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离园前的快乐游戏1

发布时间:2019-12-19

快乐的幼儿园游戏。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幼师格外重视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游戏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幼儿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人,主动权应转向幼儿。平常你有了解过幼儿园游戏的种类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离园前的快乐游戏1》,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每天离园前有一段等待家长来接的时间,一些晚走的孩子往往非常失落。在这里我们搜集整理并设计了一些合适的小游戏,希望孩子在离园的时光里也能快乐,并希望对老师们开展这一时段的工作有所帮助。

开心动物园(小中班)

游戏目标:

1.学习一边拍节奏一边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2.大胆模仿动物的动作。

游戏形式:集体或小组进行。

游戏规则:

1.轮流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2.一边说动物名称,一边模仿动物的动作。

3.不能说别人说过的动物名称。

游戏指导:

1.学习打节拍: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反复、连贯拍出节奏。

2.大家一边拍节奏。一边问“动物园里有什么?”第一位幼儿站起来一边说“动物园里有猴子”,一边模仿猴子的动作。每位幼儿依次接着边说边做动作,整个游戏中幼儿都要一起打节拍。

3.如果有幼儿重复了前面小朋友说过的动物名称,则游戏结束,该幼儿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延伸:

1.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难度:大家加快打节拍的速度,幼儿说和做动作的速度也相应加快,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和口齿的伶俐性。

2.可以变换游戏主题:如“开心果园”,说出水果的名称;“开心游乐园”,说出游乐园里的游乐设施名称;“汽车王国”,说出汽车品牌……

(贺黎)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中班游戏课教案《离园前小打节拍》


【活动目标】

1、学习一边拍节奏一边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2、大胆模仿动物的动作。

【活动形式】集体或小组进行。

【活动规则】

1、轮流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2、一边说动物名称,一边模仿动物的动作。

3、不能说别人说过的动物名称。

【活动指导】

1、学习打节拍: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反复、连贯拍出节奏。

2、大家一边拍节奏。一边问“动物园里有什么?”第一位幼儿站起来一边说“动物园里有猴子”,一边模仿猴子的动作。每位幼儿依次接着边说边做动作,整个游戏中幼儿都要一起打节拍。

3、如果有幼儿重复了前面小朋友说过的动物名称,则游戏结束,该幼儿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延伸】

1、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难度:大家加快打节拍的速度,幼儿说和做动作的速度也相应加快,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和口齿的伶俐性。

2、可以变换游戏主题:如“开心果园”,说出水果的名称;“开心游乐园”,说出游乐园里的游乐设施名称;“汽车王国”,说出汽车品牌……

1+1+1的家庭游戏法则


游戏是一种快乐、活泼、自然丰富和极富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孩子学习的一条直接途径。游戏是有趣的,虽然有时也显得有些漫无目的,甚至显得有点简单,但是它是你培养孩子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关键方法之一。

这个深秋,让我们和宝宝一起游戏、一起happy吧……

1+1:妈妈+宝宝

宝宝出生后,妈妈要给孩子喂奶、换洗尿布、洗澡,要与宝宝一起游戏,给宝宝讲故事,逗宝宝开心,教宝宝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常识等。因此,可以说与宝宝交往最多的是妈妈。然而,宝宝在与妈妈交往过程中,学会最多的还是与人分享、谦让、合作、团结、友爱、关心别人、有礼貌等行为习惯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专家评述:

妈妈的性格比较温柔细腻,耐得住性子,根据这一特点,妈妈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各项智能的发展,比如过家家、滚球、玩各种套叠玩具等。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游戏相对来说比较静,以培养直接的情感体验和基本智能为主。

妈妈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企鹅迈步(适合新生儿)

延长迈步反射,锻炼下肢肌肉。扶着宝宝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宝宝会主动迈步前进,每天练习2—3次,每次迈8—10步,可以锻炼宝宝下肢肌肉,能较早支撑体重量。

目的:新生儿迈步是先天获得的反活动,如果不锻炼,出生后56天前后这种本能会消失,坚持练习可增进肌使宝宝提早站立学步。

游戏2:拍拍手(适合2个月的宝宝)

妈妈可以在宝宝的一侧拍一下手,然后慢慢移动到另一侧,再拍一下手,这样做有目的的轮换。让小宝宝跟着声响和妈妈的手左右动。

目的: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的发展。

游戏3:爬行练习(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取。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游戏4:踢气球(适合1周岁以上的宝宝)

妈妈扶住宝宝的身体,帮助宝宝踢彩色的气球。可以对着墙踢。

目的:帮助宝宝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力量。

游戏5:挑珠子(适合2岁以上宝宝)

准备一盒彩色珠子,两个盘子,让宝宝先将红色珠子挑出放入一个盘子内,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个盘子内。看看宝宝能否把红色和黑色的挑干净。

