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概念教案
发布时间:2023-06-14 概念教案量的概念教案范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你也许需要"量的概念教案范文"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量的概念教案【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借此平台与大家交流,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指导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复数的概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反思这几个部分作具体的阐述。
首先是教材分析,复数的概念是北师大版职中数学职业模块I第三章第节的内容。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基础,也是学好复数的关键。
我所教的学生情况有如下几个特征:他们在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这些概念,掌握了相应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时又从政治和历史课中了解到一些与数系扩充的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但是学生们对数的分类,主要依靠的是简单记忆,对数系的扩充过程以及与人类发展史的必然联系不甚了解。
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掌握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代数形式。
2会进行复数的分类及判断复数相等。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运用多媒体手段,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将复杂的思维过程转化为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完成感性认识过程,进而过渡为抽象思维,完成理性认识过程,突破学习重难点,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问题探究,让学生观看两张幻灯片,通过幻灯片展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数的发展和数系的拓展的过程。通过兴趣学习让亲自体会到数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在第二张幻灯片上提出一个问题:“实数能否再拓展?”充分活跃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由自然数到实数的数系拓展过程。但是人们发现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代数方程根的问题,例如在解方程x2=-1时,x如何解? 这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创造,肯定学生的思维结果。由此自然地引入“虚数单位i,规定,i2=-1。然后用类比的思想引出它的`一些性质法则。进而引出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代数形式。即形如a+bi(a,b∈R)形式的数称为复数,z = a + bi (a,b∈R)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并用幻灯片展示复数的相关概念,使学生能形象直观的理解复数的相关概念。然后用讲授法对复数集进行分类,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复数集是如何分类的很清晰直观的展示出来,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就完成了“实数系到复数系扩充”的教学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复数集分类完成后,在用类比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数可以比较大小虚数可否比较大小?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最后给出答案,虚数是不能比较大小的,但是可以相等的,进而引出复数相等的概念,使学生对复数有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巩固学生对复数概念的理解,到了课堂练习这个环节,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一起分析第一题,注重实部和虚部的表述,z=a+bi虚部是b而不是bi,通过问答的方式使学生达到对本环节教学目标的掌握。为了加深对复数的进一步理解,引导学生完成例1变式例题2。为了巩固复数相等的概念,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和学生共同完成例题3,使学生在不断地思考探索中完成对教学目标的掌握。
课堂练习完后,到了课堂小结这个环节,。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讲授法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让学生自己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加深对本节课的掌握。
作业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布置的作业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书面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一个是拓展作业。即“复数还能否再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板书设计,我把黑板划分为两部分,左边主要是本节课的概念,右边主要是例题,练习,这样看起来比较直观,条理清晰,学生容易接受。
亮点: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数系的拓展作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采用多媒体展示,老师生动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不足及改正措施: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以后还要加强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
量的概念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这段时间对方位词的概念含混不清,对物体空间位置的指认总是用这里或那里来表达,为此我以《小猴摘桃子》这个故事情节为主线设计了这节《区分上下》的小班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
2、教幼儿初步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上下。
3、通过游戏,增强幼儿对方位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猴摘桃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吗?(听过)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什么呀?(幼儿自由回答:猴子、蝴蝶、树、桃子等。)小猴子在哪?蝴蝶在哪?桃子在哪?(幼儿回答:猴子在蝴蝶下面,蝴蝶在猴子上面,桃子在树上)现在小猴子去哪了?(幼儿回答:在树下)现在小猴子开始摘桃子了,小猴子在哪呀?(幼儿回答:在树上)先把上面两个桃子摘了,最后把下面的桃子摘了,摘完桃子的小猴子在哪呀(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猴家,小猴请大家去家里做客。看看谁在椅子下?谁又跳到桌子上了,小猪在哪?最后来的兔子在哪,它又跳到什么上面了?小鸡在哪(幼儿自由回答。)继续切换PPT图片,这间房子里都有谁,都在什么地方?按照先后点出来的动物让幼儿分别回答。
3、打开最后PPT的最后一个图,出现机器猫图片和音乐。问:小朋友们,大家看这是谁,幼儿回答:机器猫、大雄和李静。然后引导他们以人体为中心,分别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嘴在眼睛下面等。
三、结束活动。
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让小猴子摘到了桃子,参观了小猴子的桃子,又看到了机器猫和他的伙伴们。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利用课间教育让幼儿非常感兴趣,也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活动利用游戏贯穿始终,使孩子在感受小猴子摘桃子这个故事中认识了上下,一环扣一环,完成了活动目标。
量的概念教案【篇3】
unit one Lesson 1 Excuse me! 对不起! Excuse me! Yes? Is this your handbag? Pardon? Is this your handbag? Yes, it is. Thank you very much. 单 词 音 标 记 忆 方 法 词义 excuse /ikskju:z/ u发本身音 重读开音节 v. 原谅 me /mi:/ excuse me 打扰一下 宾格是放在动词和介词后使用 pron. 我(宾格) yes /jes/ yes----no adv. 是的 is /iz/ 他,她,它 + 人名是第三人称单数 v. be 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 this Tis that 那个 pron. 这个 your jC: 要(谐音)你的'东西 你的,你们的 单 词 音 标 记 忆 方 法 词义 you ju: 你有(谐音)一套! 区别your 你的 你,你们 handbag 5hAndbA^ hand 手 bag 包 n. (女用)手提包 pardon 5pB:dn 有r 发儿化音 int. 原谅,请再说一遍 it /it/ pron. 它 thank WANk 有th 时,注意舌头的位置 谢谢 thank you 感谢你(们) very much 非常地 pen /pen/ hen 母鸡 ten 十 注意小口e的发音 n. 钢笔 pencil 5pensl pencil 比 pen 写的嗖(谐音)嗖快 n. 铅笔 book /buk/ look 看 注意 oo 发短音u n. 书 watch wCtF watch(手表)叹口气说:“哎,我可以看电视、看比赛(watch TV/games), 就是不能看书、看报纸(read books/newspapers)” n. 手表 v. 看 coat kEut boat 小船 goat 山羊 n. 上衣,外衣 dress /dres/ 别使劲拽死(谐音)连衣裙 n. 连衣裙 skirt skE:t 区别 shirt n. 裙子 shirt FE:t T-shirt 体恤衫 n. 衬衣 car /ka:/ 卡(谐音)车 n. 小汽车 house /haus/ mouse 老鼠 housework 家务活 区别 horse 马 的写法与发音 n. 房子 作业: 一、 看词义,默写单词。 二、 默写课文。
量的概念教案【篇4】
Unit 10 I’m ten
重点词汇: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新课标词汇: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课文重点:
1)、年龄的表达方式I’m…..e.g: I’m ten.我十岁啦 2)、询问年龄的方式
e.g: How old are you?
3)、口语表达:
Be quite! 重点语法:
I’m
you’re
教案:一周一次
Period 1 Step1:
Greeting(1m)Step2;Grouping(3m)
借由分组来Call number,让小朋友先熟悉今天要学的单词(数字)Step3:
warm up(3min)Let’s play XX says
Step 4: Review words(复习前面一个单元所学单词和句型)(8min)Step 5: Presentation(10min)小朋友要过生日了,但是他今天到底是多少岁的生日呢,让大家猜猜他的年龄,由此引出今天的重点单词1 2 3 4 5 6 7 8 9 10,并且复习所学过的举行Is……? Step6: Practice(5min)1 2 3 4 5 6 7 8 9 10 Drill:1.touch and say
2.jump and say
3.paper scissor stone
Step6: 整合单词,整体操练 Drill:Play hopsctch
Period 2 Step 1: warm up(2min)Play a game:London Brige falling down Step 2: Review
(5min)1 2 3 4 5 6 7 8 9 10 单词比较简单,多用游戏操练。让小朋友们能够按顺序背出来,适当增加几个数字 Step 3:
(5min)听写所学的1-10的单词 Step 4:开书认读第一篇课文 Step 5:开书认读第二篇课文
Step 6:Role play(让小朋友分角色来朗读课文)Step 7:语法
首先由T向学生作自我介绍,由此引出今日的重点语法 T:Hello,I’m XX,I’m 22.How old are you, Ada? 接着请学生上台来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年龄。Ss:I’m Ada, I’m 9
I’m=I am You’re= You are He’s=He is Step 8:分小组来进行对话
T:This time I want you to find your partner to make a conversation.Use these two sentences“How old are you?”and“I’m…”ok? Step 9:课堂小结
今日所学重点单词: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口语练习:Be quite!How old are you? 重点语法:I’m=I am You’re= You are
教案:一周两次(第一次课)
Period 1 Step1: Greeting(1m)Step2;Grouping(3m)
借由分组来Call number,让小朋友先熟悉今天要学的单词(数字)Step3:
warm up(3min)Let’s play XX says
Step 4: Review words(复习前面一个单元所学单词和句型)(8min)Step 5: Presentation(10min)小朋友要过生日了,但是他今天到底是多少岁的生日呢,让大家猜猜他的年龄,由此引出今天的重点单词1 2 3 4 5 6 7 8 9 10,并且复习所学过的举行Is……? Step6: Practice(20min)1 2 3 4 5 6 7 8 9 10 Drill:1.touch and say
2.jump and say
3.paper scissor stone Step6: 整合单词,整体操练 Drill:Play hopsctch Period 2 Step1:warm-up(call number)(2m)Step2:review the key words(10m)Step3:Listen and act 由此引出今日新学重点句型:How old are you?
