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嘴中的大学问
发布时间:2022-01-08 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小孩子听的故事和儿子聊天,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前,隔着肚皮聊。后来,他用眼睛和我聊。现在,我俩正儿八经能嘴对嘴聊。
那天,我俩躺在床上“神侃”。先是谈到了安之是男孩还是女孩的问题。宝妈告诉安之男孩都长着小鸡鸡,女孩不是。“那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呢?”安之恍然一笑:“我是小鸡鸡。”
外婆去倒垃圾,门口两步路的事。安之护送外婆到家门口,止步,目送外婆出门,大声关照道:“路上小心点!”
“妈妈,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宝妈屏息凝神,“哪里有声音?妈妈听不到啊?”“妈妈,你听,是我的肚子在叫!”宝妈笑问:“你的肚子怎么叫啊?”“咕噜噜噜——”小嘴撅得可以挂油瓶。
“外公,你起来!”安之怎么也不让外公坐在沙发上。外公才把沙发坐热,很恼怒,“为什么不让外公坐!”安之抬着头,望着外公一字一顿说:“地铁到站了,请下车!”
妈妈,又香又甜的牛奶来喽!”吼吼,开始用形容词了。“妈妈,我在飞机上看到了电闪雷鸣。”虽然语法错误,但宝妈还是喜欢暂时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妈妈,安之很十三点!”宝妈停住了伸到嘴边的筷子,又从哪里偷师的?在孩子面前说话,要小心!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嘴甜的孩子不吃亏
嘴甜的孩子不吃亏
人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重视,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因此教孩子学会嘴甜其实相当重要。俗话说:嘴甜的孩子不吃亏,在学校里以及走向社会嘴甜点,对孩子有很多好处。
我们住的小区,有的小孩小嘴特别甜,嘴巴甜的跟抹了蜜似的。如:看到比他大的孩子在读书,他会说:哥哥好用功,我长大要向哥哥学习!大人给一些吃的,他会说:谢谢阿姨,阿姨人真好,又好漂亮!吃饭的时候,他吃着会说,奶奶,你今天做的菜真香,太好吃了!我最喜欢吃你烧的了!就这么简单的几句,就把身边的人收买了。
嘴甜一般来说,要求孩子能说、能明白表达自己的思想。说得更清楚一些,说人家有优势、喜欢听的、吉利的话。孩子主动与人打招呼,嘴里带“蜜”、心里带着善。
作为父母,应该主动培养孩子学会嘴甜:
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做一个表率。父母要做一个尊老爱幼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而且要做到更好;为人之师,起一个带头作用。父母在家里要尊敬、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对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方法和行为、说话的声音、说话的方式等都会让孩子看到,会给孩子某种暗示。
另外还要教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对待别人的帮助,要立即说“谢谢”、需要麻烦别人,要主动说“麻烦您”,另外还有“对不起”、“没关系”等等。见到别人要主动微笑、主动点头示意、主动问好!这样日积月累,孩子慢慢学会嘴甜,而且以后的人生道路会是越来越宽。
教育孩子是门大学问
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大学问,我们都是年轻的父母也没什么太多的经验,略说一二吧。
1.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孩子虽小但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做父母的要做个好傍样。示例:在过马路时告诉她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不能过绿灯才能过,同时自己一定要遵守。孩子以后在过马路时会告诉爸爸妈妈:红灯不能过要转绿灯时才能过。偶尔看到有人没有遵守时会说,那位阿姨/叔叔做的不对。
2.做为父母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轻言答应,要不孩子从小就认为父母是位不讲信用的人,以后做事也会失去原则。
3.在平时生活中,经常和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还要适当的给予鼓励,让她从小就懂礼貌。当然做错事时也要批评
,批评时也要注意一些细节。批评时要注意语气和场合。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也要面子,不能让她幼小的心灵从小就有阴影,这不利于孩子的以后成长。还有就是自己做错事时,也要向孩子道歉,不要认为她小不用这么做,那就错了。要让她明白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并且改正过来。
最后希望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愿与老师配合一起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如何爱孩子大有学问