目的:宝宝挑红色珠子的能力会比挑黑色的好,因为认识黑色是最近的事。一来使宝宝更准确认识颜色,二来可以锻炼宝宝有目的地挑选和分类的能力。

1+1:宝宝+爸爸

曾见到过这样一幅图片:一个粗旷又具品味的年轻父亲怀抱光着小身子的幼儿,风度款款,神态自然。谁都会喜欢这样的父亲,他在给人一种对比的同时传达出一个信息:成熟男性对幼儿的关爱是衡量他公众形象的标准之一。就像鸟儿起飞的两个翅膀一样,母爱和父爱都是宝宝的心理需要,缺一不可的。

专家评说: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爸爸的个性特征和游戏精神,会让宝宝有形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宝宝在和爸爸的游戏过程能从一种绝对的力量中感觉一种安全的依托。

爸爸宝宝游戏设计:

游戏1:发声游戏(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

让宝宝坐在爸爸的对面,用纸把你自己的脸遮住,喊宝宝的名字,如果宝宝作出声音的反应,立刻亲吻他,反复玩2分钟。这可是爸爸与宝宝亲密接触最好的游戏哦。

游戏2:找玩具(适合8个月以上宝宝)

爸爸用大毯子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盖起来,然后让宝宝自己找把它找出来。然后重复这个过程,也可以逐渐增加被藏起来的玩具的数量,来增加游戏的难度。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玩的过程中,也让宝宝初步认识到物质永恒性的概念。

游戏3:打笨熊(适合1岁以上宝宝)

爸爸帮宝宝把被子裹在身上变成“笨熊”,爸爸也裹上一条被子,与宝宝展开战争。笨笨的动作,就像狗熊在移动,宝宝一定会喜欢的不得了。

游戏4:蹦蹦跳(适合一岁半以上宝宝)

用手扶宝宝腋下让宝宝在膝上学习蹦蹦跳,边跳边念“爸爸抱,宝宝跳,一跳一跳哈哈笑”,蹦跳一会儿家长握紧宝宝的腋下悬空提起说:“摆啰,摆啰!”让让宝宝左右摆动,宝宝会适应摆的方向,配合爸爸的摆动,最后将宝宝举高。

游戏5:跳高投篮(适合2岁以上宝宝)

可以在家准备一只小篮筐,让宝宝将小球投入篮筐中,可以练习跳起来投球。要求宝宝可以投准篮筐,同时练习跳跃。

1+1+1:妈妈+宝宝+爸爸

每个周末相信是宝宝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一家三口一般会选择去附近的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玩;或是爬爬山、划划船,累了饿了就在外面吃午餐。其实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让宝宝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

专家评说:

医学与健康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使大人和孩子都保持情绪兴奋状态,它能激发各自体内细胞的活力,有益身心健康。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培养幼儿与父母的亲和力,影响他对身外世界和人际关系的认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健全孩子的人格,有助于开放性格的养成。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可以增进今后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文学家告诉我们:家庭游戏是大人体味理想化温馨童年,并培育宝宝爱的良机。

一家三口的游戏设计:

游戏1:玩“飞”毯(适合8个月以上的宝宝)

找一条宝宝用的毛毯,让宝宝坐在上面。爸爸妈妈拉着毛毯的一个角,拖着在房间里转,让宝宝保持平衡。这个游戏是家长和宝宝互动的很好方式,可以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度;同时也助于宝宝上体的平衡能力和力量。

游戏2:“冰冻”舞蹈(适合2岁以上宝宝)

用音响播放一些宝宝爱听的音乐,节奏可以欢快一点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随着音乐跳舞,然后突然暂停音乐,让宝宝把动作“冰冻”在音乐停止的那一刻,并保持安静,不出声响。听音乐跳舞对宝宝的智力发展起着非常有益的作用。在跳舞过程中加入“冰冻”,可以提高宝宝的听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3:波涛汹涌(适合2岁以上宝宝)

1、准备一条床单,在床上铺平,爸爸妈妈各执床单的一头,宝宝或坐或趴在中间。爸爸妈妈开始抖动床单,一开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让宝宝先熟悉一下,鼓励宝宝勇敢、不害怕。慢慢地,可以加大抖动的幅度和力度。

2、床单离开床或地面一段距离,爸爸妈妈拿着床单的四个角摇晃,象是在海里的小船,宝宝在当中乘船,开始可以幅度小些、慢些,逐渐加大幅度。

3、爸爸妈妈手拉床单相对站立(放在距离宝宝头一定距离的地方,上面可以放一些响铃),鼓励孩子自由跳跃,用手、头努力触碰床单。或是爸爸妈妈还可以上下舞动,让宝宝在下面钻进钻出,甚至可以忽然蹲下将宝宝罩住。

*母婴世界小提示:由于被床单遮挡,宝宝看不见床面,所以在玩这个游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比如,爸爸妈妈撑开的床单要在床的正中央,如果爸爸妈妈没有抓好被单,宝宝就能落在软软的床上。

游戏4:递减爬坡(适合2岁以上宝宝)

