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优选13篇)

发布时间:2025-09-20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细致的教案准备至关重要。教案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为二年级小学数学课程整理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

根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最优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单。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用竖式计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谈话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课件显示14个橘子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14个橘子,如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每个同学用代表橘子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在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全班进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4÷4=3盘……2个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4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4”表示把14个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盘放4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2”表示3盘共12个4×3=12。“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5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6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启思导疑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 “试一试”。

2、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1、2、3、4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获?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一、情景导入:

1、请看,这是什么呢?

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三、实践应用

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让你难忘?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

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像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ÔÚ½Ìѧ¡¶Á½Î»Êý¼ÓÁ½Î»Êý½øÎ»¼Ó·¨¡·Ê±£¬ÎÒËäÈ»×¢ÒâÁË֪ʶ¼äµÄÏà»¥Ç¨ÒÆ£¬ÖØÊÓÁËÓÃѧÉúÒÑÓеÄ֪ʶ»ù´¡¹¹½¨ÐµÄ֪ʶÄÚÈÝ£¬Ïû³ýÁËѧÉú¶ÔÐÂ֪ʶµÄİÉú¸Ð£¬µ«´¦ÀíµÄ»¹ÊDz»¹»Ï¸Ö£¬¶ÔÎÊÌâµÄÆÊÎö²»¹»Í¸³¹£¬¶Ô¿Î±¾µÄ½â¶Á²»¹»ÉîÈ룬»¹ÓоÍÊǶÔѧÉúµÄÊúʽÊéдµÄ·½Ê½Ï°¹ßÒªÇó²»¹»Ñϸñ£¬µ¼Ö´íÎóµÄÇé¿öÒÀÈ»´æÔÚ¡£´æÔÚ´íÎóÇé¿öÓУº

¡¡¡¡1¡¢Ñ§Éú³­´íÌâ¡£ÔÚÁÐÊúʽʱ½«Êý×Ö»òÕßÔËËã·ûºÅ³­´í£¬µ¼Ö´íÎóÂʸߡ£

¡¡¡¡2¡¢Ñ§ÉúÊéд²»¹æ·¶¡£ÀýÈç¸öλºÍ¸öλ¶ÔÆë£¬Ê®Î»ºÍʮλ¶ÔÆë£¬Ñ§ÉúÔÚÊéдʱÓÉÓÚ²»¹æ·¶»áµ¼Ö¼ÆËãʱ½«Êýλ¿´´í£¬Ôì³É´íÎó£»»¹ÓоÍÊÇ×îµ×ϵÄ`ºáÏß±ØÐëÒªÇóÓÃÖ±³ß»­£¬ÕâÑù¸ü¼ÓÃÀ¹Û¡£

