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保持永远的信任
发布时间:2020-06-12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笔记 今天我们园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午睡工作,将大班与中班的幼儿进行统一管理。由于我不大熟悉大班的孩子,我便对他们多了个几分注意,果然,午睡后大班的杨子龙小朋友将他的小被子随手一团便着急似的跑下楼去,可能是周围的孩子看到我眼中的诧异,便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我们老师都教过他很多次了,他就是不会叠,我们老师也没办法。我心想大班的孩子若是还不会叠被子肯定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于是我将杨子龙小朋友叫到面前鼓励他道:“杨子龙同学,你看下别的小朋友叠的小被子多整齐啊!老师相信你肯定会叠的比他们都好!大家认为老师说的对不对啊”?周围的小朋友便呼对声一片,于是我便趁热打铁道:“我们都给杨子龙小朋友一点掌声好不好?”一时间休息室里便“杨子龙,你真棒”的喊声。这时我看到杨子龙小朋友在大家的鼓励声中将被子慢慢叠好,虽然叠的不算整齐,但还是有板有眼。在我的夸奖声中他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了一种自信与自豪。
当一个孩子让老师对他的教育产生听之任之的念头时,事情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他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任老师都对其不抱希望与信任,那么他对他的未来便没有任何信心与希望,这将是我们老师一时疏忽所造成的痛心悲剧。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信任,所以,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用更加科学的理念给予幼儿更充分的信任,例如,用充满信任的眼神和肯定性的语言给他们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对那些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的孩子。当我们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时,我们也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信任是一种能触及灵魂教育。信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激励孩子前进、改正错误。其实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是非常大的,我们老师绝对不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信任,应该努力走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想方设法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孩子应当永远快乐
孩子应当永远快乐
去年9月,我又接收了一批新的孩子。当我第一次给这些孩子讲故事时,孩子们都在静静地听,但我发现,一个叫肖雨涵的小朋友却躲在角落里,像只受伤的小鸟蜷缩在一边。他身材瘦小,从他自卑的神情中,我觉察到,在他柔弱的身上正承受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为了解开这个谜,傍晚时,我叩开了他家的门。雨涵的奶奶知道我的来意后,向我哭诉了缘由。原来,雨涵的父亲患精神病,喜怒无常,常常弄得家里不得安宁,只得长期众议院而母亲也弃儿离去。雨涵自幼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从未得到过父爱,现在连那点点可怜的母爱也失去了。一个没有文化的老人能给他创造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呢?家庭的不幸,使雨涵应有的正常生活发生了倾斜,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投下了阴影。
从这天起,我怎么也忘不掉雨涵奶奶的眼泪,耳边常萦绕着她哽咽的叮嘱,而更驱不走的是孩子那冷漠、凄楚的神情。我反复思考,决定用真诚的爱去弥补他情感上的缺陷。从此,我有意识地接近他,主动与他交谈,衣服脏了替他洗,指甲长了替他剪,还时常摸摸他的小手,问问他的冷暖。我精心设计的“我爱小树”活动中,让他扮“树苗”,引导更多的孩子关心他,体贴他,鼓励孩子们和他交往;在“捉小鸡”游戏中,由他扮“小鸟”,我扮“鸡妈妈”,让他体会到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
那天,搞“三八”主题活动时,我把孩子们的妈妈请到班里一起庆祝节日。我专门去请了雨涵的母亲,可惜她没来参加。当母子们愉快地跳舞时,雨涵又躲到了墙角。这时,我撇下热情的家长,急忙跑过去请雨涵一起跳舞。我看得很清楚,他是挂着泪珠和我跳的,是那么开心,那么投入。会上,孩子们纷纷“夸妈妈”,雨涵竟勇敢地跑到家长们前面朗诵起儿歌:“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夸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雨涵这发自内心的表白博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我噙着泪,跑过去把他紧紧搂住。他把脸贴到我耳边,悄悄地说:“陈老师,您就是我妈妈。”沸腾的活动室里顿时一片寂静。了解情况的家长在悄悄拭泪,不知内情的家长也在急切地询问……
我深深感到,在幼儿园生活中,一切爱的呼唤都会有爱的回音,一切爱的浇灌都会培育出爱的花蕾。现在,谁走进我们班,都会发现雨涵已变得那样懂事,那样活泼。谁能相信昔日沉默寡言的雨涵,如今竟成了班里的“故事大王”。我从内心祝福他永远快乐!