把孩子带到有一定坡度的草地上,比如说小区的绿化区或是附近的公园让他手脚着地,依次向上爬10步,向下爬9步,然后再向上爬8步,向下爬7步……直至0为止。在爬的时候,可别忘了要求孩子每爬一步都要数“1、2、3……”哦。(向上爬和向下爬时的计数,都以单脚一步为准。)当然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参与,必要时给予鼓励。

目的:让孩子练习数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手脚协调用力的技能。

游戏5:荡秋千(适合2岁以上宝宝)

爸爸和妈妈走在孩子两边,三人并排走路。爸爸妈妈分别抓住孩子的一只手,一边走,一边说:“一二三,提起来!”孩子被爸爸妈妈提了起来。因为爸爸妈妈走路的时候有一个惯性,所以孩子的身体会“荡”起来。只要爸爸妈妈有力气,就可以前后“荡秋千”,如果妈妈手臂力量不够的话,也可以双手用力。

快乐的点名游戏


点名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形式就是老师点孩子的姓名,孩子用“到”来回应老师。这样的一点一答很是枯燥,尤其是对小班孩子来说,刚开始可能还有一些新鲜感,但是时间一长,就觉得没意思了,老师在点,下面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怎么样让点名变得有意思呢?介绍一下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的一些小方法吧!

一、幼儿回应方式的不同。

1.语言回应。

教师喊幼儿的名字,幼儿用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来回答,如老师:**,孩子:苹果。生活中,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吃的某一样水果,当听到老师的要求时,他们觉得很新奇,自然而然的关注起老师的点名,而且愿意把自己的爱好告诉其他的同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不但倾听老师,同时会倾听同伴的回应。

2.节奏回应。

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节奏经验后,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某一节奏型来回应,如老师:**,孩子用××或者×××的节奏型来表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一方面能够巩固孩子对学过节奏型的掌握,另一方面能达到与同伴共享的效果。

二、教师点名方式的不同。

1.教师直接喊幼儿的名字。

这种方法是我们平时比较常用的不详细介绍。

2.教师用嘴型提示幼儿。

教师不出声,但是用嘴型来提示,幼儿接触到这种新方法特别喜欢,他们生怕看不清楚老师的提示,在点名环节中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老师的身上,不仅注意了自己名字,同时也关注到了同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以上这些是点名环节中的小游戏,它能让枯燥无趣的点名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方法,可以和我交流一下哦!

1~2岁宝宝的音乐游戏


1.敲击乐器

1岁的宝宝会拿着铃铛摇动,也会拿着棍子敲击小鼓。一开始只是胡乱摇动或敲击,可以先让宝宝熟练一会儿,然后大人同宝宝一起,随着播放的音乐节拍来敲击手中的简单乐器。给宝宝准备一个音乐角,就是让宝宝方便拿到自己喜欢的乐器的地方,首先是随便练习,然后学习按照节拍敲击,锻炼节拍能力。如果家里没有现成的乐器,可以先用一些简易的材料来代替,比如筷子、空纸盒、旧罐头盒、碗、盘子等。

2.播放音乐

宝宝最先学会的是操作八音盒或其他会作响的音乐玩具。家中播放音乐的录音机、影碟机等如果能经常得到使用,那么宝宝很快也能学会简单的操作。按键对宝宝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他能准确地在一排按键中找到播放用的按键,并加以简单正确的操作,有些宝宝还能在许多目录中找准自己所喜欢的一首乐曲。宝宝的能力越是让大人觉得惊讶,他就会发展得越好。多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操作,才可能有更高的成就。不过在使用电器时要格外注意,一定要检查有无漏电,插头是否固定,告诫宝宝不要乱动插头。

3.团体活动

在散步时,如果听到附近亲子园、幼儿园或者小学的孩子们在唱歌,那么宝宝会停下来听。让宝宝反复听大孩子们唱歌,就会引起他学习的欲望,尤其是在亲子园看到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那会让宝宝感到更开心。可以先让宝宝在旁边观看,等他愿意时就鼓励他参加。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来运动,随着音乐的节拍来做动作,到某一个音节就拍手或者跺脚,或者是转圈。动作虽然很简单,但宝宝一开始也会手忙脚乱。如果大人记住了运动的节拍,那么回家后照样可以练习。经过多次反复学习之后,宝宝就能与别人的动作合拍了。在刚满2岁的时候,很多宝宝就可以很熟练地参加团体演出了。

4.音乐号令

在部队里有出早操的号声,当听到特定的号声之后,大家会加快动作做好准备出早操。在家里也可以有2~3种音乐号令,例如选定几个音节作为吃饭歌,每当响起这种声音就是要准备吃饭了,先把玩具收拾好,快去洗手,然后坐好吃饭。还可以有几个固定的音节作为准备睡觉的号令,先如厕,再洗漱,最后穿睡衣,上床躺下。这几种声音可以设置在手机上或者录音机上,挂在固定的地方,让它定时播出,成为宝宝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音乐号令提示作息时间。