Are you…..? Yes,I am / No,I’m not.I’m=I am You’re=You are
I’m not=I am not
You aren’t=You are not T:Ada,come here please,can you tell me,how old are you? Ss:I’m 9 Step4:role play T:I want you to find your partner use these two sentences to make a conversation,ok?Now go find
your partner.Step5:课堂小结
今日所学重点单词: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口语练习:Be quite!How old are you? 重点语法: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Yes,I am / No,I’m not.I’m=I am You’re=You are
I’m not=I am not
You aren’t=You are not
教案:一周两次(第二次课)
Period1
Step1: Greeting and divide group(5min)Step2: warm up(5min)
Color song Step3: Review(15min)
1.Introduce yourself to everyone 2.Review words(上节课学过的单词)Drill:whisper and say.Call number
Dictation(听写单词)Step4:开书认读(第一篇课文)(10m)T:Open your book turn to page 56 Step6:Role play(5m)分角色来表演课文
Step7:开书认读(第二篇课文)(10m)T:Open your book turn to page 58 Step8:Role play(5m)分角色来表演课文
Period2 Step1:warm-up:Let’s play XX says(3m)Step2:Review the key words.(10m)Step3:Role play 自由对话和课文角色朗读 Step4:课后练习
T:Open your book turn to page60 finish part A-C
Step5:Listen an say 语音:字母u在单词中的发音 mum bug bus mug mud rug Step6:课堂小结
今日所学重点单词: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口语练习:Be quite!How old are you?
重点语法:I’m=I am You’re= You are He’s=He is
量的概念教案【篇5】
Unit 1 Hello!
课题:Hello!教学目标:
1.学会元音字母a和e的短音自然发音[æ]、[e].2.能听懂、会说、会认读以下单词:hi,hello,fish,cat,dog,ball,apple,egg.3.能用hi, hello打招呼并且能简单地用yes,no简单地回答问题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自然发音的舌头体操在黑板上。2教师准备DVD及教案。教学过程:
1.讲授元音字母a、e的短音发音规则,并操练[æ]和[e]的相关单词及舌头体操:a.Sad dad and mad Dan ran on the sand.b.My hen lay an egg everyday.2.视听DVD,学习打招呼,用yes,no简单地回答问题。3.做游戏。
教师戴上“elephant”头饰做裁判,让全体幼儿也戴好头饰。大家手拉手成一圆圈,边走边念儿歌:“森林里,真热闹,小动物来赛跑,大象伯伯当裁判,点到谁,谁就跑!”念完时教师出示动物字卡,如:“dog”,戴着“dog”头饰的幼儿就绕圈跑一周,跑回自己的位置。游戏反复进行。4.完成同步练习。
5.将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对话,练习口语交流。作业:
1.大声朗读自然发音、生词并记忆。2.练习打招呼的对话以及用本单元学过的单词与句型与搭档互换角色相互问答。
教学反思:
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口语表达量,但是要开始注重规范书写了。
Unit 2 Yummy!
课题:Yummy!教学目标:
1.学会元音字母i、o、u的短音自然发音[i]、[ɔ]、[u].2.2.了解一些口语俚语yummy,yuk,help,stop.3.掌握重点词汇:girl,hat,insect,jelly,kite,green,red.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自然发音的舌头体操在黑板上。2教师准备教学果冻、卡片、DVD及教案。教学过程:
1.讲授元音字母i、o、u的短音发音规则,操练[i]、[ɔ]、[u]的相关单词及舌头操: 2.a.A big ship is sailing on the sea.b.Clock on the top of the box.c.The bug jumped up onto the bus.2.发给每位小朋友一个果冻,教其说“Yummy!”。
视听DVD,学习一些口语俚语:Yummy!Yuk!Stop!Help!以及一些重点词汇,完成趣味同步练习。3.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小对话。布置作业:
1.自制生词卡片,看谁的卡片做的最好。2.把自己做的卡片展示给爸爸妈妈看,要一一读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反思:
对待每一位孩子应同等关切,(比如发果冻时要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口味)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就会感到受挫,从而上课提不起积极性。
Unit 3 Look at your red nose
课题:Look at your red nose 教学目标:
1.学会半元音字母y的自然发音[ai]、[i].2.掌握表达look at...以及学会认读颜色与身体部位。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自然发音的舌头体操在黑板上。2教师准备教学彩笔、卡片、DVD及教案。教学过程:
1.讲授半元音字母y的短音发音规则,并操练[ai]和[i]的相关单词及舌头体操: a.The kite is flying in the sky.b.Mummy,daddy and baby,this is the family.2.教师在一张大大的白色纸上画出一个人,让学生来标上其leg,mouth,nose等,然后给他这些部位涂上不同的颜色,大家一起来说出描述,如yellow leg, blue mouth, red nose等。
3.认读卡片:red,yellow,green,blue,leg,mouth,nose.4.Sing a an yellow, green and blue.Hello!Hello!Hello to you!Red an yellow, green and blue.Hi!Hi!Hi!Hi!Hi,hi to you!布置作业: 1.练习所学表达10遍。2.将颜色的歌谣唱给家人听。
Unit 3 Look at your red nose 课题:Look at your red nose 教学目标:
1.学会半元音字母y的自然发音[ai]、[i].2.掌握表达look at...以及学会认读颜色与身体部位。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自然发音的舌头体操在黑板上。2教师准备教学彩笔、卡片、DVD及教案。教学过程:
1.讲授半元音字母y的短音发音规则,并操练[ai]和[i]的相关单词及舌头体操: a.The kite is flying in the sky.b.Mummy,daddy and baby,this is the family.2.教师在一张大大的白色纸上画出一个人,让学生来标上其leg,mouth,nose等然后给他这些部位涂上不同的颜色,大家一起来说出描述,如yellow leg, blue mouth, red nose等。3.认读卡片:
red,yellow,green,blue,leg,mouth,nose.4.Sing a an yellow, green and blue.Hello!Hello!Hello to you!Red an yellow, green and blue.Hi!Hi!Hi!Hi!Hi,hi to you!布置作业:
1.练习所学表达10遍。2.将颜色的歌谣唱给家人听。
Unit 4 Thank you, Mum!课题:Thank you,Mum!教学目标:
1.学会元音组ai,ay的自然发音[ei]及ee,ea的自然发音[i:].2.通过情境游戏,理解、学习短句Thank you, Mum!让孩子学会感恩。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自然发音的舌头体操在黑板上。2教师准备教学DVD及教案。教学过程:
1.讲授元音组ai,ay及ee,ea的发音规则,并操练相关单词及舌头体操:a.The snail prayed.b.We will have a special meal in the jeep.2.Listen and say: boy,sun,table,umbrella.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并操练单词。
Today, Miss Xu have a something.Look!What's this? Yes, umbrella.Now , guess,what am I doing ? Oh sorry, you're wrong.Now, look at me.The sun is shining outside.Please come in the umbrella!OK.Now let's have some juice.First, we need a table here.(这个过程中反复带读umbrella、sun、table等词)3.小结并表扬全班小朋友。
4.作业:在家视听DVD,练习口语内容。
Unit 5 Look!The zoo!课题:Look!The zoo!教学目标:
1.学会元音组air, are以及al, aw的自然发音[eə]、[ɔ:].2.能听懂、会说、会认读以下单词:air, hair, ware, care, ball, wall, saw, law.3.能说出动物园的几种小动物。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自然发音的舌头体操在黑板上。2教师准备DVD及教案。教学过程:
1.讲授发音规则,并操练相关单词及舌头体操。2.视听DVD,学习动物名称,用look,a …句型练习。3.做游戏。
教师和学生带上画有动物的头饰:
panda,elephant,zebra,monkey等。教师点名称,点到谁谁就转个圈圈,并说英语:I’m(panda).4.完成同步练习
5.将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对话,练习口语交流。作业:
1.大声朗读自然发音、生词并记忆。
2.练习生词以及用本单元学过的单词与句型与搭档互换角色相互问答。教学反思:
课堂活跃起来小孩子的积极性更高,学习得更快。
Unit 6 This is my family!
课题:This is my family!教学目标:
1.学会oa, ow及oi, oy的自然发音[əʊ]、[ɔi].2.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人朋友。
3.掌握重点词汇:mom, dad, sister, brother, friend..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自然发音的趣味练习在黑板上。2教师准备教学用具family tree、DVD及教案。教学过程:
1.讲授发音规则并操练相关单词:oa as o boat coat;ow as o window low;oi oil soil;oy as oi boy toy.2.在白板上贴好family tree,请小朋友上讲台尽其所能来指出各位家庭成员。在这个过程之后,教授mom, dad, sister, brother, friend.的读法。3.视听DVD,学习课文内容,学会表达:This is my(mom).4.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课文对话。布置作业:
1.写单词,每个10遍。
2.自己画出自己家的family tree,用英语标上每位成员的名称。教学反思:
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容忽视,一旦出现,应及时制止。
Unit 7 Happy birthday!
课题:Happy birthday!教学目标:
1.学会ow, ou, oo的自然发音[aʊ]、[u]、[u:].2.掌握表达Happy birthday!以及相关礼物的词汇。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自然发音练习在黑板上。2教师准备教学彩笔、卡片、DVD及教案。教学过程:
1.讲授发音规则,并操练相关单词:ow as ou how now;
ou housemouse;oo as long u food zoo;oo as short u look book.2.教师唱生日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让课堂进入欢乐的气氛。然后问小朋友们喜欢什么生日礼物,进而引导其学习新词汇:van, doll, bike, rotot.3.认读卡片。
4.Sing a song.Happy birthday to you!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第七单元内容前两页。2.将所学歌谣唱给家人听
量的概念教案【篇6】
教学目标:
这是一堂快节奏的听说教学课,让学生会听会说。注重听,能找出“听力目标”daughter’s name,能做对话练习。教学顺序:理解--回答--问--说
语言点:
My name is... Is this your/my pen?
----Yes, it is./ No, it isn’t. Whose is this pen?
----It is my/your pen.----It’s my/your pen.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对话的意思,有意淡化语言形式。(这样,学生在听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可以随意联想,将在第2第3课时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发展这些联想并把其细化为具体的形式。避免详细讲解语音和语法。)
教学难点:
如何在没有教授新单词的情况下让学生弄懂课文,这是一次尝试课。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问候全体学生(Good morning.)
2、自我介绍(My name is...)
3、询问学生姓名(What’s your name?)教师让学生做问候接力。方法同上的师生问候,新同学相互认识。(Hi.What’s your name?.....)