¡¡¡¡3¡¢¼ÆËãʱ£¬ÓÈÆäÊǼõ·¨ÔËËãʱ£¬»á³öÏÖµ¹¼õ£¨´Ó¸ßλ¼õÆð£©µÄÇé¿ö¡£

¡¡¡¡4¡¢¼ÆËãʱµÄ½øÎ»ºÍÍËλµÄ¡°1¡±»á¾­³£Íü¼Ç¼ÆËã¡£

¡¡¡¡5¡¢µÈºÅµÄºóÃæÍùÍùÍü¼ÇдµÃÊý¡£

¡¡¡¡Ãæ¶ÔÕâЩ´íÎó£¬ÎÒÈÏÎªÖØÒªµÄÊÇÕûºÏ´íÎó×ÊÔ´¡£ÎÒºÍѧÉúÒ»ÆðÕÒ´íÎó£¬×¥µäÐÍÊÂÀý£¬·ÖÎö´íÎóµÄËùÔÚ£¬ÊÇ´ÖÐĵĴíÎó»¹ÊÇ·½·¨µÄ´íÎ󣬻òÕßÊÇÆäËûµÄ´íÎó¡£ÈÃѧÉúÔÚ×÷ÒµÖз´Ë¼×Ô¼ºµÄ´íÎó£¬×öµ½×Ô¼º¼ì²é£¬×Ô¼º¸ÄÕý¡£»¹¿ÉÒÔÔÚ¿ÎÌÃÉÏÒý³ö´íÎó£¬ÀýÈçÌáÎÊ¡°ÎÒÃÇ´ÓʮλËãÆð¿ÉÒÔÂ𣿡±¹´ÆðѧÉúµÄ˼¿¼£¬±ÜÃâÀàËÆµÄ´íÎó¡£ÕâЩÊÇÎÒÃÇÔÚ¿ÎÌÃÉÏÄÜ×öµÄ£¬µ«¼ÆËãÌâµÄÄÚÈݱϾ¹ÓбðÓëÆäËûÄÚÈݵÄѧϰ£¬Ëü¸üҪѧÉúÑø³ÉϸÐÄ×öÌâµÄϰ¹ß¡£ËùÒÔ£¬ÔÚ¾À´íµÄµÀ·ÉÏÅàÑøÑ§ÉúµÄѧϰϰ¹ßÒ²·Ç³£ÖØÒª¡£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口诀的来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难点:口诀的运用。

准备:手掌图

教学过程:

一、编口诀。

1、连加计算手指数:

(1)我们人人都有一双巧手,每只手上都有几个手指?(板书:5 1个5)

(2)两只手有几个手指?就是几个5?(板书:10 2个5)

(3)再多一只手呢?就是几个5?4只手呢?5只手呢?(板书:15 3个5;20 4个5;25 5个5)

小结: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很快算出了几个5是多少。上两节课我们学了乘法,你会用乘法来计算吗?2、用乘法计算手指数:

(1)1个5,用乘法怎样计算?2个5呢?2个5得几,你是怎样知道的?(指连加结果)3个5呢?4个5,5个5呢?(生汇报,师板书)

(2)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的得数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用彩笔标出得数的个位)

小结:根据刚刚连加的结果,我们又很快得出了乘法算式的结果。那是不是我们以后每次计算乘法前都要先做一次连加才能知道结果呢?(对呀,这样多麻烦啊!那有没有一些好的办法呢?或:你知道古人想到了什么办法吗?)

(3)揭示课题:乘法口诀。

3、编5的乘法口诀

(1)古人是怎样编口诀的呢?请看,先编1个5,就先写“一五”,1个5是5,就在后面写上“得五”,口诀就是“一五得五”。齐读。

“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这句口诀其实是由两个乘法算式总结出来的,所以就可以用来计算这两个乘法算式,也就是一五得五对应着:1×5=5 5×1=5。

(2)根据2×5=10和5×2=10,你会编出口诀吗?板书:二五一十(得数满10了,为了简便就不写“得”字。)

谁知道“二五一十”表示什么意思?它可以计算哪两个乘法算式?

(3)你能根据剩下的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打开数学书p52,自己试一试。

(4)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指名板演)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写成了“五五二五”。

(5)小朋友真不错!5句口诀都编完了。齐读一遍。

仔细观察一下这5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口诀前半句表示几个5,后半句是得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再齐读口诀。

二、记口诀。

谈话:刚才我们学古人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那你准备怎样记住这5句口诀呢?

1、学生自己读读背背。

2、(你觉得哪句最容易记,哪句最难记?)老师有一个疑问,5句口诀中我4句都记熟了,但“三五”是多少我总是忘记(把“十五”擦去),怎么办呀?

3、对口令:

(1)大家都记熟了吗?敢不敢跟邹老师对口令?

(2)同位对口令。

4、补充口诀:

一五

三五

五五

四五

二五

5、齐背口诀。

三、用口诀。

谈话:乘法口诀我们背熟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1、利用板书:

(1)把某些乘法算式的得数擦去,让学生说说得几?怎样想?2×5 5×1 3×5 5×5 4×5(2×5=10,想:二五一十)

(2)“四五二十”除了可以计算4×5,还计算哪个乘法算式?“三五十五”可以计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一五得五”呢?2、边做边说口诀。

5×3= 1×5= 5×2= 5×4= 5×1= 5×5= 4×5= 2×5= 3、看图列式:

?元4、列式解答:

(1)每头大象运2根木头,5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2)每只小兔拔5个萝卜。

3只小兔拔xx个。

4只小兔拔xx个。

5只小兔拔xx个。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出示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猜一猜老师会提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第 一 单元 教 学 计 划

本单元教材分析

2.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三:应用

亮亮第二 聪聪第三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

生说时,师板书。

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2、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正确计算7以内的乘法。

3、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难点

关键重点:正确计算7以内的乘法.。 难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关键: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及教具准备口诀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问题情境

1、师:谁知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请你给大家讲一讲.

