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童年时代教育
发布时间:2021-12-10 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每一位妈妈,在承担着抚养孩子的义务的同时,还扮演着第一教育者的社会角色。育儿过程中,会给你很多快乐和能量,不过压力可能也是并存的。
童年时代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妈妈身边度过的。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也非常强,因此,对于大人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现在,我们将镜头对准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看看你是妈妈a还是妈妈b呢,到底哪一个是正确之教,能养成孩子良好的品格和素质,应该不言而喻喽!
镜头一: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又犯了“人来疯”的毛病,或是对来人不理不睬。此时,妈妈该怎么做呢?
妈妈a:把孩子叫过来,将他正式地介绍给客人,可以适当夸奖几句,说说宝宝有什么特长等。然后,蹲下来对宝宝说:“妈妈和阿姨说会话,你先自己玩,行吗?”
妈妈b:会对孩子听之任之,以孩子为中心;或是对孩子及其不耐烦地说:“去一边玩去,大人说话别打岔……。”有时候,孩子不听,越说越“上脸”,我的火气一下就来了,使劲往他屁股上拧几把……
镜头二:餐桌上,孩子总是把喜欢吃的都放在自己面前。觉得使用筷子勺子不方便,索性用小手抓。有时候到了吃饭时间,得大人三番几次的叫,要不,就是吃几口,到处溜达……饭后,碗里总留点儿,吃不干净。
妈妈a:从孩子时代学会吃饭的礼仪是很重要的事情。同时,和家人朋友吃饭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爸爸妈妈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下班做好饭后,说着“吃饭喽”,先让宝宝洗干净手,然后让他也参与进来,学着摆摆碗筷,盛饭端菜,宝宝很乐意做这些事哦。之后,全家就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饭。饭桌上,有什么好菜,先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先品尝,饭后吃水果爸爸妈妈也先是拿给老人,使得孩子从小就养成好习惯,不要刻意让他享受什么特殊待遇。可以给孩子先少盛些饭,并告诉他剩饭不是好习惯。
妈妈b:孩子还小嘛,随他去吧,有时候看着他一顿饭吃得挺费劲,吃不到肚子里几口,我索性就喂他了。这孩子就是淘气,边吃边到处跑,吃饭还得哄着!有好吃的全家人多会都是先可着他吃,没办法。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我还真发愁他自己能吃好饭吗,就怕一顿吃不了几口阿姨就要撤饭桌了,唉!小孩子就是麻烦。
镜头三:双休日带孩子去公园玩,经常会有擦汗擦手的纸,或是矿泉水等饮料瓶。
妈妈a:我一般会说:“我们一起把它丢进垃圾筒里,好吗?那里才是垃圾的家哦!”如果带孩子去郊游,我会提前准备几个塑料袋,第二天游玩时,先把废弃物放进塑料袋,然后一起丢进垃圾筒里。成为习惯后,孩子也照办了。
妈妈b:我随手就扔到地上了。当然,有时候往墙根底下或草丛里不大起眼的地方一扔了事。孩子即使一甩手丢到马路上,我也全当没看见,一次半次的,无所谓。
镜头四:住在高层,孩子经常在家里踢球、拍球,或是做别的,会发出很大的响声,楼下住着老年人。
妈妈a:我会对孩子说:“注意些,小声点儿,楼下住着爷爷奶奶,还在休息呢。如果我们楼上的人弄出很大的响声,你高兴吗?咱们到楼下踢球去,好不?”孩子一般都能听懂,于是就养成轻拿轻放的习惯了。
妈妈b:家里有孩子嘛,他们会理解的。
镜头五:周末的超市里,人很多。妈妈带着孩子排队,孩子嚷着要走,等不及了。
妈妈a:我的脸上始终很平静,轻声对孩子说:“别急,很快就轮到咱们了。你先看看那个台子上放着多少瓶矿泉水啊,数一数……”先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跟孩子讲,做什么事情都讲究秩序,有条不紊地反而快,碰到事情要有耐心等这种遇事的修养。
妈妈b:不停地抱怨:“真烦人,不该这时候来,怎么这么慢!”一脸的不耐烦。
镜头六:带孩子去公园等休闲场所游玩,因宝宝只顾玩得高兴了,往往记不起及时小便。
妈妈a:到公园前或刚到公园,我就提醒孩子要不要先去一下厕所。游玩过程中,路过公厕,我都要问问孩子,提醒他不能随地小便。
妈妈b:儿子常常玩得高兴时,忽然大叫:“妈妈,我要尿尿!”我身手敏捷地将他抱起,直奔不远处的一棵大树,让孩子方便。倘若实在憋不住了,就地解决也是常有的事。
