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学:《江南》

发布时间:2019-12-17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幼儿园大班古诗教学:《江南》,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过程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 “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江南古诗教案14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江南古诗教案14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江南古诗教案 篇1

《春日》是宋经纪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称赞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事理。古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布满了勃勃生气,表达了笔者对万物清醒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舒畅。全诗讲的是笔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穷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本人的哲理思虑。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暂且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事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虑,是这首诗的首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鲜艳和生机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加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惟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故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1、古诗教学要站在发展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理解,体悟更深的情感,发挥它高度有效的作用。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树叶舞蹈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的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走入课堂。】

1、如此鲜活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的脑海中有没有也跳跃着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花似锦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拂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徐来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红杏闹春 春意正浓

春江水暖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风轻拂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读得最好听。

3、是啊,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出示《春日》)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6、古人写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到底给大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天的图画呢?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读一读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看看你能品出一个怎样的一个春天来。

7、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古诗。

【学习古诗有很多的方法,读的方法、看注释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等,在教学中都可以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

(一)交流:读了这首诗以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春天?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1、“胜日”指的是怎样的日子?(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2、如此美好的日子里,作者来到了哪里?(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来做什么了?(来寻找美丽的春天,也就是来春游,踏春了。)

3、春游你开心吗?想象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吧。(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

4、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吗?

1、你觉得哪些景物都焕然一新了?(花、草、河水,眼前的一切)难怪作者会发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叹啊!

2、这一句难道仅仅写出了万物更新吗?还写出了什么?(春天来得非常的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时)

3、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让作者感觉到了什么?(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4、让我们也一起来惊叹惊叹吧!

1、“东风”应该是怎样的风?你能感觉出来吗?

2、作者也觉得春风是很容易就能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的。

3、此时闭上眼,春风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你,你的心情如何?(轻松、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1、“万紫千红”这个词你熟悉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以“描绘了怎么样的一个春天”为主线,铺展开来,在学生的丰富想象中,28个字的古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脉络清晰,中心明确。】

(二)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的脚步,漫步泗水河滨,带着你自己的感受,来赞美如此美丽的春天吧。

1、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学生自由说)

2、是啊,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自然愉快,同时,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 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诗人写诗都带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诗人的个性、心情、处境始终体现在他的诗文中。在鉴赏诗歌中,常常因为诗人不同,而表达、意境、风格等都不同。学一首诗认识一位诗人,为以后学习同一位诗人的诗打下基础。】

(一)人类渴盼着春天的生机活力。花枝招展的春天,赋予动植物以情意,更赋予了人们蓬勃向上的神往。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古人描摹的一大主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读一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实,古人许多写景的文章,不仅仅为景而写,在诗中蕴藏了作者的思想情思。让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两首诗中,通过写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通过感悟不同的诗人的诗句,让学生明白,古人写诗“寓情于景”的道理。】

江南古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

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背景。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谁能谈谈自己对他的了解?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3)看!李白正坐在敬亭山上,轻轻吟诵呢!(出示多媒体课件:李白坐在山中,仰望山峰,低声吟诵。)

2.解题。

敬亭山: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坐。

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3.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诗句,不懂的作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

要点提示:

尽:无,不见了。“众鸟飞尽,孤云独去”之后,更让人觉得静寂难耐,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厌”当满足讲,“相看两不厌”指诗人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和他相视,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表达诗人与敬亭山互为知己的情感。“只有”两个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学习

1.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资料。

老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引,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一千三百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一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2.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读。

3.自学诗文,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并联系当时的情境,理解诗句,不懂的作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

要点提示:

诗人把面积广阔的洞庭湖看成一个小水潭,表现了诗人眼界的宽广,心胸的广阔。“镜未磨”指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制的,经过打磨过的才可以用。“翠”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十分苍翠。“白银盘”指湖水。“青螺”指君山。写出了君山的小巧玲珑和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映衬,突出了洞庭山水的美丽。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