通过手势和模仿动作来表达简单的教学指令(Look!Listen!Open your book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一)听力理解(20分钟)
1、介绍故事
Today we meet the Jenkins family.(这里不要先教单词,可以把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名字教他们会读,但是不能告诉他们每个人对应的名字是家庭成员的什么身份。)
这个环节只需花一点儿时间,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就可以。应该尽量使用英语,尽管开始的时候需要用中文。只要让学生理解对话/课文大意即可,不需要学生去
猜测。不要讲授生词,学完“对话”自然就理解生词了。
2、理解情境
让学生看图片并用中文向老师解释他们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要,可以用中文提示学生。(让学生每次讲述一幅插图,用中文说出故事的梗概。随着课堂的教学的进展,老师会使用更多的英语,有些学生也会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如果简短并符合班级总体水平,这种回答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对整个班级的学习帮助不大,就让他们简短回答,简要地作出解释然后继续上课。千万别让少数几名学“接管”课堂。)只需要学生能够概略地理解课文情景,不要讲授生词。
3、听力目标
T:Listen or watch the DVD and find the answer: What’s the name of William’s daughter?(给学生设定一个“听力目标”,让他们在听的过程找出答案。这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要听的内容,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不熟悉的生词上。听力目标都用两种语言列在学生用书“对话”标题的下面,仅供学生理解之用,不必详细讲解。)
这里可以不详细解释daughter这个单词,但是要强调他们注意听daughter.训练听力。题目上也给出中文意思,学生大概可以猜到daughter 的意思。(老师不会告诉你们daughter是什么意思哟,但是你们要找的东西就是跟daughter有关哦。)
4、播放录音或朗读对话
播放录音或朗读对话,不要停顿,学生听对话,认真思考“听力目标”的答案。
5、回答问题
读完对话之后,再问学生一遍问题:What’s the name of William’s daughter?
培养学生不要齐声回答,而是先问一个学生,然后再让其他同学举手表示是否同意。
(这样做是让学生不断地猜测,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回答A/B:Lucy/Robert.用中文问:谁认为是Lucy?谁认为是Robert? Yes.It’s Lucy.William’s daughter is Lucy.培养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听的良好习惯,不事先准备,也不借助翻译。他们很快就会适应英语的语音,并能听懂大意。)
6、精读
重放录音或重读对话,每句后稍稍停顿,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老师应借助图片,并通过手势和模仿动作去传达课文的意思,尽量使用英语。可以让班上学得好的学生给出单词和准确译文,以照顾其他尚未理解的学生。(这个步骤的目标是解释这些声音相关的意思,与此同时学生的大脑在下意识中把这些声音加工成意思。讲解结束时,学生应彻底理解整篇课文。使用英语而不是中文,灵活把握,不要把直接教学法应用到极端的程度。尽量用单词、模仿动作手势以及问题等方式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告诉你课文中讲了些什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课文的
意思:让他们自己的弄懂!有些时候,最见成效的做法是翻译一个单词,逐字翻译会产生错误,并影响口语流利度。不能看译文)
7、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老师从头到尾再次播放录音或者朗读课文,不要停顿。这一次,学生应该能够毫不费力地听懂课文了。
8、重复(全班重复,小组重复,单个学生重复)
再次播放录音,每句之后停顿,让学生按照下列方式重复全班重复,小组重复,单个学生重复。确保所有学生跟着齐声重复。跟读之前给出明确信号,要齐声。要活泼有趣,让那些害羞的学生也产生兴趣,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老师:Hello!(给出“大家一起来”的信号)学生:(全班一起)Hello!老师:My name is William Jenkins.(给出“大家一起来”的信号)学生:(全班一起)My name is William Jenkins.等等。
9、大声朗读
找一两名或者更多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教学重点
课文注释(笔记在课本上)
(二)对话练习(40分钟)
1、回答理解性问题(10分钟)先与全班一起操练一个句型,然后与一两个学生个别练习,最后再让学生组成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小组互相问候。让学生尽量模仿语调,使语气听起来更友好。①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②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③互相提问(与话题相关的)(一般)问题 ④提出(一般问题)
这部分比较困难的话可以省略。如:
Is Karen William’s wife?----Yes, it is.Is Lucy William’s daughter?----Yes, it is.Is Robert William’s son?----Yes, it is.Is Paul William’s nephew?----Yes, it is.Is Paul William’s son?----No, it isn’t.2、学生提出问题(10分钟)
仿照例句,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向学生说明如何做练习,例如:
提出两种问题: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
我说“Ask me if Robert is William’s son.”时,你就说“Is Robert William’s son?”(提醒学生注意疑问句的语序。)然后我说一个疑问词Who…,你把疑问词放在一般疑问句前面,然后省去疑问词所代替的那个词。于是我们就得出如下的句子:Who is William’s son?----Robert.找一位专心听讲而且自信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演示例句,然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练习:环视全班;清楚地提示全班同学;然后突然指定一位同学回答问题。T:(按照“提问—停顿—突然回答”的方法。Ask me if Robert is William’s son.S: Is Robert William’s son? T:(老师点头表示赞许,提示一名学生)Who…? S1:Who is William’s son? T: Good!Who is William’s son? S: Robert!老师用同样的提示下一个问题,直到结束练习。如果某个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让另一个学生回答,并重复答案表示肯定,再继续进行教学。
3.“关于你”的问答(10-15分钟)第七单元以后才使用这部分。
数字
为学习第2课中标有数字的图片作准备,让学生跟老师读数字1-12。先逐个数字地读,然后三个一组地读,让学生感受节奏。
(三)歌谣或歌曲(5-10分钟)One, two, this is my shoe(见“单元教学指导”第xii-xiv页和学生A第122页)One, two, this is my shoe.Three, four, that is the door.Five, six, pick up sticks.Seven, eight, open the gate.Nine, ten, say this again.教学步骤
1.让学生看学生用书1A第122页的歌词。
2.老师清楚地读两遍歌谣,或者播放录音。注意让学生听清歌谣的节奏和速度,这一点很重要。
3.让学生集体跟你重复每一句歌谣。
4.简要地解释一下歌谣大意,但不要细致地讲解所有单词和短评的含义及区别。
5.让全班学生一起或以小组的形式两句两句地重复歌谣。
歌曲:Where is the Sun? There aren’t any people in London today, The year is three thousand and one.There’s no noisy traffic, no children at play.No, there aren’t any people in London today.And where, oh, where, Yes, where is the Sun?
There aren’t any pigeons;there aren’t any flowers, No rubbish, on trains at the stations.There aren’t any travelers, or drinkers in bars.No, there aren’t any people and there aren’t any flowers.And when, oh, when, When will we see the Sun?
There aren’t any boats;there aren’t any planes.No tourists, no taxis, on buses.There aren’t any markets, and no football games.No, there aren’t any boats and there aren’t any planes.And why, oh why.Can’t we see the Sun?
量的概念教案【篇7】
Unit13
Late or early
晚了还是早了
课文注释:
1:Come on — 固定短语。What time is it? — 固定用法。
It’s eight o’clock.—习惯用语。这里使用It是因为英语句子中必须有一个主语。我们把it的这种用法叫做“虚主语”,因为它满足了语法要求,但并不指某个具体的名词。
2:kids — 规则变化的名词复数,在/d/后读作/z/。
for school — 固定短语。如果表示school的一般目的(即“去上学”),那么前面不加冠词。也就是说,如果指学校这所建筑物,就用the school;如果指众多学校中的一所学校,就用a school;但指school的“总体的常见”目的时不用冠词:for school。
3:Call me Daisy, please — me,宾格代词,放在call的后面。4:Let’s go — Let’s+不定式表示第一人称复数的祈使句。
What a speed/car!— What a/an+单数名词,表示惊奇、羡慕、赞同/不赞同等感叹。
5:The school gates — the,表示特指的定冠词;school gates,复合名词;第一个名词school说明第二个名词gates的所属对象。
gates — 规则变化的复数,-s在/t/音后读作/s/。
6:We’re both early now — both,分配词,修饰we;放在动词be的后面;now,时间副词;通常放在句子或从句的末尾。其它:
一、询问时间
询问时间通常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 What time is it?
What’s the time?
【注】对整点的回答,我们只要将整数 + o’clock,o’clock是“of the clock”的缩写形式。
Unit14
One,two,three,catch!一、二、三、接住!
