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设计:秋妈妈与果娃娃
发布时间:2019-12-12 小班语言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语言小班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生"、"装"等字音。
2、运用听说游戏的方法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3、感受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1、金黄色的大披风一件;筐子一个。
2、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
3、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了解儿歌中的角色,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身穿大披风,披风下藏着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扮成要生宝宝的秋妈,提问:我是秋妈妈,我的肚子里有什么?幼儿猜测。
二、教师边表演边朗诵儿歌,初步欣赏、感受儿歌内容。
念到"秋妈妈肚皮大"时,双手做表示大的动作,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
念到"生下许多果娃娃"时,做表示许多的形体动作。
念到"苹果、梨子和香蕉"时,从披风下拿出苹果、梨子、香蕉放在筐子里。
念到"还有石榴和葡萄"时,从披风下拿出石榴、葡萄放在筐子里。
念到"哎呀呀,哎呀呀装呀装不下"时,将从披风下拿出的水果放在筐子旁边,表示水果满的放不下。
三、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并练习发准字音。
秋妈妈肚皮大,她要干什么?(纠正发音:生)秋妈妈生下了哪些果娃娃?这么多果娃娃能装得下吗?(纠正发音:装)四、教师幼儿边玩游戏边学习朗诵儿歌。
教师分配角色,扮演"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的幼儿带头饰藏在老师的披风下面;扮演"筐子"的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
教师带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做游戏。
五、幼儿交换角色表演。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生"、"装"等字音。
2.运用听说游戏的方法感知、理解和记忆儿歌的内容。
3.能相互合作、积极、有序地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金黄色的大披风一件。
2.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实物。
3.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的头饰。
4.幼儿已积累了关于秋天有哪些水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秋天的水果"提问,导入活动。
教师:秋天到了,许多水果丰收了,都有哪些水果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秋妈妈',感知儿歌中的角色。
1.教师身穿披风,将水果都藏在腹部,装扮成秋妈妈,坐在小朋友的面前。
教师:我是谁呀?我的肚子里有什么呢?
(三)教师做形体动作,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1.念到"秋妈妈肚皮大"时,手轻轻地随念儿歌的节奏拍拍自己的肚子。
2.念到"生下许多果娃娃"时,做表示很多的形体动作。
3.念到"苹果、梨子和香蕉"时,将苹果、梨子、香蕉从披风里拿出来放在筐里。
4.念到"还有石榴和葡萄"时,将石榴、葡萄从披风里拿出来放在筐里。
5.念到"哎呀呀,哎呀呀,装呀装不下"时,表示筐里的水果满得放不下,只好放在旁边。
(四)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并练习发准字音。
教师:秋妈妈肚皮大,她要干什么呢?(纠正发音:生)教师:秋妈妈生下哪些果娃娃?(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这么多果娃娃能装得下吗?(纠正发音:装)教师:这首儿歌真有趣呀,小朋友们再一起来念一念吧。
教师引导幼儿看着图片念儿歌,并配上动作。
教师: 现在你都知道秋妈妈生了哪些果娃娃了吗?让我们再来念一念儿歌。
教师有意遮挡图片,用动作提醒幼儿不会念的地方。
(五)教师指导幼儿边玩游戏边朗诵儿歌。
1.教师以点兵点将的方式帮助幼儿分配好"水果"和"盘子"的角色。(扮演"水果"的幼儿分别戴上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的头饰藏在教师的大披风里,扮演"盘子"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表示盘子。)2.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念到"苹果、梨子和香蕉,还有石榴和葡萄"时,扮演水果的幼儿从教师的大披风里钻出来,走到"盘子"里。
3.幼儿交换角色表演。
(六)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教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不但水果丰收,水稻、棉花也丰收了,秋妈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秋天的果实呢,我们一起跳个舞庆祝一下吧!"活动反思:
优点:
小班幼儿意志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使用道具、进行游戏,着重于激发幼儿兴趣。
1.在活动中,我装扮成"秋妈妈"的形象,特别能吸引幼儿的目光,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为活动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2.在学习念儿歌时,我和幼儿共同为儿歌创编动作,我以夸张的动作博得了孩子们阵阵笑声,他们也非常愿意模仿学习。我还通过了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不仅有实物水果,还有形象的水果图片,都是孩子们学习的好帮手。
3.道具的使用。
礼物盒: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这个道具,这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积极猜测:秋妈妈还会带来哪些水果娃娃?进而参与到活动中来。
水果胸饰:紧接着,我又利用色彩鲜艳的秋妈妈背景图及可爱的水果娃娃图片给以幼儿视觉上的冲击,把幼儿的兴趣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让幼儿期待接下来水果娃娃的出现,对水果娃娃进行初步的了解。
箩筐:我在游戏中,使用呼啦圈做成的箩筐,显得十分形象,使幼儿在游戏时有真实感,游戏兴趣因而更加浓厚。
3.游戏的开展。
音乐律动:在进行活动时,我以歌曲"苹果"导入,带领幼儿采摘秋天成熟的苹果,简单感受丰收的感觉,也使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泼。
