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推荐:小班音乐《猫和老鼠》4篇
发布时间:2022-04-24 猫和老鼠的句子 猫和老鼠的教案 有关猫和老鼠教案小班音乐《猫和老鼠》(篇一)
活动目标:
1、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用动作表现老鼠的兴奋、害怕、得意,小猫的敏捷、机灵,培养幼儿大胆创造想象的能力,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表述,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猫、老鼠胸饰若干;
2、大小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方形图片若干,
3、音乐磁带《小花猫和小老鼠》,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含义。
(1)教师讲故事《猫和老鼠》。
有一只小老鼠,它的肚子特别的饿,想出来找东西吃,它瞪着小眼珠,左右瞧了瞧,小花猫不在家,小老鼠就偷偷的溜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小花猫喵、喵、喵的回来了......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花猫回来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孩子续编故事)
(2)幼儿唱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
二、引导幼儿创编小花猫和小老鼠的动作及表情。
(1)引导幼儿创编小老鼠的动作;
师:小老鼠看见小花猫不在家,心里觉得怎么样?它把高兴偷偷藏在心里,谁能学学小老鼠?
教师示范表演小老鼠找食的贼溜溜的表情。
(2)引导幼儿创编小花猫的动作。
师:小花猫怎样才能不被老鼠发现,捉到老鼠?
三、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表演。
(1)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吧。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分角色玩游戏。)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想动作,来表演,在表演的时候,你做的动作要与别人不一样。
(3)交换角色玩游戏。
四、拼贴猫和老鼠。
(1)教师讲解拼贴方法。
师:这么可爱的猫和老鼠是怎样拼出来的呢?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教师总结。
展示幼儿的作品,并组织幼儿欣赏作品,表扬鼓励,用的图形种类多,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运用了那些形状的图形的孩子。YJS21.cOM
活动反思:
1.选材新颖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
2.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这种声形并茂的教育辅助材料,它生动形象的提点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幼儿敢说、敢做、敢演。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表演与模仿,引导孩子们丰富的表演,体现了师幼互动。
4.重视分层引领,先由"听"与"看"后由"说"与"演"。在孩子们表演的极其精彩与生动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5.与孩子们互动及分组游戏,让整堂课不乏味,让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趣参与与配合。
小班音乐《猫和老鼠》(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双脚同时屈膝从高的物体上轻轻跳下。
2、尝试在游戏中矿宽容、体谅和帮助他人,并化敌为友。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之情。活动重点:学习双脚同时屈膝从高的物体上轻轻跳下。
活动难点:
学习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1、小椅子每人一把。
2、大小沙包若干。
3、一块足够大的场地。
4、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
5、雪花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带着幼儿来到户外。
教师:我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吧!
2、进行队列练习。
教师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要求幼儿要整齐的进行原地踏步走,要求幼儿要整齐站好队!
3、热身运动。
教师:今天我们先活动下身体。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扮演老鼠妈妈教小老鼠学习从高处跳下来的本领。教师:鼠宝宝都长大了,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了,就是从高处轻轻往下跳的本领。先看看妈妈是怎么跳的。(老师师范从椅子上往下跳,重点教幼儿如何起跳以及落地时要屈膝)
2、教师示范。教师:跳的时候两脚并拢,轻轻的往下跳,脚落地时记得要屈膝。
3、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跳跃。教师:小朋友知道鼠妈妈是怎么跳的了吗?和妈妈一起来学一学吧!(和教师一起反复练习)
4、游戏:猫和老鼠。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新本领,妈妈可高兴了,想和宝宝们一起做游戏,游戏的的名字叫猫和老鼠,游戏的名字叫什么呀?游戏规则:教师扮演老猫守护粮食,请一位小朋友扮演鼠妈妈,带着幼儿走向粮食。老鼠趁老猫睡觉的时候轻轻的站到小椅子上,一起说儿歌:“小老鼠,上登台,爱玩耍,跳下来。”说完从椅子上跳下来向粮食走去。蹑手蹑脚拿到粮食后快速的放回自己的椅子下面。当听到老猫“喵”的一声时就赶紧躲到小椅子后面藏好。老猫去抓没有藏好的小老鼠。(游戏反复进行,直到粮食被偷光)
5、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朋友的真棒!现在让我们开着火车回班里吧!
