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孩子心理压力的五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2-01-14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建议 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心理学家指出,对青少年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这里给父母们提出五点建议,相信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会有帮助的。
(一)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二)帮助孩子面对恐惧。【Www.zwB5.com 小学作文网】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别人一起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等等,就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侯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
(四)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五)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光心孩子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所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你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年时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心理压力过大孩子长不高
所谓生理和心理息息相关,这还体现在孩子的身高问题上。这也有关系?没错,研究发现,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想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解析。
孩子个矮,要到医院查原因
据专家介绍,如果你的孩子是班中最矮的一个,或者总是坐在最前面,那么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带孩子到儿童内分泌专科的医院去做个生长激素的检查或其他相关的检查,看看孩子身材矮小是不是由于生长激素低下引起的。如果是的话,就要及时治疗,一般青春期前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长,过一两年就会跟上的。而专家指出,只有30%的儿童身材矮小是由于个体发育的先后差异引起的,而其他的孩子则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引起的。
心理压力也会影响身高
除了生理或者病理方面的因素外,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据专家介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个7、8岁的小女孩,因为父母离异,在往后的一年时间内身高一点也没长,医生问明原因后,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针对性的治疗,孩子很快又开始长高了。
专家指出,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身高不长。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对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尽量不要给他们太大的精神压力。
也会影响儿童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更不利于身体长高。
专家对家长的建议
对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专家给各位家长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营养方面,要注意为儿童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随时纠正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补充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以保证孩子能得到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热能。在睡眠方面,10点为最佳的睡眠时间,同时要保证睡眠充足。在运动方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纵向运动,例如跳绳、篮球等。这些良好的习惯都有助于脑垂体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促使身体长高。
如果想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心理健康是尤为重要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如果在青春期没把握好的话,过了长个的年龄就该后悔了。所以家长们平时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在发现孩子有压力时,要适当的开导,不要让孩子的心理原因影响了生长发育啊!
另外就是家长不要盲目等待,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发现孩子的身高低于同龄人,建议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专科接受检查。一旦确诊是脑垂体生长激素分泌障碍造成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让儿童恢复到正常年龄段的身高。
由于激素治疗需要长期注射,为了解决儿童对传统针式注射器的恐惧感,一些新的疗法采用了无针注射器,配合进口的激素,更能确保治疗方案的最终成功。治疗期间,家长务必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孩子爱眨眼跟心理压力有关
“眨眼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眼保护性反射动作。”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眨眼不超过15次,但频率太快则属于异常。有的孩子常常出现无意或有意的频繁眨眼动作,而且频率很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应该先排除眼睛方面的疾病,比如:眼结膜发炎会有异物感,让孩子觉得十分不舒服,就会不自觉地眨眼;又如倒睫,孩子的下眼睑缘向后卷,导致睫毛部分或全部倒向眼球,会引起刺痛而频繁眨眼;而若有微小的异物进入眼内并附存在结膜表面,也会造成孩子眼睛不适。
如果看过眼科排除了各种眼疾因素,则要看是否有小儿多动症的倾向。一般来说,小儿多动症或抽动症多伴随有皱眉、歪嘴、耸肩或发怪声等明显的症状,若一并排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种“眨眼症”很可能是由于肝风内动引起的。这种情况可用健脾祛肝风的中药加以调理。这类患儿多有偏食习惯,可配合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保证其眼睛的正常功能。建议家长平时要注意这类孩子的饮食平衡,少让他们吃热气的东西,如烤鸡、炸薯条等煎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孩子频繁眨眼跟心理有压力也不无关系。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还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像伟仔,从乡下来到大城市,成了插班生,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乡下的许多优势感可能一下子全没了,甚至某方面的学习还有点跟不上,原来熟悉的朋友都不在身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来说可能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父母不了解他的“处境”,一味地对他“抓得紧”,孩子心里可能更紧张,表现在身体上就会出现频眨眼等行为。
专家称,这种情况多见于5~13岁的儿童,建议家长平时要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全面情况,多听听他们的感受和困难,并根据他们的承受能力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不要对他们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当发现孩子与小伙伴们相处时出现问题,要尽量引导他们消除隔阂和矛盾,让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都有个能安心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理解儿童的注意力特点
父母们经常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苦恼。其实,不要太在意,更不要因此迁怒孩子。因为,几岁大的孩子,一心多用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多时候,孩子看起来没听,其实他在以另一种方式关注,有时成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这种超级能力呢。
两岁的宝宝,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为9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3岁以前的宝宝,不能过分苛求他保持很长时间的注意力,应循序渐进地慢慢培养。
我的孩子琛琛上小学的时候,带他去听过一堂成人的英语课,讲课的是个美国人,幽默风趣,学生们席地而坐,非常随意。琛琛是唯一的小孩,那堂课讲了两个小时,他就在地上翻来覆去地滚了两个小时,下课前老师提了很多问题,结果唯一全答对的就是满地乱滚、看起来一点都没有听课的琛琛。
理解了孩子,你就不会因为这个事烦恼了。相反,如果你因为这个事情感觉十分焦虑,并且不断地去关注他,只会导致他更严重的对抗,反而强化他的这种行为。
还有一种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孩子对课程没有兴趣,他自然就自己玩了。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大人对孩子的要求超过了他的年龄范围,也可能根本没了解他真正的需求。一般宝宝感兴趣的事情,他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就会比较长。
除非孩子再大些,严重影响了学业,否则,只要事后证明他对所学的内容都了解了就行。
建议家长们背着孩子和老师谈论这些,事后再单独跟孩子交流。交流的时候也不要谈问题,不如说:“老师说你最近听课认真多了。”既肯定了他,同时又给了他一个努力的方向,他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让孩子开朗乐观的6点建议
积极开朗的孩子人见人爱,有调查显示,开朗的人身体更健康,对今后的婚姻生活也大有裨益。因此,培养一个积极乐观的孩子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听美国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塔尼可的建议。
1.让孩子拥有选择权
适当让孩子做主,如穿什么样的衣服、看哪些课外书以及选择哪些朋友。当然,父母也要适时给出建议。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多带孩子出去和同龄人交往,或邀请孩子的同学到家里来。如果朋友的孩子跟你的孩子年龄相仿,几家人不妨多出去聚餐或游玩。
3.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父母多带孩子参加大人的聚会,让他们接触不同年龄、职业和性格的人,并要求孩子主动和这些人讲话。
4.生活俭朴点儿
物质生活有所限制的孩子知道得到一件物品的不易,因此一旦得到就会开心。同时,物质上的限制会让孩子利用所有条件将乐趣最大化,这对孩子形成好个性很有利。
5.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只做有限的事情总会让孩子感到厌倦,如果他们又喜欢看书,又喜欢运动,还爱好艺术,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就会很多,这也有助于孩子变得开朗。
6.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氛围。可见,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