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免费
发布时间:2025-09-21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请根据反馈修改课件,确保内容准确。四边形课件应涵盖相关知识点并遵循教学大纲,突出重点,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确保课件视觉设计简洁,避免过于复杂的元素,以提升学习效果。感谢您对该项目的关注与支持!
[1]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½ÌѧĿ±ê£º
¡¡¡¡1¡¢Òýµ¼Ó×¶ùÅųýÍⲿÒòËØ(ÑÕÉ«¡¢´óС¡¢¿Õ¼äÅÅÁÐÐÎʽ¡¢¿Õ¼ä¾àÀë)µÄ¸ÉÈÅ£¬²¢Àí½âÌåÑé5ÒÔÄÚÊýµÄÊØºã¡£
¡¡¡¡2¡¢ÅàÑøÓ×¶ù¶ÔÊýµÄÐËȤ£¬´Ó¶ø·¢Õ¹Ó×¶ùµÄ˼άÏëÏóÄÜÁ¦¡£
¡¡¡¡½ÌÑ§ÖØµã£º³õ²½ÈÃÓ×¶ù¸ÐÖªÊýµÄÊØºã¡£
¡¡¡¡½ÌѧÄѵ㣺Óò»Í¬µÄ·½·¨À´ÑéÖ¤ÊýµÄÊØºã¡£
¡¡¡¡½Ìѧ׼±¸£º1¡¢Çé¾°±íÑÝ(ÊýÁ¿Ïàͬ£¬´óС²»Í¬£¬ÒýÆð2¸öС¶¯Îï·¢ÉúÕù³³)ÇëÖаàÓ×¶ùÀ´±íÑÝ¡£
¡¡¡¡2¡¢¿Î¼þ(ÖÆ×÷´óС²»Ò»£¬ÑÕÉ«²»Ò»£¬ÅÅÁв»Ò»µÄ»¨)
¡¡¡¡3¡¢²Ù×÷²ÄÁÏ£¬Óÿ¨Ö½×öµÄÈý½ÇÐÎ(2¸öÑÕÉ«£¬´óС)
¡¡¡¡½Ìѧ¹ý³Ì£º
¡¡¡¡Ò»¡¢ÒýÌ⣬ÔËÓÃÇé¾°±íÑÝ
¡¡¡¡(ÇëÁ½¸öÖаàµÄСÅóÓÑÀ´±íÑÝ£¬±íÑÝÐðÊö£¬³öÊÂÁ½¸öС¶¯ÎïºÍÁ½¸öÂá¿ð£¬Ò»¸ö´óÒ»¸öС£¬¶¼ÊÇСÂá¿ðÀïµÄ¶«Î÷¶à£¬½Óמͷ¢ÉúÕùÖ´)
¡¡¡¡ÌáÎÊ£ºÐ¡ÅóÓÑÄã¿´ËûÃÇÔõô³³ÆðÀ´ÄØ£¬ÈÃÀÏʦȥ¿´¿´£¬¿´¿´ÓÐʲôҪ°ïæµÄ?
¡¡¡¡(´ÓÖÐÒýÈëÊýµÄÊØºã£¬½Ìʦ¿ÉС½áËäÈ»Âá¿ðµÄ´óС²»Ò»£¬µ«ÀïÃæ×°µÄ¶«Î÷µÄÊýÁ¿ÊDz»±äµÄ£¬ÊÇÒ»Ñù¶àµÄ)
¡¡¡¡¶þ¡¢Ñ§Ï°ÊýµÄÊØºã
¡¡¡¡1¡¢¿´¿Î¼þ
¡¡¡¡(1)¡¢³öʾÁ½·ùÑÕÉ«²»Í¬µÄ»¨£¬ÈÃÓ×¶ù¹Û²ì£¬ËµËµÊ²Ã´²»Í¬?²¢ÊýÊýÊýÁ¿ÊDz»ÊÇÏàͬµÄ.¡£
¡¡¡¡Ð¡½á£º¸Õ²ÅµÄ»¨°¡£¬ÑÕÉ«²»Í¬£¬µ«ÊÇËüµÄÊýÁ¿ÊÇÏàµÈµÄ£¬¶¼ÊÇ5¡£
¡¡¡¡(2)¡¢³öʾ´óС²»Í¬µÄÁ½·ù»£¬ÏÈÈÃÓ×¶ù¹Û²ì£¬ÌáÎÊ£º´óµÄÓм¸¶ä?СµÄÓм¸¶ä?³ýÁËÑÕɫһÑùÒÔÍ⻹ÓÐÄÄÀïÊÇÒ»ÑùµÄ?
