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专家支招:父母怎样指导孩子科学用脑?

发布时间:2022-02-01 怎样教育孩子 父母和孩子良好关系的建立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心得

用脑不可随心所欲

在脑力活动时,大脑主管视、听,读、写及有关记忆的功能区高度兴奋,其他区域则相对抑制,处于休息状态,加上用脑时多采取静坐姿势。这样,紧张的脑力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血液,而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器官系统的机能却不像活动时那样旺盛,因而身体常常不适应脑力活动的需要,这是脑力活动易于疲劳的原因之一。

有的孩子学习时间长了,感到头昏脑胀,就不惜用冷水洗脸、冲头。这种做法很不好。大脑的兴奋和抑制都有一定的限度,兴奋过度就会转向抑制,而原来的抑制部位则开始兴奋。如果不断地强刺激应该抑制的部位,那么就会使兴奋和抑制规律紊乱。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会引起一些神经疾病。做父母的常借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激励孩子勤奋学习,但要知道,应当学习的是这种精神,而不是这种方法。

孩子是早晨脑子灵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使生理变化适应了白天活动夜间睡眠这一规律。

经过一夜睡眠,稍事活动就会觉得精神大振。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学习时易受前摄抑制的干扰。所谓前摄抑制,就是前边学过的内容对后面将学的内容会有干扰作用。如果学习之前有一定时间的休息,那么就可有效地避免这种干扰。所以孩子用脑以早晨为佳,但也不要过早打断孩子的睡眠。

不少成人总觉得晚上学习效率高,那是夜深人静、精力比较集中的缘故。但小孩子不适应挑灯夜战。这因为他们还缺少分析、综合、比较、归类等思维能力,容易受倒摄抑制的干扰,倒摄抑制,即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起干扰作用。所以,即使要开一二次夜车,也要有充足的午睡。

睡眠要充足

近来科学研究发现,睡眠不仅是一种休息,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巩固和条理化,甚至睡眠过程中也有学习。苏联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些学生分成两组,甲组学生睡觉时枕边放上微型喇叭,在不吵醒睡眠者的前提下连播15次明天要讲的课程;乙组学生则同平时一样睡眠。第二天上课时发现,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有的还以为老师在进行旧课复习。因此,不要有意剥夺孩子正常睡眠时间。尤其是小孩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兴奋性较强,易于疲劳,所以要保证孩子每天至少睡足8~9小时。wWW.YJs21.cOM

闹中求静 动中求息

实验表明:大脑一定部位的兴奋,会抑制周围其他部位的活动,使其他部位得到深浅不同的休息。因此,孩子在埋头用功时,对一些无关的事物竟会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程度。大脑神经这种相互交替的工作和休息,是对睡眠的一种补充。

要特别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体力活动可缓解脑力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尤其是体育锻炼,可直接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性,有助于儿童提高视力、听力、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要注意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实验证明,课间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能比坐着不动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率30%。

生活要有规律

生活规律,可使大脑活动建立起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一个养成定时学习习惯的人,到了学习时间,打开书本,大脑有关的各个中枢就会兴奋起来,精力迅速集中。如果到了时间不能学习,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别扭。假如走路、吃饭都捧着书本,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强迫大脑处于一种持续的杂乱无章的紧张状态,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大脑疲劳过度现象。头痛、困倦、失眠、食欲减退、注意力分散等,严重的还会神经衰弱。当然,休息过多,也会使注意力分散,产生疲劳感。

孩子代谢旺盛、处在不断地发育中,按体重比例计算,他们所需要的能量比成人多。因此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状况,提高孩子的脑功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长怎样指导孩子写作业


上学后,写作业是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因此,指导孩子做作业便成为父母的日常工作了。在指导孩子做作业时,请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陪读”。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三心二意,就坐在旁边监视,但这种“陪读”会引起孩子的紧张,不利于他的学习。

二忌“指指点点”。

有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一旦发觉作业有误或孩子不会做时,马上就指出来,这样做会阻碍孩子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忌“代劳”。

有些家长怕孩子累着,常常代替孩子做作业。小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一些打根基的内容,父母的代劳削弱了这种根基。

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孩子做作业呢?

第一,应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父母可以多花些时间进行指导,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指导时间要缩短。

第三,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让孩子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这样可使孩子记住错误,以免下次再犯。

第四,遇上难题家长指导时要注意分寸。可以采取分步法,即家长先给予提示,让孩子思考如何做。当孩子弄懂后,再出些类似的题目让他巩固。

父母怎样引导孩子学好外语?


