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家都来说家教——也说“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发布时间:2020-07-13

幼儿家教故事。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家都来说家教——也说“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岁的女儿喜欢拿别人的东西不知从何时已成为我不大不小的心病。尽管我想尽办法说服、教育,可仍奏效不大。哎!我这“教师出身”的妈妈可真无计可施了。

但一次偶尔的机会,使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带着女儿回娘家,母亲拿出桃子,杏等水果招待我们,女儿忽然好像想起了什么,放下桃子,找来塑料袋把盘子里的水果全部装好,放到我的包里,嘴里还念念有词“这些拿回家我明天吃。”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为什么我的苦口婆心在女儿身上不见成效呢?我耐着性子:“这是姥姥家的东西知道不知道?”“知道!”“知道为什么又拿?”“你到姥姥家总是拿姥姥家的东西……”女儿的话使我无言以对

,思绪万千,是啊,以往每次回娘家或婆家,总是大包小包往家拿,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的举动无形中已成为女儿的反面教材。于是才有了女儿今天的举动,有了我的万般无奈及那苦口婆心而仍不奏效的教育。

这件事,是我对“身教重于言教”的名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怎样引导孩子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怎样引导孩子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的处理方式上个星期五儿子放学回来告诉我,他的腊笔丢了。我问儿子:“你能否记得丢腊笔的过程?”因为儿子很少会丢东西,我想知道儿子对这事有个什么样的说法。

儿子说:“就一会儿的功夫,他就发现自己的腊笔不见了,并且还说他知道是班上XX同学拿的。”

我:即然你知道是谁拿的,那为什么不要回来?(问这话是想让儿子明白,没有证据的事不可乱冤枉别人。)

儿子:因为那同学的书包里就有他的腊笔。

我:腊笔若有一样的也不奇怪,你即然没敢要回来就说明一件事,你自己都不敢肯定是不是你自己的东西。

儿子:反正就是我的,我认得自己的东西,我的腊笔有断了两条色的,XX同学的怎么会跟我的一模一样?

我:说这么多也不能证明什么,即然你知道是自己的都不打算要回来,就不要再说了,以后自己记得自己的东西要好好保管。若如你所说放在书包里都拿走了,那你就要想办法杜绝这事。

儿子:那我现在没有腊笔了,怎么办?

我:家里还有两盒水彩笔,要不就拿一盒吧。(这水彩笔是儿子的最爱,之前他一直不赞同拿到学校去,因为怕丢。)

儿子听我这一说,就在水彩笔外盒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奶奶看到了说了一句:“写在外盒上有什么用,别人要拿你的把盒子丢了不就成了。”儿子觉得奶奶说的有道理,于是请我帮忙把每支水彩笔上写上他的名字。

昨天回到家里儿子告诉我,他的水彩笔今天又被那位同学拿走了,但后来要回来了。

我:你是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要回来的?

儿子:就在下课时一会功夫就发现自己水彩笔不见了,自己就想,时间不长,水彩笔一定还在班里没被拿出教室,他就怀疑拿自己腊笔的那位同学,于是自己就偷偷的去看了一下那同学的书包,果然发现在那同学的书包里,并且那同学还用衣服盖住的,他想自己不能乱动别的同学书包,就向老师求助,经老师同意后把自己的水彩笔拿回来了。

我:那后来有没有找那位同学聊聊?

儿子:没有,只想要回自己的东西没有再多考虑别的。

我: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位同学后续还会不会再来拿你的东西?你这样时时防着也不是个办法。

儿子:我也想过,但不知道怎么来处理这事,妈妈你给我出出主意。

我:你要找个时间跟这位同学聊聊,告诉他,若他喜欢你的东西可以问你借,但提前一定得到你的同意,并且有借有还。若他不想借又想拿走,那对不起,他没这个权利,两次机会给过了,再发生这样的事,就不会再原谅他。你并且还要告诉他,小朋友就不应该乱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人的行为问题。若他不改,那以后没谁会和他做朋友。不过记得说这话时要让你同学看到你的真诚。

儿子:会想办法跟那位同学说说,因为不想让这同学再这样下去,这样长大了就会变成小偷了。

我:是的,所以他现在需要人来帮助他,让他别把错误的路续继走下去。

儿子:妈妈若我改变不了他,你可以跟他妈妈说说吗?