¡¡¡¡Ð¡½á£ºÒ»¸ö´óµÄºÍÒ»¸öСµÄËûÃÇÊýÁ¿¶¼ÊÇÒ»ÑùµÄ£¬¶¼ÊÇ5£¬ËùÒÔ¿´¶«Î÷µÄÊýÁ¿ÊDz»ÊÇÒ»Ñù¶àµÄ£¬ºÍ´óСûÓйØÏµ¡£
¡¡¡¡(3)¡¢³öʾËÄ·ùÅÅÁв»Í¬¶ÓÐеÄͼ£¬ÈÃÓ×¶ù¹Û²ì£¬ËûÃÇÄÄÀﲻͬ?ÄÄÀïÊÇÒ»ÑùµÄ?
¡¡¡¡Ð¡½á£ºËäÈ»ËûÃÇÅŶӵķ½Ê½ÊDz»Í¬µÄ£¬µ«ÊÇËûÃǵÄÊýÁ¿»¹ÊÇÒ»ÑùµÄ£¬¶¼ÊÇ5¡£
¡¡¡¡Èý¡¢Ó×¶ù²Ù×÷
¡¡¡¡(1)¡¢ÀÏʦ¸æËßÓ×¶ù²Ù×÷µÄ·½·¨£¬Ã¿¸öСÅóÓÑÖ»ÄÜÄÃ5¸öͼÐᦱ¦£¬×é³É²»Í¬ÐÎ×´µÄͼÐΡ£
¡¡¡¡(2)¡¢Çëÿ×éÍÆÑ¡Ò»¸öºÃµÄ£¬ÉÏÀ´µ½Í¶Ó°Ç°ÑÝʾ¸øÐ¡ÅóÓÑ¿´£¬ÈÃËû×Ô¼ºËµËµ¡£(×Ô¼ºµÄ·½°¸)
¡¡¡¡ËÄ¡¢ÀÏʦ×ܽá
¡¡¡¡¸Õ²Å°¡£¬4×éСÅóÓÑÑ¡ÉÏÀ´µÄ´ú±í°¡£¬¸÷¸ö¶¼°ô¼«ÁË£¬¶¼Óò»Í¬µÄ·½·¨ÑÝʾÁË£¬Æäʵ°¡ÎÒÃǵÄÉú»îÖа¡£¬»¹ÓÐÐí¶àÏñÑÕÉ«²»Í¬£¬´óС²»Í¬£¬µ«ÊýÁ¿ÊÇÏàͬµÄ¶«Î÷£¬ÏÂÃæÀÏʦ¾Í´øÄãÃÇÈ¥Ò»ÆðÕÒÕÒ°É¡£
[2]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及易变形的特性。
2.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及易变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弄清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平行四边形实物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四边形,(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同桌互相说一说。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再出市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讨论思考,看他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把实物抽象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建立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
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 动手操作,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学生利用小棒有选择的搭平行四边形。
你是怎么搭的?谁也来说说你搭的平行四边形?
