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家教方式引发孩子叛逆
发布时间:2021-10-09 小班家教 幼儿家教故事 小熊搬家教案孩子经常会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常常因此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会变的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的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在家里,姗姗总是闹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还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为什么说“不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
看了小学生们对自己爸妈的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第一,这是对小学生做的调查,与我这个幼儿家长何干;第二,就算有对上号的地方,恐怕你也不愿意把这样地父母形象何自己连接在一起。但是,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上述孩子的不满意,在我们身上多少会有体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其实,孩子虽然嘴上没说,但这些不满意已经在他的心理了,并且已反应在行为上。的确,孩子的这些不满意都可能成为向父母说“不”的理由。
成人没有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yjS21.cOM
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第二天晚上,姗姗一家到小姨家做客,晚饭后姗姗又提起洗碗的事,妈妈再次重复昨天的理由,没想到小姨却爽快的说:“想自己洗碗是好事啊!够不着水龙头,我给你垫个小凳子,万一碗摔坏了也没关系,小姨再买新的。”小姨话刚说完,姗姗就兴奋的大叫起来:“谢谢小姨。”接着,马上就去洗碗,而且洗的非常认真、仔细。
孩子都是好孩子
可见,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
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都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纠正孩子错误方式要正确
谁都难免犯错,小孩子更容易出错,家长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方式一定要正确,否则不但起不到预期作用,甚至产生反效果。宝宝两三岁时,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乖巧的宝宝变成“小杠头”,画画或写字错了一个地方,帮他纠正,宝宝开始和你唱反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有时很扭捏,怎么说就是不跟别人打招呼,甚至眼睛看别的地方,让大家都下不了台,怎么办?
宝宝的家长碰到这样的情况,先会想到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这样的表现是否是年龄特征,还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些问题。
从1岁半开始,孩子就开始有自我意识,喜欢自己以独立的个体存在。当大人指出她的不足时,自然会产生逆反的心理。
对于三周岁的孩子画画或写字,我们不应该太多关注像不像,对不对,要注重孩子自我的表达和创造力、专注力的培养。即使需要给宝宝指出不足的地方,作为家长,应该先肯定好的地方,再委婉地说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孩子一定会更愿意听家长的话。
扭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常见的表现。家长不要觉得自己没面子而迁怒于孩子,一般来说,胆子小的孩子特别扭捏,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当碰到熟人时,家长可以热情地招呼,同时,以介绍的方式邀请孩子参与,如果孩子不配合,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
换种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换种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最近我发现**有个新的现象出现,现在为了追求速度读国学书的时候特快,读的啥内容根本听不清楚,只是一挂鞭的突突的出来,可是读的内容根本就不知是啥。朱老师也与我反应在早读课上也是如此。这样的读书已失去读书的意义了。
昨早**七点就起床了,我琢磨让他上午把国学的书读完“**,我们下午要和营昊洋去打CS了,晚上回来很累的,不知还有没有精力干事了。”**一听下午要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马上精神来了“太好了,妈妈,那我上午就完成作业。”呵呵还是玩的力量大啊“是啊,下午要玩,为了能好好玩,我也感觉吧事情都做完了,下午玩的时候就能很轻松的玩耍了。”**连连点头。
我寻思先让他读《千字文》“**,早上记忆力最好了,你看那是先读《千字文》呢,还是先打牌?”**赶紧说“先读千字文吧,早上记忆力好,读《千字文》能记得快。”说完**赶紧拿出《千字文》开始读,乖乖噼里啪啦的像放鞭炮的似的,我灵机一动赶紧拿出手机把他读的内容录下来。等他读完2遍,我做出停的手势“**,妈妈打扰一下,先听一遍录音吧。”**“我都人的字了,不用听录音了。”又是着急的要读完“听一下不耽误读的,这是你自己读的录音,我们来听一下吧。”说完我把刚才录得放给他听,他一边听一边不用自主的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等听完我问他“**,咋样,自己读的好听吧。”**“我读的太快了,听不清楚。”好小子还算有自知之明,还能听出自己的不足。
我笑笑对**说“不错,能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那下面知道该怎么读了吧?”**点点头说“我知道了,应该读的慢一点,读的清楚一点。”我“我儿子真明白事理,知道自己读的不清楚了,马上就能改正,好好读吧,妈妈好好享受我儿子的读书。”说完,**一字一句很清晰铿锵有力的读起来,我也赶紧很配合的做出一副很享受他的读书的样子。
反思一下:这次发现**读书快的不足,没有学习以前那样直接指出他的不足,而是换一种说教方式,把他的读音录下来,让自己听,结果自己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没用我一番说教自己赶紧改正过来。看来平时不是孩子不听我们的教导,而是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对。
分享:曾经以为培养孩子就是付出,现在发现培养孩子也是一种收获;曾经以为是我们抚养孩子长大,现在明白是孩子让我们再次成长;曾经以为教育就是能量的输出,现在领悟到教育其实是能量的交还。真正的的教育,永远是相互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教育,发现,感悟,是人生的必修课!让学习成为习惯,让成长永不止步!
孩子就是来成就我们的,一起努力,加油!
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
知道是否是最近老师经常上安全知识课的原因,跳跳现在晚上比较胆子,老是要我用一只手抱他睡,说是怕坏人把他抓走;老是问我:有没有坏人,假如坏人被坏人抱走了怎么办?我反问他:你说呢?他说:我长大了有手机,就会打电话报警,叫警察叔叔把坏人抓走。我问:那现在呢,你没手机怎么办?他说:我偷偷地逃走。
晚上睡觉前,经过我的诱导,现在会将班上发生的事告诉我。他说:今天上课时老师叫我站在讲台上,因为我上课讲话了。意识到自己错了,就好办。我乘机对他的是非观进行教育:你上课讲话,不但对老师不尊重,而且对同学不礼貌,自己又学不到知识。你说是吗?他不做声。我接着说:像上次你看动画片时,我们在说话,你也很生气呀!并叫我们别吵。你这样做
,别人也会很生气,你会改正这样的坏习惯吗?他说:是呀!我会改正,如果我改正了,你会说什么?这小家伙很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我马上说:改正坏习惯还是个好孩子,我还是一样爱你。他马上说:妈妈,我也好爱你。开始教我做手指操,看着他的一双胖乎乎地小手在不断地动,让我会心地笑了。
小家伙还在不停地和我说话,越说越兴奋,一点睡意都没有,我只好不理会他,慢慢地就睡着了。
家长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怎样教育?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为人父母之后你就会知道,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有些特别叛逆的孩子,教育起来更有难度,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更加多多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叛逆期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1、理解宝宝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宝宝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宝宝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3、给情绪找个宣泄口。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
4、寻找宝宝的良好表现。表扬能间接地让宝宝明白是非,所以需要更留心孩子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5、给宝宝一定的自主权。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6、不处处约束。宝宝就是宝宝,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如何帮助“叛逆”宝宝渡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