镜头七:孩子在幼儿园,听老师说是个很听话的乖孩子,偶尔还很照顾别的小朋友。可是,一回到家,他突然就变得任性起来,该做的不做,还抱怨大人“讨厌”……人们常叫这样的孩子为“窝里横”。
妈妈a: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就与他聊聊天,做点或说点他高兴的事情,比如捉捉迷藏讲讲笑话什么的。有空还与他的老师多接触,也许有时候老师对于表现好一点的孩子,反而关照的少,没怎么注意,孩子有失落感,那么就与老师多交流,同时有意识地告诉他好孩子回家也是一样,帮妈妈做点事啊什么的。只要有进步,就可以当着他的面在老师面前夸赞他几句,渐渐地孩子也能理解别人的立场和心情了,逐步改掉家里家外“两张皮”的毛病。
妈妈b:孩子这样表现,我很恼火,觉得还是缺少严厉管教:在幼儿园,一定是惧怕老师,回家就跟家长撒娇耍无赖。当他表现不好时,我就吓唬他,我明天就告老师说你在家很不像话,这招有时候挺灵,他立马就默不作声了。Www.YJS21.com
镜头八:在自助餐馆里,孩子面对品种花色丰富的菜肴,很兴奋。
妈妈a:我事先会告诉孩子,吃自助餐的礼仪,讲究每次取菜不可太多,但可多取几次,吃完再取。让孩子从小养成不浪费的用餐文明习惯。如果可能,我还会讲给他取菜按冷菜—汤—热菜—甜点—水果—冰淇淋的用餐顺序。
妈妈b:不管什么时候,孩子毕竟是孩子,照顾他的情绪是应该的,我怕委屈了孩子,总是大盘小盘地装上佳肴美点,面前的食物堆得很高,常常剩下不少,没办法。
镜头九:孩子学习一些乐器,比如弹钢琴、拉二胡、吹小号什么的,兴之所至,在家不管什么时间,就随心所欲地演奏起来。
妈妈a:我会安排孩子晚上练,双休日的上午和下午可以多练一会儿。我告诉孩子:中午邻居都休息,弹奏会影响别人休息。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做事情要注意不要影响到别人的文明习惯。
妈妈b:孩子只要能抽空练习就是好事,不用顾忌那么多,谁家没孩子呀!
镜头十:带孩子到公共场合(比如看电影、听音乐会、看展览、在火车站或机场候车室里),通常孩子会坐不住,四处乱跑,大喊大叫。
妈妈a:我带他出门之前就对他说清楚,在这样的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否则会影响别人,很不礼貌。还要告诉他如果这次不听话,下次就不带他出门了。但是孩子的天性,决定他可能就安静一会儿,这时我先用眼神制止他,然后对可能被影响到的人说“对不起”,再悄悄地带孩子出去,蹲下来给他讲道理,然后给他一个小玩具让他玩。这一点,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有的家长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合大声打电话等都是不好的行为。
妈妈b:小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淘气点也是好事,别人都能理解。
镜头十一:又是一个双休日,孩子不用去幼儿园了,与爸爸妈妈在一起享受一番周末好时光。可是,宝宝晚上因为兴奋,不早睡;早上不早起……
妈妈a:不会因为是双休日而扰乱了正常休息时间,大人孩子应该按时起床和休息。如果懒觉睡过了头,不光会影响出外游玩,还会影响到一天的生活,白天的时间不能加以利用而且白白浪费。妈妈有必要多花点精力,把孩子的生活节奏调理得规律正常,否则晚上熬夜,早上不起,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孩子下周会因为睡不够觉而状态不好。
妈妈b:平时忙忙碌碌的,大人孩子不得休息,好容易捱到双休日,我们一家都要睡个懒觉,早晨往往一觉就睡到10点钟了。因为起得晚,晚上又会睡得晚。可是,每到周一早晨就手忙脚乱的,孩子也好像睡不够的样子,哼哼叽叽不想起,生物钟又得重新调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重视孩子
育儿:重视孩子经验分享:不管是拒绝还是同意,对孩子的意愿,都要重视
有一个周末,**和他爸外出,看到了小仓鼠,强烈要求购买一只回家,但是遭到爸爸的拒绝。
此后,**就对买仓鼠一事念念不忘。第一回,我用别的玩具代替了;第二回,我用我非常累推辞了;第三回,我用不是周末,卖仓鼠的人没出来逃脱了。
但是,这一次,我似乎有点没办法了。**坚决地说:我要买仓鼠!我说,今天不是周末。他说:我要去看看!看到没有卖就不买!我说,我懒得下楼。他说:我一定要去,就要去!一刻也不愿意等了。
但是我真的不愿意让他买小动物。我不喜欢小动物。我也不想为了儿子的喜欢就忍耐我的不喜欢。
那我就要拒绝他,但我得巧妙地拒绝。仓鼠可以不买,但孩子的意愿我得重视。
我说,**,妈妈知道你真的想要一只小仓鼠。你从好久以前就想要,爸爸没给你买,妈妈也还没给买,所以你现在想到了希望立即就去买到手。不过,你知道吗,小仓鼠可是一只小动物,小动物,那就要养,你得喂它吃东西,喂它水,要每天打扫它住的地方,还得陪它玩,你做得到吗?
