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错待一个孩子
发布时间:2021-09-09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对于上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好动的时候,他们不会听话地坐在自己的板凳上,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性就是好动,不听话、调皮、捣蛋。我们的文治小朋友,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长的很帅的一个小男孩,可是就是不听我们老师说的话。平常看见别的小朋友拿着点东西什么的,就伸手就去抢,不管三七二十一。中午其他小朋友睡觉的时候,他就在那里叽叽咕咕的,弄的其它的小朋友都睡不着觉,我们说他他也不听,我们只好告诉他们的家长,让家长和他沟通沟通,看看能否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可家长告诉我们,文治平常在家里也是这样的,你们要是看他不老实,就打他屁股就行。家长说这些话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做老师的怎么也不能打孩子呀。我们只好采取放弃的心态了。
可是当我们对他放弃的时候,文治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转机,在平常的时候,他再也不抢小朋友们的东西了,上课也遵守纪律了,中午也开始睡觉了。于是我把文治叫过来,和他说了很多话:妈妈上班很累的,可他为什么上班呀,他上班是为了挣钱供你上学的,将来有出息。文治听了竟然哭了,他平常从来不掉眼泪的。WwW.yJs21.Com
可见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是很大的,我们绝对不能轻易地就放弃一个孩子,我们要努力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采取最恰当的方式来打开每个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有时会对提问的孩子呵斥一顿,我们不耐烦的拒绝,往往会么抹杀孩子求知的欲望。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黄国祥,遇到任何事情都爱问个为什么,今天我们正在区角活动,别的小朋友都玩得正起劲,黄国祥猛然间站起来问:“老师,你看前面怎么冒黑烟。”我知道是前面瓷料厂冒出的,但是我没有给孩子解释,却反问了他一句:“老师现在让你干什么?”面对孩子我的斥责,孩子两眼直直的盯着我,似乎站在他面前的我是个凶恶的坏人,看到孩子审视我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些不妥,但当时我只是为了维护自己那一点老师的尊严,没有纠正自己的错误,孩子一声不吭的坐下了,这一整天他没再问我一个问题。
此后,在活动课上,我发现这个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时刻保持着谨慎的态度,生怕自己的行为会触怒老师,回答问题时,声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响亮。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耐心讲解,不要因一时的反感拒绝他们,这样不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还有可能抹杀他们的探究欲望。
在这里,我对黄国祥小朋友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有什么问题只管问,老师一定给你解答。”
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你们的孩子今天打人了。
”“他今天吃饭不太好。
”......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天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
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
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
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
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躁,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
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就担心老师会“告状”,从而产生精神压力,影响一天的学习与生活;有的孩子还会因害怕家长惩罚而说谎;还有的孩子认为老师的“告状”是无能,管不了自已,如果其父母对孩子又娇惯、溺爱,天长日久,这些孩子对老师的“告状”就会持无所谓的态度。
要改变“告状”式的家园联系,一方面教师要对犯错误的幼儿采取正确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发现幼儿犯错误不急不躁,冷静地帮助幼儿分析自已的过错,使幼儿明白自已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
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对平时表现较好,偶尔犯一个小错误的幼儿,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已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了,教师即可根据情况,或者悄悄地将情况告诉家长,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或者经观察发现孩子已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不再将情况告诉家长;对调皮捣蛋、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教师则一定要注意联系方式,不要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告孩子的状,要静下心来和家长单独面谈或采取家访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及应采取的解决办法。
