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嘘,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7-06 中班我的幼儿园的教案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简短的幼儿故事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嘘,引发的思考”!

我是幼教队伍中的新兵,工作大半年来,在孩子们的童言稚语中,在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的爱中,我感动着、收获着、成长着。

更换教室内环境布置主题时,把摘来的绿绿的柳条换上去,想干就干,我在大椅子上放上小椅子,才能够得着,当我爬上“小高楼”站在那里的时候,往下一瞧,心里怦怦地直跳,心想可不能摔下来,可这样一想就更紧张了,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也许是我奇怪的样子,也许是太高了,孩子们嘴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周老师,太高了,小心!”“小周老师,危险,快下来。

”孩子们的叫声,让我觉得更怕了,有随时要掉下来的危险,我忙说:“别叫,别叫。

突然教室里安静了下来,低头一看,政政用他的小食指贴在嘴唇上,小声的说着“嘘,别喊,喊了周老师会分心,可能就要掉下来。

”他边说边示意其他小朋友不要讲话。

看到政政那严肃认真地样子,一幕幕出现在眼前:由于从小由80多岁的太太带大,政政没有多少规矩,因为懒散惯了,到幼儿园后,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他来说是个坎儿,不是丢三落四,就是左攻右击;不是满桌的饭菜,就是含水喷洒,真是令老师们头疼,于是乎,平时经常地教育他,甚至有时带点训斥,有几次在他父母面前生气地说:“政政你们要好好地教育教育。

想到对他的严厉,可孩子对我呢,瞬间眼里酸酸的。

我下来后向政政竖着大拇指说:“你真懂事,老师谢谢你”,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记忆中似乎从没这样夸过他,只记得自己总是说“政政,不要抢人家的玩具;不要随便走位置,不要在上课的时间看书……”。

今天,我看到他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可爱……

政政虽然小错误还是经常犯,但通过这件事,发现他变了:上课认真了、能根据要求去洗漱了、攻击性弱了,时时像个小精灵一样跑到我身边,摸摸我,或是会心的一笑。

每当看到我带着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神情,从他那稚嫩的脸上我看得出他内心的激动和满足,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宽容的态度、耐心的等待、欣赏的微笑、无私的关爱,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只有用心、用爱呵护每一个,孩子们在赞赏中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嘘,引发的思考”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一颗糖果引发的思考


扬扬,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姑娘,但做起事来缺乏耐心,尤其是在从事绘画、手工等活动时表现得特别突出。在一次为糖果涂色的活动中,刚涂了一小块,就拿着画纸喊道:“老师,我画好了。”“扬扬,要把整个糖果都涂上颜色,你看这儿还是白白的。”听了老师的话,她又再次拿起画笔涂了起来,可是没涂几下又站起来说:“老师我画好了。”“你的糖果肯定不甜。”听了老师的这句话,扬扬愣了。老师继续说:“你的糖果粉粉的,是草莓味的吧?”扬扬开心的点头。“可是只有这一小块是有味道的,其它地方白白的,肯定是没有味道的,如果都涂成这样粉粉的,那就都是草莓味的了,肯定很好吃,帮它都涂上草莓味吧,涂好了给我尝尝,好吗?”“嗯,我涂好了给你吃噢!”于是她回到了座位,认真地涂了起来,直到最终完成。扬扬前后两种不同的涂色态度值得我们思考,是什么激发了她涂色的兴趣?显然,是第二次引导中教师半开玩笑式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将扬扬的注意力集中于怎样让糖果变甜,变甜以后给老师品尝的情境中,这样的情境具有浓浓的生活味,给枯燥的涂色任务增添了一点“味道”和情趣。同时又不乏涂色技能的指导,“甜”隐藏的要求就是将给糖果涂色,将其涂满、涂均匀,当幼儿不把它作为一个技能要求,而是作为一个自己的追求目标(我要把这颗糖变甜),作为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时,自然就能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其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还没有强烈的学习的意识,他们只是在认真的生活,而我们教师就要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视线,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语言,使他们生活着,并学习着。怎样才能走进幼儿的视线,寻找适合他们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语言呢?关键是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了解他们的需要。虽然每个幼儿都很关注生活,时时刻刻关注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但是否所有的美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进一步的欣赏、表现的兴趣呢?记得家长园地刚做好时,孩子们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自己发现了并不约而同的喊道:“好漂亮。”但赞叹完之后,无人问津了。当看到教室里挂起的喜洋洋吊饰时,他们也不约而同的喊道:“喜洋洋、喜洋洋!”“我喜欢。”并连着几天谈起“羊羊”的话题,“我有喜洋洋的衣服的”“我家里有美羊羊的”“我要叫妈妈买喜洋洋的裤子了”等等。为什么同样是他们发现的美,却延续的时间长短不同?因为这些羊羊形象经常在他们的生活中出现,电视节目中,玩具店中,宣传画中,漫画书中……所以特别的敏感,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可见,唯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才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关注,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探索和思考,我们教师唯有关注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寻找到能够进入他们视线的,符合他们生活经验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语,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生活着,并学习着。