**开始认真了:那我白天要去上幼儿园呀。
我说:是呀,你白天要上幼儿园,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那小仓鼠就可能会饿死,也会孤单得不得了呀。还有,小仓鼠买回来后住的窝,你能天天打扫吗?听说它会发出一股挺难闻的味道,你确信你能照顾好它吗?
**答:我不能……
但是很快又强硬起来:我就要买!
我说:那,妈妈把你生下来其实挺容易的,但如果不给你吃喝,不陪你玩,不带你买玩具,你说妈妈可以这样吗?
**立即说:我要你陪我玩!
我说,妈妈会陪你玩,但是现在妈妈不太想陪小仓鼠玩。你要是买了小仓鼠,就得你自己照顾它和陪伴它,如果你想好了你愿意做到,那们就买去。
**又说:那我买小乌龟。
我说:小乌龟那是可以呀,但一样要换水,要陪它,要给它吃的……我记得上回小姨给你买小乌龟了,结果小乌龟是不是饿死了?妈妈以前也养过很多金鱼,结果全部养着养着翻白肚子了……
**连忙问我啥是翻白肚子。我解释给他听。
我说完什么是翻白肚子,他直接就玩别的东西去了。
育儿心得:珍视孩子的童年
育儿心得:珍视孩子的童年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学习教育和兴趣发展的培养,除了老师尽职尽责的教育之外,就是家长和老师之间、和孩子之间的协调配合。但是就目前国内的应试教育现状来看,很多家长都是“拔苗助长”、强迫学习、超前学习的模式。“望子成龙”固然是好,但这一切都扼杀了孩子的童年快乐,让孩子接受到“要我学习”,而不是“我要学习”。
一、珍视孩子的“快乐童年”
童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都尽量地安排好孩子每一天的生活,比如说“孩子要玩就让她玩”,这能够让她更多地接触到人与物,最大程度上满足她的直接感知,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灵是最为单纯的,她只有通过玩才能得到亲身体验,才能丰富自己的认识。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吃、喝、拉、撒、睡”等,营养是第一步,也是孩子健康体质的关键,这一点相信幼儿园是做得相当好的。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主要是家长的职责,家长要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和一些社区游戏等,让孩子感受到父爱与母爱,从而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很大的帮助。四、发现好奇心,培养兴趣爱好孩子好奇心是一种天性,主要是来源于对新鲜事物自然的直接的感知,当孩子发现一个新鲜事物时,要让她敢说、敢问“为什么”,家长可以跟她简单解释,让其有一种发展思维逻辑的能力,去培养一些她自己的主观创造性。五、学习特长、兴趣、运动要适合孩子的年龄一些书籍上说2—3岁适合拍球,3—4岁轮滑,4—6岁跳绳、游泳,这些运动锻炼耐力,全身协调发展。最好不要让孩子从事长跑、爬山等项目,因为这些有损骨骼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望子成龙的心理在中国父母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而且目前大环境的影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来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所以大多数家长就迫切地采取了一些过早教育、超前教育的模式。因此在此呼吁一下家长朋友们,当国外的孩子在大自然里享受时、在快乐地认识世界时,就别让我们的孩子被厚厚的书本掩埋吧!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快乐地健康成长!