记得乐乐刚学说话的时候,姥爷偶尔教他几个单词:“door”“water”“pen”。那时我们只觉得孩子说得好玩,大人听了很有成就感。后来,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忘记了这件事。当我在孩子3岁时看到《宝贝比我强》这本书的时候,立刻买下,在很短的时间里读完,并开始在孩子身上应用。

说英文期间,孩子有过反感的情况,他甚至会说:“我们是中国人,说中文,不说英文。”我也经常把注意力放在他的游戏上或者所读的书的内容上,忘了说英文。但这没关系,他不想说的时候,我就不说,第二天再说。如果我忘了说,等我想起来了就赶紧说几句。

说的内容都是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像“小便”“晚霞”这种词,以及他4岁学画画涉及的颜色,如“土黄”“藤黄”,我以前不会,但没关系,我可以查字典、查金山词霸,边学边教。为此,孩子也知道了查字典、到词霸网站查单词的事。有一次,我没有查字典就说出来了,他惊讶地问:“你怎么没查字典?”我笑笑说:“我以前学的,记在脑子里了,想用的时候就出来了。”

读书的时候也可以经常“冒”单词,主要说一些主题字。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读英文书的方法,总是说很多的英文句子,结果孩子很反感:“我听不懂,说中文,看中文的书。”后来,我意识到要保护孩子读书的兴趣,即使不读英文故事书,读中文故事书的时候也“冒”单词,以不影响孩子理解故事内容为前提,一点一点地增加。

两年下来,他已经能够接纳英文了,偶尔和我还会产生简短的英文对话。一次,我请他给我接水喝:“Ineedwater.(我想喝水。)”乐乐问我:“为什么说I,不说me?”正在另一个房间的爸爸(爸爸食品)听到这样的问话,非常欣喜,就远远地说:“me是宾语。”因为离得远,孩子没有听清:“什么?”

我想,这么小的孩子如何能够理解爸爸的这种解释呢,还得解释什么是宾语。可是这个时候不解释简直就错失良机呀,我赶紧想了想,说:“如果是我发出的动作,就说I;如果是我接受这个动作,就说me。”我举了一个例子:

“Givemesomewater,please.”(请给我一些水。)

乐乐想了想,说:“如果说GiveIsomewater,别人就听不懂了。”

最有趣的是,一次乐乐发烧,没有胃口,姥爷买了小蛋糕。晚饭时,我拿出来想给乐乐吃。乐乐一看见饭桌上的蛋糕,眼睛变大了。

我说:“Happy看见cake,眼睛就big。”(Happy是我给他起的英文名。)

乐乐马上说:“Happylookcake,眼睛怎么说?”

“Eye.”

“Happylookcake,eyebig.”

我意识到乐乐在造句呢,于是说:“Happylooksatcake,eyeschangebig.”并让乐乐也说了一遍。后来想想,应该说turn这个词更恰当。不过我不在意语法和词汇的准确,关键是感觉和接纳。

吃的时候,我自己也品尝了一口:“Toosweet.”(太甜了。)乐乐举着三个手指说:“Three(三个)sweet.”他以为我说的是:“Two(两个)sweet.”

一个周日的下午,他在自己房间玩“过家家”,嘴里用英文不停地说着什么。当时我在收拾别的房间,没有注意。等他说第二遍的时候,我立刻悄悄把录音笔放在他的门外,给录下来了,想以后作为鼓励他学习英文的一个资源。

尽管不是每个妈妈都会像《宝贝比我强》的作者罗翔和汤峥嵘那样,给孩子创造一个双语养育的环境,但是他们的那种精神是可以学习的。

尽管我的英语口语很“臭”,但是用来启蒙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我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对语言敏感,对英文感兴趣。让5岁的孩子把英文说得很多、很流畅,不是我真正的目的,这也不是我的强项,我何必自寻烦恼呢?