讲故事引发的思考(中班)


今天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象波波》,孩子们听得很认真,通过故事孩子们懂得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小象波波正在家里看电视,他看到一个广告。广告上说:“你身上有泥吗?请不要洗掉,到我们这里来换香蕉”。小象看到了这则广告非常兴奋,因为他身上有许多的泥,于是小象就照着广告中的地址找到了森林泥换香蕉公司。

森林泥换公司是老狐狸开的一家专门骗大象象牙的公司。他知道大象身上都会有很多泥,而且大象最喜欢吃的是香蕉,通过这个来骗取值钱的象牙。小象波波受骗了,幸亏象爸爸、象妈妈听到了小象拉拉的呼喊声,及时地来救小象,不然就会发生可怕的后果。

我们都知道孩子很喜欢做梦,很容易受骗。孩子用自己“浅显”的眼光看待世事,单纯地理解本来复杂、多元的世界。就像故事中的小象波波在电视上看到用泥巴换香蕉的广告后,只是非常高兴地往一个方向想:“我身上有这么多的泥巴,可以换许许多多的香蕉。”而没有想想:森林里怎么会缺泥巴呢?

小象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以后,他懂得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只有用自己的劳动获取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讲完故事后,我组织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不上当受骗”,我还设定了几个情节,让幼儿来说一说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请保留此标记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教育随笔:一杯水引发的思考


张××是我班一个特别的孩子,因为患有先天性股骨头发育不良,行动不方便,在生活、游戏上都需要我们照顾。走路时如果别人不小心碰到她,她就会身体失控摔倒,因此我经常提醒我班孩子在活动游戏时不要碰到她,在生活上也尽量帮助照顾照顾。一年多来,我班孩子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走路时尽量避开她,活动游戏时帮助拿材料,喝水时帮助她接水等等,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为她做的这一切,总有一股温暖的暖流流进我心里,让我心里觉得暖暖的。

前天课间,孩子们吃好餐点陆陆续续地来到卫生间喝水。我在教室里照看着没有吃好餐点的孩子。隐约间卫生间传来争吵声:“这个茶杯是我先拿到的。”“是我先拿到的”,另一个孩子说。我快步走到卫生间,只见沈张玥和谢佳昊两个人争着拿一个杯子。“怎么回事?”我说。“黄老师,是我先拿到张××的茶杯的,”谢佳昊说。“是我先拿到张××的茶杯的。”沈张玥赶紧接过谢佳昊的话。看到这一切,不用说,又是为帮助张××拿茶杯接水这事争吵。虽然是争吵,但因为是帮助张××接水而引发的争吵,我没有责备他俩,反而被他俩的爱心感动。我轻轻地把两个孩子叫到我身边:“沈张玥,谢佳昊,你们帮助张××接水很好,说明你们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老师要为你们点赞,不过,为这事争吵就不好了是不是呢?”两个孩子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说:“这样吧,你们俩商量一下,轮流给张××接水。”听了我的建议,沈张玥对谢佳昊说:“谢佳昊,今天你帮助张××接水,明天轮到我可以吗?”“好呀,”谢佳昊点点头,拿起张××的杯子往茶桶走去。

培养幼儿爱心是幼儿早期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培养幼儿的爱心,使幼儿从小就养成健康善良、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品德和人格,更是幼教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远比单纯教授知识更为重要和更有价值。《幼儿园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也有明确的要求:“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爱心的重要性。