生1:我选择了四根一样长的小棒,搭好之后这么一移就可以了。
生2:我选择了两根长一点,和两根短一点的小棒也搭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3:我也是选择了两长、两短的小棒,但搭起来的和他不一样。
2、利用自己刚搭成的平行四边形,动手玩一玩,从中感知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并能联想到其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最后拉动三角形模型与之对比,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易变性的认识。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的角不一定是直角。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还是很模糊的,让学生看着图形模仿着做一做,在选择材料与摆放位置时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再思考。
(二) 合作交流,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 、完成练习九第1题,学生根据自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进行判断 ,并举例说明在那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九第四题:引导学生讨论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课外延伸:伸缩门是利用了什么特性制作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认识的现有基础,通过 找生活中的实物,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再次认识,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点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清晰,逐步深化。最后把新学的知识及时的溶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让学生能辩证的在头脑中建立新的平行四边形体系。)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完成练习九第三题。
3、数一数下列图形中一共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4、运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平行四边形。你有几种拼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改一改、数一数、拼一拼逐步完善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让平行四边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3]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英买力中心小学:古再丽努尔.伊尔夏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从多种图形中辨认出四边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分一分等活动,建立四边形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区分辨认四边形,理解四边形的特征。
难点:发现并比较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教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学法:研究性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光明小学的校园图片,在这个图片上,你们看到了那些图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屏幕上出示说出的图形。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图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79页例1.
大屏幕上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1) 学生在教材上找四边形,涂颜色。、
(2) 投影展示,交流讨论。
(3) 比较加深,说说其他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4) 老师小结:四边形是指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板书)
2.围四边形。
请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折一个四边形。摸一摸自己折的四边形。
老师在下面观察。
3.讨论学习四边形的特征。
师:谁再来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四边形还有四个角。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谁能把他们两个人的答案完整的说一遍。
生: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图形是四边形。
师:你们的回答很正确,你们真是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象这样由四条直的'边围成,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板书: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找学生说四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这么快就掌握的新知识,现在有个新的挑战正等着你们,你们敢接受吗?(出示图片题,是四边形用Yes 回答,不是用No 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这个图形为什么不是四边形?
生:因为它的边不是直直的,所以不是四边形。
师:这个图形为什么也不是?
生:因为它的边没有围在一起。(寻找四边形)
师:同学们可真细心,找到的四边形可真不少。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第二题。
2. 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在校园里找出5个不同的四边形。
四、课后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四边形?说说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32页
板书设计
四边形
1.认识四边形
四边形是指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
2.四边形的特征
(1)有四条直的边。
(2)有四个角。
[4]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一、教学目标:
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相关概念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的准确、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带领学生复习圆内接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外接圆的概念。
2、利用几何画板:
①②(1)探索:如图,点D在⊙O上(和A、C不重合)移动,试讨论∠D和∠B的大小关系?
(学生对第一种情况比较熟悉,但对于第二种情况做适当的提示:利用几何画板把D点在圆上移动!)
通过学生的思维,可归纳出∠D和∠B的大小关系是互补。
利用此时的几何图形,由学生模仿圆内接三角形的定义得到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并用电脑加以显示。立即让学生利用给出的圆内接四边形的定义把刚才的结论重新归纳,从而得到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书写符号语言)
(2)对定理进行巩固
①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
已知∠BOD=140°,则∠BAD= °∠BCD= °
②如图,已知AB是圆O的直径,∠BAC=40°,D是弧AB上的任意一点,那么∠D的度数是°
(3)外角的引入
紧接着前面的练习,和学生共同研究探索题:
(对于上面的探究性应用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发挥)
当学生最后得到∠E的度数后,立即提问:
从∠A= 70°到求出∠E=110°,在整个过程中,哪个角起了关键的作用?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向外角∠DCF(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学习定理的原因)并且引导学生讨论∠DCF和∠A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到∠DCF=∠A的.结论。利用几何画板的优势,隐藏⊙O2和线段DE、EF得到外角的基本图形
再引导学生得出外角和内对角的定义,让学生把刚才的结论归纳成定理即:圆内接四边形的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书写符号语言)
(4)对定理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
如图,⊙O1和⊙O2都经过A、B两点,图中有两组相等的角,每组有三只角相等,你发现了吗?