5.唱歌

从18个月大开始,宝宝就会不停地练习唱歌。一开始学会的是妈妈经常唱的歌。如同背诵儿歌那样,开始会唱最后一个音,然后会唱开头和结尾经常重复的那一句歌词,最后再把整首歌都学会。儿童歌曲最主要的特点是曲调简单,每个音都是一拍,变动较少。音域在5个音阶之间,不宜有较大的高低差别。先别要求宝宝吐字清楚,因为宝宝的口腔肌肉还未发育完善,有些音如“姥姥和挠挠”“四和十”分不清很正常,要到4岁左右才能矫正。

1岁以内宝宝语言游戏


1. 喊出来

目 的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使其能准确地喊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

准 备

(1) 预先教宝宝念儿歌。

(2) 字卡“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妈妈抱着宝宝指认家庭成员,也可玩“听声音找妈妈、爸爸”的游戏;还可请家庭成员送宝宝一件礼物,同时告诉宝宝:“这是××送给宝宝的。”

(2) 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胸前佩戴字卡“妈妈”或其他成员的名称,让宝宝指认。

建 议

反复念儿歌,帮助宝宝准确发音。

儿 歌

爷爷奶奶,

还有宝宝,

都是一家人。

2. 宝宝笑

目 的

让宝宝通过观察不同的表情,了解对方的心情,并学会发“呜”“哈”等音。

准 备

小镜子,字卡“宝宝”。

智慧妈妈教你玩

(1) 妈妈、宝宝共同照镜子,妈妈做出各种表情,如哭、笑、生气等,让宝宝观察。

(2) 妈妈指导宝宝边做表情,边念儿歌。

(3) 指导宝宝发出“呜”“哈”的声音。例如:学习“哈”的发音时,妈妈可挠宝宝痒,让宝宝发出笑声。

(4) 识字:宝宝。

建 议

(1) 在宝宝的胸前佩戴字卡“宝宝”,让宝宝发出笑声。

(2) 把字卡“宝宝”贴在屋内各处,让宝宝去找好朋友,并指认。

儿 歌

宝宝哭,呜呜呜;

宝宝笑,哈哈哈;

宝宝生气撅小嘴儿。

1岁以内宝宝的经典成长游戏


1岁以内宝宝的经典成长游戏

游戏伴随着宝宝的成长,请看1岁以内的宝宝也有属于他们的经典游戏。

3-6个月

3个月以后的宝宝,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游戏时间明显延长。宝宝比以前活跃多了,好奇心和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意识也逐渐发展起来了。抓住时机,和宝宝一起玩吧。

1、声音从哪里来?

妈妈抱着宝宝坐好。爸爸拿一件会发声的玩具,在宝宝视线之外不同的地方弄出响声,或者躲在不同的地方叫宝宝的名字,宝宝会转头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为什么这么玩?4个月左右的宝宝听到声音就会把脸转过去,辨别声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这种玩法还可以帮助你判断宝宝的听觉发育情况。

2、够取玩具

用绳子绑着一个颜色鲜艳的玩具,你拿着玩具在宝宝眼睛的前上方来回摇晃,吸引宝宝的注意,逗引他伸手去够取。开始时你要慢点摇晃,让宝宝容易抓到。等宝宝适应后,可以加快速度。

为什么这么玩?宝宝眼睛看到一个活动着的物体,伸手想去够取,他就要用眼睛去追寻这个物体,还要判断和预测这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体现了宝宝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练习可以促进宝宝各种能力,特别是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3、照照镜子

妈妈抱着宝宝,在镜子前面照一照。宝宝会好奇地睁大眼睛,认真地看着镜子里的人。你还可以对着镜子,做一些夸张的表情、动作,引起宝宝的注意。

为什么这么玩?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镜子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模样的,宝宝也一样。镜子还给宝宝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

4、咿咿呀呀

情绪好的时候,比如喂完奶、换完尿布,宝宝开始玩耍,咿咿呀呀地发声。这个时候,你要积极地回应宝宝,和他面对面,学他的样子咿咿呀呀,逗引宝宝发出更多的声音。你可以对着他张嘴、吐舌头,嘴的动作、声音都可以夸张一些。

为什么这么玩?宝宝这种对发音的兴趣,以后将逐渐发展为学习语言的能力。你的逗引,可以让宝宝更加积极地发出声音。而且,和宝宝说话,也是增进亲子感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5、躲猫猫

妈妈用双手捂上自己的眼睛,或者用手帕遮住自己的脸,说“没有了”。一会儿放开手或拿掉手帕,给宝宝一个笑脸,说“找到了”。也可以妈妈抱着宝宝,爸爸站在妈妈的身后,一会儿将头从右边伸出来,一会儿又从左边伸出来,玩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妈妈身后藏一会儿再出现。

为什么这么玩?在躲猫猫的游戏中,宝宝有一种期待,要预测下一个瞬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比如,爸爸将会在哪一边出现呢?这种期待可以帮助宝宝发展注意力和对事物的预测能力。躲猫猫游戏还可以帮助宝宝建立物体恒久的概念(即使事物不在眼前,它也是存在的),甚至可以为以后的分离作准备。