我要谢谢张××的家长,当初选择了我班,无形间也让我班有了一个很好的隐性社会情感教育资源,就是让张××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园的每一天体验并感受了爱与被爱。孩子们每天在这样的实际情境中学会了了解张××的需要并给予了适当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爱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经过三年的集体生活,我班每个孩子都是善良,有爱心的人。

教育随笔:由“沙发”引出的思考


通过一个上午的制作家具活动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集幼儿智慧且精致的家具作品。看:晶晶、姚瑶、陈乘风合作的“衣柜”;小意、章会凌合作的“电视机”;王思奇、叶文睿、龚梁合作的“床”,都是有模有样的。当我看到威威独自制作的“沙发”时,我皱起了眉头,不禁冒出了火:怎么那么难看的“沙发”,只见“沙发”上用剪刀戳了许多小洞,象个蜂窝```!

但我还是尽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并问威威:“你怎么回想到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呢?”

威威却自豪地向我介绍了他的杰作:“我家里的沙发上面有许多个纽扣,我觉得这样的沙发很漂亮,所以就把沙发做成这个样子的``````!”

噢!我恍然大悟,原来威威的灵感来自他的生活经验!

幼儿所表现、所表达的一切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中事物敏锐观察以及对自己的亲身感受!虽然,这样的“沙发”并不美,但难道只有完成一件“美”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吗?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撕书后引发的思考(小班教师)


每天午餐后的空闲时间,都会提供些不同的书给孩子自由取阅,但由于孩子们的争抢,小书已被撕破了好几本了,为此我没少费唇舌,让孩子认识到破坏图书的坏处,并学会交换,但收获甚微。

这不,刚刚一番说教,就又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俊俊看到州州手中的《喜羊羊》非常喜欢,他商量就去抢,州州又坚决不让,又一把抢了回来,就这样,一抢一夺,这下可好,其中的一页被撕掉了。当我询问事情经过时,他俩都说对方不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可怎么办?简单的说教对小班孩子来说作用不大,必须用行动来让他们认错。

我灵机一动,拿过了书说:“这样吧,我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吧!”孩子们很高兴,丢围坐在我身边。我一页页地讲,小朋友一页页地看,讲到喜羊羊要动脑筋对付灰太狼时,也正巧是被撕去的一页,这下故事讲不下去,我故作惊慌地说:“哎呀,这可怎么办?书都被撕坏了,下面讲的内容就看不到了。”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说话。忽然惟惟站起来说:“都怪小朋友把书撕坏了,不然就能知道故事内容了。”宣泽说:“撕坏书是不对的,小朋友就不能看书了。”其他小朋友都说:“对,小朋友不能撕坏书。”……

看到孩子对撕书有了共同的认识,我说:“你想看别人的书,你可以怎么做?”俊俊首先站起来说:“我可以和小朋友商量,‘你看完了再给我看’”。苗苗说:“还可以和他交换看。”“对的,要等小朋友同意后才能看书。”我补充说。并请俊俊和苗苗来表演向别人借书和交换书的情境。同时我也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渐渐学会分享,学会交往!当然,对与小班孩子来说我应准备更充分的数量供孩子们选择。

教育随笔:一次谈话引发的思考


放学了,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开心心的离开了班级。这时候我看见徐悦馨在椅子上坐立不安、一脸愁容,还喃喃自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呢!”想了一下,我就走过去:“馨馨,你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呀?”馨馨说:“妈妈是做电脑工作的。”我接着问:“哦,你的妈妈今天肯定很忙,不要着急,一会儿就来了,你喜欢你妈妈吗?”馨馨立刻来了兴致:“当然喜欢啊,我妈妈会给我讲故事,还会陪我和妹妹一起玩呢。”这时候没有走的孩子都站过来七嘴八舌地说“我妈妈怎么,怎么……”不一会儿,家长们都来了,孩子们高兴地和教师说再见,离开了幼儿园。也就是在幼儿离园这短短的几分钟,我计划的个别交谈结束了。由此例可见,个别交谈不在时间长短,只要教师有此意识,机会是不少的。