[5]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要求: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校门口伸缩门照片,问:这张照片你熟悉吗?是哪里?请你观察我们校门口的电动门,你能在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给大家看。对,在这个伸缩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呢?(指名说)
3.师:是的,平行四边形在咱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漂亮的小篮子上,安全网上,花园的栅栏上,学校楼梯的扶手上,三菱汽车的标志上,足球门的网上,以及工人叔叔用的升降架上,各式各样的电动门上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存在。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
1.师:看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方法。
2.师:谁来汇报?你选了那种材料?是怎么制作的?(让学生依次在投影上演示,并介绍制作过程)
3.讨论: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平行四边形,大家制作的这些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4.下面,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讨论。
小组活动:
(1)仔细观察小组内每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它们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在练习纸上。
(2)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你们的猜想?怎样操作?
(3)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5.师:哪个小组来汇报?首先说你们的猜想是?怎样验证的?(让学生在投影上操作演示)你的结论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操作,验证了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特征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板书)对边是指?(课件演示)谁再来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呀?多指名几人说。
7.师:要看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就要看?(多指名几人说)下面大家来判断,这里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拿出练习纸,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理由,你是怎么判断的。
三、探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老师手上的这张纸片是什么形状的?现在我想让它变成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该怎么办?请大家帮一帮我。小组操作。
2.指名汇报,你是怎样剪的?谁来说说它的特征是什么?
3.刚才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下面我们再做个游戏,让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想玩吗?
四、小结,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认识?
2.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它还有什么特征呢?请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校门口的电动门要做成由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了吗?(观看电动门伸缩过程)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大家课后做个有心人,搜集相关的资料吧。
[6]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和说理能力;掌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别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之后即将学习的第三个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理解及说理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
两根长40厘米 和两根长30厘米的`木条
五、教学设计
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判定定理,然后借助各种方法加以验证。最后依靠课本所设计的“做一做” ,“议一议” 以及“随堂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旨在为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做铺垫)
2、小组活动
用两根长40厘米和两根30厘米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当两组对边相等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边不相等时,所围成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课本91页的“做一做” (其目的是巩固和应用“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4、“议一议”
问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说说你的想法。 (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问题2、要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有哪些方法?
5、通过课本的“随堂练习”,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加以应用和巩固
[7]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具体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具体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计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重难点
1区分认识四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3能准确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削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教师就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能力,采用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结构,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就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说,在小学阶段,尽管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但低年级采用描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因此,具体教学时,要认真研读《标准》,仔细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8]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本节课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情分析
学生课前对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有一定了解和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得出四边形的普遍特征。我班学生善于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以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因而课堂上我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和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找出四边形特点。
2、能够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难点:掌握长、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的校园越来越美,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图形?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试着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
2、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形的'。
三、四边形的分类
四边形是一个大家族,不同形状的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区别。你能把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先想想你打算怎样分?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交流,并统一意见。提示:你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四边形的角;你还可以用尺子去量一量这些四边形的边……
五、巩固拓展
画一画
1、画一个任意四边形。
2、画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3、画一个对边相等,但没有直角的四边形。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9]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四边形
教师:宋长平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一、导入部分。
课件出示各种图形,请大家观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图形。
二、教学过程
1、感知四边形。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2)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3)小结:我们把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4)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表面是四边形。(举例说明)
2、动手做一个四边形。
(1)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四边形,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2)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的作品。
3、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长方形图片。
(2)通过三角板和直尺,动手比一比,量一量它们的边和角,看发现了什么?
(3)出示正方形图片。
(4)通过三角板和直尺,动手比一比,量一量它们的边和角,看发现了什么?
