02

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这样的小事:

“我和锺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

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

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

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

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

她说我对,他错。

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夫妻相处总会有分歧,一定要争个对错,

殊不知,赢得了结果,却输了感情,

自己也落个不愉快。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对一些小事上纲上线:

你想去学瑜伽班,Ta非说买个垫子回家练;

你要去外面吃饭,Ta非说外面都是地沟油;

你说大海很漂亮,Ta非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

这样的事情,谁对谁错?

其实都没有错。

不过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

和伴侣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

争论不休不欢而散之后,

总有人问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人可能会回答是三观相合。

好的婚姻三观固然重要,

但比三观相合更重要的,是不争对错。

刘涛和王珂的爱情故事为很多人称道,

刘涛在一次访谈中说到彼此的相处之道,

就是不争对错。

“有时候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

但争论的过程会让大家觉得累,

心里不舒服,我觉得任何的计较都是伤害。”

生活中,没有三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家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

比三观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

遇到问题不剑拔弩张,不追究谁对谁错。

网上有一个小故事。

一对老夫妻吵架,丈夫总让着妻子。

妻子问:“明明知道我错了,为什么还让着我。”

丈夫说:“因为我怕吵赢了,输了感情,

丢了你,我就输了人生的全部!”

婚姻里,哪里有那么多的三观相合,

不过是你在争吵,他在笑。

03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中一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个女孩,在和妈妈散步的路上,

看见被人丢弃的长着绿毛的胡萝卜,喊道:

“妈妈,快看,胡萝卜戴绿帽子了。”

女孩的话,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妈妈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凶巴巴地对女孩说:

“什么绿帽子,下次不允许这样说了!”

女孩一脸迷惑,不知道妈妈为啥突然变脸,

吓得也不敢再说话。

把长毛的胡萝卜看成“胡萝卜戴绿帽子”,

多么奇思妙想的创意,却遭妈妈一顿批。

其实,孩子只是将自己熟知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但大人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说法,

不仅会折断孩子发挥想象的翅膀,

更会阻断孩子表达自己的欲望。

知乎上一位叫@极乐的网友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三年级的小女生说自己怕鬼,

吓得晚上都不敢睡觉。

妈妈再三和她强调,世界上不可能有鬼,

让她别瞎想了。

孩子只好向爸爸倾诉。

于是爸爸问她,鬼长什么样?

孩子回答,是黑色的,一回头他就不见了。

爸爸陪孩子聊了很多,才得知,

孩子在路上经常看到鬼。

接下来,每天放学爸爸都悄悄跟着孩子,

想看看孩子眼里的鬼到底什么样。

结果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尾随自己家孩子。

爸爸立马报了警,妈妈得知后,后怕不已,

庆幸爸爸听了孩子的“胡话”,让孩子安然无恙。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强调我是大人,

小孩子你就得听我的,

我知道的比你多,我当然是对的。

却不知,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世界不同。

孩子的世界充满想象力,

大人的认知不一定适合孩子的童真。

哪里有绝对的是非对错,

孩子只不过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已。

雪化了是什么?

比起标准答案“雪化了是水”,

如果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

难道有错么?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

家是藏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

懂得退出家庭“战场”,

绝不是逃兵,而是智者。

家庭教育重在“引”而不是“教”


案例:儿子一岁七个月的时候曾经上过几个月的私立幼儿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家长会,园长问在座的爸爸妈妈们:“如果孩子在做拼图的工作,而他的动作跟我们希望的不一致,家长要怎么做?”很多家长都说:“那就告诉他这样不对,应该像妈妈这样做。”园长说:“你们都做错了!如果你想要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那么你必须清楚一点,不管孩子怎么做都是对的!你可以在一旁做示范,但一定不要干预孩子的任何动作。”

这次的家长会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什么才是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重在“引”而不是“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天才种子,只有在适宜的环境里才会茁壮成长,这个环境就是互相尊重、规则明确、相对自由的家庭。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教出一个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而是要疏通引导、让孩子水到渠成地完成自我塑造。2-3岁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刚刚建立,对于各种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自己尝试。在安全且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对于孩子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可以适当的给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不妥,然后再告诉他们什么是合理的。