个别交谈不一定是教师发起的,幼儿总想把那些在他们看来很有趣的事告诉教师,谈话也就成为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经验分享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交流要成功进行都要求教师耐心地倾听,对幼儿的谈话表现出兴致勃勃的态度,让幼儿感到“老师认为我讲得很有意思”。

总之,与幼儿个别交谈,对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与个别幼儿交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我们幼儿教师要自己在保教工作中培养这种能力,并在实践中自如地运用。同时也将自身的素质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

教育随笔:一粒珠子引发的思考


教育随笔:一粒珠子引发的思考

开学两个多月了,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了,一切都按着幼儿园的常规进行,可是有一天幼儿在吃完午饭下楼散步时,却发生了一件具有安全隐患的事情。我看见瑶瑶一边走路,一边用手捂着嘴巴,而且还在和后面的小朋友莫名其妙地笑着!我奇怪了,有那么好笑吗?于是走进仔细一看原来她嘴巴鼓鼓的像是在吃东西。于是我对她说:“你嘴巴里的饭怎么还不吃掉?”她看着我,可是半天还是鼓在那,没一点反映,于是我意识到这不是饭了,“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给我看看是什么?”。于是她慢慢地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交给我。天啊!居然是一粒珠子!要是不小心吞下去怎么办呢?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回教室后,让瑶瑶把刚才的事情跟大家说一遍。她低着头说:“我把珠子放在嘴巴里了。”我举着珠子问在坐的幼儿:“你们能把珠子放在嘴里吗?”只见他们都摇着头说:“不可以。”于是我又赶紧问:“把珠子放在嘴里有危险吗?”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议论开来了:“老师很危险的,不小心吃到肚子里的,会死的!”经过我的一番说教,小朋友表示不再带珠子来幼儿园了。

我想孩子们的衣袋里会不会也有不安全的东西呢?我便检查了他们的衣袋,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了我跳三跳,小小的口袋里有:纽扣、绳子、别针等。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反思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来园后,保健老师作为幼儿园的第一门关是很重要的,班级教师作为第二门关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检查幼儿的口袋等,杜绝幼儿把不安全的东西带入幼儿园,活动室的用具也要随时的检查,只有坚持检查才能确保幼儿的安全。

相关推荐

  • 小红花引发的思考 一天离园时,心心妈妈告诉我,说,心心这几天很不高兴,吵着要小红花。由于心心平时表现不太好,尤其是吃饭和睡午觉的时候,常常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就没有奖她小红花,他妈妈的话让我想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教...
    2021-01-18 阅读全文
  • 一颗糖果引发的思考 扬扬,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姑娘,但做起事来缺乏耐心,尤其是在从事绘画、手工等活动时表现得特别突出。在一次为糖果涂色的活动中,刚涂了一小块,就拿着画纸喊道:“老师,我画好了。”“扬扬,要把整个糖果都涂上颜色...
    2020-10-13 阅读全文
  • 讲故事引发的思考(中班) 今天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象波波》,孩子们听得很认真,通过故事孩子们懂得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小象波波正在家里看电视,他看到一个广告。广告上说:“你身上有泥吗?请...
    2021-03-25 阅读全文
  • 案例:由倒胶水引发的思考 一、背景: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而幼儿接触最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是各种材料。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在用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它们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质及简...
    2021-05-2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
    2021-05-11 阅读全文

一天离园时,心心妈妈告诉我,说,心心这几天很不高兴,吵着要小红花。由于心心平时表现不太好,尤其是吃饭和睡午觉的时候,常常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就没有奖她小红花,他妈妈的话让我想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教...

2021-01-18 阅读全文

扬扬,一个开朗活泼的小姑娘,但做起事来缺乏耐心,尤其是在从事绘画、手工等活动时表现得特别突出。在一次为糖果涂色的活动中,刚涂了一小块,就拿着画纸喊道:“老师,我画好了。”“扬扬,要把整个糖果都涂上颜色...

2020-10-13 阅读全文

今天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象波波》,孩子们听得很认真,通过故事孩子们懂得了“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小象波波正在家里看电视,他看到一个广告。广告上说:“你身上有泥吗?请...

2021-03-25 阅读全文

一、背景: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而幼儿接触最多、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是各种材料。但材料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在用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来认识它们的特性。了解材料的性质及简...

2021-05-27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排队引发的思考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

2021-05-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