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教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0-08-07 幼儿教师活动方案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 幼儿教师讲故事

心里一直有个问题,那就是:幼儿教师,你的名字叫什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有时和“圈外”的朋友谈起我们工作的“忙”,朋友便不解地说一句:“不就是看孩子嘛,忙什么呢?”一脸的疑惑。

是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什么呢?

昨天,我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问我:“妈妈,我都快上二年级了,你怎么一次也没去接我呀?人家同学的妈妈都经常去问问老师,你怎么也不去问问老师,我的表现怎么样?”

是啊,儿子上学快一年了,我几乎没到他们学校去过。曾记得一次儿子的头在学校磕破了,老师打电话让我过去看看,可我不能离开班里四十多个孩子,只好打电话让孩子的奶奶带孩子去医院,下班后回到家,看着头上带伤的儿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幼儿教师,你的名字到底叫什么?

当入园的新生没两天就不哭了,还吵着非来幼儿园的时候;当家长看着瘦弱的孩子,身体一天天健壮,对你不停地说:“谢谢”的时候;当你组织的孩子在台上表演,获得一阵阵掌声的时候;当戴上红领巾的孩子一批批回来看你的时候……

幼儿教师,我才知道你的名字是:责任、爱心与祖国灿烂的明天。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你家娃在幼儿园都学些什么


“你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啦?”这是很多幼儿园家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所以,各式各样的“抢跑”就出现了:

还没课桌高的孩子学拼音、学算术、背古诗、背单词……有些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待了一天,放学了还要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这么小的人儿,累呀!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老师、家长们希望孩子多学知识、激发潜能,但在高压教育下的幼儿,无疑是“揠苗助长”。

2012年,教育部就曾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但为争生源,让家长们满意,很多幼儿园暗地里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教幼儿写字、认字、算术、珠心算、背诵、学英语等。人生是马拉松长跑,孩子入学是起跑,各位家长想想看,您有必要让孩子抢跑吗?

“我朋友的孩子在其他幼儿园识字都好多了,为什么你们幼儿园都不教识字?”“其他幼儿园都在教孩子算术、拼音,怎么你们幼儿园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幼儿园园长鲁洁说,她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似乎在家长们的眼里,孩子在幼儿园一定要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才行,不然就白上了。“现在的父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有的幼儿园‘小学化’严重,但这恰恰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那么孩子上幼儿园仅仅就是为了学一些知识和技能吗?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观点。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幼儿园园长鲁洁

按孩子天性提供课程

鲁洁认为,幼儿园最重要的部分是尊重孩子的天性,锻炼健康的体魄,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阶段并非学习知识的阶段,而应该是按孩子天性,提供匹配的课程。”鲁洁介绍,比如通过儿童图书馆,进行亲子阅读、师生阅读,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通过思维练习,用积木堆积出房子、树木、汽车……让孩子学会阅读图形,知道物体的形状。老师和家长通过引导到协助的过程,让孩子对世界有求知欲——而这是探索世界的过程,也是幼儿阶段真正应该让孩子接触的内容。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鲁洁想告诉家长们的是——家长们改变这一固有思想的时候到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了过多小学知识,进入小学时会觉得:这些知识都学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刚开始成绩可能不错,但因为学习习惯没能养成,最终成绩必然会急速下降。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仁泽幼儿园园长冯琳

实践中健全孩子人格

冯琳认为,在幼儿园里,老师的任务不是教授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用爱去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系统、科学的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在幼儿园期间,让孩子更多地加入体验型、实践型的活动,更利于发挥孩子的好奇心。冯琳举例说,“比如我们会在幼儿园的小菜地上,让孩子们从播种、浇水、除虫到最终收获果实,形成完整的种植体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小厨房里把果实加工成食物,不仅享受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从中明白生活的道理。把浑浊的水变清澈、认识人民币并学会使用、遇到危险时如何处理……一个又一个的实践活动,不仅会让孩子学会生活技能、激发求知欲的同时,无形中也让他们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升孩子表现能力

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不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又能学到他成长过程中所必须获得的本领和经验呢?金玮认为,多给孩子参与活动和小型社会交往,提升孩子的表达和表现能力很关键。

“比如让孩子们在过春节的时候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献上孝亲茶,给长辈拜年,说吉祥话;端午节让孩子们一起动手包粽子,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金玮介绍,在过一些节日时,也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装扮成各类角色,同时老师们也精心扮演各种角色,大家一起参与亲子搞怪服装走秀等系列活动,好玩又刺激,更让家长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能。

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会上一些义卖活动、捐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不只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勇敢自信,敢于表达和表现自己的盛开在阳光下的向日葵。等未来置身于更大的环境中时,能从容自如,很好地展示和发挥自我。