效果分析:
小班音乐《猫和老鼠》(篇三)
设计意图:
《猫和老鼠》是个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体育游戏,内容是让孩子通过扮演熟悉的小老鼠,钻过山洞偷东西,猫和老鼠发生的故事,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练习钻过障碍物。《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把简单的体育活动,赋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活动游戏化,内容趣味化,让孩子们更有情趣地参与活动 。
活动目标:
(1)学会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屈身钻过障碍物。
(2)能遵守规则不碰障碍物,体验游戏的快乐。
(3)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勇敢、善良、友好的健康思想。
活动重点:屈身、低头,将身子团紧地练习钻过山洞。
活动难点:难点是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
活动准备:挂有小铃铛的山洞,零食、饮料瓶、塑料水果等若干,PPT,老鼠、猫头饰若干
前经验:玩过猫抓老鼠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在游戏前,我们来先做一下热身活动吧。
二、《猫和老鼠》游戏
1、示范动作要领
小老鼠钻洞时,要把身子团紧,低头、屈身,千万不要撞着门洞,身体蹲着慢慢移动前进。
(1)让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的动作练习钻洞,请几个小老鼠说一说,你是怎么钻洞的。
(2)表扬能团紧身子不碰到铃铛的幼儿。
2、规则:小老鼠在偷东西的路上一定要悄悄的钻过,不能碰到铃铛,不出声;做门洞的幼儿手做拱门的高度要一致,不能动;做小猫咪咪的幼儿在小老鼠偷东西时要睡觉,当发现东西被偷时要作为伤心大哭的动作。
3、设置情景一:听说有一个叫咪咪的小猫,它的家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有粮食,水果,还有各种饮料,今天中午趁猫在家睡觉的时候,小老鼠要到小猫家去偷东西吃。
4、设置情景二:小猫咪咪发现吃的东西被老鼠都偷走了,害怕主人回来惩罚它,所以伤心地哭起来。
(1)小朋友们讨论,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猫咪咪不哭?(激起小老鼠的同情,决定把偷来的东西还给小猫)
(2)提问:在归还食物时,猫和老鼠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让孩子们学习适当礼貌用语。小猫和小老鼠最终和好成了好朋友)
三、结束放松部分:
1、小老鼠偷的行为对吗?我们平时要怎么做?
2、我们平时所知道的猫和老鼠双方是敌对的,为什么在这游戏中,猫和老鼠却能成为好朋友?
讲评:对小老鼠偷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对小老鼠做错事情能勇敢改错和同情心给予表扬和鼓励,结合生活,鼓励幼儿做个有良好行为的好孩子。
3、现在猫请老鼠到外面去玩游戏,请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有序地离开。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在户外多玩一些猫和老鼠的游戏,自主探索和创编出新的游戏情景,体验游戏的快乐。
小班音乐《猫和老鼠》【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画画面,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讲述动画内容,并丰富有关词语。
3、引导幼儿体验新的语言活动形式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动画片《猫和老鼠》、影碟机或电脑。
2、幼儿有看过《猫和老鼠》的经验。
3、实物投影仪、信纸、信封。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件快乐的事——看动画片。看看动画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幼儿看动画片
教师:“动画片好看吗?动画里有谁?住在什么地方?”
3、引导幼儿把动画编成故事
教师:“我们在这里看动画片很快乐,可是在一些贫困的地方没有电、没有电视,根本看不到动画片。老师很想请小朋友帮帮他们,把我们看得动画片编成故事,老师把他记下来,然后寄给那里的小朋友看。好吗?”
教师:“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他们叫什么名字?”“开始是他们的关系怎样?”“谁想到了办法?”“是什么样的办法?”“汤姆和杰瑞同意吗?”“签订了条约后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丰富幼儿词汇:相亲相爱、和平共处)
“当杰瑞遇到困难的时候汤姆是怎样帮助他的?”(丰富幼儿的词汇:拔刀相助、挺身而出)“当汤姆遇到困难时布里又是怎样帮助他的呢?”