(5)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动手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开心吗?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请大家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10]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
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男生人数:
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5+14=23(人)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
(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全课总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wWw.fW76.coM 76范文网)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
9+14=23(人)
14-5+14=23(人)
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11]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0-31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借助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
3、培养社会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
教学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
教具:
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 1 松果的个数 5 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填一填:P11第3题。
3、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数松果 1×5=5,一五得五, 2×5=10,二五一十 3×5=15,三五十五, 4×5=20,四五二十 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5×7=35,五七三十五, 5×8=40,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
[12]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弄清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问题,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课件出示第33页图。提出问题:
(1)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这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70是7个十组成的,46是4个十加6个1组成的。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七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课件。(数纽扣)
大家数一数黄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红色的纽扣有多少粒。绿色的纽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写这些数吗?我们先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些数,再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7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两人一组,互相说数字,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在生活当中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数。
[13]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统计表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知道在统计图中,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过程与方法: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呈现等统计过程,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表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知道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生日歌)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师生交流)那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过生日,比如这个月(10月)有多少人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来数一下举手)
师:我们班本月过生日的人都有谁呢?(师生交流)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班级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分别记录下来,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类的方法对小朋友的生日做统计的。
前情复习,引入课题
师:像这样同一个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月份到底有多少人过生日了,那我们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好朋友来记录呢?(统计表)
出示记录表
信息收集与整理
信息反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字比较)
师:从这张完整的统计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数一一对应起来,但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数字的大小才能得出过生日人数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结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师:观察这张图,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个格子大小一致,横轴上表示月份,纵轴上表示人数)
师:下面看老师是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出1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的?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课件演示)
问题1:对准横轴的哪一位置开始画的?
问题2:画了几格?对准纵轴上的哪一个数?
师:那现在你知道在这幅统计图中1格表示几呢?(1格表示1)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1格表示1呢?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问题1:几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问题2:11月过生日的人数比10月的人数多几人?
小结
师:今天学的统计图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条形统计图”(补充课题)
巩固知识,拓展练习
师:小胖和小丁丁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他们分别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胖的条形统计图
小胖统计的是什么?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格表示几人?
问题2: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问题3:参加数学兴趣班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人数多几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统计图。
师:小丁丁统计的是什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喜欢蛋筒的有几人呢?(通过此题让学生意识到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请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预定下次冷饮的数量呢?
五、精彩小结,展示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节课师生共同整理的统计表(本班最爱吃的水果的统计表)
同桌讨论,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作品展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板书:(条形)统计图
标题
横轴条形统计图:直条长度数量的多少
纵轴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14]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附页中的图形,尺子,彩纸(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画笔,点子图、KT板、双面胶、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想,你们一定玩过很多玩具吧?(展台出示主题图)这个玩过吗?(没有),这是什么?(图形),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吧!
生:我想应该叫四角形,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它们有三个角,这些图形有四个角,就应该叫四角形。
师:受三角形的启发,想到了四角形,很有想法!
生:不对,应该叫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
师:正像×××说的那样,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上就叫它们四边形[板书课题四边形]
师:这节课于老师就想加入你们当中,和大家一起来玩四边形,好吗?
大家想怎么玩呀?(画、剪、拼、摆、撕)原来玩也有这么多的方法呀!
师:为了方便我们玩,先来把这些四边形分分类吧![板书:分类]
齐读课题
(出示主题图制成的题卡)你想怎样分,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圈一圈,画一画,再把你这样分的理由说给同桌听听。(师巡视)
二、操作实践
1、分一分(画集合图)
①按角分
生:我是按直角分的,带直角的四边形分一类,不带直角的四边形分一类!随学生说贴图
用到我们所学的角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学以致用,很有新意!
师:谁和他一样?
师:(手指有直角的四边形)仔细观察,在这些有直角的四边形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还可以把图1分成一类,因为它有2个直角,还可以把图2、3分成一类,因为它们有4个直角,师:同样是有直角的四边形,但因为直角的个数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
师:还可以怎样分?
②按平行分
生:我是按边平不平行来分的。图1、2、3、6、7有互相平行的边分为一类,图4、5、没有互相平行的边分为一类
谁和他一样?
生:我想给他补充,我把1、2、3分为一类,它们上下边平行、左右边平行
师:也就是说他们有两组分别平行的对边[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生:我把4、5、6分为一类,它们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谁和他一样?
师(手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像这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
生齐:平行四边形[贴平行四边形字]
生:老师我不同意,图1是长方形,图4是正方形,它们不是平行四边形
生:老师,长方形、正方形上下左右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它们也是平行四边形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长方形、正方形符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征,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回你明白了吗?(学生点头明白)
师:(手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像这样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又叫什么?有谁知道?