2.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却是对江南春色的回忆,或许这也正是作者选词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3.自主学习,理解词义。

(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词句,不懂的作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相互补充,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共同探讨。)

要点提示:“谙”指自己过去已体验过、感受到、熟悉了的。第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又与下文的“忆”相照应,上下沟通,此为精彩之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描写江南美景的绝妙之笔,要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红的江花,绿的江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很是耀眼。作者对江南景象的描述以色彩的渲染而别具独到之处。

篇末“能不忆江南?”通过反问表达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同时与开头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

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景象的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与怀念。全词引人遐想,给人以深刻印象,令人叫绝。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感受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之妙。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

1.两分钟记住字形。

2.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地方。

江南古诗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二)

《江南春》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

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

7、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

(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

(3)抄写两遍古诗。

江南古诗教案 篇4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准备 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二、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倾听老师的作者简介,并积极思考 了解作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与诗歌的风格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池上》 根据课后拼音,自主朗读古诗。

练习朗读老师强调的字音;

3、指导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扫除理解诗歌的障碍

4、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 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2)小娃如何偷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2)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练习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5)朗读这两行诗。 挖掘文本空白,更深层地理解诗歌内涵。体会把握人物特点,并通过朗读再现人物性格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2)指导学生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1)生默读,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并展现自己的才能 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江南古诗教案 篇5

《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

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 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望洞庭》

一、导入新课

(一)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二)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

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

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的诗人刘禹锡。

(三)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二)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 h hu hu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三)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

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四)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1.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

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2.白银盘里一青螺: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

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

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

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

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忆江南》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古诗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诗《江南春》,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示例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及画面给我们所描述和描绘的美景,在联想及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江南古诗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个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定出《望洞庭》一诗年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思,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和情思。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望洞庭》。

1.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那年秋天,刘禹锡转任和州,行以洞庭湖,月夜遥望,洞庭山水美妙绝伦。于是,刘禹锡写下了这首《望洞庭》。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未”“螺”“磨”这几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①轻声自由读,说说不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②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以磨拭的铜镜一样。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缓,语调平和,读出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的柔美安详。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②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

③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眉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④指导朗读。小结: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令人神往。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变成了一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3.朗读全诗,体会意境。

五、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说一说,再写下来。

秋夜,月光如水,水映月光,那么的柔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只有一点细微的水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月色中,这里的山水更绿,山更青;最可爱的是山,远远望去,就像一只白银盘里,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六、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八、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习字任务。

2.课后习题3、4、5。

2.《望洞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板书课题,认读“峨”。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李白的故乡在四川青莲乡,他25离开家乡,长期在各地漫游。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四川时所写的。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文字生动优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3.解题:

①读了课题,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

②“峨眉山”是个山名,在四川省境内。请学生说说对峨眉山的了解。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羌”“渝”“君”3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二行诗,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秋高气爽,峨眉山的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小结:诗人秋夜行船,船在行走,感到月影也在跟着移动,于是产生了“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感觉。

3.读三、四行诗句。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我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思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顺流而下驶向渝州。

4.小结: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对故乡、友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到月亮,就像见到友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友人,心中不免一片怅惘。

5.朗读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这首诗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通过描写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五、诵读诗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找出每行诗中应读重音或轻音的字。

2.要求读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颂、热爱之情。

3.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练习用钢笔描红。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教学反思(3):

在讲授《望洞庭》这首古诗的时候,我感触很深,我尝试了改变以往教授写景古诗的教法,先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洞庭湖的美景。原以为这样的图文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学生在理解诗句的时候,与图片的联系并不大。他们的理解,仍然是从诗句的翻译,老师的语言渲染中去感受,图片所发挥的作用不大,反而消耗了后面对古诗讲解的时间。

江南古诗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感受春的美好。

3、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有关春天的课件、收集有关诗人及诗歌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生字教学

三、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读顺。

2、画出朗读节奏。

四、检查读诗情况,听录音后画上节奏。

五、再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

2、提出问题。

六、检查读诗情况。

1、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1)串讲诗意

竹林外开着两三枝鲜艳的桃花,

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

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冒出短短的一截。

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2)这幅画上画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

画家画得都是春天来临是的景物。

(3)这么美的春天该怎么读?