有一次我带儿子出去散步,外面晴空万里,他却翻出了雨鞋和雨衣,一定要穿上出门。我们都劝他说:“这些都是下雨天才会穿的,今天并没有下雨啊!”他似乎完全听不进去这些道理。我转念一想,晴天穿雨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让他自己去试试吧。儿子欢天喜地的全副武装出了门。在路上走了一会儿,他开始扯雨衣的帽子,于是我蹲下来问他:“你是不是有点热啊?”他点点头,我趁机告诉他只有下雨天穿雨衣才会舒服,于是他很快同意我帮他把雨衣雨鞋脱下来,还说:“我等下雨了再穿。”经过这件事以后,儿子再也不会晴天要穿雨衣了,而且他也明白了要等下雨了才能穿雨衣雨鞋。

“引”和“教”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尊重,家庭教育应该把“尊重”摆在“教育”之前,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用“引导”来替代填鸭式的说教。当家长的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我也不例外:在儿子只有4个月的时候,我就跟风买了一套杜曼闪卡,没用几天我忙起工作的事,把这套闪卡放在了一边。儿子一岁八个月后的一天,他在柜子里发现了那套卡片,觉得非常有趣,就拿出来玩。我并没有按照杜曼闪卡的使用说明书来教他,而是顺着他的方式,每天拿出一些卡片,由他来当老师教我认,然后比赛扔卡片,再把满地的卡片捡起来放好,儿子每天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些游戏。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一整套百科卡片他竟然都学会了。经过这件事,我才发现,其实我们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去给孩子灌输大量他暂时还不感兴趣的知识,只需要在他对某个事物产生强烈好奇心的时候,适当进行引导,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把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引导”是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孩子决定他要做的事情。古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家庭教育在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要制定好规则。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是不允许的。一旦规则定好了,全家人都要遵守它,绝对不能出现“爸爸妈妈不允许的事情,爷爷奶奶却可以”。前几天,我家就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哭闹现象,原因是我不允许边看电视边吃饭,而我母亲却想在吃饭的时候给儿子看电视。一直都很守规矩的儿子一下子就发现了家庭成员之间微妙的关系:姥姥是可以改变妈妈的决定的,并用自己的哭闹来获取姥姥的支持。最后我母亲及时改变了她的暧昧态度,跟我保持一致,才让儿子放弃了看电视的想法。事后我感叹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也佩服他能够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社交家,家长的态度在规则建立和维护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命之水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家长掌好了舵,相信孩子一定能够从小小的帆船成长为乘风破浪的巨轮,承载着我们的希望扬帆远航!

耐心等待,是示范而不是教


错把知识灌输当早教,总是用“教”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人们常说三岁以前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是让孩子学会多少知识,而是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心理成长才是早教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灵是一生幸福的源泉。这个时期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他吃独食,为他包办一切事物,不尊重他,轻易地提前地满足他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他内心的感受等等,这种重物质满足轻精神滋养的方式,只能培养出一个不健康不独立的孩子。

不要教孩子,只要示范。对于不教孩子,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在瞎说,这个说法在我刚刚接触之初也不理解,我经历了整整两年,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明白孩子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举个例子: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成人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说“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呀,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做就是教,教就会给孩子压力。如果一边教还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即可:“阿姨,你好!”或者是“阿姨,再见!”“谢谢奶奶,我吃过了。”等等。这就是示范,而不是教。

手指灵活的孩子大约18个月就可以开始练习穿鞋子,如果孩子穿反了,大部分家长都会说:“错了错了,左右错了。”左右错了?以小宝宝的能力来说,是没有对错的,告诉他错了会给他压力,我们说话的口气会让她紧张:什么事,妈妈干吗口气这么不好?只要平静地告诉孩子:“两只鞋交换一下”。这是把正确的做法告诉他,这样就行了,不要去“教:这是左边,那是右边(孩子大脑很简单,接受正确的指令就行了,太复杂他接受不了。)”据我的经验,一两个月的提示之后,孩子就会穿鞋,而且左右不会错。

操作玩具时,也只要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反复调整反复操作,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如果一切都是你教的,一旦没人教就失去方向,往往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就是在我们的教当中失去的。孩子们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我们破坏掉!我们应该做的是耐心地等待,等待他自我调整,而且一定不能批评。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甚至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育儿观念:溺爱孩子不是爱而是害