6、蹦蹦跳跳

你在椅子或沙发上坐好,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的双脚踩在你的大腿上。你通过脚跟有节奏地抬起、放下,带动宝宝做上下跳跃的运动。逐渐地,宝宝会有意识地自己蹦跳。可以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小宝宝,蹦蹦跳……”

为什么这么玩?宝宝5个月左右的时候,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发展起来了。蹦跳的练习可以使宝宝腿部的肌肉变得更加结实,为他日后的站立和行走时用腿来支撑身体的重量作好准备。

温馨提示:前一阶段的游戏,在以后的各个阶段中仍然可以继续玩。比如,妈妈对宝宝说话,给宝宝唱歌,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需要的。还有躲猫猫游戏,不同时期可以变换不同的玩法。

6-9个月

这个时期的宝宝,动作的发展非常快。从坐到爬,再到站立,几乎都是在这个阶段学会的。语言也从单纯的听,逐渐发展到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了。会玩的游戏也变得越来越多。

1、积木对对碰

准备两块宝宝可以单手抓握的小积木。先递给宝宝一块积木,然后再向宝宝拿积木的那只手递上另一块,看看宝宝能不能倒手,会不会用另一只手去拿第二块积木。如果宝宝做到了,再教他一手拿一块积木互相敲击。

为什么这么玩?开始的时候,宝宝拿东西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把手里的那个先丢下,再去拿另一个。但大约6个月以后,宝宝会将玩具从一只手倒到另一只手了,并且知道将两个东西互相敲击,这是宝宝两只手协调配合的表现。多提供这样的练习,宝宝的两只手、手和眼之间将能更好地协调合作。

2、神奇的灯

妈妈抱着宝宝,一边说“灯”,一边抬头看灯,并指给宝宝看。还可以扶着宝宝的小手,去控制灯的开关,观察灯的变化。多次重复后,宝宝对灯就有记忆了,这时可以问宝宝:“灯在哪儿呢?”引导宝宝抬头去看。

为什么这么玩?灯的明暗变化可以激发宝宝的好奇心。这样的游戏是帮助宝宝将物体的命名和声音联系起来的重要步骤,可以增强宝宝对语言的理解。

3、“再见、再见”

每次在适合的情景中,教宝宝用手势表示“再见”、“欢迎”、“谢谢”等。比如摆手表示“再见”;碰见熟人或高兴时拍手表示“欢迎”;别人给他东西时,双手握拳上下晃动表示“谢谢”。开始时成人先示范,然后帮助宝宝完成动作。慢慢地,你一说相应的词,宝宝自己就知道怎么做了。

为什么这么玩?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简单的语言了。通过这些简单动作的模仿,可以形成第一批语言–动作的条件反射,教宝宝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最基本的方式。

4、打“哇哇”

抓着宝宝的小手,放在妈妈嘴上拍打,妈妈持续发出“哇……”的声音,当宝宝一拍打就变成“哇、哇、哇”断断续续的声音了,这让宝宝感觉很有趣。然后,妈妈把手贴在宝宝的嘴上,如果宝宝也能发出“哇、哇、哇”的声音,和妈妈的动作相配合,说明宝宝已经知道怎么玩了。妈妈还可以有意识地教宝宝发其他一些音,如小动物的叫声等。

为什么这么玩?宝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模仿能力,帮助宝宝练习发音的方法。

5、撕纸

准备干净的包装纸、彩色广告纸等各种不同的纸张,让宝宝随意地撕。妈妈还可以和宝宝一起撕着玩。

为什么这么玩?七八个月的宝宝非常爱撕纸。这是宝宝精细动作发展的需要,同时撕纸时发出的声音也让宝宝感觉很好奇。当宝宝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之间的关系时,会表现得很愉快。

6、飞来飞去

爸爸妈妈一边摇着宝宝的身体,一边递给对方,递的同时说:“飞啊飞,飞到妈妈(爸爸)的怀抱里。”就这样,让宝宝在妈妈、爸爸的怀中“飞来飞去”。

幼儿园餐前游戏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餐前过渡环节往往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指导的盲点。为了更好地体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我们对于如何开展餐前游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既满足了幼儿喜欢游戏的意愿,促进了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优化了过渡环节的秩序,又调节了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使每位幼儿在获得快乐与自信的同时,养成习惯、启迪智慧、发展能力,也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一日活动各环节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对游戏的理解、组织和指导的能力。

