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耐力训练应注意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2-03-06 教学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从哪些方面评价小学英语教案 教育笔记生活方面根据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训练经验,我认为在进行少年儿童耐力训练时,应注意如下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选择良好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心理上对少年儿童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减少疲劳;同时,发展耐力素质,最主要是保证机体供氧充分,如在河边、树林、公园或在氧气充分的露天场地等进行训练练习,就能充分保证机体供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成绩。在训练时,要尽量不在坚硬的水泥等地面上反复进行跑跳,以防止骨骼发育异常。所以,进行训练和练习场地环境是不可忽视的。
二、注意呼吸方法【WwW.JaB88.CoM 88教案网】
在进行耐力训练时,由于少年儿童的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不注意呼吸的节奏,呼吸与动作往往不协调,特别在速度加快时更为明显。所以,要教会他们采用科学的呼吸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强调采用“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和练习,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
由于少年儿童的心脏血管正处在发育之中,与成人相比,他们心脏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性纤维分布较少,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心脏的容积、重量都比成年人小,从而心脏收缩力较弱。根据少年儿童心血管系统这一特点,耐力训练应发展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训练,用以改进氧气输送系统和肌肉代谢系统的功能,发展心血管系统功能,逐步提高运动成绩。
四、注意控制训练的时间、量和强度
少年儿童在安静时氧化过程比成年人旺盛,每公斤体重消耗的氧量多。同时,在紧张练习时,少年儿童血乳酸含量较少,说明他们无氧代谢能量物质储备较少。所以,在耐力训练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量和强度,因人制宜,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耐力素质。
另外,由于训练本身比较单调枯燥,少年儿童会对训练感到厌倦,易引起疲劳。因此,训练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有趣的训练方法,如比赛法、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耐力素质和运动成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训练宝宝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
家长训练宝宝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
一、充分利用宝宝的好奇心培养宝宝的注意力
强烈、新奇、富于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宝贝们的注意。会唱歌的卡片,会跳的小青蛙,会自己走路的小娃娃,会说话的书等事物都能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观察、摆弄,从中收获一些知识。
妈咪们在给自己的宝贝选购玩具或者图书等东西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选取有趣、丰富、鲜艳、富于变化的,用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
有一款很专业的早教产品小太阳点读机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是一款很好的早教产品,对孩子集中注意力有很大的帮助。这款产品看起来像玩具,卡通的青蛙王子形象,孩子很喜欢。但它不仅仅是玩具哦,它还是一种益智类的教具。还是会开口说话的教科书,提高了图书阅读的有趣性及丰富性,不断刺激触觉,视觉,听觉等感官。这样多方面的学习也有助于宝宝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建议你在百度里搜一下,去他们的网站看看。
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的环境中去玩。比如带宝贝逛公园,让他看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花草、造型各异的建筑及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观。带宝贝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等,利用宝贝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去培养注意力。
二、培养兴趣与培养宝宝的注意力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宝贝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就会很投入、很专心。如果你的宝贝喜欢画画,妈咪就可以专门培养他去画画,让宝贝接受一些正式的学习或者练习。当他能坚持长时间的全神贯注地完成他的画画作品时,他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锻炼。
如果你要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小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小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三、在游戏中训练宝宝的注意力
宝贝上学后每天都会有作业。如果宝贝注意力不好,就很可能每天都拖累着父母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入学前,爸爸妈妈就要要求宝贝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时间观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研究表明,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 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让你6岁的宝贝安静地看书,你可以规定15到20分钟内注意力集中。千万不要定下宝贝完全达不到的标准,就会失去了训练注意力的目的。