现在的幼儿都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新学期伊始,孩子脸上有的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有的是初来乍到的羞涩。面对他们,教师们亲切地送上柔柔的微笑和暖暖的拥抱。“我们爱孩子,也同样希望他们爱我们。”是啊,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来实现的。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可以说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你是幼儿喜欢的老师吗?如何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呢?本期“特别策划”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每个教师都想成为幼儿喜欢的教师。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特征呢?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是否就是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太原市71名幼儿园教师和58名幼儿作了调查。

我们对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请教师“列举至少六个你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对幼儿采用访谈法,设计了一些简单、具体的问题,如“你喜欢哪个老师”“你为什么喜欢她”“你觉得她怎么好”。

教师与幼儿给出的回答多为具体特征,笔者将其整理概括为五大方面:性格因素(如活泼、爱笑、温柔),外貌因素(如漂亮、年轻、嗓音悦耳),生活照顾因素(如像妈妈一样、悉心照顾饮食及睡觉),认知因素(如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和交往因素(如鼓励、尊重)。

一、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交往因素”(占34.8%)和“性格因素”(占34.1%)是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他依次是“外貌因素”(占18.5%)、“认知因素”(占6.4%)、“生活照顾因素”(占6.2%)。而在幼儿心目中,“交往因素”和“生活照顾因素”占同样的比重(33.3%),“认知因素”“陛格因素”“外貌因素”则各占23.2%、5.8%和4.3%。

对比发现,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除“交往因素”相符,其他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师心目中,自己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师幼关系是让幼儿喜欢的关键因素,这符合“尊重孩子”“增强自身的榜样作用”的理念。而幼儿在偏重“交往因素”的同时,也很偏爱教师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这提示教师要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来交往,还要将他们当作“不平等的人”来照顾。

教师和幼儿在“认知因素”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如今的孩子具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但有一部分教师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不同年龄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小班幼儿更喜欢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体贴的照顾,单“生活照顾”一项就占到60%。帮助小班幼儿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关键,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小班幼儿时应以照顾为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到中班阶段,幼儿对上述五个因素都有所关注,特别是对“交往因素”的关注度有所上升,而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则有较大比率的下降(以上两项均占33.3%)。另一个较明显的变化是他们对“认知因素”的关注度有较高提升(占23.2%)。这是因为中班幼儿对环境已适应,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交往和认知的需求更高了。

大班幼儿各种需求的分化更加明显,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已降至20%,认知需求和交往需求则各占25%和35%。教师应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一定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当然这些准备离不开师幼之间的良好交往。

三、男女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在男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交往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7.5%,其次是“生活照顾因素”(31.2%)、“认知因素”(25%)、“外貌因素”(6.3%),他们对教师的“性格因素”似乎不在意。在女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生活照顾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5.2%,其次是“交往因素”(29.7%)、“认知因素”(21.6%)、“性格因素”(占10.8%)和“外貌因素”(2.7%)。对比来看,男孩更注重“交往因素”,女孩更注重“生活照顾因素”,而他们在对“认知因素”的关注程度上并无很大差异。

四、建议

幼儿最喜欢的教师特征是“生活照顾”和“交往”,而教师认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并能与幼儿良好“交往”。相符部分说明教师正确理解了幼儿的需要,而不相符部分正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另外,教师的“性格因素”受幼儿的关注度虽然比较低,但不能被忽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教师榜样这一“潜在课程”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在小班,应更多地给予幼儿生活上的照顾,让他们有安全感;到中、大班,则应多与幼儿交往,促进幼儿获得情感、意志、道德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应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既然男孩更喜欢“交往因素”,教师就可以多在交往中传递信息,锻炼他们的能力。而对女孩,教师应通过生活照顾使她们获得安全感并由此信任教师。同时,由于女孩更注重教师的“性格因素”,所以教师可以更多地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感染、教育她们。

幼儿教师演讲稿:尊重儿童什么


尊重儿童是教师应履行的义务。而且平时教师挂在嘴上较多的字眼就是“尊重儿童”。但在实际的教育中往往缺少对儿童的尊重,以至于辱骂、体罚儿童现象十分普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尊重儿童?尊重儿童什么?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

人格,指人的品格、性格或名誉。儿童作为未来的公民,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教师不应把儿童看成是容器,看成是简单加工、塑造的原料,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儿童的合理要求、儿童的情绪和情感需要、儿童的选择判断。这里需指出的是,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真实感情的表露要给予尊重。这样学生就会因为受到尊重而乐意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尤其是在德育中,当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期望不同或是相反时,我们应尊重他们,耐心说服、启发、引导。而不能一棒打死。而且,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并把自己的判断跟社会期望的判断做出比较;凡是争议的问题和事情,教师暂缓发表意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道理;同时还要允许、鼓励不同意见的存在。只有这样,儿童才会愉快健康的成长。