课文注释:
1:Give me —(比较give me the ruler)
Please — 表示礼貌请求的标识语;通常放在主语前面,或者句子末尾。当它放在句尾的时候,前面要加一个逗号。
Which jar —(比较Which boy / which man?我们用which来表示从一个以上的人或事物中识别出一个。)
2:This one? — No, not that one.The one on the table.The empty one — this,that和the都是“限定词”;也就是说,它们说明了是“哪一个”。不定代词one代替名词jar。
3:Here you are — 当主语是代词时,here后面无需主谓倒装。图4:Stop — 祈使句。
5:I can’t catch it!— can’t catch的意思是“am physically unable to catch”(从体力上讲没有能力抓住)。
Bring it here!— 祈使动词+代词宾语;it,单数中性宾格代词,回指jar。其它:
一、用give提出请求
1.以动词原形give开头的祈使句表示“给某人某物”。Give me a book, please.请给我一本书。Give him a knife, please.请给他一把刀子。
【注】please是表示礼貌请求的标识语;通常放在主语前面,或者句子末尾。当它放在句尾的时候,前面要加一个逗号。2.提出请求也可以用情态动词can。
Can you give me a glass, please? = Give me a glass, please.请给我一个杯子。【注】情态动词can提出请求比用普通的祈使句听起来更加礼貌。这里有三支铅笔,哪一只是你的?这支?那支?还是在铅笔盒里的那支? I have two old bikes,but he has two new ones.我有两辆旧自行车型,他有两辆新的。
量的概念教案【篇8】
任意角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角的概念的推广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之一,是初中相关知识的自然延续。为进一步研究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复数等相关知识提供有利的工具。本节课是三角函数的第一节课,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的推广尤为重要。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和象限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象限角的表示方法及判断。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结合实例体验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从运动的观点出发,进行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2.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终边相同的角,即掌握所有与α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α角)的表示方法;
3.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讨论任意角,理解象限角、坐标轴上的角的概念,并能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表示;
4.在角的概念的推广的过程中,树立运动变化观点,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5.通过正角、负角、零角与正数、负数、零的类比,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6.通过画图和判断角的象限,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把终边相同的角、象限角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出来。1.学生在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上,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刚刚将角的概念推广,还不是很适应终边相同的角的“周而复始”这个现象的本质;
2.学生在学习了教材例1后,做p6第4题,仍然感到困难,其原因是:当角为负角时,在00~3600范围内找出终边相同的角,不知怎样计算,教学时应给学生介绍计算方法; 3.学生在学习了象限角的概念后,怎样用集合和数学符号语言正确地表示象限角(如:第一象限角),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对第一象限角是有无数个区间构成,它们的终边是“周而复始”的现象的刻画还不了解,教师要进一步的解释k·3600的运用特点。四.学习行为分析
1.初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角的定义,角的范围仅限于00~3600。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由教材的“思考”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角的推广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利用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体会“既要知道旋转量,又要知道旋转方向”才能准确的刻画角的形成过程的道理。学习本节角的概念的推广困难不大。
2.“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可以从特例出发,通过填空的方式,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数值到一般的k值的抽象过程,学生易于接受。这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画出任意角,并测出角的大小,同时旋转角的终边,让学生观察角的变化规律,从而将数与形联系起来,使角的几何表示和集合表示相集合。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可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师用书》后的光盘中数学4的资源】
1.角的推广在角的旋转量、旋转方向上给学生以动态的体会;
2.动态的表现角的终边旋转过程,有利于学生观察到角的变化与终边的位置关系,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发现并验证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创设情境
↓ 组织探究
↓ 例题分析
↓ 尝试练习
↓ ——
——
——
——
实际问题出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角的概念的推广,象限角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任意角、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
象限角的判断、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复习本节主要内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与反馈,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小结与反思 ——
↓ 评价设计
↓ 课外活动
——
——
2.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创 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说明角的概念扩展的必要性
师生双边互动
学生: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容易回答前面一个问题,但在回答后面一个问题是会发现问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 快了1.25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设
多少度?
情
境
教师:[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00~3600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1.任意角概念的引入
回顾已有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课件]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
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⑴.问题:过去我们是如何定义一 个角的?角的范围是什么?
组 ⑵.举出不在织
探
究
⑷.给出任意角的定义 例,并加以说明。
⑶.你认为刻画这些角的关键是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的角的实
举例,再说明所举例的结合具体的实形.学生:
00角为什么不在0~360。例,感受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
教师:提供教材中的几个例子。
学生:组织讨论
刻画这些角不教师:引导学生从旋转量、旋转仅要用旋转量,还要用旋转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正数、负数和零,定义角的正角、负角
利用新概念重和零角的概念。
新认识问题。
学生:观察图1.1-3,进一步认
方向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象限角
通过尝试探
识正角、负角。
教师:让学生利用任意角的定义,究,由学生感回答本节开始的“思考”中的表受没有统一标的校正问题。
学生:画图探究,讨论、交流,不难给出合理的放法。
(先让学生以同一条射线为始边作出下列角:210?/span>,-150?/span>,-660?/span>)
⑵.给出象限角的概念
3.终边相同的角
探究:将角按照上述的方法放在直
探究终边相同的角之间的关
⑴.问题:如果把角放在直角坐标准时,角的表系中,那么怎样放比较方便、合示不方便。理?
系,理解并掌教师:在总结分析合理放法的基握改关系。础上,给出象限角的概念,并说
从具体问题入手,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
然后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直接感受象限角的概念。
学生:思考每组角的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用含有其中一个明在同一坐标系下讨论角的好处。
角坐标系中后,给定一个角,就有 唯一的一条终边与之对应。反之,对于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一条射线从具体到一ob(如图1.1—5),以它为终边的般,认识终边角的关系式表示另外的角。角是否唯一?如果不唯一,那么终相同的角的关边相同的角有什么关系? ⑴.在直角坐标系内标出
系及其表示。由几何位置“终边相同”210?/span>,-150?/span>角的终探讨其代数特
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在旋转终边的过程中发现
“终边相同”的角的关系,并利边,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怎样的征的“统一”。数量关系?328?/span>、-32?/span>、-392?/span>角的终边呢?
⑵.直角坐标系内,角α对应了唯一一条射线(终边),那么是否存在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如果存在,如何表示? 4.练习
教科书p6练习第1~2题 例1.在00~3600范围内,找出与例-950012′角终边相同的角,并判定 题
分 它是第几象限角.例2.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例3.写出终边直线在y=x上的角
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任意角、象限角和终边相同的角。
用集合表示出来。
学生:口答
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答案。
教师:分析、板书例1。
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出这两个集合求并集的关键是把2700改写成900+1800,然后重新组合。
师生:共同完成例3,注意k的正确取值是关键。析 的集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0≤α≤7200的元素β写出来.1.教科书p6练习第3~5题 尝 2.补充: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掌试 ①时针经过3小时20分,则时针握象限角的判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断、终边相同转过的角度为,分针转过的练 的角的表示方学生:回答结果
角度为。
法。
习教师:给出评价
②若角α是第二象限角,则180啊?i>α是第 象限角。问题: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小 吗?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
让学生复习本学生:回答,讨论交流,补充
结 2.你掌握了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节主要内容,的集合的表示方法吗?
完善学生的认与
知结构,体会3.本节课你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教师:归纳总结,突出重点知识;
数学思想方反 方法?
解决学生的疑惑点。法。
思 4.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评 作业与反馈:
教科书p10习题1.1a组第1~3 1.题 价
2.选做题:
①.写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设
②写出终边在y= 合。
3.【发展要求】
上的角的集能用集合和数
2.判断角是第几象限角;
1.终边相同角的表示; 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
计 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0≤学语言表示终α
件的角;
③若α、β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若α与β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若α、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则α与β的关系是。
在实际生活中1.你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3600的角和负角”的例子吗?与课
同桌交流,并熟练掌握它们的表
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外 示,进一步理解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特点. 活
2.【探究学习】如果角α是第二动
象限角,那么 在哪里?
探究学习,激
等角的终边落发学习兴趣。
量的概念教案【篇9】
Unit 5
meet the family 重点单词:neighbour, sports academy, art college, writer, husband, everybody, 重点句型:what do you do?
What’s your/ her/ his job?
Are you + 职业?Is he/ she + 职业? 教学用具:碟片,带有各色图标的地图,色子。教学过程: 单课lesson9 一,引入;
老师: I have a new friend, he is tall and thin, he has brown shoes…….Who is he ?(让同学根据老师的形容猜出学生的名字)
T:Nowpaul has a new neighbor, she has short bair, black dress, Who is she?(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正确答案:she is Claire.(先回答出来的队伍为猎豹队,得到郑凯头像,另一队为猪队,得到陈赫头像)二,生词和短语
meet,neighbour, sports academy, nice, art college, aunt—uncle, writer, husband—wife, everybody, welcome, 1,写出音标,分音节,让学生拼读,再纠正。
2,老师带着学生读单词,快速指认单词,回答总数最多的队伍,投色子两次,根据点数走地图,吃图标。3,游戏:“单词勾勾乐”(将单词打乱写在黑板上,各队同学跑到黑板前读出单词,并且打勾,用时最短的队伍投色子,走步。)
4,让同学从课文中圈出所学的单词,备注音标,然后进行讲解;
nice: 美好的,a nice name,口语句型:nice to meei you.How nice!Sports:体育的,运动的;
(sport 的复数形式短语do sports,)Art:名词艺术,美术,如 I like art.形容词,艺术的,art class;职业 artist.Writer 作家,(write 写,write homework= do homework)Welcome: you’re welcome.Welcome to our school.二,课文理解
1,看碟片回答问题。(一个问题一次投色子的机会)
Who is claire?(笔稿范文网 WWw.gX86.coM)
What does Claire do? Is she at the sports academy? ,2.重点句型;
A, what do you do ?
what does he/ she do? I’m a/an + 职业。复习所写职业:(doctor, nurse, policeman,postman,singer,teacher,)
B, I’m at the sports academy.介词 at 的用法(表示时间;“……点”如 at nine.)
(表示地点,用于详细,小范围的地方,如 at school, at the door)3.看碟片,模仿发音。然后分组分图片,进行课堂对话。4.游戏“一只蛤蟆”被抓的队伍读课文,没被抓的投色子。三,对话练习
A,讲解Is ….?句型提问的回答方式,yes, it is.No , it isn/t.现场抽同学回答问题
B,复习特殊疑问词,who whose,where,how many
限定的时间内,写出正确的答案。游戏猜猜乐,猜中的队伍回答问题,全对的可以投色子。
C,讲解问题,学生回答。四,讲解练习册 五,课堂练习六,家庭作业 双课lesson10 一,greeting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colour is…..? how many…..are there? What do you do ? 二,speak a chant 三,Review 1. 提问课文相关内容,学生回答。
汉译英:我是你的新邻居。我在体育学院上学。过来认识一下凯伦。你好!
(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颜色作为自己的队名),2,句子接力赛(老师随意说出课文里的一句话,学生接下一句)四,pronunciation 1复习音标/^// a: / 2写出相应的音标,让学生给音标找单词。
2,集体分音节,拼读发音。(表现好的队伍,抽颜色,最先收集彩虹的队伍获胜)五,learning her , job ,housewife, policeman, postman, actor, actress, photographer,accountant 1,复习所学职业,较长的单词,拆分音节后拼读。3,击掌传单词,photographer, accountant,加强练习。
4,游戏听音抢单词(老师提示一个发音,最先说出单词的队伍获胜,可以得到一个颜色)
六,pattern practice 1, be 动词的拍手歌,集体进行背诵。我用am,你用are,is 用于她他它 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要用 are,变否定,be后not莫丢弃
变疑问,往前提,结尾问号莫忘记。
2,现场提问学生,is he /she a teacher? 引导学生回答,并且引入句型。A;Look at him, Is he a teacher? B;No, he isn’t.He’s a student.ou 表格复习宾语
I
YOU
HE
she
we they Me you
him
her
us them 每个同学选择一幅图片,进行造句,完成的可以参加大风吹游戏,并且说出自己的句型,得到一种颜色。3,A;Are you a teacher?
