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发展孩子的“计数能力”
发布时间:2022-01-01 幼儿故事3岁 适合3-6岁小朋友的故事 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心得1~3岁的孩子思维处于萌芽阶段,计数能力很低,此阶段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认识直观、形象,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最初的计数是口头数数,只是机械地按1、2、3、4、5的顺序唱数,并不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内容,带有“顺口溜”的性质。3岁以前的孩子口头数数一般是1~10之间,能理解4以内的实际意义,形成最初的数的概念。
那么,如何发展1~3岁孩子的计数能力呢?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或实物,从模仿计数开始,最初学口头数数。
2、运用比数法教孩子计数。将颜色或形状不同的两种教具从左到右,上下对应排成两行,让孩子观察每一种教具的数量,再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然后在下一行教具的后面再增加一个,使孩子清楚地看到一个数添上1,形成一个新数,这个数代表比以前多1个。
3、同时运用孩子的各种感官(听觉、触觉、运动觉等)练习数数,并学说总数,如听听钟敲了几下,摸摸有几块积木等。
4、在各种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孩子练习计数。
5、用寻找法,让幼儿加深理解4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趣祝福 WwW.zFW152.com)
此外,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孩子计数,要以幼儿的方向为准,从左到右点数,如运用桌上的教具示范点数,成人的方向要与幼儿的方向一致。
2、教计数,要注意通过各种实物,逐步理解数的概念。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0~1岁的语言发展
阶段1:0~2个月
宝宝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感觉,可能是饿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当宝宝感到开心、舒服时,也会发出愉悦的声音。在语言发展历程中,哭声和愉悦声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阶段2:2~3个月
宝宝进入「gooing」时期,所谓「gooing」是指当宝宝吃饱、睡足,呈现满足状态时,出现探索声音,发出「呵呵」声响的情形。到了3个月大左右,宝宝开始会发出一些元音,像是a、ya之类的声音。
阶段3:4~6个月
宝宝进入「babbling」时期,就是俗称的牙牙学语期,此时宝宝会发出ba-ba、ma-ma的声音。爸妈可能以为宝宝会叫“爸爸”或“妈妈”,但专家表示,事实上这只是宝宝在探索声音时,不小心发出来且无意义的声音,他并不知道这个声音代表什么意义,而是爸妈赋予这个声音意义而已,但宝宝也会由此得知,自己发出ba-ba的声音,原来是代表「爸爸」的意思。
阶段4:8~12个月
宝宝开始会模仿了,学习大人的音调、语气,有些宝宝在此阶段,会出现像疑问句的上扬音调,或命令句的语调,但因语汇还不够多,所以他讲出来的会是夹杂着乱语的语调。到9~10个月大时,宝宝对于声音的探索已有一定程度,开始进入「jargon」(胡言乱语)时期,他可能会拿着车子,发出「叭叭、叭叭」的声音,又接着叽哩瓜啦说了一堆大人听不懂的话。
1-3岁宝宝语言发展检查指标
导读:孩子1-3对期间,各阶段有不同的语言发展标准,孩子每个阶段间的进步是明显的,希望家长们多注意多留心。
13-15个月
1.努力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语言;
2.能够听懂10个左右常用物品的名称和语句;
3.会说的单词3-8个左右,处于单词句阶段;
4.能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五官的位置及熟悉的人和物;
5.会用动作表示肯定或否定;
6.常说出一连串成人听不懂的“小儿语”。
16-18个月
1.能理解简单的语句,理解的词语大于能说出的词语;
2.理解并且喜欢歌曲、故事、儿歌等;
3.理解并执行成人的简单指令;
4.会说的单词10-20个左右;
5.喜欢翻阅图书且“指指点点”、“叽哩咕噜”,好像在讲解;
6.会对看到的物体进行命名,命名时常有泛化、窄化等现象。
19-21个月
1.常用的词语达100个左右;
2.处于双词句阶段,即说出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
3.能理解并执行两个动作要求的命令;
4.喜欢听成人反复讲同一个故事,并且能简单复述大意;
5.能够理解并说出一些常用的动词和形容词;
6.说到自己时,总是用名字代替;
7.不断地提出问题,疑问句较多;
8.语句中出现“重叠音”(如狗狗、猫猫)和词语“接尾”现象。
22-24个月
1.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2.理解并能正确地回答成人提出的一些问题;
3.理解的词语达300个左右;
4.能够说200-300个左右的单词,小儿语逐渐消失;
5.双词句仍占优势,可以模仿着说出三词句;
6.与人交往依靠语言,表达时动作及手势相应减少;
7.能理解一些方位介词、时间介词和表示颜色的形容词;
25个月-30个月
1.理解并执行成人一次发出的两个相关的指令;
2.会用语言与成人进行简单的交谈;
3.喜欢提问,且会使用某些动词、形容词、介词、数量词、副词等;
4.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请求、拒绝、肯定、提问、求助等;
5.能够模仿成人说出一些复杂句,“重叠音”和“接尾”现象较多;
31-36个月
