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早上吃什么早餐最有营养
发布时间:2023-09-19 小孩早上吃什么早餐最有营养 适合孩子吃的早餐 给孩子早餐吃什么好儿童时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往往会持续到成年。如果儿童吃得健康,摄入均衡,他们会更有可能成为均衡饮食的倡导者,并在日后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孩早上吃什么早餐最有营养”,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小孩早上吃什么早餐最有营养
早餐对于小孩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他们所需的营养来支持生长和发育。
以下是几个早餐的建议:
1. 高纤维麦片或燕麦粥:
添加一些水果和坚果可以增加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量。
2. 鸡蛋:
鸡蛋富含高质量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可以选择水煮蛋、荷包蛋或蛋饼等多种烹饪方式。
3. 优质蛋白质:
比如低脂奶或酸奶、酸奶杯、芝士或瘦肉等。这些食物可以提供钙质和维生素D。
4. 水果和蔬菜:
尽量选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蓝莓、香蕉、苹果等。可以搭配酸奶或花生酱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
5. 全麦面包或全麦饼干:
全麦食品富含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较长时间的能量。
营养早餐推荐:
1、土豆丝鸡蛋饼
首先把去皮土豆和胡萝卜切成丝,然后在放入面粉和盐拌匀,瑞士平底锅热了倒入橄榄油少许。鸡蛋倒入一滴绍酒打散。等锅仔热放入拌好的土豆丝转中火煎,一面定型变金黄色翻面在煎,翻面后倒入鸡蛋液在煎等蛋液定型另一面变金黄即可。
2、鸡蛋卷饼
鸡蛋一只,打散拌入面粉少量调成糊状。煎锅加少量油烧热,或把黄油熔化,将面糊倒入煎锅,制成薄面饼,色泽金黄后关火。放上奶酪和火腿片各1~2片卷起来即可。这可比你街边小摊上买的煎饼裹油条要营养得多。费时5分钟。
4、色拉三明治
三明治面包2~3片,黄瓜、西红柿切片,再炒个鸡蛋,把炒鸡蛋、黄瓜、西红柿放在面包片上,淋上色拉酱再放上另一片面包就做成了,费时绝不会超过10分钟。
5、甜糯粟米
粟米粒微波高火3分钟备用。冷牛奶里加30克水淀粉(芡粉),拌匀之后用不粘锅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做成炒鲜奶,再加入熟的粟米粒,加适量糖就成。费时7分钟,如果没时间坐在家里吃了,就用个一次性杯子装着坐在车上吃。
6、牛奶香蕉松饼
准备食材:普通面粉150克、牛奶、鸡蛋、香蕉。
香蕉去皮压成泥,鸡蛋打散,两者与面粉混合,然后缓缓加入牛奶搅拌均匀;平底锅(电饼档),滴入几滴植物油,也可以不用油,小火预热,用勺子舀适量面糊缓慢倒入锅中,面糊自然下滑,让松饼自然形成圆形;煎至两面微微金黄色即可。
7、山药糕
山药去皮,用清水冲洗后切小块,上锅蒸至烂熟碾成泥,趁热加入少许白糖搅拌均匀,整好造型即可,表面洒上蕃茄酱,口感酸酸甜甜。
8、蔬菜饼
油3大匙、高筋面粉20大匙、鸡蛋1个、冷开水150cc、韭菜、葱、红萝卜切丝、盐少许;面粉加开水、蛋,用打蛋器慢慢调成面糊,面糊稠度以打蛋器可以拉起,慢慢滴下最佳;将面糊放入蔬菜、盐搅拌均匀;放油热锅,用汤勺将面糊舀出煎饼,中火将饼煎至两面呈金黄色即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20套最适合孩子的营养早餐
