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五种品德
发布时间:2021-12-06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园种说课稿 幼儿种蒜活动方案“教子先教己”是教子的原则。
一天,佳宇从地上捡起一片废纸,一本正经地交给妈妈,妈妈一时找不到适于扔纸的地方,随身丢到阳台下面去了。没想到佳宇后来再拾到小纸片等物,不再交给妈妈,而是自己跑到阳台上把纸从栏杆缝里扔下去。
这真让妈妈吃惊,当时妈妈根本没有意识到那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
佳宇的模仿行为就象一面镜子,“照出”了妈妈的不当行为。
1岁多的孩子,许多模仿行为都不是及时反映出来的,往往是几天、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当某种条件具备时才表现出来,心理学上称之为“延迟模仿”。孩子不仅模仿家长的举止,对一些事物的好恶也常常受到家长的影响。妈妈评论某种衣服不好,孩子就不穿;爸爸不吃红萝卜,孩子也不吃,甚至会说出爸爸曾说过的理由一一红萝卜有气味。
做家长确实不容易,每当要干什么时,首先要想想自己的言谈举止会不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要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别人的长短,表示对某个事物的好恶。从孩子这面“镜子”中一旦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应立即改正,尽快消除孩子的“模仿源”。对孩子最初表现出的某种不良行为切忌采取“欣赏”的态度而应严肃地制止。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人格品质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从小培养孩子五种品德(唯美句子 wei890.CoM)
3岁前期是个性的奠基和萌芽时期,从这时起培养孩子快乐、爱心、正直、勇气、信念这五种品德,有益于孩干将来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
(1)快乐:快乐的经历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个性,使人热爱生命。让孩子自己寻找乐趣,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并让孩子在亲子交往中获得快乐,有助于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2)爱心:爱心是美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具有爱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情操,孩子和父母朝夕相处,父母本身具有一颗仁慈的心,孩子能模仿和体验到父母的爱心,并能逐渐获得爱心。
(3)正直:拥有正直的品德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1-2岁的孩子是靠最初的模仿来实践正直的品德的,所以父母应成为正直的典范。
(4)勇气: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有勇气战胜失败和挫折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鼓励孩子有勇气和信心,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信念:信念激励人们去奋斗,幼小的孩子还谈不上信念,但已有了自己幼稚的计划和愿望,父母要慈爱而耐心地倾听,并予以鼓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女儿可可今年5岁,她最爱的一套书是“贝贝熊系列丛书”。前两天,可可让我讲《钱的学问》,我照本宣科,她听得全神贯注。当讲到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帮助家里干活能拿到零花钱的时候,可可突然两眼放光:“妈妈,是不是我帮你们干活也可以挣钱呀?!”
我随口回答:“当然喽,不过要看你干的是什么活,比如说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做了是没有钱的,只有帮大人做事才有钱拿!”
可可急忙问:“什么是帮大人做事呀?”
我说:“帮忙扫地、洗碗、擦桌子呀!”
可可若有所悟。故事讲完,书摊了一床,我发布命令:“可可,快来收书。”
可可以飞快的速度收拾完了图书,然后既兴奋又有所期待地盯着我,用甜蜜温柔的声音叫我:“妈妈!”
“嗯。”
“妈妈……”她还是那么含情脉脉、若有所思地盯着我,我不解,眼光瞥到可可刚收好的贝贝熊图书,我恍然大悟,试探着问她:“可可,是不是想着收完了书就可以收钱了?”
可可马上显出秘密被揭穿后害羞的表情,既期待又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告诉她:“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你分内的工作,妈妈不可能付钱给你!”
马上,可可的脸从甜蜜转为失望,然后一声不响地躺到小床上。
第二天上午,外婆给我打电话,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我:“可可今天在我们家抢着干活,又是扫地,又是擦桌子,忙得一头一身的汗,活干完后对我说,‘阿婆,我今天帮你们干活了!妈妈说的,帮大人干活可以挣钱,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就是这样的!’”外婆赶紧掏出一块钱给她,可可兴奋坏了,这可是她平生第一次挣钱啊!
可可开心地蹦到床上,又扭屁股又扭腰,学着广告的腔调大唱:“挣钱了,挣钱了!”
都说现在的孩子早熟,一个5岁的小孩子就已懂得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道理。为了不让女儿变成“小财迷”,我和可可爸决定:从现在起,培养孩子的“财商”。毕竟,会挣钱也得会理财!