轻快、生机勃勃

2、把诗中的内容画出来。

七、背诵古诗。

八、总结。

九、作业。

1、抄写、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解题

1、简介作者

唐朝诗人,有小杜之称,大杜只杜甫,他的诗歌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有景有情,充满诗情画意。

2、导入:

昨天我们刚学会了苏轼写的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写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

二、生字教学。

三、自由读诗完成任务。

1、将诗读通读顺。

2、画出朗读节奏。

四、检查读诗情况。

五、诗歌教学

1、找出疑难词句。

2、讨论。

3、自由串讲诗意。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数红花互相掩映。

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

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座寺院。

那许多宏伟的楼阁,笼罩在朦胧烟雨中。

4、江南春描绘了那些景物?试着画一画。

5、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热爱江南、热爱春天。

6、朗读诗歌。

六、延伸拓展

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江南春天的诗?

七、小结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江南古诗教案 篇9

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

“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A.生字卡片;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4)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1)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2)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三顾茅庐》中指导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是训练重点之一。我教完这一课之后觉得指导读好课文,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对话者的心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绪体验,再自然地表露于朗读之中。课文中张飞、刘备的对话,一个共同特点是有感情外显的提示语,如:“斥责” 、“埋怨”、“不耐烦” 等。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情感对话,再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很投入,有感情。

江南古诗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

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蓬头:形容头发乱。稚子:儿童,幼小的孩子。垂纶:垂。东西的一头向下;纶:丝。

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侧坐:身体象一边歪斜着坐。莓苔:河边的蒿草。映:遮掩、遮蔽。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一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自读下面一首古诗,试着解释,并讲给同学们听。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两首古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池上》。“池上”是指池塘里,即荷花塘里。这首诗描绘小娃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的前两句叙事,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景,写小娃娃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这诗一种多美的景色呀!诗人用这一景色衬托“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天真无邪和淳朴可爱,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这首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凝练的诗句中饱含着诗人对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

另一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自是: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子:小孩子。纶:钓鱼用的线。垂纶:钓鱼。莓苔:这里泛指野草。诗的`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后两句写路人借问,小孩子远远就招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怎么走,小孩远远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这首诗不失为一首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生活的佳作,全诗平易自然、准确生动地刻画出小孩那种天真专注的神态。

合作探究:

(1) 诗人为什么要写小娃的“偷采白莲”?教师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重要的是,这里的“偷采”与“偷盗”行为要区别开来,诗人写这个小娃是表现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趣童真。

(2) 《小儿垂钓》中,诗人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这个探究性问题也可以放在精读时让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加以引导。

附录2: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还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国内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胡令能 (785—820) 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他善于吟诗,但不愿涉足官场,后在家乡隐居。其诗生活气息浓郁,自然真切,但流传至今的仅有四首。

我们今天学了两首表现儿童情趣的诗,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对原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对原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原诗读一读,背一背。

大儿锄豆河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

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

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

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夏天,池塘里的莲花盛开了,有一些还变成了又大又香的莲篷,小鱼、小虾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一天,几个小孩儿撑着小船,偷偷地来到一大户人家的池塘里玩耍。这些孩子的撑船本领很高,船行得又轻又稳。几个水性特好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潜入水中捉鱼、抓虾、挖莲藕。他们的行动和说话的声音都很轻很轻,生伯惊动了池塘的主人。眼看小船快装满了,这才小声地哼着曲儿,撑着小船回家去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呀,尽管他们很聪明,却还是不知道掩盖自己小船划过的痕迹: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顺着小船走的方向,流下了一条长长的水路。

江南古诗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每首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体会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感受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学习《江南春》,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这是两首描写春景的诗,一是画中景物,一是现实中的景物,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二、难点