四、给宝宝创设一个良好、安静的活动环境
当你的宝贝在弹钢琴或者画画时,爸爸妈妈要给宝贝最安静、最纯粹的空间。试想,宝贝在弹钢琴,可同时家里还开着电视,那么也许电视里的一声“枪响”就会马上引起宝贝的无意注意,影响正常的活动,要让宝贝再把注意力从枪声上转移到弹琴上就要付出很多的时间。所以,环境十分重要,安静、良好的环境可以避免很多的无关信息,去影响正常的活动,使注意力分散。
教育孩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能做到更好的教育?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专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应注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有的孩子专注力不强,经常开小差,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专注力对于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专注力不强,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年轻的父母可以这样对幼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
1、视觉注意力训练。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图片,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给孩子看一张照片,让他说说照片里都有什么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等。让孩子观察的东西要不断地变换,不然他就会没有兴趣了。
2、听觉注意力训练。给孩子讲故事,故事讲完之后要提问题让他回答,如果能够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效果会更好。
3、动作注意力训练。即通过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或一些游戏动作,都能达到这种效果。
4、混合型注意力训练。实际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听和动作结合起来,即训练了视觉,又训练了动作。这种训练难度大,可以边说边示范该孩子看,让孩子跟着做,比如说出一种行动。让孩子表演出来等。
幼儿注意力训练
注意总是和感觉、知觉、记亿、想象、思维同时发生。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将直接影响他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他做事的效率,许多孩子上学后学习困难,就是因为注意力没有发展好。因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学习的大门。所以,训练幼儿的注意力是老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现在我们分两个年龄段(1-2岁,2-3岁)来主要介绍一下亲子游戏。
幼儿早期(1-2岁)
发育概述:
此时的宝宝从爬楼梯或家具到独立行走,可以踢球,能小跑,乃至双足跳;
能敲、推、翻转物体,而后嵌套物体;
从尝试自己吃饭,到以后用杯子倒水不洒出,喜欢自己洗澡;
会翻页看书,能看书中的图画达几秒,而后可分辨出2个或以上的物体;
先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以发现新的功能,以后能画物体和动物,有颜色区别,并能注意到物体之间的区别,还喜欢自己编故事。
推荐游戏:
1.戴帽子
这是一个配对游戏,家长把家里的各种空塑料瓶的瓶身和瓶盖放成两堆,让宝宝来配对,给瓶子“戴上合适的帽子”。瓶盖的大小要区分明显,让宝宝在动手操作中加强观察的注意度,同时还能锻炼小手的肌肉。当然如果孩子拧盖子太困难时,我们可以先要求孩子把盖子扣上。
2.合作画
家长可以和宝宝合作进行“美术创作”。家长用深色粗笔画单线条图画,其中留些简单直线用浅色粗笔画,让宝宝用深色粗笔在浅色线条上描摹,合作完成一幅图画。等宝宝掌握后,可以将描摹改为临摹,由横线条、竖线条等简单的线条图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儿童情商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如果说智商决定了一个人的方向,那么情商就决定了这个人能在这个方向走多远。
很多家长们也意识到:
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
而拥有较高的情商的话
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以后到了社会上,才能应对
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高负荷的工作
到底怎样才算是情商高呢?
其实很多家长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能说会道”“嘴皮子溜”“吃得开”就算是情商高。
但实际上,情商没有这么片面,它最常用的全名是“情绪商数”,更倾向于衡量一个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可以理解为: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并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它包括独立性、同理心、责任心、自信心、自律等好多方面。
真正的高情商,更像是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修为、涵养。
这样的人,有良好的心理自愈能力,虽然也会因为学习、生活的琐事而或喜或悲,但也总能及时自我调整,不在怨天尤人的悲观情绪里消磨自己,尽快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会感觉很舒服、很宽松。即便你们并不是交往多年的老友,但你总感觉他很亲切,能尊重你、理解你,有时诚心诚意地为你操心一些小事。(此时此刻,你脑海里肯定浮现了某个人的面容)。
而嘴皮子利索、爱抖小机灵、总能在聊天中占点便宜,这最多叫为人处世的圆滑,跟真正的情商不算一回事。
所以,家长们在培养孩子情商时,方向可不要错了。
与智商培养不同,我们没有一套专门的教育体系去培养一个孩子的情商。所以如何学会觉察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往往都是从与身边的人的互动学会的。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并且是最重要的那位老师。
培养孩子高情商,注意这六点:
01
多赞美别人
有句话说的好,“你说话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一个 “嘴甜”懂得恰当赞美别人的孩子,总会让人心生欢喜,乐得与之亲近,当然也就更容易成功。