教育随笔:做孩子永远的镜子
教育随笔:做孩子永远的镜子
班活动区“小医院”,“小护士”筱筱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小护士”却把“药品”弄得东倒西歪。我发现后多次提醒她要把药品摆整齐,不知什么原因摆放药品的地方还是乱七八糟,我该怎么办呢?或许我可以换个方法试试。于是,我戴着“护士牌”来到药品柜,开始整理柜子上的药品,大声说:“哟,药品柜这么乱,要是病人来取药,一点都不好找,我来把药品整理一下,等会儿病人来取药就方便了!”好像筱筱意识到了什么,也加入我的行列,开始收拾整理“药品”。
我以“同伴”“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既可以开阔幼儿的思路,引导游戏继续开展;又可以规范幼儿的行为,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质。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简单的行为示范,却涵盖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自上而下的“指挥者”变成了“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孩子面前就要少说多做,以身作则,做孩子永远的镜子,这样比做“指挥者”来得有效!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虽然孩子小,但人与人之间的本性是一样的,我们大人不喜欢听唠叨,小孩也是_样,简单的说教肯定达不到最好的效果。我们要做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想让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那么你就要是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他们,孩子们会看、会学。
“镜子”的作用不只是让孩子来学,还要给孩子正确的指导。孩子尚小,很多时候做过的事情、说过的话是分辨不出对与错的,他需要教师及时反馈,孩子们只有认识自己才能不断进步。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正确的判断,当一面正其身姿的好镜子。
要对所有的孩子充满信心
瑞瑞是一位非常是懒的小男孩。平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好累呀!我不想做。”什么事情都做起来懒洋洋,那么的漫不经心。可是今天的这件事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也能时刻提醒自己……
早操过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准备点名时,瑞瑞小朋友哭了,哭得很伤心,我有些诧异。因为他是个乖巧的孩子,和同伴相处非常好,极少会有矛盾。
“怎么了,瑞瑞?”
“呜……”他哭得更伤心了,我这一问,哭得更厉害了。
等了一分钟,稍有“雨过天晴”,我试着问到:“怎么哭了?谁让你生气了?”
“我说,小小你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的,怎么又轮到你分饭菜了吗?你已经分过好几次了,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的,我一次也没分到过,她不理我。”他说的一字一句,让我清楚地明白了他的意思。刹那间,我感觉到了自己无意中所犯下的错,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不管怎样的孩子,他们都有在集体中表现自己的愿望。而我却不考虑自己的每一他句话,每一个行为。
“对不起,是我的错,你不怕累吗?’”我故意问道。“不累,我也想帮小朋友分饭菜。”他赶紧向我表达他急切的心情。“好吧!你与小小一起帮忙分饭菜!”我高兴的向他发出邀请。“好!”他不哭了,转身去帮忙了。那动作真是迅速啊!
通过这件事情,我感悟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始终要对所有的孩子激励所有的孩子充满信心。
与孩子交流要保持平等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与孩子交流要保持平等”!
今天的午餐ⅩⅩ又没有吃完。
这个有些顽皮又有些固执的小朋友,在我的再三劝说后仍是不愿意吃饭。
看着他的眼圈越来越红,我也有些内疚,也许刚刚开学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不能说服他,转儿我只能说服自己对孩子多宽容一些。
这样想了以后,我笑着对他说“笑一笑”,他却眼睛含着泪水对我说:“我心理有点不开心,笑不出来。
”想来也是刚刚被批评的孩子让他马上破涕微笑还是有些难度。
这时,我看到活动室墙壁上“小青蛙”与“瘌蛤蟆”的图片,想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分散他悲伤的情绪。
“你看哪只是小青蛙?”我点着瘌蛤蟆和小青蛙的图片。
“绿色的是小青蛙”他回答的很干脆。
“哦,对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不是因为小青蛙穿的是绿衣服?”我想这样问,孩子对青蛙和瘌蛤蟆在颜色上就能有所区分。
但是,他却盯着我认真的对我说:“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
”我想他可能不理解我的意思,为了让他青蛙与瘌蛤蟆肤色的不同,我又说:“你看小青蛙穿的是绿衣服,瘌蛤蟆穿的是灰色的衣服对吗?”“不是的,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所有的小动物都是不穿衣服的!”他信心满满的对我说。
由此,我想到平日里,我们上课的时候总是生怕孩子不理解自己的意思或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们总是在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或者说是善意的比喻。
今天,上课是小青蛙我就说小青蛙是穿绿色衣服的帮助孩子认识它的外表特征,改天活动上小鸭子,我又说小鸭子是穿黄色衣服的,小兔子穿着一件白衣服……
ⅩⅩ小朋友的自理能力虽然比一般的孩子要弱一些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都要比其他的孩子强一些。
于是,我决定向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你说的对,小青蛙没有穿衣服,绿色是小青蛙皮肤的颜色,刚才是老师说错了。
”我这样所了以后,似乎对他是一种肯定,他以他惯有的“嘻嘻”回应了我的道歉。
通过这件小事,让我明白在生活中与孩子交流要保持相互之间的平等,教师说话时要以大人的态度对待他们,特别是介绍一些动物的时候更要以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搞混淆。
关于“与孩子交流要保持平等”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永远的感动
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东昊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田田也从旁边随声附和“老师画的真好!”啪!啪!啪!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
五六岁的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孩子的天空将永远是五彩缤纷
谁能明白我的心?是你吗?不是的。是他吗?也不是的……今天早晨进园时,不小心被车碰了下,腿部受了些伤。因为晨间接待即将开始,于是我强忍着隐隐的疼痛,站在门口微笑接待着我的孩子们。在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呼唤后,我觉得内心是那样的充实和满足,那一刻什么疼痛的感觉都没有了。只要看到她们开心我就开心了!