1.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中诗人边观察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2.学习《江南春》,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l.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揭题:(点击课件)《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理解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点击实物或图片)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弓没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点拨:《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演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江南古诗教案 篇12

古诗词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于诗词难以理解,感悟。此时如果能够借助电教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融入音、像,营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品读的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浸淫于古诗词的美好境界,达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可以说,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精彩链接,能够构建出一条无形的时空隧道,穿过它,学生们会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古诗词闪烁千年的异彩。

下面,我就以《忆江南》这首词的教学实例,就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词的教学情境,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配乐朗诵创意境──美

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

在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时,我选用了古筝曲《高山流水》那舒缓和悠扬的曲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是他们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古曲的韵律将学生带入江南水乡,此时,和着悠扬的古曲播放词句的朗诵录音,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顿挫有致,声情并茂地朗诵,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学生不难体会到词中那绝妙的意境:诗人遥望江南,不由得赞扬江南的美景,因为这些都是他曾熟悉过的。音乐是最美的听觉语言,用音乐来诠释古诗词,学生对词有了更新的认识,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难以名状的美,音乐美,词句美,意境美,丰富了情感,为进一步的体会词句奠定了基础。

二、巧用插图入意境──易

每篇的课文的插图都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巧用插图便于很快地进入诗词的意境。《忆江南》一词的插图则是诗人站在江边遥望江南,想起了江南的胜景,诗人为什么对江南如此的眷恋呢?结合白居易的情况简介,了解到他曾在江南曾做过苏州刺史,杭州刺史,江南的美景深深地留在他的脑海中。第一幅是词中插图,图中我配上了音乐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及朗诵录音、动画效果,在朗诵的时候,词句则伴着打字机的声音显示在画的右侧,形象逼真,一目了然。而图中只是选用了红色的江花和绿的江水,凸现了词句的画面美,色更美,图画直观地把学生带到了诗词的意境。

三、欣赏画面悟意境──妙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这正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的艺术境界,一首首好诗、好词创造了我国古诗词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诗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我们不妨以此特色设置教学情景,师生亲自动手,用丰富的色形,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

在教学《忆江南》的时候,我制作了4张幻灯片。用搜狐和一搜、百度等搜集了与课文相吻合的图片,来给学生视觉上的感受。第一幅书中插图。第二幅则是江南日出的美景,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写照,近处的江边的蓝草碧绿,江水如蓝,远处太阳升起,朝霞满天,江花似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词的意境,我根据这两句词又制作了两张幻灯片,选取了色彩鲜艳的图片,一张是春日日出图,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整个画面都被朝霞染红了,荡舟江上游船和游人也被染成了红色的了。整个画面就体现了一句词:日出江花红胜火。另一幅图则主要体现春来江水绿如蓝,选取了一张水绿如翡翠的那样的画面,江边碧绿的植物染绿了清清的江水,好一个绿如蓝的清幽的画面!一只小船荡舟江上,好不惬意。让人感到了一种勃勃的生机。优美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图画的展现词的意将不讲自明。

四、巧设板书突重点──清

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巧妙的板书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忆江南》一词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设计了如下板书:

江南好(美)──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古诗教案 篇13

1、指导学生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古、声”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导入:老师写两个字看谁认识。(板书:古诗)你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同学当小老师教教不认识的同学,然后小组间交流,并书写“古”“诗”。

2、你们会背古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你还会背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4、学习“首”字。哪位同学认识这个“首”字?(指名读字、正音、扩词)

5、导入《春晓》:一千多年前,一个雨后的早晨,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从甜美的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向外望去,看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色。他以诗的形式为我们描述了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首诗--《春晓》。