当然了,孩子能否学会好好说话,还是要靠父母的教导和点拨,因为他们是在复制、粘贴、升级父母的言行,如果要想拥有一个好好说话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好好对他们说话,并把如何好好说话展示给他们。
在餐厅,对服务员说谢谢。
打扰到别人,说“不好意思”。
不炫耀自己,不在背后责怪或抱怨他人。
遇到欣赏的人或事,不吝啬赞美。
遇到争执,先道歉。
争执时,不戳人痛处
……
02
不带着情绪,戳人痛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也都反感别人提及自己的忌讳。为了逞一时嘴快,故意的揭人之短,戳人痛处,不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引起对方的反感,有时可能还会招来怨恨。
小的时候有次我弟和同学小林因为一件小事吵架,我弟嘴笨吵不过,气急之下脱口而出,“你说话这么恶毒,难怪被你妈抛弃,说你是累赘。”结果小林当场就把我弟给揍了。
我妈知道了原因后,狠狠了批评了我弟,还拉着他去小林家道歉。
教会孩子即使在生气时也绝不戳人痛点,拿人家的缺陷和不幸来取笑,因为那样自己得不到愉悦,别人也得不到温暖。
03
培养一点幽默感
“如果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烧起来了,你该庆幸,还好你的口袋不是炸药库。”契科夫曾经这么幽默地安慰他的朋友。
幽默使人快乐
幽默使人笑
幽默感强的人
能把难过变成欢笑
能把失败变成动力
幽默总能给人很多启示
我们的孩子,说实话压力挺大的,读书很辛苦,但生活可以是快乐的,有一颗幽默的心,有幽默感,那一串一串的英文单字好像也没有那么面目可憎嘛,那搞得人头疼的数学公式好像也不是那么难如登天嘛。孩子能幽默起来,压力会小、成绩会好。
笑一笑的力量有多大?
据分析,如果在做作业前能听到一个笑话笑一笑,就那么几秒钟就能缓解他一整晚的作业压力和复习压力!
04
少发牢骚,少抱怨
牢骚和抱怨,都是很强的负面情绪。
虽然表面看起来我们是在指责别人、对外发泄怨气,但实际上却点燃了自己内心的火气,让我们时刻处于一种“内耗状态”,一点点消磨掉了自己的耐心、自信和进取心。
许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的孩子特別爱发牢骚:
他们一会儿抱怨老师故意刁难自己,不喜欢自己;
一会儿抱怨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特別难记;
一会儿又说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到晚上十一点都写不完;
一会儿埋怨学习环境不好、校园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
……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父母希望用严厉批评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抱怨,却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则置之不理,结果孩子的牢骚更多。为此,许多家长都感到十分烦恼。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引起孩子发牢骚,父母都不应严厉斥责或者不闻不问,这样会使原本就觉得委屈的孩子心灵受到更大伤害。
正确的方法是弄清孩子爱发牢骚的原因,然后加以正确引导,逐渐改变孩子的这种心理倾向。
05
正视失败,输得起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
可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并不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人前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一旦不如人、输于人时,他就会表现出不满,不高兴。
孩子的所谓挫折感、无力感大多是由后天学习得来的。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家长总会有这样的责骂:“你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恐怕不是读书的材料!”
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这些想法去评价自己。
所以,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要揪住孩子的错处不放,也不要将焦点一味地放在结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过程中肯尝试以及为此付出努力。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目的地从游戏中让她学习面对失败,让她有机会在玩乐中尝到“输”的滋味,体验“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
让孩子正视失败
才能让她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
不至于被失败和挫折打倒
06
愿意倾听
有一位哲人说:“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不过身边遇到的孩子,好好听别人说的很少。很多家长苦恼,大人说话时孩子会随意插话,更为糟糕的是对于爸爸妈妈说的话,根本听不进去。
怎样才让孩子能够耐心地倾听完他人讲完或做完一件事后再去提问,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打断他人正在做的事情?
倾听应该是相互的,成人倾听了孩子,孩子才会倾听我们。作为成人首先要以身作则,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尊重孩子,而不是一斥了之。
换言之,作为父母的我们,不会对另外一个成年人在向我们提问的时候直接生硬地拒绝。同样地,在面对孩子向我们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得把孩子当作大人同等对待。
孩子会因为被尊重了,然后才能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他人。
孩子天生就有能力发展成
一个具有高度认知功能的成人
但他们需要时间成长
对孩子来说,道理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的是有人能够倾听他们说什么,在难受的时候能够握住一双温暖的手,有让他们感觉安全的父母,能够对父母敞开心扉。
你这样做看似放弃了对孩子“严厉”的教育手段,但却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对与错,让他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力更强,让他在成长中学会如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父母善解人意的教导,会将孩子教导成一个善解人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