B;No, I’m not.A’Are you a student?
B;Yes ,I am.提问学生,引入句型,然后进行拍卖句型。
5,由what do you do? 引入同义句 what’s your job?,然后延伸出句型
What’s his / her job? 复习形容词物主代词,的职业。
6,write the conversation.7,Written exercises.8,Exercise book.9,Homework.my , your, his, her.然后指出图片提问学生相应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新概念英语二教案收藏五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教师自我提高与发展的敲门砖,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您可以看看“新概念英语二教案”或许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希望您能在这篇文章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新概念英语二教案【篇1】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件是一套针对初学者设计的英语学习教材。它由50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习题三个部分。课件内容丰富多样,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例句为主要辅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下面来具体详细地介绍一下这套课件。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件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初学者,因此教材的内容很基础。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子,帮助学生建立起英语的基本词汇库和句子结构。教材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各种实际场景的例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触到英语的实际运用。
课件的形式非常多样化。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动画、音频等多种多样的媒体资源来辅助讲解。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动词的过去时态时,可以通过动画来展示不同动词的变化规律,让学生更易于掌握。
另外,课件还设置了互动练习环节。每个单元的课后习题都会在课件上展示,学生可以直接在课件上完成答题,然后老师可以马上给予反馈。这种互动练习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还可以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课件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拓展内容。比如,每个单元末尾都会有一篇英文短文,供学生进行阅读。这些短文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话题,比如自我介绍、家庭、工作等等,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日常对话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件还提供了课堂教学的建议和辅助材料。老师可以根据课件中的指导进行教学准备,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辅助材料来进行教学。这些辅助材料可以是课堂小活动、游戏、听力材料等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件是一套针对初学者设计的英语学习教材,它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和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基本功。通过这套课件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概念英语二教案【篇2】
Lesson 4 An exciting trip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1.exciting: creating or arousing excitement ;令人兴奋的What exciting news this is!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
That is an exciting game.那是一场令人兴奋的比赛。
It's such an exciting place.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地方。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book.这是一本非常扣人心弦的书。2.receive: 接受;收到
receive an invitation[a letter]from sb 接到某人的邀请函[信]
receive a sick person into a hospital 把病人收进医院
receive guests warmly 热烈欢迎客人
Did you receive any letters today? 你今天收到信了吗?
The police received several complaints about the noise from the plant.警察局收到好几宗投诉, 抱怨工厂的噪音太大。
区别用法:receive, accept, take这三个词都有“接受”的意思。receive只表示被动地接受
Then he smiled and told me I would receive an extra £100 a year!后来他笑了,并且告诉我说,我将一年收到一百英镑的额外收入!
If you receive a request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如果你收到这样的一种请求,你不会不服从的!
A baby can only receive sense impressions, but it can not understand them.婴儿只能接受感官方面的印象,而不能理解。
She has received his present, but she will not accept it.她收到了他的礼物,但她是不会接受的。
accept总表示主动而且高兴地接受
I accepted the invitation.我接受邀请。
The villagers have told him that they will not accept the inn even if he gives it away.村民们告诉他说,即使他把那小酒店白送给人家,也没有人会接受的。
There is no accepted theory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没有公认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take所表示的接受包含着有人赠给的意思
Did you take his advice? 你接受了他的建议了吗? He takes anything he is given.给他什么他就要什么。
Is there nobody to take my instructions? 难到没有人接受我的指令吗? 3.firm: n.n.商行;公司
trading firms 贸易行
He has established his own firm.他已建立起自己的公司。adj 坚牢的,坚固的
You must always build on firm ground.你必须始终脚踏实地。
Mother kept a firm hold on her son's hands as he said goodbye to her abroad.儿子向母亲告别到国外去时,母亲紧紧地拉住他的双手。(2)稳定的;坚定的
a firm belief 坚定的信念
Prices are still firm.物价仍然稳定。
The teacher was firm and did not change her mind.老师很坚决,他不改变主意。
The pound stayed firm against dollar in London but fell a little in New York.伦敦英镑对美元仍坚挺,但在纽约却跌了一点儿。
Parents must be firm with their children.父母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联想: company公司,商号
We organized a publishing company.我们组织一出版公司。: n.中心
the center of town 市中心
the center of a stage舞台中心
a medical center 医疗中心
a metropolitan center 大都市中心
cultural center 文化中心
The sun is the center of our solar system.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Beijing is the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center of China.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金融中心。经典用法:in the center of: 在中间, 在中央= in the middle of
5.abroad: adv.在国外, 到海外;在室外;广泛地;遍布;流行;到处传开;get abroad 出去, 出门;(谣言)传出去, 传开 go [travel] abroad 到国外去 live abroad 住在国外
at home and abroad 在国内外 agency abroad 国外代办处
income earned abroad 国外收入 investment abroad 国外投资 market abroad 海外市场
representative abroad 国外代表 student studying abroad 留学生
He lived abroad for many years.他在国外居住了许多年。
She is hungry for news of her husband working abroad.她渴望得到国外工作的丈夫的消息。
Many people would like to take holidays abroad.许多人愿意到国外度假。
He came to miss his homeland when he settled down abroad.当他在国外安定下来时,他开始想念祖国了。
The news spread abroad.消息传得很广。A rumour is abroad.谣言在传开。经典用法:from abroad 从国外, 从海外
The conference delegates included representatives from abroad.大会代表中有来自海外的代表。
6.a(great)number of: “许多”,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
a great amount of:“许多”修饰不可数名词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 great number of power stations have been set up.在过去的二十年间, 兴建了许多电站。
A number of people complained about the poor lighting in the museum.那群人的人数并不多。许多人抱怨博物馆照明不好。
a great amount of intelligence 非常聪明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is spent on advertisements every year.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金钱在广告上。
比较:a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A number of the workers are unskilled.许多工人技术不熟练。
The number of skilled workers is small.熟练工人数较少。
The amount of unemployed capital is very large.未被利用的资金数量很大。7.My brother has never been there before, so he is finding this trip very exciting.find:(1)找到
If you find any mistake, please correct it.如发现有错, 请你改正。
I think I'm lost;I can't find the bridge.我想我是迷路了,我找不到那座桥了。
The aim is to find meaning and enjoyment in work.其目的是从工作中发现意义, 找到乐趣。
(2)发现,发觉
find it difficult to explain 觉得难以说明
I find Russian grammar very difficult.我发现俄语语法很难学。I found him at home.我发现他在家。常用词组:find out 发现;揭露
I've found you out at last.我终于把你揭露了。
Please find out when the ship sails for New York.请打听一下那艘船什么时候开往纽约。Please find out what time the delegation will come.请查一查代表团什么时候来。
新概念英语二教案【篇3】
1A
Unit1—Unit2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一、选出划线部分发音不同的词.(共10分)
()1.A.It
B.this
C.Hi
()2.A.meet
B.green
C.deer
()3.A.teacher
B.head
C.please()4.A.yes
B.dress
C.he()5.A.what
B.hat
C.bag
二、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This is my bag.(改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How _____you ____ ?(填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This is your coat.(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Is this your pencil?(肯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s that your ruler?(否定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This is Robert’s desk.(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 7.It is my white hat.(用缩写形式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That is Robert’s bicycle.(用缩写形式改写)__________________ 9.What is that?(用缩写形式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My name is William.(用缩写形式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仿照例子,写出问题及答案.(共6分)
Example: that umbrella? William Whose umbrella is that? It’s William’lor? Black
What color is William’s umbrella? It’s black.1.that camera? Luc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or? sil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his mobile? Pau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lor? blu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词成句
is
color
Robert’s
key
W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在划线处填上适当的字母,并在括号内写出中文意思。(共30分)
1.me_t()2.f_mily()3.wif_()4.ne_hew()5.frie_d()6.teach_r()7.yo_r()
8.pe_()9.pen_il()10.h_t()11.c_at()12.mo_ile()13.rul_r()14.bo_k()
15.ba_()五.写出相对应的中英文(共24分)
1.What ______
2.红色______
3.wheel ______
4.钥匙______ 5.银色______
6.bird ______
7.行,好______
8.绿色______.table ______ 10.花______
11.now ______
12.伞______ 13.grey ______ 14.椅子______
15.自行车______
16.dress ______
17.蓝色______
lor ______
19.白色______
20.black ______
21.照相机______ 22.desk ______
23.棕色______
24.good ______ 七.翻译成中英文(20分)
one
two
five
seven
six
ten
eight
nine
three
four
That is a door.(2分)
This is my shoe.(2分)
它是什么颜色?(2分)
见到你很高兴(2分)
它是 一朵红色的花
。(2分)
新概念英语二教案【篇4】
新概念英语入门级A教案
Unit 6 This is my family!
课题:This is my family!教学目标:
1.学会oa, ow及oi, oy的自然发音[əʊ]、[ɔi].2.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人朋友。
3.掌握重点词汇:mom, dad, sister, brother, friend..教具准备:1.DVD及教案。教学过程:
1.讲授发音规则并操练相关单词:
2.oa as o
boat coat;
3.ow as o window low;4.oi
oil soil;5.oy as oi boy toy.2.在白板上贴好family tree,请小朋友上讲台尽其所能来指出各位家庭成员。在这个过程之后,教授mom, dad, sister, brother, friend.的读法。
3.视听DVD,学习课文内容,学会表达:This is my(mom).4.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课文对话。
布置作业:
1.写单词,每个10遍。
2.配套练习册
新概念英语二教案【篇5】
Lesson 4 An exciting trip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1.exciting: creating or arousing excitement ;令人兴奋的What exciting news this is!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
That is an exciting game.那是一场令人兴奋的比赛。
It's such an exciting place.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地方。
This is a very exciting book.这是一本非常扣人心弦的书。2.receive: 接受;收到
receive an invitation[a letter]from sb 接到某人的邀请函[信]
receive a sick person into a hospital 把病人收进医院
receive guests warmly 热烈欢迎客人
Did you receive any letters today? 你今天收到信了吗?