育儿观念:溺爱孩子不是爱而是害

每个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是个宝,爱得不得了,说自己如何爱,如何疼,别人都比不上。须不知,他所谓的爱并不能帮助孩子的成长,反而害了他。

我班上有个宝宝的家长说,崽崽是我家的宝贝,疼得不得了,什么事都不让他做,要的东西在第一时间就放到他手里。有的甚至于上中班了,还必须喂饭的,可现在还要来放全托,心疼啊,生怕在幼儿园过得不好。一来园看望孩子,孩子没哭,她老人家倒是哭起来了。

有个家长还说,宝宝在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没有约束过他,只要心地善良,在园里安全。学没有有学东西都无所谓,以后长大的工作也不担心,只是有些挑食,不吃青菜,麻烦教师帮忙改下。这让我无语。这类似的情况比较多。

听了家长们的话,我不得不深思。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也作为一个快五岁孩子的母亲,我想说说我的观点。现在家庭条件好的越来越多,又只生了一个,所以对孩子的爱便成了溺爱,让现在的宝宝缺少独立性、大度包容与爱,这个爱是爱他人,爱社会,爱长辈。就算家长再为孩子们准备好一切,他自身不能独立,也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勇气等,那么他又如果能生活得好呢?他们只知道爱自己,不会关心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缺乏而导致孩子们自理能力极差,什么都依赖于父母、爷爷奶奶,请问各位家长朋友们,宝宝长大后,你们是否也得这样照顾他们一辈子呢?他们会和你过一辈子吗?当他们遇到问题不会处理的时候是不是也时时刻刻地来问你们呢?您觉得这合适吗?好吗?

上天赋予了人类生命,是一个慢慢学习、探索、创造的过程,是你们所谓的爱,所谓的疼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尊敬的家长朋友们,请你们放开宝宝的手,让孩子走他这一生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需要的是您在旁边的鼓励与关怀和适时的引导与提醒,教会他们学习与生存的本领。而不是取而代之,那他们才会真正感谢你们。

育儿心得:不打不骂不着急


育儿心得:不打不骂不着急

这次家长会让我有些意外。

因为幼儿园还邀请了何振老师做一个题名为“教育家长从家长做起”的讲座。时间安排在家长会之前的1个多小时。

何振老师并不陌生,冯德全老师在文二路杭州师范大学幼教大礼堂做了一个教育演讲,当时何振老师作为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实践专家出场,精彩地诠释了早教的经验以及成效。何振老师领出了他的儿子,那个其貌不扬的小男孩,在学校里是连跳几级的优等生,体育成绩优异。这些留在我的记忆里非常深刻。

没想这次又遇上了,而且是在开家长会之前。

这次何老师讲了两个问题:1.孩子任性哭闹,怎么办?2.早期阅读问题。

对于孩子任性无理哭闹的解决方法有关键性三点:1.不要训斥和骂。2.不要打。3.不要着急。家长用平和的态度和语气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继续哭闹就告诉他:你可以哭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总之不管你哭多久,这个无理的要求我都不会满足你。

因为家长不会任意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孩子在有需求时,为达自己的目的会想办法得到家长的支持。或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自己所想。或是通过赞美等语言表达获取父母开心,家长要适时肯定和鼓励孩子赞美他人的行为。这样孩子逐渐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赞美来他人达成自己的愿望,这两种才能需要培养。这与想要得到某种东西任性无理哭闹有天壤之别。

关于早期阅读问题,何老师讲到三点:

1.要提高认字速度,可以通过点读(也就是我平时说的指读,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指过去)。

2.家长坚持每天读书,以吸引孩子。主要是养成读书、读故事的习惯以及快乐的读书,当孩子不愿意听的时候,不要强迫。另外提到很多打斗情节的动画片,尽量不要让孩子看。

3.怎样选择合适的书给孩子读。何老师提到挑书的三标准:A:图画简洁、色彩不鲜艳的书。B:文字比较少,不要密密麻麻的文字。C:文字大。绘本比较适合幼儿阅读,何老师报了十几种绘本的名称,很幸运的,囡囡已经读了很大部分。