儿童营养早餐对于孩子们的生长发育、学习表现和健康状况都至关重要。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每天吃营养丰富的早餐,并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20套最适合孩子的营养早餐”,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套最适合孩子的营养早餐(篇1)
1、甜甜圈+八宝粥+崇明糕+白煮蛋
2、水果可丽饼+牛奶
3、黄油卷+白煮蛋+圣女果+苦菊+牛奶麦片
4、生菜粥+香葱蛋饼+橙
5、鹌鹑蛋三明治+牛奶
6、海绵蛋糕+椒盐杏鲍菇+火龙果+牛奶麦片
7、蛋饼+胡萝卜山药炒芹菜+樱桃+小圆子
8、蛋花汤+香肠卷+橙
9、小米大米粥+枸杞拌菠菜+烤面包+白煮蛋
10、玉米粥+葱香面包+西葫芦炒蛋+圣女果
20套最适合孩子的营养早餐(篇2)
1、海绵蛋糕+青椒炒蛋+牛奶麦片
2、西芹炒百合+花卷+红薯小米粥+橙
3、面包+木耳炒鸡蛋+赤豆粥+煮马蹄
4、肉末茄子青菜面+干果+牛奶
5、猪肉白菜豆腐粉条包+玉米小米粥+胡萝卜西芹炒马蹄+白煮蛋
6、糖三角+八宝粥+小蘑菇炒蛋+橙
7、肉松面包+山药黑豆核桃杏仁芝麻糊+青椒炒蛋
8、窝窝头+青豆玉米炒马蹄+银耳炖雪梨+白煮蛋
9、草莓酱夹心土司+虾皮炖蛋+草莓牛奶麦片
10、菠菜三明治+紫薯奶昔
孩子早上磨蹭是什么原因
听说你家孩子早上也爱赖床?
大概所有妈妈都曾经梦想:每天早上温柔地呼唤孩子起床,给孩子一个轻轻的亲吻,接着孩子快乐地从被窝里起来……一切温馨而快乐。
但现实是,妈妈喊了一次,孩子只“嗯”了一声;妈妈回头从厨房出来,发现房间没动静了,拿着锅铲气冲冲地跑进房间,一把掀起了孩子的被子,一副拍苍蝇的姿势吼叫后,孩子才慢吞吞地从床上爬起来;走进洗手间的孩子也不会让人省心,老半天还不见出来,妈妈忍不住走进洗手间一看,孩子竟然还站在洗嗽盆前发呆,“快点快点!”妈妈心想“谁在拖拉孩子面前沉默,谁一定就已经是心如死灰……”当妈妈以为孩子已经穿好鞋袜背好书包,一回头孩子不见了,大喊后才发现,孩子临出门“粑粑君”突然降临……终于赶到校车点,却沮丧地眼睁睁看着校车远离;妈妈只好立即赶回家,把孩子甩上自行车的尾巴,急匆匆地在熙攘的车流中追逐……一边踩单车一边劝:“你明天能不能早点起床啊?真的气晕了……”孩子无辜地回应:“妈妈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凶啦?狂风暴雨对小树苗的成长不好……”
多少家庭的泣血写照啊?不是爸妈太凶,而是孩子真的太“拖”了!
孩子拖拉的真正原因:对时间无概念,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我们设想一下,在原始森林里,原始人总是长时间地躺着或坐着,因为食物缺乏,他们要保持体力。只有当肚子饥饿时,生理驱动才让原始人从草堆床上爬起来走出山洞寻找食物,他们不太理会天上的太阳已经在哪里,也没必要理会。因为原始人的活动除了打猎、睡觉就是生孩子,这是他们生存和繁衍的三项基本技能。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多多少少还保留着拖拉磨蹭的特征,在自制力弱的小孩身上更为明显。
日本行动科学专家石田淳也说,孩子的拖拉是因为他们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和个性无关。意思是说,所有年幼孩子都普遍地有拖拉磨蹭的表现。孩子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其实与年幼孩子对时间无概念有关。
我们看看孩子有关“时间概念”的发展就不难发现:
3岁前,孩子对“时间”毫无概念,“时间乱套”现象严重:“我刚刚上厕所花了3天啊”,“妈妈后天已经送给我一个玩具”;
4岁,开始有接近正确的、但会跟具体事情相关的时间概念:“下午就是哥哥放学时”,“晚上就是月亮出来的时候”;
5岁,对日历和时钟开始感兴趣,有时会问“今天星期几啊?”,“现在几点?”;
6岁,基本能分清今天、明天和后天;上午和下午的区别;能初步懂得看时间。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对孩子来说过于抽象,所以便决定了年幼孩子对时间无概念、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