The police received several complaints about the noise from the plant.警察局收到好几宗投诉, 抱怨工厂的噪音太大。
区别用法:receive, accept, take这三个词都有“接受”的意思。receive只表示被动地接受
Then he smiled and told me I would receive an extra £100 a year!后来他笑了,并且告诉我说,我将一年收到一百英镑的额外收入!
If you receive a request like this, you cannot fail to obey it!如果你收到这样的一种请求,你不会不服从的!
A baby can only receive sense impressions, but it can not understand them.婴儿只能接受感官方面的印象,而不能理解。
She has received his present, but she will not accept it.她收到了他的礼物,但她是不会接受的。
accept总表示主动而且高兴地接受
I accepted the invitation.我接受邀请。
The villagers have told him that they will not accept the inn even if he gives it away.村民们告诉他说,即使他把那小酒店白送给人家,也没有人会接受的。
There is no accepted theory to explain the phenomenon.没有公认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take所表示的接受包含着有人赠给的意思
Did you take his advice? 你接受了他的建议了吗? He takes anything he is given.给他什么他就要什么。
Is there nobody to take my instructions? 难到没有人接受我的指令吗? 3.firm: n.n.商行;公司
trading firms 贸易行
He has established his own firm.他已建立起自己的公司。adj 坚牢的,坚固的
You must always build on firm ground.你必须始终脚踏实地。
Mother kept a firm hold on her son's hands as he said goodbye to her abroad.儿子向母亲告别到国外去时,母亲紧紧地拉住他的双手。(2)稳定的;坚定的
a firm belief 坚定的信念
Prices are still firm.物价仍然稳定。
The teacher was firm and did not change her mind.老师很坚决,他不改变主意。
The pound stayed firm against dollar in London but fell a little in New York.伦敦英镑对美元仍坚挺,但在纽约却跌了一点儿。
Parents must be firm with their children.父母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联想: company公司,商号
We organized a publishing company.我们组织一出版公司。: n.中心
the center of town 市中心
the center of a stage舞台中心
a medical center 医疗中心
a metropolitan center 大都市中心
cultural center 文化中心
The sun is the center of our solar system.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Beijing is the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center of China.北京是中国的政治和金融中心。经典用法:in the center of: 在中间, 在中央= in the middle of
5.abroad: adv.在国外, 到海外;在室外;广泛地;遍布;流行;到处传开;get abroad 出去, 出门;(谣言)传出去, 传开 go [travel] abroad 到国外去 live abroad 住在国外
at home and abroad 在国内外 agency abroad 国外代办处
income earned abroad 国外收入 investment abroad 国外投资 market abroad 海外市场
representative abroad 国外代表 student studying abroad 留学生
He lived abroad for many years.他在国外居住了许多年。
She is hungry for news of her husband working abroad.她渴望得到国外工作的丈夫的消息。
Many people would like to take holidays abroad.许多人愿意到国外度假。
He came to miss his homeland when he settled down abroad.当他在国外安定下来时,他开始想念祖国了。
The news spread abroad.消息传得很广。A rumour is abroad.谣言在传开。经典用法:from abroad 从国外, 从海外
The conference delegates included representatives from abroad.大会代表中有来自海外的代表。
6.a(great)number of: “许多”,修饰可数名词的复数
a great amount of:“许多”修饰不可数名词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a great number of power stations have been set up.在过去的二十年间, 兴建了许多电站。
A number of people complained about the poor lighting in the museum.那群人的人数并不多。许多人抱怨博物馆照明不好。
a great amount of intelligence 非常聪明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is spent on advertisements every year.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金钱在广告上。
比较:a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A number of the workers are unskilled.许多工人技术不熟练。
The number of skilled workers is small.熟练工人数较少。
The amount of unemployed capital is very large.未被利用的资金数量很大。7.My brother has never been there before, so he is finding this trip very exciting.find:(1)找到
If you find any mistake, please correct it.如发现有错, 请你改正。
I think I'm lost;I can't find the bridge.我想我是迷路了,我找不到那座桥了。
The aim is to find meaning and enjoyment in work.其目的是从工作中发现意义, 找到乐趣。
(2)发现,发觉
find it difficult to explain 觉得难以说明
I find Russian grammar very difficult.我发现俄语语法很难学。I found him at home.我发现他在家。常用词组:find out 发现;揭露
I've found you out at last.我终于把你揭露了。
Please find out when the ship sails for New York.请打听一下那艘船什么时候开往纽约。Please find out what time the delegation will come.请查一查代表团什么时候来。【Text】
I have just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brother, Tim.He is in Australia.He has been there for six months.Tim is an engineer.He is working for a big firm and he has already visited a great number of different places in Australia.He has just bought an Australian car and has gone to Alice springs, a small town in the centre of Australia.He will soon visit Darwin.From there, he will fly to Perth.My brother has never been abroad before, so he is finding this trip very exciting.参考译文:我刚刚收到弟弟蒂姆的来信, 他正在澳大利亚.他在那儿已经住了6个月了.蒂姆是个工程师, 正在一家大公司工作, 并且已经去过澳大利亚的不少地方了.他刚买了一辆澳大利亚小汽车, 现在去了澳大利亚中部的小镇艾利斯斯普林斯.他不久还将到达达尔文去, 从那里, 他再飞往珀斯.我弟弟以前从未出过国,因此, 他觉得这次旅行非常激动人心.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汇集5篇)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集合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新生自我介绍:介绍家庭、原毕业学校、班级.
2.问题.
在介绍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像家庭、学校、班级、男生、女生等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学生活动
1.介绍自己;
2.列举生活中的集合实例;
3.分析、概括各集合实例的共同特征.
三、数学建构
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一定范围内不同的、确定的对象的全体组成一个集合.构成集合的每一个个体都叫做集合的一个元素.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3.集合的表示方法:
另集合一般可用大写的拉丁字母简记为集合A、集合B.
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5.有限集,无限集与空集.
6.有关集合知识的历史简介.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 表示出下列集合:
(1)中国的直辖市;(2)中国国旗上的.颜色.
小结:集合的确定性和无序性
例2 准确表示出下列集合:
(1)方程x2―2x-3=0的解集;
(2)不等式2-x0的解集;
(3)不等式组 的解集;
(4)不等式组 2x-1-33x+10的解集.
解:略.
小结:(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⑴,无限集⑵与⑶,空集⑷
例3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列举法表示:
(1){(x,y)| x+y = 3,x N,y N }
(2){(x,y)| y = x2-1,|x |2,x Z }
(3){y| x+y = 3,x N,y N }
(4){ x R | x3-2x2+x=0}
小结:常用数集的记法与作用.
例4 完成下列各题:
(1)若集合A={ x|ax+1=0}=,求实数a的值;
(2)若-3{ a-3,2a-1,a2-4},求实数a.
小结: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2.练习: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 x|x+1=0};
②{ x|x为15的正约数};
③{ x|x 为不大于10的正偶数};
④{(x,y)|x+y=2且x-2y=4};
⑤{(x,y)|x{1,2},y{1,3}};
⑥{(x,y)|3x+2y=16,xN,yN}.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奇数的集合;②正偶数的集合;③{1,4,7,10,13}
五、回顾小结
(1)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描述法以及Venn图;
(3)集合的元素与元素的个数;
(4)常用数集的记法.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
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如A={2,4,8,16},则4∈A,8∈A,32?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A记作a?A(或)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XX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XX
请回答:已知a+b+c=m,A={x|ax2+bx+c=m},判断1与A的关系。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x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x或N+Q、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x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1、2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
(A)2个元素(B)3个元素(C)4个元素(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b∈Z)的数,求证:
(1)当x∈N时,x∈G;
(2)若x∈G,y∈G,则x+y∈G,而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a∈Z,b∈Z)中,令a=x∈N,b=0,
则x=x+0x=a+b∈G,即x∈G
证明(2):∵x∈G,y∈G,
∴x=a+b(a∈Z,b∈Z),y=c+d(c∈Z,d∈Z)
∴x+y=(a+b)+(c+d)=(a+c)+(b+d)
∵a∈Z,b∈Z,c∈Z,d∈Z
∴(a+c)∈Z,(b+d)∈Z
∴x+y=(a+c)+(b+d)∈G,
又∵=
且不一定都是整数,
∴=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高中数学考试的技巧
一、整体把握、抓大放小
拿到试卷后可以先快速浏览一下所有题目,根据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对于能够很快做出来的题目,一定要拿到应得的分数。
二、确定每部分的答题时间
1、考试时占用了很多时间却一点也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考试时就应该尽量减少时间,或者放弃,等以后学习进阶了再尝试着做。
2、考试时花了过多的时间才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平时做题时要尽量加快速度,或者通过“反复训练”等提高反应速度,这样,你下次考试时能用较少的时间做出来。
三、碰到难题时
1、你可以先用“直觉”最快的找到解题思路;
2、如果“直觉”不管用,你可以联想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3、如果这样也不行,你可以猜测一下这道题目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4、对于花了一定时间仍然不能做出来的题目,要勇于放弃。
四、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注意小节
做到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把标点、符号、解题步骤等小的地方尽量做好,不要丢掉应得的每一分。
高中数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课后及时回忆
如果等到把课堂内容遗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课堂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及时复习。
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一般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领进行,也可以按教材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部分的细节,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定期重复巩固
即使是复习过的内容仍须定期巩固,但是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进行知识梳理,每章节进行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三、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实验证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特殊情况除外。分散复习,可以把需要识记的材料适当分类,并且与其他的学习或娱乐或休息交替进行,不至于单调使用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疲劳。分散复习也应结合各自认知水平,以及识记素材的特点,把握重复次数与间隔时间,并非间隔时间越长越好,而要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
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如果与前面的相同就不重复写了,连线就能表示了。一共写出了14个不同的姓名,说明参加比赛的有14人。从姓名上如果引出两条线,就说明他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预设3:把参加两项比赛学生的`姓名分别放到两个长方形里,再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的名字移到一边,两个长方形里都有这三个名字,把这两个长方形的这部分重叠起来,名字只出一次就可以了。可以看出只参加跳绳比赛的有6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3人,只参加踢毽比赛的有5人,一共有14人。
3.对比分析,介绍韦恩图。
(1)对比、分析,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强,而且画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图示表示。上面的三幅图中,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预设1:喜欢第三幅,去掉了重复的学生的姓名,更清楚,很容易看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学生情况。
预设2:喜欢第三幅,用两个长方形的重叠部分表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很直观。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今天我们就研究集合。(板书课题:集合。)
(2)介绍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师:第三幅图先把参加跳绳的和踢毽的学生的姓名分别放在了长方形里,很直观。回忆一下,在认识百以内数的时候,按要求写数时,就把提供的数和按要求写出的数都用类似长方形的圈圈了起,每个圈都分别表示一个集合。
师:在数学上我们常用这样的方法,直观地把集合中的具体事物表示出来。(多媒体课件出示左下图,或在黑板上将姓名卡片圈起。)
师:这个图表示什么?