生:梯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
师:看书可以让我们增长更多的数学知识。谢谢你把这个新朋友介绍给我们,现在我们知道了,像这样(手指梯形图)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
生齐:梯形[贴梯形字]
师:(手指普通梯形)谁能来指一指这个梯形的互相平行的是哪两条边?
生上前指
师:知道吗?梯形的这组对边还有名字呢?有人知道吗?
生:老师,我知道,比较短的边叫上底,比较长的边叫下底。
师: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比较短的一条边叫上底,把比较长的一条边叫下底[板书:上底 下底]
师:(指特殊的梯形)谁来找一找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一生指)
师:梯形的上下底是
生齐:互相平行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梯形的特征,能不能请你在点子图上画一个规范的梯形呢!同桌互相检查画的是不是梯形,如果不是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师:因为了解了梯形的特征,这回我们再画梯形就容易多了,像刚才大家画的梯形,还有黑板上的平行四边形、和这些不规则的四边形,它们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我们统称他们为四边形。(空手画一个集合圈)
2、练一练
刚才我们在玩中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梯形,你们能准确区分吗?看展台!(出示题卡)
学生书写
学生汇报,随之分类,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为什么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看来你们已经能根据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正确的区分他们,还想不想再玩呀?(想)听说过一锤定音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一剪定形的游戏!
3、剪一剪
①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先折一折,沿折痕只剪一次,看谁能剪出2个平行四边形?
生操作,指名到展台上展示作品,并介绍剪法。(折线与平行四边形任一组对边平行)
要想剪出平行四边形,只折痕与任意一组对边平行就行
②还剪吗?(剪)刚才我们一剪剪出2个同样的图形,这回我要来难为大家,快准备好一张三角形的纸,还是先折一折,沿折痕只剪一次,看能不能剪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生操作,指名到展台上展示作品,并介绍剪法。
观察折痕与三角形的这条边,有什么发现?(互相平行)c
③还想剪吗?(想)好,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一折,沿折痕只剪一次,看一看谁能剪出2个梯形来!行动吧!
生操作,指名到展台上展示作品,并介绍剪法。
师:在长方形比较长的两条边内各取一点,折成一条线,剪开,形成两个梯形,在比较短的两条边内也折一条线,形成两个梯形,看老师(沿长方形对角折),行吗?(不行,不是梯形)所以剪时不能沿对角线剪
(对折形成长方形)(不行,不是梯形)所以剪时不能沿对边剪
必须是沿斜线剪
师:你们剪的都是梯形吗?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为什么?生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刚才剪得高兴吗?(高兴)一剪定形,让我们化整为零,共同感受到了图形的特征,现在就让我们化零为整和我们熟悉的图形来一次亲密接触,4、拼一拼
①快拿出学具袋,用你手中的图形拼一拼,看你能不能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3个学生)
学生汇报,师:你拼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是)说明理由教师将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只要你开动脑筋,这些图形就可以拼成很多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②图形在我们手中不停变幻,平行四边形很快就拼成了,还拼吗?那就借助小组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在小组内试着拼梯形,有多少种拼法,就请把它贴在小组的展板上。看哪一组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师:看它们拼的是不是梯形?(是)
这些梯形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只要符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它们就是
生齐:梯形
三、总结评价
玩得高兴吗?(高兴)可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在玩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自由总结
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呀!在玩四边形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还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梯形,其实在于老师看来,你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呢!那就是在玩中你们还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这些方法将成为我们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好助手!
[15]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第32-33页"四边形分类"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也较难掌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特征,经历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
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2分钟)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神奇的图形王国上一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
(课件播放"图形王国"的动画。)
2.话外音:在图形王国里,有很多的图形成员,你们认识它们吗?
(课件播放各类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引导学生大声喊出它们的名称。)
3.师: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
[设计意图:以游"图形王国"作为学习活动的线索,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这样设计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二、分类探究
活动一:分一分(15分钟)
1.观察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和大家打招呼的这8个四边形,它们的边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2.分类
师:你能用聪明的小脑袋试着把它们分分类吗?分好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分法,并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探究,课件配以舒缓的音乐。教师巡视各组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反馈
哪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各是怎么分的?