在美国,有一种叫baby shower的仪式,baby shower就是亲戚朋友为了庆祝新妈妈成为母亲而给宝宝洗澡的仪式。在宝宝的baby shower当天,很多人会给新妈妈送各种造型的可爱小闹钟,放置在家里的不同地方,宝宝卧室、洗手间、客厅等宝宝经常停留的地方。小婴儿不会看闹钟呀,为什么送闹钟呢?原来,不少美国父母认为闹钟是给宝宝从小培养时间观念最好的工具。因为婴儿的大脑会关注身边那些会动、会响的东西,当闹钟响时,小婴儿会寻找声源。美国的父母常常会这样做:出门前或给宝宝泡奶粉前会调闹钟,当闹钟“叮”一声响时会告诉宝宝:“闹钟响了,我们还有5分钟就要喝配方奶了哦!”父母通过这种闹钟的响声、父母的提醒以及行为的关联,让宝宝慢慢接触“时间”。难怪西方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
孩子们拖拉不愿起床,其实是跟父母从小没有对孩子培养时间概念有关。相比之下,我们身边一些即使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对时间常常还是“懵”的,他们当然也不懂得守时和时间管理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甚至学龄期,有拖拉严重、毫无时间概念的现象,那么就要耐心给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做起。
即当父母面对拖拖拉拉不愿起床的孩子,可以这样做:
1、送给孩子一个闹钟
平时跟孩子约定每天起床的时间和出门时间,让孩子调好闹钟。一开始时,你别奢望孩子一听到闹钟就能起床,因为来自原始社会的基因力量不是“纸糊”的。这时父母可以学习美国妈妈对小婴儿的做法,提醒孩子:“起床闹钟响了哦,我们还有20分钟就要出门了。”鉴于年幼孩子缺乏抽象思维,父母可以用形象图像标示的闹钟替代只有时针分针和黑点的闹钟,或者当闹钟响时,闹钟上会有跳动的卡通模型等。另外,父母还可以在孩子从起床到洗嗽再到穿衣服鞋袜,分阶段地提醒时间,比如“现在已经过了多少时间,刷牙你用了多少时间,你还有多少分钟就要出门……”
2、把责任归还孩子
我们很多孩子常常不能起床的其中的一些原因,是因为父母“包揽过多”导致。为什么呢?“我不起床妈妈很紧张,她总能在最后时刻把我叫醒”,“我起床是爸爸的事情,我不用着急”……所以适当把责任归还给孩子吧。
有位妈妈是这样做的,她让女儿每晚睡前调好闹钟,跟孩子定好出门时间点,并且常常明确地告诉女儿:“我7:30分就必须出门,你如果不能跟上我的步伐,那么我就只能把你锁在家里。”孩子同意了这样的约定。但是孩子有一次还是违反了跟妈妈的约定,当小女话还在床上像小兔子那样蜷缩着时,这位妈妈就“咚”一声反锁了房子的门……孩子被吓醒了,从次再也没违反过起床约定。
有些父母会通过让孩子为自己的拖拉承担后果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一位爸爸提前跟老师约定,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给予拖拉孩子适当的惩罚。在跟老师约定好之后,第二天早上,这位爸爸像往常那样给孩子提醒了时间,但孩子还是很磨蹭,回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半小时。老师取消了孩子作为当天早操小老师的资格,还公开批评。后来孩子在起床上变的自觉。
孩子的行为驱动有两种,一种是“恐惧型”驱动,另一种是“快乐型”驱动。上面两个父母的故事都是“恐惧型”驱动。同样地,我们一些拖拉的成年人,常常也是因为怕迟到被上司批评而在最后一刻从床上起来的。“快乐型”驱动,就是憧憬接下来的美好而起床,比如周末孩子要去动物园,因为想象着动物园的美好而自觉起床了。但是到了孩子起床上学,更多的是采用“恐惧型”驱动。建议父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类型。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在孩子的大脑养成这种观念:“如果我拖拉不起床而迟到,我便……”而不是“如果我起床迟到,妈妈会……”,把起床的操心交还给孩子。
所以,孩子拖拉是小事,也是大事,父母要做好正确的对待!