幼儿继续看动画片。
教师:“有一天,他们出去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想怎么分那块肉?”“结果怎样?”“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活又怎样了呢?”
4、幼儿边看边讲述动画内容
从新播放动画片,幼儿边看边讲述,在内容比较琐碎的地方,教师采用拖动的播放方式,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动画内容。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大致内容用图夹文的方式记录下来。
5、幼儿阅读自己讲述的故事
用实物投影仪放大教师记录的信件,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图夹文记录的故事。
6、教师将信件装入信封,告诉幼儿下班后把信寄出去。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托班音乐活动: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有趣的歌词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二、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
三、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一、老鼠头饰;小猫头饰、图片、房子;奶酪图片;“下水管道”。
二、幼儿熟悉儿歌旋律、歌词。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二、吸气呼气练习
三、复习歌曲《猫和老鼠》
四、游戏:猫和老鼠
1.交代游戏规则:
(1)让幼儿自由发挥,说说老鼠的律动动作应该是怎样的(吃东西,走路等)。
(2)特别强调老鼠走路的动作。(老师引导语:“为了不惊醒小猫,小老鼠们应该踮起脚尖来轻轻地走路。”)
(3)跟幼儿交代如果有猫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做。(老师引导语:“小猫的爪子是很锋利的,而且小猫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如果给小猫抓住,我们就别想吃美味的奶酪了,更别想回家见老鼠妈妈了,所以如果等一下见到小猫的话,你们记住要赶快跑到安全的地方,千万不要呆在小猫的家中,知道吗?”)
2.游戏。
3.重复游戏一次。
4.加大难度:设障碍物
(1)在走去小猫家的路上,加设一条“下水管道”,老鼠必须经过“下水管道”才能到达小猫的家。(老师引导语:“这次为了不让小猫发现,我们改走小猫家的下水管道,但由于那条路又湿又窄,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污水里,那污水又臭又脏,小老鼠会被淹死的,淹死就不能吃奶酪了。所以你们必须在管道的中间走,才不会掉到污水里。知道吗?”)
(2)小老鼠边唱着歌边跟在老鼠妈妈后面走,经过下水管道,老鼠妈妈再提醒一次:“这里就是下水管道,你们一定要在中间走,不要掉到污水里啊!”
5.游戏结束,幼儿出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老鼠和猫
设计意图:
大班活动“老鼠和猫”的音乐选自经典名曲《波斯集市》,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学习特点,我将原作品进行了删减、压缩、组合,用6种真实的乐器演奏主旋律,并根据故事情境累加电脑音效。重新编辑后的音乐为ABC结构。A段旋律明快活泼,表现小老鼠自在散步的情形。B段旋律主要由2个重复的四个乐句(a+a’+b+b’)组成,前四个乐句两两应答,形成呼应。后四个乐句在力度和节奏上稍有变化,出现了渐弱和渐慢。整个乐段首尾接应。在该乐段中,我创设了“比威武”互动隋境,首先将动作设计为小老鼠模仿猫做出威武动作,并根据旋律的力度、节奏设计了猫从肯定到迟疑的内心变化,从夸张前倾到向后退缩的动作变化。C段旋律呈现出大调色彩,将整个活动情境推向了高潮:老鼠变猛兽造型,模仿猛兽的叫声吓唬猫,猫害怕、猜测等。音乐中,在变猛兽造型以及学猛兽叫声的前两拍处加了铃声“叮”做预令,使得幼儿从容做好变化造型的准备,一起合拍地学猛兽叫声,享受随乐表现时的审美流畅性。
在该活动中,我选择了幼儿熟悉并喜爱的角色猫和老鼠,并受故事《鼠宝宝学外语》中老鼠学狗叫以迷惑猫的情节的启发,创编了老鼠学猛兽叫声以迷惑猫、吓跑猫的游戏情节,渗透了自我保护教育。而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则使活动充满乐趣,从而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目标:
1.感受乐曲三段式的结构,尝试随乐表现散步、比威武、猛兽造型等动作,体验活动的有趣。
2.在“猫鼠比威武”的互动情境中表现乐曲第二段的重复应答句式。
3.学习与同伴共同应对危险,懂得自我保护的策略。
准备:
1.剪辑好的“老鼠和猫”的音乐,猫的头饰若干。
2.幼儿具有合作造型的经验。
过程:
一、根据故事情境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丛林里,小老鼠们正在散步,突然来了一只威武的猫(教师夸张地用动作表现猫的威武)。这时,你们觉得小老鼠应该怎么做呢?