2、师:大家看书,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干什么呢?

二、自主探索

1.师:在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2.师:现在请大家帮小矮人解决这个问题。

3.全班交流学生的不同算法

师:请你把你计算的结果和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明确7×3和3×7都用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

4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交流时教师重点说一说每个算式运用的口诀.

请一名学生给大家讲故事,师简单介绍。

生:在吃饭.。 生:白雪公主在拿盘子等。

生:小矮人问: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生自主探索,师巡视。

生:求3个7是多少?算式是:3×7=21 口诀是三七二十一

生:7×3=21 口诀是三七二十一

生:一共有多少汉堡? 2×7=14和7×2=14

口诀是二七十四

生:一共有多少根薯条? 7×7=49

口诀是七七四十九

生:一用有多少个鸡块?

4×7=28 7×4=28

口诀是四七二十八

生:一共有几杯牛奶?

1×7=7 7×1=7

口诀是一七得七

习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大家真棒,解决了那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请大家先观察图,蓝灵鼠要我们帮他解决什么问题?交流所观察到的信息,再独立解答,进行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我出一句口诀,同学们说出用这句口诀能算出的两个算式。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书中的第2题。

3.练一练第3题

师:先计算出答案,再把结果按大小排序。

4.练一练第4题

师:现在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

四、问题讨论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生:一个大桶能装三瓶水。

生:一瓶能装七杯水。

生:1个大桶能装多少杯?

师:那么1个大桶能装多少杯?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也可以画画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

3×7=21 口诀:三七二十一

7×3=21 口诀:三七二十一

7×7=49 口诀:七七四十九

2×7=14 口诀:二七十四

4×7=28 口诀:四七二十八

1×7=7 口诀:一七得七

因为1大桶水=3个水瓶的水,1个水瓶的水=7个水杯的水,

所以1个大桶能装21杯水。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竖式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2.2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观参博物馆啊?yjS21.coM

生:想。

师:就让我们和这些同学一起出发吧!

二、新知探究

(一)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的板书例1的问题。

(二)学习例1

(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里的小棒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就是37根。

3、学习竖式

师生一起拿出计数器,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竖式的写法,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开始议一议。

生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各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是5+2=7,7应该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学习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因为博物馆比较远,我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能乘坐70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个班做一辆车呢?

如果我们让二(1)班和二(2)班同学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同学合乘一辆车可以吗?

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

2、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一下。

学生自由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

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

生2:摆小棒法。

3、合作解决竖式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摆小棒算出了35+32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

小结: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三、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

课本第12~13页“做一做”

(二)综合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要对齐。

板书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

相同数位要对齐。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图.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最好?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农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画人物情况的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①从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的情境和活动,树立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能在具体情境下,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对生活的作用。

4.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后,由教师自行设计的一节综合应用课。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单元学习用八个方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这个内容对只有七八岁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重庆的学生来说,离生活实际比较远(重庆是座山城,人们在生活中不常用东、南、西、北来表述方向),学生对方向的意识不强,学起来就更困难了。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为学生创设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情境。但当本单元教学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描述方位比较好,但在现实中描述方位的能力并不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于是,我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下面这节综合应用练习课。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动物园这一情境,把纸上的动物园真正搬到了教室里,把桌子拉开,摆上好看的动物园各馆区的图,让学生去当道路询问员,并看实景画出地图。这样,就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方向的现实意义。最后,我又让学生自己设计学校,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自信心,正确认识自我。

四、课堂实录

学具准备:课件、大景点图、小景点图、固体胶、漂亮的不干胶贴画。

(一)创设情境

1. 你们能在这间教室里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吗?回忆一下,早晨太阳从哪方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其余方向各是什么方向?

