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发布时间:2021-09-11 什么是教育笔记 幼儿园教案是怎么写 幸福是什么教案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所以,在芭学园,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

有个三岁的孩子叫小壮。有一天,班里老师来找我反映问题,说小壮不参加晨圈活动,集体活动时在人群中乱钻乱爬,自由工作(我们将游戏称之为“工作”)时满教室晃悠,吃饭拿餐具时也不能排队等待,总把队伍搅得一片混乱。第二天,我来到小壮的班里,满屋的孩子都在忙碌,的确唯独小壮在转悠,虽然他在转悠的同时也会看别人工作,但入园快一年,只看、不动手玩的状态着实有点让人着急。不过,这类孩子现在并不算太罕见。

老师过来跟我说,小壮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比较晚,等他来到班里,别的孩子已经玩上了,兼之小壮没有习得跟同伴交往的技能,所以老是进不了同伴群体。如果有老师引导着,他能参与工作,可老师一离开,他就放弃。老师们担心这样下去,他会更失去同伴交往的需求,只会依赖成人跟他一起玩。我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主班老师说:“我们每天只引领他一会儿,把其他孩子吸引到他的工作中,我们就离开。同时,当他在群体中发生不当行为时,和他一起讨论建构交往原则,再让他妈妈尽量早点送来园里试试。”听完老师的话,我认为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幼儿园的那几年中,老师无非就是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坎、那个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老师们告诉我,小壮最近好多了,能够参与其他孩子的工作——虽然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跟同伴合作,但至少有了参与的意思。我一听马上赶到教室,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

我去时,教室中的孩子都已经各自进入自己的工作世界。小壮到综合区拿了件东西,又跑到娃娃家,弯腰在那里用手搅动着玩具。可娃娃家的其他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景中,没人发现他在做什么。小壮跟娃娃家的孩子说着什么,一看没有人接他的茬,又拿上别的东西跑过去,扔在那些孩子面前。有个女孩一把把他拿来的东西扯开,继续忙自己的。

看到这些,我被小壮感动了。他在创造自己的方式奋力融人人群,虽然失败,但脸上是成功的表情。入园这么久,我还不曾看到他脸上带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愉快神情,也没看到他这样目标明确地在做事。孩子的状况既然好转,说明老师们的方案是有效的。而老师们再说起小壮,脸上也是带着明媚的笑容。从此,小壮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叫小浩,每次洗手的时候都在安静地玩水,而且持续好久。老师观察后发现,小浩其实在用手感受水和肥皂抹在手上产生的滑溜溜的感觉,不是只为了玩水而玩水。正巧赶上夏天的雨后,老师找了个时间,给他穿上防水衣,带他来到院子里的水坑前。小浩先蹲在水坑旁看了看,接着走进去踩水,然后开始玩水坑里的烂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泥巴,引导他感受干湿泥巴的不同手感。最后,等老师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小浩的脸上满是安静、满足的神情。(wWw.799918.com 好句摘抄网)

还有个孩子叫小文。每天早上来园后,都要非常认真地扫一会儿院子。我们从来没有阻止他,也没有过度地表扬,因为不想让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事,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所以,当看到扫完院子的他站在院子里,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老师只是由衷地在一旁感叹:“哇,我看到院子里变得好干净、好舒服啊!”小文会说:“是我扫的。”老师会答:“谢谢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动。在芭学园,老师们用心灵去感受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我是一名交警,工作比较繁忙,爱人在医院工作,夜班也比较多。其孩子经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只是在休假的时候陪陪儿子,和他做游戏。感到和他在一起有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快上小学了。今天,幼儿园开家长座谈会让我谈谈是怎样管理孩子的?这个题目使我猛然感到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尽管如此,我还是谈谈我在教育孩子上是如何做的。1.疼爱但不溺爱作为家长,都害怕孩子受委屈,也都知道疼爱孩子,但绝不能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合理要求都尽量满足,但对那些无理要求,必须积极教育引导,争取和他把道理讲明白,决不迁就。2.多鼓励,多引导,面对困难树立信心当他遇到困难或受到委屈时,要给他温暖,让他把心中的委屈向我诉说。同时告诉他生活并不是用一帆风顺,有挫折,有欢笑,也有痛苦和悲伤。要有信心,面对困难要想办法去解决,平时和同学搞好团结,互相帮助,要有爱心,有集体观念,多帮集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孩子爱学习,要给孩子创造条件,给他买喜爱看的课外读物,增强阅读的兴趣,有时候做完作业,也让看一些有益的动画片,增长他的课外知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做完作业后让他自己检查一遍后,我再帮他检查,发现错误后及时改正。同时我还要求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不懂的大胆请教老师。我不多给孩子出课外题,但要求孩子学校的作业一定要做好,该掌握的一定要掌握。其实上面谈到对孩子教育,很多还只是美好的想法,做法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更多的教育还要靠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在此,我代表我们全家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一定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做好我们家长该做的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随笔:他是坏孩子