爱惜物品从小培养
不破坏不浪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同样,爱惜物品,也是一种美德。要想使孩子具备这一良好品质,必须及早地培养。究竟如何培养呢?下面谈一些具体做法。
1.合理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在吃、喝、穿、玩等方面提出一些物质要求。孩子的要求有些合理的,有些却是不合理的。应具体分析,适时适量地给予满足。如在吃的方面,决不盲目地多给或硬塞给孩子。这样,孩子便会对每一食物都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孩子即使吃不了,也帮孩子收放好,下次必须待孩子把剩余的吃完后才给新的。在其它方面也是一样,从不随意的乱给、多给,这样,孩子便不会轻易把某种物品扔掉,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了。
2.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由于无知或认识、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出现一些损坏物品的行为。如在桌子上乱刻,在墙上乱画,打碎玻璃,摔破饭盆,扯烂衣物,弄坏玩具等。发现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后,我们的经验是:先弄清原因。孩子若是无意的,便及时给予引导,指出其危害,提醒孩子以后注意;孩子若是有意或以此来要挟,则及时给予严厉的批评,使其认错。在孩子的不良行为面前,若不能及时地批评纠正,采取迁就、让步的态度,往往易使孩子一错再错,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3.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影响孩子
为了使孩子形成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在此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学习与模仿的榜样。如在看书时,要首先把手洗净擦干;翻书页时也轻柔小心;若发现有卷、撕之处,立刻展平与粘补;看完后,不乱放乱扔,及时放回书柜等。吃饭时,无论碗、筷、桌、凳都轻拿轻放,碗里不剩一粒米,捡起掉出的每一颗豆子等。
4.坚持教育巩固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后,孩子在认识与行为方面,便会形成一定的爱惜物品的观念与特点,但往往很不稳定。此时,若放松教育,不注意巩固提高,则很容易使其已形成的观念、行为消退。根据这一原理,在原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采取不同的活动与形式对孩子进行练习指导。如和孩子一起擦洗桌、凳,修补玩具;父母弄脏、弄扯了孩子的小人书,要向孩子认错、道歉等。要及时发现和表扬孩子爱惜物品的行为,在不断的练习与指导过程中,孩子爱惜物品的良好习惯便会得到不断的巩固与提高。
孩子的这五种品质,父母需重点培养
孩子的这五种品质,父母需重点培养
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对现在渐渐长大的孩子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随着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他已经不满足于吃吃喝喝单纯的一些事情,他开始产生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孩子的性格各异。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多一些,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多一些,反之亦然。
耐心
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今天父母做事的习惯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你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孩子虽然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已经能明白你表达的意思。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其实他能听懂。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因此让他们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书本等杂物,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玩具一个个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
责任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是责任感的基本体现。事实上,在你还没有察觉时,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和学习责任感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做事情。其实你不妨变通一下。如果时间特别紧张的话,可以选择让孩子做最简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不想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把小纸头递给爸爸,大一些时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孩子责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自信心
让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注意刚开始尽量让他做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复杂的事情,连续的挫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孩子小时非常依赖父母,等他逐渐长大,父母要一步步放开约束,让他为自己作主。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像放风筝一样,逐渐放松手中的线,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感觉他人的感受
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拥有成功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适当的回应。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虽然孩子还没有知觉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感受。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他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作为父母,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不能给他英俊和美丽,但是你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给他信心、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感觉他人的感受的品质,那你就给了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培养孩子从小爱护文具
培养孩子从小爱护文具
这一周,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选择简单基本的文具回园。孩子们对自己文具盒中的文具格外喜爱,每次课堂需要时,很开心地打开文具盒,特别认真地使用自己文具完成练习。大部分孩子的文具盒、文具外形简单、不复杂,所选文具是根据老师的建议带回两三支铅笔、一块橡皮擦、一个卷笔刀和一把直尺。这些文具必须能够放进孩子文具盒,过大过长的文具得放在文具盒以外,对孩子们来说是很麻烦、而且分散他们注意力。极少数孩子带回各种尺子、多层文具盒、有趣的卷笔刀等,在课堂中很明显孩子都在玩这些文具。
在孩子们带回来的文具中,Wendy_Zhao铅笔上的自制笔套引起我的注意。笔套用稍硬的广告纸折成小锥形,刚好套在削好的铅笔头上——这样的笔套,在我学生时代经常使用,相信许多父母与我同感。培养孩子从小爱护文具这样的笔套简单、环保又实用,既可以保持笔盒的干净,又能防止断笔尖。在Wendy_Zhao妈妈来接孩子时,特意和她聊了一会儿,觉得家长多么用心培养孩子如何爱护文具。Wendy妈妈笑着说:“文具坏了,很容易随时购买、更换,但孩子不懂得爱护。学习最初阶段,要让孩子懂得并学会如何爱护文具,这也是帮助孩子学习的重要内容。”
培养孩子从小爱护文具
确实如此。就像现在商店随处可见的学生书套,既不环保也容易坏,还不如小时候父母教的用挂历纸包书呢。家长们在细节中对孩子的引导更加令我和老师们佩服!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宝宝10个月的时候是一个生命的转折点.这个阶段的宝宝由依赖的婴儿到独立小儿,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在这个阶段的小儿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您的身体的支持,情感的鼓励和耐心.