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不知道本文“不要轻易向家长告状”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2020教育笔记:不要轻易否定
我们班的琦琦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小女孩,一有时间就喜欢自己拿着彩笔在纸上绘画。有一天她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一副《美丽的春天》给我看,满怀希望的想得到我的表扬,当时我见了她的画,皱了皱眉头,不屑的说了声:“你能重新画一副吗?”此时琦琦低下了头,垂头丧气地说:“好”,突然,我认识到了自己说出的话伤害了孩子的心,便和琦琦说:“刚才老师没有好好看你的画,来让老师再仔细看看。”于是琦琦不情愿的把画给了我,“原来琦琦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画的真好,如果琦琦能在草地上画一些小蜗牛,天空中画一些小鸟和太阳那就更棒了!”琦琦看了看我:“老师真的吗?”我肯定的点了点头,琦琦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不经意间自己差点就扼杀了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更使我认识到不要轻易的直接否定孩子,即使他做的再不好,也要试着对他进行鼓励,先稳定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他逆向思维,多方位思考。要多考虑孩子的感受,我会不断改进,让孩子们幸福的成长。
不要急于否定一个孩子
也许每个班都有那么一棵大树,只不过,他还没有沐浴阳光,还没有成长,我们班王映起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有些任性,有些调皮,不太受约束,喜欢随便到别人的位置上和别的小朋友玩,平时还比较爱讲话,如果给他一天的时间让他说,他一天也不会停,这样的情况几乎天天都出现,可是一件事情的发生却改变了我对这个小男孩的印象。
这天,我正在跟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正在认真的听着故事,这时我看到我们班的王映起不知怎么了,坐的特别好,腰板特别直,于是,我便抓住机会赶紧表扬他,我对孩子们说:“你看王映起小朋友坐的特别好,我要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只见王映起的脸上有些惊讶,有些兴奋,当他回到座位上时依然坐的那么好。对于他的表现我是没有想到的,原来王映起可以表现的这么好,只是我没有找到方法。
这一天中,王映起都很听话,表现的很好,坐的也很好,小眼睛一直都看着我,似乎想要得到我的表扬,到了离园的时候,他依然很听话,还主动帮我拿东西,我很高兴,看到王映起的变化我从心里为他高兴。
当我们遇到一些调皮的孩子时,不要急于否定一个孩子,我们要给他机会,给他一个可以开花的机会,静待花开。
不要用“完人”的眼光看待孩子
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徒弟问师傅:“世上真有完人吗?”师傅笑而不语,随后从身旁的桌子端起一只茶杯,递给弟子,反问道:“你看这只杯子与其他的有何不同呢?”弟子仔细端详了一阵子,回答道:“这只杯子缺了一角。
”师傅接着说:“其实,除了那微末的一角之外,整个杯口不都是圆的吗?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缺点,那么这个人就是很好的人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我班的几个孩子:尹紫颖:他是个集画画、舞蹈、学习都非常优秀的孩子,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可是有一点就是她喜欢个小朋友“告状”,不管是小朋友无意的或是有意的碰到她,她总是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每天总有几十次告状,搞得我们三个老师都麻木了。
可是,换个角度总体来看,她还是很不错很不错的孩子,什东西一学就会,什么东西到了她的笔下都能够得到创新。
若我们不去计较她这个“小喜好”,她不就是个完美的小天使吗!张权辉:他是个活泼,爱笑,善良热心的小男孩,不管是做什么他总是很认真,而且每次画完画、做完手工还喜欢对着自己的“完美作品”哈哈大笑,这样一个天真的小男孩怎么能不让人喜欢?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洒脱的小男孩,每次喝奶都喝到最后,而且还有时候喜欢发呆,不过若我们不去计较他这些,理智的看待他,认为他喝到最后是在细细品尝,发呆是在想快乐的事情,这有何不可呢?李晓畅:是个漂亮、大方的小女孩,她是班级中最热心的,每次都抢着帮小朋友洗刷碗筷,还自豪的对每个小朋友说自己是劳动小班长,就应该每天当值日生。
可就是这样一个勤劳的小宝贝每天画画时都有些浮躁,贪快而使自己的作品总有些小插曲,不过这也没什么,若我们不去计较这些,她不还是一个完美漂亮的小蜜蜂吗?王靖茹:听话、懂事、善良的小女孩,不论做什么,都很认真,都能耐得住性子去做,从不浮躁,而且对人也很有礼貌,不过有一点是一遇到困难就哭,就像今天跳舞时没系好裙子就着急的哭了起来。
若我们不去计较她这点“小习惯”,她不就是一个完美的好宝贝吗?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孩子当然也是一样的,若我们不去计较他们这样那样的小缺点小个性,他们其实都是一个个美丽的小天使。
我们是老师,不是判官,不要轻易评论孩子,定孩子的“罪”,试着去欣赏他们,欣赏他们的个性,他们也许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完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作为孩子的榜样,在与人相处时,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的去责备别人的缺点,以此培养自己的气度,向“完人”的境界迈进。
我要做这样的人!