最后,何老师以这样的话语作为演讲的总结:一个家庭中,如果男人能主动承担责任教育孩子时,教育效果会比妈妈好的多,因为男人理性,说话会到点子上,孩子容易听取。而妈妈相对会啰嗦些,同样的事情会重复多遍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若爸爸不能承担更多责任,妈妈也不要抱怨,抱怨没有用,反而影响家庭和睦,影响孩子的发展。

小记:何老师的演讲很好,作为一个父亲,他能那么细致结合教育孩子的经历,作这么多场演讲非常的不容易,非常佩服他。我学到了有用的东西,也摈弃了一些观点。在早期阅读方面,我认为那些绘本和故事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点心,而不是主食。他介绍的那些绘本,囡囡读了大部分,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画面之精美绝伦,真的不是语言可以表达,我也非常的喜欢。

但是这些故事书和绘本,无法达到给孩子系统地蒙正养心。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从小给她扎德行的根。当天地初开,万物都还脆弱,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孝敬、善心、八德、责任心、正气……,这才是最关键的。

读国学经典,从德育入手,孩子的根养好了,做人的基础夯实了,识字的速度也不自觉的提高了。

这是我在给孩子做早教的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之后实践得出的结论。

相关推荐

  • 爱而不得伤感句子 如果我从没遇见你,如果我从没爱上你,如果我一开始没坚信,也许我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自己。~~想必你也在寻找这类句子吧?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爱而不得伤感句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2024-02-15 阅读全文
  •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懒”,就忧心忡忡,认为应赶快改变孩子,否则孩子长大了可就不得了了,但是,那段时间内“磨破”嘴皮子了,却没什么效果,顿时心情降到谷底,一筹莫展。林少勇劝慰家长不...
    2022-03-08 阅读全文
  • 爱而不得的句子200句 年年离开小学时光,不舍得与闺蜜度过疯狂日子。你是否在灵活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方面充满自信?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通过网络交流,渴望在虚拟世界分享心情。以下可能满足您对“爱而不得的句子”的需求的短小精炼句子,非常感谢您对本文的关注和支持!...
    2023-12-20 阅读全文
  • 爱而不得的句子精选 经费紧张的小俱乐部则更青睐付费电视的运营方式,并且恨不得把预付款取个精光。~~还有哪些与此相似的句子呢?我们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爱而不得的句子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7-04 阅读全文
  • 爱而不得遗憾的诗句 网络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经常会把好的句子分享给朋友。有了一些不便明说的心情或者想法。也可能用句子来表示。可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句子吗?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爱而不得遗憾的诗句,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1. 爱既成,不悔当初的执着。2. 只因深爱过,遗憾也成了美好。3. 爱过而不遗憾,才叫真正...
    2023-06-06 阅读全文

如果我从没遇见你,如果我从没爱上你,如果我一开始没坚信,也许我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自己。~~想必你也在寻找这类句子吧?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爱而不得伤感句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2024-02-15 阅读全文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懒”,就忧心忡忡,认为应赶快改变孩子,否则孩子长大了可就不得了了,但是,那段时间内“磨破”嘴皮子了,却没什么效果,顿时心情降到谷底,一筹莫展。林少勇劝慰家长不...

2022-03-08 阅读全文

年年离开小学时光,不舍得与闺蜜度过疯狂日子。你是否在灵活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方面充满自信?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通过网络交流,渴望在虚拟世界分享心情。以下可能满足您对“爱而不得的句子”的需求的短小精炼句子,非常感谢您对本文的关注和支持!...

2023-12-20 阅读全文

经费紧张的小俱乐部则更青睐付费电视的运营方式,并且恨不得把预付款取个精光。~~还有哪些与此相似的句子呢?我们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爱而不得的句子精选,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7-04 阅读全文

网络架起了沟通的桥梁,经常会把好的句子分享给朋友。有了一些不便明说的心情或者想法。也可能用句子来表示。可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句子吗?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爱而不得遗憾的诗句,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1. 爱既成,不悔当初的执着。2. 只因深爱过,遗憾也成了美好。3. 爱过而不遗憾,才叫真正...

2023-06-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