餐前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旨在调节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让幼儿能带着愉悦的心情进餐。它不像集体教学活动那样严谨、规范,游戏性、互动性较强,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而及时变化,能给幼儿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也能加深师幼之间的感情。同时,这个时段也是教师适当调节工作节奏,解决个别幼儿问题,亲近每一个幼儿的极好时段。现实中,大部分教师为了创设安静的进餐环境,喜欢组织幼儿听故事、念儿歌或看动画片等较为整齐划一的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减少了幼儿等待用餐的焦躁,保证了幼儿较好的进餐秩序,但往往忽略了幼儿情感和游戏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于是,我们追随着“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充分相信“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努力思考和实践着如何让游戏更好地融人一日活动,如何让孩子们真正自主快乐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我们通过前阶段开展的优化幼儿一日生活质量的实践和研讨,找到了一个切入口——餐前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通过餐前游戏活动,有效减少幼儿一日教育的盲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心境,做到一日生活各环节精细而优化。我们认为餐前游戏活动的组织实施应注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选择与餐前时间及特点相符合的适宜性游戏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国外研究人员在《食的科学》中强调,孩子从出生到幼儿期,智力发生了一个飞跃。在这一时期,儿童的空腹感与食欲的关系不再是必然,而是显得十分复杂。因为,在这两个生理环节之间,已掺杂了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可能是空腹时不一定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饱后对所喜食物继续吃。他们的吃,不再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经验性、能动性食欲。所以,孩子的食欲,除其生理本能之外,还需后天培养。调节其餐前情绪是一项重要内容。而游戏恰恰是能调节幼儿情绪的好方法,它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钟爱。

在幼儿园,教师设计组织的游戏种类繁多: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语言游戏、益智游戏等等,哪些游戏更适合作为幼儿的餐前游戏呢?这需要认真地思考和分析。首先,餐前活动时间相对较短,不宜选择较为复杂的游戏活动。其次,餐前游戏活动的组织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讲究科学性,应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而影响幼儿进餐的质量。因此,最好选择一些平静而舒缓的游戏,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能很好地激发其良好的进餐情绪。在实践中,我们认为以下游戏更为适宜有效:

1.简单灵活的手指游戏

小中班的餐前游戏多采用结合儿歌的手指游戏,如小班《我的十个宝》《小手指要睡觉》《金苹果银苹果》等;中班《说相反》《猜猜在哪头》《五只猴子荡秋千》等。这些手指儿歌充满游戏性,孩子们念的时候朗朗上口,配上手的动作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百念不厌。中班餐前游戏的组织还可以增加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在原有游戏基础上进行改变的空间,如手指游戏“土豆皮、土豆条”,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改编,念成其他菜名,如“萝卜皮、萝卜条”“丝瓜皮、丝瓜条”“青瓜皮、青瓜条”等等许多带皮的食物名称,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拓展思维,丰富语言,也能增进幼儿的食欲。

2.轻松有趣的互动游戏

小班孩子年龄虽小,但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一些师幼互动小游戏。如做冰块的游戏就非常受孩子们喜欢:大家围坐着一起念“做冰块,做冰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方,有的圆”,老师说“结冰”时,孩子们就摆出各种造型;老师说“太阳出来了,冰块融化了”时,孩子们便一下子放松了。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同伴互动小游戏,如《拉大锯》:两个孩子双手相握,随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有节奏地做手臂伸展运动,身体自然摆动,既发展了手臂动作又提高了合作畿力,幼儿的情绪还很愉快。中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力都有所增强,可以玩一玩同伴互动游戏,如《我的飞机开始飞》《猜猜是谁走过去了》等,也可以鼓励幼儿来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一起念一念、玩一玩自编的儿歌,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乐在其中。

3.快乐自主的小组游戏

大班幼儿由于经验的不断积累,自主性需要得到更充分发展,他们可以开展小组游戏活动,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如把自己折成的“东南西北”拿出来相互猜一猜,玩一玩;如“金锁银锁”,两个或多个孩子一起玩此游戏特别开心;又如猜拳游戏,只需幼儿围成一圈,通过手心手背数量的多少决定胜负,奖惩规则由小组成员自己制定,等等。这样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可以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特点,融入一些音乐小游戏、律动,以及各类适宜的民间小游戏,如《踢踢绊绊》《官打捉贼》《蚊子叮手》《挑花线》等,进一步丰富餐前游戏内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餐前环境。

发挥餐前游戏在幼儿个体差异上的协调作用

《指南》强调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有个性地发展。针对个别用餐习惯不是很好的幼儿,我们利用餐前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效果十分明显。

食欲差、挑食偏食的幼儿。有些孩子总是吃得很少,食欲不强;有些孩子有挑食偏食现象,常常有不爱吃的菜,如海带、萝卜等等。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设计了一些适宜的游戏来增进其食欲,鼓励他们样样蔬菜都爱吃。如教师利用自制的蔬菜、肉类等小卡片,以卡片抽取的形式与这些孩子玩“啊呜啊呜吃得香”的游戏。小班孩子一边认识各种菜名,一边模仿各种吃得香香的表情,玩得不亦乐乎。中大班的孩子结合抽到的卡片自主说出各种菜的烧法,如摸到“萝卜”卡片,孩子就说出“萝卜排骨汤”“红烧萝卜”“糖醋萝卜丝”等,边说边游戏式地逐一分享给其他孩子一起快乐品尝。另外,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这些孩子一起玩与饮食有关的手指游戏,如“包饺子”“土豆皮、土豆条”等等,有效增强幼儿的食欲。