我:这是以后的事,你不用管,你只要把现在该做的该说的都做了,就行了。再说也要给他一点时间来改变,不可太心急。家长的处理方式一个班里或多或少总有一、两位这样的同学,这跟他们的家长教育引导有很大关联,有的家长对小孩这事莫不在乎,有的家长就会用爆力教育孩子。家长教育思路不清楚,没有让孩子在认知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孩子常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慢慢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别人的好看好玩的,不占为己有心里不自在。

像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明确的跟孩子说,看到别人有好看好玩的东西,自己若也想要,就应该尝试去借,别人的东西,自己是没有权利随便去拿。在教孩子去借时,也不要忘了教孩子学会礼貌用语。并且还要跟孩子说清楚,你去借别人的东西,别人有可能会借给你,也有可能不借,借给你当然开心,但也要及时感谢人家。如果别人不借给你,你也不要失望,若自己真心想要,回家就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会根据情况买给你,但前提是你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并且家长要跟孩子明确约定规则和惩罚,跟孩子说现教了你的方法,如果你知道怎么做了,还不按规矩来,再犯类似的错,乱拿别人的东西,那必须要接受惩罚,惩罚内容和方法家长要在事先和孩子规定好。避免孩子在受惩罚时不愿意接受受罚内容。并且家长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要让孩子罚了一下,就心疼算了。这样孩子永远是改不了这个坏毛病的。

对孩子说“随便 ”的危害


大们经常说的一句“随便“,“随便”一词出自“客随主便”,在字典中对“随便”有几种解释:1.随其所宜;2.任意、不经心;3.任何、无论;4.简单,简便。

而“随便”一词出现得最多的会是在一些生活琐事上。在某聚会上,主人拿着菜单征寻你的味口时,你想到的就是客随主便,简简单单就好,往往都会说“随便”。而在家里有些时候,你也会经常说“随便”。随便多了后,你会遇到什么事时都“随便”,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个性的自我。

时间一长,孩子也会跟着照样学样。当你问他早餐吃什么?他会告诉你“随便“?当你问他周末想去哪里玩,他也会告诉你:随便”?可你当真“随便”选个地方,他又不满意,你再问他,他回答你的依然是“随便”。没有谁会是谁肚里的蛔虫,又哪里知道你的那个“随便”到底是想要什么。

1.“随便”也给人一种没有主见的意思

其实一个总是“随便”的孩子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无从选择也懒得选择,而有时他选择了,爸爸妈妈也会持反对的态度,久之,他干脆就什么都“随便”了。试想一个“随便”到大的孩子,你能指望他有多大的创造力和爆发力?

我一个侄子,现在都大学生了,从小到大,你问他什么,他回答你的永远都是“随便”二个字。你要是问他有没有特别喜欢吃的菜,他会说,都吃。你再问他那到底给你做什么呢,他会说“随便”都行。你要是再问他:“是烧排骨还是沌汤”?他回答你的依然是“随便都可以”。

有一段时间,女儿在假期因为跟侄子呆了一段时间,有次我问她晚上是吃土豆片还是土豆丝,平时总会择其一的她竟回答我“随便”。我再问她第二天是去公园玩还是去书店,她也是回答我“随便”,天哪,这“随便”二字是可以随便传染人的。

2.“随便”的影响力有多大

一个从小在爸爸妈妈的随便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时间一长,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选择性的障碍。究根到底,还是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犯了一些不该犯的错。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不妨多尊重孩子,在帮助他选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的选择。

你不妨这样问孩子:“你是喜欢吃青菜还是豆腐?让孩子择其一;比如你再问他,你是要喝橙汁还是白开水还是牛奶?让他明白有哪些是他可以选择的。如果你直接问孩子,你喝什么,孩子肯定会告诉你“随便”,因为他不知道你都准备了些什么,也可能他会说些你刚好没有准备的东西,如果你不能做到,他会很失望,继而下次也就“随便”了。

一个在生活中总是“随便”的孩子,遇到问题会逃避去选择,不悲观也不积极,更不会主动去担当什么,遇到事情不赞成也不反对,行也可不行也可,而放弃对他来说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为了孩子的不“随便”,请爸爸妈妈们要学会给孩子出选择题,而不是让他盲目的思考,然后不负责任的随便。让他明白做事需要有要求和标准,做人亦如此。所以千万不要再随便对孩子说“随便”!你不“随便”,孩子自然也不会“随便”了!

请勿拿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某,学习多自觉啊!”“我同事的女儿今年考上重点中学了,你怎么就没人家这么争气呢!”……您小时候是否经常听到父母唠叨这些熟悉的话语,您现在是否也常对孩子这样说呢?最近,一篇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在网上“走红”,网友们纷纷响应“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的“夙敌”,因为自己一路就是被父母“比”着长大的。上学时,比的是成绩,毕业时,比的是证书,而工作后比的则是职业、收入。

微博热议

“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还有个有钱又正儿八经的男/女友。研究生和公务员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

最近,这则广泛流传于网络和微博的热帖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在新浪微博上,关于“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就有一万六千多条,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多数网友都表示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过,痛恨这个无处不在的攀比对象。

做我自己abc:大人总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比如说“看看人家谁谁谁,人家干什么都比你干得好,再看看你”大人可知道孩子听了心里什么滋味吗?