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孩子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器械玩起来,我来到玩球的小朋友中间和他们玩起来,“你是坏孩子,我不和你玩,”我吃了一惊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洋洋坐在翘翘板上,小琪站在旁边想玩的样子,我急忙走过去问:“小琪,你想坐吗?”他点了点头,我又转向洋洋说:“洋洋,跷跷板是两个小朋友一起坐才好玩,来,你一边小琪一边,”说着我就去抱洋洋,可是他却说:“老师,他是坏孩子,我不和他玩,”我一顿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于是我问:“你为什么说他是坏孩子,”洋洋说:“你不是说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不遵守纪律,就不是好孩子,小琪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就是坏孩子,”这时其他小朋友也过来争着说他的坏处,听了孩子们的话使我想起我平时对那些调皮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乱跑就不是好孩子”就这句话,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了像小琪这样调皮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今天的事情都是我平时教育的不良结果,为了消除小琪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印象,我结束了户外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坏孩子与好孩子的区分。

回到活动室他们什么是坏孩子,他们说:“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不听老师的话等等,”我又问:“我们班里有吗?”他们举了小琪、义涵、果果等平时几个调皮的孩子,虽然那几个小朋友不高兴,但他们也没说什么,好像默默接受了。看来我今天的讨论时多么的及时。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做过好事,孩子们想了想说:“小琪经常帮忘记推小椅子的小朋友把小椅子推到桌子下面,义涵抢着帮老师拿东西,果果还帮小朋友背书包,大家争着说出他们做的好事,我赶紧说:“你没看,他们也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就不能说他们是坏孩子,以后他们不会再打小朋友了,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我们跟他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大家高兴地说:“好,”只见那几个小朋友也骄傲地抬起头,看到他们的表现,我感到这次的教育非常重要。在交流中,使孩子们发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认为是坏孩子的小朋友也有很多好的地方,那些调皮的孩子也会从中学会,那些事是小朋友不喜欢的,那些事是小朋友喜欢的,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变成小朋友心目中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不像以前那样招惹其他小朋友了,大家也都愿意和他们玩了。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今天的孩子难教育,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难在哪里呢?有人说知识不足,有人说方法不当,这些都是对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对今天的孩子缺乏了解。有些父母也许不服气:知子莫如父母,我们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难道还不了解他(她)?

让咱们来看一些事实吧。

住进高楼里的孩子孤独感增强了,父母们于心不忍,建议孩子外出跑跑跳跳,孩子却回答:“没劲!”鼓动孩子找邻居伙伴玩玩,孩子竟说:“不愿意”。

如今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卡通(漫画)。有位干部是儿童图书奖的评委,抱回家许多获奖图书。可儿子毫无兴趣,却用零花钱买回近百本卡通,忘了吃饭,忘了功课,忘了睡觉,看得开怀大笑、浑身乱抖。父母困惑不已,要过卡通书细看了半天,居然看不明白:这是什么鬼东西,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可问题是孩子一看就懂,一懂就迷,您是大人怎么就看不懂呢?

正如读书一样,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最难读的是子女这部无字之书。做父母的,要透过子女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的每一天,每一年,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难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简单的教育对待复杂的对象,也必然导致教育无效或失败。所谓复杂,是说今日孩子接受了复杂的大量信息,由于难以消化、难以适应而产生了复杂心态,甚至模糊了与成人的界限;所谓简单,是指今日教育在原有的体制内循环,父母由于无法面对新人类新世界而显得简单尴尬,甚至连自己也困惑不已。

如果,以前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则倒了过来,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那么,怎样了解孩子呢?具体说来,要多陪孩子玩一玩,要耐心听孩子讲话,要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要看一点《少年儿童研究》之类的报刊书籍。

21世纪已经向我们匆匆走来。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孩子,既有良好的机遇,也有众多的麻烦。例如,心理障碍增多等等。因此,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为了家庭长久的幸福,再也不能漠视对孩子的了解与尊重了,否则,我们将遭受无情的惩罚!