再者,我自己一贯的主张是,在孩子小时候接受新事物时,重点在于激发他的敏感和兴趣,而不是掌握技巧和技能。

家长和网吧争儿子 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


“儿子能不能不进网吧了,为了玩游戏你一次次的学会了许诺和欺骗,游戏让你快乐让你满足,可是你的行为却让爸妈难以承受!孩子,我该拿什么戒掉你深深的网瘾?”这段充满无奈的文字,出自西安北郊一位父亲。他今年刚上四年级的儿子上网成瘾,为了能进网吧玩游戏,从撒谎到旷课,这一切都让他的父母伤透脑筋。为了让孩子戒掉进网吧玩游戏的“瘾”,作为父亲的于强又是买电脑又是找老师,甚至大闹网吧对孩子软硬兼施,可是这一切并没有让孩子从游戏的深渊里爬出来。伤心无奈的父亲只好上网发帖痛诉黑网吧以及请求网友帮帮自己的孩子。

家长和网吧争儿子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

这位上网发求救帖的父亲,让人不禁联想到前段时间西安另一位父亲,他为了提醒更多像他一样的家长,绘制了一张西安黑网吧地图,还有的家长为了戒掉孩子的网瘾,不惜将孩子的大头像做成告示,张贴在各大网吧,以此来“禁止他入内”。如此用心良苦的父母,相信我们周围还有不少。到底该如何解救那些沉迷在游戏中的孩子呢?

“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星期五下午四点刚过,于强向老板请了事假,便匆匆赶往儿子洋洋的学校接其放学。在去学校的路上,于强在心里已经想了千百回,今天早早去接儿子,好好带他玩,免得他又跑去网吧玩游戏了。事实上,对于儿子,于强心里充满了愧疚感。妻子在外地工作,一周只回家一次,而自己平时工作又忙,对于孩子的照顾确实很少,如此一来从一年前起洋洋便染上了网瘾。近段时间更是变本加厉,常常逃课去黑网吧上网。孩子的变化于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是洋洋玩游戏的情况并未好转,为此父子俩的关系也越来越僵。为了缓和父子关系更为了完全戒掉儿子的网瘾,于强下定决心多陪陪孩子。

到了学校门口,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家长接走,可是就没有看到儿子洋洋的身影,于强心里七上八下,连忙询问班主任王老师,没想到老师一句:“洋洋下午三点多说自己头晕就请假回家了!”让于强彻底傻了眼。“坏了,他又跑了!”心里又气又急的于强连忙往家附近赶。他把家附近城中村三个黑网吧找了个遍,也没看到洋洋的身影。于强气喘吁吁地一屁股坐在了网吧门口,愤恨的看着网吧门口一块写着禁止未成年入内的牌子,心里盘算到底洋洋去了哪里?于强喘口气后又继续找,一家家网吧挨个找可依然没有。

眼看天已经黑了,于强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他顾不上换衣服,全身瘫倒在沙发上,心里不住的埋怨道:“这孩子我真是管不了了!”时针一秒秒中过去了,晚上八点还不见孩子的踪影,于强再也坐不住了,只好又出门寻找。没想到刚下楼,就碰到一个熟悉的小身影。这时,于强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冲到孩子跟前,一把抓住洋洋就往家里拖,回到家关上门,洋洋低着头一言不发的站在于强面前。正在气头上的他抡起巴掌就想打孩子,重重扬起的手掌突然停止在半空,洋洋见此阵势缩成一团蹲在地上,看着儿子的模样,于强只好放下手臂,他拉过洋洋并没有询问他去了哪里,他只自问了一句:“孩子,以后不去了行吗?爸到底要拿你该怎么办?”

“爸爸我再也不去玩游戏了”

“爸爸,你别生气了,我就是放学了去玩了会,我答应你再也不去网吧了好吗?”洋洋拉拉于强的衣袖诚恳的说道。“再也不去了”这样的许诺,于强这一年来已经听过无数次了,可事实上,被打被骂后洋洋照样会想着法的去网吧。

洋洋第一次进网吧应该是从一年前开始的,当时洋洋正上三年级,平时乖巧的洋洋有天晚上放学晚回来了一个小时,起初做父母的都以为孩子贪玩,也没多在意,直到后来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学习成绩也急速下降,为了搞清孩子的状况,于强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了一次,洋洋的回答躲躲闪闪只是说和同学在外面玩忘了回家的时间,于强觉得洋洋在撒谎,后来才从班主任口中得知,洋洋和班里好几个孩子每天都会去附近的小网吧上网打游戏,希望家长多注意些。

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强气得直哆嗦,从小到大这孩子没撒过谎,现在竟然为了游戏还撒谎,二话没说就抡起扫帚把洋洋狠揍了一顿,这一顿猛揍后,确实让洋洋安静了一段时间,每天准时回家、上学。看着孩子的变化,于强以为孩子真的改掉了玩游戏的坏习惯。没曾想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暴揍孩子一个月后,于强发现洋洋隔三差五就要零花钱,今天说要买文具明天说学校要买学习资料,于强也没多想,每次都有求必应,直到最近老师的一个电话才让于强彻底醒悟了过来。“洋洋的爸爸,你们孩子最近怎么一直说不舒服,还是带孩子去看看吧,不能老请假吧!”听完老师的电话,于强总算缓过神来,原来洋洋每天拿着零花钱一到下午就请假跑出去上网,到了放学点再回家。如此一来神不知鬼不觉,混过了老师和家长的法眼。