二、尊重儿童的个性

个性,是指人在行为模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心活动。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每个儿童个性都是不相同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反应敏捷,有的迟缓;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不善言词……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儿童天然存在着差异,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他们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

三、尊重儿童心理自由

尊重儿童的心理自由就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他们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给他们一个想像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地联想和自由地言论,这些都是创造力的源泉。主动,自由是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理自由就是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让他们敢于辩论,勇于挑战;善于创造和探索。教师要倾听儿童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走进他们的心灵,并且和他们一起插上翅膀,无拘无束地畅游在自由的想像王国。

四、尊重儿童的自尊心

自尊心人皆有之,儿童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韩风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苏霍姆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极大的启示:那就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因此,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

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

案例:让孩子了解什么叫“地震”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幼儿园家访老师聊什么


家访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从而更加信任和理解教师。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园家访老师聊什么”,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幼儿园家访老师聊什么

1. 孩子的表现和习惯:

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习惯,例如是否有进步、与同伴相处是否融洽、是否有良好的自理能力等。

2. 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询问孩子在家中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孩子是否有特长或特别喜欢的事物,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和培养。

3. 学习情况:

可以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例如是否喜欢上学、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等。

4. 个性和情绪表达:

和家长谈论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情绪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

5. 家庭教育:

向家长请教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例如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

6. 交流与协作:

老师可以与家长探讨如何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相关推荐

  • 老师,为什么不叫我? 慧慧是一位不声不响的小朋友。记得我刚到这个班时,指导老师介绍班上情况时,特别提到一些比较聪明、能干的幼儿,但没有提到慧慧的名字,自然我也就没去注意她。 为了和孩子熟悉,了解他们,我这个才上岗的新兵一有...
    2020-12-28 阅读全文
  • 我为什么是一名幼儿教师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为什么是一名幼儿教师”!我是无意间成为一名幼儿英语教师的。 小时候,我的梦想很多,喜欢画画,想长大成为一名画家;喜欢看戏,希望长大能够去写剧本...
    2020-07-06 阅读全文
  • 什么样的孩子叫自闭症儿? 什么样的孩子叫自闭症儿??这是很多家长常常会问我们的。他们会问:“我的孩子跟很多智障的孩子也一样啊!甚至他也很像多动儿,他是有自闭症吗?”今天第一个要跟大家介绍是在临床或是医学上的诊断,有怎么样的小孩...
    2022-02-25 阅读全文
  • 老师你在干什么?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我在写东西的时候,我在整理学具的时候,我在翻找东西的时候,孩子们习惯凑过来问:“老师,你在干什么?”或者问:“老师,你要干什么?”每当这个时候,我一般都是说,小朋友先坐好,一会...
    2020-12-08 阅读全文
  •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新学期伊始,孩子脸上有的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有的是初来乍到的羞涩。面对他们,教师们亲切地送上柔柔的微笑和暖暖的拥抱。“我们爱孩子,也同样希望他们爱我们。”是啊,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情...
    2020-09-27 阅读全文

慧慧是一位不声不响的小朋友。记得我刚到这个班时,指导老师介绍班上情况时,特别提到一些比较聪明、能干的幼儿,但没有提到慧慧的名字,自然我也就没去注意她。 为了和孩子熟悉,了解他们,我这个才上岗的新兵一有...

2020-12-28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为什么是一名幼儿教师”!我是无意间成为一名幼儿英语教师的。 小时候,我的梦想很多,喜欢画画,想长大成为一名画家;喜欢看戏,希望长大能够去写剧本...

2020-07-06 阅读全文

什么样的孩子叫自闭症儿??这是很多家长常常会问我们的。他们会问:“我的孩子跟很多智障的孩子也一样啊!甚至他也很像多动儿,他是有自闭症吗?”今天第一个要跟大家介绍是在临床或是医学上的诊断,有怎么样的小孩...

2022-02-25 阅读全文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我在写东西的时候,我在整理学具的时候,我在翻找东西的时候,孩子们习惯凑过来问:“老师,你在干什么?”或者问:“老师,你要干什么?”每当这个时候,我一般都是说,小朋友先坐好,一会...

2020-12-08 阅读全文

新学期伊始,孩子脸上有的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有的是初来乍到的羞涩。面对他们,教师们亲切地送上柔柔的微笑和暖暖的拥抱。“我们爱孩子,也同样希望他们爱我们。”是啊,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情...

2020-09-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