问答游戏:为了让幼儿明白自己是什么水果娃娃,我采用"XX,XX在哪里?XX,XX在这里"这样一个问答游戏,这个游戏不仅重新点燃幼儿有所下降的学习兴趣,还巩固了幼儿对水果的了解。
情境游戏: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装水果的游戏,我和幼儿一起念儿歌,当念至水果名称时,相应的水果娃娃就赶快钻进箩筐里。这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加深对水果的了解;在游戏中巩固儿歌。
调整策略:
1.缺乏课堂上的应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教学是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随时都可能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在驾驭语文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时,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迅速准确的判断,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氛围进行灵活地处理,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我在这一方面还做得不是很好。
2.缺少对幼儿的关注。
一节活动,它的主体就是幼儿,他们的想法、行为无一不关系着活动的开展,而我却因为紧张等因素而忽视了幼儿,心里只想着如何按照教案中设计的步骤进行,对于幼儿的回答没有进行适当的评价,没有很好地根据幼儿的表现对教学环节进行微调,也没有与幼儿进行过多的交流,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比较混乱。在这一方面,我应多加锻炼,养成时刻关注有而行动的习惯。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小班语言教案:秋妈妈和果娃娃
活动目标:
1.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生”、“装’等字音。
2.通过倾听和参与表演,感知、理解和记忆儿歌内容。
3.能相互合作,积极有序地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金黄色的大披风一件。
2.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实物。
3.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等水果的头饰。
4.幼儿已经积累了关于秋天有哪些水果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秋天的水果”提问,导入活动。
1.教师提问,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尽量想得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秋天到了,许多水果丰收了,有哪些水果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秋妈妈”,感知儿歌中的角色。
1.教师身披大披风,将水果娃娃都藏在腹部,装扮成秋妈妈,坐在幼儿的面前。
教师:我是谁呀?我的肚子怎么样?肚子里会有什么呢?
(三)教师边做形体动作边念儿歌,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1.“秋妈妈肚皮大”——手轻摸肚子。
2.“生下许多果娃娃”——手做球状动作,表示多。
3.“苹果、梨子和香蕉,还有石榴和葡萄”——逐一从披风里取出这些水果。
4.“哎呀呀,哎呀呀,装呀装不下”——摇手。
(四)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并练习发准字音。
用说给秋妈妈听的方式,鼓励幼儿学发音,尽量每一个幼儿都练习。
(五)教师指导幼儿边玩游戏边朗读儿歌。
1.教师以点兵点将的方式帮助幼儿分配好“水果”和“盘子”里的角色,扮演“水果”的幼儿分别戴上苹果、梨子、香蕉、石榴、葡萄头饰,藏在老师的大披风里,扮演“盘子”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表示盘子。
2.幼儿交换角色表演。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相互交换角色的交往情况,特别是水果头饰的传递,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玩“水果商店”的角色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秋妈妈与果娃娃》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案《秋妈妈与果娃娃》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秋妈妈与果娃娃》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认识秋天的水果,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初步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秋妈妈与果娃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2、认识秋天的水果,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欣赏并理解儿歌,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1、《秋妈妈与果娃娃》背景图一张。
2、水果图片、胸饰若干,自制水果筐一个。
3、音乐《苹果》。
【活动过程】
一、认识秋天的水果。
1、小朋友们,你们看,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都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播放音乐《苹果》,带领幼儿表演)
2、这红红的大苹果是秋妈妈带给我们的礼物(出示苹果图片),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把它装进筐!
3、猜猜看,秋妈妈还会带来哪些水果娃娃?(幼儿自由发言)
4、秋妈妈到底会带来哪些水果娃娃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把你们的眼睛闭上,我们一起来“变变变”。
5、(出示梨子图片)小朋友,把眼睛睁开吧,看看这是什么果娃娃?我们也把它装进筐。
6、你们想不想知道秋妈妈还带了哪些果娃娃呀?快把眼睛闭上吧,我们再来变变变!你们看,你们认识这些果娃娃吗?(出示香蕉、石榴、葡萄图片)
7、我们也把它装进筐,哎呀呀,果娃娃可真多,筐子里装也装不下!
二、学习儿歌。
1、秋妈妈带来了哪些果娃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带领幼儿学习“苹果、梨子和香蕉,还有石榴和葡萄”)
2、这其实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就叫“秋妈妈与果娃娃”,现在听老师朗读一遍。
3、刚才的儿歌里说到了哪些果娃娃?这些果娃娃多不多?筐子里装得下吗?