1.重叠音和接尾现象逐渐消失,但仍有发音错误;
2.能理解并正确回答“谁”、“什么”、“哪儿”、“什么时候”、“如何”等问题;
3.知道并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等;
4.理解并执行成人一次发出的两个互不相关的指令;
5.能够说出5-6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复杂句;
6.会说一些常用的礼貌语;
7.会用语言描述一些物体的外形特征;
8.能说出一些数量词以及1-10以内的数字;
9.语言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
加强培养3岁孩子的表达能力
导读:孩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有些家长常对孩子说“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这样反而使孩子失去表达自己的机会。言语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语境特征决定着儿童的言语特征、讲话风格。父母应当通过控制语境,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控孩子的言语发生。
长久以来,我们已将与孩子的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冰冷冷的玩具、电视或电脑,我们将为孩子说故事的乐趣交给了录音机;我们要孩子面对各种无生命的“物”,却忘记婴儿需要的是“人”的交流。在许多成人的社交场合中,孩子往往被晾在一边。他们没有讲话的外界要求,也就缺乏口语表达的内在要求。其实只要你不是在办公,就应让孩子参与大人的生活,必要时应多让孩子成为情境的中心,促使孩子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让孩子常讲述自己的想法、经历。
3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说一些简单的复合句,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要求,家长和宝宝之间已经能够用语言来相互交流。此时是丰富宝宝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家长应抓住时机,培养和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
1.家长多与宝宝交谈。通过谈话可了解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2.父母还应处理好孩子的情感表露与语言表达的矛盾,不要让本来讲话清晰流畅的孩子一见到父母就变得嗲声嗲气。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要明确地提出:“你把你要说的事情清清楚楚地给我讲一遍。”帮助宝宝正确、恰当地使用词语。当宝宝说“我要那个”“我要这个”时,要及时帮助他说明所要的具体物体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并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父母要注意用富于启发性的谈话,使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得以充分展开,有些家长总喜欢让孩子做简单的是非判断。这种谈话是封闭式的,不利于孩子流畅语言的发展。当孩子有动作上的要求尽量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里再次提醒家长禁用“娃娃腔”同孩子讲话,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口齿是否清楚、发音是否准确,对于错误的发音要及时纠正,切不可重复宝宝错误的发音。
3.父母应多鼓励孩子说复句和完整句,并不断提高词汇的概括水平。可以用打电话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和听觉能力。用朗读和背诵训练孩子具有良好的语感。用绕口令帮助孩子练习发音和正音。并且要真对孩子发音存在的问题选择内容。
4.给宝宝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随时向宝宝提一些问题,如“今天最有兴趣的事情是什么?”“明天想干什么?”“刚才在电视上看到了什么节目?”等,注意倾听宝宝的讲述。如果宝宝讲述的内容不清楚、难以理解,家长可以和气地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懂你的话,请你再讲一遍吧!”这样既锻炼了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宝宝感觉到家长对他所讲的东西感兴趣,从而为其语言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5.鼓励宝宝与他人交谈。让宝宝从小养成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敢于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要想提高孩子的口语水平,父母讲话也需讲求艺术性。作为父母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态度要诚恳。当孩子发问时,你也许很忙,没空解释,或你不知如何回答时,一定要坦诚相告,切不可粗暴拒绝,否则孩子会失去发问的勇气。父母需推心置腹、亲切融洽的交谈,并注意自己的高度。不要让孩子总抬头与你讲话,你可以坐下来、蹲在他旁边或是跪着与孩子交谈,总之与孩子保持平视的姿势。并且你要耐心地当个好听众,不要打断他。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表达建立信心并乐意与父母交谈,同时也会养成孩子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