知道事情真相后,于强劝自己这次一定要稳住,不能生气不能动手,等孩子回家好好谈谈。下午五点洋洋准时回到家,于强强忍着怒气问孩子:“一连请了几个下午的假不去上学,到底去了哪?”洋洋知道大事不妙,低着头不说话。于强见状,气恼的告诉洋洋除了早餐费用外,以后不会多给零花钱。并警告儿子以后如果要是再去网吧玩游戏,就彻底别回家了!并让洋洋写下保证书。

“谁让小孩进网吧的”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零花钱也断了还写了保证书,可是于强心里明白,要想彻底断了孩子进网吧玩游戏的瘾必须找到病根。既然孩子喜欢玩游戏,那么我让他用家里的电脑每天玩上一小时,可是这样的计划并没有得到洋洋的认可。他理直气壮地辩解道:“在家里玩游戏沟通不方便。”

在家里玩游戏的计划失败后,于强只好每天想办法和洋洋的班主任随时沟通,监督孩子的一举一动,一到放学的时间,于强都会提前去接孩子。虽然这种紧盯术挺有效果,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了孩子能够好好成长,于强和妻子商量了一番,让妻子从外地回来照顾儿子几年再说。

自从3月份妻子回到西安后,洋洋的确比以前懂事了许多。于强总算可以踏踏实实工作了。可是好景不长,一天下午于强正在上班,妻子急促的电话便来了:“老于,你快回来吧!洋洋下午又逃课不知道跑哪去了!”于强一听,脑子轰的一声好像要炸了,他气鼓鼓直奔学校和家附近的几个小网吧,终于在一家网吧的角落里,找到了正玩得起劲的洋洋,看着儿子玩得兴奋劲、电脑桌上摆放着没吃完的泡面。于强气一把把洋洋从座位上拎了起来,“走,回家!”走到门口,于强怒气冲天的对着网吧的老板一顿质问:“你们心也太黑了吧,孩子的钱也赚。不是写着禁止未成年入内吗?是谁让小孩进来的!我要告你们!”看着面前气呼呼的于强,网吧的老板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打开门做生意,没理由不让人进来玩,你要告随便告!”

网吧老板轻飘飘的一句“随便告”彻底激怒了于强,他拨打了110,最终那家黑网吧也被关了门,可是没几天人家又悄悄地开张了。面对此,于强既无奈又心痛,孩子就毁在游戏上了吗?这一年来,于强软硬兼施各种方法都用遍了,可是儿子洋洋的网瘾依然没有消除,作为父母很是难过和自责。如果今年孩子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话,于强告诉记者他准备带孩子去专门戒网瘾的学校看看,兴许那里可以彻底让孩子回归正途。

专家支招“要救孩子首先得问责父母”

于强上网发求救帖,希望网友能够支招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该帖被无数网友转发和回复。有网友支招:“完全可以买两台电脑,每天他放学后,督促他完成作业后,然后和他一起玩一到两个小时游戏。这样父子关系又能得到改善又能让他玩得尽兴,估计如此就不会再进网吧!”也有网友希望“家长不应该孩子一出现问题就大骂黑网吧的不是,还是应该想想自己平时对孩子的关心到底够不够?所以要救孩子首先得问责父母”。

目前,我国“网瘾少年”已达到400万人,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困绕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教育专家介绍分析,网络游戏是青少年的精神避难所,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太多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无法解决,只好沉迷网络,以逃避现实,并从网络中获得成就感。

家长和网吧争儿子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

著名素质教育家、“中国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曾表示,中国的孩子可能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人了。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使孩子压力过重,感到很累、很辛苦、感受不到快乐。在网游世界,他们主宰一切,自由放松。如此“天壤之别”的两个“世界”让孩子本能地躲避现实,因此他们一旦在网络世界寻找到了快乐,马上就会沉迷于网游当中。专家强调,网瘾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习惯,是一种认识问题。在了解了中国孩子的网瘾成因后,要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根本的途径就是温暖的亲情。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听似简单,但实际上,这正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戒瘾方法。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并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其次,导致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原因就是应试教育,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学校要尽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感受到活生生的实际快乐和幸福。