2.小游戏:师说生转

面向东、面向西、面向北、面向南

(这个环节既是对知识的复习,也是下一环节的基础。)

(二)实践活动(动物园)

1. 课件出示情境

星期天,明明去动物园。走到门口,看见好多小朋友围在那儿看什么。明明上前一看,原来他们在看一则招聘启示。我们一起看看要招聘什么。

2. 招聘启示

随着重庆市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到重庆旅游的外地游客不断增多。本动物园接待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外地游客的游览,本动物园准备招聘一批各馆区的道路询问员。要求:能用普遍话为客人提供道路咨询服务。年末将评选最优询问员,发给本动物园的贵宾卡。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看:湖里有几只天鹅?演示:又飞来3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3)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

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教学反思】

我首先用丑小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然后演示天鹅飞来又飞走或飞走又飞来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具体含义,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美丽的动物乐园,长颈鹿正在跟小动物们开会。

长颈鹿说:春天到了,大地开始复苏,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猴子说:我们也参加盖房子的劳动。长颈鹿伯伯,飞回来多少只小鸟?几只小鸟住一间房呀?

二、讨论计算方法(独立尝试)

观察画面上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三、体验乘、除法的关系

1. 动物乐园飞来了一些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有7间房子可以住多少只小鸟?

怎样列式计算?用哪句乘法口诀?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每6只鸟住一间房子,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平均住在7间房子里,每间房子住多少只小鸟?

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正确迅速地进行除法口算的关键是什么?

四、变式练习

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栋房子?

五、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练一练的题目。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统计表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知道在统计图中,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过程与方法: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呈现等统计过程,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表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知道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生日歌)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师生交流)那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过生日,比如这个月(10月)有多少人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来数一下举手)

师:我们班本月过生日的人都有谁呢?(师生交流)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班级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分别记录下来,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类的方法对小朋友的生日做统计的。

前情复习,引入课题

师:像这样同一个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月份到底有多少人过生日了,那我们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好朋友来记录呢?(统计表)

出示记录表

信息收集与整理

信息反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字比较)

师:从这张完整的统计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数一一对应起来,但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数字的大小才能得出过生日人数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结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师:观察这张图,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个格子大小一致,横轴上表示月份,纵轴上表示人数)

师:下面看老师是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出1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的?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课件演示)

问题1:对准横轴的哪一位置开始画的?

问题2:画了几格?对准纵轴上的哪一个数?

师:那现在你知道在这幅统计图中1格表示几呢?(1格表示1)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1格表示1呢?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问题1:几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问题2:11月过生日的人数比10月的人数多几人?

小结

师:今天学的统计图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条形统计图”(补充课题)

巩固知识,拓展练习

师:小胖和小丁丁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他们分别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胖的条形统计图

小胖统计的是什么?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格表示几人?

问题2: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问题3:参加数学兴趣班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人数多几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统计图。

师:小丁丁统计的是什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喜欢蛋筒的有几人呢?(通过此题让学生意识到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请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预定下次冷饮的数量呢?

五、精彩小结,展示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节课师生共同整理的统计表(本班最爱吃的水果的统计表)

同桌讨论,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作品展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板书:(条形)统计图

标题

横轴条形统计图:直条长度数量的多少

纵轴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相关推荐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优选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
    2024-10-12 阅读全文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欢迎你的到来愿这篇文章能够满足你的好奇心并请与你的网友分享。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老师的上课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
    2023-07-11 阅读全文
  • 2024初二年级数学教案(优选11篇)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关系等概念和规律的学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初二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2024初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本学期我代初二118、119两个班的数学,现制定本学期教学工...
    2024-09-10 阅读全文
  •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优选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XX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2024-10-14 阅读全文
  •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内容专辑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敬请浏览。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针对教案,每位老师编写的方式各不一样。教案要做到面向大多数学生。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2-12-23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

2024-10-12 阅读全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欢迎你的到来愿这篇文章能够满足你的好奇心并请与你的网友分享。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老师的上课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

2023-07-11 阅读全文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关系等概念和规律的学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初二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2024初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本学期我代初二118、119两个班的数学,现制定本学期教学工...

2024-09-10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XX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

2024-10-14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内容专辑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敬请浏览。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针对教案,每位老师编写的方式各不一样。教案要做到面向大多数学生。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2-12-23 阅读全文

Copyright©2001-2025 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湘ICP备2022004057号-6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