2、学生说一说画面上的景色。

3、配上古筝曲,教师范读课文,以情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到诗的情景中。

自读古诗《春晓》。

2、理解诗题。

3、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出生字,反复读几遍。

4、小组合作,朗读识字。

(2)学会“声、多、处、知”。

5、小组汇报,指导写字。

(2)用“到处”说话。

1、观察“处、声、多、知”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处、声、多”。

3、教师范写指导。

1、指名说一说诗意。

2、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诗人听到了什么?哪个字与“听”的意思一样?(“闻”在这里表示“听一听”,而不是“闻一闻”。)

3、指名提出不懂的问题。

4、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听教师配乐朗读,整体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及作者的感情。

2、学生仿读。

3、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看到了地上飘落的花瓣,仿佛看到昨夜的春风和春雨打落花瓣的景象。)

4、《春晓》描写的雨后清晨的景色多美啊!就让我们美美地、反复地朗读,从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5、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边想象边背诵,感受春景的美丽。

7、小组比赛,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1、《春晓》、《村居》是描写 季的古诗。

古------ 多------ 忙------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轾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宇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2、全班齐读。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江南古诗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过程: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啼”、“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教师出示部分词义。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语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

春日偶成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古诗江南春教案10篇


编辑为您准备了这篇“古诗江南春教案”的精华内容。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1】

1毖Щ嵘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苯柚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庇懈星榈乩识敛⒈乘小⒛写古诗。

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

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一、激趣游戏,导入主题师:世间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下边我们就来做个实验。

1惫鄄烨Ρ试谧匀蛔刺、水中的不同形态。

2背檠生说说观察到了些什么。

师: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奥秘的一首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1毖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

2比醚生课前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师:我们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1背鍪尽奥山风光片”,可让学生在看片时自由朗诵《题西林壁》。

2被画峰、岭,帮助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狈肿楹献餮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4比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1狈抖凉攀,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1)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

(2)生齐读古诗(配乐)。

2倍嗨卸粒悟诗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1)自由合作读。

师: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1背鍪究渭。

2鄙背诵《题西林壁》。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是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向大家推荐一个故事《盲人摸象》,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

1毖Щ岜究紊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币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备惺艹跸牡拿篮茫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点: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一、说话练习,导入诗文师:今天来说说童年是什么。对于童年,我们都倍感亲切。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

师:老师带你们在古诗文中去发现古代同龄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欢笑,去体味他们童年的欢乐,看看古代乡下孩子们的童年是怎样多姿多彩。让我们一齐走进《四时田园杂兴》。

1弊远凉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2比醚生课前查阅有关范成大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1毖生在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读准确、流利。

2毖生结合图画,说说诗中所描写的事情。

3苯涣魈致郏弄懂诗句。

(1)哪些诗句你读懂了?哪些诗句你还不懂?

(2)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4崩斫馐意后,让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评价。

1背鍪竟攀配图。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首田园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1)自己吟诵小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逐句读,思考每句话作者都着重讲了什么。

(3)分组议论:后两句描写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3狈派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1背鍪究渭。

2敝该读,师相机范读。

3毖生对读、齐读。

4北乘校可采用个人背、同桌互背、分行背、分男女背等方法)。

师:今天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中,看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劳动,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游戏就是我们生活本身。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喜欢这首诗吗?古诗中有许多这样描写儿童生活、捕捉童心童趣的诗词,送几首给你们吧!(出示《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3】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 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把握诗意,感受语言的优美。

1. 把你喜欢的诗背诵给大家听。

2.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1. 自由诵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课后注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

2. 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诗歌意思。

3. 作者在山中为什么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义。

4. 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1. 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老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2. 交流,估计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雄伟的景象,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3. 讨论,然后交流。

(2)结合课后2题的图画,说说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我们学过哪些有关农村生活或儿童生活的古诗?请背诵几首。

提示课题:四时田园杂兴。注意“兴”是多音字,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1. 检查自学情况。

2. 朗读质疑。

教师应对学生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集中释疑,也可以随机师生共同释疑。

3. 诵读感悟,理解古诗的意境。

(1)朗读古诗,仔细观赏课文中的图画,大致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小组讨论:这首诗分别出现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2)想象诗中所描写的人与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内容。