专家支招----孩子讨厌画画怎么办


宝宝的烦恼

“妈妈,画什么好呀?” “画什么都可以呀。” “你说什么都可以画,可是什么也没有呀。” “怎么会没有呢,花儿、房子,不是什么都有吗!” “可是,我画不出来。” “怎么画不出来呢!” “我讨厌画画儿!” “丽丽可会画画儿啦,是吧。” “我不会画。” “你是好孩子,快画吧。” 儿童的心理 孩子最怕听大人说“随便画点什么吧”之类的话。“妈妈老是说画什么都可以,什么都有,可是我想画的东西,什么也没有。”这是儿童的心理。 不能强求或强制儿童表达出心中的东西。儿童心灵里的东西,只能等待它顺其自然地表达出来。 虽然孩子在思索:“我画什么好呢?”可是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热情和愿望:“我就想画这个”,那他是画不出来的。 一般来说,当儿童亲身经历了某些有趣的、令其兴奋的事情之后,会产生把它画出来的激情。搜索枯肠、挖空心思地去想画什么时,是什么也画不出来的。 特别是孩子受到催促时,画画儿的情绪会消失殆尽。尽管妈妈说:“不是什么都有么?”可是“想画的东西却什么也没有!” 专家支招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直接催孩子画画儿。与她谈一些回忆往事的话题。例如:“昨天的运动会,多有意思呀”。或者帮她回想和小朋友在沙坑里玩的情景。于是,当时的愉快感受和高兴的心情重新掠过心头,想作画儿的欲望马上就出现了。

儿童画画儿与学生绘画不同。命令他画眼前的事物,引不起他的画兴来。当什么事物使他情绪高涨,或心里感到兴奋时,画意才开始萌动。 所谓指导儿童绘画,不是指导绘画本身,而是唤醒他的回忆。如果母亲能够提供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可以了。但不是单由母亲一方提供建议,而是通过与孩子进行愉快地对话,在恰当时机捕捉话题。这是一个诀窍。

在家里怎样指导孩子搭积木?


在家里怎样指导孩子搭积木?搭积木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好游戏。不仅可以通过游戏发展孩子的空间知觉、建立物体间的构成关系,为孩子寻求稳定的结构建立直观经验,而且,还会囊括数学、物力、力学、色彩知觉、艺术智能、音乐、文化、历史、地理、人文,对孩子的创造力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但是,孩子搭积木和会搭、有目的有计划的建构是不同的。

前者是很随意,孩子在这样的建构活动中收益甚少,或比较瓶颈化,也就是乱搭、堆砌,而没有自己的想法,或是重复生活中的简单化、表面化的经验,比如——以物代物,拿一块积木当汽车、拿积木当陷阱、几块积木当马路,长此以往,孩子原地踏步,很难得到经验提升,这是小班初期水平;后者则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思考用于建构中,主动寻求创造,会将积木中的不同搭建经验、组合排列方法灵活运用,不断创新,这是较高级水平,如小班后期、中大班时期等等。

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搭积木呢?

我们有的老师采取的是:孩子当帮工负责拿积木;边说边搭;或自己不会搭,要求孩子搭。

其实,孩子从适当的途径获得的间接经验也同样重要,而且可行。家长可以借鉴。

下面介绍几个小方法:

一、对能力弱的孩子

边搭边说,边说边搭。

二、对有一些搭建经验的孩子

搭一半。

三、对能力较强的孩子

看图搭(或照片)

四、能力强的孩子

看建筑照片搭。

专家指出:三大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疏远


“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小的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可好,和大人就是没话说。”类似这位家长的抱怨,如今,在我国许多家庭都普遍存在。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教育专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

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孩子和父母为什么好似来自不同的星球?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小波分析说,有三个原因导致孩子与父母日渐疏远。 一、不尊重孩子的思考和想法。王小波说,做父母的以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正是这个“为孩子好”,让孩子吃尽了苦头。一位高中生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做。”而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渴望,而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做法每每抱以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正在长大、渴望成熟的心。

二、忽视孩子学业之外的需求。在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父母深感学习、学历的重要性,所以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好大学、选好专业,而对孩子学习之外的生活与情感需要,则采取忽视、漠然态度。这种态度渐渐造就了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