如果你向任何一个做父母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爱自己的孩子吗?百分之百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爱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向任何一个做父母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孩子吗?恐怕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爱孩子,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天性,但如何爱孩子,怎么样才算真正的爱孩子,却是大有学问的。
现在的孩子可谓是生活在幸福窝里。好多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得到了全家人的宠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做父母的想尽一切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哪一个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一点,快乐一点。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含辛茹苦,宁可自己的生活清苦一点,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今天的孩子大多都生活在父母的树荫下,风吹不到,雨淋不到,岂不知越是安逸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将来就越有不利。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犹不及,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个误区,把孩子的一切都给包办了,认为这样才是真正地爱孩子。岂不知,这样做,实际上却是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情。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爱孩子不只表现在对孩子的疼爱、呵护上,它还应该是对孩子良好性格、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引导;既要对孩子的现在负责,更要为孩子的将来负责;既要为孩子遮挡风雨,更要让孩子经历风雨。
我们都期望孩子能平平安安,不要经受什么挫折。但一个人一生要想一点挫折都不经受,也只是一种妄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现在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温室,你现在可以为孩子充当遮风挡雨的羽翼,但你能永远充当孩子的羽翼吗?不能!我们做父母的,毕竟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孩子还有自己的路要走。当他习惯有人为他安排一切,却突然要自己面对一切,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都听过伯乐相马的故事,这里有一个伯乐赠马给束鹿国国君的故事。
一天,伯乐带着几匹千里马,风尘仆仆地从草原上回来了。路过束鹿国时,国君得知消息,领着文武百官,倾城出动,迎接这位善于相马的智者。
伯乐见国君两眼盯着一匹枣红色的烈马直打转,便慷慨地说:“这是一匹上等宝马,是我在上千匹马中挑选出来的,陛下喜欢,就留下吧!”国君感激不尽,封这匹马为御马,并亲自拉着缰,在大街上兜了一圈;还给御马配上银镫金鞍,十串响铃,把大殿前的广场辟为草场,让马嬉戏玩耍,将从民间收来的上等青豆给马当饲料。不久,御马日渐发胖,鬃毛越长越长,盖住了眼睛,肚子也鼓得滚圆滚圆。
这天,伯乐偶然路过这里,国君把他带到草场,指着马说:“你瞧,御马被我养得多好!”伯乐定神一看,大为震惊,纵身跃上马鞍,那马慢腾腾往前走了两步,站住了。伯乐举鞭抽马,马更无动于衷,眼里流出痛苦的神情。伯乐仰天而呼:“陛下,千里马让你娇惯坏了!再这样下去,别说日行千里,就是百里、十里,怕也招架不住啊!”“依你之见呢?”国君感到焦急。
“让他到风雨中去吧!行疾车,拉重载,舒筋骨,复原姿!”国君这才如梦初醒,连连点头称是,决定按伯乐讲的去做。
一年不到,枣红马又变得身强体壮,奔起来,四足生风,疾如电闪;叫起来,昂首朝天,声如洪钟。
千里马被国王娇惯成了废马,“就是百里、十里怕也招架不住罗”。经过一年的行车拉重舒筋骨,又重拾雄风。
马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孩子要真正成长起来,就必须要经历风风雨雨。我们做家长的,哪一个不对孩子寄予着深切的期,既如此,我们就要学会真正地爱孩子。
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学会适应社会,让孩子经历风雨,使他们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教育孩子时要还生活本来面目,不要竭力粉饰和掩盖挫折,让孩子认识挫折,学习战胜挫折的本领。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给予孩子自我,鼓励孩子自信,不要让他沉迷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那是对他将来的扼杀。因此,凡是孩子现在能做的事就应当让他自己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立足社会打好基础。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接受现实,接受风雨的洗礼,让孩子在风雨中成长,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真心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让孩子多体验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要知道,这也是另一种爱孩子的方式!