学生通过视频展台演示分类方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尝试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
(只要学生的理由充分,就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说得又多又好的小组授予"分类优胜旗"。)
师:还有哪个组有补充或有不同意见的?
(允许各组分类方法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这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
4.归纳
师:智慧老人看到大家得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他也带来了一种分法(课件演示),智慧老人为什么这么分呢?
引导学生找出同一类图形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在学生明确了以上各组图形的特征以后,教师重点指出:
A组的图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B组的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梯形。
C组的图形没有平行的边,就叫做四边形。(本课暂不研究)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给四边形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图形的特点明确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活动二:填一填、画一画(8分钟)
1.填一填
独立完成教材P32的"填一填",同桌交流想法,个别汇报。
2.画一画
让学生在教材P33提供点子图上画指定的图形,在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评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将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并予以鼓励。)
[活动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对各类四边形特征的了解。通过动手填一填、画一画,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活动三:议一议(5分钟)
(话外音:同学们,谢谢你们给我们四边形
家族的成员分了类,你们今天表现可棒了!淘气
在我们图形王国游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
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仅两组对边平行,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活动意图: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经历新知的探索过程,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巩固新知(8分钟)
师:今天大家学得特别认真,老师对大家的表现也特别满意,下面我们去参加图形王国的技能大赛吧!如果你在活动中表现优异,成为了优胜者,那你将得到图形王国的.一份特别礼物!
项目一:谁是拼图高手?
要求:挑选2个图形分别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先独立思考,再借助附页的材料动手试一试。)
项目二:小小魔术师(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剪法,个别展示。)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上述两项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对于优胜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设计意图:为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技能竞赛这样一个活动,变课本的练习为"谁是拼图高手?"和"小小魔术师"这两个技能竞赛,学生兴趣盎然,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充分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改理念,让学生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心里话(2分钟)
师:我们今天愉快的图形王国之旅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体会,还想知道什么知识?
鼓励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畅谈学习的方法和本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将传统教学中的总结变为"说心里话",拉近了师生距离,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也起到了很好的复习知识、归纳知识的目的。特别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
【效果评价】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做到结构严谨、层层深入,既重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课堂结构的建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体现从"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
围绕自己的总体设计思路,我设计了"激趣导课--分类探究--巩固新知--说心
里话"这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分一分、填一填、画一画、议一议、技能竞赛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这样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进行分类,概括出特征,让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分一分"这个活动,教学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各种各样的四边形,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类,有的学生按角的特征来分类,有的学生按边的特征来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各类的特点,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再引导学生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进行分类。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生学习数学既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共享、相互启智的过程。本课我还重视学生自主与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兴趣盎然,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后对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和检测,学生们对于图形的分类和依据掌握较好,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学生们感到图形世界十分神奇,数学知识十分有趣。从检测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四边形分类的知识掌握很好,并且很清楚的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成功的达到了本课预期的"三维"教学目标。
[16]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设计说明
四边形分类是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的基础。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既重视知识本身的构建,又重视课堂结构的构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分一分”“想一想”“填一填”“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这样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其特征,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数学既是一个主动探究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的过程。本课时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学习兴趣盎然,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图片 剪刀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图形。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是一组四边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四边形的特征给它们分分类。(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指认学过的四边形,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分类探究
1.简单四边形分类。
(1)让学生说说如何将上面的6个图形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①学生分类后交流、汇报分类过程和结果。
这些图形可以分成两类:①③⑤为一类,它们都有两组互相平行的边;②④⑥为一类,它们都只有一组互相平行的边。
②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明确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请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哪些。
学生分别指认6个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复杂四边形分类。
(1)在上图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四边形⑦和⑧。(课件出示下图)
师: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类吗?