师:有些人说小老鼠可以逃。可这时,猫已经离得很近了,小老鼠已经来不及逃了。于是,小老鼠想了一个办法来拖延时间,然后找机会逃。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师:原来,当猫做出很威武的动作时,小老鼠也学猫,做出了很威武的动作。
师:猫会做什么威武的动作呢?
(幼儿尝试用各种动作表现猫威武的样子,教师捕捉比较典型的动作并加以提升。)
师:哦,你们想出了这些猫的威武动作,我先来做做看,你们仔细看。(教师一边说“我的样子很威武”一边做猫威武的动作。之后,幼儿做老鼠模仿猫的语言及威武动作。)
师:小老鼠们做的动作好威武。不过这一次猫更厉害了。你们看!(教师一边说提示语“我的样子很威武”一边做更威武的动作,幼儿再次尝试做老鼠模仿猫的语言及威武的动作。)
师:看到小老鼠们越来越威武,猫开始有点害怕,不自信了。它的声音越变越轻,身体开始往后退了。猫一退,小老鼠想可以有机会逃了,于是也往后退了。我们来试一试。(教师做猫一边轻声地说“我的样子很威武”,一边有点退缩地做威武动作。幼儿做老鼠模仿猫的语言和动作。接着教师做猫,声音更轻,身体和动作更加退缩;幼儿做老鼠模仿猫的语言和动作,并后退到较安全的地方。)
师:小老鼠一边后退一边想办法,它们还想出了变各种猛兽造型来吓唬猫。你想变什么猛兽造型呢?
(一幼儿尝试表现老鹰的造型动作。)
师:×××想变老鹰。我们大家也一起来变变老鹰的造型。注意听到我说“准备”的时侯做好准备,听到我说“变”的时候马上变造型。(师幼尝试表现老鹰的各种造型。)
师;还可以变什么猛兽造型?(师幼尝试表现各种猛兽的造型。)
(析:在本环节中,教师采用互动方式边讲述故事边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同时自然而然地让幼儿了解了老鼠躲避猫的方法:学猫做威武动作以拖延时间,寻找机会尽量退到安全的地方,同时变各种猛兽造型来迷惑猫,从而为下一环节的随乐表现打下了基础。)
二、完整地跟着教师边感受音乐边做动作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老鼠和猫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请注意听音乐里猫一共做了几次威武的动作。
(幼儿一边感知音乐一边跟随教师在提示语的引导下合拍地做动作。)
三、重点感受B段音乐,尝试随乐表现猫的威武动作以及老鼠模仿猫的动作
1.师幼跟随提示语,尝试表现猫的威武动作以及老鼠模仿猫的威武动作。
师:音乐里,猫一共做了几次威武动作?(4次)
师:小老鼠学了几次威武的动作?(4次)
师:每一次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前面两次声音很响,猫的身子是往前倾的,很夸张,很有力量。后面两次因为猫看到老鼠的动作也很威武,便开始不自信了,所以声音变轻了,身子也往后退了。我们来试一试。(师幼跟随提示语尝试做老鼠模仿猫做出威武的动作。)
2.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猫威武的动作以及老鼠模仿猫的动作。
师:这一次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播放B段慢速音乐,师幼随乐表现。)
3.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猫威武的动作以及老鼠模仿猫的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信心跟上吗?(播放B段原速音乐,师幼随乐表现。)
师:虽然音乐变快了,但小老鼠们还能跟上节奏,做出动作,给你们鼓掌。
4.师幼跟随音乐完整表现。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完整地玩一玩,请注意音乐里小老鼠什么时候散步,什么时候比威武,什么时候变猛兽造型。(播放完整音乐,师幼随乐表现。)
(析:本环节重点引导幼儿感受B段音乐,教师先通过提问让幼儿明确B段音乐的结构和适宜的动作,并了解老鼠模仿猫做的四次威武动作,以及前两次动作和后两次动作的不同,再让幼儿循序渐进地用动作加以表现,即根据指令做动作一跟随慢速音乐做动作一跟随原速音乐做动作→完整合乐表现。)
四、教师与全体幼儿分别扮演猫和老鼠,完整随乐表现
1.教师扮演猫,全体幼儿扮演老鼠,完整随乐表现。
师:这一次,我来当猫,你们都是小老鼠。听到音乐里发出“叮”的声音时做好变猛兽造型的准备,听到“变”的时候马上变造型。我们先来试一试。(幼儿跟随教师提示语进行变猛兽造型的练习,然后师幼随乐表现。)
2.教师扮演老鼠,全体幼儿扮演猫,完整随乐表现。
师:这一次我们交换一下。你们做猫,我做老鼠。在比威武的时候,是谁先做威武动作的?