爱孩子,就要让他做事,让他在做事中明白责任;让他受苦,让他在受苦中懂得珍惜;让他失败,让他在失败中获得对失败的免疫;让他流泪,让他在流泪中体会泪水铸造的坚强,让他学会敢于面对敢于担当。别剥夺了他“做”的权利,别剥夺了他“痛”的权利,别侵犯了他“人”的尊严,别侵犯了他“成长”的空间。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有太远的路你不可能陪他去走,他必须独自步入人生的考场,去应对那些你永远无法料及的风云。爱说到底其实是造就,真正的爱就是造就孩子!千万不要用你浅陋的爱残害了孩子原来向上向善的心。是啊,在跌跤中成长的孩子,懂得在摔倒后迅速地爬起来,抹干眼泪,拭去鲜血,寻找新的方向。永远有着保护垫的孩子,不知道疼痛的滋味,有一天,当守护天使不在时,只要跌一跤,便永远站不起来了。
让孩子经历风雨吧,在风雨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了不起的人。常言道:不经风雨不成大树,不经磨难不成佛。这一句名言,阐释了一个永恒的真理,经历过风雨之后才能够见到彩虹,乌云过后才会迎来艳阳高照。温室里的鲜花,其生命力永远比不上山间的野草,让孩子直面挫折,学会应对挫折,会让孩子活得更好。
古人曾这样评价一些做父母的:舔犊之情切切,爱子之道昏昏。我们需要“舔犊之情切切”,但我们不能“爱子之道昏昏。”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做一个明明白白的父母,告别懵懵懂懂,明明白白做家长。舔犊之情切切,爱子之道昭昭:既要为孩子遮挡风雨,更要让孩子经历风雨。
犹太家庭的孩子在提问中长大
去年我到美国看望表姐一家,结识了他们的邻居利娅。利娅是以色列人,她丈夫因工作需要经常在以色列与美国之间往来。利娅自己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独立承担了抚育孩子的重任。
都说犹太人非常有智慧,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会不会也有一套呢?没多久,我终于发现了他们教育孩子的秘诀。
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正和我聊天的利娅马上迎了出去,陪他一起走进了房间。进门后,利娅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他。拉米尔开始复述他当天所提的问题,有的是问幼儿园老师的,有的是问同班小朋友的。问题千奇百怪: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我的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这小家伙一天问了二三十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常问她:“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刚开始时,她认为“今天和昨天、明天并没有什么不同”。爸爸没有责备她,而是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从那以后,利娅觉得日子的确不一样了,因为每天都是那样新鲜……
“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诀所在:永远的探求心境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不耻发问,这样自己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
我不由得想到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几乎每个犹太人父母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房子失火,你会带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如何对待“顶嘴”的孩子
如何对待“顶嘴”的孩子
为人父母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不听话真气人,孩子顶嘴更气人。遇到孩子顶嘴,用有的父母的话说,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是真的没有办法吗?不是的。因为父母们所用的方法在解决孩子顶嘴问题上没有奏效,所以说没有办法。没有奏效不等于没有办法。为什么父母们不说自己没有找到好办法教育孩子,却把问题都推到孩子身上?这就是父母们感到生气和没有办法的愿意所在。
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父母首先要冷静,要控制住情绪。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给孩子一样“顶”,必定是矛盾激化,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在孩子看来顶嘴的目的,并不是把父母压下去,想战胜父母,而是想通过说理来让父母改变最初的想法。在父母看来,目的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孩子顶嘴,太没有礼貌了,也丢了父母的面子,如果不把孩子震住,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没有威信了,以后也难以教育,甚至有的父母感到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孩子将来难以成人。这是父母们主观的想法。那么客观上讲,父母的要求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应该说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顶嘴是双方的事,如果有一方面冷静一下可能就顶不起来。假如父母的说法不对,那么孩子的顶嘴就另当别论了。现在看来,顶嘴的结果是很难有效解决问题的。还可能因为孩子不服,父母大打出手,破坏了家庭和谐的气氛。
在孩子与父母顶嘴的情况下,父母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顶嘴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父母一旦得出顶嘴的孩子就是坏孩子的结论,会减弱教育孩子的信心。事实上,顶嘴的孩子并非都是不好的。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是正确的或者是有道理的,父母就不要随便给孩子下不听话的结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果是孩子不正确,或者说,针对顶嘴这件事有探讨的余地,父母可以有以下三中处理问题的方法。第一种是,父母控制情绪,不与孩子顶嘴,给孩子充分讲话的机会,让孩子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果孩子说的正确,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想法采纳孩子的意见。
但是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不要跟他人顶嘴,说话与其要和蔼。如果孩子说得不正确,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让孩子接受父母的要求。第二种是,父母应该跳出顶嘴的圈子,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共同与孩子争论"顶嘴"问题。这种争论绝不是顶嘴的延续,而是把激化矛盾的顶嘴,转化为一种讨论,通过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辨是非。