以下为您提供的一些可以帮助您宝宝通往独立之门常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鼓励宝宝采用站姿
虽然宝宝每一次的站立都是颤颤微微的,显得孤立无援.但是家长对于宝宝每一次的站立都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鼓励.您可以通过拥抱抚摸,表扬的言语,高兴兴奋的表情来告诉孩子,你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无比的自豪和高兴.
对宝宝介绍新的东西和食物
充分运用宝宝的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使宝宝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加强促进脑发育.
教宝宝自己洗澡
逐渐锻炼宝宝自己洗澡.开始的时候可以帮助宝宝擦洗身体,逐渐地让宝宝自己使用这些动作,完成整个洗澡的过程.永远记住不要把宝宝一个人留在浴室或是浴盆中.
鼓励宝宝短时间独立玩耍
确定宝宝在安全的环境中一个人玩安全的玩具.家长要时时的查看宝宝的情绪,看他是否开心于一个人的时候.
鼓励宝宝独立吃饭
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在家长的喂食下吃饭是很正常的.除正餐以外的食品,家长可以鼓励宝宝自己动手.我们的父母永远认为他们的宝宝还小,所以总是在包办代替,可是您知道吗?您的宝宝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自己动手吃饭了.使用语言和形体来让宝宝意识到您对于他可以自己吃饭有多么的高兴!
让您的宝宝学习喂自己吃小块食物
将食物切成小块,把它们放到宝宝的盘中,让宝宝自己学着将食物送到嘴中.在这个过程中,随时注意宝宝送进嘴中的食物,以免食物过多使宝宝发生吞咽困难.将使用勺子的过程在宝宝面前演示后,让宝宝自己常试使用.记住给宝宝准备一块围兜,以免弄脏衣物.给宝宝一块手帕鼓励他擦嘴巴
让宝宝经历第一次独立喝水
如果您想让宝宝尝试第一次独立喝水,最好在宝宝洗澡的时候来尝试,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弄脏全身.
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没有想象力的孩子,就没有创新的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从孩子小的时候,我就注意来培养她的想象力。比如,我们夫妻俩在照看孩子的时候,经常让孩子“看图说话”。这些图都是我们自己画出来的。我们经常画一些日常的情景,例如:画一个电视,电视上画出一个画面,电视机前边坐着三个人。然后让孩子通过自己想象,叙述这个场景。虽然叙述得可能不是很好,但只要能说出来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锻炼。
孩子年龄稍大一点的时候,我们会经常设置一些特定的环境,如:下雪天,外边的房屋、道路、树上、水池里等会怎么样,让孩子来想象。再大一点的时候,则给她讲故事。一般我都会抑扬顿挫地、带有表演性质地给她读。读到我认为孩子能知道下面是什么的时候,停下来,让孩子根据我读的内容,说说下面要发生什么,一般我不讲故事的结尾,让孩子来结尾。
日本教授铃木说过一句话:“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他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平时放点舒缓的、轻松的乐曲,可以潜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孩子听到以后,大脑里就出现了自己想象的情景。
画画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一般给她几张纸,一支笔。只要她愿意,随便画,画好以后说说画的是什么。我看完听完后,给她提一点小小的看法,问她:“如果你认为合适的话,是不是可以再补上?”这样可以让她的想象力不至于天马行空、漫无边际。
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想象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一定要把那些带有吹牛性质的、搞笑性质的想象及时指出来。对那些想入非非、脱离实际的想象,则要及时纠正。
想象力的培养,各人有各人的方法,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样的。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对孩子有爱心,懂得一点教育学和心理学,你的孩子一定会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创新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