师:对,是猫先做威武动作。我们先来试一试。(师幼随提示语练习B段“比威武”。)
师:在老鼠变猛兽造型的时候,猫是怎么样的?
幼:害怕,吓一跳,然后再看一看。
师:那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按音乐的速率说提示语“叮,吓,看”,幼儿做“准备,吓一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的动作,重复三遍。)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玩一玩。猫做好准备!(师幼随乐完整表现。)
(析:在本环节中,师幼互换角色进行了随乐表现。教师在扮演猫做“吓一跳”的动作时,可以借此检验幼儿对老鼠变猛兽造型的掌握情况,以便作出适宜的调整;幼儿扮演猫时,发现老鼠变猛兽造型只能让猫吓一跳,并不能把猫赶走,这就为后面想出用猛兽的叫声吓跑猫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五、完整游戏:老鼠和猫
1.了解玩法。
师:一位小朋友扮演猫,其余小朋友扮演老鼠,其中一位扮演老鼠的小朋友在音乐结束时发出猛兽的吼叫声。若猫识破了是哪只老鼠在叫,老鼠就逃,猫追;若老鼠没被猫识破,则猫逃。
2.第一次尝试。
师:猛兽造型确实迷惑了猫,但还不足以把猫吓跑。老鼠们于是请一只勇敢的老鼠做掩护,学猛兽叫来把猫吓跑。在音乐快结束的时候,这只勇敢的老鼠要做好准备,然后叫“啊呜”。我们试一试。(师幼尝试表现尾声处“26323|1一啊呜|”的最后造型以及猛兽叫声和小猫叫声。)
师:很不错,谁愿意做那只勇敢的老鼠?
师:如果猫识破是你发出的声音,你马上要怎么样呢?
师:对,逃到安全的地方。其他小老鼠保持猛兽造型,千万别因为动来动去而被猫识破,等猫走了之后才安全。我们先练习一下:叮,变;叮,变;叮,变;26323|1一啊呜|(师幼尝试随提示语练习。)
师:这只小老鼠反应真快,其他小老鼠也是一动不动,等猫走了才动的。接下来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幼儿随乐完整表现。)
3.通过交流、讨论,反思、梳理应对策略。
师:这次的猛兽叫声为什么没赶跑猫?(一只老鼠模仿猛兽叫声不够厉害。)
师:怎么办?(可以多让几只老鼠模仿猛兽叫声。)
师:那为什么一下子就被猫识破了呢?(让猫看到是谁在叫了/猫对有的小老鼠的声音太熟悉了……)
师:那怎么办呢?(用手遮住嘴/把脸藏在小朋友的后面/几只老鼠一起叫……)
师:我们一方面要多请几只小老鼠一起学猛兽叫,这样猫才会害怕;另一方面要一起掩护学猛兽叫的小老鼠不被猫识破,这样才能赶跑猫。我们试一试。(请一名幼儿扮演猫,请三名扮演老鼠的幼儿学猛兽叫声,其余幼儿扮演老鼠,随音乐完整游戏一遍。)
4.再次交流、讨论,反思、梳理对策并尝试。
师:3只小老鼠发出猛兽叫声,你们觉得怎么样?(还不够,还没吓跑猫。)
师:那怎么办?(所有小老鼠一起叫。)
师:如果猫相信了所有小老鼠都是猛兽,肯定就会立即逃跑。我们来试试。(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猫或老鼠随乐表现,所有扮演老鼠的幼儿一起学猛兽叫。)
5.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猫或老鼠,扮演老鼠的幼儿合作做猛兽造型并一起发出猛兽叫声吓跑猫。
师:你们觉得小老鼠们这次表现怎么样?