日本重视孩子的“厨房教育”
当很多中国妈妈为孩子细心准备一切,事无巨细地为孩子代劳一切的时候。日本的孩子正在把厨房当成最热门的“游戏场所”。厨房教育越来越受到日本年轻一代家长的青睐。
在日本,儿童料理食谱竟然成了畅销书,这类图书图文并茂,是专门写给孩子们看的。是那种孩子一看就能明白的食谱书。而且会有一种立刻想冲进厨房跃跃欲试成为小厨师的愿望。
家电市场当红的是“儿童专用厨具”,电视台正在叫座的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幼儿园开设了“烹饪实习课”。
日本人认为,“做家务事”是每个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能力,也是增进家庭生活的情趣、建立儿童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分男性或女性。
日本年轻的妈妈认为,家务事能处理得好的男人,人际关系绝对不会太差。对他们来说,劳动,并不意味着辛苦,令人难耐。相反,洗车、除草、晒衣服,共做家务成为增加亲情的快乐时光。
山口理惠子是一家宾馆的财务主任,她有一对7岁的双胞胎儿子,她正在把厨房开辟成双胞胎的“娱乐天地”。她对朋友说:“他们在读书之余,为什么不能以‘家务事为娱乐?”当然,她并非漫无章法任由孩子在厨房里玩耍,她阅读有关厨房育儿的书籍,也到幼儿园开办的“烹饪实习”课里见习。在烹饪前,她还会将食物的营养、厨具的使用方法向孩子做一番说明,尤其是菜刀和火的危险性。
理惠子主张在整个烹饪过程中,只要在安全范围内,从头到尾完全由孩子作主。
很欣赏这种让孩子走进厨房的教育。
能做家务事、做好家务事,是一门需要从小培养、学习的生活艺术。运用到身体和五官的家务劳动是一种比游泳更均衡的运动,经常做可以得到令人惊喜的成果。孩子用双手敲敲、打打、揉揉、拉拉,也等于是在经历疼痛、辛酸、得意、快乐等各种不同而丰富的情绪,这种经历能够使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更加自信。
家长应重视孩子性别教育
因长期和女性相处、玩耍,重庆市九龙坡区9岁儿童海海(化名)近来产生了当女孩的强烈愿望,并常偷偷作女孩子装扮,被医院诊断为系因性别教育不足导致的心理问题。对此专家提醒,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性别教育,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海海的母亲李女士表示,因孩子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海海平时多和妈妈、外婆等女性亲属生活,在学校也大多和女孩子玩耍。近来,李女士发现儿子经常使用自己的化妆品,有时还偷偷将自己打扮成女孩子,并称不愿当男孩。经劝阻无效后,李女士只得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科梅其霞教授对海海进行检查后表示,海海因长期生活在女性环境中,受女性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了心理疾病,但目前还未发展成为易性癖,只需合理引导便可以恢复正常。
梅其霞教授提醒家长,此类心理疾病不可轻视,一旦治疗不及时,孩子的性心理身份或性别意识可能严重倾倒,在成人之后发展为易性癖,届时将很难治疗。因此,家长平时应多注意孩子的性别教育,有意引导孩子和同性朋友交往。一旦孩子出现与性别相反的言行举止,应尽快带孩子就诊,以帮助其消除心理问题。
育儿心得:珍视孩子的“快乐童年”
育儿心得:珍视孩子的“快乐童年”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学习教育和兴趣发展的培养,除了老师尽职尽责的教育之外,就是家长和老师之间、和孩子之间的协调配合。但是就目前国内的应试教育现状来看,很多家长都是“拔苗助长”、强迫学习、超前学习的模式。“望子成龙”固然是好,但这一切都扼杀了孩子的童年快乐,让孩子接受到“要我学习”,而不是“我要学习”。
一、珍视孩子的“快乐童年”
童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都尽量地安排好孩子每一天的生活,比如说“孩子要玩就让她玩”,这能够让她更多地接触到人与物,最大程度上满足她的直接感知,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灵是最为单纯的,她只有通过玩才能得到亲身体验,才能丰富自己的认识。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的生活习惯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吃、喝、拉、撒、睡”等,营养是第一步,也是孩子健康体质的关键,这一点相信幼儿园是做得相当好的。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主要是家长的职责,家长要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和一些社区游戏等,让孩子感受到父爱与母爱,从而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很大的帮助。
四、发现好奇心,培养兴趣爱好
孩子好奇心是一种天性,主要是来源于对新鲜事物自然的直接的感知,当孩子发现一个新鲜事物时,要让她敢说、敢问“为什么”,家长可以跟她简单解释,让其有一种发展思维逻辑的能力,去培养一些她自己的主观创造性。
五、学习特长、兴趣、运动要适合孩子的年龄
一些书籍上说2—3岁适合拍球,3—4岁轮滑,4—6岁跳绳、游泳,这些运动锻炼耐力,全身协调发展。最好不要让孩子从事长跑、爬山等项目,因为这些有损骨骼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望子成龙的心理在中国父母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而且目前大环境的影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来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所以大多数家长就迫切地采取了一些过早教育、超前教育的模式。因此在此呼吁一下家长朋友们,当国外的孩子在大自然里享受时、在快乐地认识世界时,就别让我们的孩子被厚厚的书本掩埋吧!让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快乐地健康成长!