进餐特别慢的幼儿。在日常指导幼儿进餐时,我们往往要求孩子们要细嚼慢咽,充分保证幼儿的进餐时间。但是有个别进餐特别慢的孩子,确实需要教师积极地给予引导。如教师与孩子玩“猜猜宝物在哪里”的小游戏,将小贴画等幼儿喜欢的“小宝物”藏在手心,让孩子来猜,猜中了送给孩子,并让他先去进餐。孩子开心地带着奖励去进餐,速度慢慢加快。

卫生习惯欠佳的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一些幼儿常常将饭粒洒满地,卫生习惯比较差。于是,教师和幼儿自制了一些小图书《大公鸡和漏嘴巴》《下巴上的洞洞》《悯农》等。一起看一看讲一讲;也提供给幼儿一些自制的手偶、头饰等材料,孩子们自主进行表演,感受故事情节,逐步从故事角色中感知到要养成良好的进餐卫生习惯。教师还跟这些孩子玩激励性的小游戏,跟孩子餐前约定用餐时的表现,餐后给予一定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

另外,餐前游戏活动作为最有利的边角时段,也可以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彰显个性。针对好动、自控能力不强的幼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其充足的自主游戏空间。可以请幼儿做游戏的小组织者,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同伴的逐步认可中。养成自觉遵守活动规则的良好习惯。针对胆小、不爱表现的幼儿,教师可以主动亲近幼儿,与其单独沟通、交流,给予鼓励,使其树立自信心,引导幼儿逐步参与到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中,如做一回“小老师”“小主持人”等。针对没有耐性、坚持性差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数数游戏等帮助其培养耐性,如两人面对面坐好,一人开始从1数到20,另一人则按要求在数数时间内坐好不动或是坚持定格某一个动作,直到停止数数。玩此游戏时,可以先少数一些,等相互之间都能完成游戏任务后,再慢慢加数。这种游戏趣味性较强,既能培养幼儿的耐心,又能练习数数,一举多得。

总之,餐前时间是教师指导个别幼儿的很好的肘间段。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多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注重观察与指导,不断地设计和融入更多适宜的游戏。

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实施不同的指导方法

《指南》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成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要成为幼儿学习的积极支持者。在餐前游戏中,教师不能一直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保证了游戏的顺利开展,并且教师组织游戏的状态决定幼儿参与游戏的态度与情绪。当然,在幼儿熟悉了各种游戏之后,教师可以与幼儿商量,引导其说说今天想玩什么游戏,帮助幼儿一起选择,并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有时候反而会限制其在游戏中的发展,相反,教师作为游戏中的一员,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与他们共同尝试创新游戏的玩法则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并促进师幼间的互动和同伴间的互助,为幼儿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至于大班幼儿,他们会自发地组织并开展餐前游戏,他们自由结伴而坐,这儿一簇,那儿一组,非常自主随意。但因为是自发的、自主的,必定会出现一些矛盾和纠纷,这时教师就是一个观察者,及时察觉问题出现的原因。在幼儿自我解决的过程中,如有需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开展,教师要区别对待,真正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观察者、支持者。

餐前活动时间虽短,但它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且不容忽视的环节。只要教师合理利用,灵活组织,便能获得与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户外体育游戏同等的教育价值,成为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进步、感受快乐的又一个有利时段。通过餐前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有效避免过渡环节的时间隐性浪费,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大的发展,而且能使幼儿的情绪愉悦,食欲大增,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进餐习惯。

体育游戏快乐的桌椅


体育游戏快乐的桌椅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学意图,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创新桌椅的玩法,提高协调性和灵敏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快乐的桌椅教案吧。教学意图: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快乐的桌椅》。为幼儿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氛围,提高幼儿运动与创造能力,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培养幼儿勇敢、积极动脑、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创新桌椅的玩法。

2.提高协调性和灵敏性。

3.正确爬的方法,学会匍匐前进。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12张桌子、57个凳子、热身运动的音乐、放松运动的音乐、录音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发展平衡、钻爬、攀登能力。

教学难点:

匍匐爬的技能。

教学过程:

一、和凳子跳舞

幼儿跟着音乐和自己的凳子跳舞。

二、玩桌椅

1.自由探索桌椅的玩法。

提供桌子和椅子,让幼儿自由探索桌子椅子的玩法。

2.钻山洞。

(1)将桌子拼成一个山洞,巩固爬的方法。

①自由爬。

②请爬得好的幼儿示范爬行的正确方法。

③再次练习。

(2)将桌子摆成不同形状钻山洞。

①桌子还可以摆成什么样子?请部分幼儿试试他的摆法。

②尝试钻过不同形状的山洞。

(3)将凳子也用来拼成山洞,练习匍匐前进。

①凳子可以变成山洞吗?怎么变?