幼:老鼠把大部分的猫吓跑了。
师:猫觉得这次小老鼠们的声音已经很响了,但小老鼠们觉得猛兽造型还可以更厉害些,这样可以让猫更害怕。于是,小老鼠们决定合作把猛兽造型变得更厉害,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我们也来试一试。叮,变!叮,变!叮,变!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遍游戏。小老鼠们这一次要合作变出更厉害的猛兽造型,一起发出猛兽叫声来吓唬猫。准备,开始!
师(总结):今天小老鼠很勇敢,想办法巧妙地应对了危险的猫。下次其他的危险动物出现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想出更好的办法团结起来把危险的动物赶走。如果赶不走,我们就别逞强,找机会逃跑。
(析:该环节结合猜音源游戏,让游戏出现“赶走”和“赶不走”这两种结果,并让幼儿不断反思、梳理,找出更好的应对策略,将活动推向高潮。而结束语则点出了活动所追求的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价值。)
原载《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杭州),20l7.1/2.75~77
幼儿园音乐活动: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诙谐、有趣的风格。
2、初步了解间奏,能在唱歌的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间奏的动作。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纸偶(老鼠)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
出示纸偶:“吱吱吱,吱吱吱”谁来了?(小老鼠)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只小老鼠长的什么样?
(二)学唱
1.学唱歌曲第一段
(1)谁来说说这只小老鼠长得什么样?(边根据幼儿回答,边出示图谱)念三遍,中间可以请小朋友指图谱
(2)呀!原来这只小老鼠想出来干什么?(偷东西吃)有没有被老鼠发现?(没有)他心里肯定怎么样?(很高兴、很神气)边做动作边唱(3遍)
2、学唱歌曲第二段
(1)小老鼠最怕谁呀?(小花猫)
(2)听到小花猫的叫声小老鼠会怎样?(念三遍)
(3)刚才小老鼠还很神气的,一眨眼功夫却灰溜溜的逃走了,可真滑稽呀!(唱三遍)
(三)初步感受间奏
(1)刚才我们唱了谁和谁的歌?(小老鼠和小花猫)下面我们把俩段连起来唱一唱。
(2)刚才老师除了唱歌还刚什么了?(跳舞)
那 老师是在唱完什么的时候开始跳舞的呢?
对,这里是给小朋友休息一下,为唱小花猫作准备的,这里小朋友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我们把这一段叫作间奏(幼儿说一边)
(3)全体幼儿齐唱一遍,间奏时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延伸活动
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猫捉老鼠
设计意图: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睡觉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辨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过程:
一、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析: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鼠妈妈和鼠宝宝,引导幼儿通过倾听产生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体验。)
二、大猫来了
1.听辨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辨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析:此环节包含了游戏规则:听到大猫“喵”地一声,鼠宝宝才能四散逃开。这个滑音给了幼儿重要提示,教师需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逐渐掌握游戏规则,这也是游戏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
三、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析:大猫和老鼠之间的“抓”和“逃”富有情节性,饶有趣味,幼儿很享受追与逃的过程。教师在此环节中适时退出,鼓励幼儿扮演大猫。为了增强趣味性,教师又引导“鼠宝宝”选择不同地方进行躲藏,既避免了幼儿拥挤,又提示幼儿想出如何不被大猫抓到的方法。)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