Dr_Bruce: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家的孩子”。

八月堂:每个妈妈心里都住了个“别人家的孩子”。

吴雨熹peter:“别人家的孩子”引发社会大讨论。孩子为什么会反感呢?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家长对他/她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孩子进入12岁后的“身份认知模糊期”,他/她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家长又反复拿“别人家的孩子”——这个泛个性的优点集合体来指导他/她,孩子必然会迷失方向。

歇在树上的风_p23:与女儿一起读《别人家的孩子》,女儿慨叹:我怎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对她说:你一直都是别人的“别人家的孩子”。

学途: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或是把自己没有上好学的心愿强加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CrossCloud: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好而自己家的不好。那是因为有的家长虽然和自己家的孩子朝日相处,但确不懂如何客观评价孩子,更多地看到了缺点,而却非常愿意看到或听到其他孩子如何优秀云云,殊不知有时看到的只是表面。

痛苦经历:“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也许还会延续到高中、大学。”现在读初三的小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小学开始,父母就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有时是具体的人,有时是他们虚构的,总之当我学习放松、退步,或者他们对我有什么新要求的时候,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会适时地出现。”小恒说,一开始我的心态是很生气,觉得父母为什么老觉得别人的孩子比我强,认为他们不喜欢我,后来被说多了就觉得厌烦,对他们的这种所谓的“激励”的教育方式很厌恶。

家长经验:把自己孩子也当成“别人家的孩子”

公务员陈梅佳曾经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而与女儿有过一段不开心的经历。那时女儿上初二,有一次她无意中在女儿面前说起同事的女儿在英语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哪知女儿非常敏感,立马很委屈地说:“为什么你们总是说别人的好?你找别人的女儿做你女儿好了!”以前看到女儿类似的反应,陈梅佳都会认为女儿不够虚心,见不得她表扬别人。可是这次女儿竟然说出“你找别人的女儿做女儿好了”,她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

后来冷静下来一想,陈梅佳才意识到不该以这种方式来激将女儿,她的本意是想让女儿“知耻而后勇”,激发女儿学习的斗志,哪知倒让女儿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如人,对自己失去信心。陈梅佳说:“我们总是一眼就能洞察别家孩子的优点,却对自家孩子的长处置若罔闻。我们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家孩子的优秀,却对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赞美。后来,我和丈夫决定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赞美之词,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变得开心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专家建议:比别人不如比自己

广州市越秀区某中学心理咨询室的黄老师表示,很多父母爱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家的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父母应该让孩子“和自己比”,而不是“和别人比”,例如拿孩子这次成绩和上次成绩进行比较,拿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来比较。此外,如果确实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值得自己的孩子学习的话,那么最好先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好的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客观分析别的孩子表现比较好的方面,之后才在此基础建议孩子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心理会更容易接受。

行为习惯: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爸爸妈妈要怎么做


整理了行为习惯:孩子总是喜欢拿别人的东西,爸爸妈妈要怎么做,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孩上一年级,总是会把学校的东西拿回家,比方说拿同学的本子、橡皮等等。为了给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我们在家里使用东西的时候也不要随便拿,要先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

孩子其实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被允许的,但孩子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经过多次教育都不见改正,有的孩子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什么孩子知道这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却还会做呢?

孩子的世界其实是非常单纯的,有时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拿。爸爸妈妈要怎样教育和处理呢?赶紧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严格管理孩子

有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就算是捡到一件小东西也会上交给老师或者爸爸妈妈,但是一些家庭出来的孩子就想着拿他人的物品,所以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一定要有所要求,做到家有家规,让孩子有一个好习惯。

2.喜欢的东西就想要

人一出生就会有欲望,这是一种原始的生存的欲望,所以我们在饿了之后就会寻找东西吃,在渴了以后就会想要喝水。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都是一出生就有的本能,所以孩子在看到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就想要拿到手里,如果无法获得的话就会哭泣。

有时候,孩子的这些心理欲望会让孩子做出一些偷东西等行为。比方说,孩子某一天回到家会带回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但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是错误的。

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孩子有这些行为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告诉孩子这样子做是不对的,然后跟孩子一起把东西还给人家。

3.及时纠正

孩子如果出现拿别人东西的行为,爸爸妈妈一定要第一时间制止。如果爸爸妈妈默许孩子可以乱拿他人的物品,孩子长大以后就有可能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

4.提前跟孩子说明

爸爸妈妈要提前和孩子说明,一些东西是要获得爸爸妈妈的许可之后才可以拿的。在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到了幼儿园或者别的地方,孩子在想要一些东西的时候就会事先和别人打声招呼,在得到允许或是不允许的情况之下才会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拿别人东西这个坏习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的话,以后可能就会变成小偷小摸,这就是很严重的事情了。所以爸爸妈妈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帮他纠正过来。

亲子关系:不能随便回答孩子的几个问题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

下面这六条最常见的错误回答,爸爸妈妈们可要看清了!