(3)诵读指导。我们在朗读这首古诗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大人的辛劳和儿童的天真可爱,要在诵读中加以体现,还要读好停顿的韵脚。

(4)诵读课文,品味语言。

“昼出耘田夜绩麻”“也傍桑阴学种瓜”两行,具体地描写了大人们耕织的情况和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也在桑树下学着种瓜的情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你读了之后能明白其中的“未解”和“傍”的意思吗?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小组里先说说,再全班交流。

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自由组合配上动作背诵,表现这首诗描写的内容。

1. 书写生字。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也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题目中的西林指西林寺,位于庐山东林寺西,创建于东晋年间,是庐山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后有著名的唐建千佛塔。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

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蓬头:形容头发乱。稚子:儿童,幼小的孩子。垂纶:垂。东西的一头向下;纶:丝。

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侧坐:身体象一边歪斜着坐。莓苔:河边的蒿草。映:遮掩、遮蔽。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一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自读下面一首古诗,试着解释,并讲给同学们听。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两首古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池上》。“池上”是指池塘里,即荷花塘里。这首诗描绘小娃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的前两句叙事,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景,写小娃娃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这诗一种多美的景色呀!诗人用这一景色衬托“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天真无邪和淳朴可爱,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这首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凝练的诗句中饱含着诗人对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

另一首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自是: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蓬头:头发乱蓬蓬的。稚子:小孩子。纶:钓鱼用的线。垂纶:钓鱼。莓苔:这里泛指野草。诗的`前两句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在池塘边学钓鱼,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小小的身体;后两句写路人借问,小孩子远远就招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怎么走,小孩远远就招招手,意思是让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这首诗不失为一首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生活的佳作,全诗平易自然、准确生动地刻画出小孩那种天真专注的神态。

合作探究:

(1) 诗人为什么要写小娃的“偷采白莲”?教师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重要的是,这里的“偷采”与“偷盗”行为要区别开来,诗人写这个小娃是表现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趣童真。

(2) 《小儿垂钓》中,诗人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这个探究性问题也可以放在精读时让学生讨论,教师注意加以引导。

附录2: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还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国内广为流传,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已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胡令能 (785—820) 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困,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被人称为“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他善于吟诗,但不愿涉足官场,后在家乡隐居。其诗生活气息浓郁,自然真切,但流传至今的仅有四首。

我们今天学了两首表现儿童情趣的诗,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对原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对原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原诗读一读,背一背。

大儿锄豆河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

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

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

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夏天,池塘里的莲花盛开了,有一些还变成了又大又香的莲篷,小鱼、小虾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

一天,几个小孩儿撑着小船,偷偷地来到一大户人家的池塘里玩耍。这些孩子的撑船本领很高,船行得又轻又稳。几个水性特好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潜入水中捉鱼、抓虾、挖莲藕。他们的行动和说话的声音都很轻很轻,生伯惊动了池塘的主人。眼看小船快装满了,这才小声地哼着曲儿,撑着小船回家去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呀,尽管他们很聪明,却还是不知道掩盖自己小船划过的痕迹: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被小船荡开了,顺着小船走的方向,流下了一条长长的水路。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5】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准备 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二、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倾听老师的作者简介,并积极思考 了解作者,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与诗歌的风格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池上》 根据课后拼音,自主朗读古诗。

练习朗读老师强调的字音;

3、指导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扫除理解诗歌的障碍

4、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 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2)小娃如何偷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2)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练习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5)朗读这两行诗。 挖掘文本空白,更深层地理解诗歌内涵。体会把握人物特点,并通过朗读再现人物性格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2)指导学生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1)生默读,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并展现自己的才能 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1.默写生字。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1.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心情。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个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定出《望洞庭》一诗年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思,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和情思。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望洞庭》。