表扬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洁洁妈妈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洁洁:“洁洁真聪明!!”“洁洁真漂亮啊!”可是,最近我们发现洁洁变得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听不进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有一次,旁边的小朋友随口说洁洁太黑了,没有玲玲漂亮,洁洁竟然气得拿玩具扔别人!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由的思索起来,在幼儿园中我们也提倡要多鼓励多表扬,那怎样的鼓励和表扬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呢?

表扬一,整体性的表扬

就是对幼儿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聪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表扬二,强调过程的表扬

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你今天很认真,不错!”“这件事情你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

表扬三,强调结果的表扬

即对幼儿某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你玩玩具的时候没有去争抢,真好!”“你今天吃饭很快很干净,不错哦。”

经常受到强调过程的表扬的宝宝逐渐理解到,某一行为并不等于对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或否定,除了“完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值得赞许的,哪怕是失败了,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做得更好些。这样,宝宝逐渐学会了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学会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学会了勇敢地承担失败。

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呢?我认为,尊重幼儿,就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要发展幼儿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对于幼儿而言,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有动作慢的,有性格开朗的,有做事毛糙的,有不爱讲话的,有脾气死拧的等等,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教师就应该要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支持引导每个幼儿的发现。

在组织幼儿练习拍球的过程中,我采用比赛的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但班里的小慧莹就是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我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总是在楼道里自己玩玩具。我认为她可能不会拍球,就尊重了她的选择。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她不但不是不会拍,而且还拍得还挺好。我便问她:“为什么老师让你拍,你不拍,看你拍得多好呀”。她微微一笑,小声告诉我:“那么多人看着我,都不好意思呀”。噢,我终于了解到了她的真实想法,原来是她对自己缺乏自信。对与这样的孩子我就要帮助她看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注意为她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在后来的活动中,我经常鼓励她,在小朋友面前表扬她,树立她的自信心,慢慢地小慧莹进步了,自信心提高了。上课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她参加活动时自信的样子。使她在有了自信之后获得许多成功的感受。

在户外活动时,我经常发现孩子们趴着玩滑梯,作为幼儿教师来说,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难免有些紧张,生怕孩子磕着、碰着。经过我几次劝阻,孩子们还是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当我问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玩时,他们对我说,他们发现坐着玩,滑得慢,趴着玩,滑得快。我观察了一下,孩子们讲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阻力的存在,坐着的阻力可能比趴着的阻力大。看孩子们多了不起。因此,我尊重了幼儿的想法,支持了他们的做法。但是为确保安全,我请孩子们说一说要怎样保护自己,孩子们高兴极了,大胆地说出自己想法。看到他们玩的时候,有的把头往上抬,有的用手捂着嘴,怕磕着,有的在旁边,作监督员,不许后面小朋友推前面的人。这样在教师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滑滑梯的秩序也得到了维持。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赏识幼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掘幼儿的潜能。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实践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经验,认真分析我们所遇到的新课题,勇于迎接新挑战。对于幼儿园教育这项十分艰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我将继续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在幼儿教育中,尊重幼儿的潜能,尊重幼儿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高井幼儿园金燕)

教育笔记:如果我是孩子?


在孩子们的角度,他们会说:“如果我是老师我要……”大班的孩子有了他们自己的思维。他们会认真的学老师的动作举止,回家做“老师”。所以老师在孩子们面前的言行举止非常的重要。

今天我要来换位—当一回孩子,说一说孩子们的心声。老师,我们吃完点心能不能说一会儿话?老师,下课了我们能不能说会儿话?老师,中午吃饭能不能,我不喜欢吃的菜少吃一点儿?老师,中午起床,我们能不能出去多玩一会儿?

大班的孩子,话语非常多,他们会找各种空闲的时间来讲话,(但凡这个孩子有这么一点儿活泼)不管我们班的“小老师”他也克制不住自己。

自己时常在想,是不是确实自己压制他们太多了,如果我是孩子,让我不说话我肯定也会难受。对孩子的教育要松弛有度,这段时间面对着这些大班的孩子,看着他们的调皮、看着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性,想了很多,我们得顺应他们的年龄特点,在该放手的时候就应该放手,而不是一味的根据所谓的“规矩”对他们执行要求。很多时候,让自己也变成跟他们一样的年龄甚超弯下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更多的幼儿得到认可。

每天中午饭后洗漱都是班里吵闹的时间段,这天,被我发现,有孩子开始暴露恶作剧了,恰巧这还是个女孩子。(她想到把班里一个小男孩儿的文具盒藏起来)当然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怎么发现的呢?恰巧我去洗漱池洗毛巾,发现钢琴后的窗台上有个文具盒…作为过来人,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奥秘。为此我故意没做声,看看藏文具盒的孩子过后有么有举动,是不是自己会遗忘这个文具盒。

对这一现象,我也该做对策,用孩子的办法,我请来了被藏文具盒的孩子,趁女孩子无意拿来了她的文具盒,也藏了起来。午睡过后要上书写课了,女孩子找不到文具盒开始报告老师。—老师也不知道喔,想想看自己有么有藏别的小朋友的文具盒?人家会不会着急?—会,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孩子转身就去找男孩子的文具盒,我自然也是把女孩子的文具盒悄悄的放到了她的位置……!