这样做,孩子辩论的才能得到发挥,正确的观点能够得以显现,错误的认识能够得以纠正。第三种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时,包括一开始的家庭教育,父母应该确定正确的方法。比如,孩子顶嘴,无论是孩子正确,还是父母正确,都要通过一定方式方法来促使双方接受正确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民主式的家庭教育。
这就是说无论做父母的还是做子女的,都要服从正确的。在孩子面前,父母的说话语气很重要,这关系到孩子接受父母意见的程度。如果语气生硬,正确的意见孩子也很难接受,应该说父母的诚恳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如果孩子顶嘴对父母不礼貌,父母也不要发火,而是应该教育孩子,无论对谁,包括对待自家人都应该讲文明懂礼貌。
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不存在谁胜谁负问题的,但必然地存在教育和被教育的问题。因此,当孩子与父母发生顶嘴时,就发映出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反教育问题,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够接受教育,或者改变教育内容,另行施教。这里核心问题是教育的态度、方法和内容问题。做父母的应该从教育子女的全程高度来看待孩子顶嘴问题。不断确定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充实切合孩子实际的教育内容,把顶嘴带来的教育阻力变为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
如何教育犟嘴的孩子
孩子“犟嘴”,父母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父母还会因此天大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父母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1)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犟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解”。这时候,父母应该耐心听取孩子的辩解,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予以表达。试想,这种尊重事实、不向权威屈服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大人所赞誉和追求的吗?怎么当它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时,我们反而受不了了呢?
(2)有时,孩子是为了掩盖过失而“犟嘴”的。在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容忍孩子的这种“犟嘴”。有许多父母在这时往往会以拳头代替教育。因为在父母看来,这种“犟嘴”就是撒谎。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分析一下,也能从这种“犟嘴”中找出其中的“缘由”。
幼儿心理学认为,当儿童开始掩饰自己过失时,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并且学会拿它来和自己的行为相对比,作出初步的道德评价。又由于幼儿期的道德观念并不十分稳定: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事后,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起作用了。他们往往知道自己错了,可又怕承认错误,因为他们怕被权威——大人认为是“坏孩子”,于是就通过“犟嘴”来掩饰过失,力图保住“好孩子”的形象。
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绝不可犯急躁情绪,应该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使之认识到: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已经犯了错误,为了掩盖它再犯另外的错误(撒谎)是错上加错。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个犯了错误的“好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犟嘴”的根源,也是孩子今后改正错误的动力。
有时,孩子“犟嘴”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犟嘴”。比如,家里来了小朋友,孩子却不让小客人玩自己的玩具,大人说他,他还认为自己的玩具就有权不给别人玩。这样情况说明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不是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图书、讲故事等来帮助孩子提高道德认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总之,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犟嘴”,因为以训斥打骂来对待孩子的“犟嘴”,会使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自我封闭,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
注意自己平时和孩子说话时的方式和氛围是不是命令式或对抗式的?如果是,那么孩子的表现就是平时积累的结果。希望孩子不“犟嘴”从现在开始改变你与孩子说话时的方式。
另外,提出要求后,又没有坚决执行,也会使孩子觉得有空子可钻。现在教育的办法只能是每当对孩子提出一项要求时,与他一起讨论制定和执行这项要求的意义,然后就坚决执行。这样就会逐渐减少孩子无理取闹的行为。
另外,静下来想一想,孩子是否有道理,不能要求我们一提要求孩子马上就得服从,要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孩子会犟嘴不是坏事,这至少说明他对很多问题有想法,同时又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你说什么他是什么,什么想法也没有,那才可怕呢,等他长大了肯定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和主张。
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小小年纪,怎么就会顶嘴了?”很多初中生的父母,常常感到奇怪,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到哪里去了?大人说什么,他非要反着干的“小魔鬼”是怎么冒出来的?面对孩子的诸多“反抗”和“顶撞”,家长别急着暴跳如雷,不妨先思考思考:孩子为什么“顶嘴”?