三、传媒时代,网络语言流行,父母与子女无法共享网络语言。不上网的父母当然听不懂什么是“美眉、青蛙、恐龙、大虾”之类的词,却只觉得都是些贫嘴呱舌,对其不屑一顾。而孩子们呢?则觉得父母索然无味,只会唠叨瞎操心。同时,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对新的语汇、新的兴趣、新的焦点话题、孩子谈话的兴奋点,父母都很茫然,却仍然每天絮絮叨叨,这必然导致父子、母女之间无话可谈。久而久之,再想坐到一处聊聊天,就变得不可能了。孩子宁可与网友聊得火热,也不愿对自己的至亲父母送上一个笑脸。 

如何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鸿沟呢?王小波认为,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要了解新媒体,关注新事物。其次,要主动和孩子说心理话,与孩子建立一种朋友般的关系。第三,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家人聊天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还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家庭成员都更善于倾听,彼此关心,父母就不会再觉得与孩子沟通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孩子磨蹭专家支招:五招搞定


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写作业时的多余动作特别多,比如说找橡皮。刚刚学过的有印象的字还要照着书看着抄下来,这一遍写完了,下一遍还是照着抄,不能连续的写。写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要有家长督促。

再有就是字写的不好,写字不认真,找不到感觉,让他练字还不愿意,抵触情绪严重。不只是语文字不好,英语和数学都是这样的,数学有几次因为写字潦草会做的题都是错的,平时因为写字慢,作业完不成,被老师留下来的次数也不少。

对于孩子的磨蹭,综合网友们的妙招。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数学老师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总之,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相关推荐

  • 家长怎样指导孩子写作业 上学后,写作业是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因此,指导孩子做作业便成为父母的日常工作了。在指导孩子做作业时,请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陪读”。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三心二意,就坐在旁边监视,但这种“陪读”...
    2021-10-12 阅读全文
  • 父母怎样引导孩子学好外语? 记得乐乐刚学说话的时候,姥爷偶尔教他几个单词:“door”“water”“pen”。那时我们只觉得孩子说得好玩,大人听了很有成就感。后来,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忘记了这件事。当我在孩子3岁时看到《宝贝比我...
    2021-04-10 阅读全文
  • 家长和网吧争儿子 专家支招:救孩子先问责父母 “儿子能不能不进网吧了,为了玩游戏你一次次的学会了许诺和欺骗,游戏让你快乐让你满足,可是你的行为却让爸妈难以承受!孩子,我该拿什么戒掉你深深的网瘾?”这段充满无奈的文字,出自西安北郊一位父亲。他今年刚...
    2021-09-02 阅读全文
  • 专家支招----孩子讨厌画画怎么办 宝宝的烦恼 “妈妈,画什么好呀?”“画什么都可以呀。”“你说什么都可以画,可是什么也没有呀。”“怎么会没有呢,花儿、房子,不是什么都有吗!”“可是,我画不出来。”“怎么画不出来呢!...
    2021-04-17 阅读全文
  • 在家里怎样指导孩子搭积木? 在家里怎样指导孩子搭积木?搭积木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好游戏。不仅可以通过游戏发展孩子的空间知觉、建立物体间的构成关系,为孩子寻求稳定的结构建立直观经验,而且,还会囊括数学、物力、力学、色彩知觉、艺术智能、...
    2020-11-06 阅读全文

上学后,写作业是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因此,指导孩子做作业便成为父母的日常工作了。在指导孩子做作业时,请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陪读”。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三心二意,就坐在旁边监视,但这种“陪读”...

2021-10-12 阅读全文

记得乐乐刚学说话的时候,姥爷偶尔教他几个单词:“door”“water”“pen”。那时我们只觉得孩子说得好玩,大人听了很有成就感。后来,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忘记了这件事。当我在孩子3岁时看到《宝贝比我...

2021-04-10 阅读全文

“儿子能不能不进网吧了,为了玩游戏你一次次的学会了许诺和欺骗,游戏让你快乐让你满足,可是你的行为却让爸妈难以承受!孩子,我该拿什么戒掉你深深的网瘾?”这段充满无奈的文字,出自西安北郊一位父亲。他今年刚...

2021-09-02 阅读全文

宝宝的烦恼 “妈妈,画什么好呀?”“画什么都可以呀。”“你说什么都可以画,可是什么也没有呀。”“怎么会没有呢,花儿、房子,不是什么都有吗!”“可是,我画不出来。”“怎么画不出来呢!...

2021-04-17 阅读全文

在家里怎样指导孩子搭积木?搭积木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好游戏。不仅可以通过游戏发展孩子的空间知觉、建立物体间的构成关系,为孩子寻求稳定的结构建立直观经验,而且,还会囊括数学、物力、力学、色彩知觉、艺术智能、...

2020-11-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