“李老师好!”“喔,刘江铃,早上好!”我和刘江铃打着招呼。然后她慢慢的坐到了位置上玩起了玩具。而送她入园的奶奶却还不放心,走过去和她说了些话,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有点想哭了。我忙赶过去安慰,这时候她身边的男孩见她哭了,也探过头来安慰她,我充满感谢的望着这男孩,用眼神告诉他“你真棒,懂得关心体贴别人”。“我就不喜欢你这孩子,下次你再打她,我就……”刘江铃的奶奶见到孩子想哭就指着这男孩说了一些这样的话。这是怎么啦?我好纳闷!“刘江铃奶奶,怎么了?昨天他打她了吗?孩子还小,有些习惯就算是不好,也要给他时间慢慢改呀。这样的事情有老师来处理好吗?请你不要说话,吓着孩子了!”我心平气和的解释道。“以前他打过我孙女的,反正我就是不喜欢他,不要让他们坐一起了,看着就不好……”她喋喋不休的说了许多难听的话,我简直无语了,劝她先离开。
回头看看这两孩子,他们已经开心的在玩玩具了,好像刚才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看到男孩开心的玩着,我心如刀割,刚才的一幕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我觉得很愧对这孩子,感觉没尽到保护他的职责。就算他曾经打过人,难道就该不被原谅吗?如果老师也用这样的眼光看待孩子那将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将心比心吧,希望大家用足够的耐心、真心、诚心呵护这些小树苗的健康成长吧!
亲爱的家长,你们曾经也是妈妈,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那能否用宽容慈爱的心对待别人的孩子呢?原谅孩子小小的错误吧,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理解老师吧,老师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孩子,为了每个孩子的一切。
只要我们有心,孩子的天空将永远是五彩缤纷!你是否可以明白呢?是否可以明白我的心呢?
要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好老师
我们班有个调皮大王——李晟钦,他每天都让老师头疼,就连午睡的时候都不能安静。
今天又到午睡的时候了,我催促着所有小朋友快点脱衣服睡觉,其他小朋友都很听话,很快就躺进被窝睡觉了。
可是,我一转身,发现李晟钦居然衣服还没脱,我走到他身边,很严厉的问他怎么还没脱衣服,他看到我生气了,就迅速地脱掉衣服,钻进被窝了。
看到小朋友都安静地躺下了,我松了口气,以为这下子可以清静了。
我围着床边走了几圈,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睡着了,只有个别小朋友闭着眼睛还没睡着。
我走到了李晟钦的床边,发现他还没睡着,我知道他肯定是还没定心下来,我就坐在了他的床边,看着他睡觉。
可是谁知道,他不但不睡觉,还不定时地睁开眼睛看看我,我提醒了他好几次,可是他就是不听。
我想,这样不行啊,要赶紧想个办法让他睡着。
我微笑着对他说:“李晟钦,如果你今天能很快睡着的话,起床后老师就奖励你一个小标记,好不好啊?”周琪祥眨着小眼睛问我:“真的啊?”我点了点头。
很快,李晟钦闭着小眼睛睡着了。
很快又到了放学时间了,我看到一向活泼的李晟钦一声不响的,而且嘴巴里还一直在嘟囔着什么。
我就问他怎么啦,他嘟着小嘴说:“饶老师,你说话不算话,你说我今天睡着了,要奖给我一个小标记的。
”本来我已经忘记了,经他这样一提醒,我突然想起来了,对小朋友的承诺还没实现,我马上拿了一个小标记贴在了他的额头上,周李晟钦这才露出了笑容。
虽然我最后还是实行了我自己答应的事,但是我还是感到一丝难为情,因为我答应小朋友的事情没有及时做到,反而要小朋友提醒。
孩子是这样的信任老师,而我却一时疏忽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老师对于孩子的承诺要及时实现,孩子是那样的信任老师,老师要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永远别说“不要你了” 大四班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永远别说“不要你了” 大四班”,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
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的养育者,这种依恋关系会让儿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
同时,当他们遇到危险,感觉到恐惧的时候,父母的怀抱又会带给他们抚慰和保护,为他们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
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在与父母或抚养者的接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
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当然,家长并不是真的要抛弃孩子,只是想通过骗孩子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
但是,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讲,是无法区分家长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
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得不偿失。
关于“永远别说“不要你了” 大四班”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