预设: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的集合。
出示右上图,随学生回答将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姓名填入圈中。
在填入姓名时,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圈中的姓名不能重复、不能遗漏,体会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每个圈中姓名的摆放次序可以多样,体会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3)介绍用韦恩图表示集合的运算。
提问:利用这两个图怎样才能让他人直观地看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人员情况”呢?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将左右两个图部分重叠的过程,或操作姓名卡片,去掉重复的姓名卡片,帮助学生理解姓名出现两次的学生是这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可以用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它们的交集。
提问:中间重叠的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预设: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
提问:整个图表示的是什么?
预设: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学生;参加跳绳比赛或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
4.列式解答,加深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1)尝试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预设:9+8-3=14,9+(8-3)=14,8+(9-3)=14,6+3+5=14等。
让学生通过图示与算式结合进行表达,感悟多种集合知识。可以让学生在韦恩图上指一指它们求出的是哪一部分,体会并集;指一指算式中每一步表达的是哪一部分,如“8-3”和“9-3”,体会差集。
(3)比较辨析,体会基本方法。
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的比较,发现虽然具体列式方法不同,但都解决了问题,即求出了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重点让学生说一说9+8-3=14这一算式表达的含义,“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人数再减去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体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元素个数”这一基本方法。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可先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让学生填入相应的序号,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将两个集合并的过程。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提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第(1)题的?要注意什么?
预设:圈出重复的姓名,再数出。要认真仔细找,不要漏掉。
提问2:第(2)题是求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预设:第(2)题求的是获得“语文之星”或“数学之星”的一共有多少人,只要获得了任何一个奖都要计算进去。先数出获得“语文之星”的集合的人数,再数出获得“数学之星”的集合的人数,相加后,再去掉既获得“语文之星”又获得“数学之星”的人数。如果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可以借助韦恩图帮助学生理解。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集合的知识,还会运用集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 篇5
高一数学教案设计一: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三、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实数x,-x,|x|,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A)
(A)2个元素
(B)3个元素
(C)4个元素
(D)5个元素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 b∈Z)的数,求证:
(1)当x∈N时, x∈G;
(2)若x∈G,y∈G,则x+y∈G,而不一定属于集合G
证明(1):在a+b(a∈Z, b∈Z)中,令a=x∈N,b=0,则x= x+0* = a+b ∈G,即x∈G
证明(2):∵x∈G,y∈G,
∴x= a+b(a∈Z, b∈Z),y= c+d(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又∵不一定都是整数,∴=不一定属于集合G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
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幼儿认识集合概念(大班数学教案)
引言:倾力打造幼儿园教案栏目,免费提供精品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优秀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来,看看今天我们推荐的优秀教案吧!
幼儿认识集合概念(大班数学教案)
内容:区分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方法:尝试法
一、目标
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
二、准备
《水果找家》、《图形组合物》幻灯片个1张(NO.86-87),幼儿每人相同内容练习纸2张(见练习册NO.4-5)。
三、过程
(一)观察
1. 出示《水果》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左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
(2)两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且有梗子)
(3)右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各有几个?
2. 出示《图形组合物》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圈相交部分中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且个数是5个)
(2)右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个数是5个)
(3)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特征?各有一个?
(4)左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
(二)区分
让幼儿思考:依据特征,如把右边的水果或左边的娃娃脸摆放到圈内,该分别放在哪里?
个别幼儿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图(1)中的桃子该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为桃子有叶无梗;图(2)中的圆脸娃娃该放在两圈相交部分,因为她是红色且组成的圆形个数是5个。
(三)粘贴
幼儿在练习纸上将左(右)边的各图示物一一撕下,分别粘贴在两个圈中的相对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粘贴)
四、建议
(一)亦可用实物材料在集合摆放圈中进行分类摆放。
(二)本活动设计内容亦可分两次进行。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范文
妈妈的爱是比天空的太阳还要灿烂,还要温暖!俗话说: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还请珍惜啊!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史铁生“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那么,值得借鉴的《秋天的怀念》教案有哪些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在学习上作为一个参考。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范文【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四、课后思考
1.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4.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5.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范文【篇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载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的熏陶,引发情感共鸣,接受情感的洗礼。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内心的呼唤,感受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与作者对母亲的深挚的思念和愧疚之情。通过这些教学环节,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在“秋天的怀念”中,感悟母爱的平凡伟大,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用心品读课文,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好好活”。
教学方法: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怀念》。
二、品读感悟,沟通感情。
(一)出示自学提示
学习任务:
1、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怎么样?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学习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2、小组合作交流。将自己找到的答案,在小组内探讨一下,看看大家都感受到了什么。
(二)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三)感知“我”的形象
师:首先我们来感知“我”的性格脾气怎样?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板书:我:暴躁无常)
师:哪些句子表现了我的暴躁无常呢?
比如: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那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史铁生的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面对双腿瘫痪这个事实,他有点怎么样?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板书:彷徨 无助 绝望)
师: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他还可能做出哪些反常的举动?
师:你们多大?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你们觉得可以理解吗?
(四)感知母亲的形象
1.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找课文中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比如:
a、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也是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的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的呼吸着。
2.这些句子让我们看到母亲身患重病。(板书:母亲:身患重病 ) 母亲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了,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她可以打碎玻璃、摔东西或者哭喊吗?不可以。因为她还要照顾瘫痪的儿子。面对死亡都不害怕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母亲的坚强与勇敢。板书:坚强 勇敢
3、那么母亲是如何照顾我的呢?请同学们将你们找到的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一下,说一说当时母亲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
(2)“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3)“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4)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
小结:扑和抓这两个词反映了母亲的急切和担心。忍住哭声可见母亲内心的痛苦。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说这句话的含义吗?母亲身患重病她自己想好好活,史铁生双腿瘫痪,母亲希望他也能好好活。所以是咱娘俩好好活。可是史铁生懂得母亲的话吗?他只知道母亲想让他好好活,却并不知道母亲也已经病入膏肓了。那你觉得史铁生有没有好好活呢?你们觉得母亲希望他怎样的活着啊?
(5)“……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小结:作者借助对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以为无微不至、无怨无悔的母亲。板书: 无怨无悔
5、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再次感受母亲的形象。
学生齐读课件中的句子。
1 、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三、探讨爱母的怀念
师:是这样的一位坚强、勇敢、无怨无悔的、对儿女关怀备至的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吗?(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我和妹妹也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4.升华: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他开始好好生活,完成母亲未了的心愿。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听着录音机里那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课件,改造课文的训练,让学生选择一处补充。)
5、在母亲的影响、教育下,我深深地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所以也像母亲一样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经过努力,他成为了全国有名的作家,他的文字鼓舞了许多的人,让人们燃起生活的勇气!
6、指名朗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总想让我去看菊花吗?
师: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师: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么想让母亲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园看菊花啊,我是多么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所以,为了还母亲的心愿,为了这永远的怀念,又是秋天——引读,“又是秋天……”(回到上面的句子中,全体一起朗读,课件再次出现这句)板书:秋天:好好儿活
四、拓展延伸、配乐朗读
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音乐,学生静静默读下文,然后老师再读一段。)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世道多舛,人生不易”,在这个欢欣与伤痛共存的世界,我们唯有接受,唯有面对,包括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残酷。如果你不幸被选作去充当那苦难的角色,就去承担,选择一种坚强的方式去诠释生命,生命会因对苦难的超越而显得恢弘与深邃。
五、作业
1、我想,你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我与地坛》。
六、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我:双腿瘫痪
彷徨 无助 痛苦
母亲:身患重病
坚强 勇敢 无怨无悔
秋天:好好儿活
八、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收成。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深有体会。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改强调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搜集、筛选、整合和处理信息。遵循课改的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上,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在情感激发的氛围中围绕着读而展开,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在练笔中巩固,在快乐中学习, 在感悟中生活。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范文【篇三】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叙事散文。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学情分析】
描写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浓浓亲情总能唤醒学生心底温柔的情愫。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细节,体会母爱的厚重与宽容。
通过合作探究,习得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
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
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课 型】新授课
【教材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已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2、破题质疑
齐读课题,预设质疑:文题“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和感受深的句子做上不同的标记。
预设:
瘫痪 憔悴 淡雅
脾气 整宿 深沉
砸碎 敏感 高洁
捶打 诀别 烂漫
暴怒无常 絮絮叨叨 泼泼洒洒
①指名读,你发现竖着的每组词有什么规律?