(2)自主探究,尝试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把上面的8个图形分类。
(3)汇报、展示分类的结果。
分类完成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分类结果。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没有平行的边:
(4)为什么这样分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汇报是根据四边形的对边是否互相平行和有几组对边互相平行进行分类的。
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生汇报分别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比较,根据边的特点,可以把四边形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任意四边形。
[17]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四行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教法、学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有目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激趣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1、激趣导课
出示各种四边形: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四边形分类)这样,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
(2)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
(3)反思评价。学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看课本,体验成功喜悦。
3、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填一填、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四个练习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四边形分类的?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也许不够完美,但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体现出极大地热情,非常投入,获得强烈的感受。这是单纯靠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18]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思想。
教学设想:
学习完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接下来要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所以通过这个视频要给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理解、领悟,体验计算公式的推导生成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质疑猜想
师:对于面积,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例如: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质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得出呢?
三、操作验证
用数方格的方法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要求:不满一格的算半格。
2、验证面积=底×高
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会不会有关系呢?现在我们利用转化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将平行四边形沿着底边上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平移,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则S=ah。
四、公式应用
学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S=ah=6×4=24(平方米)
五、全课总结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19]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和一把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媒体出示:)
1、认识图形。
2、口算长方形的面积。
3、回顾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观察主题情景图:明明和芳芳争论场景:一块长方形花坛,一块平行四边形花坛。哪一块大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自主学习
1、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并把结果记载到80页的表格中。
2、思考:从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通过数出的数据显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
3、思考:如果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学生交流找寻方法:可以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别的图形)
4、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同桌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由来,教师巡视。
5、提问: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拼得的长方形的长相等,底边上对应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就等于拼得的长方形的面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媒体演示过程)
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学习用字母表示公式:我们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计算公式用字母如何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S=a×h)
7、思考: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底和高)
教师强调: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底乘的高一定要是对应边上的高才是它的面积。
三、巩固提高
1、反馈:(媒体展示)口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点学生回答。集体订正时强调:书写格式和单位。重点提醒:不对应底和高平行四边形面积。
2、作业: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
3、拓展:(媒体展示)
(1)下面哪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呢?为什么?
(2)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有哪些变化?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来的?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那些条件?
[20] 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使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四种图形的关系。
3、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掌握四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片、套娃、吸铁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谈话引入: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吗?七巧板不仅给我们带来过快乐,还能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利用各种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课件出示:快乐大本营,由七巧板拼的图形。
鸭子图、小鸟图……。
师:找出你最喜欢的图案,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正方形
生2:长方形
生3:平行四边形
3、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生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师: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谁能说说有关它的知识?
生1: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
生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学生小组合作验证并汇报结果。
生1:用尺子量丙组对边的长度,长度相等。
生2:用直尺和三角板平移后发现对边平行。
(3)师:通过同学们的动脑和动手,以及数学家研究大量图形后发现,丙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认识梯形的特征。
(1)师:谁认识这个图形,它叫什么?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找出这样的图形。
生1:它叫梯形,是妈妈告诉我的`。
生2:它叫梯形,是我从书中看到的。
(2)师:看着梯形,猜测一下它的特征,可以从边和角去找。
生1:我猜对边相等。
生2:我猜对边平行。
(3)学生小组合作验证并汇报结果。
生1:我用直尺和三角板平移后,发现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生2:梯形的两组对边不一定相等。
(4)师:我们把只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师: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梯形。
生1:跳箱的侧面
生2:球门的侧面
3、认识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1)师:这些图形都属于哪个家族?老师给四边开建造了一个家,这个家该怎么布置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住在一起。
生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住在一起。
生3:它们都是四边形,可以住在一起。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但不同的四边形它的房间该怎么分配呢?接下来,我们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生2: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3: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谁说说它们特殊在哪儿?
生1:正方形都有长方形的特征,而且四条边都相等。
生2:度方形都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3)师生合作在黑板上布置四边行的“家”
(4)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集合图。
师:边出示集合图边解释集合图的含义。
生1:边观察边理解,再叙述集合图的含义。
(5)师生合作实物(套娃)形象地演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挑战乐园。
问题: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个图形是梯形?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70面的主题图
要求:人熟悉的校园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件出示: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
(2)平行四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4)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课件出示:挑战权限。
问题:一共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四边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
想了解更多【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网的资讯,请访问:小学数学四边形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