1.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那年秋天,刘禹锡转任和州,行以洞庭湖,月夜遥望,洞庭山水美妙绝伦。于是,刘禹锡写下了这首《望洞庭》。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未”“螺”“磨”这几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①轻声自由读,说说不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②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以磨拭的铜镜一样。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缓,语调平和,读出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的柔美安详。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②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

③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眉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④指导朗读。小结: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令人神往。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变成了一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3.朗读全诗,体会意境。

五、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说一说,再写下来。

秋夜,月光如水,水映月光,那么的柔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只有一点细微的水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月色中,这里的山水更绿,山更青;最可爱的是山,远远望去,就像一只白银盘里,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六、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八、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习字任务。

2.课后习题3、4、5。

2.《望洞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板书课题,认读“峨”。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李白的故乡在四川青莲乡,他25离开家乡,长期在各地漫游。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四川时所写的。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文字生动优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3.解题:

①读了课题,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

②“峨眉山”是个山名,在四川省境内。请学生说说对峨眉山的了解。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羌”“渝”“君”3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二行诗,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秋高气爽,峨眉山的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小结:诗人秋夜行船,船在行走,感到月影也在跟着移动,于是产生了“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感觉。

3.读三、四行诗句。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我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思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顺流而下驶向渝州。

4.小结: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对故乡、友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到月亮,就像见到友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友人,心中不免一片怅惘。

5.朗读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这首诗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通过描写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五、诵读诗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找出每行诗中应读重音或轻音的字。

2.要求读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颂、热爱之情。

3.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练习用钢笔描红。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教学反思(3):

在讲授《望洞庭》这首古诗的时候,我感触很深,我尝试了改变以往教授写景古诗的教法,先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洞庭湖的美景。原以为这样的图文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学生在理解诗句的时候,与图片的联系并不大。他们的理解,仍然是从诗句的翻译,老师的语言渲染中去感受,图片所发挥的作用不大,反而消耗了后面对古诗讲解的时间。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词语,知道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使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会用“偶尔、活泼”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会用“活泼”造句。

3、理解课文第一段,概括段意,练习背诵。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出示燕子的图片。仔细观察燕子的外形,抓住特点说几句话。

2、读后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3、自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1。思考:第一自然段写燕子的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3、指导朗读。

4、练习背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会用“偶尔”造句。

3、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1、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燕子的样子十分可爱,那么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家伙什么时候来和我们见面呢?

2、自由读§2。

⑴边读边思考:作者描述了春天的那些景物?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⑵重点品味。

⑶齐读课文。

⑷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⑸指导背诵。

3、自由朗读§3。

⑴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燕子干什么?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快?哪些词句说明燕子飞得轻?

⑵指导用偶尔造句。

⑶指导朗读、背诵。

4、指名读§4。

⑴学习打比方的句子。画出文中两句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练习背诵全文。

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诗《江南春》,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示例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及画面给我们所描述和描绘的美景,在联想及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幼儿园大班教案《江南》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江南》”。让幼儿喜欢阅读古诗《江南》,能够理解诗歌内容,认读重点字词"莲叶""东""西""南""北"通过游戏进一步增强同伴间的感情。

活动目标:

1、认读重点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2、喜欢阅读古诗《江南》,能够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游戏进一步增强同伴间的感情。

4、阅读江南,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江南的理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读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活动难点:

掌握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1、字卡:绿色的东、红色的西、橘色的南、白色的北、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

2、莲花池挂图一幅。

3、江南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猜一种花)引出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出示图片并配上相应的字卡。

师:你们在哪里看到莲花、莲叶的?(出示挂图,认读"江南")

二、认识重点字词。

1、出示"莲叶"师:这两个字叫莲叶,在这首诗里有没有莲叶这两个字。(请幼儿上来找,并用笔把它圈起来。)一起认读。

2、认读"东""西""南""北"。

师:(出示字卡)小朋友认识他们吗?在这首诗里找一找。

如:"东"诗里哪个字和它一样,把它圈起来,读一读并学组词----东门、东面、东方、东风、东京、东北------如以上的方法学习"西""南""北"。

(为了让幼儿能较清楚地区分字,加上色彩,如:西瓜红,出示红色字卡"西",并让幼儿跟说;冬瓜绿;南瓜黄;北方冷。)

