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模板小学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教学资源(2篇)
发布时间:2025-07-27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教学资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在撰写教案时,需要确保格式的规范性。以下是关于小学加减法基本运算教学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加减法基本运算教学资源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以及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一位数和两位数、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仅深化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打下基础。本课在100以内的减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的内容难度适中,许多学生已经尝试过此类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往往模糊,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借助学具进行直观操作,从而建立对减法过程中的算理的深刻感悟,并能够用语言清晰表达出来,运用新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为下一课时的退位减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 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一)拨动数目。(在计数器上拨动数,比较每组数的意义。)
1. 7与70
2. 45与40
3. 82与2
(二)口算练习。“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90-70= 80-40= 70+5=
34+4= 5+32=
4+()= 6660+()= 68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
(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1. 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图书馆开馆了,小小的图书管理员正在忙碌,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 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呈现)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相关信息。
(1) 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2) 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5-2= 35-20
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个是减一位数,第二个是减两位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猜测结果,引导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算式结果。
教师追问:大家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四)借助学具,直观感受
教师:可以试着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助计算。
预设的方法包括:
1. 直接数数:35-2往前数2个,就是33;35-20则是往前数10个10,即25、15。
2. 小棒操作,直观呈现计算过程。
3. 使用计数器拨数,渗透位值思想。
(五)回顾交流理解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将算式过程和方法体现出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由抽象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计算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助探索不同的方法,借助学具进行操作,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相互帮助,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展示,又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教师则利用课件将直观的操作过程与口算过程对应,促进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三、对比感知,明确算理
(一)简化思维,强调重点(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先让学生思考片刻,再通过课件把摆小棒与计数器拨数的过程动态显示。根据学具操作过程,课件展示算式计算的步骤,从而让学生再次感悟算理。
(二)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1. 比较“35-2”和“35-20”计算有什么不同?
2. 同桌之间交流、讨论,回忆操作和计算的流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操作过程中的捆数(几个十)、根数(几个一)以及十位与个位的计算顺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区分,同时内化位值概念。
3. 概念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再结合学具、课件辅助,回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整十数的计算过程。通过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对算理的明确认知。】
四、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来试试。(分组撥数计算)
78-5= 65-4=
78-50= 65-40=
要求:将班级分为男生和女生两组,先共同拨出“78”,男生组计算“78-5=”;女生组计算“78-50=”。汇报结果时,比较两组在什么数位上拨去珠子,从而进一步明确算法。
(二)选苹果(改错题)
出示苹果算式,判断计算是否正确。
同学们交流汇报,分析错误原因。【wWw.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课件出示)
五、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各自算法。
(二)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的“解决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师:从中任选两个数创造一个算式。根据学生创造的算式,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可能会出现:56+30= 56—30= 30+3=
56+3= 56-3= 30-3=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口算,最后一道题是退位减法,以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步熟练算法,明确算理,又关注整体参与度,进行汇报和反馈。同时融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提升评价能力。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独立运算、相互交流、创造算式,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算法,并为下一课时学习退位减法打好基础。】
六、畅谈收获
你在这节课上有什么新的收获?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加减法基本运算教学资源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2,练习十二第5、6、8题。
教学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退位减法卷的计算。
2. 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 体会退位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紧密联系,感受退位减法的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
1.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情境图课件。
2. 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口算。(电脑出示,学生开火车练习)
11-3= 13-8= 17-9= 14-5=
15-7= 12-3= 16-8= 13-7=
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现在来做几道题,并分享你的想法。
38-6= 87-3= 96-6=
师谈话:如果把它们改为38-9=、87-8=、96-8=,你能算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发现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比减数小,如果直接相减,是否够减?(不够减)我们该如何计算这三道题呢?(退位)今天我们将共同研究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问题列出减法算式。
课件展示:玩具商店的玩具货架画面。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的单价解决“我有35元,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的问题。图中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屏幕上突出货架下半部分显示的两辆玩具车图)。
生:图上显示两辆玩具汽车的价格分别是15元和36元。
课件继续演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左侧小朋友说:“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赛车玩具,还需要攒多少钱?”
师:图中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又想要什么?
生:左侧小朋友说:我有8元,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车,还要攒多少钱?右侧小朋友想知道如何算出还需攒多少元。
师:你知道如何列算式吗?为什么要这样列?
生答,师板书
36-8=
2. 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师:算式36-8与之前所学的35-2、76-4等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的算式中,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够减,而36-8中被减数的个位数不够减。
师:不够减该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动手摆小棒,分组讨论36-8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分享小棒的摆放方法。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与方法?
生:个位数6不够8减,所以我们先取出一捆与原来的6根合并,变为16根,再从16根中减去8根。
师:16根减去8根后还剩8根,加上剩下的2捆(20根),总共还剩28根。在算式后面写上得数“28”。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告诉我们如何计算36-8?
生:我发现计算36-8时,可以将36分成20和16,再用16减去8,最后将8和20加起来,就是36-8的结果。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6 – 8 = 28
/ \
20 16_8
8
(4)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计算方法。
师: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减去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师记录学生的回答:
36 – 8 = 28
/ \
26 10_8
2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用了多种方法计算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后计算时要尽量采用简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可指定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下面练习),然后一起订正。
规定订正答案时,挑选1到2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特别强调当个位数不够减时该如何处理。
2. 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一起订正。在订正答案过程中,让学生分享81-4与60-3的计算过程与方法,以进一步认识退位减法的过程。
3. 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明确计算任务后,自主计算,最后进行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师: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5、6题。
-
更多精彩的数学教案模板小学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教学资源,欢迎继续浏览:数学教案模板小学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