真相一:也许他在证明自己的成长
经常说“不”,是孩子希望对周围产生影响。孩子能力的增长,也让他急于向别人表现:“我长大了,我能行。于是他常常对爸爸妈妈说“不”,然后按自己的意愿行动。
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反抗”,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关键要让孩子与自己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把孩子当作一个小大人,用商量代替命令与强制。例如,在让孩子吃饭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来吃饭,是因为孩子手上的事还没做完,还是别的原因。如果理由正当,可以把吃饭的时间往后拖一拖。或者家长可以把好吃的菜名——报出,或许让孩子闻到饭菜的香味,吸引孩子过来吃饭。
真相二:也许他在以大人为榜样
成人在对孩子平时的教育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打比方说,比如要求孩子不能多看电视,家长也不要一坐到电视前就是几个小时;要求孩子不能偏食,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食物的偏好。如果家长本身就存在这样的缺点或做法,在教育孩子时,自然会遭到反抗和顶撞。家长只有积极地改正这些缺点,才能让孩子认可并接纳家长提出的要求。
真相三:也许他在试探大人底线
孩子的这种反抗方式,可能是出于对成年人底线的试探。孩子通过这种语言上和行动上的反抗,来测试成人的耐心,他想知道成人对他的顶撞和反抗会有什么反应,同时也告诉大人:“我已经不是小屁孩了。”
家长在遇到孩子这种试探底线式的顶撞和反抗时,允许或不允许都要彻底地执行。在危险和有悖原则的事情上,不能让孩子做主,而在其他事情上还是要给孩子多一些权利,让他能够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真相四:也许他在引起大人注意
如果孩子出现这样的反抗,则说明孩子感受到家长忽略他了。他可能知道,要是乖乖的把积木收拾好拿到里屋去,爸爸就会一直和叔叔在客厅里谈话,就不会陪伴他了。而此时,他只需要顶个嘴,爸爸的全部注意力就会集中到他身上。
如果家长常常陪伴孩子,常带孩子参加各种亲子活动,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重视。那么在家长暂时离开他时,就不会容易感受到失落。
真相五:也许他在表达正当的见解
如果家长属于权威型,则孩子会处于弱势的地位,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和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有话不敢说,有想法也不敢表露,从而导致其独立做事能力差,优柔寡断,缺乏主见,应变能力差。
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并尽量鼓励、支持和帮助孩子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如想孩子选择穿哪件衣服。但如果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就不能盲目地迁就。
真相六:也许他真的在胡搅蛮缠
如果孩子真的在胡搅蛮缠、耍性子,家长又该怎么做?
“孩子在顶撞和反抗家长时,家长不应用强制手段来逼孩子就范。反而可以在不对个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试一试。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自己承担独断专行带来的失败后果。”孩子能在碰壁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在反思中减轻逆反心理,矫正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出现无理的顶撞和反抗,可能是家长过于溺爱养成的专横个性,因此要彻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要从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做起。
应对策略>>>
给孩子“心理断乳”缓冲期:据统计,爱顶嘴的孩子约占70%,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心理医生认为,12—16岁的孩子正处在“心理断乳期”,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处处管自己,于是与父母时时顶嘴,事事抬杠。
做父母是很难得,尤其是当你的要求或公正的评论遭到孩子冒失的顶撞、满脸的不高兴、沉默、瞪眼、耸肩等反抗时,你就会发现你与孩子之间即将面临一触即发的争吵,而这种争吵你们谁也不会赢。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孩子对你的顶撞呢?