早餐剔除“麸质”,让营养更均衡
早餐剔除“麸质”,让营养更均衡
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的饮食与营养部的研究人员,曾调查过亚洲6个国家和地区的孩子,内容包括吃早饭、大脑的发育状况和他们的学习成绩。结果显示,不经常吃早饭的学生,不仅注意力比较差,反应也会比其他孩子慢半拍。
针对这个结果,科学的解释是:脑组织的重量虽然只占人体重的2%—3%,可是大脑的血流量每分钟在800毫升左右,耗氧量每分钟在45毫升左右,耗糖量每小时大约为5克。而孩子的脑组织处在一个发育阶段,对于血、氧和葡萄糖的需求量要比成年人多很多。如果不吃早饭,血糖过低,大脑的意识活动就会出现障碍,久而久之,会影响大脑的重量和形态发育。
所以,早餐不仅需要吃,还要吃对吃好。首先我总结了孩子不能吃的3种早餐,看你有没有踩过雷:
第一,零食。很多家长懒癌一犯,不会特地去给孩子准备早餐,面包、饼干便成了早餐的代替品。美国的戴维·珀尔马特博士在他的畅销书《谷物大脑》中曾提到一个观点——在饮食中剔除麸质。麸质是一种复合的蛋白质,作为一种黏合物把谷物磨成的粉黏在一起,其中就包括饼干。研究证实有40%的人是无法正常消化麸质的,长期用面包饼干代替早餐,会造成孩子的营养不良,热量和蛋白质也达不到该摄取的量。
第二,冷饮。早餐不要让孩子喝冰咖啡、冰果汁、冰牛奶等饮品。中医讲求早餐应吃热食,这样才能保护胃气。胃气并不单指胃这个器官,而是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肌肉的功能以及后天的免疫力等等。只有身体保持温暖,微循环才会正常,氧气、营养和体内废物的运送才会更加顺畅。
第三,西餐。比如三明治、意大利面等等。戴维·珀尔马特博士提出,要少食用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其中就包括意大利面食及香味很浓的面包。这种食物到人体内会迅速被消化,所含的葡萄糖会涌入血液当中,刺激产生大量的胰岛素,再把过量的卡路里储存为脂肪,长期下去会造成孩子的肥胖。
那什么样的早餐是科学且健康的呢?我总结了四大类:
第一类是以提供能量为主的粮谷物食物,比如红薯、燕麦片等;
第二类是以提供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肉、禽、蛋;
第三类是以提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为主的蔬菜水果;
第四类是以提供钙、铁等营养物质为主的奶制品。
在你给孩子做的早餐中,如果以上四类都包括,那简直堪称完美。如果包含了三类,代表这个早餐还是比较健康的。只包含一两类的话,那就是不健康,证明你需要做出些调整了。
具体该如何调整,不如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营养师推荐的经典组合,我在文稿中配了详细的菜单,你可以去看一下。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孩子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大脑发育。不仅如此,《国际口腔卫生杂志》还曾报道,不吃早餐,会让孩子患上口臭的机率增加一倍。因为吃早餐可以刺激唾液分泌,而唾液则有清洁口腔的功能。
所以早餐要选择包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钙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并做到合理搭配。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给孩子做出美味的营养早餐。
—end—
为什么日本人如此重视孩子的早餐
“吃早饭了吗?”大多数爸妈都极重视孩子的饮食,但你可曾想过,除了身体,饮食习惯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日本甚至制定了基本法,强行规定孩子从小接受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本文就分享了日本学校如何“监督”孩子的早餐和家庭亲子餐桌的六条规则。作者唐辛子是生活在日本的专栏作家。