对待孩子要平等
今年我班里来了个东北小男孩,孩子刚来时,衣服很脏,鞋子也是破的,就连他坐的小椅子也都是泥土,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玩。那孩子刚开始很少说话,但是他的普通话讲的很好。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老师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下课后我就和孩子聊天,问他的家乡,问他的父母爷爷奶奶。
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聊天,其他孩子看见也纷纷跑过来围着老师,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话题扯开了,我话题一转,你们家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孩子们有的说是楼房,还有的说是大屋子,我说:你们的房子装饰的漂亮吗?我们班齐烁的父母就是做装饰工作的,他们能把我们住的房子造成各种各漂亮的图案,你们说齐烁的父母巧不巧,他们的工作重要不重要,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们都要尊敬他们。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和小朋友玩时挺爱说话的,于是我就利用他和小朋友的谈话对孩子们说:你们看齐烁讲话多好听,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对待班里的每个孩子我都是一律看待,我不会因为某个孩子的父母工作好,而优待他,也不会因为某个孩子父母没能耐,而慢待他,不管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只要把孩子送到我手里,在我的眼里,都是小天使。
孩子插嘴,要善待!
琳琳是个漂亮的小女孩,皮肤的白白的,大大的眼睛,小嘴巴特别甜,每次入园见到老师都会亲切地和老师打招呼,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琳琳认识很多字,幼儿用书上的故事她能自己讲下来。每次活动课上,琳琳总是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更让老师们对她刮目相看。可是,在一次活动课上,我的行为让琳琳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让她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那是在一次活动课上,我给孩子们讲故事《好担心》,在讲故事前我向孩子们询问有谁知道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先让坐在前面的华华说(华华的妈妈是小学老师,华华可能知道的多一点),华华站起来说:“老师,小学里桌椅和幼儿园的不一样,还有……”没等华华说完,琳琳插嘴说:“老师,我知道还有厕所不一样……”琳琳还想说下去,我招手示意她坐下,让华华继续说。华华说:“小学里不能带玩具,还不能……”这时,琳琳又插嘴说:“上小学以后,我们会有很多书,还有漂亮的书包……”没等琳琳把话说完,我凶凶地瞪了她一眼,说:“琳琳不能总是插嘴,这样很没礼貌。”琳琳慢慢地坐下了,埋着头趴在桌子上了。看到琳琳的变化,我后悔极了,我为什么不让琳琳说,为什么不表扬她呢?如果我让琳琳把话说完,也许会使活动内容更加精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在后面的活动中,我极力让琳琳来回答,可是,琳琳已经没有以前的那种兴致了。
善待孩子的插嘴,不只是为了我们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我们老师的随机教育,为我们的活动内容增加精彩,因此,在以后的工作要注意善待孩子的插嘴。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错
区域活动时,宇宇把凯凯的脸给抓伤了,对于孩子犯错,作为老师应该给予批正。我批评了他,并且让他向小朋友道歉。临放学时,我怕他带着情绪,让家长误解,我说把今天你抓伤凯凯脸的事跟妈妈说说。
在第二天入园时,宇宇的妈妈找到老师,非常生气地跟质问我:别天孩子打架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我家孩子老实就把坏事都推到他身上。看到她的样子,我心平气和地跟她解释:我已经问过了,他去抢小朋友的彩图,人家不给,他就动手了。她听我这么说,扭头就走,还边走边说:我家孩子的脸上就从来没干净过。听那意思,是他的孩子经常吃亏。
家长是孩子的标杆,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以什么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直接影响着孩子,宇宇妈妈对孩子犯了错误,帮着孩子一起找理由,就会让孩子学会这一招,一旦他犯了错,老师批评到,他就会迅速将矛头指向别人,某某也怎么样了。
对家长的护短,我想告诉她:孩子犯错是可以纠正的,但家长帮着孩子犯错,这个错可能一辈子都难以纠正。