这样的解决办法还是很奏效,孩子自身体验这样的感觉甚超老师去口头教育。所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有些时候让自己做回小孩用小朋友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也挺好。

教育随笔:我不是“坏”孩子


“老师,景奕打我”、“老师,景奕抢我玩具”,在幼儿园里,我的耳朵里时常能听到这些声音。早晨接待家长,也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要求自己的孩子离景奕远一点。这样的行为一次又一次,于是景奕就被家长和孩子们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成为“坏”孩子,我想与老师也有很大的责任,如何解决景奕争抢玩具、打架的行为,值得我去思考。

与家长的沟通

景奕在幼儿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

与景奕的奶奶进行沟通:“景奕,最近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现在每天都很乐意上幼儿,表现的很活泼,上课也能很积极回答老师问题,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他也试图想与小朋友一起玩,这种心理渴望很好,可就是不会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会和小朋友发生争抢,打闹的情况。”

景奕奶奶的反馈:“我们知道孩子太好动,随他妈,他爸爸聪明好学,这孩子不爱学习,就知道玩。他渴望交朋友,爱招惹人家,可能就会发生小矛盾。我们当爷爷奶奶的管他也不听,妈妈又不在身边,我们也没办法。”

从与景奕奶奶的交谈中,我得知景奕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能感觉到隔代教育的弊端—-溺爱,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老人们认为母爱缺失,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将他视为宝贝,格外疼爱,事事依着孩子,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地位,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人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

和爷爷奶奶交流之后,我觉得应尽量让孩子的爸爸参与到孩子的管教中,让孩子尽可能少的接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在与景奕爸爸的交流中,我们达成一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慎重对待,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尽量减少一些爷爷奶奶带来的影响。

老师寻找相应对策

景奕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对景奕这样外向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也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争抢玩具、打架行为”在很多幼儿身上都存在,解决景奕的问题,首先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周围的小朋友都不争不抢,友好的与同伴交往,他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熏陶,减少自己的行为。

我上网查阅了一个《同伴交往》的儿歌,每次玩玩具之前,都领着小朋友们一起说,为他们玩玩具不争抢,做一个心理铺垫。---“玩玩具,不争抢;讲礼貌,懂谦逊;好东西,一起玩;齐分享,受表扬。”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说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不争抢,齐分享”的道理。

我还设计了一堂课《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记录下幼儿在玩玩具中的不良行为,让幼儿一起来探讨,并找幼儿上来演示正确的玩玩具的方法,孩子们知道如何去玩,才能尽量的减少矛盾的发生。

其次,我特意留心对幼儿争抢玩具等行为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很多小朋友都会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矛盾。景奕只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特例。我发现:“抢”玩具的背后,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是老师的疏忽:孩子们的玩具不够玩,才造成的“抢”。一方面是为了帮老师收拾玩具,而去“抢”小朋友的玩具。景奕就是那样热心肠的人,他总想帮老师干活,去收拾小朋友玩具,而小朋友不给他,他就用抢的,而造成矛盾。是老师的过错:没能让幼儿自己用语言去解决问题,如果交给孩子说“我们一起收拾吧!”孩子的矛盾是能避免的.还有的情况就是,孩子的贪心,他真的很想拿别人的玩具。在观察中发现:景奕有时也会去拿别人的玩具,他拿之前会看看老师(他心里也知道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我就给他一个不许的眼神,他立马就把玩具放下了。所以说老师的细心观察、指导,能减少很多矛盾的发生。

景奕的改变

当我知道景奕的情况后,我对景奕更加留心。虽然他是我们班的“问题”孩子,但我一直把他与其他孩子一样看待。一有时间就和他说说话,多给他一些关爱,让他感受母亲般的温暖。在每一次的交谈中,我都与他说一些同伴交往应注意的事情。告诉他“等待一下吧!我们一起玩吧!我们来交换玩吧!”等与小朋友交往应交流的语言。慢慢的我发现:他能把这些话运用到他与小朋友的交往中,避免了很多的打架行为。他还知道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遇到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玩具与小朋友分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景奕这个“坏”孩子的转变,让我看到了“传道”的成就,心里很是高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我的“传道”中,得到改变。