4、你们想学这首好听的儿歌吗?来,现在跟老师念一遍!
5、你们说得真棒,现在请小朋友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边表演,边念儿歌。
三、游戏。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做果娃娃?老师在你们每个人的椅子下面放了一个果娃娃,快看看你是什么果娃娃?
2、现在,我来做秋妈妈,要来找找我的果娃娃了!(XXXX在哪里)
3、妈妈这里有一个大箩筐,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把果娃娃装进筐,看看妈妈会把那些果娃娃装进筐!
4、果娃娃装满筐了,我们把它装上火车,送到超市吧!
活动反思
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从而体现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使幼儿学的开心,学的轻松。
幼儿百科:秋天,又称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北半球为9至11月,南半球为3至5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设计――瓜娃娃
目标1.感受儿歌的韵律美。2.能有节奏地念儿歌,正确发音gua。准备1.娃娃木偶一个。2.图片。过程1.观看木偶表演。――娃娃去买瓜,想买什么瓜?――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各种瓜的名称。――教师边操作木偶,边有节奏地朗诵。2.学习儿歌。――教师按儿歌韵律有节奏、有顺序地与幼儿一起说出各种瓜的名称。――告诉幼儿儿歌的名称,教师再次完整朗诵。――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或用身体语言)表示儿歌的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美。――朗诵这首儿歌,你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有很多瓜)――如果你是那个小娃娃,你买了那么多瓜后,会怎么做?――鼓励幼儿改编儿歌的最后一句,如“买回家,送给好妈妈”等。附:瓜娃娃小娃娃,去买瓜。买了冬瓜和西瓜。甜瓜南瓜小黄瓜。苦瓜菜瓜哈密瓜。买回家,装满一箩筐。建议1.可在会念儿歌的基础上尝试用打击乐器为儿歌配上节奏。2.可请幼儿找一找,儿歌中哪些瓜不是水果。3.提供冬瓜、西瓜、甜瓜、菜瓜、哈密瓜、苦瓜、黄瓜的替代玩具和小篮子,鼓励幼儿进行情境表演。
小班语言活动设计――瓜娃娃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布娃娃
活动目标:
1、体验妈妈爱孩子的感情。
2、乐意模仿妈妈的样子或动作,学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等。
3、能从眼睛、头发、嘴巴、表情等方面来描述布娃娃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每人一个、花头巾每人一条,音乐磁带、录音机。
2、配套《宝宝学习包·我喜欢》第12页挂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今天邱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个邱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伴,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幼:想)
2、师:好,我们有谁可以大声的说出它是什么?(是一个布娃娃)
3、师:哇,宝贝你说得真好,来,和布娃娃握握手,问问好。(宝宝们和布娃娃打招呼问好。)老师还带来了一个礼物,宝宝们请看是什么?
二、引导看图,学习儿歌。
1、出示挂图,师:图上是谁呀?宝宝喜欢吗?你们喜欢它的时候会对它做什么呢?(和它一起玩、给它好吃的东西、抱抱它、亲亲它。)
2、教师念儿歌《布娃娃》,宝宝欣赏。
师:这个娃娃真可爱呀!邱老师也很喜欢,也想抱抱它、亲亲它,可布娃娃它害怕,怎么办呢?呀,老师有个办法,我们先对娃娃说:"娃娃乖,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请宝贝学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指名学说)
3、现在娃娃愿意让宝宝抱了,老师要考考宝宝布娃娃的五官是什么样的?看看哪位宝宝观察的最仔细。引导宝宝用儿歌中的话回答。(大眼睛,黑头发,张开嘴巴笑哈哈。)
4、教师再念儿歌,宝宝轻声跟念儿歌。
5、根据宝宝抱的娃娃形象不同来改编儿歌。(如:小眼睛、黄头发)
6、男宝宝可说我:"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爸爸。"
三、游戏《做妈妈》
1、宝宝每人抱一个布娃娃,每人在自己头上扎一块头巾做妈妈。边念儿歌,边做抚摸、亲亲布娃娃的动作,表达对布娃娃的喜爱之情。
2、在轻柔的音乐伴奏下,宝宝边说:"我来抱抱你,做你的好妈妈。"边抱宝宝、抚摸宝宝。
四、活动延伸
师:哇啊,我们小小班的宝宝真棒,布娃娃都哄睡着了,我们现在送布娃娃去娃娃家床上睡觉好吗?(宝宝抱着布娃娃进入活动室。)
附儿歌:
《布娃娃》
布娃娃,布娃娃,
大眼睛,黑头发,
张着嘴巴笑哈哈。
我来抱抱你,
做你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