②每组词都可以读出一个画面,一个情节,一个故事。请带着想象读出来。
③结合上面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本文讲述了双腿瘫痪后的“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安慰“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有感召和影响下,变得坚强勇敢,要好好地活儿。
三、研读课文,探究释疑
1、关于看花
合作探究一:本文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事和议论,文章共三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预设:重点点拨第三次看菊花,体会文章的主旨及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
2、关于母亲
合作探究二:本文用含蓄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母爱的深沉与厚重,试从文中找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语句,请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预设:用删除法分析“悄悄”、“偷偷”的表达效果。
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课件)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
归结塑造人物的方法。
3、关于“我”
合作探究三:“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具体表现?体悟“我”对母爱的顿悟与反思。
分组合作,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 迁移拓展,对话心灵
又是一年菊花开,你又来看花了。假如你是史铁生,漫步在烂漫的菊花丛中,你最想对母亲或自己说些什么呢?请结合文意,用诗意的语言表达。
五、回读课文,延读小结
1、学了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请再次朗读课文,提出不懂或有争议的问题,咱们一起交流、解决。
2、延读升华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中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 送》
六、推荐阅读
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
教师寄语:让我们拥有如花的心情,好好活着!让日子像花儿一样一朵一朵地绽放!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这样细雨绵绵的日子,是最适合上《秋天的怀念》的。只是史铁生怀念和思考的是母亲和人生,而现在的我,怀念和反思的则是这堂刚刚谢幕的课。
自我评价
一、抓住文本特质,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一门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基本特征。《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文学作品,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展现了母爱的深沉与厚重,表达了自己对母爱的顿悟及对人生新的思考,从而乐观坚强地迎接人生的风雨。这堂课我以“看花”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引用明哲学家王阳明的话导入——梳理文章三次看花,理清文章线索——迁移拓展,对话心话——以花作结,寄语美好生活。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我把积累词语,体会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及归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作为知识与能力训练点,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此外,我通过对资料链接和迁移拓展引导学生树立坚强乐观的信念,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从新的角度思考爱和人生,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二、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为支点,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一步步走进文本深处。第一个层面是在让学生破题质疑,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在此基础上进行释疑、探究、归结。第二层面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地选择探究的内容,并归结方法。比如对关于看花,关于“我”和关于母亲三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分享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体会作者的情感,突破教学重、难点。第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对话自己或母亲,使其情感受到熏陶,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三、读品结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秋天的怀念》出现在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翼教版五年级下册,则本文则出现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应该怎样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呢?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其主要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阅读层面,将体会借景抒情手法的作用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将体会“我”对母爱的顿悟及反思,树立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作为教学难点。我以读为主线,以“看花”、“我”、“母亲”三个关键词为课眼,通过齐课、自由读、范课、跳读、择读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悟,读品结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及文字背后的深意。
教学反思
1、对话还可以更充分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生与生之间的对话较多,而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够充分和透彻,比如对母爱的顿悟及反省有时未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2、预设还可以更全面
《秋天的怀念》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值得精讲的地方很多,且学生受阅读水平和阅历的影响,对文本的质疑和解读也不同。在教学中,我对文本的预设还不够充分和全面,翻转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课堂的生成点还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课堂重建
1、努力地实现平等对话
提升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与素养,多角度立体化地解读人物,提高文本解读的深度、厚度、温度,与学生、教科书编者与文本之间实行真正的平等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共鸣。
2、努力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精彩的生成源于全面而充分的预设。在教学中,要提高自己对课堂的驾驭和应变能力,抓住课堂的生成点,让课堂在生成中变得灵动而有活力,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教学,即生长。感谢史铁生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感谢这次预赛,又让我经历了一次历练与生长。我也要像烂漫的菊花一样,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顽强地生长,努力地绽放!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范文【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一片深情。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
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透过生活中小事体现你们之间的深情。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范文【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找出行文线索,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二)通过品味母亲对儿子关心的句子,探究母爱的深沉;
(三)感受作者的情感升华过程,体会作者对母亲、秋天深深的怀念。
二、重难点
(一)感知秋天和怀念的含义;
(二)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通过对三次看菊的分析,感受母亲对儿子热烈深沉的爱。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题目导入,引出文章线索(3分钟)
提问:说到秋天,请同学们想象,你们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从之前学过秋的相关文章引发思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促使人变得快乐;但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天又是愁绪、悲伤的象征,”那本文的秋天应该如何理解?我们能不能用另外一个词语来替换?
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文章,把你觉得能替换的词语写在题目的旁边。
板书:的怀念
看了同学们的答案,写了秋天、母亲、菊花等。那么秋天的含义到底应该怎么理解?标题能不能换成母亲的怀念或者菊花的怀念,我们一起从文中找到答案。
本文主要以什么为线索?(三次看菊)
提问:
1.本文提到了几次看菊?(3次)
2.那真正看菊花是第几次?(第3次)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秋天”一词导入本课,分析在秋天出现了三次的菊花,进而引导学生找到第三次“我”才真正地去看了菊花。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7分钟)
为什么第三次才看成菊花,前两次作者拒绝了吗?怎样拒绝的?态度怎么样?(分析文中出现三次的“菊花”,引出我对三次看花的态度,分析第三次看花时我的态度变化。)
1.不,我不去!——(暴躁)拒绝
2.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厌烦)同意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淡定)主动
我看花的态度由拒绝——愿意——主动,我的心情由暴躁——厌烦——淡定,这可以看出我因为母亲的影响而慢慢地成长,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我和妹妹去看了北海的菊花才醒悟一切。
第三次看菊,又是秋天,这个时候,他眼里的菊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朝气蓬勃。作者转变了吗?但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而是通过对菊花的描写,间接、含蓄地告诉我们他成长了。(根据板书,前后对比:绝望——好好儿活)这就是文学语言的魅力,在不经意的文字中体现出较强的表现力。
1.是什么影响了作者的态度?(母亲)(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作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母亲是怎样影响儿子的?(母亲的关心、母亲的伟大、母亲的爱、母亲的坚持)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到秋天的含意,从中感受到我的态度变化,我在第三次秋天的收获——成长,探讨出母亲的爱对儿子的影响。
(三)前后勾连,体悟借物喻人的语言表达(20分钟)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2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并从文中勾画母亲关心我的句子。
1.母爱的淡雅:——淡雅:要活得平淡,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5分钟)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动作)
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悄悄地出去、悄悄地进来,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恢复平静和理智之后,再进来带我去看花。这无疑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那母亲在出去和进来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1)偷偷地
悄悄和偷偷有没有区别?有。偷偷是不想被儿子看到,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母亲很闲吗?只是简单地等待而已吗?(不是)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喜欢花,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连侍弄花的时间都没有了。而她的时间都用在了儿子身上,还偷偷地关心着儿子,母亲处处替儿子着想,不让儿子看到自己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活得平淡,对儿子真实的爱。
2.母爱的高洁:——高洁:要活得高尚而纯洁(7分钟)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忍——伟大的母亲(动作)
提问:
(1)母亲的“忍”,是在忍什么?
①儿子的抱怨,儿子的病痛,想让儿子看到自己坚强的样子。
(2)只有儿子生病了吗?没有。母亲的病更加严重。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①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第二段)②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第三段)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第五段)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在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第六段)
可见,母亲的忍:(①儿子的抱怨;②忍住自己内心的的痛苦(病)与无奈;③忍住儿子的病痛带来的双重打击。)
母亲并没有自私自利地自我发泄,自己病得那么严重都还要为儿子着想,体现出母爱的高洁。
3.母爱的热烈而深沉:——母亲对我的爱(8分钟)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1)挡(母亲“挡”在窗前,是在挡什么?)
身有残疾的史铁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情景,他一定想到了自己,他会感到凄凉、悲怆、甚至绝望。母亲这一挡,可以看出她想要挡住?——不仅仅是窗外的树叶,更是挡住了儿子烦躁的情绪和对生活的绝望。
(2)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母亲为了缓解儿子烦躁的情绪、对生活绝望的态度,为什么还要提这类忌讳的字词?这样的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母亲过分的快乐,在不经意间竟然把“跑”、“踩”这类忌讳、敏感的字都提出来了;另一方面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处不在,竟然连在说话方面的用词都注意到了,所谓“爱”之深。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爱的热烈深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从文中(根据三次看菊花)找到体现母爱的句子,让学生感知母爱的伟大,并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借物喻人的语言表达相勾连。
(四)梳理思路,总结全文(5分钟)
大家刚刚找的这些体现母爱的句子是第几次看菊(一、二次),为什么没有第三次?(因为第三次母亲已经去世),那第三次没有了母亲的看菊,我提道了什么?(“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归纳母爱的伟大
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只是说的菊花吗?(实际上说的母亲)结合着板书对比,“平淡、真实”体现出母亲爱的淡雅。高尚、纯洁体现出母亲爱的高洁。深沉、深爱体现出母亲爱的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指的是作者的态度。
2.归纳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
对菊花的赞美都对应了母亲的人物性格;以菊喻母亲,体会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也是这样的爱,让儿子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变得泼泼洒洒。(借物喻人)
3.回归主题,总结我怀念的母亲、怀念的秋天
因此,我们再回到刚开始问大家的问题。本文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可以改成什么?(母亲、菊花)?
这是不行的,本文题目为秋天的怀念,“怀念”是站在现在想过去的事情,我怀念的其实不仅仅是母亲,还怀念在那个秋天,自己对人生那份刻苦铭心的感悟,是母爱的伟大,让我最后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好好活儿。(绝望→好好活儿)你们写正确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一个自然段对菊花的赞美,结合原文语言分析母爱的伟大,体现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而母爱让我成长,我也怀念那秋天让我成长的足迹。
五、板书设计
六、课外延伸(3分钟)
史铁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而之后史铁生的心里还时常想着母亲,牵挂着母亲,是怎样的表现的呢?请看《合欢树》: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七、作业布置(2分钟)
结合《合欢树》这段话,续写500字文章内容。(作者明白了母亲的没有说完的话,给母亲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