3、游戏,复习巩固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1)游戏1:鱼儿游得对不对。

游戏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做莲叶,其他小朋友做小鱼,师扮演鱼妈妈,活动室贴有"东南西北"的字。全体幼儿朗诵诗歌,鱼妈妈、鱼宝宝边听诗歌边往莲叶的四个方向游。

(2)游戏2:团结一致躲鳄鱼。

游戏玩法:配班教师扮演大鳄鱼,师生扮演小鱼。引导幼儿边念诗歌边游戏,念到哪句,就游到哪个方向的大莲叶下躲起来。

三、认读古诗。

1、指着挂图教师带幼儿边认字边读古诗。

2、幼儿通过观看《江南》的动画片,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去回忆诗歌中的诗句。

提问:这首诗歌真美。谁记住了这首诗歌的名字?你喜欢哪句?还喜欢哪句?

4、幼儿看动画(动画没有声音)再次朗诵诗歌。接龙游戏念诗歌。

5、小结诗歌内容:江南的莲叶很多,莲叶长的非常茂盛,池塘里的小鱼在莲叶之间游来游去做游戏,一会儿游到莲叶的东面,一会儿游到西面,一会儿游到南面,一会儿游到北面。江南真美呀!

四、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师:你们去过江南吗?李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江南有许多地方,比如: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镇江的焦山、还有我们的扬州瘦西湖都有美丽的景色,最美的还是我们的扬州。(看课件让幼儿欣赏)

园长点评:

运用多媒体教学,幼儿在朗诵中学习,在表演中识字,孩子们较顺利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愉快地完成了学习内容。

其实古诗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比较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利用现代化的脚下手段,实施起来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

活动反思:

孩子在识字活动和游戏活动过程中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能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活动开展,发现活动的知识点很多时间较长,如果此活动针对大班幼儿来开展就更好了。

幼儿百科: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学:《悯农》


活动目标: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活动准备: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相信《幼儿园大班古诗教学:《江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古诗江南春教案 栏目小编费尽心思整理了最新的"古诗江南春教案",阅读完后,您的知识将得到丰富。老师早早地准备好每节课的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上课时,老师会依照教案课件进行实施。...
    2023-12-30 阅读全文
  • 江南古诗教案14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江南古诗教案14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春日》是宋经纪学家朱熹所作,是一...
    2023-05-08 阅读全文
  • 古诗江南春教案10篇 编辑为您准备了这篇“古诗江南春教案”的精华内容。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2023-05-0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江南》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江南》”。让幼儿喜欢阅读古诗《江南》,能够理解诗歌内容,认读重点字词"莲叶""东""西""南""北"通过游戏进一步增强同伴间的...
    2020-06-19 阅读全文
  • 中班古诗欣赏说课稿 江南说课稿 中班古诗欣赏《江南》说课稿 一、说教材:古诗词是一种语言精练、感情真挚、节奏感强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于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它作为我国...
    2020-02-02 阅读全文

栏目小编费尽心思整理了最新的"古诗江南春教案",阅读完后,您的知识将得到丰富。老师早早地准备好每节课的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上课时,老师会依照教案课件进行实施。...

2023-12-30 阅读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江南古诗教案14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春日》是宋经纪学家朱熹所作,是一...

2023-05-08 阅读全文

编辑为您准备了这篇“古诗江南春教案”的精华内容。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师编写教案的态度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2023-05-09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江南》”。让幼儿喜欢阅读古诗《江南》,能够理解诗歌内容,认读重点字词"莲叶""东""西""南""北"通过游戏进一步增强同伴间的...

2020-06-19 阅读全文

中班古诗欣赏《江南》说课稿 一、说教材:古诗词是一种语言精练、感情真挚、节奏感强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于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它作为我国...

2020-02-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