1、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

错误回答:妈妈完全了解你的感觉。

事实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为她是你心爱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么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诉她,妈妈理解她,并且想让她知道愤怒、难过之类的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你这样的安慰更容易激怒孩子,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是觉得他经历的事情很正常,她的不快不仅没平息,很可能,以后她什么都不愿告诉你了。

正确做法:从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着手,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及细节,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比简单的安慰有效得多。

2、儿子刚刚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明明。”

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明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明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也或者你同明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正确做法: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明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们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教给孩子这一课,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3、孩子告诉你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

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4、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和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

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5、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

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6、孩子听到老师说吸烟不好,回来问你有没有吸过烟。你回答说没有,他不信任似地再问:“真的吗?”

错误回答:“我从没对你撒过谎。”

你这么说是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但告诉孩子从没并且永远不会对他撒谎之类的话,孩子今后很轻易就能抓住你的把柄,不再信任你。

正确做法:“爸爸尽可能对你诚实。”当他下次发现你在说着一个善意的谎言时,你就有了解释的机会,告诉他有时候这么做只是好心。“爸爸知道今天的菜不好吃,可是外婆费了好多时间来准备,我不想让她不高兴啊。

相信《大家都来说家教——也说“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家教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怎样引导孩子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怎样引导孩子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的处理方式上个星期五儿子放学回来告诉我,他的腊笔丢了。我问儿子:“你能否记得丢腊笔的过程?”因为儿子很少会丢东西,我想知道儿子对这事有个什么样的说法。 儿子说:“就一...
    2020-10-15 阅读全文
  • 是否要阻止宝宝拿别人的东西? 导读:宝宝18个月,社区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很喜欢他,每次在小花园里玩的时候,总有人来逗他,给他点东西吃,他也很习惯地拿了,我不想让孩子养成随便要别人东西的习惯,可他又那么小,和他讲道理能明白吗?我...
    2021-11-01 阅读全文
  • 案例:“幼儿拿别人的东西”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冯淑鑫是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比较淘气。一天,几个孩子都说自己的彩笔不见了,也有的说铅笔不见了,在对附近几个小朋友的询问中得知:原来是冯淑鑫小朋友拿的,最终这些东西真的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 案例二...
    2021-05-15 阅读全文
  • 2020拿别人东西还撒谎没人喜欢你了 欣是个调皮的小女孩,如果有什么东西入了她的眼,她就会偷偷地把它藏起来带回家。从上幼儿园以来,我们已经多次发现她把班级的书籍偷偷藏在身后想带回家,幸亏及时发现制止了她的这种行为。 今天,我又从她的书袋里...
    2020-06-18 阅读全文
  • 环保教案:电池不能随便玩 活动领域:环保 活动名称:电池不能随便玩 活动目标:通过摆弄、拆卸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讲解废旧电池危害的光...
    2019-12-12 阅读全文

怎样引导孩子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孩子的处理方式上个星期五儿子放学回来告诉我,他的腊笔丢了。我问儿子:“你能否记得丢腊笔的过程?”因为儿子很少会丢东西,我想知道儿子对这事有个什么样的说法。 儿子说:“就一...

2020-10-15 阅读全文

导读:宝宝18个月,社区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很喜欢他,每次在小花园里玩的时候,总有人来逗他,给他点东西吃,他也很习惯地拿了,我不想让孩子养成随便要别人东西的习惯,可他又那么小,和他讲道理能明白吗?我...

2021-11-01 阅读全文

案例一:冯淑鑫是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比较淘气。一天,几个孩子都说自己的彩笔不见了,也有的说铅笔不见了,在对附近几个小朋友的询问中得知:原来是冯淑鑫小朋友拿的,最终这些东西真的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 案例二...

2021-05-15 阅读全文

欣是个调皮的小女孩,如果有什么东西入了她的眼,她就会偷偷地把它藏起来带回家。从上幼儿园以来,我们已经多次发现她把班级的书籍偷偷藏在身后想带回家,幸亏及时发现制止了她的这种行为。 今天,我又从她的书袋里...

2020-06-18 阅读全文

活动领域:环保 活动名称:电池不能随便玩 活动目标:通过摆弄、拆卸电动玩具,让幼儿对电池有初步的了解。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一个电动玩具,内有电池;另备电池若干;讲解废旧电池危害的光...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