规范行为:当你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时,他们是会表示愿意的。当你贬低你的伴侣、孩子或朋友时,你就是在教孩子“可以用语言伤害别人”。即使是婴儿也会模仿他们看到的一切。只要你的小孩一开始说话,你就应该教他们说“请”“谢谢你”“对不起”这些话。
规范孩子行为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不管孩子以何种方式说话做事,你都给他以明确的支持。他说了赞扬别人的话,有礼貌地倾听别人的叙述,你就应及时给他表扬。而当他在困难情况下付出了很大努力来控制其语言时,你就应该告诉他你是多么欣赏他。
区分顶嘴:不要把骄傲和孩子以健康的意愿陈述他的观点或表达他的要求、需要和感情混淆在一起。要容忍孩子诸如“我爱吃大豆角”之类的话语。
如果你能给“顶嘴”下一个比较宽裕的定义,就能够有效防止孩子与家长产生分歧,其结果是,你也许会培养出特别有礼貌的孩子——他能很好地控制感情,一至在犯了错误时不能忍受自己。这时,你就应该鼓励他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设身处地:如果你不能和孩子一起看完一部完整的电视剧,那么,至少应不时地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应向孩子解释你没有看完电视剧可能会伤害他。
及时表态:当孩子的语言及语调使你不能接受或者使你不能忍受时,你就应立即给他明确的回答,告诉他:“在我们家,每个人都应受到尊敬。我们永远也不要说这样的话。”不要夸大事实,要清楚你所谴责的对象是粗鲁的语言,而不是孩子,要冷静地顾及孩子的脸面。有时你可能会幽默地处理问题,如用取笑的语调说:“你真的是指那件事吗?”当孩子开始以礼貌的方式与人交谈时,应对他及时表扬和肯定。
释放感情:当孩子生气、受挫、失望或感到孤独时,他们往往会毫无保留地将各种复杂的情感发泄出来。不过,这些内在情绪往往不会延续很长时间,因此尽管家长此时很生气,但也没必要使用一些怒气冲冲的语言来训斥他。
反之,你应向孩子说明不尊敬别人的语言会使别人感到受了攻击,使人感到受了伤害。应冷静地向孩子表达他的话语对你产生的相反的效果。即使你的孩子只有3岁,当你告诉他他伤害了你的感情时,他也会明白的。
适当惩罚:对待粗鲁行为的理想方法就是马上予以处罚。例如,当你和孩子打球时,孩子对你的球技予以讽刺的语调说“呸”,你就可以时候“你的行为太令我失望了。你自己找别的事去做吧。”
另外,对孩子的处罚还包括:做额外的家务活儿,禁止看电视,不许会朋友等。当然,在实施处罚前,你也可以让孩子有所选择:“你可以向我道歉并按我的要求做,也可以呆在家里不许去看今天下午的电影。”但不要采取伤害太重的手段,因为那样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愤恨,激活抵触情绪,同时,不要发出含糊的警告:“如果你再说那种话,你就真的有好果子吃了”。空洞的威胁只会使孩子更加固执,从而增加他们的坏毛病。
退让法则:生气地或冷漠地回答孩子顶嘴只会使事情更糟,因为这样会使双方陷入一场舌战。我是花了多年时间才弄清这点的。过去,当我的孩子鲁莽地对待我时,我会生气地说:“不要那样对我讲话!”直到有一天,我的女儿顶撞我时,我一言不发,这是因为我当时气得无力反驳了。过了一会儿,她向我道歉了,并说明她在学校碰到的问题是她发火的真正原因,我对此表示理解,我们又重新站在一起。
取代怒气冲冲的答语是:“你似乎喜欢争吵和解释,但我不会那么做。”当孩子的怒气消退时,你要让孩子告诉你气愤的原因,同时帮他找打表达其感情的较好途径。
当顶撞开始腐蚀你和孩子的关系时,塔它就会具有伤害性。树立好的典范,使你们摆脱对立的局面,让孩子发泄——所有这些方法都能以比较健康的方式代替冒失的语言来进行友好和谐的交流,这些方法也能增强每个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