②将凳子搭成山洞,尝试钻山洞。

③请钻爬成功幼儿示范,说说是怎么爬的,教师讲匍匐前进的爬行方法。

④自行练习两次。

3.钻山洞、过小桥

将桌子拼成各种线路的山洞。将部分凳子搭成小桥,将另外一部分凳子搭成山洞,请幼儿完成任务。

三、放松运动

坐在凳子上,听音乐,做舒缓放松身体的动作。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鼓励幼儿尝试发现桌椅的不同玩法,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利用桌椅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等能力,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以及培养幼儿勇敢、克服困难的品质,体验游戏的快乐。孩子们玩的乐此不彼。整个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心理特点。

中班餐前游戏教案《蝴蝶飞呀》


中班餐前小游戏以为时间不是很充足,出于考虑幼儿对新儿歌熟悉,动作熟悉程度。所以该儿歌简短爽口。特别适合零时构造游戏的教学。

活动目标:

1、蝴蝶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飞行,是没有烦恼的小动物

2、蝴蝶会去很多地方玩,通过蝴蝶想去的地方去向小朋友们提问。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复制【蝴蝶飞呀】的儿歌。

2、教学儿歌,并且抛出提问

3、有意愿的小朋友可以跟随老师随着儿歌飞舞【注意安全】

活动过程:

1、口头介绍:" 今天某某老师带来一位新的朋友,小朋友想不想认识这位新朋友啊,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蝴蝶。"

2、师:蝴蝶蝴蝶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去哪里呢? 幼:蝴蝶蝴蝶飞呀,飞呀飞呀飞呀,飞向北京去。

师: 蝴蝶飞到北京玩去咯。

3、中大班可以请有意愿的小朋友跟随老师的儿歌通过小朋友的提问也可以试玩,小班有老师帮助幼儿完成。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通过蝴蝶的形象将幼儿带回下一个地点。这样也加强孩子对事物的新鲜感与容后的兴趣。

活动的不足:就是必须要确定幼儿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游戏常规一定要提醒幼儿,会出现喧闹现象,要妥善处理。

儿歌复制:

蝴蝶飞呀

师: 蝴蝶蝴蝶飞呀 ,

飞呀,飞呀,飞呀

飞去哪里玩呀?

幼: 蝴蝶蝴蝶 飞呀,

飞呀 ,飞呀,飞呀

相信《离园前的快乐游戏1》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快乐的幼儿园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快乐离园 夏丏尊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所以,老师们的爱就像一池深水,时刻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夕阳西下,一天的幼...
    2020-12-04 阅读全文
  • 2020如何控制离园前的骚动 每当快放学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归心似箭,说话声、桌凳声混杂一片。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一个头就变成两个大,怎么解决这个烦人的问题呢? 有一天,快放学时,我组织幼儿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看口型,猜朋友,效果很好...
    2020-05-29 阅读全文
  • 中班游戏课教案《离园前小打节拍》 【活动目标】 1、学习一边拍节奏一边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2、大胆模仿动物的动作。 【活动形式】集体或小组进行。 【活动规则】 1、轮流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2、一边说动物名称,一边模仿动物的...
    2020-09-18 阅读全文
  • 幼儿离园前的5分钟检查 多年的从教经验使我养成了一种教育习惯,那就是每天离园前总让孩子们作自主检查,我的做法是: 每天幼儿离园前5分钟,我先给孩子们重点提一提值得注意的安全问题,然后总要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柜子...
    2020-09-19 阅读全文
  • 2020快乐的离园活动——捉尾巴 每次快要到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早早的就坐不住了。他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伸长脖子向外张望,还有的交头接耳。每当这时,我经常和孩子们玩个小游戏,比如:抢椅子、做做口算题或脑筋急转弯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今天...
    2020-05-29 阅读全文

夏丏尊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所以,老师们的爱就像一池深水,时刻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夕阳西下,一天的幼...

2020-12-04 阅读全文

每当快放学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归心似箭,说话声、桌凳声混杂一片。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一个头就变成两个大,怎么解决这个烦人的问题呢? 有一天,快放学时,我组织幼儿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看口型,猜朋友,效果很好...

2020-05-2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一边拍节奏一边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2、大胆模仿动物的动作。 【活动形式】集体或小组进行。 【活动规则】 1、轮流说出动物园里的动物名称。 2、一边说动物名称,一边模仿动物的...

2020-09-18 阅读全文

多年的从教经验使我养成了一种教育习惯,那就是每天离园前总让孩子们作自主检查,我的做法是: 每天幼儿离园前5分钟,我先给孩子们重点提一提值得注意的安全问题,然后总要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柜子...

2020-09-19 阅读全文

每次快要到离园的时候,孩子们早早的就坐不住了。他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伸长脖子向外张望,还有的交头接耳。每当这时,我经常和孩子们玩个小游戏,比如:抢椅子、做做口算题或脑筋急转弯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今天...

2020-05-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