教育随笔:孩子,你是最棒的


一颗幼小的种子我们只有不断的去给他浇水施肥它才能不断的生长,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种子慢慢地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来,我们多么希望它能开出耀眼的花朵呀,终于它没有辜负我们对它的期望,长出了美丽绚烂的花朵。

其实,每个孩子就是一个幼小的种子,只有我们不断的给他们传授知识,讲述更多的道理,他们才能慢慢的生根发芽,才能慢慢地开出属于他们自己最绚烂的花朵。

“轩轩”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可是他的破坏能力极其强,学习和自理能力从不需要老师担心,只有这微小的缺点为什么就让老师这么焦头烂额呢?这不,又开始他的工作了,每当小朋友晚上离园的时候,老师都会带领小朋友一起来做做操呀、玩个游戏呀,只有一个小朋友不听指挥到处在教室里乱跑,不是推一下这个小朋友,就是打一下那个小朋友的,真是让老师头疼啊,怎么办呢,计划一下吧,以奖励的方式如何?还是以讲道理的方式呢?

于是到了第二天我和“轩轩”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遵守规矩的淘淘》,故事很简单但很有道理,“轩轩”听完后很安静,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于是我告诉他:“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淘淘,轩轩你知道为什么?”其实“轩轩”心中早有了明确的答案只是他不说出来而已,经过了这件事以后“轩轩”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教室里在没有那个乱跑的身影,也没有告状的声音,难道是故事吸引了“轩轩”吗?让他也做了一个遵守规矩的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淘气的一面,他们是单纯可爱的,和孩子们在一起享受着童年般的快乐与幸福,我不得不说,每个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加油。

相关推荐

  • 是在养育孩子还是教育孩子?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里,首先扮演的角色是物质的供养者,孩子作为一个有机体,需要吃、喝、呼吸、保暖等等物质条件的供应才能活下来,并逐渐发育成一个成年人。就像有机体需要物质供应一样,孩子的精神人格同样需要适当...
    2021-02-01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的落脚点是孩子未来的幸福 要给孩子一个幸福成功的人生,家庭教育的目标不容忽视。当今的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很多家长步入的是教育孩子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有一项调查显示,16%的家长...
    2020-09-21 阅读全文
  • 孩子富教育还是穷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身上沉重的担子,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项必须完成做好的任务,家长怎样才能保障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利的呢,让我们来通过下面的内容了解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是穷教育,还是富孩子。 很多外国孩子...
    2021-09-16 阅读全文
  •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感觉不到“这是教育” 爱子心切的父母们在孩子懵懂无知的幼儿阶段时,就开始张罗五花八门的教材,让孩子学习英语、音乐,以及各种技艺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本无可厚非...
    2020-12-16 阅读全文
  • 教育笔记:孩子是镜子 教育笔记:孩子是镜子  今天,在午睡室,小朋友起床时,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幼儿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帮一些动作慢的小朋友,就从小朋友的身边跨了过去。没想到,身体没把握好平衡,打了个趔趄。就...
    2021-05-26 阅读全文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里,首先扮演的角色是物质的供养者,孩子作为一个有机体,需要吃、喝、呼吸、保暖等等物质条件的供应才能活下来,并逐渐发育成一个成年人。就像有机体需要物质供应一样,孩子的精神人格同样需要适当...

2021-02-01 阅读全文

要给孩子一个幸福成功的人生,家庭教育的目标不容忽视。当今的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很多家长步入的是教育孩子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有一项调查显示,16%的家长...

2020-09-21 阅读全文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身上沉重的担子,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项必须完成做好的任务,家长怎样才能保障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利的呢,让我们来通过下面的内容了解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是穷教育,还是富孩子。 很多外国孩子...

2021-09-16 阅读全文

爱子心切的父母们在孩子懵懂无知的幼儿阶段时,就开始张罗五花八门的教材,让孩子学习英语、音乐,以及各种技艺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本无可厚非...

2020-12-16 阅读全文

教育笔记:孩子是镜子  今天,在午睡室,小朋友起床时,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幼儿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帮一些动作慢的小朋友,就从小朋友的身边跨了过去。没想到,身体没把握好平衡,打了个趔趄。就...

2021-05-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