育儿知识: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旗龙是我们班上比较听老师话的小男生,平时也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因为家里有事,跟着爷爷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等再次回到幼儿园时,我发现旗龙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坐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还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吃手指、跷二郎腿以及午饭过后不出去散步而是躲在厕所和其他小朋友打闹,当时说了管事,可一会就又恢复原。
为了让旗龙变回以前的乖宝宝,我找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回老家的这段时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少了很多约束,爷爷又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些坏习惯。家长听后也很着急,询问老师现在该怎么办?通过商量,我们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
在家里,父母找爷爷交谈,让爷爷认识到这样放任下去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然后统一战线,严格要求,做得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则批评,再者父母不再包办所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园老师则在他的周围安排几个常规习惯好的幼儿,带动旗龙向好的方向发展,平时活动课上老师多关注他,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来,帮助他一起改正。
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旗龙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而且变得更加懂事了。家长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育儿观念: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旗龙是我们班上比较听老师话的小男生,平时也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因为家里有事,跟着爷爷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等再次回到幼儿园时,我发现旗龙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坐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还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吃手指、跷二郎腿以及午饭过后不出去散步而是躲在厕所和其他小朋友打闹,当时说了管事,可一会就又恢复原。
为了让旗龙变回以前的乖宝宝,我找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回老家的这段时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少了很多约束,爷爷又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些坏习惯。家长听后也很着急,询问老师现在该怎么办?通过商量,我们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
在家里,父母找爷爷交谈,让爷爷认识到这样放任下去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然后统一战线,严格要求,做得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则批评,再者父母不再包办所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园老师则在他的周围安排几个常规习惯好的幼儿,带动旗龙向好的方向发展,平时活动课上老师多关注他,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来,帮助他一起改正。
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旗龙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而且变得更加懂事了。家长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比利时更加重视早慧儿童
近日到朋友家中做客,见其5岁的儿子不仅已会读、写、算,还能熟记各国首都。听朋友说,从今秋开学起,小家伙就要每天上午到附近小学上课,下午再回幼儿园。这种安排既照顾了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又不影响对知识的吸收,体现了比利时早慧儿童教育的不拘一格。
比利时人常以“高潜力”而非“智力超常”来形容早慧儿童。据统计,仅法语区就有2-5%的“高潜力”学生。这些孩子中的一半以上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知识饥渴”,与父母关系不好,对学校失去兴趣等。有些甚至用暴力发泄自己的不满,成了“坏学生”。为此法语区政府中学教育部长哈萨特呼吁,应给予“高潜力”青少年更多关心,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融入到正常的教育体制中来,社会需要融合而非隔离,因此建立“特别班”并非最好的选择。
为了让社会大众特别是父母和学校关心早慧儿童的教育,比利时法语区政府在各省教师培训中心开设了专门课程,下发了系统的宣传材料,介绍早慧儿童的表现及特点,以便老师和父母正确辨别并及时辅导“高潜力”学生,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同时,法语区教育部门还决定有计划地为这类学生“开小灶”,即根据其特点制定学习计划,通过组织校外活动、外语培训和补充课程等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目前比利时全国已有10所中小学校报名参与这项计划。此外,一个由教育心理学教授组成的对话网也建立起来,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和父母提供咨询,并引导中小学开设特别课程。
该计划实施以来,受到各方面的好评。一位名为萨比娜的校长表示,学校开设的课外活动特别受早慧孩子的欢迎,经过引导,他们可以给其他同学补课或担任低年级学生的辅导员。11岁的马克以前总觉得学校教的东西太简单,无事便要生非,常和同学打架。在父母和学校沟通后,他跳了一年级,现在仍是班里第一名。老师根据其特点每天给他多留一些复杂的习题,这些让人绞尽脑汁的作业很合马克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