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经典名言25句
发布时间:2023-02-13 韩非子名言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好的句子总能打动人心,我们陆续为大家整理了韩非子经典名言25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1、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2、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3、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4、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7、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8、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9、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11、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2、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13、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OK语录网 WWW.968Ok.COM]
14、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1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1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17、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18、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19、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20、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恶。
2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22、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23、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24、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5、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扩展阅读
韩非子经典名言收藏
诱人的方式去争取距离,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长,如何适应马。~~你对类似的句子感兴趣吗?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韩非子经典名言收藏”,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韩非子经典名言(篇1)
1、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2、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3、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4、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5、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6、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8、蚂蚁吃得越多,苍蝇吃得越多。
9、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10、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11、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2、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13、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14、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螳螂捕蝉。老马识途。宋人疑邻。和氏之璧。买椟还珠。
1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16、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17、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18、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19、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20、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21、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韩非子经典名言(篇2)
22、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23、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2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25、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27、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28、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恶。
29、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30、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3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3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33、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34、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35、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36、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37、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38、私企赢了,公共事业就少了。
39、诱人的方式去争取距离,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长,如何适应马。
40、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41、圣人的方法是明智和聪明。去是不明智的。
韩非子名言
◆[点题]这里所说的有道之士,实际上就是与宇宙精神融为一体的人。在他们看来,无所谓七情六欲,无所谓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们要虚静无为,要返真归朴,要逃避人间的一切烦扰。俗话~~喜欢这种格调的句子吧?以下是栏目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韩非子名言,带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译文]如果(听力、视力,智力的认识功能)完全用尽,就会过度费神;过度费神,盲聋狂乱的祸害就会到来,因此要节省着使用。
2、◆[点题]为什么父子之间的礼节淳朴自然呢?韩非子说:实厚者貌薄,礼繁者,实心衰也。宋代苏轼《赐文武百寮太师文彦博已下上第一表请举乐不纪批答》也说: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韩非子在上文中还说:礼节是情感的描绘,文彩是本质的修饰。君子采用情感而舍弃描绘,喜欢本质而厌恶修饰。依靠描绘来阐明情感,这种情感就是恶的;依靠修饰来显示本质,这种本质就是糟的。
3、◆[译文]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欲望,君主显露他的欲望,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意图,君主显露他的意图,臣下将自我伪装。
4、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
5、◆[点题],吹毛求疵’的成语典出于此,又作吹毛求瘢、洗垢索瘢等。
6、◆[译文]自然界存在着普遍法则,人类也存在着普遍法则。
7、◆[译文]对孩子慈爱的人,不敢断绝衣食;对身体爱惜的人,不敢背离法度;对方圆珍视的人,不敢丢掉规矩。
8、◆[译文]君主流露出太恶情绪的,群臣就会迅速掩盖起来;君主流露出喜好情绪的,群臣就会假装力能胜任。
9、数见久待而不任,好则鹿散。
10、◆[点题]这段话本是孔子所说,韩非子引用来说明公正行法的必要性。
11、◆[点题]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呐言易疑;酿于心,出于口,所以辩言易信;这是人的常规反应。
12、◆[点题]《老子》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噪君。可谓这则箴言的哲学基础,也就是要人学到绵里藏针、以阴胜阳的处世法宝。
13、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胜。
14、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15、◆[译文]掘掉树根,树木就没有生气了。
16、◆[点题]身边的人最易篡权为害。
17、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
18、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见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了,人且藏女;女夫知也,人且行女。故日:惟无为可以规之。
19、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能够舍己为人,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碰到过生死抉择的大事!趋利避害乃万物之天性,也是天下人的共性。非小人独有,人之所思所为,说到底都逃不过“利害”二字。
20、侈泰则家贫,骄恣则行暴。
21、◆[点题]韩非子主张君主用术驾驭臣下。所谓术,就是政治手段。这则箴言表述的是君隐臣显、以静制动的术,是由《老子》虚静无为思想引申出来的。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语意与此相近。
22、◆[译文]申不害说:你言论谨慎,人们将会跟踪你。你智慧显露出来,人们将会躲开你;你愚蠢显露出来,人们将会算计你。你有智慧,人们将对你采取行动。所以说:只有无为可以窥测其中奥秘。
23、◆[译文]不要放松你的弓,一个窝里有两雄。
24、巫祝之祝人日: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25、出自《韩非子·说难》。密:缜密。事情会因为缜密而取得成功,会因为话语的泄露而最终失败。
26、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27、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28、那些不相信的人的名字已经丢失了。
29、◆[译文]一一听取,愚和智就不会混淆;督责臣下,真和假就不会夹杂。
30、◆[译文]圣人按照统一规律而采取虚静态度,使名分自然形成,让事情自然确定。
31、◆[译文]一定能射中目标的话,那么越人也敢于举靶而不怀疑异会射到自己;不一定射中目标的话,就是慈爱的母亲也要躲避张弓射箭的小孩子。
32、◆[译文]祸害,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
33、夫日兼烛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34、◆[译文]这和楚人卖珠、秦伯嫁女同类,所以他的言论很多,但不动听。
35、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36、◆[点题]韩非子认为,伊尹、管仲、商鞅三人,都精通成就霸王功业的法术,熟悉治国强兵的规律,而不拘泥世俗的说教。他们都是由布衣之士被提拔到卿相职位上的贤臣、忠臣、足贵之臣,而商汤、齐桓公、秦孝因为得到了他们的辅佐,外无敌国之患,内无乱臣之忧,长安于天下,而名垂后世。
37、◆[点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8、◆[点题]楚人鬻珠,后衍化出买椟还珠的成语。原故事是这样的:楚王对田鸠说:墨子也算声名显赫的学者了,但为什么他言论不少却不动听呢?田鸠回答说:他怕大家只注意文l辞的华丽而记了实际的用处啊!过去秦君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衣着华丽的陪嫁女子有七十个。到了晋国,晋人喜欢上了陪嫁的媵妄,却看不起秦君的女儿。这可以听做善于嫁妾,不能叫做善呈嫁女。楚国有个到郑地卖珠的人,他用木兰做了个匣子,匣子用香料熏过,用宝玉作缀,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连结。郑人买了他的匣子,把珠子还了回去。这可以叫善于卖匣子,不能叫善于卖宝珠。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漂亮动听的话,君主往往只看文条不重实用。墨子与此相反,他重内在价值,不重外表华美。
39、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
40、◆[点题]这里所说的有道之士,实际上就是与宇宙精神融为一体的人。在他们看来,无所谓七情六欲,无所谓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们要虚静无为,要返真归朴,要逃避人间的一切烦扰。俗话说,退一点海阔天空。从韩非子的一贯主张看,不能不认为他具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思想。
41、◆[点题]俗语有言:手臂拗不过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