我开始重视女儿吃饭这件事情,还是到了日本以后。日本自2005年开始实施“食育”教育(少年商学院微信注:日本有基本法规定,从幼儿期起,孩子得接受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当地的幼儿园或学校对于孩子们如何吃饭特别关心。从我将女儿送进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现在她上小学六年级,每月我都会定期收到来自幼儿园或学校的“保健通讯”。这份“保健通讯”上,写得最多的,就是“今天你有没有好好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孩子学习能力会下降”——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每年的“全国学习能力?学习状态调查”得出这一结论。例如:以小学六年级孩子为调查对象,在2009年的日本全国的“学习能力调查考试”中,日本文部省发现早餐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呈现这样一种比例关系:每天正常吃早餐的孩子:国语A平均正确回答率71.3%,数学A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为80%;完全不吃早餐的孩子:国语A平均正确回答率53.2%,数学A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为63.2%。
为什么一顿并不起眼的早餐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呢?日本的营养学家们是这样解释的:
人的大脑每天需要消耗120克葡萄糖。我们血液里所含的葡萄糖有50%是被大脑所消耗的。而葡萄糖的主要来源是富含淀粉的米饭、面类等主食。在食用主食之后的30分钟,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达到最高值,徐徐为大脑输送养分。而余下的葡萄糖则被肝脏作为糖原储存起来,在大脑需要的时候再转换成葡萄糖。
但这种的储存是以12小时为界限的,而人即使在睡眠的时候大脑也依旧在继续工作,所以,早晨起床后到早餐前的这段时间,是大脑血糖值最低、最为能源不足的时候。因此,不吃早餐的人容易记忆力低下,工作效率迟缓;而不吃早餐的孩子,不仅影响成长发育,在学习时还很难集中精力,且容易焦躁和发怒。
工作“脑力”取决于早餐,不吃早餐等于放弃工作——日本的营养学家们为此这样警告日本国民说。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日本专家们的要求则比对成年人的要求还更高。例如日本女子营养大学副校长五明纪春博士就提出了家庭亲子餐桌的“5W1H规则”,主要包括:
WHO(和谁一起用餐?)WHAT(吃什么?)WHEN(什么时候吃?)WHERE(在什么地方吃?)WHY(为什么吃?)HOW(该怎么做?)
这个“5W1H规则”不仅要求为孩子们餐桌提供安全卫生、营养平衡的饮食,还要求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以及有规律的用餐时间。而良好的用餐环境,并不仅仅指干净、整洁、漂亮的餐厅——这些固然也很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能令人温暖舒展的用餐氛围。
例如“WHO——和谁一起用餐?”这一条看似不起眼,也容易被家长们所忽视,但它实际上非常重要。五明纪春博士建议:父母以及家庭成员们无论多么忙,也最好能每天至少一次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共食”。因为“和谁一起用餐”,这对于发育阶段的孩子非常重要。
独自一个人的“孤食”与家庭成员团团围绕餐桌的“共食”,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想要一个性格开朗明快的孩子,就决不能给孩子一个孤僻寂寞的餐桌。一家人在同一餐桌上交流共享的话题,将成为孩子脑海里最温馨的童年记忆。这种家庭餐桌的用餐氛围,能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与人格形成,并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一生。
四种方法让孩子爱上早餐
经过一个晚上十多个小时的消化,到了早上,孩子的胃早已是“空空如也”,成为一个空仓库。而早餐,就相当于往仓库填东西,才能保证上午半天的学习。遇到孩子不吃早餐或不爱吃早餐,家长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睡眠充足法
由于孩子太晚睡觉,早上起床时间也比较匆忙,留给孩子吃早餐的时间很短。可以让孩子早睡早起,早上留有充分的吃早餐时间。
花样翻新法
天天都是牛奶、鸡蛋,孩子也会吃厌。家长要时不时地翻新菜谱,比如蛋的做法,可以是煮蛋、煎荷包蛋、炒蛋、蛋羹,也可以是咸的、甜的、卤的,一周换三四个花样。
像这样:这不仅是早餐,更是艺术
一起进餐法
与其站在旁边催促着孩子吃早餐,不如一家人坐下来一起进餐。
晨练法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孩子早起10分钟,在小区里晨练10分钟,再回家吃早餐。保证孩子吃得非常香,非常开心。
饿了一晚上,早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吃早饭,孩子们还需要这么让家长费劲心思呀,真头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